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1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民族大学化学教育本科10化学《教师技能理论与实训》教学设计

广西民族大学10化学教育

《教师技能理论与实训》教学设计

设计题目: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学校专业:广西民族大学10级化学本科

****:***

指导教师:刘宝老师

2013年6 月8 日

本页要求内容熟知后可删除

要求说明:

1、本模版框架不能改变,包括:封面页、页眉设计、本文的页面设置、左右边距各为1,水印等内容,均不能改动。

2、本模版除开“教学过程”外,其余的大标题不需改变,因为己经较为完美了,除非你有把握做出的比现在的更好。

3、关于“教学过程”本模版是表格式教案,可根据你自己的内容来确定是否采用,也可采用提纲式教案,提纲式教案要注意加入“设计意图”内容。

4、上交文件名的格式:一定注意了!

学号后两位教案序号_姓名_教案课题名(第几课时).doc

01 3 _刘宝_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

例如:

011_刘宝_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

012_刘宝_胶体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

013_刘宝_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

014_刘宝_离子反应方程式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

015_刘宝_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

016_刘宝_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广西民族大学10级化学本科石月霞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1》

2.年级: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5.教学时间: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⑵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框架,将知识系统化。

⑶掌握“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讨论,认识分类法在化学研究的作用。

⑵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类的方法,抓住事物的特征、个性,把握事物间的共性,对收集的

信息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研究,发现其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形成将生产、生活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相联系的意识。

⑵体验分类在化学、各科学习上的重要性,将“分类思想”灌输于脑中,能够在后面学习中进行实际应用,培养及时分类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㈡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物质的分类可以使学生在同类事物相似性方面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事物的了解能做到由此及

彼,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对此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材内容相互联系分析:

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从实验学化学和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分析:

教学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方法。

㈢学情分析:

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分析:学生是高一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自学能力一般,属于原理原则型,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归纳原理原则,寻找信息间相互联系。

高中生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有强烈的表现欲、探求欲和成就感,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妙。

学生原知识分析:这一节课前,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过对物质的分类,重点强调分类的标准和交叉分类法。知道溶液和浊液性质的区别,但不知道二者在微观本质上的不同。

并对物质的分类有一定的认识且在实际生活中见过,能提起对本课时的学习兴趣。

学生认知结构分析:学生可以应用初中学过的对物质的分类,去认识分类的标准,树形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㈣设计思路:

本节课在设计理念上以学为主体,注重学生活动,注重知识间的整合和联系,注重已有知识的应用,注重从内容上分层教学,注重实验设计和应用。设计上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创新和优化:

1.巧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导入和练习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通过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入简单分类法。

2.列表对比、突出重点:教科书通过“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的图片,使学生直接感受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好处。通过“思考与交流”栏目中三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使学生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分类法进行学习,教科书又列举了“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并安排了“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分类方法的了解,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掌握方法比死记硬背更有效”。

3.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课堂进行“科学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设计拟通过学生探究“思考与交流”栏目中三个问题的讨论, 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并安排了“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分类方法的了解。

4.协作学习、讨论提高:通过学生分组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调节教学方式,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

0.课堂导入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环节2分钟【引入】请同学们翻开目录,找出我们今

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一节,在哪

一页?(停顿)我们为什么能快速找到我

们所学的内容呢?因为这本书的主编在

编这本书的时候,事先根据一定的标准进

行分类,把化学书分为四章,每一章再继

续分节。

【讲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采用分类法,

这样使我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提

高工作效率。

【提问】你们能找出分类在生活中的例子

吗?

翻书查找,翻目录查找。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

超市的物品归类、图书馆里

书籍的分类、垃圾桶的分

类、QQ好友的分类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翻书找出本节课的

内容。培养学生联系

生活实际的能力.

1.知识点一:分类法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分类法3分钟【正课导入】

举了这么多例子,那分类的概念是什么

呢?请阅读课本第24页第一段,找出分

类法的概念。

【提出疑问】

根据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分类法的理解。

【自主阅读】

阅读课本第24页第一段,并叫一竖列的同

学依次起来回答。

【板书】一、分类法:将大量事物按照一

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的前提:首先确定“标准”。

【强调】这里的“标准”加了双引号,

表示强调,那什么是标准呢?

【投影展示】超市、图书馆、商场、网页、

药房、查字典、户籍管理

学生进行思考,

回答“将大量事物按照一定

的“标准”进行分类。”

思考并回答。

阅读课本内容,并进行思考与记

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

础。

同学思考问题。

学生观看图片,由图片联想到简

单的分类法

强化学生对分类的

理解和应用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

力,锻炼学生的整理归

纳信息能力。

竖列的学生依次回答问

题是让大家都参与到课

堂的学习中。培养大家

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图片的展示便于学

生观察、接受和理解,

能将书本中的内容与实

际生活联系起来,明白

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