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直面人生 第12课 报任安书(节选)落实应用案
《报任安书》教案

《报任安书》教案《<报任安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他忍辱负重著书立说的伟大精神。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2)领会司马迁忍辱著书的精神内涵。
2、难点(1)理解文中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思考。
(2)分析本文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因李陵之祸遭受宫刑,却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这个人就是司马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给朋友任安的一封书信——《报任安书》,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痛苦与坚定。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司马迁(约前 145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任安,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
汉武帝征和二年(前 91 年),戾太子刘据起兵诛杀江充。
当时任安任北军使者护军,负责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
戾太子派人持节到北军,欲调发北军兵。
任安受节,但闭门不出。
事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有二心”,将其下狱。
任安在狱中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能“推贤进士”。
司马迁于是写了这封回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3、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提问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四)研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分组,合作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高中语文第3单元直面人生第12课报任安书(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5

2.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 种应用性文体。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构十分完美,功 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林觉民 的《与妻书》 ;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可以 写私人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也可 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 ;可以谈论政治,如欧 阳修的《上杜中丞论举官书》 ;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 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书信和其他文体 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另外,书信不一定都用 “书”字标明。
《史记》 真实地展示了我国古代社会的生活画卷和栩栩如生 的人物形象。其撰写态度严肃,资料翔实,褒贬得当,形象 鲜明,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同时在文学方面也取得了 辉煌的成就,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 朝韩愈称其“雄深雅健”,宋代苏辙赞其“文疏荡,颇有奇 气” ,鲁迅则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
◎人物颂歌 想起了英雄司马迁 公元前 99 年,由于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汉武帝气得 暴跳如雷。被吓坏了的文武大臣们翘着屁股匍匐在地上,你 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心领神会,于是争先恐后爬起来, 对原来的同事李陵展开了批判。 只有耿直的司马迁实事求是 替李陵辩解,祸遂从口出。
司马迁被定性为“诬罔”,依据律例,当处以腰斩。事 实上,不幸陷入囹圄的司马迁并非绝对死路一条,同样,依 据帝国的律例,他可以免除死刑:要么交纳 50 万钱罚金, 要么接受宫刑。对他而言,生存还是死亡已经不成为一个问 题, 重要的是他还有远比生死更为重要的事要做——他答应 过死去的父亲,要写一部大书,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包 罗人生的全部光荣与梦想、苦难与悲怆。所以司马迁说服了 自己苟且偷生。
(2)少卿足下 。 ..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 使用;“足下”是旧时汉族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 敬辞,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3)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 之功。 .... 剖符丹书:剖符,或叫“剖竹”,封建时代的帝王在建国之 后,就会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 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叫作“剖符”;丹书,古代帝王赐 给功臣 90),字子长, 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中国古代 简 介 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先后任郎中、太史令,后因李陵事 件遭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2课 报任安书(节选)落实应用板块 苏教版必修5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2课 报任安书(节选)落实应用板块 苏教版必修5(时间:40分钟 分值:65分)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曩.者(rǎnɡ) 剖.符(pōu) 系.狱(xì) 倡优所畜.(xù) B .阙.然(quē) 愠.色(wèn) 卜.祝(bǔ) 定计于鲜.(xiān) C .桎梏.(ɡù) 倜傥.(tǎnɡ) 强.颜(qiánɡ) 怯.夫慕义(qiè) D .囹圄.(yǔ) 沉溺.(nì) 赭.衣(zhě) 贪生恶.死(wù) 解析:A 项,“曩”应读nǎnɡ;B 项,“愠”应读yùn;C 项,“强”应读qiǎnɡ。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通古今之.变②成一家之.言B.⎩⎪⎨⎪⎧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②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C.⎩⎪⎨⎪⎧ ①稽其.成败兴坏之理②藏之名山,传之其.人D.⎩⎪⎨⎪⎧ ①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②然此可为.智者道解析:A 项,均为结构助词,的;B 项,连词,用来/介词,因为;C 项,代词,他们/代词,那些;D 项,动词,作为/介词,对。
答案:A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则仆偿前辱之责B .思垂空文以自见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C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见狱吏则头枪地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及罪至罔加解析:A项,“摩”同“磨”,“责”同“债”;B项,“见”同“现”,“关”同“贯”;C项,“失”同“佚”,“枪”同“抢”;D项,“罔”同“网”。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①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②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③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④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⑤下流..多谤议⑥今虽欲自雕琢..⑦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A.①③⑦ B.②⑥⑦C.②④⑤ D.①②④解析:②“戏弄”,⑥“雕琢”,⑦“父母”,古义均与今义同。
高中语文第3单元直面人生第12课报任安书节选落实应用案苏教版必修14(1)

报任安书(节选)(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2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赋:铺叙,这里指创作C.则仆偿前辱之责.责:责任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诚:果真解析:选C。
“责”同“债”,指下狱受腐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 )A.固.主上所戏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B.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淮阴,王也,受械于.陈C.倡优所.畜某所.,而母立于兹D.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解析:选C。
C项,表被动/表处所,……的地方。
A项,均为副词,本来;B项,均为介词,在;D项,均表原因,……的原因。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①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②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③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④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⑤下流..多谤议⑥今虽欲自雕琢..⑦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A.①③⑦B.②⑥⑦C.②④⑤D.①②④解析:选B。
②“戏弄”、⑥“雕琢”和⑦“父母”与今义同。
4.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则仆偿前辱之责B.思垂空文以自见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C.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见狱吏则头枪地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及罪至罔加解析:选D。
A项,“摩”同“磨”,“责”同“债”;B项,“见”同“现”,“关”同“贯”;C项,“失”同“佚”,“枪”同“抢”;D项“罔”同“网”。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盖文王拘而演《周易》A.安在其不辱也B.重为乡党所笑C.藏之名山,传之其人D.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解析:选B。
A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省略句,D项是状语后置句,B项和例句都是被动句。
高二语文必修五课件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报任安书(节选)》

[知目标]
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
知识 1.了解《史记》的体例内容、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
目标 2.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与句式
文言文翻
能力
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熔于一炉的写法 目标
译的“四
情感 目标
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体会作者遭受 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 意志
步”
一、阅读课文第 1~2 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步骤一] 基础梳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意.气.①勤.勤.恳.恳.② ①古义: 心意,情意
今义:意志和气概
②古义: 诚恳的样子
今义:勤劳而踏实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拜两次,表示恭敬
(2)教以.①慎于.②接物 (3)推贤进士为.①务.②
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 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 是对省略句;删,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 词;调,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 过来。 (4)隐性失分要避免。回顾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 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 清楚端正无误——写。
去世的父祖辈 ①只
②认为 ①终于 ②走向死亡,接受死
因为 杖
(6)彭越、张敖,南.面.①称孤.②
(7)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8)古人所.以.①重施刑于大夫者,殆.②为此也
①面南背北 ②王 法律
①……的原因 ②大概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古义: 立身于世
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知背景]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 一封信。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 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举荐,当了郎中,后 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 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人,与丞相(刘屈 氂)大军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 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到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
高中语文_报任安书(节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报任安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本课文言知识: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2.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3.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理解司马迁的人生选择和一身骨气,学会如何直面人生。
4.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为一炉的写法,学习其写作技法。
【学习重点】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为一炉的写法。
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教学方法】学生讨论法、教师讲授法、多媒体观赏感染法、诵读体悟法【教学步骤】第一步:引用英国文豪莎士比亚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引出司马迁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其回答都在给朋友的一封信《报任安书》中,展示课题。
点评第一第二课时文言基础知识学习积累的效果,然后进入本课时教学木目标。
(约3分钟)第二步:文本研读,请同学回答司马迁为什么写这封信,司马迁和任安在此之前分别遭遇了什么。
这个问题承上启下,既是之前两课时内容的回顾,也为本课时后边的深度研讨做内容铺垫;文本探究,小组合作讨论,找出文本中能够体现司马迁生死荣辱观的句子,并加以解读;文本延伸,本文最后一段情感思想反复,请同学们尝试续写一段,表达对司马迁含愤著书直面人生的理解和赞许,以使全文结构圆融,气脉相连。
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约15分钟)第三步:写作借鉴一,赏析文段,请同学回答语言特点并声情并茂的诵读,然后仿照例句形式摹写一个,请同学展示,指出不足,进一步修改;写作借鉴二,司马迁平生示例可以支持哪些观点,写出观点并给出富有文采的一句话评赞。
小组交流,并展示。
总结如何评价值得褒扬的人物,请同学诵读例文。
(约15分钟)第四步:用一用,依照对司马迁人物的理解,运用学过的各种艺术技巧,为司马迁塑像,要求使用描写手法,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
报任安书教案(精选8篇)

报任安书教案(精选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报任安书教案(精选8篇)报任安书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答案解释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不是为了父母妻子

(6)下流多谤议 古义: 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 今义: 卑鄙龌龊,不文明。. (7)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古义: 说话。. 今义: 谈话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
答案
4.说说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这里是作者对自 己的谦称 ) (2)倡优所畜(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 (3)太上不辱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 ) (4)且勇者不必死节(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 (5)韩非囚秦( 动词的被动用法,被……囚禁 ) (6)故略陈固陋( 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 ) (7)曷足贵乎( 形容词作动词,称道)
答案
5.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通邑大都( 动词,畅通,没有阻碍 )
(1)通
通古今之变( 动词,通晓,精通 )
通其狂惑(动词,达,这里指抒发)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重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动词,不轻易 ) 重为乡党所笑( 副词,表程度深 )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动词,加上)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量词,层 )
答案
3.辨析下列加颜色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意气①勤勤恳恳② 古义: ①情意。②诚恳的样子。. 今义: ①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 ②勤劳而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 古义: 立身于世。. 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答案
(3)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古义: 陷身。. 今义: 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不能自拔。.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 不同寻常。. 今义: 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 报任安书(节选)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用之所趋.异也 趋:趋求 推贤进士为务.务:职责 B .卒就.死耳 就:就要,将要 受械..于陈 受械:戴上刑具 C .若望.仆不相师 望:怨恨,抱怨 仆诚.以著此书 诚:诚实,真诚 D .定计于鲜.也 鲜:态度鲜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累:连累,涉及 解析:选A 。
B 项,就:走向;C 项,诚:确实;D 项,累:积累,经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固.主上所戏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淮阴,王也,受械于.陈 C.⎩⎪⎨⎪⎧倡优所.畜某所.,而母立于兹 D.⎩⎪⎨⎪⎧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解析:选C 。
C 项,表被动/表处所,……的地方。
A 项,均为副词,本来;B 项,均为介词,在;D 项,均表原因,……的原因。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其次诎体受辱 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⑤则仆偿前辱之责 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A .①②④⑧B .②④⑥⑧C .①③⑤⑦D .③④⑤⑥解析:选D 。
①“诎”同“屈”;③“失”同“佚”;④“枪”同“抢”;⑤“责”同“债”;⑥“摩”同“磨”;⑧“底”同“抵”。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①意气勤勤恳恳..,倡优所畜③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若望仆不相师②固主上所戏弄念父母,顾妻子..多谤议⑥今虽欲自雕琢..⑦亦何面目..④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⑤下流复上父母..之丘墓乎A.①③⑦B.②⑥⑦C.②④⑤D.①②④解析:选B。
②“戏弄”、⑥“雕琢”和⑦“父母”与今义同。
5.名句默写。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________________。
(2)左丘失明,________________。
(3)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或轻于鸿毛(2)厥有《国语》(3)而文采不表于后也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译文:(2)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译文:(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译文:答案:(1)假使我被法办遭杀戮,如同众多的牛身上失去一毛,同死去一只蝼蛄、蚂蚁有什么不同呢?(2)古人之所以不轻易对大夫施刑,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3)也是想要探究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通晓古今变化的规律,自成一家的言论。
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与陈伯之①书丘迟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
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②!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
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朱鲔涉血于友于③,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
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
将军独颜④借命,驱驰毡裘之长⑤,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
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⑥。
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
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
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圣明,天下安乐。
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
惟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若遂不改,方思仆言。
聊布.往怀,君其.详之。
丘迟顿首。
【注】 ①陈伯之:本是南齐将领,后归降梁武帝,任江州刺史,天监元年(502)投降北魏。
天监四年,临川王萧宏率军伐北魏,命记室丘迟(当时有名的文学家)给陈伯之写了这封劝降信,信中陈说利害,晓以大义。
陈伯之见信后,率兵归降。
②“昔因”二句:指陈伯之弃齐归梁,受梁武帝赏识器重。
③朱鲔(wěi)涉血于友于:朱鲔是王莽末年绿林军将领,曾劝说刘玄杀死了光武弟的哥哥刘伯升。
友于,即刘伯升。
④(miǎn)颜:厚着脸。
⑤毡裘之长:毡裘,代指北魏。
长,头目。
⑥杂种:古代汉族对少数民族带侮辱的称呼。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汉主不以为疑.疑:怀恨,仇恨 B .主上屈.法申恩 屈:改变,废除 C .赞.帷幄之谋 赞:赞扬,称道 D .聊布.往怀 布:陈说,述说 解析:选C 。
C 项,赞:参与。
8.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其壮也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B.⎩⎪⎨⎪⎧将军之所.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蚓无爪牙之.利 D.⎩⎪⎨⎪⎧君其.详之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解析:选B 。
A 项,副词,多么/代词,为什么;B 项,均为助词,构成所字结构;C 项,代词,爵位,职位/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 项,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代词,他的。
9.对应一课一考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B .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C .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D .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解析:选A 。
本句句式整齐,理解句意是断句的关键。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丘迟首先对陈伯之过去与目前的境况进行了对比:过去是威风八面,现在是狼狈不堪。
B .丘迟认为陈伯之投奔北魏是受了他人挑拨,迫不得已。
如果归降,仁厚的梁朝皇帝定会像光武帝和曹操那样对他网开一面的。
C .丘迟用慕容超和姚泓的例子说明少数民族政权不会长久,他寄身北魏,将来不会有什么好的前途。
D .丘迟特别指出,梁朝国泰民安,四方的部落都来进贡,北魏仅是苟延残喘,劝告陈伯之要仔细考虑。
解析:选B 。
B 项,“迫不得已”的说法不当,与文章中“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不符。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译文:(2)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译文:(3)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译文:答案:(1)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投降异族的叛逆,听见(胡人的)响箭就两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又是多么卑劣下贱!(2)何况将军没有犯下像这些人犯的重罪,且对当今梁朝有过显赫的功勋!(3)而将军您却像鱼一样在开水锅里游动,像燕子一样在飘动的帷幕上筑巢,不也太糊涂了吗?丘迟拜上陈大将军足下:(一向)安好,万分荣幸!将军的英勇是全军之首,才能也是应世的豪杰。
您摈弃(庸人的)燕雀小志(及时脱离了齐国),仰慕(贤能的)鸿鹄高飞的远大抱负(而投奔了梁王)。
当初(您)顺应机缘(改换门庭),碰上了贤明的君主梁武帝,(才)建立功勋,成就事业,得以封爵称孤,(一出门)有王侯们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拥有雄兵,号令一方,又是多么雄壮、显赫!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投降异族的叛逆,听见(胡人的)响箭就两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又是多么卑劣下贱!(我)考虑您离开梁朝投靠北魏的当时,并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内心考虑不周,在外受到谣言的挑唆,(一时)执迷不悟(不辨是非)行动失去理智,才到了今天(叛梁降魏)这个局面。
圣明的梁朝廷(能)宽赦(过去的)罪过而重在要你立新功,不计较过失而广为任用(人才),以赤诚之心对待天下之人,让所有心怀动摇的人能消除疑虑安定下来。
(这)您是都清楚的,不须我再一一细说了。
(记得)朱鲔曾参与杀害汉光武帝的哥哥,张绣曾用刀刺杀了曹操的爱子曹昂,光武帝刘秀并不因此疑忌(朱鲔,反而诚心诚意地招降了他),魏王曹操(在张绣归降以后)待他仍像过去一样。
何况将军没有犯下像这些人犯的重罪,且对当今梁朝有过显赫的功勋!误入迷途而知道返回,这是古代贤明之人所赞许的(做法),在过错还不十分厉害的时候而能改正,这是古代经典中所推崇的(行为)。
梁武帝废法加恩,连罪大恶极之人也可以逃脱法网。
您家的祖坟未被损毁,亲族戚属也都安在,家中住宅完好,妻子仍在家中;您好好想想吧,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现在,(梁)满朝功臣名将都各有封赏任命,井然有序,结紫色绶带在腰,怀揣黄金大印在身的文职官员,参与谋划军国大计;(各位)武将轻车竖旄旗,接受着保卫边疆的重任,而且朝廷杀马饮血设誓,(功臣名将的)爵位可以传给子孙后代。
唯独您还厚着脸皮,苟且偷生,为异族的统治者奔走效力,岂不是可悲的吗!凭南燕王慕容超的强横,(终至)身死刑场;凭后秦君主姚泓的强盛,也(落得个)在长安被反缚生擒的下场。
因此可以知道,天降雨露,分布各地,(只是)不养育外族;我中原姬汉古国,决不容有杂种同生。
北魏霸占中原已有好多年了,罪恶累累,照理说应将自取灭亡。
更何况伪朝妖孽昏聩狡诈,自相残杀,国内各部四分五裂,部族首领互相猜忌,各怀心思。
(他们)也正将要从(自己的)官邸被绑缚到京城斩首示众,而将军您却像鱼一样在开水锅里游动,像燕子一样在飘动的帷幕上筑巢,不也太糊涂了吗?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
(如今与梁军对垒)您远望故国军队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的生活,登上城墙,手抚弓弦,岂不伤怀!这就是(当年出逃到魏国的)廉颇仍想做赵国的将帅,(战国时魏将)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的原因,都是人对故国的感情,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切望您能早定良策,自己弃暗投明。
当今皇上极其开明,天下平安欢乐。
(有人)从西方献上白玉环,(有人)从东方进贡楛木箭;(西南边远地方的)夜郎、滇池两国,解开辫发(改随汉人习俗),请求封官;(东方的)朝鲜、(西方的)昌海两地的百姓,都叩头接受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