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093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093人民版PPT课件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 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小农经济为主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精耕细作、男耕女织 分散性、封闭性 脆弱性
基于中国的传统农业,它对中国 社会的影响有哪些呢?
政治方面: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经济方面: 生产规模小,经济力量弱,发展缓慢
思想文化方面:
&&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 文化影响深远
青铜农具少量使用。 3、春秋战国: 铁器农具使用、牛耕的采用。 4、汉代时期:
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 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西汉
东汉
二牛三人
二牛二人
二牛一人
一牛一人
直 辕 犁
犁评
犁槃



犁壁
战国时期粟的亩产大约将近今天的80市 斤,西汉时提高到93市斤,高产田能达到 117市斤。唐宋时,粮食一般亩产大约达到 200多市斤,明清大约达到400多市斤,高产 田能达到500多市斤。
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 元69年,汉明帝任用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 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 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
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4 坎儿井
坎儿井示意图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 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 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 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 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 形。
&& 科学技术发展缓慢
外交方面: 闭关锁国
三、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
(一)典型的国有土地制度 商周时期
1、井田制
。 奴隶社会国家公有(实为周王所有)
“公田”
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 (随铁器牛耕使用)春秋瓦解,战国废除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040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040人民版PPT课件

早期农业(原始社会、夏商周)
1、原始农业的产生(距今1万年) 1)中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农业格局:南稻北粟(世界最早种植)
北方:黄河流域——旱地——粟麦 南方:长江流域——水田——水稻
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 格局?
气候不同,地理条件
半坡遗址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3)灌溉工具:
现代筒车
3)唐朝:筒车
4)宋代:水力高转筒车 、水转翻车 高转筒车
5)明清:风力水车
典型例题分析: 1.水利工具是农业进
步的基础,与图1相比, 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进步之处在于( )
A.利用杠杆原理汲水方便省力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 C
D.能够利用鼓风冶铁
历史必修② ——古今中外的经济史
中国 世界
古代
近代
现代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
1. 基本结构:
农业:农耕和家庭手工业一起并称中
国古代农业
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专业的民间作
坊手工业
商业:大小商人从事的买卖活动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早期农业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千年不绝的山火”
文献记载
云南布朗族至今刀耕火种
“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 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
饶财。” ——《盐铁论》
刀砍草木 纵火烧荒 犁土播种 经常迁徙
2 、生产工具:
石、木、骨制农具:耒(lěi)耜(sì) 、石锄、石犁、石镰。 商周出现青铜农具(很少)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共26张PPT)

海禁、闭 关锁国
一、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
名称
石斧
骨耜
铁锄
曲辕犁
所处 时代 耕作 方式
远古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古代 铁犁牛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
阶段 春秋战国和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耕作技术 耕作灌溉工具 耕作制度 犁壁、耧车、 以连年种植制为 垄作法 耦犁、都江堰 主 耕耙耱技术 翻车 曲辕犁、筒车 一年一熟为主 一年一熟为主 南方稻麦复种制 出现 多熟制
3、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 商业城市:长安、洛阳等,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发展 对外贸易发展 柜坊和飞钱出现 广州成为南方最大港口 市舶使的设立
4.两宋商业的繁荣 城市商业繁荣,市坊分开、时间限制被打破 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商品种类增多,各种集市出现 海外贸易发达,商税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
4、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⑴有利因素 1、有一定的积极性: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 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 2、有限的土地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精耕细作 3、历代统治者的重农政策。 ⑵不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 薄弱 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2、制瓷业 商朝:原始瓷器; 东汉:青瓷; 北朝:白瓷 唐代: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代:五大名窑 明清:瓷都--景德镇、青花瓷、彩瓷; 珐琅彩、粉彩瓷、斗彩瓷(清朝) 外传:唐代(丝绸之路)
3、丝织业 ⑴材料:麻、葛(最初)——丝——棉花(宋元棉纺织 业兴起,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⑵历程:距离四五千年:养蚕丝织; 商朝:织机; 西周: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长安织室; 唐朝:吸收波斯风格; 宋朝: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明清:苏、杭;花楼机(明代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 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二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共22张PPT)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二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共22张PPT)
考纲解读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 “ 海禁”政策
考点一
【考纲定位】
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发展趋势 农业基本生产模式—小农经济 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演变
1、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
原始农业 “神农能殖嘉谷” 重大突破
冶 铜 技 术
原始社会 晚期
商周
已掌握冶铜技术
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冶炼生铁和钢 用煤作燃料 用煤冶铁 用焦炭作燃料
冶 金 冶 业 铁
炼 钢
春秋时期 汉
北宋 南宋
至16世纪 冶铁炼钢技术和产量一直领先世界 以前
行业
时期
新石器时代

商朝 东汉 南北朝
成 就 发明陶器(陶是源 ,瓷是流) 烧出原始瓷器
出现了专门的工商业城镇; 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三种经营形态(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 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 业 民营手工 业 家庭手工 业 生产经营模式 由政府直接经营, 进行集中的大作坊 生产 民间私人经营 农户的一种副业 产品及流向 主要生产武器和贵族消 费的日用品 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 产品 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 赋税 流通方式 少量投放市场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方式落后;封闭、保守、 分散,排斥商品经济;农民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 济脆弱,难以抵御天灾人祸的打击;农民生活标准低,容易满足, 缺乏进取精神。
•三大部门成就(冶铸业、陶瓷业、纺织业)
•三种经营形态(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
主要成就:
行业 时期 成 就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 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 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 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陵绸为业, 始称为市”。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 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丝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 织的丝绸光泽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 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 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丝绸,成为 机户。 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时手工业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

基础知识巩固
1、市的变迁:宋朝之前,市、坊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 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宋朝时期,商业突 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 直接监 管 。
2、古代的经济政策:秦汉以来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广州 一处对外通商,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起源早 ;地位低;市场形 式多样:早市、夜市、草市;商品经济发达;货币流通 发展:柜坊、飞钱;交子;商人群体活跃:商帮。
考纲要求 重农抑商 “海禁”与“闭关锁国”
基础知识巩固
1、市的变迁: 之前, 严格分开;官府设 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时期,商业突破 限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 。 对 的
2、古代的经济政策:秦汉以来统治者推行 政策。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 政策,只开 一 处对外通商,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起源 市场形式 ;商品经济 通 ;商人群体 ;地位 ; ;货币流
通过上述两则材料分析,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 策的原因、目的? 原因: (1)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 (2)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 及封建政权统治 目的:直接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法时,首倡“重农 抑商”:农本商末,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工 商业发展。 (2)西汉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 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 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时期,统治者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继续推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 的经营;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根据材料分析明朝为什么要实行海禁政策? 原因: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 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 危及明朝统治,下令实行“海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课件

古代手工业三种形态的比较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 经营,集 中的大作 坊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 自主经营
武器军用品 不在市场 等供官府使 流通 用
民间消费的 在市场流
产品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 供自己消费 剩余部分

和缴纳赋税 出售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突出成就
原始社会:开始出现 冶铜 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
不利影响是很显著的。 (2)政府政策:我国古代有很多朝代对商业的限制非常严格,历代封
建王朝大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3)自然灾害:历史上黄河改道等自然灾害也对商业发展产生了不利
的影响。 (4)其他方面:民族之间的战争和广大农民的贫困,影响到普通民众
的购买力等。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商周)
一、中国古代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犁、牛耕的普及。 (2)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精耕细作,努
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 (1)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 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脆弱。 (2)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 维持着简单再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3)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二、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1.繁荣原因: (1)国家政局:封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物质基础: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政府政策:政府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统治者鼓励海外贸易带来了海外贸易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ppt

【例5】右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
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
田”。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
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例.6其】中北的宋“苏众洵人说”:多“为耕奴者隶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
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

①背景:汉代出现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工 业 类
田庄手工业
②部门:种植、养植、药材、酿造、纺织、冶铁 ③特点:自然经济的组成部分
古 代 中

官营手工业
目的:为了满足皇帝、贵族和官府所需。 行业: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
①技术水平高,
国 的 手
特点 ②具有封闭性, ③匠户没有人身自由
工 业 经
①新石器时代:原料用麻、葛和丝,纺织已经萌芽 ②商代: “妇功”成为“国有六职”之一

①原始社会:求大禹治水。
②战国: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
③秦代:灵渠,沟通湘水、漓水
水利技术 ④汉代:关中—井渠;东汉王景治黄河 ⑤隋代:大运河,沟通南北
⑥唐朝:设渠堰史;北方-立井水车;南方-筒车
⑦宋代:水转翻车
⑧明清:风力水车
【例1】一项考古统计表明, 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 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 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 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 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 浙江、新疆等省区。(图为湖 南澧县出土的炭化水稻)据此 可以推断 ( )
疑难突破
一、全面认识小农经济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条件 (1)生产关系因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生产工具因素:铁器、牛耕的普及,灌溉工具 的改进,是小农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 (3)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 极性提高。 (4)封建政府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 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单元总结(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单元总结(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

分析背景
反思影响
识记过程
系统梳理知识,理清发展脉络;仿真高考 检测,零距离触摸高考!
系统梳理知识,理清发展脉络;仿真高考 检测,零距离触摸高考!
夯实基础(自主学习、重点突破、知识体系)
●请同学们阅读必修二第七单元(38-------48页) ●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填空)
参考答案
西亚、东亚、美洲;粟、水稻;粟、稻、黍、稷、麦;刀耕火种、青铜、铁、牛耕;南宋、魏晋、耕耙耱、都 江堰、翻车、筒车;以家庭为中心、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精耕细作;分散性、保守性、封闭性、落后性;商 周、春秋、远古、魏晋、唐宋、明清、明朝中后期;官营、家庭、民营长期并存;家庭手工业和家庭农业相结 合男耕女织;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自给自足、不计成本、官府垄断;家庭手工业和家庭农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产品大部分自给自足;产品面向市场、处于附属地位、发展缓慢;市、坊;市、坊、交子;汉口、 景德镇、佛山、朱仙镇;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集体、国家、国、私、鲁国初税亩、商 鞅变法。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宋;小农经济农业占主要地位、为了保护农业和小农经济、商业影响了农 业生产危机统治、为了确保赋税和地租、为了稳定的兵源和财源;汉武帝、货币、盐铁、酒;妨碍了海外市场 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了;官府垄断、贡赐贸易、丝绸之路。汉武帝、汉朝、丝的国度、明清、瓷的国度。

劳动力
地位
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 地位,代表我国古代 手工业最高水平
官营手工业
无偿调用各类匠户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私营主雇工 农民自身
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 地位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 生活中,是中国古代 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征。
一、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
历史悠久,夏朝便出现了 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家庭手工业 民间手工业,春秋战国以
民营手工业 后出现
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二、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1.冶金业: ①冶铜:
▲原始社会掌握冶铜技术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②冶铁: ▲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社会: ①刀耕火种 ②“石器锄耕”(耜耕)
▲耒、耜出现。两者都是松 土工具
2.商周时期: 出现青铜农具,较贵,
很少使用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3.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出现,并在汉朝以后,成为我国传统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①铁农具: ▲②牛耕技术(农业动力史上的一次革命):
▲远销海外,深受喜爱 唐代起,瓷器外销 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 ▲享誉世界,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受中国制瓷工艺影响广泛, 欧洲国家17世 纪开始生产
二、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3.丝织业: 四五千年前:出现丝织品
二、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商代:出现织机 西周:斜纹提花织物 汉代:外销激增,丝绸之路,丝国 明清:丝织业的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是丝织 业的中心
刀耕火种
“耜耕”或 “石器锄耕”
青铜农具
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
二、小农经济的成长
1.含义: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生
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 2.形成: ①时间:春秋战国 ②条件: A.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生产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影响农业发展的原因一般有哪些?
1、劳动力增长(人口增长)
2、生产工具的改进
3、生产技术的进步(包括耕作技术、农 业书籍等)
生产力因素
4、劳动对象扩大(土地开垦)
5、土地政策的调整 6、赋税制度的改革
生产关系因素
7、政局的稳定
8、统治者的重视 9、经济文化交流
其他因素
10、自然环境的优越

经济发展影响
古代中国经济的 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者联系:农业、 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 繁荣前提,农业、 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 提供商品与市场,商业的进步,反过来也会促 进农业、手工业发展。“无农不稳”“无工不 富”“无商不活”。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2010年江苏考纲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起步早,历史悠久 经营形态主要有:官营、私营、农民家庭等 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手工业占有
相当大的比重) 部门多、规模大、分工细、管理严、技术高 技术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各国 明清时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2010年江苏考纲 “市”的形成与发展; 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严格的空间限制) ▲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 ▲按时开市、闭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2、宋朝:市坊界限打破,经营时间也被打破;
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三、主要的商业城市
1、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既是不同 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 中心。
2、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扬 州、益州(成都)成为南方的商业大都会。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过程
1.先秦时期: ①商周:商人出现;商业由官府控制 ②春秋战国:打破官府控制;出现许多商品市
场和大商人 2.秦汉时期: ①原因:国家统一;秦统一货币、度量衡、车
轨驰道等措施;丝绸之路 ②表现:出现商业中心;市坊制出现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过程
3.隋唐时期:商业繁荣 ①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农业发展,手
5.明清时期: 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城镇商业繁
荣;商帮形成——徽商和晋商。 ▲徽商与晋商成功原因: ①有经商传统,经营有方 ②讲团结,互帮互助,人数最多 ③诚信经营 ④勤劳节俭,不奢华
二、 “市”的形成与发展
1、宋以前 ▲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设置“市” ▲市(商业区)、坊(住宅区)严格分开(有
四、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西汉: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原因:丝绸之路 开辟)
唐朝: 在外贸港口广州设立市舶使 两宋:同几十个国家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
宋国库重要财源 元朝:泉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明朝:郑和下西洋 清朝: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逐渐
力提高——根本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
细作;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 4.地位: 小农经济是封建经济主要形态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2010年江苏考纲 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
业; 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
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
——水排 ▲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前领先世界
二、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2.制瓷业: ①发展情况:
商代:原始瓷器,制瓷业产生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代: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的青花瓷 明朝:出现彩瓷 清代:出现珐琅彩
二、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2.制瓷业: ②影响:
工业进步;大运河开通,促进交流范围扩大 ②表现:商业城市;市坊制发展;柜坊和飞钱;
对外贸易发达;出现农村集市(草市) 4.宋元时期:商业环境宽松,空前繁荣 ▲打破市坊界限,取消时间限制;草市更加普
遍;出现商业名镇;出现繁荣的商业大都市;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过程
欢迎来到历史课堂
经济史学习主要方面:
掌握 内容
掌握 层次
经济领域: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
近现代:资经济、社经济
经济政策:古代: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近现代:
资: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国家干预
社:苏:战共—新经济—斯模式—社
会主义改革
中:恢复—三大改造—三面红旗
经济发展表现
—改革开放 —社市场经济
经济发展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