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思维导图(高清动画互动版)

高考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思维导图(高清动画互动版)
高考政治思维导图
高考政治思维导图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高考政治思维导图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高考政治思维导图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高考政治思维导图
第五课 文化创新
高考政治思维导图
高考政治思维导图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高考政治思维导图
高考政治思维导图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高考政治思维导图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高考政治思维导图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

2012年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课件[1]

2012年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课件[1]

2、汉字的作用? 注意 区别于“文字”
3、史学典籍的地位?原因?特点?
4、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表现: (1)独特性(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地 位、特点、作用?)
(2) 区域性(原因) (3) 民族性
5、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1)包容性 (2)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 误区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 文化的影响。 • 注意:两者并不矛盾,但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 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 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 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
• 误区7: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 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 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的。
• 误区5: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 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 • 注意: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 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 • 误区6: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因此应该 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 注意: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借 鉴和吸收的应该是外来文化的精华。
• 4、“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 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 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 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 促进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古代辉煌历程(7个表现)
源 远 流 长
汉字
见证
地位、作用
史书 地位、特点、原因 典籍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1、中华文化近代衰微的原因?如何再 创辉煌?
原克思主义指导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 代文明相协调,即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高中政治必修三_文化生活_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三_文化生活_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第二单元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 文化创新
第二单元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三课: 1、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 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2、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他们各自的特点:理解 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 深刻的影响。 第四课: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 化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的道理 第五课: 1、汇集实例,印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不断绵延的重要根 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 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文 化 创 新 的 途 径
(2)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3)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克服错误 的倾向
1、“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2、“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
(一)知识网络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文化多样性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纵向网络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要求 第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文化 二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传播 单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元 文化继承性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 要求 化 文化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传 文化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 要求
本单元考纲考点要求: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体味文化课件-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体味文化课件-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双重影响(正促错阻)
文化的力量——作用的对象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 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 ,而且还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 就垮,没有民族的精神不打就垮。
杨叔子院士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 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
(2019·江苏卷)“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
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
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
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5)小林参加海淀区人大代表选举 (政治现象) (6)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7)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科比尔卡共获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解开了人体感受外界的工作原理,这个核心物质就是G蛋白偶联受体。
(8)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自然现象) (9)小林参观燕都文化遗址
这些是文化吗?
深度理解文化的特点 (人化—实践、主动培养、与物质密切联系)
(1)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也不是自古就有 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来源于人类实践) (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4)文化与物质密切联系。(精神生活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 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文化与经济、政治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文化与经济、政治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湖南电视台《文爸爸化去反哪作儿》用爆于红,一第定二季的成经为济吸金和超政人。治2013年12月2
日,“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广告资源招标会最终以3.2亿元问鼎国内卫 视季播节目的冠名费之最,仅仅加上三个特约伙伴就已吸金4.83亿元
在首期节目播出后的20天里,《中国好声音》的广告费从每15秒15万 ,飙升到每15秒36万。以每期节目22分钟广告,每15秒广告费36万计 算,一期《中国好声音》的广告费就是3000多万。 《中国好声音》一旦达成彩铃下载目标,将催生3.2亿元的彩铃市场。
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是又不能认 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两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也有不 同步的情况。
.经济是文文化化发有展其的自基础身,的“仓传廪承实而性知和礼相节,对衣的食而独知立荣辱性”,强调
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 一定道理的。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 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 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 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 崇尚节俭的风尚使亚洲人储蓄率远远高于西方国家,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和保障;
❖ 重视教育的亚洲文化使不少亚洲国家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 劳动者的素质较高;
❖ 重视家庭、强调秩序、纪律的文化使亚洲社会、政治较为稳定,减少 了对生产、经济的破坏和冲击等等。
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 相互影响
基础
经济
集 中 表 现
政治
决定 反作用于
文化
【思考】1.文化的发展与经济亦步亦趋吗? 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就上去了对吗 ?

龙教版人文与社会二年级下册第三课最早的民族课件

龙教版人文与社会二年级下册第三课最早的民族课件

yì 挹娄
勿吉
mò hé 靺鞨
粟末靺鞨 黑水靺鞨
渤海国 女真
满族
肃慎族汉晋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分为白山靺鞨、 粟末靺鞨、黑水靺鞨等部。粟末靺鞨部居靺鞨的最南方,后统一附唐的 各部落建立渤海国。黑水靺鞨部,居靺鞨的最北面,当辽灭亡渤海国后, 一些黑水靺鞨被契丹统治成为熟女真。辽金元明时称女真,清代时称满 洲族。所以说肃慎是满族的祖先。
02 东胡族
从东胡墓葬内出土有猪、狗、马、 羊、鹿、兔、狐等动物骨骼说明东 胡人的畜牧业很发达,还兼狩猎。
从出土的农业工具有石锄、石铲 等来看,说明当时的农业也有所 发展,但未必占重要地位。
02 东胡族
从考古工作者发掘东胡墓葬出土的各种各样饰牌,以及刻有花纹图案的 工具、饰物等分析,当时东胡的手工业已有相当的工艺水平,其中尤以 双虺(huī)纠结形铜饰牌和人面形饰牌最具代表性。由此可见东胡族 的手工业具有高超的制作技艺,而且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秽貊族
帽儿山墓群是汉代夫余国都城附近的大型墓地,已知墓葬约4000座,主 要采用木椁葬具,木椁外填抹青膏泥。出土有陶器、漆器、铜器、铁器 和丝织品等。墓中出土的27件丝织物,可以看出夫余国当时的社会文化 发展水平是比较高的。
03 秽貊族
虽然秽貊是灭亡民族,但秽貊民族在东北历史的发展中不仅留下了自己 的影响,也留下了传承的民俗文化。2018年11月17日,第四届秽貊美食 文化节在大庆林甸飞龙温泉景区举行。
01 肃慎族
肃慎系民族特性是比较粗犷豪放、十 分勇猛。他们长年生活在东北的深山 大河中,体格健壮。这也养成了他们 崇尚健壮体魄、轻视老弱病残的民俗 性格、特点。在肃慎系民族中,青壮 年男子很受推崇,一般将勇武善战的 青壮年推选为部落首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共48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共48张PPT)

易错易混
1.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X
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 )X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 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意义):
➢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 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国家、社会)
➢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 新生活。(个人)
5.对待传统文化的辩证态度 (P43第一段)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
②传统建筑
③传统文艺
④传统思想
含义
在一定社会群体 中约定俗成、世 代相传的风尚、 礼节和习惯
地位
是传统文化的 基本形式之一
中秋节赏月、端 例子 午节吃粽子、春
节放鞭炮吃饺子
建筑,是凝固的 艺术
以古典文学、传 统戏曲、传统绘 画为代表
是展现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标志
是中华民族灿烂 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文化发展的含义: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 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 代精神的新文化,即 “推陈出新,革故鼎 新”。
32
2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区别
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文化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联系 [P43-44]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 要求;
②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

2020届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共45张)

2020届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共45张)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考点二
栏目索引
(1)传媒:传播媒介,简称为① 传媒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
印刷、电子和② 网络 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
息,是以③ 印刷术 的推广为标志的。
(2)大众传媒: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④ 网络 等
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
(2)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
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任务: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
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
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4)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易错易混 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
考点一
栏目索引
区 基本内 ①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多样。②文化 别 涵不同 多元化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 从性质上泛指多种文化中既有先进的、健
康的文化,又有落后、腐朽的文化
社会作 ①以人类社会来说,还是由于有了文化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 用不同 。②文化多元化的存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
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
考点一
栏目索引
教材纵横 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解读“文化既是
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文化是民族的”是指不同民族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个性,体现了矛
盾的特殊性。“文化是世界的”是指产生于社会实践的各民族文化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主要强调的是 主要强调的是文化

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 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别 具体 形式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
教育,此外还有留学、 文字、印刷、电子和
访问、聚会、旅游等
网络等发展阶段。目 前大众传媒是文化传
播的主要手段
联 文化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商业贸易、人口 系 迁徙、教育等途径传播,. 实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8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 点;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 深入,对该部分知识 的考查必定会逐年增 多。
.
2
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体系构建】

含义 民族节日

表现 文化遗产
的 是什么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地位
样 性
为什么 原因
意义
态度
怎么样 原则
要求 .
3
比较
文化的多样性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
1
考点考向概览
考点概览
考向定位
文(化1)的世多界样文性化与多文样化性传的播表现;1集的、中意从在义内保 、容护 世看文 界,化 文主遗 化要产 与
(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 民族文化的关系及推
关系;
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等。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2、从题型看,以选
(4)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择题形式居多。随着
【导学案】
易混易错 对点训练
达标训练
.
9
• 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 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 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 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 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 际影响力。

.
10
文化的多元化
基本内涵 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 性,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 的丰富多彩
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说, 从性质上泛指各种文化中既有优 秀的,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
区别
社会作用
对人类而言,因为有了文 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 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 力
文化多元化的存在对社会作用的 性质是不同的,先进的、健康 的。。。落后的、腐朽的。。。
.
6
考点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体系构建】
重要途径
1、文化传播的含义
(一)文化传播的途径
其他途径
2、文化传播的途径
(二)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及其发展 2、大众传媒及作用
(三)文化交流
1、文化交流的原因 2、文化交流的要求
.
7
途径
手段
内涵及 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 指文化传播所借助
侧重点 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 的物质技术手段。
态度
既要认同。。。又要尊 重。。。坚持。。。的原 则
既要大力维护和发展先进的、健 康的文化,又要坚决改造和抵制 落后、腐朽的文化
联系 文化多元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 样性的发展方向
.
4
世界文化
(文化是世界的)
共性 普遍规律

文化
个性
民族文化
特征
(文化是民族的)
.
5
【导学案】
易混易错 对点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