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音乐课件 PPT
合集下载
《送别》PPT课件2

1、我能把简谱读下来。 2、我会填歌词。 3、我会有感情的演唱歌 曲。(3分钟)
5 3 5 ⅰ- ∣6 ⅰ 5- ∣ 5 3 5 ⅰ. 7 ∣ 6 ⅰ 5- ∣
送别
1. 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
2.是一首什么歌曲?
校园歌曲
3.什么是校园歌曲?
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 心境或感受的创作。
那么在上世纪 我们的前辈在 学校唱什么呢?
PPT
论坛
:
www.
1ppt.
cn PPT
李叔同(1880-1942)
课件 /kejia n/ 语文 课件
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
音乐家、戏剧活动家。1880年9月生于天律,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 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kejia
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u
wen/
李叔同数是学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 外,绘画、课书件法、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 文化主名要人音皆/nuk乐x/出esujhi代e其a 表门作下品。有《送别》、《西湖》、等。
/
英语
课件
/kejia
n/yin
学习目标:
一:理解歌曲《送别》所 表达的 情感.
二: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 唱歌曲《送别》
自学指导一:
1、歌曲节拍是多少?如 何打节拍?速度怎样?
2、同桌合作读歌词,一 人一段,体会歌曲情感。
(2分钟汇报)
《送别》
节拍 四四拍子 速度 中速稍慢 情绪 忧伤 深情
自学指导二:
5 3 5 ⅰ- ∣6 ⅰ 5- ∣ 5 3 5 ⅰ. 7 ∣ 6 ⅰ 5- ∣
送别
1. 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
2.是一首什么歌曲?
校园歌曲
3.什么是校园歌曲?
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 心境或感受的创作。
那么在上世纪 我们的前辈在 学校唱什么呢?
PPT
论坛
:
www.
1ppt.
cn PPT
李叔同(1880-1942)
课件 /kejia n/ 语文 课件
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
音乐家、戏剧活动家。1880年9月生于天律,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 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kejia
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u
wen/
李叔同数是学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 外,绘画、课书件法、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 文化主名要人音皆/nuk乐x/出esujhi代e其a 表门作下品。有《送别》、《西湖》、等。
/
英语
课件
/kejia
n/yin
学习目标:
一:理解歌曲《送别》所 表达的 情感.
二: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 唱歌曲《送别》
自学指导一:
1、歌曲节拍是多少?如 何打节拍?速度怎样?
2、同桌合作读歌词,一 人一段,体会歌曲情感。
(2分钟汇报)
《送别》
节拍 四四拍子 速度 中速稍慢 情绪 忧伤 深情
自学指导二:
《送别》课件PPT

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说:“叔同
兄,我家破产了,我要去京城了,咱们后会 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 没进去。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 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随后,李叔同返 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 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 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传世 佳作。
• 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 姻自主男女平等。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 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 、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 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赶京 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
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以表不舍之情
。
《送别》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至天际) (长亭古道,送别故人,青草碧绿仿佛能够延伸
送别背后的故事
• “天涯五友”,即 许幻园和李叔同、张小楼、蔡小香、袁 希濂。李叔同从天津来到上海求学,年少才盛,很快加 入了以切磋诗词文章为目地的文艺团体"城南文社",城 南文社的活动地点在许幻园的城南草堂,李叔同加入文 社后立即显示出了出众的才气,第一次参与就获得了第 一名。城南草堂的主人许幻园家中富有,为人也慷慨,
言行,那么社会风气就会越来越好。
•
•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晚风吹拂着柳枝轻动,斜阳依依,山水叠嶂)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千山,能留在身边的能有几人呢?)
(生命中些知己朋友啊,早已经天涯海角,万水
•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谁都无法改变的事情)
(人生总是欢聚的时候少,离别的时候多,这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的口碑。(博爱之心)• 李叔同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 、篆刻无所不能。绘画上擅长木炭素描、油画、水 彩画、中国画、广告、木刻等。他是中国油画、广 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他的绘画创作主要在出家 以前;其后多作书法。由于战乱,作品大多散失。
送别 音乐ppt课件

在西方文化中,送别歌曲通常以抒情 和感性的方式表现离别的情感,如《 再见》、《祝你一路顺风》等。
在印度文化中,送别歌曲通常以浓郁 的民族风格和丰富的音乐元素表现离 别的情感,如《印度之歌》、《告别 之歌》等。
在日本文化中,送别歌曲通常以简洁 、优美的旋律表现离别的情感,如《 樱花》、《故乡》等。
04 送别歌曲的影响
音乐结构
送别这首曲子主要运用了吉他、钢琴 等乐器,这些乐器能够很好地表现出 离别的情感。
送别的音乐结构非常清晰,分为前奏 、主歌、副歌等部分,这种结构使得 音乐更加有层次感,更加动人。
音乐与情感的结合
送别的音乐与情感的结合非常紧密, 通过音乐的变化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使听众更加深入地理解离别的情感。
CHAPTER
对后人的启示
珍惜当下
送别歌曲传达了对离别之 痛的深刻感受,使后人更 加珍惜与亲朋好友相处的 时光。
感恩与回报
通过送别歌曲中的情感表 达,教育后人懂得感恩与 回报,珍惜亲情、友情和 爱情。
人生感悟
送别歌曲引发对人生意义 的思考,使后人更加深刻 地理解生命、离别和重逢 的意义。
对现代音乐创作的影响
李健
李健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处理,赋 予这首歌曲独特的韵味。
现场演出与录音版本比较
现场演出
现场演出能够带给观众更加真实、互动的体验,情感表达更加直接和真实。
录音版本
录音版本则可以经过后期制作和处理,更加精细和完美地呈现歌曲的旋律和情 感。
谢谢
THANKS
03 音乐与文化
CHAPTER
送别文化概述
送别文化是一种表达离别之情的文化,是人们在离别时所表现出的情感、习俗和仪 式。
送别文化在不同的地域、民族和历史背景下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们对离别的 情感和思考。
送别音乐课件ppt

新技术与音乐创作
新技术的应用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音乐制作、虚拟 现实技术等,为送别音乐的创作和呈现带来 更多可能性。
创新思维
鼓励音乐创作者发挥创新精神,突破传统创 作模式,探索送别音乐的新形式和表现手法 。
THANKS
感谢观看
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送别音 乐,这些音乐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和传统。
送别音乐的文化价值
送别音乐具有情感表达和沟通的作用,能够抚慰离别之痛, 给予心灵慰藉。
送别音乐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传唱和演绎,将传 统文化和价值观代代相传。
06
送别音乐的未来发展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传统音乐元素
保留和挖掘传统送别音乐的独特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保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详细描述
祝福的温暖通常以欢快、明朗的旋律和积极向上的歌词为特点,营造出一种温馨、快乐的氛围,使人们感受到对 离别者的祝福和美好祝愿。
重逢的喜悦
总结词
重逢的喜悦是送别音乐中的另一种情感,它表达了对再次相聚的期待和喜悦。
详细描述
重逢的喜悦通常以快速、跳跃的旋律和充满期待的歌词为特点,营造出一种欢快、热烈的氛围,使人 们感受到对再次相聚的期待和喜悦。
送别音乐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送别音乐的历史背景 • 送别音乐的种类与特点 • 送别音乐的情感表达 • 送别音乐的演奏与欣赏 • 送别音乐的文化意义 • 送别音乐的未来发展
01
送别音乐的历史背景
古代送别音乐的起源
起源时间
古代送别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公元前几千年,随着人类社会的
出现而产生。
其内涵。
音乐与文学的结合
歌词内容
送别音乐分析PPT课件

教材分析
该曲是第二单元声《乐经典作品鉴赏》中的中国艺 术歌曲中的一首学堂乐歌,该曲是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填 词歌曲。歌词清丽自然、蕴含深厚,一字一句,词曲契 合,完美地抒写了人生离合的真实体验和世间永存的挚 意真情,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属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歌 曲。
李叔同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传播西方音乐的先 驱者,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产生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 献。
教学启示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 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 究,淡化学科边缘,通过音乐实践培养学生欣赏音乐、鉴赏音乐 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 观,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全面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 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 的呈现,都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自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当 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 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还请各位专家提出宝 贵意见,谢谢!
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新兴学校的校园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 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 它的兴起和发展使西方音乐及其作曲技法、艺术形式在我国得以传播,带动了 我国现代音乐的萌芽和发展。
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
第12页/共22页
第13页/共22页
(主题延伸 开阔视野)
第14页/共22页
聆听音乐《送别》
问题:1.歌曲的速度怎样?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速度:中速(舒缓从容地) 情感:表达了依依不舍的
诚挚情感
该曲是第二单元声《乐经典作品鉴赏》中的中国艺 术歌曲中的一首学堂乐歌,该曲是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填 词歌曲。歌词清丽自然、蕴含深厚,一字一句,词曲契 合,完美地抒写了人生离合的真实体验和世间永存的挚 意真情,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属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歌 曲。
李叔同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传播西方音乐的先 驱者,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产生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 献。
教学启示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 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 究,淡化学科边缘,通过音乐实践培养学生欣赏音乐、鉴赏音乐 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 观,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全面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 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 的呈现,都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自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当 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 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还请各位专家提出宝 贵意见,谢谢!
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新兴学校的校园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 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 它的兴起和发展使西方音乐及其作曲技法、艺术形式在我国得以传播,带动了 我国现代音乐的萌芽和发展。
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
第12页/共22页
第13页/共22页
(主题延伸 开阔视野)
第14页/共22页
聆听音乐《送别》
问题:1.歌曲的速度怎样?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速度:中速(舒缓从容地) 情感:表达了依依不舍的
诚挚情感
《送别》音乐课件分析PPT共24页

《送别》音乐课件分析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பைடு நூலகம்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பைடு நூலகம்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歌曲《送别》课件

那么在上世纪 我们的前辈在 学校唱什么呢?
什么是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指的是20世纪初期,随着新式学堂的 建立而兴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 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中国近代的新音乐 以学堂乐歌为代表,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为中国音乐历史上的新品种,学堂乐歌的出 现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的内因,还有着鲜明的外 力作用。它“对于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对于中 国走向近代化社会的行程,起到了促进作用”。
今 宵 别 梦 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壶 浊 酒 尽 余 欢
知 交 半 零 落
天 之 涯 地 之 角
夕 阳 山 外 山
晚 风 扶 柳 笛 声 残
芳 草 碧 连 天
长 亭 外 古 道 边
1. 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
《童年》
2.是一首什么歌曲?
校园歌曲
3.什么是校园歌曲?
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 心境或感受的创作。
节拍 四四拍子
速度
力度
中速稍慢
中弱
情绪
忧伤 惆怅 深情
5 3 5 ⅰ- ∣6 ⅰ 5- ∣ 5 3 5 ⅰ. 7 ∣ 6 ⅰ 5- ∣
送别
(流行版)
拓展—配乐诗朗诵
原文:乡愁 作者: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李叔同(1880-1942)
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 音乐家、戏剧活动家。1880年9月生于天律,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 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 话剧团体 “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 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 《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一生从事 多方面的艺术活动,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均 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春景》、 《忆儿时》 、《春游》、《留别》、《早秋》等。
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

• 古琴: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音色悠扬宛转, 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以展示 古琴的演奏者,以及古琴的特写镜头,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古筝
• 古筝:古筝是中国传统的弦乐器,其音色清脆悠扬,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以展示古筝的 演奏者,以及古筝的特写镜头,展现其优雅的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阳关三叠》是一首古琴曲,源于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 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情感深沉。后经改编,成为了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送别 音乐,广为流传。
《长亭外》
总结词
具有浓厚离别氛围的音乐作品,歌词情感真挚,旋律悠扬,是送别音乐的经典之 作。
详细描述
《长亭外》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歌曲,歌词表达了对离别之痛的感慨,旋律悠 扬动听,深受人们喜爱。这首歌曲常常被用于送别场合,传递着离别的哀思和祝 福。
二胡
• 二胡:二胡是中国传统的拉弦乐器,其音色凄美婉转,常用 于表达离别和思念之情。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以 展示二胡的演奏者,以及二胡的特写镜头,展现其独特的音 乐魅力。
笛子
• 笛子:笛子是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其音色清脆悠扬,能够 表现出欢快和悲伤的情感。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 以展示笛子的演奏者,以及笛子的特写镜头,展现其优雅的 艺术风格。
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
目 录
• 送别音乐概述 • 送别音乐的历史发展 • 送别音乐的代表作品 • 送别音乐的演奏乐器 • 送别音乐的文化内涵 • 送别音乐的欣赏与感悟
01
送别音乐概述
送别音乐的起源
古代送别诗
古代的送别诗,如唐诗宋词,为 送别音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 感。
民间习俗影响
古筝
• 古筝:古筝是中国传统的弦乐器,其音色清脆悠扬,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以展示古筝的 演奏者,以及古筝的特写镜头,展现其优雅的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阳关三叠》是一首古琴曲,源于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 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情感深沉。后经改编,成为了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送别 音乐,广为流传。
《长亭外》
总结词
具有浓厚离别氛围的音乐作品,歌词情感真挚,旋律悠扬,是送别音乐的经典之 作。
详细描述
《长亭外》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歌曲,歌词表达了对离别之痛的感慨,旋律悠 扬动听,深受人们喜爱。这首歌曲常常被用于送别场合,传递着离别的哀思和祝 福。
二胡
• 二胡:二胡是中国传统的拉弦乐器,其音色凄美婉转,常用 于表达离别和思念之情。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以 展示二胡的演奏者,以及二胡的特写镜头,展现其独特的音 乐魅力。
笛子
• 笛子:笛子是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其音色清脆悠扬,能够 表现出欢快和悲伤的情感。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 以展示笛子的演奏者,以及笛子的特写镜头,展现其优雅的 艺术风格。
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
目 录
• 送别音乐概述 • 送别音乐的历史发展 • 送别音乐的代表作品 • 送别音乐的演奏乐器 • 送别音乐的文化内涵 • 送别音乐的欣赏与感悟
01
送别音乐概述
送别音乐的起源
古代送别诗
古代的送别诗,如唐诗宋词,为 送别音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 感。
民间习俗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首清新、淡雅、 优美的《送别》。在这里老师真诚地希望 同学珍惜我们现在的师生情、同学情,在 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点 宽容和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 园、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 们将来的离别不遗憾。
பைடு நூலகம்
介歌 曲 简
送别这首歌曲是20世纪初我国的一首学堂 乐歌,也是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主要表 达了作者对友人分别时的离愁情绪,对友人依 依不舍的情感。
学堂乐歌:清末年初,一些有抱负、有理 想的知识分子,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 借用当时比较流行的曲调,为其填上词,编成 新歌,常见的学堂乐歌大多采用中国经典诗词 来填词,典型的代表作就由我们接下来要学唱 的歌曲《送别》。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歌
节拍: 4/4
曲
速度: 中速稍慢
分
力度: 中弱mp
析
调号: C调
歌
歌曲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
曲
奏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
友人分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
特
的思想情感。
点
知
识
扩
展
D.C. 反复记号——从头反复 Fine 结束记号
大家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古诗?
送
别主 讲 人 : 吴 羽
作
者
简
介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 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 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 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 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 图画教师。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就是由 他谱曲的。
《城南旧事》介绍
《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 的同名电影,《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插 曲而广为人知。我将播放电影片段,你们 会看到在电影那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 《送别》的旋律在淡淡的哀伤的情节的发 展数度响起,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心上, 此时学生会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隐约、 哀婉之美。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首清新、淡雅、 优美的《送别》。在这里老师真诚地希望 同学珍惜我们现在的师生情、同学情,在 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点 宽容和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 园、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 们将来的离别不遗憾。
பைடு நூலகம்
介歌 曲 简
送别这首歌曲是20世纪初我国的一首学堂 乐歌,也是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主要表 达了作者对友人分别时的离愁情绪,对友人依 依不舍的情感。
学堂乐歌:清末年初,一些有抱负、有理 想的知识分子,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 借用当时比较流行的曲调,为其填上词,编成 新歌,常见的学堂乐歌大多采用中国经典诗词 来填词,典型的代表作就由我们接下来要学唱 的歌曲《送别》。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歌
节拍: 4/4
曲
速度: 中速稍慢
分
力度: 中弱mp
析
调号: C调
歌
歌曲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
曲
奏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
友人分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
特
的思想情感。
点
知
识
扩
展
D.C. 反复记号——从头反复 Fine 结束记号
大家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古诗?
送
别主 讲 人 : 吴 羽
作
者
简
介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 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 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 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 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 图画教师。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就是由 他谱曲的。
《城南旧事》介绍
《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 的同名电影,《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插 曲而广为人知。我将播放电影片段,你们 会看到在电影那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 《送别》的旋律在淡淡的哀伤的情节的发 展数度响起,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心上, 此时学生会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隐约、 哀婉之美。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