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G101新平法 钢筋计算实例
钢筋计算公式(11G101-1整理修改的版)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11G101-1第28页)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11G101-1第28页)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宽度减去保护层厚度算的是到主筋的外包尺寸,而拉筋是挂在主筋上的,所以要加上拉筋的直径,才是拉筋的实际长度。
此为11G101之前的算法,实际在11G101-1第54页规定钢筋保护层是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之后,钢筋的保护层从箍筋的外皮算起,所以不再需要+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11G101-1第87页规定)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宽度减去保护层厚度算的是到主筋的外包尺寸,而箍筋是挂在主筋上的,所以要加上箍筋的直径,才是箍筋的实际长度。
11G101---1平法手算(柱)1

公称直 屈强 极限强 径d(mm) 标值 度标值
6-22 300 420
说 明 H--热轧;P--光圆;R--带肋;F--细晶粒;R--余热。
热轧光圆筋强度300MPa 普通热轧带肋筋335MPa
6-50
335
455
细晶粒热轧带肋筋335MPa 普通热轧带肋筋400MPa 细晶粒热轧带肋筋400MPa 余热处理带肋筋400MPa
决定抗震等级的三个因素(1.结构类型;2.设防烈度;3.檐高)
混凝土标号:影响钢筋的锚固搭接(例如:C30
钢筋级别:影响钢筋的锚固搭接
保护层的厚度:影响钢筋的净长 搭接形式:影响柱的箍筋根数及纵向钢筋长度 钢筋长度=净长+锚固+搭接(Ll³接头个数n) 锚固=柱宽-保护层 ≥Lae 直锚 锚长 max([Lae(La),0.5hc+5d] 锚固=柱宽-保护层 <Lae 弯锚 锚长(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砼标号
←抗震等级→钢级别
结构类型+设防烈度+檐高 11G101-1与-3两本图集共计
新增36个节点,修改多达132处
11G与03G对比图集的变化
表示方法没有大变化;构造节点是主要变化
11G101--手算
影响钢筋计算的因素
+ E或e)
钢筋设置原则:
“▲能通则通▲”
即不截断或少截断 尽量采用焊接或机接连通
16
1.580
18
1.999
20
2.468
22
2.986
253.85628 Nhomakorabea4.837
30
5.553
11G101--手算
普通筋强度标准值(N/mm2)
牌号
11G101钢筋平法图集课件

11G101钢筋平法图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新规范)
一、材料变化
钢筋种类,老图集主要包括热轧HPB235级、HRB335级、 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四种,新图集主要包括HPB300 级、HRB335级、HRB400级、RRB400级和HRB500级钢筋 五种,并增加HRBF335级、HRBF400级、和HRBF500级三 个细晶粒热轧钢筋种类
小墙肢全程加密区的变化
11G101钢筋平法图集
增加QZ、LZ加密区
11G101钢筋平法图集
绑扎区域内箍筋加密变化
11G101钢筋平法图集
墙上柱构造变化
11G101钢筋平法图集
梁上柱平直段变化
区别在钢筋直径大于等于25 时
11G101钢筋平法图集
框架柱变截面变化
0.5和弯折长度
11G101钢筋平法图集
新增加框架柱变截≤1/6节点
11G101钢筋平法图集
增加下柱较大与上层直径构造
11G101钢筋平法图集
中柱柱顶增加锚板
11G101钢筋平法图集
边角柱节点选择更加灵活
边角柱顶层构造,老图集将梁柱分别表示,新图集采用组合形式。
11G101钢筋平法图集
剪力墙
11G101钢筋平法图集
增加固部位设计说明
11G101钢筋平法图集
新平法钢筋符号的表示
11G101钢筋平法图集
箍筋计算上的变化
11G101钢筋平法图集
保护层的变化
保护层概念的变化
11G101钢筋平法图集
保护层的变化
环境类别的变化
11G101钢筋平法图集
保护层的变化
保护层取值的变化
11G101柱梁板平法计算实例.

以下我将以该工程为例和大家一起探讨柱,梁,板的11G101的平法计算例:通过结构总说明,已知该工程的结构为三层框架,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按8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结构各部分混凝土强度等级:素混凝土垫层C10其余均采用C25,受力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基础底板40;基础梁35;上部:柱30,梁25,板15.(本图中所有钢筋连接方式以焊接为例)柱的平法配筋(主要看11G101-1中P57、P60、P63)基础中钢筋短插筋:=Max(6d,150)+(承台高-保护层)+Hn(第一层净高)/3=150+(700-40)+(4870-750)/3长插筋:=短插筋+Max(500,35d)= 2184+875=3059箍筋长度:=(b-2*BHC)*2+(h-2*BHC)*2+1.9d*2+Max(10d,75)=(450-30*2)*2+(450-2*30)*2+1.9*10+10*10=1679箍筋根数=(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50)/间距-1 ,且≥2根=(700-40)/100-1=6一层钢筋=1层净高-1层非连接区(Hn/3)+2层的非连接区(Max(Hn/6,hc(柱截面长边),500))=4870-(4870-750)/3+Max((3800-750)/6,450,500)=4005由右图可知一层钢筋和二层相比,不仅截面积变小,而且钢筋变少了,这就是变截面,即我们来看11G101-1中P60具体给变截柱的规范,由规范可知,变截面 4.170到7.970KL1柱配筋图的计算规则。
由P57可知又可知下柱钢筋比上柱多的钢筋又该怎么计算。
1层比2层多的钢筋长:=第一层净高-1层非连接区+1.2Lae=(4870-750)-(4870-750)/3+1.2*42*20=3755短:=长插筋-错开距离Max(500,35d)=3755-Max(500,35*20)=3055中间层=本层层高-本层非连接区Max(Hn/6,hc,500)+上层非连接Max(Hn/6,hc,500)=3800- Max((3800-750)/6,400,500)+ Max((3800-750)/6,400,500)=3800顶层柱钢筋7.970到11.770KL1柱配筋长:=顶层净高-顶层非连接区(Hn/6,hc,500)+(梁高-保护层)+12d=3800+(3800-750/6,400,500)+(750-30)+12*16=3444短:=长钢筋- Max(500,35d)=3444-Max(500,35*16)=2884箍筋长度只要截面不变,即箍筋长度不变=(b-2*BHC)*2+(h-2*BHC)*2+1.9d*2+Max(10d,75)箍筋根数注:一层箍筋计算中只有一层非连接区为Hn/3,其余不变为Max(hc,Hn/6,500)根部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梁下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间距+1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梁平法配筋在学习梁平法配筋图之前让我们来先看一下各个标注的意思,详见11G101-1 P25-35一、箍筋表示方法: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11G101-1 平法识图与钢筋量计算

17
梁钢筋的标注方法
双肢箍 箍筋
多肢箍
上部筋 下部筋 中部筋
上部通长筋
支座负筋 架立筋
钢筋
纵筋
构造钢筋 受扭钢筋
附加筋 其他钢筋 吊筋 拉筋
18
目
录
2
梁平法
2.1
-------梁平法制图规则 梁平法----平法规则
19
梁钢筋的标注方法
200 200
3600
5800
梁平法表示图
C25砼,3级抗震
标注一样,怎么配置钢筋?
G4Φ10
什么意思?
41
原位标注——梁下部纵筋
梁下部纵筋:
4、当梁的集中标注中已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通长筋的 纵筋值是,则不需要在梁的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
5、当梁设置竖向加腋时,加腋部位下部斜纵筋应在支座下 部以Y打头注写在括号里。 当梁设置水平加腋梁时,水平加腋内上下部斜纵筋应在加腋 支座上部以Y打头注写在括号内,上下部斜纵筋之间用“/”分 隔。 当多跨梁的集中标注中已经注明加腋,而该梁某跨的根部却 不需要加腋是,则应在该跨原位标注等截面的b×h,以修正 集中标注中的加腋信息。
42
原位标注——梁下部纵筋
43
原位标注——梁下部纵筋
44
200 200
3600
5800
梁平法表示图
C25砼,3级抗震
3600
2800
集中标注表示:框架梁KL1,3跨,一端有悬挑,截面为300*600;箍筋为I级钢 筋,直径8,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 ,均为两肢箍;上部通长
筋为2根直径22的二级钢;
28
集中标注——截面尺寸
梁截面尺寸,该项为必注值。 当为等截面梁时,用b×h表示;
11G101新平法 钢筋计算实例

板构件平法钢筋计算练习题计算条件,见下表:板底筋计算实例1.平法施工图l,B4 平法施工图,见下图。
2.钢筋计算(1)计算参数①板保护层厚度c=15mm;②梁保护层= 25mm;③l a= l ab =30d;[11G101-1,p53]④l l=1.2 l a;[p55]⑤起步距离=1/2 钢筋间距。
[p92:距梁边为1/2 板筋间距](2)钢筋计算过程1) B-C 轴①XΦ10@100端支座锚固长度=max(h b/2,5d)=max(150,5*10) =150180°弯钩长度=6.25d总长=净长十端支座锚固十弯钩长度=3600-300+ 2×150+2×6.25×10 = 3725 根数 =(钢筋布置范围长度一起步距离)/间距+1=(3000-300-100)/100+1 = 27②YΦ10@150端支座锚固长度=max(h b/2,5d)=max(150,5*10) =150180°弯钩长度=6.25d总长=净长十端支座锚固十弯钩长度=3000-300+2*150+2×6.25×10=3125 根数=(钢筋布置范围长度一起步距离)/间距+1=(3600-300-2×75)/150+1=222) A-B 轴①XΦ10@100端支座锚固长度=max(h b/2,5d)=max(150,5*10) =150180°弯钩长度=6.25d总长=净长十端支座锚固十弯钩长度=3600-300+ 2×150+2×6.25×10 = 3725 根数 =(钢筋布置范围长度一起步距离)/间距+1=(3000-300-100)/100+1 = 27②YΦ10@150端支座锚固长度=max(h b/2 )=max(150,5*10) =150180°弯钩长度=6.25d总长=净长十端支锚固十弯钩长度=3000-300+2*150+2×6.25×10=3125根数=(钢筋范围长度一起步距离)/间距+1=(3600-300-2×75)/150+1=22板上部纵向钢筋计算实例:LB8 平法施工图,见下图。
11G101系列平法梁钢筋计算

3600
250 250
首先判断支座是否可以直锚。
当(支座宽—b—D)≥ LaE时,可直锚。直锚长度 =max(Lae,0.5hc +5d)
当(支座宽—b—D) < LaE 弯锚长度=max(Lae,0.4Lae + 15d,0.5hc - b +
时,需弯锚。
15d)
hc—b—D=500 —20—25=455 < Lae=34d=1.15*33d=1.15×33 ×25=949,所以 需弯锚。左支座需弯锚,右支座亦弯锚。
250 250
N=2×2=4根
框架梁配筋及钢筋计算演示
KL1(3)350*500 A8@100/150(4) 2B25 G2B16
2#
3#
4B25 1#
6B25 4/2
4# (2B16)
一级抗震 砼C30
HPB300级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E=ξaELa=1.15*35d HRB335级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E=ξaELa=1.15*33d
3# 5#
6B25 4/2
4# (2B16)
一级抗震 砼C30
HPB300级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E=ξaELa=1.15*35d HRB335级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E=ξaELa=1.15*33d
6B25 4/2
5# 3#
2# 4B25
4B25
9#
250 250
9#
6#
400
360
0
6B25
7#
2/4
15*25,500-20+15*25} =3150/3+max{949,755,855} =1050+949 =1999mm
N=2×2=4根
250 250
框架梁配筋及钢筋计算演示
(仅供参考)11G101-1手工计算钢筋公式(梁、板、柱)

第一章梁第一节抗震楼层框架梁纵筋计算(11G101-1 P79)1、上部贯通筋(可采用直锚或弯锚)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可采用直锚或弯锚)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1/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1/4+端支座锚固值中间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max{Ln(i),Ln(i+1)}/3×2+支座(柱)宽;第二排为max{Ln(i),Ln(i+1)}/4×2+支座(柱)宽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该跨为“小跨”,支座负筋全跨通过3、下部钢筋(可采用直锚或弯锚)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支座锚固:直锚和弯锚①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②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梁上部端支座弯锚:取max{0.4Labe,0.5Hc+5d}+15d 或端柱宽b-柱混凝土保护层c-柱外侧纵筋d+15d(伸至柱外侧纵筋的内侧)。
梁下部端支座弯锚:取max{0.4Labe,0.5Hc+5d}+15d 或端柱宽b-柱混凝土保护层c-柱外侧纵筋d-梁上部纵筋d+15d(伸至梁上部纵筋弯钩段的内侧)或端柱宽b-柱混凝土保护层c-柱外侧纵筋d+15d(伸至柱外侧纵筋的内侧)。
③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抗扭钢筋长度=净跨长+2×Lae(锚固方式同下部纵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拉筋根数:一排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排数=腰筋的根数/2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箍筋根数=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根数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注意:①加密区在梁的两端均有;②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构件边缘至最外层钢筋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 加密区根数=2*[(1000-50)/100+1]= 21 根
非加密区根数= (7000-600-2000)/200-1=21 根
内 翻 ③第二跨=21+11= 32 根
加密区根数=2*[(1000-50)/100+1]=21 根 非加密区根数=(5000-600-2000)/200-1 =11 根 ④第三跨= 21+16=37 根
加密区根数=2×[(1000-50)1100+1]=21 根
得
不 非加密区根数=(6000-750-2000)/200-1=16 根
⑤总根数= 42+32+37 =111 根
10 / 19
11G101 平法钢筋算量实例
WKL 钢筋计算实例
1.平法施工图 WKL1 平法施工图,见下图。锚固方式:采用“梁包柱”锚固方式。
得 不
2 / 19
11G101 平法钢筋算量实例
板上部纵向钢筋计算实例: LB8 平法施工图,见下图。锚固端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
2.钢筋计算
(1)计算参数 ①板保护层厚度使 ③la= lab =30d;[p53]
④ll=1.2 la;[p55] ⑤起步距离=1/2 钢筋间距。[p92:距梁边为 1/2 板筋间距]
5 / 19
11G101 平法钢筋算量实例
用
使
部 内
印 翻
得
不
6 / 19
11G101 平法钢筋算量实例
跨板支座负筋计算实例 (l)平法施工图 跨板支座负筋平法施工图,见下图。
用
(2)钢筋计算
使
1)计算参数 ①板保护层厚度 c=15mm; ②梁保护层= 25mm;
部
内 ③lab = la =30d;[p53]
2.钢筋计算
用
使 (1)计算参数
①柱保护层厚度c=30mm; ②梁保护层=25mm; ③laE=33d;
④双肢箍长度计算公式:(b-2c)×2+(h-2c) × 2+(1.9d+lOd)×2; ⑤箍筋起步距离=50mm;
部 ⑥锚固方式:按设计规定采用“梁包柱”锚固方式。P59 节点○E
(2)钢筋计算过程
①判断两端支座锚固方式:
左端支座 600<laE.因此左端支座内弯铺;右端支座 900>laE,因此右端支座内直锚。
用 ②下部通长筋长度;
=7000+5000+6000-300-450+(600-30+15d) +max( 33d,300+5d) = 7000+5000+6000 - 300-450+(600-30+15*18)+max(33×18,300+5×18)
用
使
2.钢筋计算 (1)计算参数
部 内
印 翻
①梁保护层=25mm;
得 ②la=33d
③双肢箍长度计算公式:(b-2c)×2+(h-2c)×2+(1.9d+lOd)×2; ④箍筋起步距离=50mm。[p85]
不 (2)钢筋计算过程
1)上部通长钢筋 2 25 上部通长钢筋长度=5000+(150-25)*2+2*15d =5000+(150- 25)*2+2×15×25=6000mm
(2)钢筋计算过程
1) XΦ10@150
①端支座锚固长度=15d+支座宽-保护层=15*10+300-25=425 [11G101-1,p92。本题中梁是板的支座]
部 总长=净长十端支座锚固=3600+2*7200-300+2*425 =18550
接头个数=18550/9000-1=2
印 ②根数=(钢筋布置范围长度一两端起步距离)/间距+l
4)支座 3 负筋 2 22
长度=两端延伸长度+支座宽度=2×(6000-750)/3+600=4100mm
5)支座 4 负筋 2 22
支座负筋长度=右端支座锚固同上部通长筋+跨内延伸长度 ln/3
=max(33*22,0.5*600+5×22)+(6000-750)/3=2476mm
6)下部通长筋 2 18
= (1800-300-2×75)/150+1=10
内 翻 2) YΦ10@150
①端支座锚固长度=15d+(支座宽-保护层)=15*10+300-25=425
得 总长=净长十端支座锚固=1800-300+2*425=2350
接头个数=0 ②根数=(钢筋布置范围长度一两端起步距离)/间距+1
1-2 轴=(3600-300-2*75)/150+1=22 2-3 轴=(7200-300-2*75)/150+1=46 3-4 轴=(7200-300-2*75)/150+1=46
得
不 总长度=平直段长度十两端弯折=800+150-15+2*105=1145 [注 2]
根数=(布置范围净长一两端起步距离)/间距+1 =(6000-300-2*50)/100+1=57 (b)②号支座负筋的分布筋
负筋布置范围长=(单根分布筋长度)=6000- 300=5700
单侧根数=(800-150)/200+1=4 根
=18684mm 接头个数=18684/9000-1=2 个 7)箍筋长度
使
箍筋长度=(b-2c)×2-(h-2c)×2+(1.9d+lOd)×2
=(200-2×25)×2 十(500-2×25) ×2+2×11.9×8=1390.4 mm 8)每跨箍筋根数 [11G101:P85]
部 ①箍筋加密区长度=2×500=1000mm
[注 1]:弯折长度是板厚减去 1 个保护层还是减 2 个保护层,图集并未明确规定。这里暂按旧板图集, 只减 1 个保护层。 [注 2]:支座负筋标注的平直段长度是否已经包括了支座的宽度,要看图纸上支座钢筋画到哪里。本 例子中画至轴线,标注长度不包括支座宽。而如下图所示,支座负筋画到梁外侧边,其标注长度已经 包括支座宽。
②YΦ10@150 端支座锚固长度=max(hb/2,5d)=max(150,5*10) =150
部 180°弯钩长度=6.25d
总长=净长十端支座锚固十弯钩长度=3000-300+2*150+2×6.25×10=3125
印 根数=(钢筋布置范围长度一起步距离)/间距+1 内 翻 =(3600-300-2×75)/150+1=22
计算条件,见下表:
11G101 平法钢筋算量实例
板构件平法钢筋计算练习题
板底筋计算实例 1.平法施工图 l,B4 平法施工图,见下图。
用
使
部 内
印 翻
得
不
2.钢筋计算 (1)计算参数 ①板保护层厚度 c=15mm; ②梁保护层= 25mm; ③la= lab =30d;[11G101-1,p53] ④ll=1.2 la;[p55] ⑤起步距离=1/2 钢筋间距。[p92:距梁边为 1/2 板筋间距]
④ll=1.2 la;[p55] ⑤起步距离=1/2 钢筋间距。
2)钢筋计算过程
印 翻
(a)①号支座负筋
得 弯折长度=h-15=120-15=105
总长度=平直段长度十两端弯折=2000+2*800+2*105=3810 根数=(布置范围净长一两端起步距离)/间距+1=(3000- 300-2*50)/100+1= 27
1 / 19
11G101 平法钢筋算量实例
(2)钢筋计算过程 1) B-C 轴 ①XΦ10@100
端支座锚固长度=max(hb/2,5d)=max(150,5*10) =150 180°弯钩长度=6.25d 总长=净长十端支座锚固十弯钩长度=3600-300+ 2×150 +2×6.25×10 = 3725 根数 =(钢筋布置范围长度一起步距离)/间距+1 =(3000-300-100)/100+1 = 27 ②YΦ10@150 端支座锚固长度=max(hb/2,5d)=max(150,5*10) =150 180°弯钩长度=6.25d 总长=净长十端支座锚固十弯钩长度=3000-300+2*150+2×6.25×10=3125 根数=(钢筋布置范围长度一起步距离)/间距+1 =(3600-300-2×75)/150+1=22
得
不 ④双肢箍长度计算公式:(b-2c)×2+(h- 2c)×2+(1.9d+lOd)×2;
⑤箍筋起步距离=50mm。 。 (2)钢筋计算过程
1)上部通长筋 2 22
①判断两端支座锚固方式:
左端支座 600<lae,因此左端支座内弯锚;右端支座 900>lae,因此右端支座内直锚。[p79]
②上部通长筋长度:
[p86]
2)下部通长钢筋 2 25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5000-300+2×12d =5000- 300+2×12×25=5300mm [12d 锚固长度规定见 p86]
3)箍筋长度(2 肢箍)
①箍筋长度=(200-2*25)*2+(300-2*25)*2+2*11.9*8=990.4mm
②第一跨根数=(2500-300-50)/200+1=12 根
印 翻
⑤起步距离=1/2 钢筋间距。 2)钢筋计算过程 ①①号支座负筋
弯折长度=h-15=120-15=105
[注]
得
不 总长度=平直段长度十两端弯折=2*1200+2×105=2610
根数=(布置范围净长一两端起步距离)/间距+1 =(3000-300-2×50)/100+1=27 ②①号支座负筋的分布筋
不 (b)①号支座负筋的分布筋 负筋布置范围长==(单根分布筋长度)= 3000-300 = 2700 单侧根数=(800-150)/200+1=4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