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音修辞资料
考研现代汉语北大版讲义笔记六修辞

《现代汉语》北大版讲义笔记第六章修辞1."说曹操,曹操到。
”这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2014A拈连B双关C比喻D借代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两句此举中用到了一和一修辞手法。
——20133.修辞上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不是语言的要素,因而跟语音、词汇、语法无关。
(判断2013)4.语体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体风格上,在用词上没有什么差异。
(判断2013)5.〃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0126.借喻,是指不说出本体,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判断2012)7."日去渐已远,衣袋渐已缓〃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0118.下面哪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属于比拟?A小家碧玉B时雨点红桃千树C星星不如汗珠明D江山如此多娇20119."生命之树常青”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这种比喻属于暗喻。
(10判断)10.〃张辉回答不出问题,急得两眼直冒绿光。
〃词类修辞手法使用恰当。
(10判断)第一节修辞概说本节关键词:修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修辞三原则:准确性、得体性、艺术性一、什么是修辞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3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4生如春花般烂漫,死似秋叶般静美。
5酒后的愁思,愈抽愈长。
I —1>a —f(-)准确性语言形式准确传达内容,包括思想感情、意图评价等。
(二)得体性语言形式切合特定语境、现实的交际环境。
(≡)艺术性语言表达趣味性。
语言准确得体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的表达形式,对语言进行艺术加工和创造。
第二节语音调节和利用本节关键词:音节搭配叠音、儿化声调平仄段落诗节一、什么是语音修辞语音形式是否顺口悦耳、是否优美动听,必然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表达效果。
语音修辞,是对话语的声音的修饰和调整。
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语音修辞同义手段的运用汉语是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有很多可以增强音乐美的语音修辞手段,例如音节配合、平仄协调、同韵呼应、叠音自然等等。
一、连绵词的修辞功能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婉转。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余谓苟于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节处多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
(王国维《人间词话》)连绵词经常被运用于对联和诗词的对偶句中,具有回环荡漾、悦耳动听的修辞效果。
例如:二、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广义的叠音词包括:叠音单纯词(依依、潺潺、冉冉、翩翩、脉脉);叠音合成词(巍巍、刚刚、偏偏、常常、仅仅);叠音后缀词(红彤彤、绿茵茵、雄赳赳、美滋滋、急匆匆);叠音+后缀(欣欣然、悻悻然、茫茫然、惶惶然、贸贸然);形容词AABB式重叠(高高兴兴、干干净净、冷冷清清、清清楚楚、忙忙碌碌);单音节形容词重叠+的(高高的、胖胖的、静静地、冷冷的、长长的)。
叠音实质上是声韵交错的重叠,兼有双声叠韵的作用。
恰当地运用叠音词可以壮大声势、谐调音韵、加强语意、突出节奏,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叠音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式,大量运用叠音手段,是我国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
在现代文学语体中,叠音手段也用得很普遍。
例如:三、拟声词的修辞功用拟声词是一类纯粹用来模仿声响、记录声音的词,常见的有单音节的、双音节的、三音节的、四音节的。
它的修辞功用在于直接传达物理世界的声音节奏,缩短人与发音体的距离,使人感到生动逼真、亲切自然。
例如:四、平仄的修辞功用平上去入——天子圣哲唐代释远忠《元和韵语》: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明代释真空《玉钥匙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据此只能得知:平声平,上声高,去声高而远,入声短。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清浊清浊清浊清浊阴平阳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平分阴阳中古音四声以声母的清浊为条件分化为今音声调的阴阳。
第五章语音修辞

音节协调与呼应的总则是流畅自然、声情并茂。 注意做到不损于内容的准确性、格调的统一性、 逻辑上的合理性。
东有东山,西有西山,北有卧龙(山),南有 鸡笼(山),太原正好座落在一个肥沃的盆地 里。(吴伯箫《难老泉》)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 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 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 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正当春 花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 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 命交替的旺季。(梁衡《夏》)
汉语语词的特点为音节协调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方面,单音词和复音语词常常可以找到对 应的同义形式;另一方面,词本身少有形态 变化,词和词的组合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 再一方面,同音语词占有相当的比重。
就汉语而言,音节协调追求的目标主要是双 音化、四字组合、前后句字数相等或相近, 音节呼应主要是让前后文在声音和语意上都 能紧密联系,形成整体。
拟声词的产生和存在完全是为了修辞的需要, 习惯作为一种语法词类来看,但其实从语法 结构或是语法功能去分析,这一词类都不具 有明显区别于其他词的区别性特征。不把它 作为一种语法词类来看,或者从它的修辞功 能角度着眼,把摹状归为一类修辞词类,而 它属于其中一个小类,也许更为合适。
二、汉语常见拟音修辞方法的运用
拟音修辞或者选用拟声词,对词库中现 有的拟声词加以选择和利用;或者临时 拟声,借用非拟声词的言语形式临时记 音。
目的有二:摹声和写情,使表达更形象 逼真,更生动传神。
直接绘声绘动。
⑴头顶上有几架敌机嗡嗡嗡,一会远了,一 会又飞回来,好像几只苍蝇粘到头上不走了, 紧自哼哼。……话音没落,只听半空哇哇哇, 好像一阵暴雨泼下来,接着唰唰唰唰,四处 踢通扑通乱响,炸弹落了一地。(《三千里 江山》)
第二章 语音与修辞

第二章语音与修辞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直接的外在表现形式。
充分利语音因素进行修辞活动,是汉语由来已久的传统。
汉语是富于音乐性的语言。
大家知道,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一般说来,每个音节都要有元音作为它的组成部分,而元音是一种乐音,清晰响亮,悦耳动听。
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词语组合时音节稳定不变,易于构成整齐的语音段落。
汉语的音节具有高扬转降的声调变化,平仄交错,相互配合,会显得抑扬有致,富有节奏感。
汉语有双声词、叠韵词、同音词以及词的轻重音等等,它们的反复再现,可以使语音盘旋回环、联绵不断。
以上这些具有特点的语音建筑材料,如果巧妙地加以运用,就能使文章声情并茂,大大地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应该重视语音修辞、书面文字看起来似乎没有声音,其实作者在选用词语组织句子时,心里也是在想着音节的组合安排的。
而读者,看到的同样不单纯是一个个方块字,而是音义的结合体,心头在默读着。
这些,人们只不过没有觉察罢了。
所以静止的文字,实际上字里行间在涌动着作者思想情感的无声潜流。
不少作家对此都有深刻的体会,并且努力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
老舍说:“我写文章,不仅要考虑每一个字的意义,还要考虑到每个字的声音。
不仅写文章是这样,写报告也是这样。
我总希望我的报告可以一字不改地拿念,大家都能听明白。
虽然我的报告作的不好,但是念起来很好听,句子现成。
比方我的报告当中,上句末一个字用了一个仄声字。
如‘他去了’、下句我就要用一个平声字。
如‘你也去吗?’让句子念起来叮当地响。
”(《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有的作家还谈了自己的素养的提高。
碧野说:“我的散文不仅得力于现代诗歌的学习,而且得力于古典诗词的熏陶。
唐诗、宋词,都是我喜爱的。
诗词讲究音韵。
我的散文也力求要给读者一种音韵美的感受。
”他们是人们学习的楷模。
一、音节特点与节律谐和(一)从音节本身来说,现代汉语音节有鲜明的特点:单音节表意,元音占优势,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修辞学第五章语音修辞

二、音节的协调与呼应
音节的协调与呼应是指通过对不同音节词语 的选择、组合和配置,使语音音节匀称、错 落有致、前后应和,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 汉语语词的特点为音节协调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方面,单音词和复音语词常常可以找到对 应的同义形式;另一方面,词本身少有形态 变化,词和词的组合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 再一方面,同音语词占有相当的比重。 就汉语而言,音节协调追求的目标主要是双 音化、四字组合、前后句字数相等或相近, 音节呼应主要是让前后文在声音和语意上都 能紧密联系,形成整体。
四、谐音假对
对偶的一种,利用近音或同音关系临时 借用合于对偶要求的语词。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 《裴司士见面》) 寄身且喜沧州近 ,顾影无如白发何 。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 水春云母碓,风扫石楠花。(李白《送 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
五、谐音仿拟
这是从我国历代笑话中选出精彩的作品改编, 由画家绘画的笑画选集。(广告) 以声作则 曲径通忧(漫画标题) 五儿急的便说:“原是宝二爷屋里芳官给我 的。”林之孝家的说:“不管你‘方官’、 ‘圆官’!现在有了赃证!我只呈报了,凭 你主子前辩去!”(曹雪芹《红楼梦》)
第二节 语音选择修辞
一、 儿化词与轻声词的选用 选用儿化词是一种很有效的语音修辞方法, 可以带来一定的修辞意味。 有时是表现意味,如表“细小”:人儿、脸 儿、事儿、三儿、小末儿、小曲儿、小包儿; 有时是附加特殊的感情,如附加亲爱情感的: 老头儿、二姨儿、小妹儿; 有时是增加生动、轻灵的艺术色彩:年年月 月是歌节,月儿明亮歌儿甜,……
音节协调与呼应的总则是流畅自然、声情并茂。 注意做到不损于内容的准确性、格调的统一性、 逻辑上的合理性。 东有东山,西有西山,北有卧龙(山),南有 鸡笼(山),太原正好座落在一个肥沃的盆地 里。(吴伯箫《难老泉》)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 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 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 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正当春 花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 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 命交替的旺季。(梁衡《夏》)
中学生应知道的语音修辞小知识

哦,我的青春、我的信念、我的梦想(仄声)… 无不在北方的青纱帐里换上战斗的火光(平声) 哦,我的战友、我的亲人、我的兄长…(仄声)
(郭小川诗) 水几重啊,山几重(平声)?水绕山环桂林城(平声)… 是山城啊,是水城(平声)?都在青山绿水中(平声)…
三、调配好音节
分析名家调配音节例子,体会调配音节的方法: 第二组 原文:仿佛令人感到战鼓和进军号的撼人气魄。 修改为:仿佛令人感到咚咚战鼓和进军号角的 撼人气魄
第一组“接受”改为“接”,第二组“战 ”“进军号”都改为四音节的词语。修改后, 音节更整齐。
四、调节好节拍
近体诗节拍的要求十分严格,现代的新诗和散文有 时也要求讲究节拍,只是不像近体诗那样严格。 1、近体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现代诗文,虽然不大讲究句中音节的平仄, 但还是要求句末音节的平仄。
五、调配好平仄
现代诗文,虽然不大讲究句中音节的平仄, 但还是要求句末音节的平仄。调配好平仄有两 种形式: 第一,上句末是仄声韵,下句末是平声韵。平
声、仄声韵交错。 第二、同调相押,平仄相同。 例如:
五、调配好平仄
三、调配好音节 调配音节的方法: 1、词的长短一致; 2、长短词交错。
病句:
意外伤害事故造成被保险人身故或身体的残
废,可以给付保险金。
修改:
意外伤害事故造成被保险人身故或身废,可
以给付保险金。
三、调配好音节 调配音节的方法: 1、词的长短一致; 2、长短词交错。
读一读,体会长短词交错的妙处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
(贺敬之诗)
六、总结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第一节修辞与修辞文本一、修辞:1、所谓“修辞”,就是表达者(说写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标而应合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有效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语言活动。
p1二、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是陈望道首先提出的重要概念。
p2三、修辞文本:所谓“修辞文本”,就是特指表达者(说写者)为了特定的交际目标,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某种特定的表达手段而形成的具有某种特殊表达效果的那些言语作品。
p3第二节修辞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一、修辞学与现代汉语修辞学p4二、修辞学与语音学、词汇学和语法学p4三、修辞学与逻辑学p5四、修辞学与语用学的关系p5第三节学习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意义p6第二章现当代修辞学简史第一节我国现代修辞学研究一、现代修辞学的形成过程 p7-112. 代表著作(1)郑奠及其《中国修辞学研究法》(2)杨树达及其《中国修辞学》(3)唐钺的《修辞格》(4)王易的《修辞学》和《修辞学通铨》(三)确立阶段——以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为标志。
第三节我国当代修辞学研究一、当代修辞学出现新局面的原因p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语言学家的语言研究和人民群众的语言实践创造了崭新的社会环境。
2.《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社论)的发表。
3.《语法修辞讲话》的连载。
从1951年6月7日开始,《人民日报》连续登载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合写的《语法修辞讲话》。
我国修辞学出现新局面的主要表现(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p11二、三本颇具特色的修辞著作p12(一)《语法修辞讲话》(二)《修辞概要》(三)《现代汉语修辞学》四、修辞学研究的新阶段 p13第三章语音修辞第一节语音与修辞一、现代汉语语音特点p15二、汉语语音的修辞功用 p15语音修辞的功用主要在于能使语言流畅顺口,节奏分明,声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第二节连绵词、叠音词和象声词的修辞功用一、连绵词的修辞功用:连绵词是一些不能分解的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就是说,这些词一旦被分开,单个的字都不能表示任何意义。
中职教育-现代汉语(北大第二版 下册)课件:6.2 语音修辞.ppt

散文不像韵文那样讲究平仄调配,声调和谐,但在一
些并排的、整齐的句式中,如果注意平仄协调,也能够增
强文章的感染力。
• ⑥想眺望故乡的山岗,我爬到了阿里山上,只见茫茫
云海,云海茫茫。想寻觅故乡的小溪,我沿着淡水河来到
海滨,只隔着汪洋一片,一片汪洋。呵,阿里山!我要用 你去填大海,让母亲见到孩子,让孩子找到亲娘! (《
• “他每天下午看看报,打打球。”中的“看看报,打打 球”也是平稳、匀称的。“看看”和“打打”相配,“报 ”和“球”相配,说起来很顺口,如改为“他每天下午看 看报,打球。”就不顺口,因为“看看报”和“打球”音 节不等。
• 这种音节的调配在文章中随处可见。例如:
• ①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如春潮,如月华,如鲜花灿烂,如 水银泄地。听了他的作品我会觉得自己更年轻,更聪明, 更自信。
• 对偶句式一般都要求平仄对应,抑扬交错,讲究声调和谐,这 样有助于突出内容,帮助人们记忆。如:
• ③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
(范文澜自勉联)
• ④阳台观鸢尾 庭院赏米兰 (大洋网)
•
• ⑤立健全完备之规 造长治久安之势 (人民网)
•
•
• 这些对偶的例子,各音节平仄声调几乎完全对应。
•
•
• 总之,音节调配所要达到的效果是音节协调,使人说起 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此外,在调配音节时,如果能考虑 与平仄、押韵等方面的配合,做到几方面兼顾,不但有助 于语意的表达,而且能使语音更加优美动听,收到更好的 效果。
四、双声、叠韵、叠音、 拟声的选用与复沓美
• (一)双声、叠韵
•
双声、叠韵也是汉民族对称和谐心理在汉语语音方面的
• 相反,在连续的音节中,如果不讲究平仄相间,而是将 一长串平声音节或仄声音节排在一起,则不但读起来费劲 ,听起来也显得单调,沉闷,缺少音乐美感。如“张芳妈 妈家周三中餐吃烧鸡。”“上个月爸爸特意让弟弟做这四 道算术作业。”前一例全是平声,后一例全是仄声,读的 时候显得吃力、不上口,听觉上也给人不协调、不自然之 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音修辞学习要求:⏹1、语音修辞的含义⏹2、语音修辞的效果⏹3、语音修辞的手段:节奏、平仄、押韵、谐音等一、语音修辞1、语音修辞是利用语音为手段,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
⏹ 2、语言的音乐美⏹汉语语音具有音节响亮、声调抑扬、音色优美等特点,这就是汉语的音乐性。
利用这种特点,采取一定的方法,可使话语呈现音乐美。
⏹元音占优势,乐音数量多⏹同音音节多,押韵很容易;⏹声调彼此对立,平仄对称互补;⏹单音比较自由,双音自足稳重,四音和谐优美二、语音修辞效果⏹构成语音有音长、音强、音高、音质等四个要素,即所谓语音四要素。
借助语音四要素,语音修辞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 1、音韵美。
⏹主要借助于音响形成的美感。
⏹ 2、旋律美。
⏹主要是利用音高和音质因素构成的美感。
旋律主要表现为语音高低升降的规律性变化以及相同、相近语音成分的反复或再现。
语调升降、声调配合及押韵是形成旋律的主要手段。
⏹3、节奏感。
⏹主要是利用音长和音强因素构成的美感。
节奏主要表现为各种节奏单位的规律性运动。
调整音节、协调声调、安排语调、构成长短、轻重、快慢、高低及停顿规律性的展现句子是形成节奏的主要手段。
语音具有声响上的音乐性,又有大量的同近音与语义相联系。
在一定的思想内容、语言环境之中,会使语言产生音乐美,和言外之音的艺术美,以此收到修辞的效果和情趣。
三、语音修辞手段语音修辞手段是指能够获得修辞表达效果的语音手段。
⏹在语言运用中,交际者的心理往往要求音节的对称和均衡,例如:⏹⑴《集市价与国营零售价的差价幅度正在缩小禽、蛋、奶、鱼和蔬菜上市量均大幅度增长》(《文汇报》)⏹⑵《浦东青年伦理要点孝、信、义、和》(《中国青年报》)⏹⑶人们只闻见过“导游”“导购”“导医”等什么的行当。
殊不料时下的上海难又冷不丁地”冒”出一个“新、奇、特”的职业——导厕。
这些导厕者大都是一些外地来沪的中青年男女。
(《上海难上新行当:导厕》,《报刊文摘》)⏹满足节奏要求,哪怕是杂乱的并列,朗读起来也有种美感。
例如:⏹甲:你都保管些什么?⏹乙:螺丝、螺帽、光垫圈,⏹镑凿、斧刨、团据片,⏹纱布、卡尺、手摇钻,⏹扫帚、铁桶、腊木杆、⏹焦炭、块媒、耐火砧…⏹甲:你保管的物资挺多。
⏹ (孙洪彬《态度问题》)1、利用音长:节奏有停顿、快慢、协调音节、四字组合、双音化、衬字等。
停顿指语流中语言单位之间的间歇,属音长范围。
快慢指语速的快慢,是调节语言单位的时值的。
协调音节指对不同音节词语进行选择、组合和调整,使语言音节整齐匀称、错落有致。
四字组合、双音化和衬字也都属于调整音节的范围,它们都与音长密切相关。
节律要求这一个个时值相似而音长结构不尽相同的话节规律化地排列起来,从而使吟诵者心中引出一种平衡、稳定和有比例的感觉印象,一种感官印象上的对称与重复,一种我们习惯上称之为‘节奏’的格律效应。
⏹A 停顿就是语流中语言单位之间的间歇。
又称音顿、音步、顿歇。
有语法停顿及逻辑停顿之别。
⏹B 快慢。
指说话或朗读速度的快慢,又称语速。
分快速、中速、慢速三种。
⏹他联想起了六年前大闹考场想起了郭立强之死想起了袁眉之死想起了二十余万返城知青“五一”大游行想起了王志松吴茵徐淑芳姚玉慧刘大文……(梁晓声《雪城》)⏹C 协调音节⏹汉语的音乐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音节的搭配,又主要表现为单双音节的配合上。
所以郭绍虞说:“汉语的音乐性产生在单双的问题上。
”“汉语对音节,看得比意义重要。
”(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新探》244、444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①四音节组合。
即组合并使用四个字的词组(短语)。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
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
石中清流滴滴,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
西风乍紧,犹听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近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
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汉语中的成语,有一些从语法和语义上本是应当划分为⏹掠+ ((人+之) +美) l+3(2+1)⏹ ((郑+卫) +之) +音 3(2+1)+1⏹兵+ ((不+厌) +诈) 1+3(2+1)⏹举+ (不+胜)+举) 1+3(2+1)⏹ ((不+解)+之) +缘 3(2+1)+1⏹ (一 +(衣+带)) +水 3(1+2)+1⏹但是,朗读的时候,都必须读成⏹ (掠人) +(之美) (郑卫) +(之音) ⏹ (兵不) +(厌诈) (举不) +(胜举) ⏹ (不解) +(之缘) (一衣) +(赞水)⏹由四个音节构成两个音步,是汉语节拍的基本模式。
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古典诗歌的基本节拍模式,正如王力所说:“近体诗的节奏,是以每两个音节为一节,最后一个音独自成为一节。
平声占时间大致比仄声长一倍。
”(王力《汉语诗律学》,《王力文集》十四卷.89页)⏹在现代汉语中,节拍的字数要灵活一些:⏹我骑着/一匹//拐腿的/瞎马,⏹向着/黑夜里//加鞭;⏹向着/黑夜里//加鞭,⏹我跨着/一匹//拐腿的/瞎马⏹ (徐志摩《为要寻找一个明星〉⏹②双音节组合⏹说罢,又吩咐按数发茶叶、油烛、鸡毛掸子、笤帚等物。
一面又搬取家伙:桌围、椅搭、坐褥、毡席、痰盒、脚踏之类,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
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
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
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
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
⏹双音节和四音节,是自足的,具有均衡稳定感。
单音节和三音节是相对不自足的,具有运动变化感。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说:“偶语易安,奇字难适。
”所以,一般情况下单音节词要求有单音节词相配,构成双音节节拍。
双音节词要求双音节词相配,构成四音节组合。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表达者就得常常或压缩多音节词,或拉长单音节词。
特别是并列结构中,例如:⏹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农工士商兵工农商学兵⏹眼耳鼻舌喉⏹赤橙红绿青蓝紫⏹东南西北中前后左右中扩大到句子的组合,中国人特别喜欢对偶句法、平行句法,汉语诗歌通常是四句(行)为一首或一节。
因为单句有不自足感变动感,所以三句成诗的.是比较少的,而且成功之作也不多。
⏹岑之敬《当垆曲》⏹明月二八照花新⏹当垆十五晚留宾回眸百万横自陈⏹③三音节⏹现代汉语中,三字格很发达。
其中有许多是缩合。
例如:⏹大中小高精尖脏乱差老少贫⏹军干群篮足排⏹编导演⏹亚非拉⏹在语言运用中,交际者的心理往往要求音节的对称和均衡⏹三字格是奇数,人们往往采用两个三字格的连用,通过“3十3”式组合,来达到均衡美。
例如:⏹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李清照《鹧鸪天》⏹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李清照《行香子》⏹宝玉此时与宝仅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悠香,竞不知从何处未的。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这不仅更加和谐,而且既保持三字格的动态感、飞扬感,又具有双数的自足稳定感。
⏹3+3+3式组合,则明显的突出了缺陷感和运动感。
例如:⏹老夫人说著长老唤太医来看我;我这颓证候,非是太医所治的;则除是那小姐美甘甘、香喷喷、凉渗渗、娇滴滴一点儿唾津儿咽下去,这鸟病便可。
⏹兰舟过处,歌声悠扬,但月胧胧,云杳杳,水茫茫。
⏹三音节叠音词,也可以连续使用或者出现在平行句式的相关部位——对偶句法。
例如:⏹出画阁,向书房;离楚岫,赴高唐;学窃玉,试偷香;巫娥女,楚襄王;楚襄王敢先在阳台上。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④衬字。
⏹为了保持一定的音节和节奏,在曲子、歌词、快板等作品中增添字词。
又称垫音、衬词。
如:⏹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能谁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衬音在词、曲局曲艺和民间歌谣中,是经常运用的。
例如:⏹春日里来依哟四山青,⏹一把那个田土舍一哟寸金,⏹老天那个赐福那个要知足,⏹人是依哟苗来舍土哟是根。
⏹依呀呀于喂,土是命根根…,⏹ (雁宁《牛贩子山道》)⏹⑤音节搭配⏹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的合理搭配,是走进汉语音乐美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汉语修辞艺术的重要问题。
⏹单双音节的搭配,也体现了汉语诗歌与散文的差异。
诗歌往往把单音节放在句子的末尾。
例如:⏹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而散文的音节(特别是司马辽及后来的追踪者)则把单字的音节放在句中。
(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273贝)例如:⏹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⑥、协音⏹协音,就是为了上口入耳,回避在上下文中听起来拗口的词语,虽然从语法和语义上说,使用这些词语是没有错误的。
例如:⏹言语与语言—一言语和语言/言语同语言⏹陈老与于老一陈老同于老/陈老和于老⏹刘宏同童莉一刘宏与童莉剧宏和童罚⏹战争和和平一战争与和平/战争同和平⏹跟更革命的耿豆先生相比一与更加的革命的耿豆先生相比⏹小弟弟的的确良一小弟弟那身的确良⏹协音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的还有在话语中插入某些无意义的音节,这叫做“衬词”。
例如:⏹三大平原—一三平原(?)⏹四大发明——四发明(?)⏹三大战役一一三战役(?)⏹四大金刚一一四金刚(?)(二)利用音高:平仄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
声调,是以语音中的音高为主要特征的,而音高又与话音的长短密切联系,于是在汉语的四声中,严格地说,是平与仄的对立。
平声的特点是,声音平而长,不升不降。
而上声是高升的,去声是下降的,入声是短促的急迫的,所以上、去、入三声叫做仄声。
“仄”,就是“侧”,就是不平。
共同点是不平、非长,而是短促的,或升或降的。
平声仄声的交错运用,也就是语音的长短交替、平调与升降调短促调的交替,就创造出汉语的音乐美。
⏹协调平仄有三个基本规律:⏹a.平仄交错。
指一句之中音节点上的平仄要交错的安排,一般五言诗和七言诗的最后一个韵字是一个单音节词,其余都是双音节词,双音节词第二个音和单音节词的单音都是音节点,平仄必须交错出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b.平仄对立。
一般律诗分四联,每联上句叫做出句,下句叫做对句,出句和对句的音节点上,平仄要彼此对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c.平仄相粘。
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音节点上,除韵脚之外,要平粘平,仄粘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三)利用音质主要有双声、迭韵、迭音、押韵、谐音以及拟声词、儿化词、响音字的选用。
双声、迭韵、迭音、押韵、谐音等都是利用音质相同或相近的声音有规律的再现而取得修辞效果,主要都和音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