周围神经解剖详解
合集下载
《周围神经解剖》课件

物理治疗
电刺激、温热疗法等促进神经 再生。
药物治疗
使用营养神经药物、抗炎药物 等。
功能康复训练
针对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进行 康复训练。
05
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 与治疗
神经痛
神经痛定义
神经痛是由于神经受损或炎症引起的 疼痛,通常表现为刺痛、灼热痛或刀 割样疼痛。
病因
治疗
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 理治疗、神经阻滞等,针对不同病因 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根据功能不同,神经末梢可以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 经末梢两类。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刺激,而运动神 经末梢则能够支配肌肉和腺体的活动。
神经束和神经丛的结构
01
神经束是由多个神经纤维集结而 成的束状结构,具有一定的方向 性,负责传递信息。
02
神经丛是由多个神经束集结而成 的复杂结构,包括脑神经丛、脊 神经丛等,负责收集和传递信息 。
神经痛的病因多样,包括创伤、感染 、免疫系统疾病、压迫等。
神经炎
神经炎定义
神经炎是指神经炎症反应,通常 表现为神经传导障碍和肌肉无力
。
病因
神经炎的病因包括感染、免疫系 统疾病、中毒等。
治疗
神经炎的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治疗 、抗炎治疗、支持治疗等,根据
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神经病
神经病定义
神经病是指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导 致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出现。
内脏调节
自主神经系统能够调节内脏器官 的活动,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
新陈代谢调节
自主神经系统能够调节新陈代谢过 程,影响能量消耗和脂肪代谢等。
应激反应
自主神经系统能够参与应激反应, 使人应对紧张和危险情况。
周围神经系统解剖学

内脏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在功能上相互拮抗。交感神经主要负责 应急反应,副交感神经则主要负责维持生命活动。
内脏神经的传出纤维通过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引起相 应器官的生理变化。
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主要支配内脏器官的平滑 肌、心肌和腺体等。
植物性神经的传出纤维通过末梢释放 神经递质,作用于平滑肌、心肌和腺 体,引起相应器官的生理变化。
周围神经系统的特点
分支多
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在离开脊髓或脑干后, 会发出许多分支,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传导速度快
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较快,能够快 速地将信息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自主调节
周围神经系统能够自主调节身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如呼吸、心跳、血压等。
02
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
神经元
06
周围神经系统与疾病的关系
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
疼痛
神经系统疾病常表现为疼痛,如头痛、颈痛 、腰痛等。
肌肉无力或萎缩
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肌肉无力或萎缩,影 响运动功能。
麻木和感觉异常
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感觉减退或消失,表 现为麻木或感觉异常。
语言和认知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语言和认知功能,表 现为语言障碍或认知障碍。
植物性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 经,两者在功能上相互拮抗。交感神 经主要负责应急反应,副交感神经则 主要负责维持生命活动。
04
周围神经系统的损伤与修复
损伤类型与原因
神经断裂
由于剧烈创伤或手术操 作导致的神经完全断裂
。
神经卡压
由于长时间保持不正确 的姿势或受到外力压迫 ,神经受到持续性的刺
激和压迫。
内脏神经的传出纤维通过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引起相 应器官的生理变化。
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主要支配内脏器官的平滑 肌、心肌和腺体等。
植物性神经的传出纤维通过末梢释放 神经递质,作用于平滑肌、心肌和腺 体,引起相应器官的生理变化。
周围神经系统的特点
分支多
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在离开脊髓或脑干后, 会发出许多分支,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传导速度快
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较快,能够快 速地将信息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自主调节
周围神经系统能够自主调节身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如呼吸、心跳、血压等。
02
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
神经元
06
周围神经系统与疾病的关系
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
疼痛
神经系统疾病常表现为疼痛,如头痛、颈痛 、腰痛等。
肌肉无力或萎缩
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肌肉无力或萎缩,影 响运动功能。
麻木和感觉异常
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感觉减退或消失,表 现为麻木或感觉异常。
语言和认知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语言和认知功能,表 现为语言障碍或认知障碍。
植物性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 经,两者在功能上相互拮抗。交感神 经主要负责应急反应,副交感神经则 主要负责维持生命活动。
04
周围神经系统的损伤与修复
损伤类型与原因
神经断裂
由于剧烈创伤或手术操 作导致的神经完全断裂
。
神经卡压
由于长时间保持不正确 的姿势或受到外力压迫 ,神经受到持续性的刺
激和压迫。
周围神经解剖分解

c5 c6 c7 c8
T1
尺神经
标本观察:臂丛
位置 , 臂丛后束及分支 根、干、股、束, 臂丛内、外侧束 及分支
胸背神经
(臂丛后束分支)
斜角肌间隙
胸长神经
(臂丛锁骨上分支)
臂丛分支:
正中神经
•起点 •主干行程 •分支支配
由臂丛内、外侧束合成
伴肱动脉,沿肱二头肌 内侧缘下行
穿旋前圆肌 指浅、深屈肌之间
脐平面
耻骨联合 与脐连线 平面 中点
T10
T12
脊 神 经 前 支
多 数 脊 神 经 前 支 交 织 成 丛
组成
丛的位置 胸锁乳突肌 上半深面
斜角肌 间隙 锁骨 后上方 腋腔
外
主要分支 膈神经 和 4条皮支 胸长神经 和 胸背神经 肌皮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腋神经 和 桡神经
颈丛
C1-C4 C5-T1
臂丛后束分支: •主干行程 •分支支配
沿桡神经沟下行
肱三头肌
桡神经
穿旋后肌
桡神经 深支
பைடு நூலகம்
肱肌和肱二头肌 之间进入肘窝
桡神经 深支 起始 前臂深肌+ 肱桡肌
肱桡肌覆盖下
桡神经 浅支
绕至手背桡侧
桡神经浅支 手背桡侧半和2个半指
臂丛后束分支:
腋神经
伴旋肱后动脉穿四边孔→三角肌深面 三角肌和小圆肌 三角肌后缘中点浅出 肩部, 臂外侧(上1/3) 皮肤
腰丛
骶丛 L4-L5 腰骶干
全部S ,CO
胸 神 经 前 支
不成丛 分支
行程支配
沿肋间隙前行, 走在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 上 6 对达肋间隙前端→胸壁 下 6 对越肋弓深面→腹壁
周围神经系统解剖与功能ppt课件

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
调节和控制人体其他各系统的功能活动, 使机体协调统一。
调节机体的功能活动,使之与外界不断 变化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人的大脑高度发达,能主动的认识客观 世界和主动的改造客观世界。
1
神经系统的区分
一、按照位置和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12对 脊神经 31对
3的粘膜以及耳颞区
和口裂以下的面部
皮肤。②躯体运动
纤维:咀嚼肌。
55
VI展神经
性质:运动性 纤维成分:躯体运动 走行及分布:起自脑
桥展神经核,经行眶 上裂入眶,支配外直 肌
56
左侧展神经受损
展神经受损 可引起外直 肌瘫痪,产 生内斜视。
57
面神经核 躯体运动纤维
上泌涎核 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 面神经
2
神经系统的区分
二、按照分布对象 躯体神经系统 内脏神经系统
3
1、躯体神经系统
❖分布于皮肤和运动系统(骨、骨连接和 骨骼肌)
中枢部: 位于脑和脊髓 周围部: 称躯体神经
躯体感觉神经,主要传导皮肤和运动系统的 感觉冲动
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运动
4
2、内脏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 统)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中枢部:位于脑和脊髓 周围部:称内脏神经
坐骨神经
臀上神经 臀下神经
阴部神经
是全身最粗大、最长的神 经。
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 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分支支配大腿后群肌
股后皮神经 坐骨神经
37
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
自坐骨结节与大转子 之间的中点稍内侧到 股骨内、外侧髁之间 的中点,其上2/3为 坐骨神经干。
坐骨神经痛时,常在 此线出现压痛。
调节和控制人体其他各系统的功能活动, 使机体协调统一。
调节机体的功能活动,使之与外界不断 变化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人的大脑高度发达,能主动的认识客观 世界和主动的改造客观世界。
1
神经系统的区分
一、按照位置和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12对 脊神经 31对
3的粘膜以及耳颞区
和口裂以下的面部
皮肤。②躯体运动
纤维:咀嚼肌。
55
VI展神经
性质:运动性 纤维成分:躯体运动 走行及分布:起自脑
桥展神经核,经行眶 上裂入眶,支配外直 肌
56
左侧展神经受损
展神经受损 可引起外直 肌瘫痪,产 生内斜视。
57
面神经核 躯体运动纤维
上泌涎核 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 面神经
2
神经系统的区分
二、按照分布对象 躯体神经系统 内脏神经系统
3
1、躯体神经系统
❖分布于皮肤和运动系统(骨、骨连接和 骨骼肌)
中枢部: 位于脑和脊髓 周围部: 称躯体神经
躯体感觉神经,主要传导皮肤和运动系统的 感觉冲动
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运动
4
2、内脏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 统)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中枢部:位于脑和脊髓 周围部:称内脏神经
坐骨神经
臀上神经 臀下神经
阴部神经
是全身最粗大、最长的神 经。
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 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分支支配大腿后群肌
股后皮神经 坐骨神经
37
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
自坐骨结节与大转子 之间的中点稍内侧到 股骨内、外侧髁之间 的中点,其上2/3为 坐骨神经干。
坐骨神经痛时,常在 此线出现压痛。
周围神经系统系统解剖学

PART FIVE
周围神经系统与 中枢神经系统共 同构成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负 责传递信息,中 枢神经系统负责 处理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与 中枢神经系统通 过神经元和突触 相互连接,实现 信息传递和交流。
周围神经系统与中 枢神经系统的联系 机制包括神经反射 和神经调节,这些 机制在维持身体内 环境稳定、调节生 理功能等方面发挥 着重要作用。
PART THREE
周围神经系统由大 量神经元组成
神经元分为感觉神 经元、运动神经元 和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具有突起和 轴突,可传递神经 冲动
周围神经系统的结 构特点包括神经元 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突触是神经元 之间传递信息
的关键结构
突触由突触前 膜、突触间隙 和突触后膜组
成
突触前膜释放 神经递质,神 经递质与突触 后膜上的受体
运动传导的调节机制包括突触传递和神经肌肉接头传递,这些机制可以影响运动 传导的速度和幅度。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调控内脏器官和血管的活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方式:通过神经递质和激素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调节器官的活动。 自主神经系统的意义:在维持生命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有重要影响。
定义:自主神经是周围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负责调节内脏器官和腺体的活动,不受人 的意识支配。
功能:自主神经具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功能, 通过调节内脏器官和腺体的活动来维持人 体内环境的稳定。
分类:自主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 经两类,它们的作用相互拮抗,共同调节 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作用:自主神经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如调节心率、呼吸、消化、代谢 等生理过程,对于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至关重要。
周围神经解剖学

2
周围神经的解剖结构
神经节段
神经节段是周围神经的一部分,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
1
神经节段包括感觉神经节段和运动神经节段
2
感觉神经节段负责传递感觉信息,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等
3
运动神经节段负责传递运动信息,包括肌肉收缩、关节运动等
4
神经分支
神经节:周围神经的起始部分,负责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末梢:周围神经的末端部分,负责接收神经冲动
4
周围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观察神经病变情况
基因检测:了解有无遗传性疾病的可能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症状、病程、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肌肉力量、感觉等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尿液、脑脊液等,了解有无感染、代谢异常等
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了解神经功能状态
02
03
04
05
06
01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止痛、抗癫痫等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周围神经疾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使用电刺激、热疗、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
康复治疗:通过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生活质量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参与神经反射:神经纤维在神经反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将感觉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并传递运动指令到效应器
神经纤维分布
神经纤维:周围神经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轴突和髓鞘
轴突: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部分,负责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纤维的分布:周围神经的纤维分布广泛,包括皮肤、肌肉、关节等部位
周围神经的解剖结构
神经节段
神经节段是周围神经的一部分,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
1
神经节段包括感觉神经节段和运动神经节段
2
感觉神经节段负责传递感觉信息,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等
3
运动神经节段负责传递运动信息,包括肌肉收缩、关节运动等
4
神经分支
神经节:周围神经的起始部分,负责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末梢:周围神经的末端部分,负责接收神经冲动
4
周围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观察神经病变情况
基因检测:了解有无遗传性疾病的可能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症状、病程、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肌肉力量、感觉等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尿液、脑脊液等,了解有无感染、代谢异常等
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了解神经功能状态
02
03
04
05
06
01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止痛、抗癫痫等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周围神经疾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使用电刺激、热疗、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
康复治疗:通过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生活质量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参与神经反射:神经纤维在神经反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将感觉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并传递运动指令到效应器
神经纤维分布
神经纤维:周围神经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轴突和髓鞘
轴突: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部分,负责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纤维的分布:周围神经的纤维分布广泛,包括皮肤、肌肉、关节等部位
周围神经系统(人体解剖学)

周围神经系统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以 外的神经成分,即神经、神经节、 神经丛、神经末梢等。通常分为3 部分: ① 脊神经:与脊髓相连,主要 分 布于躯干和四肢; ② 脑神经:与脑相连,主要分布于 头面部; ③ 内脏神经:与脑和脊髓相连,主 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第一节 脊神经
概况:31对 分部 : 颈神经 8 对
四肢肌、皮肤。 脊神经丛: 颈丛
臂丛 腰丛 骶丛
一、颈丛 (一)组成和位置 组成:第1~4颈神经前支 位置:胸锁乳突肌上部
的深面 (二)主要分支
皮支 肌支
皮支。 ①枕小神经 ②耳大神经 ③颈横神经 ④锁骨上神经
重要的肌支是膈神经: 为混合性神经。沿前斜角肌表面下行, 经锁骨下动,静脉间入胸腔,经肺根前 方,在纵隔胸膜与心包间下行达膈。
◎股神经损伤:可致大腿肌前群功能障碍,行走时抬 腿困难,坐位时不能伸膝关节、膝跳反射消失,股前 及小腿内侧皮肤感觉障碍。 ◎闭孔神经损伤:可致大腿内收力减弱,仰卧时患肢 不能置于健侧大腿之上,股内侧皮肤感觉障碍。
五、骶丛 (一)组成和位置 组成:
腰骶干(L4,5) 全部骶神经前支 尾神经前支
位置: 骶骨和梨状肌前面
(二)主要分支 小肌支→梨状肌、肛提肌和臀部 一些小肌。 1.臀上神经→ 臀中、小肌
阔筋膜张肌 2.臀下神经→ 臀大肌 3.阴部神经→ 会阴部、
外生殖器 4.坐骨神经: 胫神经
腓总神经
(1)胫神经: 足底内侧神经 足底外侧神经
肌支→小腿肌后群足底肌 皮支→小腿后部、足底
足背外侧缘皮肤 损伤:可导致足不能跖屈、 屈趾和足内翻、小腿后面及 足底感觉迟钝或丧失,并呈 现“仰趾足”
运动纤维→膈 感觉纤维→心包、胸膜和膈下的部 分腹膜;
第一节 脊神经
概况:31对 分部 : 颈神经 8 对
四肢肌、皮肤。 脊神经丛: 颈丛
臂丛 腰丛 骶丛
一、颈丛 (一)组成和位置 组成:第1~4颈神经前支 位置:胸锁乳突肌上部
的深面 (二)主要分支
皮支 肌支
皮支。 ①枕小神经 ②耳大神经 ③颈横神经 ④锁骨上神经
重要的肌支是膈神经: 为混合性神经。沿前斜角肌表面下行, 经锁骨下动,静脉间入胸腔,经肺根前 方,在纵隔胸膜与心包间下行达膈。
◎股神经损伤:可致大腿肌前群功能障碍,行走时抬 腿困难,坐位时不能伸膝关节、膝跳反射消失,股前 及小腿内侧皮肤感觉障碍。 ◎闭孔神经损伤:可致大腿内收力减弱,仰卧时患肢 不能置于健侧大腿之上,股内侧皮肤感觉障碍。
五、骶丛 (一)组成和位置 组成:
腰骶干(L4,5) 全部骶神经前支 尾神经前支
位置: 骶骨和梨状肌前面
(二)主要分支 小肌支→梨状肌、肛提肌和臀部 一些小肌。 1.臀上神经→ 臀中、小肌
阔筋膜张肌 2.臀下神经→ 臀大肌 3.阴部神经→ 会阴部、
外生殖器 4.坐骨神经: 胫神经
腓总神经
(1)胫神经: 足底内侧神经 足底外侧神经
肌支→小腿肌后群足底肌 皮支→小腿后部、足底
足背外侧缘皮肤 损伤:可导致足不能跖屈、 屈趾和足内翻、小腿后面及 足底感觉迟钝或丧失,并呈 现“仰趾足”
运动纤维→膈 感觉纤维→心包、胸膜和膈下的部 分腹膜;
人体解剖学-周围神经系统

结构
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包括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束。神经元是信息处理的基 本单位,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神经纤维由多个神经元集合而成,形成神经束, 再集合成神经干。
03
周围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
脊神经
脊神经概述
脊神经是人体周围神经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负责连接脊髓和身 体各部分,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脊神经的组成
随着对周围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开发更加有效的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利用这些技术对周围神 经系统进行更加精准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 更加有力的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内脏神经传 导
内脏运动
一些内脏器官,如胰腺、甲状腺等,具有内分泌功能, 能够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的功能。这些激素的分泌也
受到内脏神经元的调节。
内分泌功能
内脏运动是指通过神经调节内脏器官的运动,如心脏 的跳动、胃肠的蠕动等。这些运动由内脏神经元控制, 并通过特定的神经通路传递指令。
05
周围神经系统与疾病的关 系
02
它由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神经 组成,具有感觉、运动和自主神 经支配的功能。
学习目的
了解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 能,掌握其组成和作用机制。
理解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 系统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人体 生理功能中的相互作用。
掌握周围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原则,为临床医学 提供基础支持。
02
周围神经系统的概述
内脏神经的功能
内脏神经主要通过释放不同的递质来调节器官的活动,如肾上腺素 和去甲肾上腺素等,以适应身体在不同环境下的需求。
04
周围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包括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束。神经元是信息处理的基 本单位,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神经纤维由多个神经元集合而成,形成神经束, 再集合成神经干。
03
周围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
脊神经
脊神经概述
脊神经是人体周围神经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负责连接脊髓和身 体各部分,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脊神经的组成
随着对周围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开发更加有效的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利用这些技术对周围神 经系统进行更加精准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 更加有力的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内脏神经传 导
内脏运动
一些内脏器官,如胰腺、甲状腺等,具有内分泌功能, 能够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的功能。这些激素的分泌也
受到内脏神经元的调节。
内分泌功能
内脏运动是指通过神经调节内脏器官的运动,如心脏 的跳动、胃肠的蠕动等。这些运动由内脏神经元控制, 并通过特定的神经通路传递指令。
05
周围神经系统与疾病的关 系
02
它由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神经 组成,具有感觉、运动和自主神 经支配的功能。
学习目的
了解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 能,掌握其组成和作用机制。
理解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 系统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人体 生理功能中的相互作用。
掌握周围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原则,为临床医学 提供基础支持。
02
周围神经系统的概述
内脏神经的功能
内脏神经主要通过释放不同的递质来调节器官的活动,如肾上腺素 和去甲肾上腺素等,以适应身体在不同环境下的需求。
04
周围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四、胸神经前支 12对
第1~11 肋间神经 第12 肋下神经 皮支 外侧皮支 前皮支 T2 胸骨角 T4 乳头 T6 剑突 T8 肋弓 T10 脐 T12 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
-15-
胸神经前支节段性分布 T2分布区相当胸骨角平面 T4相当乳头平面 T6相当剑胸结合平面 T8相当肋弓平面(脐、剑突之间) T10相当脐平面 T12则分布于脐与耻骨
-25-
重点和难点
重点: 以下神经的起始、走行、分支、分部及损伤后症
(一)脊神经的构成、分部和纤维成分 前根—运动 后根—感觉 脊神经节
31对 C8 T 12 L5 S5 Co 1
-7-
纤维成分 躯体感觉纤维 内脏感觉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 内脏运动纤维
后根 脊神经节
肌梭
(二)脊神经的典型分支 1.脊膜支(窦椎神经) 2.交通支 白交通支、灰交通支 3.后支 内侧支、外侧支 肌支、皮支 4.前支 颈丛、臂丛、腰丛、骶丛
神经系统
第十八章 周围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神经 一、概 述 二、颈 丛 三、臂 丛 四、胸神经前支 五、腰 丛 六、骶 丛 七、脊神经损伤定位相关解剖基础 八、全身主要关节的神经分布
第二节 脑 神 经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1-
概述
周围神经
脑神经 脊神经 内脏神经
内脏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3. 腋神经 (C5-C6) 4. 肌皮神经 (C5-C7)
肌皮神经
腋神经
-11-
胸长神经 胸背神经
5. 正中神经 (C6-T1) 6. 尺神经 (C8,T1) 7. 桡神经 (C5-T1)
-12-
手皮肤的神经分布
M 正中神经
U 尺神经 R 桡神经
-13-
肩胛背神经 (C4-C5) 肩胛上神经 (C5-C6) 肩胛下神经 (C5-C7) 胸内侧神经 (C8,T1) 胸外侧神经 (C5-C7) 臂内侧皮神经 (C8,T1) 前臂内侧皮神经 (C8,T1)
六、骶 丛 (一)骶丛的组成和位置
L4.5 S1-5 Co1 (二)骶丛的分支
1. 臀上神经 (L4,L5,S1) 2. 臀下神经 (L5,S1,S2) 3. 股后皮神经 (S1-S3) 4. 阴部神经 (S2-S4)
臀下神经 阴部神经
股后皮神经
-18-
臀上神经
5. 坐骨神经 (L4 L5 S1-S3) (1)胫神经(L4,L5,S1-S3) 足底内侧神经 足底外侧神经
4.锁骨上神经 (C3-C4)
-9-
肌支 支配颈部深层肌、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
5.膈神经 (C3-C5) 颈襻 (舌下神经襻) 18-8
-10-
二、臂丛
(一)臂丛的组成和位置 C5-8 T1前支 斜角肌间隙
(二)臂丛的分支
1. 胸长神经 (C5-C7) 前锯肌 [翼状肩]
2. 胸背神经 (C6-C8) 背阔肌
神经节段 C5 C5, C6 C6 C7 C8 T1 C8,T1
-23-
下肢神经定位诊断所检测的运动相关肌肉及神经支配
运动
屈髋 收髋 伸膝 踝背屈 足内翻 足外翻 屈膝 踝跖屈
肌名称
髂腰肌 大腿内收肌 股四头肌 胫骨前肌 胫骨后肌 腓骨长,短肌 股二头肌 小腿三头肌
神经
神经节段
股神经 闭孔神经 股神经 腓深神经 胫神经 腓浅神经 坐骨神经 胫神经
神经的淋巴管: 神经束膜与外膜内有淋巴网
血-神经屏障: 存在于神经内膜毛细血管 壁的水平
-5-
三、周围神经再生 神经纤维溃变 顺行溃变 逆行溃变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NGF)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 睫状神经生长因子(CNT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6-
第一节 脊神经 一、概 述
-22-
(三)临床常用检测的肌肉运动及其节段神经支配
上肢神经定位诊断所检测的运动相关肌肉及神经支配
运动
肌名称
神经
肩外展 屈肘 桡侧伸腕 伸肘 屈指 拇指外展
三角肌 肱二头肌 桡侧腕伸肌 肱三头肌 拇长屈肌,指深屈肌 拇短展肌,第一骨间背侧肌
腋神经 肌皮神经 桡神经 桡神经 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前根 腹腔神经节
脊神经节
后根 前根 灰交通支 白交通支
交感干神经节
-8-
骨胳肌 运动终板
二、颈丛 (一)颈丛的组成和位置
C1-4前支 (二)颈丛的分支
枕小神经
浅皮支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1.神经 颈横神经
3.颈横神经 (C2-C3) 锁骨上神经
(颈皮神经)
联合连线中点平面
-16-
五、腰 丛 (一)腰丛的组成和位置
T12 L1-3.4 (二)腰丛的分支 1. 髂腹下神经 (T12,L1) 2. 髂腹股沟神经 (L1) 3. 股外侧皮神经 (L2-3) 4. 股神经 (L2-L4) 5. 闭孔神经 (L2-L4) 6. 生殖股神经(L1,L2)
-17-
-2-
一、神经节 脑神经节 脊神经节(背根神经节) 内脏运动神经节
387 18-1
-3-
二、神经
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聚集构成神经 神经膜
神经内膜 神经束膜 神经外膜
髓鞘:由施万细胞的 突起卷绕神经元轴突 多层
-4-
神经的血管 ①外来系统
局部的营养血管和神经外膜血管 ②内在系统
神经内膜内纵向走行的微血管网
L 1,L2 L2,L3 L3,L 4 L4 L4,L 5 L 5,S1 S1 S1,S 2
-24-
练习题
1 简述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神经组成。 2 简述膈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股神 经和坐骨神经的起始、行程、分支、支配及损伤 后的临床表现。 3 试述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闭孔神经、 生殖股神经的支配部位及损伤后症状。 4 名词解释:脊根神经节、髓鞘、神经膜、顺行 溃变、白交通支、灰交通支 5 简述一些临床症状的原因:马蹄内翻足、钩状 足、垂腕、爪形手、猿掌畸形。
足底外侧神经 足底内侧神经
-19-
(2)腓总神经(L4, L5, S1, S2) 腓浅神经
腓深神经
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
-20-
七、脊神经损伤定位相关解剖基础 (一)脊神经分布的节段性规律
-21-
(二)皮神经分布的重叠性 相邻两条皮神经的分支分布区域有相互重叠现象,当一条皮 神经受损伤时,仅出现皮神经分布区的感觉迟钝;而当两条 以上相邻的皮神经损伤时,才出现分布区的感觉完全消失 .
四、胸神经前支 12对
第1~11 肋间神经 第12 肋下神经 皮支 外侧皮支 前皮支 T2 胸骨角 T4 乳头 T6 剑突 T8 肋弓 T10 脐 T12 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
-15-
胸神经前支节段性分布 T2分布区相当胸骨角平面 T4相当乳头平面 T6相当剑胸结合平面 T8相当肋弓平面(脐、剑突之间) T10相当脐平面 T12则分布于脐与耻骨
-25-
重点和难点
重点: 以下神经的起始、走行、分支、分部及损伤后症
(一)脊神经的构成、分部和纤维成分 前根—运动 后根—感觉 脊神经节
31对 C8 T 12 L5 S5 Co 1
-7-
纤维成分 躯体感觉纤维 内脏感觉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 内脏运动纤维
后根 脊神经节
肌梭
(二)脊神经的典型分支 1.脊膜支(窦椎神经) 2.交通支 白交通支、灰交通支 3.后支 内侧支、外侧支 肌支、皮支 4.前支 颈丛、臂丛、腰丛、骶丛
神经系统
第十八章 周围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神经 一、概 述 二、颈 丛 三、臂 丛 四、胸神经前支 五、腰 丛 六、骶 丛 七、脊神经损伤定位相关解剖基础 八、全身主要关节的神经分布
第二节 脑 神 经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1-
概述
周围神经
脑神经 脊神经 内脏神经
内脏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3. 腋神经 (C5-C6) 4. 肌皮神经 (C5-C7)
肌皮神经
腋神经
-11-
胸长神经 胸背神经
5. 正中神经 (C6-T1) 6. 尺神经 (C8,T1) 7. 桡神经 (C5-T1)
-12-
手皮肤的神经分布
M 正中神经
U 尺神经 R 桡神经
-13-
肩胛背神经 (C4-C5) 肩胛上神经 (C5-C6) 肩胛下神经 (C5-C7) 胸内侧神经 (C8,T1) 胸外侧神经 (C5-C7) 臂内侧皮神经 (C8,T1) 前臂内侧皮神经 (C8,T1)
六、骶 丛 (一)骶丛的组成和位置
L4.5 S1-5 Co1 (二)骶丛的分支
1. 臀上神经 (L4,L5,S1) 2. 臀下神经 (L5,S1,S2) 3. 股后皮神经 (S1-S3) 4. 阴部神经 (S2-S4)
臀下神经 阴部神经
股后皮神经
-18-
臀上神经
5. 坐骨神经 (L4 L5 S1-S3) (1)胫神经(L4,L5,S1-S3) 足底内侧神经 足底外侧神经
4.锁骨上神经 (C3-C4)
-9-
肌支 支配颈部深层肌、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
5.膈神经 (C3-C5) 颈襻 (舌下神经襻) 18-8
-10-
二、臂丛
(一)臂丛的组成和位置 C5-8 T1前支 斜角肌间隙
(二)臂丛的分支
1. 胸长神经 (C5-C7) 前锯肌 [翼状肩]
2. 胸背神经 (C6-C8) 背阔肌
神经节段 C5 C5, C6 C6 C7 C8 T1 C8,T1
-23-
下肢神经定位诊断所检测的运动相关肌肉及神经支配
运动
屈髋 收髋 伸膝 踝背屈 足内翻 足外翻 屈膝 踝跖屈
肌名称
髂腰肌 大腿内收肌 股四头肌 胫骨前肌 胫骨后肌 腓骨长,短肌 股二头肌 小腿三头肌
神经
神经节段
股神经 闭孔神经 股神经 腓深神经 胫神经 腓浅神经 坐骨神经 胫神经
神经的淋巴管: 神经束膜与外膜内有淋巴网
血-神经屏障: 存在于神经内膜毛细血管 壁的水平
-5-
三、周围神经再生 神经纤维溃变 顺行溃变 逆行溃变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NGF)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 睫状神经生长因子(CNT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6-
第一节 脊神经 一、概 述
-22-
(三)临床常用检测的肌肉运动及其节段神经支配
上肢神经定位诊断所检测的运动相关肌肉及神经支配
运动
肌名称
神经
肩外展 屈肘 桡侧伸腕 伸肘 屈指 拇指外展
三角肌 肱二头肌 桡侧腕伸肌 肱三头肌 拇长屈肌,指深屈肌 拇短展肌,第一骨间背侧肌
腋神经 肌皮神经 桡神经 桡神经 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前根 腹腔神经节
脊神经节
后根 前根 灰交通支 白交通支
交感干神经节
-8-
骨胳肌 运动终板
二、颈丛 (一)颈丛的组成和位置
C1-4前支 (二)颈丛的分支
枕小神经
浅皮支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1.神经 颈横神经
3.颈横神经 (C2-C3) 锁骨上神经
(颈皮神经)
联合连线中点平面
-16-
五、腰 丛 (一)腰丛的组成和位置
T12 L1-3.4 (二)腰丛的分支 1. 髂腹下神经 (T12,L1) 2. 髂腹股沟神经 (L1) 3. 股外侧皮神经 (L2-3) 4. 股神经 (L2-L4) 5. 闭孔神经 (L2-L4) 6. 生殖股神经(L1,L2)
-17-
-2-
一、神经节 脑神经节 脊神经节(背根神经节) 内脏运动神经节
387 18-1
-3-
二、神经
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聚集构成神经 神经膜
神经内膜 神经束膜 神经外膜
髓鞘:由施万细胞的 突起卷绕神经元轴突 多层
-4-
神经的血管 ①外来系统
局部的营养血管和神经外膜血管 ②内在系统
神经内膜内纵向走行的微血管网
L 1,L2 L2,L3 L3,L 4 L4 L4,L 5 L 5,S1 S1 S1,S 2
-24-
练习题
1 简述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神经组成。 2 简述膈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股神 经和坐骨神经的起始、行程、分支、支配及损伤 后的临床表现。 3 试述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闭孔神经、 生殖股神经的支配部位及损伤后症状。 4 名词解释:脊根神经节、髓鞘、神经膜、顺行 溃变、白交通支、灰交通支 5 简述一些临床症状的原因:马蹄内翻足、钩状 足、垂腕、爪形手、猿掌畸形。
足底外侧神经 足底内侧神经
-19-
(2)腓总神经(L4, L5, S1, S2) 腓浅神经
腓深神经
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
-20-
七、脊神经损伤定位相关解剖基础 (一)脊神经分布的节段性规律
-21-
(二)皮神经分布的重叠性 相邻两条皮神经的分支分布区域有相互重叠现象,当一条皮 神经受损伤时,仅出现皮神经分布区的感觉迟钝;而当两条 以上相邻的皮神经损伤时,才出现分布区的感觉完全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