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与救护知识汇总
野外生存技能应急避险与紧急救护指南

野外生存技能应急避险与紧急救护指南生存在野外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
在野外旅行或者露营时遇到危险状况时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这篇文章将向大家介绍关于野外生存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应急避险与紧急救护技巧,帮助你在各种突发情况下保持冷静应对。
第一部分:野外生存技能1.地形与气候的了解在野外活动时,了解自己所处的地形和气候条件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知道山林的结构,水源、食物等基本情况。
同时,了解天气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行程。
如果是长时间旅行,可以在装备中携带一些天气预报工具,以便及时跟进天气变化。
2.水源的获取与饮用在野外,水是必需品,因此,了解如何正确地获取、处理和存储水源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学习使用各种方法来收集雨水,包括挖孔、使用工具和自然地形来帮助收集,以及设备使用。
此外,了解如何过滤和净化水源,避免饮用污染的水源,以保证健康的生活。
3.食物的获取和处理在野外活动中,获取食物可能是一个必要的任务。
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采集、捕捉和处理食物,例如在树林中寻找种子、果实、蘑菇等可以食用的植物,钓鱼或者捕鱼等方式,肉类的消化和烹饪技巧等等。
旅行者需要了解当地的野生动植物、植被和水域区域的情况,以确保安全可靠的食品来源。
4.防止野生动物袭击在野外活动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野生动物,而且有些动物可能是有攻击性的。
了解这些动物所在的区域、行为和习性,以及如何正确地与它们互动和保护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部分:应急避险即便是有完整的准备,没有人可以完全预测野外的意外。
有时,一些情况会迫使我们采取一些应急措施以确保自己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应急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在野外旅行期间应对紧急情况。
1.正确判断危险在野外时,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并及时判断潜在的危险。
其中一些包括天气变化、意外受伤等等。
只有正确识别和判断出现的问题,才有可能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2.寻找避难所当面临一个危险情况时,第一件要做的便是找到避难所。
野外生存基本常识(精选)

野外生存基本常识(精选)野外生存基本常识(精选)在如今的都市生活中,我们日常习惯了便捷的生活方式,然而,面对突发情况或者户外探险的挑战时,了解基本的野外生存常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和常识,帮助读者在大自然中安全度过。
一、获取安全食物的技巧1.了解野外食物:在野外,了解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和动物是生存的关键。
学习区分毒蘑菇和食用蘑菇、天然毒品和有效草药等,可以避免食物中毒的危险。
2.寻找水源:水是生命之源,确保获取足够的安全饮用水至关重要。
在野外环境中,寻找水源并净化水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3.捕猎和钓鱼:学会制造简单的捕猎工具,例如陷阱或自制的钓鱼工具,可以增加获得食物的机会。
二、建立合适的庇护所1.选择合适地点:找到避免风雨侵袭、地势平坦的地方建立庇护所。
避免潜在的危险区域,例如洪水易发地或斜坡等。
2.搜集建造材料:利用周围的天然资源,例如树枝、树皮、大石头等,建造简单的庇护所。
确保庇护所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防风效果。
3.火的重要性:建立火源不仅可以驱散风寒,还可以驱赶野兽和昆虫。
了解如何制作和维持火源,同时确保安全使用火种。
三、基本的导航技巧1.使用指南针:携带一把指南针,学会使用它来确定方向。
熟悉地图导航和地标识别的基本知识,可以避免迷失在野外。
2.观察自然标志:野外大自然中有许多形态各异的标志,例如日晷、星座、山脉等。
学会观察并利用它们来辨别方向。
3.记住回程路径:在野外行走时,要时刻注意回头观察周围环境,熟悉回程的路线,以免迷失方向。
四、应对紧急情况的急救技能1.基本急救知识:学习基本急救知识,例如止血、心肺复苏等对生命安全至关重要的措施。
携带急救包,并确保知道如何使用其中的常用工具和药物。
2.处理野外伤口:当面临野外伤口时,应及时清洗伤口,并使用适当的敷料进行包扎,以防感染和出血。
3.应对动物咬伤:在野外遭遇野生动物攻击时,要学会正确的反应。
保持冷静,并避免直接接触野生动物,尽快寻求医疗救助。
户外急救常识

必读户外急救常识大全一、毒虫和动物咬伤在野外做户外运动时,经常会碰上毒虫和动物咬伤,常见的有:蛇、蜂、蜈蚣等。
蛇咬伤蛇毒分为神经毒和血液毒两种,蛇咬伤时被咬的肢体应放低,在伤口靠近心脏的一端用领带等轻轻地扎起来。
无口内舌、龈溃破或唇裂伤口者,可以口对伤口猛吸10来次,每吸一口血马上吐掉,最后还需漱口。
在处理伤口的同时要及时服用和在伤口部位外敷蛇药。
伤口部位应保持不动,如是脚伤,应抬着去医院。
被毒蛇咬伤是危险的,被无毒蛇咬伤也必须及时处理。
蜂蜇伤夏秋季节外出野游,如被蜂蜇伤,不要以为没有什么。
应引起重视,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假如蜂毒进入血管,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
急救措施:1.被蜂蜇伤后,其毒针会留在皮肤内,必须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的部分,用嘴反复吸吮,以吸出毒素。
如果身边暂时没有药物,可用肥皂水充分洗患处,然后再涂些食醋或柠檬。
2.万一发生休克,在通知急救中心或去医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呼吸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急救处理。
注意事项:1.被毒蜂蜇伤后,往患处涂氨水基本无效,在毒虫中,惟有黄蜂与众不同,其毒素为碱性,因为蜂毒的组织胺用氨水是中和不了的,因此在拔出毒刺后,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
可以吃点抗过敏药。
2.被蜜蜂蜇伤后,也要先剔出断刺。
在处臵上与黄蜂不同的是,可在伤口涂些氨水、小苏打水或肥皂水来中和毒素。
蜈蚣、蝎子咬伤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临床表现: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
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应急处理: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
有全身症状者要速到医院治疗。
野外生存基本常识

野外生存基本常识在野外生存中,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常识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进行探险、露营、徒步旅行还是其他野外活动,这些知识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面对野外环境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野外生存的基本常识,包括寻找水源、建立临时庇护所、野外食物的获得以及应急救助等方面的内容。
一、寻找水源水是生命之源,而在野外环境中,获得安全、清洁的水源是生存的关键。
一旦迷失在野外或是在没有水源的地方,就需要学会寻找水源。
以下是一些寻找水源的方法:1. 观察环境: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植被茂密、土地低洼或地形高低起伏的地方,这通常是找到水源的指示。
也可以寻找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活动,它们往往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出没。
2. 寻找水迹:寻找地面上的水迹,如潮湿的土地、河床、小溪或水潭等。
通常在绿色植被较多的地方,有可能找到地下水。
还可以注意观察树木的斜阳面或者山坡上的湿润区域。
3. 制作雨水收集器:如果没有找到地面水源,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雨水收集器。
用塑料薄膜、塑料袋或其他可水密性材料搭建一个帐篷形状的构架,并在中间放置一个容器来收集雨水。
二、建立临时庇护所当在野外迷路或者需要度过夜晚时,建立一个临时的庇护所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建立临时庇护所的方法:1. 寻找合适的地点:选择一个低洼、没有积水、远离危险区域的地方作为庇护所的建立地点。
避免在灌木丛、高处或者流动的水附近建立庇护所。
2. 制作庇护所:利用环境中的材料建立庇护所,例如使用树枝、树叶、草绳等。
可以用树枝搭建一个三角形的框架,然后用树叶或者草堆积在上面,以保持温暖和避免受风雨侵扰。
3. 床铺的建造:在庇护所内铺设柔软的床铺可以提高舒适度。
可以利用树枝、树叶、干草等建造一个床铺,以减少与地面的接触。
三、野外食物的获得在野外生存中,获得食物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获得野外食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 植物采集:识别野外植物并采集适合食用的食物。
注意避免采集有毒植物或未知的野生植物,以免引发中毒或过敏反应。
野外求生基本常识

野外求生基本常识在野外求生中,了解基本的求生技能和知识非常重要。
无论是进行户外探险、露营、登山还是其他户外活动,掌握一些野外求生基本常识,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紧急情况,保护自己的安全。
一、遭遇紧急情况1.保持冷静:在野外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是最重要的。
冷静的头脑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应对紧急情况。
2.制定应急计划:在进行户外活动前,制定一个应急计划非常必要。
应急计划应该包括紧急情况下的行动步骤、紧急联系人以及逃生路线等信息。
3.识别风险:在野外活动过程中,及时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可能的风险包括天气变化、野生动物、陡峭的地形等。
4.寻求帮助: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尽快寻求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使用手机发送求救短信或电话,如果在没有信号区域则尝试寻找支援。
二、安全的野外生存1.携带必备装备:出门野外前,确保携带必要的装备,如地图、指南针、手电筒、急救包和多功能工具等。
这些装备可以帮助我们导航、应对意外伤害和处理简单修复工作。
2.熟悉环境:在野外活动前,了解目的地的地形、气候和当地环境等信息非常必要。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行程和应对可能遇到的挑战。
3.建立营地:如果计划在野外露营,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建立营地非常重要。
避免靠近悬崖边缘、河流或其他潜在的危险区域。
4.安全饮食:在野外活动中,保证饮食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食用野生植物或动物,以免误食有毒物质。
同时,要注意保持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
5.保持温暖:在户外活动中,保持温暖是关键。
根据天气情况携带合适的衣物,使用防水露营装备,睡在离地面较远的睡袋中保持干燥和温暖。
三、求生技能1.取水:在野外生存中,保证饮水是至关重要的。
学会从河流或湖泊中取水,并使用过滤器或净化片进行净化,防止饮用受到污染的水源。
2.搭建庇护所:在野外遇到不利天气时,搭建一个临时庇护所是必须的。
可以使用树枝、树叶、帆布等搭建简单但坚固的庇护所,以保护自己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
野外生存技巧

野外生存技巧在野外,如何自救和他救在野外生存生活实践中,常会遇到一些意外受伤和突发疾病,掌握一些常用的伤病急救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是户外旅行还是平常生活当中,都有可能会遇到突发意外伤害,如能赶在120到来之前用正确的处理方法进行自救或他救,就能挽救生命。
下面逐一介绍了休克、关节扭挫伤、骨折、中暑、溺水、蜂蜇、蛇咬、食物中毒、窒息等突发意外伤害的一些简单而实用的处理办法。
以“休克”为例,关键是要把握两点,一是要注意体位摆放,一定要脚底头高,二是要有效维持中心血压,保证身体重要器官的供血。
1、休克,俗语称“虚脱”,是指因人体内的有效血液量不足,导致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过程。
轻度休克主要表现为头晕、胸闷、恶心、脸色苍白、乏力、脉搏加快、四肢变凉且出冷汗。
重度休克上述症状加重甚至昏迷,脉搏微弱或摸不清,出大量冷汗。
在野外或户外有可能发生休克。
正确处理方法:首先应该保持正确的体位摆放,头低脚高。
一般的休克患者会感觉很冷,应盖上衣物保持患者体温,这有助于血压提高。
遇到严重的患者,应想办法有效维持中心血压,保障大脑供血。
可找布带或绷带,从四肢的末端开始捆到腹部,将腹部的血液驱赶到重要器官部位特别是大脑。
2、感到身体不适时身体不舒服,感到头昏脑胀时,应放松心情,躺卧下来,解开束缚身体的衣物或包袱。
告诉同行者自己的症状是发冷还是发热、何处发痛?然后再考虑处理办法。
如果脸色发红,呼吸急促,不出汗,这很可能是中暑,应将不适者抬到树荫下休息,并将头部垫高,身体平卧,保持安静,注意降温,同时可服用人丹、十滴水、淡盐开水等。
有呕吐症状时,要取俯卧姿势,右手放在下巴下作枕头,放松身体,呕吐后应漱口,并安静休息,如症状加重,则赶快送医院。
打喷嚏、发寒、头痛是感冒初期的症状,使用普通感冒药,多休息即可治愈,如果在野外露营时患感冒,应注意多吃温热食物,保暖,早睡,让身体出汗,症状就会有好转,如果迟迟不退烧,可服用解热剂。
野外生存训练安全知识与救护技能培训

野外生存训练安全知识与救护技能培训首先,参与者在进行野外生存训练之前,需要对基本的野外安全知识有所了解。
这包括对野外环境的了解,如气候、地形、植被以及可能遇到的野生动物。
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参与者做好相应的准备,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发生意外。
其次,野外生存训练中的救护技能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与者需要学会如何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包括处理创伤、骨折、烧伤等常见的意外伤害。
此外,参与者还需要学会如何使用简单的急救工具,如绷带、消毒棉、创口贴等,对受伤的人员进行基本的急救处理。
在野外生存训练中,遇到突发情况时,参与者需要保持镇定,并迅速采取必要的行动。
例如,当有人受伤时,参与者需要迅速做好急救处理,并及时报告给救援人员。
同时,参与者需要密切配合救援人员的工作,确保伤者能及时得到专业的救治。
总之,野外生存训练安全知识与救护技能培训对于保障参与者的安全十分重要。
希望参与者能够重视这些训练,增强自身的野外生存能力,做好相关的安全防范和救护准备工作,确保在野外生存活动中能够保持安全。
野外生存是一项令人激动和有挑战性的活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
因此,野外生存训练安全知识与救护技能培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帮助参与者更好地应对意外情况,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
除了对野外环境的了解和救护技能的掌握外,参与者还应该在训练中学会团队合作和拯救他人的技能。
因为在野外生存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以保障整个团队的安全。
因此,培训过程中需要模拟各种突发情况,让参与者在实践中学会处理和应对各种风险。
参与者还需了解野外活动中的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包括不破坏自然环境、不让垃圾留在野外等。
因为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良好的行为举止更能让我们与野外环境和谐相处。
在野外生存中,天气变化、食物安全等因素都可能对参与者的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参与者需要学会识别天气变化、携带足够的食物和水源,避免在野外生存过程中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同时还需要学会野外取水、野外生火等基本技能,以保持自身的生存能力。
野外生存知识和技能

野外生存知识和技能对于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和自给自足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野外生存知识和技能:
1. 寻找食物和水源:了解野生植物的可食性,学会寻找野生水源并净化水源以确保饮用安全。
2. 搭建庇护所:学会搭建简易的庇护所以抵御恶劣天气,包括使用树枝、树叶、帆布或其他现有材料来搭建遮蔽物。
3. 火种和火控: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打火石、镜子、摩擦等)制造火种,并学会控制和维持火焰,以提供温暖、烹饪食物和驱赶野兽。
4. 导航和信号:学会使用指南针、地图和自然迹象来导航,同时学会发出求救信号以获取救援。
5. 急救知识: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包括处理伤口、止血、复苏术等,以应对紧急情况。
6. 垂钓和狩猎:学会使用简单工具进行垂钓和狩猎,以获取食物。
7. 心理素质:保持镇定、乐观和执着的心态,这对于在野外生存中至关重要。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野外生存知识和技能,对于喜爱户外活动的人来说,掌握这些技能可以大大增加在户外环境中的安全性和自给自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1. 野外急救一般分为几步?请简要说明。
答:一般分为七步:第一步:控制局面目的:动员队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救护工作中来;第一时间对意外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安排急救工作,并把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位队员。
要有组长,并听从他的指挥。
第二步:安全的接近伤者目的:避免伤者再度受到伤害,如雪崩、滚石、急救人员摔倒伤者。
接触伤者时动作要迅速。
要保证个人安全,同时注意保护其他队员不受伤害。
注意:不要从伤者的正上方接近,从侧面或者下方接近;如果地形比较复杂危险,应该派两个以上的人接近伤者;伤者处在较危险的地方时,应对救援者做好保护;如果伤者是被动物攻击受伤,应该考虑动物是否还在附近;接近伤者之前应安顿好团队其他人员;接近伤者时应带上必要的装备。
第三步:展开紧急情况救援,采取急救措施有几种情况需要马上采取行动,否则伤者会出现伤势恶化或生命危险,这几种情况是:• 伤者是不是处在危险的环境中,需要马上转移;• 伤者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 伤者血液循环不畅或严重失血。
目的:对有生命危险的伤者进行处理。
在某些紧急情况下,急救人员应该立即对伤者进行急救。
如果伤者正身处雪崩、滚石的危险地带或极有可能遭到雷击,要迅速转移伤者到安全地区。
然后在执行计划之前不要再移动伤者。
必须对伤者的呼吸、脉搏以及是否有严重的失血现象进行检查,首先要对威胁伤者生命安全的病情做出必要的处理。
转移伤者:如果伤者能行走可使用搭肩的方法将伤者安全转移,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单人或者双人支撑,需要注意的是支撑人最好比伤者略矮。
如果高于伤者太多,会造成不舒服。
如果伤者不能行走就要采用其他办法了。
转移伤者的时候要注意支撑伤者的头部、颈部和背部。
使伤者的整个身体成一条直线, 1避免出现扭曲。
牵拉衣领法:1)让伤者平躺在地上;2)在伤者头部后方俯身,靠近伤者头部的位置抓紧伤者的衣领;3)抓起伤者的衣服聚集在颈后以支撑伤者的头部和颈部;4)沿着伤者身体的纵向方向牵拉伤者。
知觉检查法:检查伤者是否有知觉,同伤者讲话,向他介绍你,问他需要帮助吗?如果伤者没有回答问题,轻拍肩膀,并提高音量问,如果伤者有回应说明还有呼吸和心跳,这时首先要检查,伤者是否有大量出血。
如果没有回应,那么应该检查呼吸和脉搏是否正常。
第四步:保护伤者在对伤者全面检查以前,不可移动伤者。
要对伤者进行一定的保护,不要让伤者暴露在寒冷或炎热的环境下,防止其再受伤,防止伤者产生恐惧感和焦虑心理。
如果在寒冷环境,可以在不移动伤者的情况下在伤者身上盖上衣物或在身下垫上隔凉物;如果热天或潮湿、降雨,可以在伤者上方架起帐篷、雨布;2不要移动伤者,不能在伤者身上迈过,小心不要踩到伤者;将设备放在离伤者较远的地方;保持冷静;指派一个人与伤者聊天,表现出对伤者的关爱。
目的:减轻伤者的体力和情绪负荷。
不论伤者伤势如何,都应保护伤者不受周围冷热环境的影响。
此时不要移动伤者,可以使用遮盖物防止伤者暴露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与伤者对话,告诉伤者你是谁,你在做什么,以及你将要做什么。
体贴关怀对于减轻伤者的情绪负荷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步:检查其他伤势准确地说从急救开始到救护结束都要不断地检查,第五步是个全面的检查,以便发现不明显的伤害,在后续救援中给予帮助。
1、检查病情的目的确定伤者的伤势及环境情况,弄清受伤的原因;在救援完成前,要一直监测伤者的病情,以便充分地了解病情的变化;将伤者的情况提供给医疗人员或救援人员,转移伤者恰当与否主要取决于这些信息。
目的:检查病人所有的伤势,不分大小。
确保病人脱离生命危险后,急救人员应对其进行更细微的检查,检查要非常全面。
第六步:制定救援工作计划目的:组织好救援工作,让救援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五 3步结束后,应总体衡量伤者的伤势、队员人数、自然环境、地形、天气、所处的方位与能否获取外部救援等诸多因素。
第七步:执行计划目的:完成对伤者的救护,保证其他队员的安全和健康。
如果执行自我转移,要选好向导并继续对伤者伤势进行观察以确保安全。
如果外部救援,要考虑救援队到达时间,需按照伤者的情况、地形以及天气的变化,随时变更计划。
2. 请详细说明心肺复苏ABC(或基本生命支持ABC )流程?答:A(Airway)保持气道通畅A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人工呼吸先决条件头后仰、托下颌、张口(徒手三步手法)①口腔内容物可用手挖出②气道异物梗阻的处理③溺水者排水法(俯卧位法)一个基本原则只要不影响呼吸道通畅,不要因清理呼吸道而影响 4心肺复苏术的开始仰头抬颏法托下颌法仰头抬颈①口腔内成形异物用手挖除5②气道异物梗阻的处理腹部冲击法(Heimlich手法:坐位、立位或卧位,双臂抱住病人腰部,双手放在腹部中间,用拇指压肋骨以下的腹间,加压并迅速向上猛推,连做三四次,如果不凑效,在其背部猛击四次,使阻碍物放松,然后再来四次,当病人开始恢复呼吸或者大声咳嗽即可停止) 膈肌下腹部压举法,五次后用手清除异物②气道异物梗阻的处理胸部冲击法(用于妊娠末期或过度肥胖者) 或扣打背部法,5次后用手清除异物。
6③溺水者排水法无论是淡水或海水淹溺者,大多肺内未吸入大量水份,将伤员抬出水面后,立即清除其口、鼻腔的水、泥及污物,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
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
B(Breathing)人工呼吸①口对口式(“生命之吻”):使病人仰面躺在地上,用手扳开下颌使其头部后仰(防止舌头后滑压住呼吸通道),另一只手捏住鼻孔,检查口腔、喉咙有无阻塞物,嘴对嘴,不停地吹气和吸气。
当轻缓向病人肺部吹气时注意胸部的扩张,如果胸部没扩张,将病人侧放,在肩后背捶击,解除阻塞物,当看到胸部有自然回落时,再进行一次深呼吸,应该感觉或听到有气回落。
7上述动作尽可能地重复六次,然后每分钟做十二次,直至病人恢复正常呼吸。
如果救助对象是小孩,不要猛击他的背部,可以对他正常呼气,对于婴儿可以微微吹气吸气,首先尽可能快地吹气吸气四次,强迫式猛吹可能伤害小孩柔嫩的肺脏。
坚持下去!无论用何种人工呼吸的方式,一定要坚持下去。
最初的五分钟可能是最关键的,但是如果病人仍未恢复呼吸,人工呼吸至少应持续1小时,团队成员轮流进行,同时检查心跳是否正常。
②对面部受伤的患者进行人工呼吸(Silvester人工呼吸法):病人中毒或者面部受伤,口对口人工呼吸无法进行的情况下,使用该人工呼吸法。
使病人仰卧,抬起他的肩部,在其背部下面垫上折叠的毛毯,或者衣物,用双膝夹住病人的头部。
双手平放在病人胸部,要放在肋骨部分的下面,向前摇动,轻稳地推压腹部,尽可能地向上向外举起病人的双臂。
8该动作每分钟重复12次,如果没有效果,将病人侧放,在肩部的后背处轻击,使得可能存在的阻塞物脱离,使呼吸和循环系统恢复畅通。
不要放弃,曾有过本能呼吸停止三小时后通过人工呼吸方法救活的例子;无论是溺水、电击还是体温过低者,都有成功的范例。
③面朝下式的人工呼吸(霍格.尼尔森人工呼吸):如果病人没有办法进行口对口式人工呼吸,或者病人没有办法翻过身来,可以采用该人工呼吸法。
把病人的手臂弯曲,垫在面部下面,松开他扣紧的衣物,确信他的舌头伸向前方,口部没有阻塞物,面对着病人跪着,其中救护者一个膝盖放在前面,手掌伸展压击病人的肩后背部,依次完成以下1-8程序,连续进行8次。
每分钟重复12次。
注意:如果病人手臂受伤,可以将折叠的毛毯垫在额头前面,举臂时,握住他的腋下部位,如果病人肋骨或肩部严重受伤时,此法不切合实际。
1-2-3.伸直双臂,向前轻柔地平均施力,推压患者的肩后背部(大约进行2秒)94.手掌向后推压,同时抓住病人上臂(0.5-1秒)5-6-7.轻轻地抬起病人的双臂,进一步摇动后背(2秒),注意避免将病人躯干或头部抬得过高。
8.将病人双臂放低至地面上,然后复位(0.5-1秒)。
C (Circulation)人工循环C (Circulation)人工循环:判断脉搏是否消失、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病人体位:病人在硬板床或地面仰卧,头不高于心脏10 。
● 救护者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分(中下1/3) 手指先触及肋弓下缘,滑向中线,到肋骨与胸骨连接处向上4cm(两横指)。
● 救护者手法:–掌根置胸壁,另掌交叉重叠–手指翘起,肘关节伸直–双肩双臂与胸骨垂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放松时双手不离开胸壁● 按压深度:4~5cm,约为胸廓厚度的1/3,可根据病人体型大小 11灵活掌握,按压时可触到颈动脉搏动效果最为理想。
● 按压频率:100次/分钟原规定:80~100次/分钟● 按压/放松时间:50%● 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为2:15,即每做2次口对口吹气后,立即做15次胸外心脏按压;单人操作为2:15,双人操作为1:5。
● 按压15次中间不换手以确保位置准确。
胸外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①确保正确的按压部位,既是保证按压效果的重要条件,又可避免和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以及心、肺、肝脏等重要脏器的损伤。
②双手重叠,应与胸骨垂直。
如果双手交叉放置,则使按压力量不能集中在胸骨上,容易造成肋骨骨折。
③按压应稳定地、有规律地进行。
不要忽快忽慢、忽轻忽重,不要间断,以免影响心排血量。
④不要冲击式地猛压猛放,以免造成胸骨、肋骨骨折或内脏 12的损伤。
⑤放松时要完全,使胸部充分回弹扩张,否则会使回心血量减少。
但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壁,以保证按压位置的准确。
⑥下压与放松的时间要相等,以使心脏能够充分排血和充分充盈。
⑦下压用力要垂直向下,身体不要前后晃动。
正确的身体姿势既是保证按压效果的条件之一,又可节省体力。
⑧最初做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4~5个循环后,检查一次生命体征;以后每隔4~5分钟检查一次生命体征,每次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
3. 野外中暑如何救护?答:中暑是由于高温、日晒等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
中暑后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全身无力、口渴、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突然晕倒。
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及重症中暑。
中暑急救的方法:让中暑病人立即离开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解开衣服,呈平卧姿势,同时让患者多喝含盐饮料。
对于先兆中暑者,可不进行特殊治疗,让他自然恢复正常。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送医院抢救治疗。
中暑者体温过高时,可以用冰袋放在中暑者的头部、两腋下等处,用冰水(或酒精)擦身;用凉水浸湿的毛巾包上冰块擦拭 13额部和全身。
此外,要用力按摩病人的四肢,防止血液循环停滞。
还可进行凉水沐浴,使病人身体浸泡在凉水中(除头部),经10-20分钟后,擦干身体。
在使用上述方法降温的同时,让病人喝含盐的清凉饮料和凉开水,服用急救药水、人丹、藿香正气水和其他降温药物。
4. 野外冻伤如何救护?答:救护方法:✓伤部要迅速复温,可将伤部浸泡在清洁温水中,并在5~7分钟内加温到37~4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