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建筑技术经济指标
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指标是衡量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标。
以下就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1. 施工速度:衡量施工期限内完成工程的能力。
施工速度快可以减少投资成本的占用时间,提早完成工程,减少利息和其他费用支出。
2. 施工质量: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和使用寿命。
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关系到人员安全,还关系到长期维护成本。
因此,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
3. 施工节能: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减少能源的消耗。
例如,在房屋建筑中使用隔热材料、高效节能设备等,可以降低能源成本,提高使用效率。
4. 施工环保:采取环保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减少废弃物排放、合理使用可再生资源等。
这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可以避免环境污染带来的额外治理成本。
5. 施工安全:确保施工过程中工人、施工设备和邻近环境的安全。
通过合理安排工序、培训工人、配备安全设施等,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 施工成本:衡量房屋建筑工程投资额及后续维护费用。
合理控制施工成本可以有效降低项目投资风险,确保工程经济效益。
7. 施工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可以缩短工期,降低人力资源和设备成本的占用时间。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指标是评估工程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标准,涉及施工速度、施工质量、施工节能、施工环保、施工安全、施工成本和施工效率等多个方面。
只有兼顾这些指标,才能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利益。
建筑结构经济技术指标

建筑结构经济技术指标建筑结构经济技术指标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和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一系列技术和经济指标。
这些指标旨在帮助设计师和建筑师更好地评估和控制建筑结构的成本、质量和时效性,以达到经济高效的目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结构经济技术指标:1.抗震性能指标:自然周期、结构抗震等级和层间位移限值等。
这些指标是评估建筑结构对地震荷载的抗性和耐久性的重要依据,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构件使用寿命:建筑结构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构件的使用寿命,以避免不必要的维修和更换成本。
常见的使用寿命指标包括设计寿命、检修周期和维修成本等。
3.材料成本和性能:建筑结构的材料成本和性能是决定建筑总成本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这些指标包括材料的价格、可靠性、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等。
4.施工工期:施工工期是评估建筑结构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建筑项目的工期直接关系到总投资的增加或减少,因此,合理安排和控制施工工期是提高建筑项目经济性的关键。
5.节能性能:随着世界范围内节能意识的增强,建筑结构的节能性能越来越被重视。
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6.可持续发展性能: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增强,建筑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性能成为经济技术指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好的环境质量和使用效率,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运营成本。
7.建筑安全性能:建筑安全性能是评估建筑结构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安全性能指标,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8.质量控制:建筑结构质量控制是保证建筑结构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
质量控制指标包括材料的质量、构件的加工和安装质量、工艺的规范性和检测的可靠性等。
总之,建筑结构经济技术指标是建筑项目中的重要要素,它们对于保证建筑结构的经济性、质量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指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房屋建筑工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必须采用一系列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评估和监控。
本文将介绍房屋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技术经济指标及其作用。
一、规模指标房屋建筑工程的规模指标是评估工程项目规模的重要依据,一般用于确定建筑物的面积、层数以及使用功能等方面。
规模指标主要包括:建筑面积、建筑层数、总建筑量等。
这些指标对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施工周期以及后期使用效果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工期指标工期指标是评估工程项目完成耗时的指标,用于衡量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和进度控制。
常见的工期指标有:计划开工日期、计划竣工日期、工期总天数、工期完成进度等。
通过对工期指标的合理设定和监控,能够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降低工期延误的风险。
三、成本指标成本指标是评估工程项目投资额的指标,用于确定工程建设所需的资金投入。
常用的成本指标有:工程总投资、预算投资、单位工程造价等。
通过合理控制成本指标,能够确保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并有效控制投资风险。
四、质量指标质量指标是评估工程项目质量水平的指标,用于确保工程建设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常见的质量指标有:工程质量等级、工程质量控制指标等。
严格监控质量指标的落实,能够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可靠性,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五、能耗指标能耗指标是评估工程项目能源消耗程度的指标,用于评估建筑物的节能性能。
常用的能耗指标有:能源消耗总量、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等。
合理设置能耗指标,能够促进节能减排,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建筑工程的环保性能。
六、安全指标安全指标是评估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状况的指标,用于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管理水平。
常见的安全指标有:事故发生次数、事故致死率、安全教育培训覆盖率等。
严格执行安全指标,能够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和公众的人身安全。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指标是评估和监控工程项目的关键要素。
建筑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大全

建筑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大全1. 投资回收期(Return on Investment,ROI)投资回收期是指投资金额在建筑项目运营中所能获得回报的时间。
计算方法为:投资回收期=建筑项目总投资/每年的净收入2. 平均年利率(Average Annual Rate of Return,AARR)平均年利率是指年均收益率。
计算方法为:平均年利率=(年均净收入/运营总成本)×100%3. 投资效益比(Benefit-cost Ratio,BCR)投资效益比是指投资所能获得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计算方法为:投资效益比=建筑项目净收入/建筑项目总投资4. 盈亏平衡点(Break-even Point,BEP)盈亏平衡点是指建筑项目成本与收益相等的产量或销售量。
计算方法为: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预计销售单价-可变成本)5. 折旧费用(Depreciation Cost)折旧费用是固定资产在预定使用寿命内所承受的经济损失。
计算方法为: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预计使用寿命6. 建筑工期(Construction Period)建筑工期是完成一个建筑项目所需的时间。
计算方法为:建筑工期=施工所需的总天数-拖延天数7. 报废费用(Scrap Value)报废费用是指建筑项目完成后无法再利用的材料或设备的价值。
计算方法为:报废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8. 运营成本(Operating Cost)运营成本是指建筑项目在运营过程中所需的费用,包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能源成本等。
计算方法为:运营成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其他成本9. 运行效率(Operational Efficiency)运行效率是指建筑项目在运营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高产出与实际产出之间的比例。
计算方法为:运行效率=实际产出/最高产出×100%10. 修复费用(Repair Cost)修复费用是指建筑项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维修和修复的费用。
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建筑经济技术指标是指在建筑工程中评估和衡量建筑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的一种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我们评估建筑工程的效益、风险和可行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一个关于建筑经济技术指标的模板,供参考:一、建筑经济指标1.投资额:即建筑工程的总投资额,包括建设成本、设备购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预留的风险基金等。
该指标反映了工程的总成本,对于评估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十分重要。
2.工期:即建筑工程完成所需的时间,在建筑项目的管理和进度控制中有重要作用。
较短的工期意味着较快的资金回收和效益实现,但也会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建筑质量的风险。
3.利润率:即建筑工程的利润与投入资本的比率,反映了投资回报的情况。
较高的利润率意味着项目的盈利能力较好,投资回报较高。
4.经济效益:即建筑工程的经济效果和效益水平。
通过对工程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比较,可以评估工程的经济效益并做出决策。
5.资金回收期:即从建筑工程完工后到资金全部收回的时间。
较短的回收期意味着风险较小,资金回收较快,对投资方具有较高吸引力。
二、建筑技术指标1.施工工艺和技术:即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工艺和技术手段。
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能够提高建筑质量、降低施工难度和工期,并减少人力和材料的浪费。
2.建筑质量:即建筑工程所达到的质量水平。
建筑质量指标包括建筑物的牢固性、耐久性、安全性、美观性等。
优质的建筑质量能够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价值,降低维护费用。
3.节能指标:即建筑能耗水平和节能措施的应用情况。
采用节能措施可以降低建筑运行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环保指标:即建筑工程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环保指标包括建筑材料的可再利用性、施工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建筑物使用阶段的环境保护等。
优秀的环保指标表明工程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5.技术创新:即建筑工程中采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建筑工程经济技术指标

建筑工程经济技术指标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经济和技术指标是衡量项目好坏的重要标准。
经济指标主要是指工程投资、生命周期成本以及收益等方面的指标,而技术指标则包括工程设计、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质量等方面的指标。
本文将就建筑工程经济技术指标进行分析,以期给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一、经济指标1. 工程投资工程投资是衡量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工程投资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可行性和投资回报率。
在进行建筑工程投资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项目建设规模、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多个因素,以确保投资回报率能够满足预期目标。
2. 生命周期成本生命周期成本是指从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维护到报废的整个周期内所需的经济投入。
除了工程建设阶段的成本,还包括后期的维护费用、能源消耗费用以及更新改造费用等。
降低生命周期成本有助于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3. 收益评估在评估建筑工程经济效益时,需要对项目的收益进行评估。
收益主要包括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
直接收益可以是项目运营所带来的利润,间接收益则可以是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等带来的效益。
准确评估收益对于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技术指标1. 工程设计工程设计是建筑工程的基础,良好的设计能够保证工程的安全、实用以及经济性。
在进行工程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施工工艺、使用性能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设计方案能够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2.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是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施工工艺能够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同时确保施工质量。
在选择施工工艺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工程的特点以及环境因素,确保工艺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3. 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是保证建筑工程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关键。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并进行质量检验。
通过控制施工质量,能够避免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的出现。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经济和技术指标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建筑经济技术指标(不是居住区相关的细化指标)20150730
1、总用地面积
1)开发商办理土地使用手续时,经指界测量确定并办理手续的面积,就是红线内的土地面积总和。
2)包含:建设用地面积、代征道路面积和代征绿化面积。
2、容积率
1)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
项目用地范围内地上总建筑面积(通常是正负0标高以上的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2)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
总用地面积
容积率为一无纲量常数,没有单位。
容积率是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对于开发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
3)容积率与其他指标相配合,往往控制了基地的建筑形态;
平均层数
容积率
建筑覆盖率
(层)
一般容积率为1~2时为多层,4~10时为高层。
3、建筑密度
1)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2)建筑密度建筑占基地面积之和
建筑基地总面积
4、绿化覆盖率
1)绿化覆盖率是绿化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小区用地的比率;基地内所有灌乔木及多年生草本植物覆盖土地面积(重叠部分不重复计)的总和,占基地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单位:%。
一般不包括屋顶绿化。
2)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面积
总用地面积。
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建筑经济技术指标是指在建筑领域中用于评估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一系列技术指标。
这些指标既包括建筑物本身的成本以及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费用,也包括建筑物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下面将从建筑经济技术指标的角度,探讨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
一、建筑成本建筑成本是建筑项目中最基本的经济指标,包括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劳动力、设计和施工管理等费用。
建筑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建筑项目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和降低建筑成本,如合理设计、优化施工方案、精细管理等。
二、建筑物使用费用建筑物使用费用是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包括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用等。
建筑物使用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经济效益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建筑项目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建筑物使用费用,如采用节能技术、合理规划使用空间等。
三、环境影响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建筑项目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此外,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也要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建造绿色屋顶等。
四、社会影响建筑项目对社会的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和利益,如建造无障碍设施、提供公共服务等。
同时,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也要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和利益,如提供安全保障、节约能源等。
五、经济影响建筑项目对经济的影响是评估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建筑项目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如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
另一方面,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也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成本,如维修费用、水电费用等。
建筑经济技术指标是评估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建筑项目的建造和使用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和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提高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建筑技术经济指标
※建筑面积:建筑物各层面积总和,每层建筑面积按建筑物勒角以上截面计算,包括使用、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
※公摊面积:
1、公共门厅、过道、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房等为整座楼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
2、各单元与楼宇公共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以及外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50%
※商品房销售面积 = 套内建筑面积 + 分摊公用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 = 套内使用面积 + 套内墙体面积 + 阳台建筑面积
※使用面积:建筑物各层平面中直接为生产生活使用的净面积的总和。
※使用面积系数:用百分率表示,等于总套内使用面积之和除以总建筑面积。
※辅助面积:建筑物各层平面楼梯、走道、所占净面积的总和。
※结构建筑面积:建筑物各层中,外墙、内墙、垃圾道、通风道、烟囱(均为投影面积)等所占面积的总和。
※使用率: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板楼:80%;塔楼75%;写字楼70%;商场65%。
使用率与人流量密切相关,人流量大的地方,使用率低。
※实用率:套内建筑面积和住宅面积之比。
※商品房销售面积 = 套内使用面积 + 分摊的功用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 = 套内使用面积 + 套内墙体面积 + 阳台面积
※套内墙体面积:公用墙为水平投影面积一半计入非公用墙为水平投影面积计入套内使用面积为室内各居室面积,如壁橱等,以及不包含在结构面积中的烟囱、通风道、管道井。
※公摊的公用建筑面积 = 套内面积×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
※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 = 公用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总和
※公用建筑面积 = 整栋楼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不应分摊的建筑面积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与所用建筑用地面积(总占地面积)之比。
※建筑覆盖率:又称“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与规划用地之比。
※绿化率: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绿地率: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荫面积(包括绿地面积)与规划用地面积之比。
以上所提到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般包括建设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构筑物)所占面积、运动场地等等。
特别提示: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容积率越低,居住密度越小,居民的舒适度越高,反之则舒适度越低。
在规划时地块的面积是否包含周围的道路及水域面积所有的公用面积都在内.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般包括建筑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所占面积、运动场地等等
公用建筑面积分摊原则:
1、商品房公用建筑面积的分摊以幢为单位。
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为本幢内的公用建筑面积,与本幢不相连的公用建筑面积不得分摊到本幢房屋内。
2、为整幢商品房服务的公用建筑面积,由该幢楼各套商品房分摊;为局部范围服务的公用建筑面积,由受益的各套商品房分摊。
多次分摊公用建筑面积的,分别计算分摊系数。
各套商品房应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为各次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之和。
3、公用建筑面积分摊后,不划分各套商品房摊得建筑面积的具体部位,但任何人不得侵占或改变原设计的使用功能。
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
1、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公用厕所、电(楼)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消防控制室、水泵房、水箱间、冷冻机房、消防通道、交(配)电室、煤气调压室、卫星电视接收机房、空调机房、热水锅炉房、电梯工休息室、值班警卫室、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为该建筑服务的专用设备用房。
2、套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及外墙(包括山墙),为墙体面积水面投影面积的一半。
不应计入的公用建筑空间:
1、仓库、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车道、供暖锅炉房等,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单独具备使用功能的独立使用空间。
2、售房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屋。
3、为多幢房屋服务的警卫室、管理(包括物业管理)用房。
特别提示:
其他购房人受益的其他非经营性用房,需要进行分摊的,应在销(预)售合同中写明房屋名称、需分摊的总建筑面积。
售房单位在预售商品房前,应向商品房预售管理部门提交预售商品房的面积测量报告。
预售商品房设计方案变更涉及预售房屋面积的,应重新提交面积测量报告。
售房单位在销(预)售商品房时,在销(预)售合同(含补充协议)中应明确商品房销售面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及公用建筑部位。
建设项目部分竣工、售房单位申请对已竣工商品房销售面积进行计算,因分摊的部
分公用建筑或参加分摊的其他商品房尚未竣工,需要以规划批准的建筑面积为依据的,要经国家房管部门同意,并需书面承诺:先按预售合同的约定,用先行计算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与购房人结算房价。
在建筑项目全部竣工后,与测绘部门最终实测的结果相比,面积增加的,应维持已结算的房价不变;面积减少的,售房单位应按实际售价退款。
商品房如按整层或整楼门销售,其销售面积包括本层或本楼门公用建筑面积的,不参加其他楼层(楼门)相同公用建筑面积的分摊。
其公用建筑面积亦不被其他楼层或楼门分摊。
任何人不得侵占或改变全楼公用建筑空间(包括整层、整幢楼门销售面积中含有的公用建筑面积)原始设计的使用功能。
1、商品房公用建筑面积的分摊以幢为单位。
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为本幢内的公用建筑面积,与本幢不相连的公用建筑面积不得分摊到本幢房屋内。
2、为整幢商品房服务的公用建筑面积,由该幢楼各套商品房分摊;为局部范围服务的公用建筑面积,由受益的各套商品房分摊。
多次分摊公用建筑面积的,分别计算分摊系数。
各套商品房应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为各次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之和。
3、公用建筑面积分摊后,不划分各套商品房摊得建筑面积的具体部位,但任何人不得侵占或改变原设计的使用功能。
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
1、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公用厕所、电(楼)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消防控制室、水泵房、水箱间、冷冻机房、消防通道、交(配)电室、煤气调压室、卫星电视接收机房、空调机房、热水锅炉房、电梯工休息室、值班警卫室、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为该建筑服务的专用设备用房。
2、套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及外墙(包括山墙),为墙体面积水面投影面积的一半。
不应计入的公用建筑空间:
1、仓库、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车道、供暖锅炉房等,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单独具备使用功能的独立使用空间。
2、售房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屋。
3、为多幢房屋服务的警卫室、管理(包括物业管理)用房。
特别提示:
其他购房人受益的其他非经营性用房,需要进行分摊的,应在销(预)售合同中写明房屋名称、需分摊的总建筑面积。
售房单位在预售商品房前,应向商品房预售管理部门提交预售商品房的面积测量报告。
预售商品房设计方案变更涉及预售房屋面积的,应重新提交面积测量报告。
售房单位在销(预)售商品房时,在销(预)售合同(含补充协议)中应明确商品房销售面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及公用建筑部位。
建设项目部分竣工、售房单位申请对已竣工商品房销售面积进行计算,因分摊的部分公用建筑或参加分摊的其他商品房尚未竣工,需要以规划批准的建筑面积为依据的,要经国家房管部门同意,并需书面承诺:先按预售合同的约定,用先行计算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与购房人结算房价。
在建筑项目全部竣工后,与测绘部门最终实测的结果相比,面积增加的,应维持已结算的房价不变;面积减少的,售房单位应按实际售价退款。
商品房如按整层或整楼门销售,其销售面积包括本层或本楼门公用建筑面积的,不参加其他楼层(楼门)相同公用建筑面积的分摊。
其公用建筑面积亦不被其他楼层或楼门分摊。
任何人不得侵占或改变全楼公用建筑空间(包括整层、整幢楼门销售面积中含有的公用建筑面积)原始设计的使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