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追月》音乐教学设计
八年级音乐彩云追月教学设计5篇

八年级音乐彩云追月教学设计5篇《彩云追月》是一首中国民族调式的乐曲,带有一些广东音乐的风格,乐曲悠扬中又带有欢愉的气氛,旋律通俗易懂,但又韵味十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音乐彩云追月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八年级音乐彩云追月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1.欣赏《彩云追月》。
2.竖笛演奏《美丽的梦神》。
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民乐合奏《彩云追月》,背唱《彩云追月》的主题旋律。
2.能在听赏过程中,了解《彩云追月》旋律中的探戈节奏特点及五声调式特点。
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3.能用自然、流畅的音色准确地演奏《美丽的梦神》,并与他人合作进行二部合奏。
教学重、难点1.能认真聆听民乐合奏《彩云追月》,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2.能与他人合作吹奏二声部歌曲《美丽的梦神》。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师:同学们看过夏日夜晚的星空吗?那是怎样的画面?生回答。
2.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表现夏夜月空的民乐合奏作品《彩云追月》。
引出课题。
二、乐曲欣赏1.初听全曲,并思考:你听到了哪些熟悉的乐器?这首乐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随着音乐,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民族管弦乐队由“吹、拉、弹、打”四个部分组成。
“吹”包括笛子、笙、唢呐、管子等;“拉”包括高胡、二胡、中胡等;“弹”包括琵琶、柳琴、扬琴等;“打”包括鼓、锣、钹等。
有时还加入一些特色乐器,如箫、云锣等。
3.结合谱例,聆听主题:说一说这个主题的节奏有什么特点?生:出现较多的切分节奏,有“探戈”节奏的特点。
4.请同学们手打稳定拍,口读下列节奏。
思考:附点节奏与切分节奏为音乐表现带来了什么?5.请同学们哼唱这个主题,并思考:这段主题使用了哪几个音?是什么调式?生:do、re、mi、sol、la,是民族五声调式。
6.复听全曲,思考下列问题: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变化?你能听出乐曲有几个部分吗?生:主题出现了两次,在主奏乐器和力度上有变化。
初中音乐《彩云追月》教案1

初中音乐《彩云追月》教案1初中音乐《彩云追月》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彩云追月》的歌曲背景和故事情节;2.学唱《彩云追月》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3.通过学唱和演唱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学唱《彩云追月》;2.学生能够背唱歌曲的歌词;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准备:1.播放《彩云追月》的录音;2.制作歌曲的歌词和乐谱;3.准备演唱的舞台。
四、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歌曲(10分钟)1.教师播放《彩云追月》的录音,让学生们在听的同时,观察歌曲的背景图片。
2.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这首歌曲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Step 2:学唱歌曲(20分钟)1.教师逐句唱歌,学生随唱随跟。
然后教师分段教唱,学生跟唱。
2.教师给学生分发歌曲的歌词和乐谱,让学生自己练习。
3.教师和学生一起合唱这首歌曲。
Step 3:分组演唱(3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演唱这首歌曲。
2.每个小组演唱之前,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建议,提醒他们注意节奏和表演的动作。
3.每个小组轮流上台演唱,其他小组则担任观众,欣赏其他小组的演唱。
Step 4:合唱和评价(15分钟)1.回到全体合唱,让学生们一起演唱这首歌曲。
2.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这次演唱的效果,讨论如何改善和提高。
3.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鼓励他们更好地发挥音乐才能。
五、教后反思:通过这节音乐课的教学,学生们积极参与,气氛活跃,学会了《彩云追月》这首歌曲。
同时,通过分组演唱,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不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尝试,提高学生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演唱技巧。
《彩云追月》音乐优秀教案通用

《彩云追月》音乐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民族音乐欣赏》中的《彩云追月》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彩云追月》的创作背景,掌握其音乐主题,分析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彩云追月》的创作背景,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 学会演唱《彩云追月》,提高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彩云追月》的音乐主题,学会歌曲的演唱。
难点:分析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古典诗词中描绘月亮的名句,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主题。
2. 作品背景介绍(10分钟)介绍《彩云追月》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3. 欣赏与分析(10分钟)播放《彩云追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主题,分析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4. 歌曲学习(10分钟)教唱《彩云追月》,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5.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理论知识。
6. 随堂练习(10分钟)进行歌曲演唱和音乐知识问答,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作品背景:《彩云追月》创作背景2. 音乐主题:展示《彩云追月》主题旋律3. 民族音乐元素:介绍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音乐主题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作品背景的介绍。
2. 教学目标中关于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3. 教学难点中民族音乐元素的分析。
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5.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短文。
一、作品背景介绍《彩云追月》是著名作曲家任光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民族管弦乐作品,它以江南丝竹风格为基础,融合了西方作曲技巧。
小学音乐《彩云追月》教案

小学音乐《彩云追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感受《彩云追月》的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彩云追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彩云追月》的词曲分析。
2. 歌曲《彩云追月》的演唱技巧。
3. 歌曲《彩云追月》的演奏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地演唱《彩云追月》,了解其音乐特点。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准和节奏的处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视频资料。
2. 乐谱。
3. 教学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彩云追月》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讲解:分析歌曲的词曲特点,讲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学唱:让学生跟随音频学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4. 演练: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提高演唱效果。
5. 演奏:教授歌曲的演奏技巧,让学生进行实践演练。
6. 总结: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歌曲《彩云追月》的音乐特点和审美价值。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音乐的美感。
2. 运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如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4.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合作意识等。
2. 演唱效果:评价学生在学唱、演练过程中的音准、节奏、感情表达等。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练习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邀请民族音乐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
3. 开展民族音乐主题的实践活动,如民族音乐会、民族音乐舞蹈等。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024年《彩云追月》音乐标准教案精选

2024年《彩云追月》音乐标准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彩云追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彩云追月》学唱,解有关民族管弦乐知识,以及感受民族音乐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彩云追月》旋律和歌词,能熟练演唱。
2. 通过学习民族管弦乐,解我国民族音乐特点,培养对民族音乐兴趣。
3. 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感受音乐所表达意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歌曲《彩云追月》旋律、歌词学习,民族管弦乐解。
2. 教学难点:歌曲中一些特殊节奏和旋律,对民族音乐风格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教鞭。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以民间故事《嫦娥奔月》为引子,让学生解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意义。
播放《彩云追月》民族管弦乐版本,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月亮元素。
2. 新课学习(15分钟)教唱歌曲《彩云追月》,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特殊节奏和旋律。
分析歌曲中民族音乐元素,解其风格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自己话描述歌曲中画面。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意境。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歌曲中一段旋律,讲解其节奏和旋律特点。
示范演唱,并指导学生模仿。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歌曲《彩云追月》。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推荐学生课后欣赏其他民族管弦乐作品,深入解民族音乐。
六、板书设计1. 《彩云追月》2. 歌曲旋律简谱3. 歌曲歌词4. 民族音乐元素介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彩云追月》,解民族音乐元素。
答案:完成歌曲《彩云追月》学唱,并能用文字描述歌曲中民族音乐元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兴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民族乐团,深入解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创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音乐教案《彩云追月》精编版

音乐教案《彩云追月》精编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彩云追月》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和歌词内容。
2.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集体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2.CD或MP3播放器。
3.教学PPT或黑板、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彩云追月》。
2.学习歌曲的旋律与歌词(15分钟)1)播放《彩云追月》的伴奏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拍手。
2)指导教师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旋律,让学生跟唱。
3)分段教学歌曲的歌词,让学生跟读。
3.理解歌曲(10分钟)1)分析歌曲的音乐结构,介绍歌曲的主旋律和副歌部分。
2)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歌词内容,让学生理解歌曲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4.合唱练习(2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练习不同的歌曲段落。
2)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重声音的统一和歌曲的表达感情。
3)教师听课并进行指导和纠正。
5.团队合作展示(20分钟)1)各小组轮流进行合唱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
2)教师进行总结点评,表扬优秀展示,并提出改进建议。
6.小结(5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班级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通过音乐演唱展示自己的才华。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段教学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学习了《彩云追月》这首歌曲。
通过合唱练习和团队合作展示,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但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能力发展,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彩云追月》音乐优秀教案通用

《彩云追月》音乐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彩云追月》这首经典音乐作品。
该内容位于教材第十章“民族器乐欣赏”中的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彩云追月》的背景介绍、旋律分析、演奏形式、音乐特点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这首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彩云追月》的创作背景、演奏形式及音乐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彩云追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彩云追月》旋律的分析和音乐特点的讲解。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彩云追月》的音乐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彩云追月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彩云追月》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音乐作品的来源。
3. 旋律分析:播放《彩云追月》,引导学生关注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分析音乐结构。
4. 演奏形式:讲解《彩云追月》的演奏形式,如独奏、合奏等,并让学生亲身体验。
5. 音乐特点:分析《彩云追月》的音乐特点,如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和声丰富等。
6.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演奏形式表现《彩云追月》。
7. 例题讲解:选取一段《彩云追月》的旋律,讲解音乐理论知识。
8.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另一段《彩云追月》的旋律。
六、板书设计1. 《彩云追月》2. 内容:创作背景演奏形式音乐特点旋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彩云追月》中的和声运用,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 答案示例:和声运用丰富,给人一种宁静、优美的感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学难点是否讲解清楚。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彩云追月》音乐教案精选

《彩云追月》音乐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夜空》中的《彩云追月》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歌曲的学习和欣赏,歌曲以我国古典民乐为素材,旋律优美,富有诗意。
详细内容涉及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及音乐表现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彩云追月》的旋律、节奏,并能够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
3.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表现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彩云追月》的旋律、节奏,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难点:歌曲中的音色变化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PPT课件。
学具:音乐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夜空美景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美丽的夜空,引出《彩云追月》。
2. 歌曲学习(1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讲解旋律、节奏。
b. 分组练习,每组选代表进行展示。
c. 教师针对学生演唱情况进行指导、纠正。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分析歌曲中的音色变化,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表现力。
b. 举例讲解,如:夜空中的星星、月亮、彩云等元素在音乐中的表现。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注意音色变化和音乐表现。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合作(15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编排一段关于夜空的创意舞蹈,融入歌曲元素。
b. 各组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b.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夜空的诗词、歌曲等,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彩云追月》歌谱2. 黑板右侧:夜空元素(星星、月亮、彩云)与音乐表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首关于夜空的歌曲或舞蹈。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彩云追月》
【教学年级】八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合唱《彩云追月》
【课型】唱歌综合课
【教材分析】
合唱歌曲《彩云追月》是由词作家刘麟根据作曲家任光所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的主要旋律和音乐意境改编而成,歌曲为民族宫调式,4/4拍,二段体结构。
切分音的运用使曲调产生了心潮澎湃的激动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富有童真的歌词,描绘了月夜的幽静和美好,合唱形式的使用,更增添了月夜的神秘感,令人遐想。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的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种直观的感性接受逐渐的走向了理性的认知,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在音乐课堂中又羞于开口,不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不喜欢自己演唱,更不喜欢民族民间音乐,而偏爱流行音乐,为此,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在我们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多去聆听这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因为它是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的音乐精华,我们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渐的喜欢民族民间音乐,从而继承弘扬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其次,从中学生的演唱形式上来说,平时学生都喜欢用齐唱或者是独唱的方式去演唱歌曲,对于二声部的教学,学生大多都不愿意去选择唱低声部,而喜欢唱高声部,因为高声部旋律性较强,明朗好听,加上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所以,合唱教学进行时有一定的困难。
为此,我们不能规避二声部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识谱能力,适当的降低难度,可对二声部进行简单的改编,让学生更加喜欢合唱的形式,感受合唱的音色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歌曲学习,使学生乐于聆听、感受、体验、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
以及二声部和声演唱的音色之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体验、模仿、声部合作等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辨别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知识与技能
有情感地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基础上,能够做到聆听其他声部,建立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唱(体验)歌曲,并能够自然流畅地演唱二声部歌曲《彩云追月》,体会民族器乐曲旋律韵味。
贯穿歌曲始终的切分节奏的学习。
【教学难点】
能用统一、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的二声部。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图片导入,并揭示课题最近老师从网上搜集了几幅精美的图片,今天先拿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打击看是什么呀?对,月亮。
月亮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它或阴或晴,或圆或缺,都对地球上的生物或气候产生不同程度的印象;而且月亮一直是古今中外艺术家,文人墨客喜欢描绘的对象,它宁静、温馨、美丽,寄托着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关于月亮的歌曲——《彩云追月》
设计意图:课一开始,如何让学生静下来,营造一种静宁祥和的氛围,非常关键。
通过美丽的月夜图片,以及教师的热情优美的语言,让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月夜的幽静与美好的意境之中。
二、新课学习
1、初听歌曲
师引导:你从歌中感受到怎样的画面或者意境,并播放歌曲《彩云追月》的范唱。
(完整聆听歌曲《彩云追月》,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
)
师引导学生回答:通过聆听歌曲,你脑海中会联想到怎样的画面或者意境?想不想知道老师心中的画面是怎样的?(如水的月光普照着大地,照着树林,照着山峰,照着潺潺流动的小河。
月亮时而躲进云彩,时而撩开面纱,月色显得特别的宁静。
歌曲结束句,音区比较高。
音高上,后面的两个音翻高八度,要求学生轻声高位,保持打哈欠的状态,跟琴演唱。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遇到的难点之处,采用重点教唱的方式,并能够及时的纠正学生唱不准的地方。
对于歌曲的处理、学生唱歌的姿势、演唱声音的位置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始终贯穿整个学歌过程,并不是单独拿出来去练习的。
)
4、完整演唱
师引导,彩云追月,晚上能看到云彩的颜色,说明晚上的月光非常的明亮,皓月当空,月光如水,非常宁静的场景。
通过对,云月相随,相映成趣的画面的描述,抒发了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还包含着人们对大自然馈赠给我们这份唯美礼物的一种感激之情。
(设计意图:歌曲是用来表达情感的,引导学生以情带声,用自己最好的状态,最美的声音,来表现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作者以及作品,激励学生更喜欢这首作品,引起学生想尽快学会这首歌曲的积极性。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引导:歌曲是四四拍的,如果为歌曲伴奏,是拍击节奏呢,还是轻轻晃动身体,更能表现歌曲这种柔美的意境呢?
学生随伴奏用柔和的音色,轻轻晃动身体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8、二声部的学习
师引导:由于歌曲的经典,人们对这首歌曲加以不断的创新与改编,尤其是二声部的加入,使得歌曲更加充分体现了月夜的幽静与美好。
教师引导学生学唱第二声部的乐谱,(并问学生是不是很熟悉,新课之前我们已经感受过这段和声。
)
学生随琴视唱第二声部的旋律数遍,然后轻轻填词感受,并将学生分组分声部分别练习两个声部的旋律和唱词,生生配合互换演唱高、低声部,提示学生用平稳连贯、整体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二声部的和谐之美。
设计意图:在唱熟歌曲的第一声部的基础上,学唱第二声部,让学生体验二声部的和谐之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作者作品简介
师引导: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就能把二声部合唱唱的如此轻松、和谐、优美。
大家知道吗?《彩云追月》原来是由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青年曲作家任光作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几十年来深受广大群众的的喜爱,由于曲子既经典又通俗,很多的文人墨客由重新填词,于是派生出了不同版本的《彩云追月》
2、欣赏通俗版的《彩云追月》
师引导: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对这首歌曲又赋予新的内涵,加进了很多很多时尚的元素,创作了不同版本的歌曲《彩云追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让学生欣赏再度创作的作品不同版本的《彩云追月》,感受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的歌曲)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巩固了本课的内容,开阔了音乐视野,进一步音乐带来的艺术魅力。
四、拓展升华故事结束本节课
师引导:前段时间王力宏和刘亦菲主演的《恋爱通告》,故事的展开就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男女主人公也是因为一曲《高山流水》相遇,进而发展成为知己,并且故事的故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民族音乐。
由此可见,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又多么的强大!也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也更加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下课!
设计意图:升华了本课的主题,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
并在温馨的气氛中结束本课,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