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功效与作用
黄芪的功效与主治

黄芪的功效与主治黄芪,这味古老而神奇的中药材,在中医药的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就像是一位默默守护健康的卫士,为人们的身体带来诸多益处。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
其主要功效之一是补气升阳。
对于那些平日里总是感到身体乏力、气短懒言,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的人来说,黄芪堪称“救星”。
它能够补充人体的元气,提升阳气,让人精神饱满,充满活力。
就好比给身体这个“机器”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其运转更加顺畅。
黄芪还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
有些人特别容易出汗,哪怕是在天气不热或者没有进行剧烈运动的情况下,也会大汗淋漓。
这时候,黄芪就可以发挥它的专长,加固体表的卫气,减少汗液的不正常外泄。
想象一下,它就像是给身体穿上了一层“防护服”,让汗水乖乖地待在该待的地方。
在利水消肿方面,黄芪也表现出色。
如果身体出现水肿,无论是因为肾脏功能不好,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黄芪都能够促进体内水液的代谢和排泄,帮助消除水肿。
它就像一个勤劳的“清洁工”,把多余的水分清理出去,让身体恢复轻盈。
此外,黄芪能够托疮生肌。
对于那些患有疮疡久不愈合的人,黄芪可以促进疮口的愈合和肌肉的生长。
它为身体提供了修复创伤所需的“营养物质”,加速伤口的恢复过程。
黄芪对于心血管系统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能够调节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对于低血压患者,则可以适当提升血压,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同时,黄芪还能够改善心脏功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在免疫系统方面,黄芪是一个强大的“支持者”。
它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让我们在面对外界病菌的侵袭时,有更强大的“盾牌”。
黄芪对于呼吸系统也有益处。
它能够补肺气,对于肺气虚弱导致的咳嗽、气喘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就像是给肺部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让呼吸更加顺畅。
在临床上,黄芪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在治疗脾气虚证时,常常与白术、茯苓等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健脾益气的效果。
对于肺气虚证,常与党参、五味子等搭配,共同调理肺气。
黄芪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

黄芪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黄芪概述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豆科植物黄芪的干燥根。
在中医理论中,黄芪被认为具有益气固表、补中益气、扶正固本的功效。
黄芪在中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医疗效应。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黄芪具有以下主要功效与作用:1.益气固表:黄芪能够提升人体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增强体质,抵抗疾病入侵,对于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和抵御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帮助。
2.补中益气:黄芪对于脾胃功能不佳、食欲不振、气短懒言等症状有改善作用,能够调节身体机能,增加体能和精力。
3.扶正固本:黄芪对于虚弱病人、失调症状、长期疲劳等有辅助作用,能够改善身体虚弱的状态,恢复身体健康,增强体力。
4.补气活血:黄芪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养分运输,改善心脑血液供应,对于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有改善作用。
黄芪的主治病症黄芪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气虚不足:黄芪具有补气固表的作用,对于气虚引起的症状如乏力、气短、精神不振等有改善作用。
2.脾胃虚弱:黄芪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3.外感风寒:黄芪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于感冒、咳嗽、流感等因风寒引起的症状有改善作用。
4.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黄芪具有补气活血的功效,对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辅助作用。
黄芪的用量黄芪使用时应注意以下用量事项:1.药材用量:一般成人每次使用黄芪约为10-15克,煎煮时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时可以适量减少。
2.煎服方法:将黄芪洗净切碎,加入适量清水煮沸,然后改为小火炖煮15-20分钟,过滤药渣后即可饮用。
3.频率与时长:黄芪可以每日服用1-2次,连续服用7-14天为一个疗程,视具体情况而定。
长期服用需要遵医嘱。
4.特殊人群用量:孕妇、儿童、老年人、虚弱体质者等特殊人群使用黄芪时,应遵循医生建议并根据体质情况适量调整用量。
结论黄芪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益气固表、补中益气、扶正固本、补气活血等功效与作用。
中药黄芪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

中药黄芪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中药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主要作用和功效包括增强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疲劳、抗应激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芪的作用和功效。
一、增强人体免疫力黄芪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
黄芪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多糖、黄酮苷等,这些活性成分能够调节和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黄芪可以促进机体产生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T细胞等免疫细胞,增强其抗病毒、抗肿瘤等免疫功能,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二、抗氧化作用黄芪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如黄酮类、维生素C、维生素E等,这些物质能够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对细胞的损伤,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黄芪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细胞膜、核酸和蛋白质免受氧化损伤,延缓细胞老化,提高人体抗氧化能力。
三、抗炎作用黄芪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黄芪中的多糖和黄酮类物质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调节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黄芪对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缓解炎症引起的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
四、抗肿瘤作用黄芪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黄芪中的多糖和黄酮类物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
黄芪还能够提高免疫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强抗肿瘤免疫能力。
五、抗疲劳作用黄芪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可以延缓疲劳的发生和发展。
黄芪中的多糖和黄酮类物质能够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提高脑血流和氧合作用,改善机体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
黄芪还能够提高肌肉的耐力和抵抗力,延缓肌肉疲劳的发生。
六、抗应激作用黄芪具有一定的抗应激作用。
黄芪中的多糖和黄酮类物质可以减轻应激对机体的不良影响,促进机体的适应能力。
黄芪还能够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降低应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缓解应激反应引起的身体不适和情绪问题。
黄芪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中医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补气、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精力和容易疲劳等症状的治疗。
黄芪具有多种作用和功效,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疲劳、抗应激等。
黄芪的功效作用与主治功能及吃法

黄芪的功效作用与主治功能及吃法黄芪,这一味在中医药领域备受推崇的药材,有着诸多神奇的功效、作用和主治功能,而且吃法多样。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聊聊黄芪的那些事儿。
先来说说黄芪的功效作用。
黄芪最为人称道的一点,就是它具有补气升阳的作用。
对于那些平日里总是感觉气短乏力、精神不振的人来说,黄芪就像是一位贴心的“能量补给员”,能够补充人体的正气,让人重新焕发活力。
它还能固表止汗,像是有些人稍微活动一下就大汗淋漓,或者晚上睡觉时总是出虚汗,黄芪就能发挥作用,帮助收敛汗液,稳定体表的卫气。
黄芪也有着利水消肿的本事。
如果身体出现了水肿,比如肾脏功能不好导致的下肢水肿,或者是心脏问题引起的全身性水肿,黄芪都可以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减轻水肿的症状。
而且,黄芪还能托疮生肌。
对于那些皮肤上有疮疡久不愈合,或者伤口恢复缓慢的情况,黄芪能够提供营养和能量,促进伤口的愈合和肌肉的生长。
在主治功能方面,黄芪对于脾气虚证有着显著的疗效。
如果你经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容易腹胀腹泻,这可能就是脾气虚的表现。
黄芪可以健脾益气,改善脾胃的功能,让你的消化吸收重新走上正轨。
黄芪还能用于治疗肺气虚证。
像总是咳嗽无力、气短喘促、容易感冒的人,就是肺气不足的典型。
黄芪能够补肺气,增强肺部的功能,提高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
对于气血亏虚证,黄芪也是一把好手。
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这些气血不足的症状,都可以通过黄芪来进行调理。
它能促进气血的生成和运行,让身体的气血重新充盈起来。
那么,黄芪怎么吃呢?这可有不少讲究。
最简单常见的就是泡水喝。
取适量的黄芪片,用开水冲泡,闷上一会儿,就可以当茶饮用。
这种方法方便快捷,适合日常保健。
如果想要效果更好一些,可以用黄芪来煮粥。
将黄芪洗净切片,和大米一起煮成粥。
这样煮出来的粥不仅营养丰富,还能让黄芪的药效充分融入到粥中,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煲汤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比如黄芪乌鸡汤,把黄芪和乌鸡一起炖煮,味道鲜美,还能滋补身体。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资料类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黄芪的功效2、黄芪的作用3、黄芪的食用方法1、黄芪的功效11 增强免疫力黄芪能显著增加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杀菌能力,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12 保肝护肝黄芪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能预防肝损伤,改善肝功能。
13 抗疲劳能够增强人体的耐力和体力,减轻疲劳感,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
14 抗衰老黄芪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2、黄芪的作用21 调节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黄芪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22 调节血压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既可以降低高血压,也可以提升低血压至正常水平。
23 改善心血管功能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4 抗肿瘤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
3、黄芪的食用方法31 泡水饮用取适量黄芪片,用开水冲泡,加盖焖 10 15 分钟后饮用。
可反复冲泡,直至味淡。
32 煮粥将黄芪洗净切片,与大米一同煮粥,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
33 煲汤如与鸡肉、排骨等食材一同煲汤,不仅美味可口,还能充分发挥其药用价值。
34 煮茶搭配枸杞、红枣等煮成养生茶,每日饮用,有益健康。
总之,黄芪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但其使用也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食用,避免不当使用带来的不良影响。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用量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用量黄芪(Scientific Name: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被广泛使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
黄芪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例如增强免疫力、抗氧化作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保护肝脏、降血糖、降血脂等。
使用黄芪的剂量要根据个人情况和疾病状态进行调整。
本文将着重介绍黄芪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使用黄芪的合理剂量。
一、黄芪的功效与作用1. 增强免疫力黄芪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及T淋巴细胞活性的增强。
黄芪可以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的患病率。
2. 抗氧化作用黄芪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侵害。
通过抗氧化作用,黄芪可以延缓衰老、预防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3. 抗肿瘤黄芪中的多糖物质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黄芪还可以增强白血病患者的放疗和化疗耐受性,减轻治疗的副作用。
4. 抗炎黄芪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黄芪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5. 保护肝脏黄芪中的多糖物质可以增加肝脏细胞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减少肝脏损伤。
同时,黄芪还可以通过调节肝脏代谢和解毒功能,改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程度,保护肝脏功能。
6. 降血糖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调节血糖水平。
黄芪还可以抑制肝糖原酶的活性,减少糖原的分解,降低血糖浓度。
7. 降血脂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皂苷类化合物可以抑制脂肪的合成和吸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从而调节血脂水平。
二、黄芪的合理剂量黄芪的剂量应根据个人情况和疾病状态进行调整,一般建议每次用量为10-30克。
黄芪的功效作用与副作用

黄芪的功效作用与副作用黄芪,即黄芪,是一种传统中药材。
作为一种重要的草本药,黄芪在中国医药传统中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和药理学研究中。
黄芪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包括提升免疫力、增强体质、抗氧化、抗肿瘤等。
然而,黄芪也存在一些副作用,例如过渡刺激免疫系统、引发过敏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芪的功效作用和副作用。
一、黄芪的功效作用1. 提升免疫力黄芪具有提升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研究发现,黄芪中的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刺激造血器官和免疫系统,促进T细胞生成、增强免疫细胞吞噬能力,并增加白细胞的数量。
黄芪还可以调节机体蛋白质和多糖的合成,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2. 增强体质黄芪有助于增强人体的体质。
黄芪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能够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促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利用。
黄芪还可以提高人体肌肉的肌肉质量和运动能力,提高肺活量和心肺功能。
此外,黄芪还具有抗疲劳作用,有助于改善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3. 抗氧化黄芪具有抗氧化作用。
黄芪中的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减少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和组织免受损伤。
黄芪还可以增强细胞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这对预防和治疗氧化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老年痴呆等。
4. 抗肿瘤黄芪对某些肿瘤具有抑制作用。
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研究还发现,黄芪可以增强化疗和放疗的疗效,减轻治疗的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黄芪的抗肿瘤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5. 促进血液循环黄芪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功能。
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液供应。
此外,黄芪还可以降低血黏度、调节血压,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黄芪,又名黄芪草、黄芪根,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和保健品中。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益气补中、固表止汗、利水除湿、化痰止咳等功效。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黄芪的功效与作用以及正确的食用方法。
首先,黄芪具有益气补中的功效。
黄芪能够补充人体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因此,适合于体弱、气短、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等症状的人群食用。
其次,黄芪还有固表止汗的作用。
在中医药中,黄芪被广泛用于治疗盗汗、自汗等症状。
长期服用黄芪可以调节人体的汗腺分泌,减少不正常的出汗现象。
此外,黄芪还具有利水除湿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黄芪被认为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对于湿热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因此,适合于湿热体质的人群食用。
另外,黄芪还可以化痰止咳。
在中医药中,黄芪被用于治疗痰饮咳嗽、气管炎等症状。
长期服用黄芪可以起到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关于黄芪的食用方法,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 黄芪煮汤,将黄芪与其他药材一起煮汤,可以起到滋补养生的作用。
这种方法适合于体弱气短、乏力的人群。
2. 黄芪煮粥,将黄芪与大米一起煮粥,不仅可以起到滋补作用,还可以增加饱腹感。
适合于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的人群。
3. 黄芪炖鸡,将黄芪与鸡肉一起炖煮,可以起到滋补养生、益气补中的作用。
适合于体弱乏力、气短乏力的人群。
4. 黄芪泡水,将黄芪切片后,放入开水中泡饮,可以起到滋补养生、益气补中的作用。
适合于日常保健。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黄芪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进行合理搭配和用药,不宜过量。
另外,孕妇、儿童、患有感冒发热、腹泻等疾病的人群慎用黄芪。
综上所述,黄芪具有益气补中、固表止汗、利水除湿、化痰止咳等多种功效,适合于体弱乏力、气短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等症状的人群食用。
正确的食用方法包括煮汤、煮粥、炖鸡、泡水等多种方式,但需要注意合理搭配和用药,避免过量食用。
希望大家在食用黄芪时,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发挥其最佳的药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芪功效与作用
性能: 味甘,性微温。
能补脾益气,补肺固表,利尿消肿。
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作用:
1 增强免疫功能
2 对干扰素的作用
3 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
4 促进机体代谢
5 改善心功能
6 降压作用
7 保肝作用
8 调节血糖
9 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10 激素样作用
临床报道:
1. 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黄芪15g、大枣10g, 加工制成冲剂2小包, 成人每次1包, 日服2次.可有效的防止感冒发生, 明显降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
2. 治疗慢性气管炎
黄芪24g、旋覆花10g、百部10g、地龙6g, 制成浸膏片, 每次2片, 日服3次, 连服30日.
3. 治疗肺结核盗汗
黄芪、生牡蛎、浮小麦各30g, 生熟地各15g, 当归、炒黄芩、炒黄柏、麻黄根各9g,水煎服, 每日1剂.
4. 治疗肺心病
黄芪30g、附子9g、白术12g, 水煎服, 可随证加减.治疗7例, 一般服药2至
3剂, 症状可明显好转,
5. 治疗早搏
黄芪30g, 苦参、柏子仁各15g, 当归9g, 水煎服.
6. 治疗脑血栓形成
黄芪30g、丹参30g、红花10g、川芎10g、地龙15g、川牛膝15g、桂枝
6g、山楂30g, 水煎服, 每日1剂.
7. 治疗颅内血肿
a. 生黄芪120g、当归9g、赤芍9g、红花9g、地鳖虫9g、川芎9g、丹参
40g, 水煎服.每日1剂.
b. 黄芪60~120g, 当归、生苡仁、郁金各15g, 石决明、丹参各30g,
天麻、制大黄各10g, 随证加减, 水煎服, 每日1剂.
8. 治疗萎缩性胃炎
黄芪30~60g, 莪术10~15g, 水煎服, 每日1剂.治疗萎缩性胃炎, 可
使器质性病变之病理性变化获得逆转
9. 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黄芪800g, 儿茶、白芨、海螵蛸各500g, 五倍子、川楝子、木香、砂仁各
250g, 研为细末, 每次10~15g, 日服3次.
10. 治疗乙型肝炎
黄芪150g, 虎杖、白术各94g, 黄芩、土茯苓各68g, 紫草37.5g, 浓
煎成500ml, 每日服3次,每次25ml.
11. 治疗慢性肾炎
生黄芪30g, 白蒺藜30g, 车前子30g, 蝉蜕10g, 白术10g, 茯苓10g,
泽兰10g, 菟丝子10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慢性肾炎长期尿蛋
白不消者, 疗效确切
12. 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a. 川生黄芪30g, 苏条参15g, 小红枣20个, 水煎服.治疗他巴唑所致的
粒细胞减少症14例, 疗效良好
b. 黄芪18g, 白术、当归、赤芍、熟地、巴戟、仙灵脾各9g, 鸡血藤30g, 水
煎服, 每日1剂, 7剂为一疗程.治疗57例, 有效50例, 一般用药1~2疗程收效13. 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黄芪、血余炭各30g, 当归10g, 生甘草、仙鹤草各15g, 随证加减.
14. 治疗尿潴留
生黄芪200g, 宣木瓜30g, 葱白10茎, 水煎至1500ml, 熏洗会
阴15分钟, 6小时后可重复使用.用2次可排尿.治疗10例均获效
15. 治疗关节炎
黄芪30g、牛膝、石斛、银花各20g, 远志15g, 水煎服, 每日1剂.
治疗急、慢性关节炎及术后关节积液25例,
16.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黄芪30~90g, 水煎服, 每日1剂.
17. 治疗前列腺肥大症
生黄芪100g、滑石30g, 水煎两次, 其药液和匀, 另取琥珀3g, 研粉
兑入, 空腹分服.治疗52例, 症状消失, 小便能畅,
18. 治疗外科溃疡
黄芪250g、当归25g、蒲公英30g, 水煎服, 日1剂.
19. 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
黄芪, 1岁以上5g, 1岁以下3g, 水煎服, 每日1次;
20. 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
黄芪30g, 制附片10g(先煎), 白术、甘草各10g, 苡仁20g,
土茯苓30g, 水煎服, 每日1剂.
21. 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
生黄芪、丹参各30g, 川芎9g , 水煎50分钟, 取汁500ml, 每
日早晚饭后分服.
22、脑梗塞
生黄芪60克,天麻、川芎、桃仁、牛膝、莪术各10克,生当归、生丹参各20克,钩藤 15克。
随证加减:
阳闭者加安宫牛黄丸;
阴闭者加苏合香丸;
痰盛者加半夏、胆南星、石菖蒲、茯苓、竹茹等;
脱证者加人参、附子等;
肝肾亏虚者加左归丸。
1日1剂,水煎2次混合,早晚分服。
23、脑动脉硬化症
生黄芪 25克,茯苓、海藻、法夏各10克,首乌、麦冬各15克,水蛭6克,炒杏仁3克。
加减:
肾阳虚者加淫羊藿、鹿角霜、巴戟天等;
肾阴虚者加女贞子、熟地、旱莲草、山萸肉、枸杞子;
失眠多者加枣仁、夜交藤、生牡蛎等;痰浊者加胆南星、陈皮等。
1日1剂,水煎3次,早、中、晚分服。
24、急性肾小球肾炎
北芪 30克,沸水冲泡当茶饮,1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
25、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
黄芪50克,沸水冲泡30分钟当茶饮,1日l剂,30日为1个疗程,治疗13例,其中2例治
愈,9例有效。
26、重症肌无力
黄芪25克,仙茅12克,山茱萸、枸杞、熟地、附子、鹿角胶各10克,党参30克,大枣20枚。
加减:
复视、眩晕、耳鸣者加桑椹子、菊花,加重熟地、枸杞;
痰多,胸闷不适,呼吸困难加苏梗、陈皮、法夏、瓜蒌等;
头痛、眼胀、舌质紫暗或瘀点加地龙、赤芍、丹参、桃仁、红花、牛膝等;
腹胀、纳差加鸡内金、莱菔子、神曲等;
夜尿多者加杜仲、益智仁、桑螵蛸等。
1日1剂,水煎3次混合,早中晚分服。
27、心律失常
黄芪50克,党参、丹参各30克,麦冬、当归、附子各10克,五味子、红花、生姜各5克,
大枣20枚。
加减:
孕期早搏者加茶树根、胆南星;
胸闷甚者加甘松、瓜蒌皮;
心悸明显者加龙齿、柏子仁、沉香、珍珠粉;
纳呆便溏者加木香、苍术、焦山楂等;
肢肿胀者加大腹皮、万年青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