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国三峡大坝有感

合集下载

三峡观后感

三峡观后感

三峡观后感
我最近有幸参观了中国的三峡大坝,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

三峡大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被三峡大坝的宏伟壮丽所震撼。

当我站在大坝上俯瞰整个三峡,我被壮丽的景色所征服。

山峦起伏,江水奔腾,构成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壮丽画卷。

大坝的巨大体量和坚固结构也让我感叹人类的智慧和勇气。

站在大坝上,我仿佛能感受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力量。

其次,我对三峡大坝的功能和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峡大坝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发电和改善航运而建造的。

它不仅能有效地控制洪水,减少洪灾的发生,还能稳定长江的航运,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三峡大坝还是一个巨大的发电站,为中国的能源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了解这些信息,我对三峡大坝的重要性更加深刻。

最后,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三峡大坝给当地居民带来的改变。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居民欢笑和幸福的面孔。

我了解到,由于三峡大坝的建设,当地的居民得到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他们不再担心洪水的袭击,有了更多的机会从事旅游和相关产业。

这种正能量的改变让我感到无比欣喜和鼓舞。

通过这次观后感,我对三峡大坝的建设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它不仅仅是一座巨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

三峡大坝的建设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的人有机会亲身体验三峡大坝的壮丽景色和伟大工程的魅力。

三峡游玩心得感悟(全文5篇)

三峡游玩心得感悟(全文5篇)

三峡游玩心得感悟(全文5篇)第一篇:三峡游玩心得感悟衣土言土的土家族,风俗风情风气,焕发着一股浓浓的质朴情怀。

吹着竹箫,唱着山歌,悠悠地观赏雄伟壮观的三峡大坝;景美颜美的坛子岭,俯首远眺,山下之景一览无余,高高在上,昂首挺立!难忘这段美妙的记忆,梦一般的三峡之旅!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三峡游玩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三峡游玩心得1葛州坝过去了,我们都回到了船舱,等待着三峡大坝的到来。

我们等了许久,突然,发现前面灯火通明,犹如白昼,远远地看去,就像是一条长长的火龙,横跨大江南北。

走进一看才知道是一座大桥,桥上有李鹏的亲笔提名---西陵长江大桥。

听导游说:西陵长江大桥是四根铁杆子斜拉而成的,是一座斜拉桥,每一根杆子就是一个亿人民币,四根杆子就要四个亿呀。

这么一座长江大桥可真是够贵的。

这时看见船的前方有一排灯,我想:这是到三峡大坝了吧。

这时船慢慢地停了下来,船的左侧靠在江面上立着的几根水泥柱子边上,这是为了固定船只,在江面上不会乱跑。

船在这里等待着进船闸。

等呀等呀,看着其它的船只都在往船闸里面开,我非常着急,可是又没办法。

等到快11点了,我们的船终于开动了,它慢慢地开进了船闸。

导游跟我们说:葛州坝是单向船闸,来回都要从一个船闸里走,上水的船要等对面下水的船过来后才能过船闸。

但是三峡大坝的船闸是有两个,一个上水,一个下水,各走各的,不需要等待。

葛州坝是一级船闸,三峡大坝是五级船闸,因为三峡大坝上游的水位有135米深,落差很大,要是设计成一级船闸,那么水压太大,船闸承受不了。

因此要过三峡大坝的五级船闸大约需要3-4小时。

我们的船进船闸后又等了一会,进来了一艘货船,我看见货船上的船员把绳子栓在了船闸壁上的铁杆子上。

过一会,闸门关闭了,开始蓄水了。

船闸里共有客货船七艘。

由于船闸太大,蓄水时间要长些,因此显得蓄水速度比葛州坝的慢很多。

等了好一会儿,水位才慢慢地升到了指定的位置。

前面的闸门打开了,船闸里的七艘船排着整齐的队伍,慢慢地挪入第二级船闸。

游长江三峡的心得600字(精选10篇)

游长江三峡的心得600字(精选10篇)

游长江三峡的心得600字(精选10篇)游长江三峡的心得600字篇1还记的去年暑假的时候,妈妈带着我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了美丽的长江三峡。

在路上,妈妈对我说:“你知道吗?长江三峡分为三个峡区,分别是巫峡、瞿峡、和西陵峡,简称三峡。

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长二百零四公里,是中国古文化发源地之一。

”我听了妈妈的介绍后恍然大悟,原来长江三峡是由三个峡谷组成的啊!一下车,我和妈妈迫不及待的赶往“三峡人家”。

突然,我听到了锣鼓喧天,哭声一片。

正当我疑惑不解时,导游开口解释道:“我们的正前方,是土家族的婚嫁表演。

土家族的姑娘和我们汉族的姑娘出嫁时大不一样,我们是要笑,他们却要哭。

哭嫁有专门的‘哭嫁歌’,是一门传统技艺。

土家姑娘从十二、三岁开始学习哭嫁,以前吧,不哭的姑娘不准出嫁,现在,哭嫁仅在偏僻的山寨还有此习俗。

土家族姑娘出嫁时一定要会哭,哭得动听、哭得感人的姑娘人称俊媳妇。

”第二天清晨的时候,我吃完早饭,站在房间里透过窗户向外遥望,只见两座山间飞架着一座彩虹桥,犹如一条蛟龙缠绕在两座山上,气势如虹。

我低头望着江面,江水滔滔,时而风平浪静,好似一面镜子。

时而波涛汹涌,卷起层层浪花,看着眼前的景色,我禁不住想到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诗:朝辞白地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短短的两日游结束了,美丽的山峡景色让我恋恋不舍,真希望,我长大后,当个导游,游尽祖国的大好河山。

游长江三峡的心得600字篇2星期天下午,我跟着爸爸妈妈和姥姥姥爷去游赏三峡。

当天,我们乘坐着卧铺大巴车行驶了900多公里,第二天上午来到了长江三峡,那里景色迷人,一座座山就像一位位仙女一样围绕着我们翩翩起舞,水就像一块纯净的为我们默默奉献的无瑕的翡翠,我好像正在这块绿翡翠上跳舞,船驶过的地方散出一圈圈水纹,才把我从梦幻中拉出来。

这些山不但像仙女;还像守卫着我们的卫士;像苍颜白发的老人;威风凛凛的武士……形态万千。

大国工匠三峡大坝观后感

大国工匠三峡大坝观后感

大国工匠三峡大坝观后感
《大国工匠三峡大坝观后感》
去看三峡大坝的时候,我内心满是期待。

当我真正站在它面前时,那种震撼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刚看到三峡大坝的全貌时,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蚂蚁站在一个巨大的奇迹面前。

大坝那么雄伟,横亘在江面上,将长江的水驯服。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那高耸的坝体,它就像一个不可撼动的巨人,守护着这片土地。

我当时就在想,这得是多少工匠花费了多少心血才能建造而成的啊。

看着那奔涌的江水通过大坝,有的被引流去发电,有的按照人们的安排平稳地流向下游。

看到这里我感觉人类真的很了不起,能够利用自然的力量,还让自然更有秩序。

想起我之前看到的关于三峡工程建设难题的介绍,说这里的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非常大。

然而这些大国工匠们没有放弃,他们凭借高超的技艺,一点一点攻克难关。

再仔细看那泄洪的场景,巨大的水流汹涌而下,声响震耳欲聋。

这时候我就明白了为什么大坝的修建标准那么高,因为一旦有一点差池,在如此强大的水流面前,后果不堪设想。

这使我联想到那些工匠们在建造过程中每一个精细的操作,每一次严格的检测,他们容不得一丝马虎。

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伟大工程不仅仅是一个水利枢纽,更是人类挑战自我、征服自然的象征。

那些大国工匠们,他们就像无名英雄,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他们用手中的工具,将蓝图逐渐变为现实。

看完后我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那是一种对工作的热爱,对细节的执着,是能够坚守岗位,不怕吃苦,不达到完美决不罢休的精神。

我们生活中的每一项伟大成就,背后必然有着这样一群默默付出的工匠,三峡大坝就是他们最好的名片。

三峡大坝观后感

三峡大坝观后感

三峡大坝观后感引言三峡大坝是中国工程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

作为中国的骄傲和象征,三峡大坝的壮丽景色和背后的故事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

我有幸亲身参观了三峡大坝,下文将分享我的观后感。

三峡大坝的壮丽景色首先,我被三峡大坝的壮丽景色所震撼。

站在大坝上俯瞰,我可以看到波涛汹涌的长江,巍峨耸立的大坝和宽广的水域。

大坝上方是青山绿树,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这一景象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之美。

而在大坝周围,绿树浓荫,鲜花盛开。

游人如织,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这里还有许多景点,如著名的三峡游览区、游船码头和观景台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娱乐和观赏选择。

我有幸乘坐游船,在长江上徐徐而行,饱览了三峡大坝壮丽的全景,令人心旷神怡。

三峡大坝的背后故事然而,仅仅欣赏三峡大坝的景色是不够的,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同样重要。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三峡大坝的建设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防洪问题和能源需求。

大坝的建设经历了数年的艰辛施工和挑战,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和智慧。

三峡大坝不仅有着巨大的实用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大坝附近有许多世界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如宜昌白帝城和重庆武隆天生三桥等。

这些景点与大坝相互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除了以上的景色和背后的故事外,三峡大坝还涉及到一些环境和生态问题。

在大坝建设过程中,水库的搁浅导致了大量的生物迁徙和栖息地的破坏。

尽管有一系列的生态补偿措施,但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对三峡大坝的思考通过观摩三峡大坝,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

大坝的建设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能源和防洪条件,改善了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生态。

另外,三峡大坝的成功建设也展示了中国工程技术的雄厚实力和创新能力。

中国从这个工程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并在其他项目中加以运用,为我国的工程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我认为三峡大坝的参观不仅仅是观赏美景,更是一个思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契机。

参观三峡大坝的心得感悟(二篇)

参观三峡大坝的心得感悟(二篇)

参观三峡大坝的心得感悟三峡大坝是我国在长江上修建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工程之一。

作为一名普通的游客,我有幸参观了这座雄伟的工程,深深感受到了其巨大的规模和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的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三峡大坝位于湖北宜昌市和宜昌县之间,建成于2003年。

整个大坝工程由三座船闸、两端山体混凝土护坡以及中间的大坝组成,总长约2公里,最高处达到185米,蓄水面积达到1084平方公里。

一进入大坝景区,我就被那座高耸入云的混凝土巨坝所震撼。

面对这座工程,我的内心无比的震撼和敬畏。

首先,我被三峡大坝的规模所震撼。

站在大坝上望去,长江两岸宽阔的水域给人一种无垠的感觉。

大坝看上去如此的坚固和稳定,宛如一道中国工程奇迹的丰碑。

整个建筑工程体现了中国人民勇于挑战的精神和智慧,也是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其次,三峡大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环境保护意识。

大坝的修建不仅改变了长江的面貌,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了解到大坝的修建带来了水库蓄水,使得原本湿润的土地变得干燥,同时也淹没了大量的农田和城镇。

这也引发了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深思。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要重视环境的保护,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以保护我们的家园。

参观三峡大坝还让我了解到了水电站的巨大优势。

三峡大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可以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

在导游的讲解中,我了解到该工程每年可发电量高达847亿千瓦时,相当于十个世界最大的火电站的总和。

这让我对水电站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此外,参观三峡大坝还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大坝景区内,有很多历史文化遗址,如古代木质船艙遗迹、武陵山石刻等。

这些文物和遗迹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让我更加爱国和自豪。

总之,参观三峡大坝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中国的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游览三峡大坝的心得体会(通用22篇)

游览三峡大坝的心得体会(通用22篇)

游览三峡大坝的心得体会(通用22篇)游览三峡大坝的篇1第二天要游黄河三峡,听说过长江三峡,还不知道有黄河三峡,期待!只是山路容易晕车,一路上不想说话,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又走错了路,嗨,真是好事多磨!先乘索道看玄天洞。

只是通往索道的山路又高又陡,爬得我们精疲力竭,又是一个好不容易,到了索道边,却走到了出口,无奈又返回去爬了一趟。

排队,上缆车,哈,我们吊在空中了,几个小孩儿兴奋得直尖叫!下面是平缓的河面,还没有新鲜够,就到了对岸,顺着一条小山路走过去,两旁是大大小小的山洞,时间关系,我们只进了玄天洞,那是一个小型的溶洞,里面布满了小小的钟乳石,洞内温度很低,凉嗖嗖的,一会儿觉得冻得受不了!真是洞里洞外两重天!只是洞内光线很暗,看不清路面,洞内到处都是水,路面只能容下一只脚,又很湿滑,几个人拉着手才敢走。

不时可以看到待开发的洞口,写着“尚未开发,勿进!”也许还会有更大的溶洞呢!只是现在还没发现。

从洞里出来,又乘索道原路返回,去码头乘船游三峡。

又是一段艰难的下山路,走的脚趾疼。

船上有讲解员,给我们介绍沿途的风景,还可以到甲板上望风景。

有意思的是头顶上的高空飞人表演。

一根细细的钢丝连接在河两岸的山顶上,就在我们船的上方,离水面在几十米。

仰头望去,只能看到大概的情形。

先是一个骑独轮车的人表演车技,过了一会儿,一个人骑着摩托车飞快地走上钢丝,摩托车下面还吊着一个人,不停在前后翻动,摩托车却仍旧稳稳地疾驰着,我们正担心,摩托车也独轮车相遇时怎么办,那么细的钢丝,如何错开?摩托车已到了独轮车跟前,只见摩托车前轮高高翘起,只用后面的轮子快速地在钢丝上做了个180度的调头,便返回了,途中车手还在车上做着倒立、站立等各种令人提心吊胆的动作。

我们在为他们捏一把汗的同时,都啧啧称赞,要知道,他们没有任何安全防护,完全凭胆量和技术啊!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炼就这样高强的本领。

游览三峡大坝的心得体会篇2阴雨霏霏,你见过雨中大坝的情形吗?今天,我就有幸参加了这样一场春游活动。

参观三峡后的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参观三峡后的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参观三峡后的心得体会(精选18篇)参观三峡后的篇1今年假期我与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湖北宜昌市,欣赏美丽的世界奇迹——三峡大坝。

一路上,我既兴奋又期待,盼望着能早点见到这条“长江巨龙”。

沿途的风景,让我的心也豁然明亮,片片绿叶在微风的韵律中,翩翩起舞,鸟儿的歌声在幽幽的绿丛中,阵阵回荡……就在我沉醉于这鸟语花香的时候,目的地三峡大坝终于到了。

一下车,我便一马当先的登上了瞭望台。

“哇!”看到了这只奇迹般的“巨龙”,我情不自禁的感叹起来。

这条“巨龙”真是粗壮啊!看它那强劲的“身体”将滔滔洪水挡在身外,似珍珠、似宝石般的水滴洒落“身旁”,掀起一层又一层白花花的水雾,让这条“巨龙”盘腾在仙境一般。

这条“巨龙”真是伟大啊!看他身旁一杆杆听力的电线塔,通往千家万户的电源,似闪电、似雷鸣般的洪水拍打着“巨龙”,让着源源不断的电力,走进家家户户让这条龙“龙”身在神话一般。

这条“巨龙”,真是奇迹啊!看它的设计巧妙,看它的造就精细。

花费了15年的灿烂光阴,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与汗水。

让这条“巨龙”处在智慧与劳动结晶的光环下。

我爱你!永远不朽的世界奇迹——三峡大坝!参观三峡后的心得体会篇2今天清晨,我又开始了新的旅游,游览的是小三峡。

从大船上了小船,在船上我们有说有笑,玩得非常开心。

不知不觉进入了风景区——小三峡。

青山绿水的风景迎面而来,小鸟在唱歌,小树在点头,好像一幅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赏心悦目、赞不绝口。

听爸爸说小三峡里面有许多猴子,我在船上不停地看两岸树林,却没有发现一只猴子,直到旅游结束,也没有看到。

后来听爸爸说,这些猴子可能是因为三峡涨水,淹了它们的家,吓得猴子们跑不见了。

在奉节白帝城时,我听导游姐姐讲解过悬棺。

所以在船上,我不停地在悬崖峭壁上寻找传说中的悬棺,过一会儿就指着山上,高呼“看悬棺”。

真正看到的悬棺,高高地挂在悬崖的中间。

我想:等三峡的水再涨几十米高,我又再次坐船来这里,详细看一看悬棺里面到底有些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寰宇地理之中国三峡大坝
观中国三峡大坝有感
阙道能
2013-3-31
专业:工程项目管理
学号:11100330842
班级:工程造价1108
介绍了各国水坝的修建,以及我国对于三峡水坝的借鉴和总结。

观中国三峡大坝有感
就昨晚观看了中国三峡大坝,颇为感触;感触的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中国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是世界第三长河。

2001年,中国科学院用遥感应技术测得了长江有6122.3公里。

长江是在湖北省宜昌市为上游,水急较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间为中游,曲流发达,多湖泊(鄱阳湖、洞庭湖);湖口以下为下游,至崇明岛,土壤肥沃,长江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为两亿瓦,是中国最富有的河流,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不过可惜的我问了下室友,三峡是指哪三峡,他竟然说是重庆,我顿时笑喷了。

在哪个省也不知道了,还说在青海;我带了冷笑。

所谓三峡就是:三峡是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会与湖北省宜昌市;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水急较多,这样可以更大限度的减少能量的损失,从而提高利用率。

而且在此之上有重庆,之下有南京、武汉、伤害,这四个大城市用电量是非常大的,因此有需求就会给国家压力,再次考虑了火电,能耗大,不可再生,污染大气;核能,技术不够成熟,核污染更加的巨大,因此水电是最适合不过的能源了,有个外国学者说,也许在21世纪,没有任何资源比水资源优越。

我想也对,毕竟环保、经济。

正是带着这样一个想法,三峡大坝才得以修建。

在建设期,耗资到现在都是无法估量的。

动用了40000人,耗时17年,130万的人需要移居,可以想象这工程的重大。

我们可以想象在铸就40层楼高,而且是用数以吨计的混凝土,被称之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水坝,水坝可见这三峡大坝的厚实程度有多大;我只能赞叹道:这三峡大坝的宏伟。

三峡大坝的修建,是离不开国外修建大坝的知识。

水坝的修建是离不开19世纪英国阿姆斯特朗这位伟大发明家,据史料记载,在一个湖泊的旁边有一栋房子,不错那就是阿姆斯特朗的收藏画作品的房子;除了白天看得清以外,晚上就摸黑
了,为了让大家在晚上看得见油画是阿姆斯特朗的一个愿望,于是就有了水坝的修建,水坝高10多米,利用水的势能转化为动能,然后带动发电机,值得一提的是,阿姆斯特朗用了500多吨的铜线把电传输到那栋房子里,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打破了吉尼斯纪录,除了自己用电,还可以把电传输到300公里以外的英国伦敦。

告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时法国加上的能源短缺,煤炭需要进口,才得以满足,这不得不考虑使用其他的能源,然后就想到了修建水坝,而且是发电量巨大的大坝——多敦大坝,建设的原理是这样的,预先修建两堵围墙,在两堵围墙中间修建水坝,假设第一堵围墙为A,第二堵墙为B,水坝为X,在AB之间建立地下水通道,分左右两边;这样就保证了水坝修建时不会妨碍,A的左右是挡水,B的作用是防止水的回流。

中国的三峡大坝就是采用了这种原理,不过围墙的修建,到水坝的修建成功;这不得不把原修建的围墙给炸掉,这样水才有重力势能,有了重力势能就可以发电了。

告随着20世纪二十年代,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采取了新的政策,其中包括胡佛新政和罗斯福新政,不过最后是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幸免于难,在胡佛新政和罗斯福新政都采取了同样的措施,那就是水利工程,在胡佛执政期,修建了胡佛水坝,为世界之最,发电量7000多兆瓦,这足以满足了一个市的用电量,后来在美国的宾西福利亚州的一个名叫约翰镇的,修建了水坝。

不过水坝最大一个问题出来了,那一天下雨天足足下了24个小时,使得水位高于水坝,水坝又没有采取减少水重力势能,使得水坝的基础受到严重的侵蚀,致使水坝倒塌,倾泻了2000多万吨的水,从而导致了约翰镇1500多人死亡,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为惨痛的历史悲剧。

到了后来才发现问题所在之处,现在我们看到三峡大坝飞出
好多的水,正是因为水坝下面做了挡水板,减少水的重力势能,大部分飞向空中,少部分落入水底,对水坝的基础不会受到侵蚀,从而不会令水坝垮塌。

前苏联为了增强工业力量,也开始新建水坝;并解决了船只上下通行的难题所在,不过就是有点耗时耗力。

水的重力势能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

由于长江的起伏小,落差也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而然就少不了船只。

新的问题就是船只如何上下通行;原来是把船只集中在一起,利用水的浮力使得船上升,不过这样做得来特别耗时,差不多要3~4个小时才能完成一趟,货船还好,要是客船就有点难堪了;现在好了,利用电梯原理,使得一趟只要30多分钟就能够完成。

中国的三峡大坝借鉴各国之长,补己之短;各国技术相互借鉴,这样才能够促进技术的进步。

三峡大坝的发电量可以满足6000万人的用电问题,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不过什么事物都有利有弊。

弊端,个人看来有:鱼群的繁衍;我想这应该解决了,坏境的影响,修建那么高的水坝,这就会使得大坝周围产生一定的水压力,即水对周边的压力,这不得不捏一把汗;要是三峡大坝垮塌,那不得不说比美国宾西利亚州的约翰镇更具有毁灭性,下游数千万的人口;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的。

在2008年5月12日的那天,我国四川省的汶川县发生了地震,其实我更关注三峡大坝,和三峡大坝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还好没事,要是没事就不得了了,在我个人认为三峡大坝在今后的时间里就是一个原子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并希望能够得到一个解决得方法。

免得中下游地区免遭生灵吐炭。

中国政府申明任何国家对三峡大坝实施攻击都将视为核打击,且核反击。

有人赞誉它是这样的:
自古长江万里奔,斩岩劈石逼夔门。

百川奋勇争三峡,一水飞流破万钧。

不赖夸娥双子力,无须嬴政一鞭神。

高科化解西陵险,降伏苍龙举世惊。

不难看出,可见修筑三峡大坝时的复杂程度,不愧成为为中国的重大工程之一。

又夸赞了三峡的水流急湍,用两个字形容“惊”、“险”再好不过了。

要是感慨,就要从我们的民族开始。

是我们中华民族修建的三峡大坝。

当我看到急流的水在堤上飞流时,我就有种快感,而那水将流向东海。

在没有突发问题之前,利大于弊的。

要是这样,我情愿让三峡大坝永久的持续下去,想法是好的,可现实是残酷的,终有一天它将成为历史。

水是世间万物的本源,可也是万物的杀手,每年有多少个地方闹洪涝灾害;庆幸的是我们还会利用水,三峡大坝就做到了这一点。

据说三峡大坝的选址都选了好几年,三峡水利工程不得不说在时间上具有影响力。

在勘探、施工和运营时,都不可疏忽大意。

三峡大坝也是中国的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是全世界水利建筑的一大亮点。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