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雪四人谈第2课时学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江苏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雪四人谈第2课时学案苏教版

江苏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雪四人谈第2课时学案苏教版

《雪》四人谈学习从不同的角度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读了《雪》之后,你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交流时,口头概述课文内容要准什么意思?知识链接:作者简介(1)王蒙:1934年生于北京。

1954年发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引起很大的反响。

自50年代以来他发表小说、评论等作品1000余万字,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语言文字在国外出版。

是当代中国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2)斯妤:当代女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1980年开始写作,著有散文集、小说集20多部,并两度获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

(3)黄蓓佳:江苏如皋人,现为江苏作协副主席。

从1973年在上海《朝霞》丛刊发表处女作《补考》起,至今发表小说、散文、电影电视剧本500余万字。

(4)李允经:鲁迅研究专家,著有《鲁迅的婚姻与家庭》,《中国萌芽木刻集》,1985年与人共同编著的《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一书,发表过近八十幅鲁迅评价过的木刻作品。

《鲁迅笔名印谱》一书中的鲁迅笔名由他整理。

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1)因为“所有那些我们熟悉的鲁迅形象——我们从照片上看到的,从书中读到的,从史学家口中听到的,从他的纪念馆里瞻仰到的——都是顽强和坚硬的,一个斗士的灵魂,不屈者的灵魂”,所以作者认为鲁迅“灵魂的另一面是顽强和坚硬”。

(2)本文不是用议论的口吻来评点《雪》的优劣高下,而是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记录读《雪》时的心灵感受,表达自己对鲁迅的散文诗《雪》的独到见解,因此,本文读起来也让人倍感亲切自然。

又因为本文是抒情散文,所以本文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语言也特别优美,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更是天衣无缝,意思的表达精练含蓄,铿锵有声。

(3)篇幅短小而描绘层次丰富,说明其内容丰富,从而更能表现其文字简洁精纯的特点。

(4)举例:“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这是兴的前一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兴的后一半。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雪》四人谈教案江苏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雪》四人谈教案江苏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雪》四人谈教案江苏版
内容简析
《〈雪〉四人谈》中四位作家分别从文风、谋篇、感情、想像等角度鉴赏《雪》这篇散
文诗,从而表达了他们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创意说明
文学评论的教学,教者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看书,总结出写作文学评论的一般方法,掌握鉴赏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及语言特色等原则与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写一些简单的
文学评论。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理解文学评论的写法。

2、引导学生理解四位作家、学者谈鲁迅先生的《雪》,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大一致的地方,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其间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这篇课文的教学方法最好让学生自行阅读和归纳,老师作若干订正、补充和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 这句话的内涵,从而知道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理解,这是
每个人个性不同所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作家的简介。

♦学生准备
课前充分阅读这四篇课文。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板书设计
《雪》四人谈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雪》四人谈 教案2(苏教版九年级下)

《雪》四人谈 教案2(苏教版九年级下)

《〈雪〉四人谈》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理解文学评论的写法。

2、引导学生理解四位作家、学者谈鲁迅先生的《雪》,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大一致的地方,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其间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这篇课文的教学方法最好让学生自行阅读和归纳,老师作若干订正、补充和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话的内涵,从而知道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理解,这是每个人个性不同所致。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学习本文精练通俗、思想内涵丰富的语言。

难点文学评论的写法教学突破文学评论的教学,教者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看书,总结出写作文学评论的一般方法,掌握鉴赏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及语言特色等原则与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写一些简单的文学评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作家的简介。

学生准备课前充分阅读这四篇课文。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学文学评论《读〈雪〉需要联想(节选)》1、教师导入:我们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与理解。

对于《雪》这篇文章,四个作家有四种不同的理解与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这四种看法与观点。

学生听老师导入。

2、教师范读第一篇文学评论:读《雪》需要联想(节选)——王蒙。

学生听老师范读。

3、请学生花10分钟思考讨论:这篇文学评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学生思考后交流:本文强调指出,鲁迅先生的《雪》本来就是联想的产物,因此读者不能满足于表面的感受,更不能作简单化的比附,而应当从作品提供的形象出发,通过活泼敏捷的联想去深刻地把握原作。

4、教师启:本文说《雪》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学生思考后明确:文章中认为《雪》主要是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兴就是联想。

5、小结:不错,联想是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那么联想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呢?教师点拨: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

好文章离不开联想。

有了联想,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文章的内容更充实,构思更精巧,语言更生动。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雪四人谈第2课时苏教版_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雪四人谈第2课时苏教版_

《雪》四人谈学习从不同的角度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读了《雪》之后,你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交流时,口头概述课文内容要准什么意思?知识链接:作者简介(1)王蒙:1934年生于北京。

1954年发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引起很大的反响。

自50年代以来他发表小说、评论等作品1000余万字,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语言文字在国外出版。

是当代中国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2)斯妤:当代女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1980年开始写作,著有散文集、小说集20多部,并两度获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

(3)黄蓓佳:江苏如皋人,现为江苏作协副主席。

从1973年在上海《朝霞》丛刊发表处女作《补考》起,至今发表小说、散文、电影电视剧本500余万字。

(4)李允经:鲁迅研究专家,著有《鲁迅的婚姻与家庭》,《中国萌芽木刻集》,1985年与人共同编著的《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一书,发表过近八十幅鲁迅评价过的木刻作品。

《鲁迅笔名印谱》一书中的鲁迅笔名由他整理。

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1)因为“所有那些我们熟悉的鲁迅形象——我们从照片上看到的,从书中读到的,从史学家口中听到的,从他的纪念馆里瞻仰到的——都是顽强和坚硬的,一个斗士的灵魂,不屈者的灵魂”,所以作者认为鲁迅“灵魂的另一面是顽强和坚硬”。

(2)本文不是用议论的口吻来评点《雪》的优劣高下,而是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记录读《雪》时的心灵感受,表达自己对鲁迅的散文诗《雪》的独到见解,因此,本文读起来也让人倍感亲切自然。

又因为本文是抒情散文,所以本文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语言也特别优美,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更是天衣无缝,意思的表达精练含蓄,铿锵有声。

(3)篇幅短小而描绘层次丰富,说明其内容丰富,从而更能表现其文字简洁精纯的特点。

(4)举例:“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这是兴的前一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兴的后一半。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0课《雪》四人谈学案 (新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0课《雪》四人谈学案 (新版)苏教版

《〈雪〉四人谈》学案导学目标:1、初步理解文学评论的写法。

2说说下面的一句话的含义:写江南的雪景,写孩子们的嬉闹时,作家轻松而愉快,甚至想象蜜蜂们在田野中采冬化,嗡嗡地闹着;写北国的雪、北国的旷野时,作家满腔的悲壮与沉郁,如同在书写一阕敬奠的诗篇,2、引导学生理解四位作家、学者谈鲁迅先生的《雪》,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大一致的地方,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其间的异同。

3、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话的内涵,从而知道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理解,这是每个人个性不同所致。

导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四位作家、学者谈鲁迅先生的《雪》,注意其间的异同。

导学过程:第1课时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与理解。

对于《雪》这篇文章,四个作家有四种不同的理解与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这四种看法与观点。

二、自学体验:(一)学习《读<雪>需要联想(节选)》阅读课文后完成 1、这篇文学评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本文说《雪》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3、联想是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那么联想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呢?(二)学习《简洁清纯的〈雪〉》阅读课文后完成 1:作者认为《雪》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甚至孩子们群体的快乐与雪罗汉孤独的悲哀,也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学习《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阅读课文后完成 1、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2、提示:这篇文学评论的语言有何特点?(四)学习《雪》的独特之处--------这篇文章评论的是《雪》的表现手法。

1、作者认为,《雪》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2、通读全文,你能说出《雪》的独特之处表现在什么地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独特之处:作用: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交流汇报以上各题。

四、归纳提升:你原来是怎样理解《雪》的思想内容的?读完这几篇评论,你有哪些收获?请你认真阅读文章,试着把四位作者的主要观点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并加以比较,然后和同学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九年级语文下册 20 雪教案 苏教版(2021学年)

九年级语文下册 20 雪教案 苏教版(2021学年)

江苏省溧阳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20 雪教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溧阳市九年级语文下册20雪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溧阳市九年级语文下册20雪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雪【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文中的写景画面,概括江南雪和朔方雪的特点。

2。

结合背景和相关材料,理解作者笔下江南雪和朔方雪的不同特点及作者寄寓的情感。

3.品味文中精炼传神富有表现力的语句,领会朔方雪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对生命的赞颂,以及其直面惨淡人生的顽强战斗精神。

【教学重点】江南雪对朔方雪的衬托作用【教学难点】领会朔方雪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不屈的战斗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和品读讨论与点拨【教学过程】课前放《鲁迅先生》MTV,渲染氛围。

一、读不读鲁迅?【过渡指导】对优秀的作家来说,阅读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反而使鲁迅先生的文字“尴尬"了起来,我们还读不读鲁迅?【学生活动】组织交流。

归纳小结:《野草》是鲁迅作品中最值得我们阅读的一部作品,而《雪》是《野草》中最值得我们阅读的一篇文章。

让我们一起走进《雪》——(课件:课文标题、作者.)我们这节课的上法是:--(课件:多样化品读)二、与文本对话,感知景物美.1.【过渡指导】《雪》,到底美在哪里,为什么这么美?课文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请女同学读1—3段江南的雪,男同学读4-6段朔方的雪.结合所读内容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来分角色呢?【学生活动】朗读课文、圈点勾画等【评价小结】组织朗读,交流,评价。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雪》四人谈(第2课时)学案 苏教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雪》四人谈(第2课时)学案 苏教版

《雪》四人谈学习从不同的角度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读了《雪》之后,你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交流时,口头概述课文内容要准什么意思?知识链接:作者简介(1)王蒙:1934年生于北京。

1954年发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引起很大的反响。

自50年代以来他发表小说、评论等作品1000余万字,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语言文字在国外出版。

是当代中国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2)斯妤:当代女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1980年开始写作,著有散文集、小说集20多部,并两度获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

(3)黄蓓佳:江苏如皋人,现为江苏作协副主席。

从1973年在上海《朝霞》丛刊发表处女作《补考》起,至今发表小说、散文、电影电视剧本500余万字。

(4)李允经:鲁迅研究专家,著有《鲁迅的婚姻与家庭》,《中国萌芽木刻集》,1985年与人共同编著的《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一书,发表过近八十幅鲁迅评价过的木刻作品。

《鲁迅笔名印谱》一书中的鲁迅笔名由他整理。

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1)因为“所有那些我们熟悉的鲁迅形象——我们从照片上看到的,从书中读到的,从史学家口中听到的,从他的纪念馆里瞻仰到的——都是顽强和坚硬的,一个斗士的灵魂,不屈者的灵魂”,所以作者认为鲁迅“灵魂的另一面是顽强和坚硬”。

(2)本文不是用议论的口吻来评点《雪》的优劣高下,而是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记录读《雪》时的心灵感受,表达自己对鲁迅的散文诗《雪》的独到见解,因此,本文读起来也让人倍感亲切自然。

又因为本文是抒情散文,所以本文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语言也特别优美,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更是天衣无缝,意思的表达精练含蓄,铿锵有声。

(3)篇幅短小而描绘层次丰富,说明其内容丰富,从而更能表现其文字简洁精纯的特点。

(4)举例:“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这是兴的前一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兴的后一半。

江苏省仪征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雪》四人谈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江苏省仪征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雪》四人谈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⑸、行文时笔 墨要集中,语言要简洁。(忌语言拖沓)
⑹、结构要明快。(不可勉强、画蛇添足)
⑺、要有文学评论味。(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
二、合作、交流、展示
1、你能读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吗?请给它们注音。
笑靥契合缱绻冗杂寥寥数语
2、请你添字组成成语 ,并任选其中两个造句。
()之欲出情趣()然目光()()
()天()地()()逼人
教学反思
四、总结归纳
《雪》四人谈
评论文章
基本观点
评论角度
读<雪>需要联想
通过活泼敏捷的联想去深刻把握原作。
从文章所运用的创作手法的角度评论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文章主要通过雪表现出鲁迅先生性格的双重性——既 有温柔与温情的一面,也有顽强和坚硬的一面。
从作者所描绘的景与作者的性格特点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评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简洁而清纯的<雪>
层次丰富、视角独特,在写景的文章中渗进了某种强烈的情绪
作者主要从《雪》一文语言特点的角度来评论
独特的谋篇、丰富的想象、深刻的哲理
主要从《雪》的艺术魅力或者说艺术成就的角度来评论
结论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选择的角度不同,评论的内容不一样。
文学评论的一般方法
研读作品、真知灼见、适宜角度、写作技巧、笔墨集中、语言简洁、结构明快、有评论味……
3、你原来是怎样理解《 雪》的思想内容的?读完这几篇评论,你有哪些收获?请你认真阅读文章,试着把四位作者的主要观点用一两句话 表达出来,并加以比较,然后 和同学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训 练巩固
鲁迅《雪》中写到了南方和北方两 种不同的雪。对这两种雪之间的关系,历来理解不够一致。有人认为是通过对比突出南方雪的美丽,有人认为是通 过对比突出北方雪的坚韧,有人认为是在对比中表现两种 雪各自的特点,有人认为写南方的雪是为衬托北方的雪。请你细读课文,选择其中一篇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样理解这个问题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斯妤:当代女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开始写作,著有散文集、小说集20多部,并两度获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
(3)黄蓓佳: 江苏如皋人,现为江苏作协副主席。从1973年在上海《朝霞》丛刊发表处女作《补考》起,至今发表小说、散文、电影电视剧本500余万字。
(4 )李允经:鲁迅研究专家,著有《鲁迅的婚姻与家庭》,《中国萌芽木刻集》,1985年与人共同编著的《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一书,发表过近八十幅鲁迅评价过的木刻作品。《鲁迅笔名印谱》一书中的鲁迅笔名由他整理。
《雪》四人谈
学习内容
《雪》四人谈第2学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鉴赏文学作 品的方法。
2.了解文学评பைடு நூலகம்的基本写法,尝试写简短的文学评论。
学习重难点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导学过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自习
1.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灵魂的柔软和坚硬》一文中作者认为鲁迅“灵魂的另一面是顽强和坚硬”,这种认识是从何而来的?
2.你对鲁迅的《雪》有没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二、预习展示
1.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或组内互查)。
2.学生交流预习中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
三、课堂自学、交流反馈:
1.你原来是怎样理解《雪》的思想内容的?读完这几篇评论,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如果有,说出来和同学交流。
2.以《<雪>四人谈》为例,说说你对“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体会。
(注意点:1、角度选择独特,切口要小;2、观点鲜明,有真知灼见;
3、要联系课文具体内容加以阐述。4.交流时,口头概述课 文内容要准确;发表看法要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四、反馈检测:
阅读《灵魂的柔软和坚硬》中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故乡成了他心中无数凝缩的碎片,一点一点,时时浮出,像他手中须臾不离的烟卷一样,深吸一口,五脏六腑都被滋润得舒服,而后那烟雾又丝丝缕缕地离他而去,使他的心脏和躯体越发地顽强和坚硬。
2、略
导学过程:
1、2、4略
3、写好一篇文学评论,要注意做好如下几点:(1)角度选择独特,切口要小;
(2)观点鲜明,有真知灼见;(3)要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加以阐述,言之有据。
(4)要学会知人论世 ,结合作者生平经历,时代背景去评价。
巩固达标:
1、因为离开故乡到处漂泊后,只是在回忆中才会出现故乡的片段。
3.学习这四篇课文后,你觉得要写好一篇文学评论应注意做到哪几个方面?
4.对同一部作品,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所谓的“有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关于《雪》的四篇评论中可以看出,每个人对作品都有自己的独 特的见解。读了《雪》之后,你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甚至可以表达出“更深、更感人”的思想。请再读鲁迅的《雪》,假如你作为谈《雪》的第五人,你将对《雪》作出一番怎样的评价?请说出你的独特见解。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1)因为“所有那些我们熟悉的鲁迅形象——我们从照片上看到的,从书中读到的,从史学家口中听到的,从他的纪念馆里瞻仰到的——都是顽强和坚硬的,一个斗士的灵魂,不屈者的灵魂”,所以作者认为鲁迅“灵魂的另一面是顽强和坚硬”。(2)本文不是用议论的口吻来评点《雪》的优劣高下,而是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记录读《雪》时的心灵感受,表达自己对鲁迅的散文诗《雪》的独到见解,因此,本文读起来也让人倍感亲切自然。又因为本文是抒情散文,所以本文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语言也特别优美,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更是天衣无缝,意思的表达精练含蓄,铿锵有声。(3)篇幅短小而描绘层次丰富,说明其内容丰富,从而更能表现其文字简洁精纯的特点。(4)举例:“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这是兴的前一半;“窈窕淑 女,君子好逑”,是兴的后一半。前一半和后一半在意义上有某种联系,因为水鸟和鸣,也是可以喻男女相悦。再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也是先起兴,后引出诗的中心。《雪》的写法与“兴”的写法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它们都描写了景物,以引起人们的联想。联想什么?兴是把它写出来了,但《雪》并没有把它直接写出来。鲁迅只是具体地 描写了雪,而雪后面的,“那种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尽管“已经成熟到呼之 欲出的地步”,但并没有把所引发的思想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而是让读者自己去领悟。所以说“它只有兴的前一半”。而要能理解兴的后一半,那么你必须去展开联想。(5)不能。因为鲁迅《雪》对“朔方的雪”的描写的寓意是含蓄的,对朔雪的战斗丰姿的喜爱和赞赏之情,是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只有认真口味,结合鲁迅的性格特点和写作背景来理解才能体会出来。所以“隐约”不能改为“明显”。
2、对故乡的回忆给鲁迅带来了些许温情和慰藉。
3、对故乡回忆所得到的温 情,更增添了同黑暗战斗的决心和勇气。
1.为什么说“故乡成了他心中无数凝缩的碎片”?
2.“五脏六腑都被滋润得舒服”是 什么意思?
3.为什么在“那烟雾又丝丝缕缕地离他而去”之后,“他的心脏和躯体越发地顽强和坚硬”?
学习反思:
知识链接:作者简 介
(1)王蒙:1934年生于北京。1954年发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引起 很大的反响。自50年代以来他发表小说、评论等作品1000余万字,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语言文字在国外出版。是当代中国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2)《灵魂的柔软和坚硬》是一篇以抒情的笔调来评说文学作品的散文。请具体说明本文在这方面有何特点。
(3)《简洁精纯的〈雪〉》第二段主要评论《雪》的语言特点,为什么要先写《雪》描写层次的丰富?
(4)王蒙认为《雪》只有“兴”的前一半,却没有后一半,怎样理解?
(5)《<雪>的独特之处》中的一句话“这就隐约地流露了作者对它的战斗丰姿的喜爱和赞赏”,这一句中的“隐约”可不可以改为“明显”?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