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24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必修二优秀教学案例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岳麓版

1.布置作业: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真实情境创设: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背景,通过展示我国加入WTO的历程视频,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意义。这种真实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过程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课后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认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在案例的结尾,我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二优秀教学案例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岳麓版
一、案例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原因、过程和影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在案例中,我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我国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通过分析我国加入WTO的原因和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和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态度。同时,结合我国加入WTO后的经济发展情况,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培养学生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认同感,使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中历史《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4岳麓版必修2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1.知识与能力:知识:知道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概况;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以及影响(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能力: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材料,读懂材料中的数据资料,甄别材料的可靠性,并能运用材料论证问题。
2.过程与方法: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参与辩论和讨论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经济全球化全面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不同的情况,逐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
2.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或(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这一观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内容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课堂教学中,应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现实,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进行讨论式教学。
采用情境设置、设题引思、探究互研、体验感受的模式。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由易而难,步步推进。
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工具】powerpoint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计意图:“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时事问题,还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
本导入设计力图将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的师生互动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凝神、起兴”的导入目的;通过“导言”引导学生抓住本课要探究的重点问题,达到“点题”的目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学课件(24张)(共24张PPT)

【共同探究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的表现
1、国际贸易的增加(贸易全球化) 2、国际资本的快速增加(资本全球化) 3、世界市场的扩大(市场全球化) 4、国际分工的成熟(生产全球化) 5、大型跨国公司数量的增加(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思考:在生产、资金、贸易、跨国公司方面哪 些国家拥有竞争优势呢?
材料四: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经济政治化的趋 势,某些西方大国肆意干涉他国内部事务,它
加们“剧人在全权与”发球“展范民中围主国内”家等开文条展明件经和,贸价企关图系值通时观过强的经调冲济所制谓突裁,、 美经国济为援助首的的手发段达把西国方家的力社图会政推治广制西度方和价的值价 值观观念。强加给发展中国家。
达
发
国家
拥有世界上四分之三的生产力,在技术、资金、
管理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主 义在全球化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三、反思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 滚滚而来,到底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存在哪 些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抗议者
经济危机实现全球化,经济危机的 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
材料三:1981—1985年在美国的危害生态工业 的国外投资中,发展中国家占35%,日本“最 肮脏”生产部门的国外投资中,2/3~3/4在东
南9洋0亚%垃和来圾拉自堆丁发积美达洲国如。家山全,,球其引每中年大发生部全产分球有被生害转垃移态圾到危5第亿机三吨,, 世威界胁国人家类。生存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课标要求: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概念阐释】: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学设计(5页)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学设计泉州市永春美岭中学康滨峰【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与生活联络亲密,学生有话可说,兴致较高。
课堂教学中,应立足当今社会,亲密联络现实,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进展讨论式教学。
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泼思维,进步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才能,并能在感性认识的根底上进展理性考虑,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教学目的】新课标要求: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讨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知识与才能:知道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概况;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以及影响〔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开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过程与方法: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参与辩论和讨论等活动,在掌握根底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考虑的习惯,进步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别人合作学习、交流的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开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不同的情况,逐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
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而奋斗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全球化迅速开展的原因、表现和本质。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态度。
【教学方法】设问导学,阅读归纳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举例分析法、辩论教学法、角色扮演的教学法实相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思路】本课主要以多媒体教学教学和辩论教学为主,侧重生活实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比拟、讨论历史问题和论从史出的才能。
锻炼学生根据史实提出不同观点或看法的才能。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本课设计以辩论赛的形式为教学核心,因此在课前制作导学案,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导学和辩论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工作。
一、问题导学:问题1:经济全球化有哪些详细的表现?问题2:人类社会一产生,世界经济就全球化了吗?经济全球化经历了怎样的开展过程?问题3: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开展的原因?二、合作探究,打破难点辩论:经济全球化是利?还是弊?观点:论证:〔二〕导入新课展示视频?“一带一路〞,北京再出发?,由2022年5月14-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顶峰论坛这一时政热点引发学生热情和考虑:老师设问:为什么在学习经济全球化趋势时我们要提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开展战略呢?多媒体展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顶峰论坛相关信息,指出假如说,当年参加WTO,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标志性事件,那么“一带一路〞的提出就开启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新纪元,给了世界注入新活力,让世界重新理解了全球化。
历史必修2岳麓版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本课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为重难点,通过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容易产生的问题,主要是达成爱国主义与国际视野的统一这一目标。
既要反对狭隘的爱国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教学中应当体现这样的思想。
重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全球化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基本史实,分析其影响。
简述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概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和查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历程等,了解“从GATT到WTO”的过程,围绕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必要性并对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等问题展开讨论。
开展课堂讨论或辩论:经济全球化对本地区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何解决经济全球化出现的问题?从多角度去分析历史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
通过了解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现实生活中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
【教学流程】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外国商品。
【让学生举例充斥于我们生活周围的外国商品:服装、饮食、电器等】问:从刚才同学们所举的例子中,你可以发现什么?答:……投影: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不仅集中在金融和贸易里,而且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什么是全球化呢?投影:经济全球化就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22岳麓版必修2

3、大家都喜爱的苹果手机的制造商为例分析全球化的利弊,并且有图片、权威部门中央台的调查而制作的图表为材料进行分析全球化利于弊更加的真实,体现了历史尊重史料运用史料的原则。
引导学生分析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程。
学生回忆、概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通过网络搜集的信息
讲授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因素
出示史料“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依据材料思考分析90年代以前仅仅是“半球化”而不是“全球化”的原因,加深学生对两极格局结束和世界各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使用ppt教学,通过ppt插入视频、学生搜集到的图片、各种史料、图表形象生动的讲述本课
(2)学生利用手机、照相机等拍摄设备记录拍摄身边与全球化有关的现象,做成ppt,课堂上与同学分享,感受全球化。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头脑风暴法
总结
思维导图本课知识体系
宏观上把握本课知识
思维导图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使用学案,将本课的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全球化的有关问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4页)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课程标准: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原因、过程、影响),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根据课标完成以下学习目标:1、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原因、表现和意义。
2.分析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教学流程教师讲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设疑引思1: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世界上各个民族都在封闭隔绝的状态下独自发展,世界各地区之间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地从隔绝走向交流?那么经济全球化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历史回顾: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1)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工业革命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3)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资本输出,又通过武力,列强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网撒向全球,瓜分世界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二战后,世界经济开始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5)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
设疑引思2:你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原因 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运用 两极格局的结束 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国际贸易的增加 世界市场的扩大 国际分工的成熟 贫富差距扩大 经济危机全球化 环境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展望积极影响 存在问题些?分析下面四则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总结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课件展示:看下面三段材料:材料一唐朝时,玄奘西行取经往返于长安与天竺用了几十年,今天我们从北京坐飞机去印度只需几个小时,而如果利用电话或者是互联网,就可以和身在印度的朋友进行即时通话联系了。
材料二1961年,一条长达154千米的“柏林墙”隔开了东西柏林。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1989年11月9日下午6点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启边境。
【教育资料】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精典表格教案(11页)学习专用

九、本课小结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迅速提高,新型的交通方式和通讯方式,政治上两级格局的结束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十、板书设计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二)新课开展
何谓经济全球化?
老师: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化几乎成为一句“地球人都知道”的流行词语,全球化成为人们谈论的最多的话题之一。那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呢?同学们,你们在初三的历史课和这一学期的政治课上都有学习过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对吗?你觉得经济全球化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经济全球化是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引导学生回答;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回答老师在进行补充)
2、两极格局的解体消除政治障碍
材料二1961年,一条长达154千米的“柏林墙”隔开了东西柏林,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这条将东西柏林分隔28年的高墙被推倒,墙两侧的德国人民终于可以自由往来。
学生:两极格局的解体为经济全球化扫除了政治上的障碍。
3、市场经济体制的程
(一)导入设计
情境营造:
问题:什么是全球化的真正定义?
回答:戴安娜王妃之死。
问题:何出此言?
回答:一个英国王妃和她的埃及男友在一个法国隧道里发生了车祸,车是装着荷兰引擎的德国车,司机是一个喝多了苏格兰威士忌的比利时人。他们当时被骑着日本摩托的意大利狗仔队追逐,手术是美国医生做的,用的是巴西的药!这些消息是一个德国人传出来的,使用的是比尔盖茨的技术-他是从日本人那里偷来的。现在,你可能正在用某一台克隆IBM的机器读这些东西,这些机器里使用的是台湾造的芯片,韩国人造的显示器,在一个新加坡的工厂里由孟加拉工人组装,由印度人驾驶的卡车运输,中间被印尼人劫持了,由硅谷的码头工人卸下来,然后让一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开车运送,最后终于卖给了你。创设情景,反映经济全球化,以此导入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岳麓版必修第26课。本课阐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第一目“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介绍全球化发展历程、表现及影响。教材选去了许多图片、文字资料等,教学中可以利用资料和图表,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本课教学应着重立足于当今社会,密切联系现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讨论使教学,引导血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第二,分析《一带一路共建繁荣》所蕴含的信息,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与表现。
第三,小结新课,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政府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实现“走出去”战略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
3.图片1:形象的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图片2:形象的说明反经济全球化的现象。
4.表格1: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增长表。表格2:跨国公司和国际的经济实力比较表(1992年统计)。利用数据说明,经济全球化的规模和程度的表现,小组讨论。
安排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
准备发言
演示文稿展示:
图表1、图表2。
感悟新知:请学生列举他所知道的外国品牌,安排小组。
安排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
准备发言
演示文稿展示:
讨论问题。
感悟新知: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
安排阅读、讨论
分组讨论,
准备发言
演示文稿展示:
2.过程与方法
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整理运用相关资料,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利弊,更好的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演示文稿:直观、形象、快捷、全面地展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2.视频文件:
/2015/04/13/VIDE1428923854189562.shtml
第一,利用《一带一路共建繁荣》新闻片创设情景,导入教学。点拨:一带一路建设反映和契合了当今时代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该新闻片题材重大、时效性强,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第26课经济全球化远程研修课件.ppt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视频导入
教师设问,启迪思路
学生思考,回答
《一带一路共建繁荣》新闻片
感悟新知:经济全球化
迅猛发展的原因
讲读
阅读,回答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经济史之前的学习,对经济全球化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为理解认识全球化奠定了基础。但高一学生的知识范围、认知能力十分有限,对全球化的认识较为片面,需要进一步理解强化。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概况;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学会整理运用相关材料,分析材料中的数据资料,灵活运用材料解决问题。
第二,为帮助学生对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理解,我设计了“请学生列举他所知道的外国品牌”的环节。通过学生的自己的亲身感受认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思考、加深对经济全球化的认知。该环节学生参加踊跃,效果好。
图片2。
感悟新知:积极应对
经济全球化。
讲解。
思考,看书
演示文稿展示:讲授提纲。
课堂小结:构建知识框架
讲解、总结
看书、笔记
演示文稿展示:
本课知识结构。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第一,利用《一带一路共建繁荣》新闻片创设情景,导入教学,紧扣时代脉搏,充分体现历史教学古为今用,与时俱进,为社会现实政治服务的理念。
同时,“一带一路”建设题材重大、时效性强,不但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
“一带一路”建设既是我国政府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实现“走出去”战略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举措,对此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有利学生增强民主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