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合集下载

姜罗罗副教授简介

姜罗罗副教授简介

姜罗罗副教授简介一、个人基本情况:性别:男职称职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最后学历、学位:博士通信地址: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邮政编码:325035E-Mail:jiangluoluo@二、从事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1] 数据挖掘、个性化推荐[2] 计算机仿真与行为分析、博弈论[3] 复杂网络、跨境电子商务三、主要工作经历及业绩曾先后在瑞士弗里堡大学做访问学者和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家公派留学。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主要经历如下:2011年7月~至今温州大学副教授2010年6月~2011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2007年9月~2010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2008年9~ 2008 年11月瑞士弗里堡大学研究学者2009年9~2010年3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四、主要学术研究论文:(1)Bin Zhou,Zhe He, Luo-Luo Jiang,Nian-Xin Wang, Bing-Hong Wang, Bidirectional selection between two classes in complex social networks, Scientific Reports, 4 (2014) 7577. (Nature旗下期刊,SCI影响因子5.078)(2)Xu-Wen Wang, Zhen Wangb, Sen Nie, Luo-Luo Jiang(通讯作者) Bing-Hong Wang, Impact of keeping silence on spatial reciprocity in spatial game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50 (2015) 848–853(3)Attila Szolnoki, Mauro Mobilia, Luo-Luo Jiang, et al., Cyclic dominance in evolutionary games: A review,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 11, (2014) 20140735.(英国皇家学会综述期刊,SCI影响因子3.856)(4)Luo-Luo Jiang, M. Perc, Spreading of cooperative behaviour across interdependent groups, Scientific Reports, 3 (2013) 2483. (Nature旗下期刊,SCI影响因子5.078) (5)Luo-Luo Jiang, M. Perc, A. Szolnoki, If Cooperation Is Likely Punish Mildly: Insights from Economic Experiments Based on the Snowdrift Game. PLoS ONE,8(2013) e64677. (SCI影响因子3.534)(6)L.-L. Jiang, W.-X. Wang, Y.-C. Lai, and X. Ni, Multi-armed spirals and multi-pairs antispirals in spatial rock–paper–scissors games, Phys. Lett. A 376 (2012) 2292.(7)X.-P. Wang, L.-L. Jiang(通讯作者) and B.-H. Wang, Effects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on cooperation in the dilemma game of prisoners, Chin. Phys. B 21 (2012) 070210.(8)Guo-Ning Tang, Ke-Sheng Xu, and Luo-Luo Jiang, Synchronization in a chaotic neural network with time delay depending on the spatial distance between neurons, Phys. Rev.E 84 (2011) 046207.(9)Luo-Luo Jiang, Tao Zhou, Matjaz Perc, and Bing-Hong Wang, Effects of competition on pattern formation in the rock-paper-scissors game, Phys. Rev. E 84, (2011) 021912.(10)Luo-Luo Jiang, Matjaz Perc, Wen-Xu Wang, Ying-Cheng Lai, and Bing-Hong Wang, Impact of link deletions on public cooperation in scale-free networks, EPL93, (2011) 40001.(11)Luo-Luo Jiang, Liang Huang,Rui Yang and Ying-Cheng Lai,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in disordered graphene nanojunctions through stochastic resonance, Appl. Phys. Lett. 96, (2010) 262114.(12)Luo-Luo Jiang, Wen-Xu Wang, Ying-Cheng Lai, and Bing-Hong Wang, Role of adaptive migration in promoting cooperation in spatial games, Phys. Rev. E 81, (2010) 036108.(13)Luo-Luo Jiang, Wen-Xu Wang, and Bing-Hong Wang, Pattern formation in spatial games, Physics Procedia 3, (2010) 1933.(14)Luo-Luo Jiang, Ming Zhao, Han-Xin Yang, Joseph Wakeling, Bing-Hong Wang, and Tao Zhou, Reduc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payoff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cooperation in prisoner’s dilemma game, Phys. Rev. E 80, (2009) 031144.(15)Luo-Luo Jiang, Tao Zhou, Matjaz Perc, Xin Huang and Bing-Hong Wang , Emergence of target waves in paced populations of cyclically competing species, New J. Phys. 11, (2009) 103001.(16)Luo-Luo Jiang, Da-Yin Hua, Jun-Fang Zhu, Bing-Hong Wang, and Tao Zhou, Opinion dynamics on directed small-world networks, Eur. Phys. J. B 65, (2008) 251.(17)Tao Zhou, Luo-Luo Jiang, Ri-Qi Su and Yi-Cheng Zhang, Effect of initial configuration on network-based recommendation, EPL 81, (2008) 58004.(18)Luo-Luo Jiang, Da-Yin Hua, and Ting Chen, Nonequilibrium phase transitions in a model with social influence of inflexible units, J. Phys. A: Math. Theor.40, (2007) 11271.五、曾获奖励:温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4年)。

应向东-温州大学数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应向东-温州大学数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应向东教师简介一、个人基本情况:性别:男出生年月:1961年6月民族:汉职称职务:教授政治面貌:无党派人士最后学历:硕士最高学位:硕士工作单位:温州大学数电学院通信地址:温州大学茶山南校区数电学院邮政编码:325035电话:E—Mail :yingxd@二、从事研究的专业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的专业领域: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主要研究方向:(1)中学物理(教学)课程与教学研究(2)物理(科学)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三、主要工作经历应向东,男,1961年06月出生,教育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任教于瑞安中学,温州中学,现任教于温州大学数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983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89晋升副教授,2005-2006学年在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做访问学者,2008年晋升教授。

主持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项,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

科研成果曾获得温州人民政府颁发的温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兼任温州市物理学会秘书长,温州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

四、近年完成的主要教学科研成果目录(一)发表论文1.“中学生科学态度特点的调查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1期;2.“高中学生科学态度发展调查报告”《教育观察》2016年第1期;3.“物理教学语言的学科特征及其表达要求”《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

4.从“掌握科学”到“理解科学”,《高等教育研究》,2006·35.“科学探究”教学的哲学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6·56.从“范式”理论看大学创新教育,《中国高教研究》,2006·97.论科学探究教学与科学精神教育,《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88.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探索,《高等理科教育》,2006·59.论物理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培养,《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910.一次探究性教学的尝试与反思《物理教学探讨》,2005.3(二)主持课题1.“科学探究”教学的哲学基础及教师哲学素养教育研究(SB21),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7年重点课题;2.近十年我高校理科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1996-2005)(06AIJ0070114),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3.理科探究式学习模式研究及教学资源开发(SC280),浙江省教育科学2004年度研究课题;4.“瑞安龙翔高级中学十二五理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2012-20155. 温州大学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物理学科教学论》建设(2014年)(三)出版教材1.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科学出版社 2013.012.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123.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2004.5五、研究生培养情况1.已培养研究生3名;2.目前指导在读研究生2名。

基于FPGA的串口通信设计与实现

基于FPGA的串口通信设计与实现

置和输人数据计算出响应
的奇偶校验位,它是通过
纯组合逻辑来实现的。
2.6总线选择模块
总线选择模块用于
选择奇偶校验器的输入是
数据发送总线还是数据接
收总线。
2.7计数器模块
计数器模块的功能
是记录串行数据发送或者
接收的数日,在计数到某
数值时通知UART内核模
块。 3 UART程序设计 UART完整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接收过程
关键词:FPGA:UART:RS232
引言 串行接口的应用非常广泛,为实现串口通 信功能一般使用专用串行接口芯片,但是这种 接口芯片存在体积较大、接口复杂以及成本较 高的缺点,使得硬件设计更加复杂,并且结构与 功能相对固定,无法根据设计的需要对其逻辑 控制进行灵活的修改。介绍了一种采用FPGA 实现串口通信的方法。 1串口通信协议 对一个设备的处理器来说,要接收和发送 串行通信的数据,需要一个器件将串行的数据 转换为并行的数据以便于处理器进行处理,这 种器件就是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 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器。作为接iSl的 一部分,UART提供以下功能: 1.1将由计算机内部传送过来的并行数据 转换为输出的串行数据流; 1.2将计算机外部来的串行数据转换为字 节,供计算机内部使用并行数据的器件使用; 1.3在输出的串行数据流中加入奇偶校验 位,并对从外部接收的数据流进行奇偶校验: 1.4在输出数据流中加入启停标记,并从 接收数据流中删除启停标记。 2 UART模块设计 UART主要由UART内核、信号检测器、移 位寄存器、波特率发生器、计数器、总线选择器 和奇偶校验器7个模块组成。(见图1) 2.1 UART内核模块 UART内核模块是整个设计的核心。在数 据接收时,UART内核模块负责控制波特率发 生器和移位寄存器同步的接收并且保存 RS一232接收端口上的串行数据。在数据发送 时,UART内核模块首先产生完整的发送序列, 之后控制移位寄存器将序列加载到移位寄存器 的内部寄存器里,最后再控制波特率发生器驱 动移位寄存器将数据串行输出。 2_2信号检测模块 信号检测器用于对RS一232的输入信号进 行实时检测,一旦发现新的数据则立即通知 UART内核。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 RS一232输入输出信号都指经过电平转换后的 逻辑信号,而不是RS一232总线上的电平信号。 2_3移位寄存器模块 移位寄存器的作用是存储输入或者输出 的数据。 2.4波特率发生器模块 由于RS一232传输必定是工作在某种波特 率下,比如9600,为了便于和RS一232总线进行 同步,需要产生符合RS一232传输波特率的时 钟。 2.5奇偶校验器模块 奇偶校验器的功能是根据奇偶校验的设

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方法

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方法

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方法方成杰(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0电信2班)摘要:所谓创造性人格,简而言之,就是由个体内在的创造能力与创造动力构成的较为稳固、持久的组织系统。

造性人格,如高尚的理想和信念·坚强的意志,能够在一个人的成才过程中起导向作用。

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不是随意的,而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任何创造性活动的成功与否都受个体个性的极大制约,个体具有创造性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具有创造的个性。

个体的个性和特点是个体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础。

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育一般有三种方式:压制型、溺爱型和民主型。

关键词:创造性人格,早期教育,教育原则,创造氛围,人格培养。

1 什么是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格”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提出和使用的一个概念。

所谓创造性人格,简而言之,就是由个体内在的创造能力与创造动力构成的较为稳固、持久的组织系统,这一组织系统是由人的精神世界中的多种因素有机组合或整合所形成的复合体。

同时也是主体在后天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对促进人的成才和促进创造成果的产生起导向和决定作用的优良的理想、信念、意志、情感、情绪、道德等非智力素质的总和。

2 创造性人格的作用创造性人格对个人的成才,对创造活动的成功和创造成果的产生能起导向作用、内在动力作用、长期坚持最终成功的作用。

2.1导向作用创造性人格,如高尚的理想和信念·坚强的意志,能够在一个人的成才过程中起导向作用。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1881-1936)的成才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1902年他被选派到日本东京留学,攻读医学。

由于他当时初步树立了主革命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当他看了一部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后,深受刺激,深感医治人们的精神比医治人们的肉体疾病更重要,因为如果思想不觉悟,体格再健壮也无济于事。

他认为,能改变人的精神状态的只有文艺。

于是,他弃医改学文学。

后来他成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

实验二 Word使用:图文混排

实验二 Word使用:图文混排

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二:Word使用:图文混排实验目的:1.掌握Word文档艺术字的应用2.掌握Word文档图片的插入方法3.掌握Word文档图片版式的设置4.掌握Word文档表格的制作5.掌握Word文档绘图工具的使用6.掌握Word文档数学公式的应用实验内容:1.艺术字的应用。

为文章标题“计算机基础知识”设置为艺术字,更改艺术字形状为“山形”,效果如样张所示。

2.首字下沉。

将“1、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正文中“主机”设置为首字下沉,下沉行数为3行,字体为“黑体”。

3.分栏。

将第3自然段的文字设置分栏,栏数为2,中间有分隔线。

4.图片的插入及图片版式的设置。

为文章第4、5段插入相应的图片,更改图片的大小和位置,并设置图片的版式,效果如样张所示。

5.文本框的使用及其格式的设置。

将文章第6段使用竖排文本框。

文本框边框的格式设置为黑色双实线,填充颜色设置为“灰色-25%”。

再在文字末尾处插入图片,如样张所示。

6.Word文档中表格的制作。

制作“计算机发展历程简表”,表格样式、文字及数据如样张中的表1所示。

表格自动套用格式“流行型”。

7.绘图工具的应用。

使用绘图工具,绘制“计算机工作流程示意图”如样张所示。

8.数学公式的应用,使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如样张所示的数学公式。

实验步骤:参考《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P45—P55实验结果及分析:计算机基本知识1、计算机的硬件知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实体,主要由各种电子部件和机电装置组成。

硬件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接受计算机程序,并在程序的控制下完成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输出结果等任务。

主机是安装在一个主机箱内所有部件的统一体,其中包括电源、主机板(包含CPU和内存)、硬盘驱动器(简称硬盘)、软盘驱动器(简称软驱)、光盘驱动器(简称光驱或CD-ROM)、显示卡和其他数据通信、多媒体功能板卡(如网卡、传真卡、声卡、视频卡等)。

王艳伟博士简介

王艳伟博士简介

王艳伟博士简介一、个人基本情况:性别:女出生年月:198102民族:汉职称职务:讲师政治面貌:党员最后学历、学位:博士工作单位: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地址:温州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B-123邮政编码:325035电话:0577- 86689349E-Mail:wangyw@ 或者yanweiw@二、从事研究的专业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的专业领域:生物物理主要研究方向:⑴单分子检测与操纵⑵高分子凝聚态物理三、主要工作经历及业绩2001年9月~2005年6月上饶师范学院本科2005年9月~2008年6月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2008年9月~2011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2011年9月~至今温州大学讲师四、近年完成的主要教学科研成果目录部分学术论文:1.Ethanol induces condensation of single DNA molecules, 2011,Soft Matter. 7, 4425. , 2.DNA Condensations on Mica Surfaces Induced Collaboratively by Alcohol and Hexammine Cobalt.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11,83, 61-68.3.Controlled teleportation of electron spin state in quantum dot via single phot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ntum Information, 2008, 6:3, 553-560.4.Morphology Characterization and Single Molecule Study of DNA-Dodec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DTAB) Complex, J. Phys. Chem. B, 2011,115,4568-4575.5.Quantum coherence and electric field control of the photodetached electron on elastic surface,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09, 130, 174706.6.Time-resolved photodetached spectroscopy of H-in electric field near an elastic surface. Journal of 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Related Phenomena, 2009, 173, 40-43.7.A criterion for quantum teleportation of an arbitrary N-particle state via a 2N-particle quantum channel. Chinese Phys. B, 2010, 19, 020307.(2012年2月更新)。

温州大学研究生专业课程表(物电学院)

温州大学研究生专业课程表(物电学院)
温州大学 研究生 专业课程表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 学院 节次 1 上午 2 3 4 5 下午 6 7 8 晚上
制表人签字:
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 专业 星期二
量子光学 王明锋 南1A303
听力(双) 张时英 南6B401 口语(单) 外教 南6A406
13级
2013-2014学年第 2 学期 星期四 星期五

开课学院盖章:
填表说明;1.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研究生课程表分Sheet单页完整显示; 2.每门课程信息只须包含:课程名、任课教师、上课地点三项; 3.横向页面设置,每页带表头打印。
高等统计物理学 (5人)陈隆、侯善慈、吕兆燕、张建、刘祥 量子信息物理 (3人)陈隆、刘祥、李少莹 高等固体物理学 (4人)陈隆、刘祥、李少莹、尹伟 生物大分子实验 (6人)余勇、吕兆燕、吴骥、曹博智、贾俊丽、郭子龙 方法 量子光学 高分子物理 (3人)陈隆、刘祥、李少莹 (9人)余勇、吕兆燕、吴骥、曹博智、贾俊丽、侯善慈、郭子龙、刘延军、陈隆
高等固体物理学
星期一
光电子技术 材料物理导论 朱海永 钟建平 南1A304 南1A303
星期三
中国传统文化1 王兴文 南3A202 3节123
万里 南1A3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 践研究 政治2班
英语阅读 张时英 南6A406
真空微电子学 量子信息物理 董长昆 郑亦庄 南1A202 南1A303
高等物理光学 (4人)邵振华、叶彦林、陈燕、吴骥、曹博智、贾俊丽、郭子龙 复杂系统与网络 (2人)侯善慈、刘延军 激光技术与应 (4人)邵振华、叶彦林、陈亮、尹伟 用 材料物理导论 (3人)李少莹、张建、尹伟 光电子技术 (3人)邵振华、叶彦林、陈亮
真空微电子学 (1人)张建 人类行为动力学 (2人)侯善慈、刘延军 信息光学 (3人)邵振华、叶彦林、陈亮

基于STM32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平台设计

基于STM32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平台设计

・技术在线 - 32 -2017年10月下 第20期(总第422期)10.3969/j.issn.1671-489X.2017.20.032基于STM32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平台设计*◆杨卫波 阮秀凯 崔桂华摘 要 针对嵌入式原理与应用的本科教学,设计基于Coretex-M4内核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平台。

实验平台以STM32F407IGT6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采用模块化方法进行硬件设计,并提供丰富的接口;开发四个层次的实验项目,实验项目设计循序渐进,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嵌入式开发人才。

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平台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可以增强嵌入式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嵌入式系统;STM32;实验平台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0-0032-03Design of Embedded System Experiment Platform based on STM32//YANG Weibo, RUAN Xiukai, CUI GuihuaAbstract An embedd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based on Coretex-M4 was designed for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embe-dded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The experiment platform with STM 32F407IGT6 microprocessor adopted modular design , and provided lots of interface in the system. Four levels of experiment items were designed, and the experimental projects were progressive, which was benefi 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embedded talents with creative thin-k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demonstrat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plat -form can meet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and can improve the tea -ching effect of embedded courses.Key words embedded system; STM32; experiment platform1 前言嵌入式原理与应用是电子与信息类学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新技术报告大赛
论文格式模版
XXXXXXXXXXX
XXXX
(温州大学*****学院,XX班)
(空一行)
摘要:互联网信息检索研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这类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从解决……的基本问题入手,讨论了……。在解决了……问题后,需要进一步解决……。以…为基本框架设计了…..系统,……,提供了……服务。实际运行表明,……。
(1)
(2)
……
的高速发展由“……”的概念不断演变而来的。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在概念……。……开发利用,更是一个促进信息获取、传递、交流的知识网络[2]。…
传统的并行机处理系统可以是同构的,也可以是异构的,如图2。
……
参考文献:
[1]刘云生.现代数据库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38~46
[2]阳小华,刘振宇,谭敏生等.元搜索引擎系统合成算法的约束条件[J].软件学报,2002,13(7):1264~1270
[3]Rogic S, Mackworth A K, Ouellette F B. Evaluation of gene-finding programs on mammalian sequences[C]. Genome Res., 2001, 11(5): 817~832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系统
(空一行)
Title
Name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enZhou University,02(1))
(空一行)
Abstract:
Keywords:
(空一行)
1XXXX
1.1XXXX
……
……
1.什么
2.理由
[5]孙良.一种分布式智能信息检索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2.43~47
[6] URL:/1id-abstracts.html
[7]
[8]
[9]
[4]Krogh A. Two methods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an HMM and their application for gene-finding[C].In: Gaasterland T, Karp P, Karplus K, et al., eds.Proc. Int. Conf. Intell. Syst. Mol. Biol., Menlo Park, CA: AAAI Press, 1997, 5:179~1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