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习题集:第9章查找(第1次更新2019-5)

合集下载

数据结构第九章排序习题及答案

数据结构第九章排序习题及答案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数据结构第九章排序习题及答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习题九排序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内部排序算法中:A.快速排序 B.直接插入排序C. 二路归并排序D. 简单选择排序E. 起泡排序F. 堆排序(1)其比较次数与序列初态无关的算法是()(2)不稳定的排序算法是()(3)在初始序列已基本有序(除去n个元素中的某k个元素后即呈有序,k<<n)的情况下,排序效率最高的算法是()(4)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的算法是()为O(n•n)的算法是()2.比较次数与排序的初始状态无关的排序方法是( )。

A.直接插入排序 B.起泡排序 C.快速排序 D.简单选择排序3.对一组数据(84,47,25,15,21)排序,数据的排列次序在排序的过程中的变化为(1) 84 47 25 15 21 (2) 15 47 25 84 21(3) 15 21 25 84 47 (4) 15 21 25 47 84则采用的排序是 ( )。

A. 选择B. 冒泡C. 快速D. 插入4.下列排序算法中( )排序在一趟结束后不一定能选出一个元素放在其最终位置上。

A. 选择B. 冒泡C. 归并D. 堆5.一组记录的关键码为(46,79,56,38,40,84),则利用快速排序的方法,以第一个记录为基准得到的一次划分结果为()。

A.(38,40,46,56,79,84) B. (40,38,46,79,56,84)C.(40,38,46,56,79,84) D. (40,38,46,84,56,79)6.下列排序算法中,在待排序数据已有序时,花费时间反而最多的是( )排序。

(完整word版)《数据结构》习题集:第9章_查找

(完整word版)《数据结构》习题集:第9章_查找

(完整word版)《数据结构》习题集:第9章_查找第九章查找1.若有18个元素的有序表存放在一维数组A[19]中,第一个元素放A[1]中,现进行二分查找,则查找A[3]的比较序列的下标依次为( )A. 1,2,3B. 9,5,2,3C. 9,5,3D. 9,4,2,32.设二叉排序树中有n个结点,则在二叉排序树的平均平均查找长度为()。

A. O(1)B. O(log2n) C. O(n) D. O(n2) 5.设有序表中有1000个元素,则用二分查找查找元素X最多需要比较()次。

A. 25B. 10C. 7D. 16.顺序查找不论在顺序线性表中还是在链式线性表中的时间复杂度为()。

A. O(n)B. O(n2)C. O(n1/2)D. O(1og2n) 8.()二叉排序树可以得到一个从小到大的有序序列。

A. 先序遍历B.中序遍历C. 后序遍历D. 层次遍历9.设一组初始记录关键字序列为(13,18,24,35,47,50,62,83,90,115,134),则利用二分法查找关键字90需要比较的关键字个数为()。

A. 1B. 2C. 3D. 410.设某散列表的长度为100,散列函数H(k)=k % P,则P通常情况下最好选择()。

A. 99B. 97C. 91D. 9311.在二叉排序树中插入一个关键字值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A. O(n)B. O(1og2n) C. O(nlog2n) D. O(n2)12.设一个顺序有序表A[1:14]中有14个元素,则采用二分法查找元素A[4]的过程中比较元素的顺序为( )。

A. A[1],A[2],A[3],A[4]B.A[1],A[14],A[7],A[4]C.A[7],A[3],A[5],A[4]D. A[7],A[5] ,A[3],A[4]13.设散列表中有m个存储单元,散列函数H(key)= key % p,则p最好选择()。

A. 小于等于m的最大奇数B.小于等于m的最大素数C. 小于等于m的最大偶数D. 小于等于m的最大合数14.设顺序表的长度为n,则顺序查找的平均比较次数为()。

《数据结构》第九章习题参考答案

《数据结构》第九章习题参考答案

《数据结构》第九章习题参考答案《数据结构》第九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判断题(在正确说法的题后括号中打“√”,错误说法的题后括号中打“×”)1、快速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方法。

(×)2、在任何情况下,归并排序都比简单插入排序快。

(×)3、当待排序的元素很大时,为了交换元素的位置,移动元素要占用较多的时间,这是影响时间复杂度的主要因素。

(√)4、内排序要求数据一定要以顺序方式存储。

(×)5、直接选择排序算法在最好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

( ×)6、快速排序总比简单排序快。

( ×)二、单项选择题1.在已知待排序文件已基本有序的前提下,效率最高的排序方法是(A)。

A.直接插入排序B.直接选择排序C.快速排序D.归并排序2.下列排序方法中,哪一个是稳定的排序方法?(B)A.直接选择排序B.折半插入排序C.希尔排序D.快速排序3、比较次数与排序的初始状态无关的排序方法是( B)。

A.直接插入排序B.起泡排序(时间复杂度O(n2))C.快速排序D.简单选择排序4、对一组数据(84,47,25,15,21)排序,数据的排列次序在排序的过程中的变化为(1)84 47 25 15 21 (2)15 47 25 84 21 (3)15 21 25 84 47 (4)15 21 25 47 84 则采用的排序是( A)。

A. 选择B. 冒泡C. 快速D. 插入5、快速排序方法在(D)情况下最不利于发挥其长处。

A. 要排序的数据量太大B. 要排序的数据中含有多个相同值C. 要排序的数据个数为奇数D. 要排序的数据已基本有序6、用某种排序方法对线性表{25,84,21,47,15,27,68,35,20}进行排序,各趟排序结束时的结果为:(基准)20,21,15,25,84,27,68,35,47(25)15,20,21,25,47,27,68,35,84(左20右47)15,20,21,25,35,27,47,68,84(左35右68)15,20,21,25,27,35,47,68,84 ;则采用的排序方法为(C)。

数据结构第9章作业 查找答案

数据结构第9章作业 查找答案

第9章 查找答案一、填空题1. 在数据的存放无规律而言的线性表中进行检索的最佳方法是 顺序查找(线性查找) 。

2. 线性有序表(a 1,a 2,a 3,…,a 256)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对一个给定的值k ,用二分法检索表中与k 相等的元素,在查找不成功的情况下,最多需要检索 9 次。

设有100个结点,用二分法查找时,最大比较次数是 7 。

3. 假设在有序线性表a[20]上进行折半查找,则比较一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1;比较两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 2 ;比较四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 8 ;平均查找长度为 3.7 。

解:显然,平均查找长度=O (log 2n )<5次(25)。

但具体是多少次,则不应当按照公式)1(log 12++=n nn ASL 来计算(即(21×log 221)/20=4.6次并不正确!)。

因为这是在假设n =2m-1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公式。

应当用穷举法罗列:全部元素的查找次数为=(1+2×2+4×3+8×4+5×5)=74; ASL =74/20=3.7 !!!4.折半查找有序表(4,6,12,20,28,38,50,70,88,100),若查找表中元素20,它将依次与表中元素 28,6,12,20 比较大小。

5. 在各种查找方法中,平均查找长度与结点个数n 无关的查找方法是 散列查找 。

6. 散列法存储的基本思想是由 关键字的值 决定数据的存储地址。

7. 有一个表长为m 的散列表,初始状态为空,现将n (n<m )个不同的关键码插入到散列表中,解决冲突的方法是用线性探测法。

如果这n 个关键码的散列地址都相同,则探测的总次数是 n(n-1)/2=( 1+2+…+n-1) 。

(而任一元素查找次数 ≤n-1)二、单项选择题( B )1.在表长为n的链表中进行线性查找,它的平均查找长度为A. ASL=n; B. ASL=(n+1)/2;C. ASL=n +1; D. ASL≈log2(n+1)-1( A )2. 折半查找有序表(4,6,10,12,20,30,50,70,88,100)。

数据结构考研试题精选及答案第9章 查找答案

数据结构考研试题精选及答案第9章 查找答案

第9章集合部分答案解释如下。

4.不能说哪种哈希函数的选取方法最好,各种选取方法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8.哈希表的结点中可以包括指针,指向其元素。

11.单链表不能使用折半查找方法。

20.按插入后中序遍历是递增序列的原则,若某结点只有右子树,而插入元素的关键字小于该结点的关键字,则会插入到该结点的左侧,成为其左孩子。

这种插入就不是插入到叶子下面。

21.从平衡因子定义看,完全二叉树任一结点的平衡因子的绝对值确实是小于等于1。

但是,平衡二叉树本质上是二叉排序树,完全二叉树不一定是排序树。

故不能说完全二叉树是平衡二叉树。

23.某结点的左子树根结点不一定是它的中序前驱,其右子树根结点也不一定是它的中序后继。

24.在等概率下,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相同,查找失败时的平均查找长度不相同。

26.只有被删除结点是叶子结点时命题才正确。

三.填空题1.n n+1 2.4 3.6,9,11,12 4.55.26(第4层是叶子结点,每个结点两个关键字) 6.1,3,6,8,11,13,16,19 7.5,96 8.m-1,「m/2⎤-1 9.2,4,310.(1)哈希函数(2)解决冲突的方法 (3)选择好的哈希函数 (4)处理冲突的方法 (5)均匀(6)简单11.AVL树(高度平衡树,高度平衡的二叉排序树),或为空二叉树,或二叉树中任意结点左子树高度与右子树高度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1。

12.小于等于表长的最大素数或不包含小于20的质因子的合数 13.16 14.⎣㏒n」+1215.(1)45 (2)45 (3)46(块内顺序查找) 16.k(k+1)/2 17.30,31.5(块内顺序查找)18.(1)顺序存储或链式存储 (2)顺序存储且有序 (3)块内顺序存储,块间有序 (4) 散列存储19.(n+1)/2 20.(n+1)/n*log2(n+1)-1 21.结点的左子树的高度减去结点的右子树的高度22.(1)顺序表(2)树表(3)哈希表(4)开放定址方法(5)链地址方法(6)再哈希(7)建立公共溢出区23.直接定址法 24.log⎡m/2⎤(21n+)+1 25.O(N) 26.n(n+1)/227.54 28.31 29.37/12 30.主关键字 31.左子树右子树32.插入删除 33.14 34.(1)126 (2)64 (3)33 (4)65 35.(1)low<=high (2) (low+hig) DIV 2 (3) binsrch:=mid (4)binsrch:=0 36.(1) k (2) I<n+1 37.(1)rear=mid-1 (2)head=mid+1 (3)head>rear 38.(1)p!=null (2)pf=p (3)p!=*t (4)*t=null四.应用题1.概念是基本知识的主要部分,要牢固掌握。

数据结构第9章练习及答案

数据结构第9章练习及答案

数据结构第9章练习及答案1.顺序查找法适合于存储结构为()的线性表。

A)散列存储B)顺序存储或链接存储C)压缩存储D)索引存储【答案】B2.下面哪些操作不属于静态查找表()A)查询某个特定元素是否在表中B)检索某个特定元素的属性C)插入一个数据元素D)建立一个查找表【答案】C3.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A)顺序查找对表中元素存放位置无任何要求,当n较大时,效率低。

B)静态查找表中关键字有序时,可用折半查找。

C)分块查找也是一种静态查找表。

D)经常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时可以采用折半查找。

4.散列查找时,解决冲突的方法有()A)除留余数法B)数字分析法C)直接定址法D)链地址法【答案】D5.若表中的记录顺序存放在一个一维数组中,在等概率情况下顺序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为()A)O(1)B)O(log2n) C)O(n) D)O(n2)【答案】C6.对长度为4的顺序表进行查找,若第一个元素的概率为1/8,第二个元素的概率为1/4,第三个元素的概率为3/8,第四个元素的概率为1/4,则查找任一个元素的平均查找长度为()A)11/8 B)7/4 C)9/4 D)11/4【答案】C【解析】对顺序表查找,ASL=,代入题目得:ASL=4*(1/8)+3*(1/4)+2*(3/8)+1*(1/4)=9/47.静态查找表与动态查找表二者的根本差别在于()A)它们的逻辑结构不一样B)施加在其上的操作不同C)所包含的数据元素的类型不一样D)存储实现不一样【答案】B8.若查找表中的记录按关键字的大小顺序存放在一个一维数组中,在等概率情况下折半法查找的平均检索长度是()A)O(n) B)O(log2n) C)O(nlog2n) D)O((log2n)2)【答案】B9.对有14个数据元素的有序表R[14](假设下标从1开始)进行二分查找,搜索到R[4]的关键码等于给定值,此时元素比较顺序依次为()。

A)R[1],R[2],R[3],R[4] B)R[1],R[13],R[2],R[3]C)R[7],R[3],R[5],R[4] D)R[7],R[4],R[2],R[3]【答案】C10.对22个记录的有序表作折半查找,当查找失败时,至少需要比较次关键字。

(完整word版)数据结构第九章查找

(完整word版)数据结构第九章查找

第九章查找:习题习题一、选择题1.散列表查找中k个关键字具有同一散列值,若用线性探测法将这k个关键字对应的记录存入散列表中,至少要进行( )次探测。

A. k B。

k+l C. k(k+l)/2 D. l+k (k+l)/22.下述命题( )是不成立的。

A。

m阶B-树中的每一个结点的子树个数都小于或等于mB。

m阶B-树中的每一个结点的子树个数都大于或等于『m/2-1C。

m阶B-树中的每一个结点的子树高度都相等D。

m阶B—树具有k个子树的非叶子结点含有(k-l)个关键字3.如果要求一个基本线性表既能较快地查找,又能适应动态变化的要求,可以采用( )查找方法.A。

分块 B. 顺序 C. 二分 D.散列4.设有100个元素,用折半查找法进行查找时,最大比较次数是( ),最小比较次数是( ).A。

7,1 B.6,l C.5,1 D. 8,15.散列表长m=15,散列表函数H(key)=key%13。

表中已有4个结点:addr(18)=5;addr(32)=6; addr(59)=7;addr(73)=8;其余地址为空,如果用二次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关键字为109的结点的地址是( )。

A. 8 B。

3 C. 5 D。

46.用分块查找时,若线性表中共有729个元素,查找每个元素的概率相同,假设采用顺序查找来确定结点所在的块时,每块应分( )个结点最佳。

A。

15 B. 27 C。

25 D。

307.散列函数有一个共同性质,即函数值应当以( )取其值域的每个值。

A.同等概率B。

最大概率C。

最小概率D。

平均概率8.设散列地址空间为O.。

m—1,k为关键字,假定散列函数为h(k)=k%p,为了减少冲突,一般应取p为( )。

A.小于m的最大奇数B. 小于m的最大素数C.小于m的最大偶数D.小于m的最大合数9.当向一棵m阶的B-树做插入操作时,若使一个结点中的关键字个数等于( ),则必须分裂成两个结点。

A。

m B。

m-l C.m+l D。

数据结构(c语言版)题集答案——第九章_查找

数据结构(c语言版)题集答案——第九章_查找
{
*;
;
*;
} ;
{
*;
;
} ;供查找地双向循环链表类型
*( )在有序双向循环链表存储结构上地查找算法,假定每次查找都成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
(>>)
{
(>>) >;
;
}
(>{
(>;
;
}
;
}
分析:本题地平均查找长度与上一题相同,也是.
;
( )判断二叉树是否二叉排序树,是则返回,否则返回
{
(>) (>);
{
;
()沿分支向下查找
{
(>>[]);确定关键字所在子树
(>) ;关键字太大
>[];
}
(>[]);在叶子结点中查找
(>) ;找不到关键字
;
;
}
( )在树中插入字符串地结构见第四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
>;
>;建叶子结点
[];
;
(<>[([])])
{
;
>[([])];
;
}自上而下查找
(>)如果最后落到分支结点(无同义词):
(>>>)其余部分与上一题同
{
(>) >;
(>);
}
(>)
{
(>) >;
(>);
}
>;
>;
}
{
;
;
;域表示该结点地左子树地结点总数加
*,*;
} ,*;含域地平衡二叉排序树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查找一、选择题1.顺序查找一个共有n个元素的线性表,其时间复杂度为(),折半查找一个具有n个元素的有序表,其时间复杂度为()。

【*,★】A.O(n)B. O(log2n)C. O(n2)D. O(nlog2n)2.在对长度为n的顺序存储的有序表进行折半查找,对应的折半查找判定树的高度为()。

【*,★】A.nB.C.D.3.采用顺序查找方式查找长度为n的线性表时,平均查找长度为()。

【*】A.nB. n/2C. (n+1)/2D. (n-1)/24.采用折半查找方法检索长度为n的有序表,检索每个元素的平均比较次数()对应判定树的高度(设高度大于等于2)。

【**】A.小于B. 大于C. 等于D. 大于等于5.已知有序表(13,18,24,35,47,50,62,83,90,115,134),当折半查找值为90的元素时,查找成功的比较次数为()。

【*】A. 1B. 2C. 3D. 46.对线性表进行折半查找时,要求线性表必须()。

【*】A.以顺序方式存储B. 以链接方式存储C.以顺序方式存储,且结点按关键字有序排序D. 以链接方式存储,且结点按关键字有序排序7.顺序查找法适合于存储结构为()的查找表。

【*】A.散列存储B. 顺序或链接存储C. 压缩存储D. 索引存储8.采用分块查找时,若线性表中共有625个元素,查找每个元素的概率相同,假设采用顺序查找来确定结点所在的块时,每块应分()个结点最佳。

【**】A.10B. 25C. 6D. 6259.从键盘依次输入关键字的值:t、u、r、b、o、p、a、s、c、l,建立二叉排序树,则其先序遍历序列为(),中序遍历序列为()。

【**,★】A.abcloprstuB. alcpobsrutC. trbaoclpsuD. trubsaocpl10.折半查找和二叉排序树的时间性能()。

【*】A.相同B. 不相同11.一棵深度为k的平衡二叉树,其每个非终端结点的平衡因子均为0,则该树共有()个结点。

A.2k-1-1B. 2k-1C. 2k-1+1D. 2k-112.利用逐点插入法建立序列{50,72,43,85,75,20,35,45,65,30}对应的二叉排序树以后,查找元素35要进行()元素间的比较。

A.4次B. 5次C. 7次D. 10次13.设Hash地址空间为0到m-1,哈希函数为h(k)=k%p,为了减少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一般取p为()。

A.小于m的最大奇数B. 小于m的最大素数C. 小于m的最大偶数D. 小于m的最大合数14.长度为10的按关键字有序的查找表采用顺序组织方式。

若采用折半查找方法,则在等概率情况下,查找失败时的ASL值是()。

A.24/10B. 24/11C. 39/10D. 39/1115.在表长为n的顺序表中,实施顺序查找,在查找不成功时,与关键字比较的次数为()A.n+1B. 1C. nD. n-116.设哈希函数为H(key)=key%7,一组关键字为(37,21,9,20,30,19,46),哈希表T的地址空间为0…6,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依次将这组关键字插入T中,得到的哈希表为()。

【*,★】17.设有一个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得到的哈希表:哈希函数为H(key)=key%11,若要查找元素14,探测的次数是()A. 3B. 6C. 7D. 918.在哈希函数H(key)=key%m中,一般来讲,m应取()。

A.奇数B. 偶数C. 素数D. 充分大的数19.分块查找的时间性能()。

A.低于二分查找B. 高于顺序查找而低于二分查找C.高于顺序查找D. 低于顺序查找高于二分查找2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哈希法存储的基本思想是由关键字的值决定数据的存储地址B.哈希表的结点中只包含数据元素自身的信息,不包含任何指针C.装填因子是哈希法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哈希表的装填程度D.哈希表的查找效率主要取决于哈希表造表时选取的散列函数和处理冲突的方法2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前序遍历二叉排序树的结点就可以得到排好序的结点序列B.任一二叉排序树的平均查找时间都小于用顺序查找法查找同样结点的线性表的平均查找时间C.对具有相同关键字集合的任一插入序列,得到的二叉排序树的形态都是相同的D.采用分块查找方法,既能实现线性表所希望的较快的查找速度,又能适应动态变化的需要22.已知采用开放地址法解决哈希表冲突,要从此哈希表中删除一个记录,正确的做法是()。

【*,★】A.将该元素所在的存储单元清空B.将该元素用一个特殊的符号代替C.将与该元素有相同Hash地址的后继元素顺次前移一个位置D.用与该元素有相同Hash地址的最后插入表中的元素替代23.设哈希表长为M=14,哈希函数H(key)=key%11,表中已有4个结点:ADDR(15)=4、ADDR(38)=5、ADDR(61)=6、ADDR(84)=7,其余地址为空,如用二次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现插入关键字为50的结点的地址应是()。

【*,★】A. 3B. 8C. 9D. 1024.有一个长度为12的有序表,按折半查找法对该表进行查找,在表内各元素查找概率相同的情况下,查找成功所需的平均比较次数为()。

【**,★】A.32/12B. 35/12C. 37/12D. 39/1225.如果要求一个线性表既能较快的查找,又能适应动太变化的要求,可以采用()查找方法。

【*】A.分块B. 顺序C. 折半D. 散列26.深度为6的AVL树至少有()个结点。

【**】A.10B. 12C. 20D. 2127.哈希表的平均查找长度()。

A.与处理冲突的方法有关而与表的长度无关B.与处理冲突的方法无关而与表的长度有关C.与处理冲突的方法有关且与表的长度有关D.与处理冲突的方法无关且与表的长度无关28.若为查找表长度为m的闭散列表采用二次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对一个元素第1次计算的哈希地址为d,则第3次计算的哈希地址为()。

【**】A.(d+1)%mB. (d-1)%mC. (d+4)%mD. (d-4)%m29.有数据(49,32,40,6,45,12,56),从空二叉树开始依次插入数据形成二叉排序树,若希望高度最小,则应选择下列哪个输入序列()。

【*,★】A.45,12,49,6,40,56,32B. 40,12,6,32,49,45,56C.6,12,32,40,45,49,56D. 32,12,6,40,45,56,4930.在一棵深度为h的具有n个元素的二叉排序树中,查找所有元素的最长查找长度为()。

【*】A.nB. log2nC. (h+1)/2D. h二、判断题1.分块查找方法的平均查找长度低于顺序查找,高于折半查找。

()【**】2.采用线性探测再散列法处理散列时的冲突,当从哈希表删除一个记录时,不应将这个记录的所在位置置为空,因为这会影响以后的查找。

()【*】3.前序遍历二叉排序树的结点就可以得到排好序的结点序列。

()【*】4.在任一二叉排序树上查找某个结点都小于用顺序查找法查找同样结点的线性表的查找时间。

()【*】5.虽然关键字的序列的顺序不一样,但依次生成的二叉排序树却是一样的。

()【*】6.对二棵具有相同关键字集合的形状不同的二叉排序树,按中序遍历它们得到的序列的顺序是一样的。

()【*】7.在二叉排序树上插入新的结点时,不必移动其他结点,仅需要改动某个结点的指针,由空变为非空即可。

()【*】8.在二叉排序树上删除一个结点时,不必移动其他结点,只要将该结点的父结点的相应指针域置空即可。

()【*】三、填空题1.折半查找效率较高,但要求结点()并且要求线性表();而对于顺序查找,则线性表的存储方式()。

【*,★】2.假设在有序线性表A[0]—A[9]上进行折半查找,则比较一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比较二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比较三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比较四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平均查找长度为()。

【*】3.在n个记录的有序顺序表中进行折半查找,最大的比较次数是()。

【*】4.折半查找判定树既是一种(),也是一种()。

【*,?】5.顺序查找法的平均查找长度为();折半查找法的平均查找长度为();分块查找法(以顺序查找确定块)的平均查找长度为();分块查找法(以折半查找确定块)的平均查找长度为();哈希表查找法采用链接法处理冲突时的平均查找长度为()。

【**,★】6.对于长度为n的线性表,若进行顺序查找,则时间复杂度为();若进行折半查找,则复杂度为();若采用分块查找(假定总块数和每块长度均接近n的平方),则时间复杂度为()。

【**,★】7.用二分法查找一个线性表时,该线性表必须具有的特点是(),而分块查找法要求将待查找的表均匀地分成若干块且块中诸记录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但块与块之间()。

【*】8.采用散列技术来实现查找,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和()。

【*】9.在散列存储中,处理冲突有()和()两类方法。

【*】10.()法构造的哈希函数肯定不会发生冲突。

【*,?】11.在各种查找方法中,平均查找长度与结点个数无关的查找方法为()。

【*,?】12.在开散列表上查找健值等于K的结点,首先必须计算该健值的(),然后再通过指针查找该结点。

13.在索引顺序表上,对于顺序表中的每一块,索引表中有相应的一个“索引项”。

每个索引项有两个域:块内最大()值和块()位置。

【*】14.索引顺序表上的查找分两个阶段:一.();二.()。

该查找方法称为()查找。

【*】15.二叉排序树是一种特殊的、增加了限制条件的二叉树,其限制条件是任一结点的键值()于其左孩子(及其子孙)的键值且()于其右孩子(及其子孙)的键值。

【*】16.在表示一棵二叉排序树的二叉链表上,要找键值比某结点X的键值()的结点,只需通过结点X的右指针到它的右子树中去找。

【*】17.中序遍历一棵二叉排序树所得的结点访问序列是键值的()序列。

【*】18.二叉排序树上的查找长度不仅与()有关,也与二叉排序树的()有关。

【*】19.二叉排序树的查找效率与树的形态有关,当二叉排序树退化为一条单支树时,查找算法退化为()查找,平均查找长度上升为()。

【*,★】20.有n个结点的AVL树的深度与()是同数量级的,因而在它上面进行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也与()同数量级。

【*,?】21.()查找法的平均查找长度与元素个数n个数无关。

【*】22.在具有20个元素的有序表上进行折半查找,则比较一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比较二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比较五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

总平均查找长度为()。

【**】23.折半查找方法仅适用于这样的表:表中的记录必须(),其存储结构必须是()。

【*】24.考虑具有如下性质的二叉树:除叶子结点外,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其左子树上的一切结点的值,并小于或等于其右子树上的一切结点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