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翅目
鞘翅目特征

鞘翅目特征鞘翅目是昆虫纲下的一个大类群,它包括了很多种类繁多的昆虫。
鞘翅目在昆虫界中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而闻名。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鞘翅目昆虫的特征吧!首先,鞘翅目昆虫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它们的翅鞘。
鞘翅就像是昆虫的外套,将昆虫的翅膀完全包裹在内,形成一个保护性的盾牌。
这个特殊的翅鞘设计使得鞘翅目昆虫在飞行时更加灵活,也更具隐蔽性。
有些鞘翅目昆虫的翅膀长得非常美丽,色彩鲜艳且图案精美,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其次,鞘翅目昆虫的口器形态独特。
大部分鞘翅目昆虫具有弯曲的口器,以适应它们各自不同的食性。
有些鞘翅目昆虫的口器发达,能够通过喷射稀释的体液来清洁食物,以便更好地摄取养分。
其他一些鞘翅目昆虫的口器则特化为强有力的针刺,用于刺入植物或其他昆虫的体内,进行捕食或者放置卵子。
此外,鞘翅目昆虫的触角也是其独特特征之一。
鞘翅目昆虫的触角通常非常长,用于感知周围环境、寻找食物或伴侣。
有些鞘翅目昆虫的触角可以分泌出信息素,用于沟通与吸引异性。
这些触角的形状和结构对于鞘翅目昆虫来说非常重要,它们的长度、形状、节段数量等方面都是区分不同种类的重要特征。
最后,鞘翅目昆虫还有很多其他特征,比如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选择。
有些鞘翅目昆虫喜欢在树木上筑巢,而另一些则居住在水中或土壤中。
它们的生活方式丰富多样,有的是食草性,有的是肉食性,有的是食腐性。
鞘翅目昆虫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能够帮助控制害虫,还能作为食物链中的一环,维持生态平衡。
鞘翅目昆虫的特征丰富多样,无论是翅鞘、口器还是触角,都展示了这一类昆虫独特而精巧的进化适应。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鞘翅目昆虫的多样性和生活习性,进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重要的生物资源。
只有保护好这些生物多样性,我们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鞘翅目检索表

鞘翅目检索表
鞘翅目是昆虫纲中的一种目,其下包括了许多种类繁多
的昆虫,如甲虫、金龟子等。
鞘翅目昆虫主要特征是前翅大部分变硬,成为鞘翅,保
护了后翅,使得昆虫在飞行时可以更加灵活自如。
基本上,鞘翅目昆虫的前翅与后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鞘翅目昆虫的头部通常具有齿状咬颌,下咽肌发达,能够咀嚼和吸食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
鞘翅目昆虫的生活习性也非常丰富多样。
最常见的甲虫
属于鞘翅目昆虫,其生活在陆地和水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发展成为不同的类型,如食肉、腐食、植食等。
与此同时,鞘翅目昆虫还有一些种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不仅仅依靠外部资源来获取能量。
鞘翅目昆虫在生态系统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既是
捕食其他昆虫的天敌,又是许多动植物的传粉者或食物来源。
在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中,鞘翅目昆虫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鞘翅目昆虫的分类中,目前已经发现了数千种不同的
物种。
它们分布在世界各个地区,从亚热带到温带,从陆地到水域。
科学家们通过对这些物种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类,不仅可以了解昆虫的多样性,还可以为生物分类学和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总结起来,鞘翅目昆虫是一种在大自然中广泛分布的昆
虫类群。
它们以其独特的前翅结构和多样化的生活习性而闻名,
并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家们通过对这些昆虫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昆虫的多样性和地球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鞘翅目PPT

图1.3.6-9 光肩星天牛
九、象甲科
体小至大型,体坚硬。 头部前方延长成象鼻状,长短不一,末端着 生口器。触角多为棒状,着生于头管的不同部位, 有的种类成膝状弯曲。跗节隐5节或“似为4节”。 成虫、幼虫均为植食。如水稻象甲、甘薯象 甲。
图1.3.6-10 水稻象甲
图1.3.6-11 甘薯象甲
七、金龟甲科
体中至大型,多数种类体色艳丽,具蓝、绿、 黄等金属光泽。
触角9或10节,鳃叶部3节。 各足上的1对爪大小不对称,大爪端部常分 裂,尤以前、中足明显,如大云斑金龟甲。
图1.3.6-8 大云斑金龟甲
八、天牛科
体中至大型,长筒形。 触角鞭状,特长,常超过体长,至少超过体 长之半,着生于额的突起上,是区别于叶甲科的 重要特征。复眼环绕触角基部,呈肾形凹入,或 分裂为2个。 跗节隐5节或“似为4节”。腹部腹板可见 5~6节。幼虫呈乳白色,胸足退化,钻蛀树干。 如光肩星天牛等。
图1.3.6-6 苹果吉丁虫
六、叩头甲科
体小至大型,体色多暗色。 触角锯齿状或丝状。前胸背板后侧角突出成 锐刺,前胸与鞘翅相接处下凹,前胸腹板具有向 后延伸的刺状突,插入中胸腹板的凹沟内,组成 弹跳的构造。当后体躯被抓住时,不断叩头,所 以有“叩头虫”之称。幼虫称金针虫。如细胸锥 尾叩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1.3.6-7 叩头甲
长之半,不着生在额的突起
上。复眼圆形,不环绕触角。
跗节隐5节或“似为4节”。
腹部可见5节。如柳蓝叶甲。
图1.3.6-5 柳蓝叶甲
五、吉丁甲科
体小至大型。常具鲜艳
的金属光泽。触角锯齿状。前
胸与鞘翅相接处不凹下,前
胸腹面有尖形突,与中胸密接,
鞘翅目昆虫汇总.

(一)原鞘亚目 Archostemata
• 1.体微型甲虫,触角棒 状; • 2.前胸具背侧缝;后足 基节不与后胸腹板愈合, • 3.第1腹板不被后足基节 完全分开; • 4.后翅具纵室,边缘有 长缨毛; • 跗节式1-1-1、3-3-3或 4-4-4; • 5.幼虫近蛃型,腹部两 侧有气管鳃; • 6.均植食性,取食藻类, 岸边半水栖。
• 多数种类生活于石头、 断木、树皮、枯枝落叶 下或废墟中,少数种类 穴居。成虫喜欢在晚上 活动,有趋光性。
硕步甲 拉步甲
• 肉食性,捕食昆虫、蜗 牛或千足虫。
• 该科昆虫通常在地面游 动,行动敏捷,受惊扰 时也很少飞行,故称步 甲。
2
• 多数种类成虫后翅退化,左右鞘翅 愈合,不能 飞行,只能在 地面行走,故 称步甲,俗称 步行虫;少数 后翅发达,有 较强的飞翔能 力;后足转节 叶状膨大。 • 体色通常暗 淡,少数鲜艳。 体长5~60mm。 触角11节,触 角间距大于上唇宽度;前口式;头常 狭于前胸; • 幼虫前口式,上颚有齿;第5腹节无 逆钩,第9腹节有伪足状突起。
变态类型和生活史
三、分类及 重要科简介
多 食 亚 目
原 鞘 亚 目
分
菌 食 亚 目
类
肉 食 亚 目
简
介
• 1.成虫前胸有或无背侧 缝;后翅有小纵室; • 2.后足基节不固定在后 胸腹板上,能活动; • 3.第1腹板不被后足基节 完全分开; • 4.跗节式5-5-5; • 5.幼虫蛃型、蛴螬型、 叩甲型或象虫型;上颚 有臼齿区;部分具尾突 • 6.均植食性;陆栖
食性
少数种类寄生 性,寄生在其 他昆虫或小型 动物活体内如 大花蚤幼虫寄 生于蜚蠊体内 或在蜂巢内营 寄生生活。
栖境
昆虫的分类-鞘翅目

捕食小昆虫。 幼虫生活于土中隧道内,头在入口处,背钩防止捕食时被 拖出。 全世界约2000种,我国120余种,常见种有中华虎甲和杂 色虎甲等,均为捕食性。
中华虎甲
2、步甲科 Carabidae
特征: 1.体小至大型,色暗,具金 属光泽; 2.头前口式, 窄于前胸; 3.下颚无能动的齿; 4.触角位于上颚基部与复眼 之间; 5.鞘翅表面具纵沟或刻点行。 6.成虫后翅常退化,不能飞, 仅能在地面行走,故称为步甲。 7.幼虫为蛃型幼虫,黑色, 足长,活跃,第9节尾突发 达。
1.蛃型
体壁坚硬,胸足发达、5节,第9腹节有尾突。 行动活泼,捕食性,如肉食亚目、隐翅虫总科等。
2.金针虫型
体壁坚韧,胸足不太发达、4节。 不太活泼。植食性,生活于土壤内,叩头 甲科。
3.伪蠋型
体壁柔软,胸足不发达,4节,无腹足。 不活泼,食叶。见于叶甲、皮蠹等。
4.蛴螬型
8、金龟科Scarabaeidae
特征: 1.体粗壮,卵圆形或长形, 背凸; 2.触角鳃叶状,8~11节, 末端3或4节侧向膨大; 3.前足开掘式,跗节5节; 4.后足着生位置靠近中足, 远离腹末;腹末有1对气门在 鞘翅外; 5.爪有齿,大小相等。
金龟科习性差别大。 许多为粪食性或腐食性、尸食性等;其它 种类植食性,取食植物叶片、果实、和花 等,有些是草场或农作物的重要害虫。
16、瓢甲科Coccinellidae
特征: 1.身体半球形,头后部被前胸背板所覆盖; 2.触角棒状; 3.跗节为隐4节;第3节极短,第2节双瓣状。
龟 纹 瓢 虫
《昆虫记》鞘翅目——昆虫纲第一大目,身披铠甲的庞大家族批注

《昆虫记》鞘翅目——昆虫纲第一大目,身披铠甲的庞大家族批注
【最新版】
目录
1.鞘翅目的基本介绍
2.鞘翅目在昆虫纲中的地位
3.鞘翅目的特点与分类
4.鞘翅目的代表性昆虫
5.鞘翅目的意义与价值
正文
【鞘翅目的基本介绍】
鞘翅目(Coleoptera)是昆虫纲中第一大目,也是身披铠甲的庞大家族。
它们的特点是拥有硬壳状的前翅,这使得它们能够在遇到威胁时迅速展开,保护柔软的后翅和腹部。
鞘翅目昆虫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占到了已知昆虫种类的一半以上。
【鞘翅目在昆虫纲中的地位】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纲,而鞘翅目是昆虫纲中最大的一个目。
这使得鞘翅目在昆虫界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鞘翅目的特点与分类】
鞘翅目的特点主要是其前翅的硬壳状,这使得它们能够快速展开,保护自己。
鞘翅目可以根据其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分为多个科,如叶甲科、瓢虫科、金龟子科等。
【鞘翅目的代表性昆虫】
鞘翅目的代表性昆虫有瓢虫、金龟子、屎壳郎等。
其中,瓢虫因其色彩鲜艳,被认为是生态农业的重要指标昆虫;金龟子则因为其体型庞大,
被视为鞘翅目中的“巨无霸”。
【鞘翅目的意义与价值】
鞘翅目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许多植物的传粉者,也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分。
此外,一些鞘翅目昆虫也被用于食用和作为中药材。
鞘翅目特征范文

鞘翅目特征范文鞘翅目(Coleoptera)是昆虫纲的一个目,也是昆虫纲中最大的目,目前已知约有40万种,占据了昆虫纲中近三分之一的物种。
鞘翅目包括了一些常见的昆虫,如甲虫、金龟子和蚱蜢等。
下面将介绍鞘翅目昆虫的一些主要特征。
鞘翅目昆虫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独特的前翅。
鞘翅目的前翅被硬化并形成了保护后翅的鞘状结构,因此得名鞘翅。
前翅的表面通常有特殊的纹饰和凹凸不平的结构,这些纹饰和结构有助于使昆虫更容易躲避天敌或吓唬敌人。
在许多鞘翅目昆虫中,前翅的颜色也很鲜艳,常常用来吸引异性或警告敌人。
另一个鞘翅目昆虫的显著特征是它们的口器。
鞘翅目昆虫的口器通常是咀嚼式的,与许多其他昆虫目的长吻、咖啡管或针状器官不同。
这种咀嚼式的口器使得鞘翅目昆虫能够更容易地咀嚼和咀嚼食物,适应各种不同的食性。
鞘翅目昆虫的触角也是其特征之一、触角通常是丝状或鳞片状的,分为几个节段。
触角的形状和长度因种类而异,在不同的昆虫中有不同的功能。
触角可以用来感知环境、识别物种或性别,以及帮助昆虫导航等。
鞘翅目昆虫的身体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它们的身体通常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部分。
头部有一对复眼,复眼通常由成百上千个单眼组成,可以提供广角视觉。
头部还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口器。
胸部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三个部分,它们连接着三对腿。
腹部通常由十个节构成,最后一节通常是尾部。
鞘翅目昆虫的生命周期也是其特征之一、大多数鞘翅目昆虫经历完全变态,即蛹或幼虫通过蛹期变成成虫。
幼虫通常具有不同的体形和生活方式,对于大多数物种来说,它们是有益于环境的,如土壤中的分解者或泥土中的掘土动物。
幼虫通过食用植物的根、叶、茎等部分来获取营养。
成虫则主要从事繁殖和寄主选择。
总的来说,鞘翅目昆虫在形态、生态和生活史等方面表现出了许多独特的特征。
对于科学家和昆虫学家来说,研究这些特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些昆虫,也为我们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理解做出了重要贡献。
鞘翅目

吉丁虫(Buprestidae)
别名:溜皮虫 常见种类:绿点肥吉丁 关键词:观赏性
叩头虫(El、金 针虫 常见种类:细胸叩甲、狭 丽叩甲 关键词:磕头
萤(Lampyridae)
别名:夜照、流萤、耀夜 常见种类:窗胸萤 关键词:星星之火
鞘翅目
鞘翅目,因其前翅 为鞘翅而得名。俗 称”甲虫”。鞘翅 目是昆虫纲中乃至 动物界种类最多、 分布最广的第一大 目。
鞘翅目 (Coleoptera)
肉食甲亚目 (Adephaga)
多食甲亚目 (Polyphaga)
象甲亚目 (Curculionidae)
肉食甲亚目(Adephaga)
虎甲(Cicindelidae)
蜣螂(Scarabaeidae)
别名:屎壳郎、推粪虫 常见种类:神农洁蜣螂、 象粪蜣螂 关键词:清洁工
金龟子(Scarabaeoidea)
常见种类:铜绿丽金龟、 黄粉鹿花金龟、白星花金 龟、暗黑鳃金龟 关键词:农业害虫
独角仙(Dynastidae)
常见种类:双叉犀金龟、 细角尤犀金龟 关键词:泰坦
象甲亚目(Rhynchophora)
小蠹(Scolytidae)
象甲(Curculionidae)
小蠹(Scolytidae)
常见种类:欧洲榆小蠹、 欧洲大榆小蠹、咖啡果小 蠹、西部松大小蠹、中欧 山松大小蠹 关键词:林业大害
象甲(Curculionidae)
别名:象鼻虫 常见种类:谷象、米象、 棉铃象甲 关键词:“鼻子”
瓢甲(Coccinellidae)
别名:花大姐 常见种类:七星瓢虫、异 色瓢虫、茄二十八行瓢虫 关键词:精致
天牛(Cerambycida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伪4节(隐5节)
伪3节(隐4节)
鞘翅目昆虫的跗节式
第七节 鞘翅目
1. 形态特征 1.3 腹部 可见腹节5~8节。肉食亚目后足基节窝向后延伸,将第 1腹板完全分割开;多食亚目后足基节窝不把第1腹板完全 分开。雌虫腹末形成伪产卵器。无尾须。幼虫寡足型,少 数无足型;口器咀嚼式。
肉食亚目
多食亚目
第七节 鞘翅目
2. 生物学特性 全变态,但芫菁科、步甲科和隐翅虫科为复变态。陆生 和水生。多数植食性,少数肉食性和腐食性。 2.1 栖境和食性 水生或陆生。陆生种类可生活于土中、植物根部、茎干和 花果内、叶面上、动物活体内、巢穴内、粪内、尸体上等。
甲虫的栖境和习性
第七节 鞘翅目
2. 生物学特性 2.1 栖境和食性 食性分化复杂,有植食性、菌食性、腐食性、尸食性、粪 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等。植食性者取食植物的不同部位, 如叶甲、天牛、小蠹虫、象甲和金龟子等。
虎 甲 的 头 部
第七节 鞘翅目
1. 形态特征 1.2 胸部 前胸腹板在前足基节 间向后延伸,叫前胸腹 板突。当前胸腹板突在 穿过前足基节后变宽, 封闭了前足基节窝时, 叫前足基节窝闭式;相 反,称基节窝开式。基 节窝开放与否,是分类 的重要依据。
基节窝开式
基节窝闭式
前胸腹板腹面观
第七节 鞘翅目
瓢虫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第七节 鞘翅目
3. 经济意义 部分是捕食性和寄生性类群,可作为益虫保护利用。 中国和日本利用寄生性花绒穴甲 Dastarcus helophoroides 防治松褐天牛和光肩星天牛取得了初步结果。
寄生性甲虫——花绒坚甲
第七节 鞘翅目
3. 经济意义 一些种类以真菌、腐败物、粪便、动植物尸体等为食, 这在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维持环境的清洁方面起了极大作 用。如埋葬甲找到动物尸体后,在尸体底下挖穴,产卵于 尸体上,再将尸体掩埋。
第七节 鞘翅目
4. 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多食亚目Polyphaga 4.7 锹甲科Lucanidae 英文名称: stag beetles。雌雄二型明显;体黑色或褐 色,扁平。头大,前口式;上颚发达,尤其雄虫上颚成角 状向前伸出;触角11 节,膝状;前胸背板很宽,方形;鞘 翅覆盖整个腹部;跗节式5-5-5。
虎 甲 的 幼 虫
第七节 鞘翅目
4. 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肉食亚目Adephaga
4.2 步甲科Carabidae
英文名称:groud beetles。是 鞘翅目中的较大科。体色暗,少 数鲜艳。触角 11 节,触角间距大 于上唇宽度;前口式;头常狭于 前胸;成虫后翅退化,不能飞行, 只能在地面行走,故称步甲,俗 称步行虫。 幼虫第 5 腹节无逆钩,第 9 腹节 有伪足状突起。
粪蜣
埋葬甲
第七节 鞘翅目
3. 经济意义 此外,甲虫还是最原始的传粉昆虫,其传粉作用位居 膜翅目和双翅目之后,在鳞翅目之前,排第3位。
郭公甲
象甲
第七节 鞘翅目
4. 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一般分为 4个亚目:原鞘亚目、菌食亚目、肉食亚目和多 食亚目。全世界已知 35万多种,我国已知约 1 万种。其中以 肉食亚目和多食亚目与人类关系密切。 肉食亚目Adephaga 成虫前 胸具背侧缝;后翅具小纵室; 后足基节与后胸腹板愈合, 并把腹部第1腹板完全分开; 跗节式5-5-5。幼虫上颚无臼 齿区。成虫和幼虫均为捕食 性,仅步甲科中少数种类为 植食性。陆生或水生。
第七节 鞘翅目
4. 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肉食亚目Adephaga 4.2 步甲科Carabidae 陆生。成虫喜欢在晚上活动,有些种类有趋光性。
濒危种类:拉步甲Carabus lafossei 和硕步甲Carabus davidi 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步 甲 在 觅 食
第七节 鞘翅目
4. 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肉食亚目Adephaga 4.3 豉甲科Gyrinidae 英文名称:whirligig beetles。触角短粗,11节;每个 复眼分上下两部分;前足最长,远离中足和后足。幼虫腹 节两侧有气管鳃,端部有尾钩。
第七节 鞘翅目
2. 生物学特性 2.2 变态类型和生活史
叶 甲 在 产 卵
第七节 鞘翅目
2. 生物学特性 2.3 雌雄二型 鞘翅目的雌雄异型在萤科、独角仙科、楸甲科、粪金 龟科和天牛科中较为常见。 2.4 趋光性和假死性
鞘翅目昆虫的成虫多数都具有趋光性,并且几乎所有 的种类都具有假死性。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习性来采集标 本或捕捉和防治它们。
第七节 鞘翅目
4. 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多食亚目Polyphaga 4.6 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
第七节 鞘翅目
4. 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多食亚目Polyphaga 4.6 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 陆生。生活于砖石或枯枝落叶下, 以腐败物为食,或取食花粉,或捕 食其他昆虫和螨。有些种类生活于 蚂蚁或白蚁巢内,共栖。 有些种类有毒,能引起皮肤病。 如在1959年,四川省重庆和南充地 区,曾由于毒隐翅虫引发 1 次流行 性皮肤病。 常见种类:青翅蚁形隐翅虫 Paederus fuscipes。
虎甲科的代表
第七节 鞘翅目
4. 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肉食亚目Adephaga
4.1 虎甲科Cicindelidae
陆生。成虫白天活动,经常于路 上觅食,当人走近时,常向前作短 距离飞翔又停下,故称拦路虎。 幼虫第 5 腹节背面有逆钩,俗称 “骆驼虫”。在砂地或泥土中挖孔 穴居住其中,头塞在孔穴入口处, 张开上颚,狩猎路过的小虫。 常见种类:中华虎甲 Cicindela chinensis。
第七节 鞘翅目
4. 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多食亚目Polyphaga 4.5 水龟甲科Hydrophilidae 又叫牙甲科。英文名称: water scavenger beetles。体 背面弧形拱起,腹面扁平。触角短棍棒状;下颚须丝状,常 长于触角;中胸腹面有1尖锐的腹针;跗节式5-5-5。
水龟甲的特征
第七节 鞘翅目
2. 生物学特性
锹 甲 的 雌 雄 二 型
雄 雌
第七节 鞘翅目
3. 经济意义 鞘翅目昆虫的食性很复杂。多数种类为植食性,且 食性广泛,许多种类是农林牧业的重要害虫,有的还 是检疫性害虫,它们为害植物的不同器官,且成虫和 幼虫都能为害,给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鞘翅目的某种类还能传播植物病原,引发病害,如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就是特大毁灭性病 害 —— 松材线虫病的病原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的主要传播媒介,该线虫病近年在我国 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台湾、广东、香港和云南 等地严重为害。
甲 虫 的 栖 境 和 习 性
第七节 鞘翅目
2. 生物学特性 2.2 变态类型和生活史
多数种类完全变态。但芫青科以及步甲科、隐翅虫科、 大花蚤科和豆象科的一些种类,其幼虫经历蠋型、蛴螬型 和拟蛹3个阶段,为复变态。 卵多为圆球型。产卵方式多样。幼虫一般3~5龄,寡足 型。蛹主要为离蛹。 生活史一般较长,一年1~4代,也有更长的,如1~5年 才完成1代,一些天牛甚至需25~30年才完成1代。 多数种类以成虫越冬,少数以幼虫或卵越冬。
叶 甲 防 治 黑 点 金 丝 桃
第七节 鞘翅目
3. 经济意义 一些植食性甲虫可应用于杂草的生物防治。 在我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于1987年先后从 加拿大和前苏联引入豚草条纹叶甲 Zygogramma stuturalis 防治恶性豚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恶 性 豚 草
第七节 鞘翅目
3. 经济意义 一些植食性甲虫可应用于杂草的生物防治。 同年,从美国引进空心莲子草叶甲 Agasicles hygrophila 防治空心莲子草也取得成功。
1. 形态特征
1.2 胸部
前胸发达,中胸只露出小盾片。在前胸背板与侧板间, 肉食亚目和菌食亚目有背侧缝。两鞘翅在体背中央相遇成1 条直线,称鞘翅缝;若鞘翅在侧面突然向下弯折,弯折部 分就称缘折。后翅翅脉较少或无翅脉。一些种类缺后翅。
第七节 鞘翅目
1. 形态特征 1.2 胸部
胸足发达,类型多种。跗节式有: 5 节类 ——5 - 5 - 5 , 伪4节或隐5节类(实为5节),第3节较大呈双叶状,第4节 短小,背面不易看到;其中异跗类5-5-4;4节类——4- 4-4,伪 3背面不易看到;3节类——3-3-3。
龙虱的幼虫
第七节 鞘翅目
4. 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多食亚目Polyphaga 成虫前胸无背侧缝;后翅无小纵室;后足基节不与后胸 腹板愈合,可动,不把腹部第 1 腹板完全分开;跗节有 5 节 类、伪4节类、异跗类、4节类、伪3节类和3节类等。 幼虫上颚具臼齿区;有蠋 型、蛴螬型、象甲型和天牛 型;多数有尾突。 成虫和幼虫食性复杂,有 植食性、肉食性、尸食性、 粪食性和腐食性等。陆生或 水生。
第七节 鞘翅目
4. 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肉食亚目Adephaga 4.3 豉甲科Gyrinidae
水生。成虫夜出性,夜间群集水面游泳,呈斡旋运动。 常见种类:大豉甲Dineulus orientalis。
豉 甲 在 水 面 游 泳
第七节 鞘翅目
4. 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肉食亚目Adephaga 4.4 龙虱科Dytiscidae
空 心 莲 子 叶 甲
第七节 鞘翅目
3. 经济意义 —— 引进空心莲子叶甲防治空心莲子草
防治前
防治后
第七节 鞘翅目
3. 经济意义 部分是捕食性和寄生性种类,可作为益虫保护利用。 例如,我国引进捕食性澳洲瓢虫 Rodolia cardinalis 和 孟式隐唇瓢虫 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防治介壳虫, 是我国引进天敌防治害虫非常成功的例子。
第七节 鞘翅目
4. 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多食亚目Polyphaga 4.5 水龟甲科Hydrophilidae 水生。成虫多腐生性,幼虫多捕食性。 常见种类:长须水龟甲Hydrophilus acumin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