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部编本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习题(含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习题(含答案)

第一课第一节《我与社会》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我们已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应该是()A.越来越分离 B.与任何人无关C.越来越紧密 D.彼此不能分开2、有人这样比喻,社会就像一棵大树,我就是其中一片树叶;社会是浩瀚的星空,我就是其中一颗星星;社会是一望无垠的草原,我就是草原上的一棵小草。

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是()A.人类非常渺小B.人是社会中的一员C.人离不开社会D.没有社会就没有个人3、如果说社会是张网,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A.网上的一个结点B.漏网之鱼C.互不相干的个体D.一条线4、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在社会中我们()①不再关心国家发展②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③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④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5、“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A.每个人都有三个好朋友B.人总是不能脱离他的人际环境C.只要你是好人就会有朋友帮你D.人是无法独立完成任务的6、我们青少年了解社会的途径和方式有()①媒体②社会实践③参观④实地调查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③④7、某学校在开展助残的活动中,许多同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冷漠的变热情了,脆弱的变坚强了。

可见()A.人在社会中能够不断的成长B.助残活动能够影响同学的心情C..社会生活复杂多变D.我们的情绪变化太大二、实践探究题(1)右图中的社会关系建立基础有哪些?(2)结合“拓展空间”,以“我”为中心,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并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课第一节《我与社会》同步练习答案一、选择题1-7 CCACBDA二、实践探究题(1)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2)结合自己的实际绘制即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习题答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习题答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习题答案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1.教材P2—3(1)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提示】(1)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阅读报纸、收看电视新闻;上网查询;等等。

(2)感受到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感受到国家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感受到自己能够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受到自己需要提高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等等。

2.教材P3—4 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提示】例如:那天,我在马路上散步,看见前方有一大群人在围观着什么。

我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

经过打听知道了事情的大致情况:有一男青年骑着摩托车在马路上撞倒了一位中年妇女,可是,男青年不但不承认自己撞了人,而且还说是妇女违反了交通规则。

正当我准备退出围观时,有人大喊:“交警来了!”交警身着警服威武地走到人群中央,他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又对几名围观者做了些现场调查,然后对那名男青年说:“明明是你撞倒了她,你怎么能不承认?”那男青年一开始还想“据理力争”,但是在交警的威严和群众的指责下,终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这件事让我感受到:在生活中,有的人做了错事,却不承认错误,不愿意承担做了错事带来的后果。

国家应该要加强道德建设,提高人的道德水平。

3.教材P5(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2)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事、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校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提示】(1)因为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一个人有着不同的身份。

(2)向未曾谋面的亲戚介绍自己:我是××的儿子;向爸爸的同事介绍自己:我是您的同事××的孩子;向同学的父母介绍自己:我是您的孩子××的同学;向学校的校工介绍自己:我是学校××班级的学生。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上册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我与社会课件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上册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我与社会课件
地缘关系是由于地域上的临近和日常 生活的交往而形成的关系,如同乡、 邻居等。 业缘关系是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
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 同事等。
知识结构
典例精析
• 例1、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在社会中我们( ) • ①不再关心国家发展②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
来越深刻③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④会与越来越多 的人打交道 • A.①②③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总结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 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 会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人 类赖以生存的社会。
想想周围的人和你有什么关系?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 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 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血缘关系是由于婚姻和生育而形成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家庭、家族成 员之间的关系和亲戚关系。
•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 4、小林在学校里是个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走在 回家的路上是个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对此理解 正确的是( )
• ①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人 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②小林的身份是唯一的、 固定不变的③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或在同一时 期面对不同的社会关系,都会有多种身份④我们 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多方位地认清和思考自己的 不同身份
答案解析
• 【解析】置身于广阔的社会之中,我们对社会生 活的感受会有新的变化,②③④的说法是正确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① 说法错误,故选C。
• 答案:C
• 例2、我们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 网”,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个的“小网” 在无限地延伸,才组成了社会这张漫无 边际的“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 “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启示我 们需要( )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知识点+单元测试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1 我与社会1、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有哪些?①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②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

③阅读报纸、收看电视。

④上网查询。

2、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①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4、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着不同的身份。

5、在不同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身份的表现。

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在小区我们是业主……6、社会关系的类型。

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1.2 在社会中成长1、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通过父母的抚育、与同伴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为什么说个人离不开社会?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意义、要求。

①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②意义: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要求: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课时练第1单元《第1课 1.1 我与社会》试卷含答案解析(1)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课时练第1单元《第1课 1.1 我与社会》试卷含答案解析(1)

课时练1.1我与社会一、单项选择题1.我们要主动融入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

对于融入社会生活,下列同学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小浩经常翻阅报纸,了解社会的发展,感受社会的进步B.小佳经常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帮助刘奶奶打扫卫生C.小宇总是以作业多没时间为借口不参加任何公益活动D.小薇经常为社区的管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2.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这说明()A.不同的社会身份,承担不同的责任B.社会关系不同,享受的权利相同C.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D.社会身份不同,履行的义务不同3.走在路上,我们看到清洁工在清扫垃圾;走进学校,有辛勤的老师为我们传授知识;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令我们眼花缭乱。

这说明()A.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B.我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C.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D.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4.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父母为我们提供衣食,老师帮助我们学习,医生为我们尽心诊治,交警叔叔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由此可以看出()A.社会离不开个人为社会做的贡献B.中学生理应受到社会特殊的关爱C.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D.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5.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

这句话告诉我们()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个人的努力②社会生活绚丽多彩③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④要主动融入社会,在社会中锻炼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下列观点、说法不正确的是()A.社会是一张无与伦比的“大网”,每个人都是因位置关系形成的一个“小网”B.“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说明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C.“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会永不干涸”所蕴含的道理是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D.“你若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给世界创造价值”,这句话告诉我们可以离开社会实现人生价值7.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生活和劳动,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总是要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互帮互助,才能共同生活。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1.1我与社会(17张PPT)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1.1我与社会(17张PPT)
改造客观世界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 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3)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三维集训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立的, 各民族的文化之中又贯穿着一般的东西,即共同的、普遍的属性,也就是文化的世界性。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文化的世界性不能脱离民族性而存在,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没有民族 性就没有世界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界限具有相对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马克思 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
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D
A.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D.人可以脱离社会生存而发展
2.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立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
利于我们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
告诉我们( ) B A.①②③
B.②③④
二、教学方法
B.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C.①②④
D.①③④
3.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A.每个私人都有三个好朋友 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
展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同步习题含答案

《我与社会》同步练习◆选择题1.“世界是一棵树,人是它的果实。

”这句谚语启发咱们()①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②作为个人必需遵守社会公德③人的全面进展,是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的④社会由个人组成,个人一切活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进展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2.学习了《我与社会》一课后,同窗们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以下观点正确的选项是()A.小红:宇航员在太空独立生存,说明了个人也能离开社会B.小张:“狼孩”的故事说明人在狼群中也能完成社会化C.小丽:我喜爱一个人独处,感觉个人一辈子活与社会的进展没什么关系D.小华:鲁滨逊的故事说明个人的生存不能离开社会3.以下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白得不正确的选项是()A.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份C.人的本质是单个人D.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4.未成年人年龄虽小,但也要关切社会、了解社会。

这是因为()①咱们青青年学生既是家庭中的一员,也是社会中的一员②咱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都与社会环境、社会转变紧密相关③踊跃关切社会的转变进展是现代人应有的品质④青青年关切社会能够从关注时事政治做起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00后”的青青年正日趋成为社会中的新生力量,有些人常对这一群体作出“没有责任感,不负责任”的评判。

作为“00后”的中学生,要想改变这些人的观点,咱们就要()①学会选择,学会计划人一辈子,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奉献社会②充分表现自我③脚踏实地,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④增强责任意识,做到“我承担,我无悔”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盐城女职工郑巧玲,以微薄的收入圆了21名新疆小孩的上学梦,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她的这一行为()A.是靠近社会,忠于职守的表现B.自觉履行了保护民族团结的义务C.宏扬了以助人为乐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D.巩固了一起繁荣的民族关系7.莲花中学各年级每一年都组织一些师生参加“学雷锋”等社会实践活动。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课件
——爱因斯坦
个人和社会关系:
•如果离开了社 会,人会变成 怎样?
鲁 滨 而逊 存脱 在离 了了 吗社 ?会
鲁滨逊说过:“我什么东西都可以 做出来。”不过他马上还补充了一 个条件:“只要我有工具”。
他在孤岛上生存的知识、技能、依 赖的火枪工具都是在社会中得来的, 像他这样极端的例子都不能脱离他人 而存在,何况我们。
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谚语告诉我 们( ) A、每个人都有三个好朋友 B、人总是不能脱离他的人际环境 C、只要你是好人就会有朋友帮你 D、人是无法独立完成任务的
理解教材
有一个词叫“自给自足”,请思考: ⒈在现代社会,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吗? ⒉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和社会相关? 3.说说我们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和社
会各行业有什么样的联系?




学习
生活
我每天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 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 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鲁滨逊的原型
课外拓展:
1704年9月,一个名叫亚历山大.塞 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被船长遗弃在南美洲 大西洋中的安·菲南德岛上,在这个荒无 人烟的海岛上度过了四年零四个月。直到 1708年,他才被一个叫罗杰斯的航海家发现 并带回英国。当他被发现时已成了一个野 人,甚至忘记了人类的语言。塞尔柯克的 传奇经历引起了公众的关注,报纸上也刊 登了一些关于塞尔柯克在荒岛上的孤独生 活的情况。笛福正是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 事为蓝本,创作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 传奇、不朽之作。
1.他们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了联系? 2.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应用练习
1、我们走入了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应该是 () A、越来越分离 B、与任何人都无关 C、越来越紧密 D、彼此不能分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世界是一棵树,人是它的果实。

”这一谚语告诉我们()
① 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
② 作为个人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③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的
④ 社会由个人组成,个人的活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A. ② ③______________
B. ① ③
C. ① ④ ________
D. ② ④
2. 在学习了《我与社会》一课后,同学们就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

以下观
点正确的是
A. 小红:宇航员在太空独立生存,说明了个人也能离开社会
B. 小张:“狼孩”的故事说明人在狼群中也能完成社会化
C. 小丽:我喜欢一个人独处,感觉个人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没什么关系
D. 小华:鲁滨逊的故事说明个人的生存不能离开社会
3. 下列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B.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 人的本质是单个人
D.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4. 未成年人年龄虽小,但也要关心社会、了解社会.这是因为
①我们青少年学生既是家庭中的一员,也是社会中的一员
②我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都与社会环境、社会变化密切相关
③积极关心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现代人应有的品质
④青少年关心社会可以从关注时事政治做起
A.①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②③④____________________
C.①③④______________
D.①②④
5. “00后”的青少年正日益成为社会中的新生力量,有些人常对这一群体作出“没有责任感,不负责任”的评价。

作为“00后”的中学生,要想改变这些人的看法,我们就要()
①学会选择,学会规划人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奉献社会
②充分表现自我
③脚踏实地,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④增强责任意识,做到“我承担,我无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 盐城女职工郑巧玲,以微薄的收入圆了21名新疆孩子的上学梦,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她的这一行为()
A. 是亲近社会,忠于职守的表现
B. 自觉履行了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C. 弘扬了以助人为乐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D. 巩固了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
7. 莲花中学各年级每年都组织一些师生参加“学雷锋”等社会实践活动。

这告诉我们()
A. 学雷锋活动只适合在学校举行
B. 融入公共生活,是我们健康、快乐成长的需要
C. 只有莲花中学每年举行了“学雷锋”等社会实践活动
D. 莲花中学的师生对“学雷锋”活动的热情最高
二、选择题
8. 2017年1月,期末考试一结束,杭州第二中学高一年级同学纷纷走上了社会实践岗位,开始了他们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与社会真正有了个“亲密接触”。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①学生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②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③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④有利于引领学生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三、单选题
9.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B.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 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D. 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四、探究题
10. 2016年11月11日和11月18日,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的约四百名学生开展了以“规划未来,成就梦想”为主题的生涯规划社会实践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为青少年群体提
供实践平台的企业包括:国美电器、京师律师事务所、富德生命人寿、全聚德集团、人民
邮电出版社、盈科律师事务所、凯撒旅游、中国平安、宜信财富、新东方、团中央未来网、上海夸客优富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三元食品、码高机器人
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十五家企业单位。

(1)该校学生到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会有哪些感受?
(2)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题【答案】
第2题【答案】
第3题【答案】
第4题【答案】
第5题【答案】
第6题【答案】
第7题【答案】
第8题【答案】
第9题【答案】
第10题【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