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来源: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

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生的”。

2.哲学的定义:①本意角度:爱智慧。

注意爱智慧≠智慧本身。

哲学给人以智慧,使人变聪明,而不是等同于智慧本身。

②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

注意:从主体角度看——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哲学家,并非人人;从特点角度看——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③方法论角度:哲学是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而不是仅包含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④具体科学角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常见错误说法:第一种情况颠倒二者的顺序,如哲学是具体的基础,或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第二种情况乱加定语,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从性质上来看,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的哲学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故而,简单的说哲学能促进社会或是人的发展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种情况混淆关系,误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此外常见错误说法还有夸大哲学的作用,如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的产生或发展等等。

⑤时代精神角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注意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但是,任何哲学都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此外还要注意真正的哲学≠马哲,在不同的时代,真正的哲学是不同的,而在当下,马哲就是真正的哲学,所以说“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哲”说法错误,说“马哲是真正的哲学”说法正确。

政治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四单元 课本知识点梳理总结

政治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四单元 课本知识点梳理总结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最主要、最根本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什么样决定什么样②变化发展决定变化发展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具有不完全同步性②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活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关系、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实现方式:①阶级社会→阶级斗争、②社会主义社会→改革(自我发展、完善)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含义)创造的历史表现:①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生活和实践是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实践提供物质条件;直接创造精神财富)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观点:⒈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⒉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群众路线:⒈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⒉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与价值观人的价值物质的价值:物质属性、功能→主体需要(关系)人生的价值: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①社会价值(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自我价值(索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贡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1、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导向作用2、人生道路的选择导向作用方法论: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自觉遵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判断:⑴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⑵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特征:⑴社会历史性、⑵阶级性、⑶因立场、角度而不同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⑴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⑵站在人民的立场,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如何实现人的价值)在劳动中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的价值的客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价值的实现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需要):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⒉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⒊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2020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020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 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 1、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2、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 在决定社会意识。 3、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 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①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 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③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②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反映 、 反作用(阻碍、促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反作用
(生产关系 适应生产力 发展规律)
通过
实践
(上层建筑要适 合经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反作用
不断解决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 实现
途径
过程是曲折 的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④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⑤社会生活的实践本性揭示了各种理论认识 的根源
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区别: 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 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 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联系:

必修四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讲义【可修改文字】

必修四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讲义【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考点考向】【复习策略】1.本单元是整个《生活与哲学》的终点和落脚点,主要是为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复习中可以采取知识迁移的方法。

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来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以社会意识来认识正确价值观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来认识正确价值观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

总之在复习中必须以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为主线,合理贯穿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从整个教材来看,此单元是对唯物论的延伸,从社会角度论证了世界的物质性。

所以我们在复习中必须要把握好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意识与社会意识、价值观的关系,实践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

同时将辩证唯物论与唯物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区分清楚。

3.此单元考查有两个核心,一是认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二是把握正确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所以复习中应该立足价值观与群众实践整合时事素材。

①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出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强民富等社会政策的重大转型,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认识社会意识的重大作用。

③结合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结构的调整,政府机构改革,工资制改革等政治、经济体制的调整,认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④结合社会公平的维护、公民基本权益的保障,认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⑤结合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社会先进人物学习活动,认识人生的真正价值。

【考点解读】注:1、本单元三课共8个大考点18个小考点; 2、请同学们结合考点认真阅读、思考、批注。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PPT教学课件(实现人生的价值等9个) 人教课标版1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PPT教学课件(实现人生的价值等9个) 人教课标版1
(2)外延:①不同国家,不同 时期,人民群众有不同的范围。 恩格斯说:人民群众指居民中的 大多数。
②劳动群众始终是主体部分
考点知识梳理
③我国现阶段包括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3)不能认为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 富、知识分子创造精神财富。
1.判断:(1)劳动合同制度属于社会 意识范畴;劳动合同属于社会存在范畴。 ()
(2)“炎热地区的人们象老头子一样 怯弱”,说明地理环境是最主要的社会存 在。( )
(3)对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不同回答, 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分歧。 ()
考点知识梳理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 ()
(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密不可 分。( )
考点知识梳理
(3)社会存在的性质是通过物质资料生 产方式的性质表现出来的,而物质资料生 产方式的性质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 的。这样,社会存在的性质实质是由生产 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社会存在的性 质在阶级社会中主要指阶级性。
(4)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 同时必须看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坚持两 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辩证法与唯物 主义的统一。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剖析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原理
方法论
((①②总12))生适不之生产合适,产生关时合力产系起时决关起推反定系一阻动生作定碍产用作要关于作用适系生。用合产。。力生。产力状况状况。((生力12))产不集通力相中过发适力改展应量革。的发生环展产节生关和产系方力中面。同生促产进
考点知识梳理
(2)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就具有相 对独立性,也就是说虽然社会存在 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但 这个必然的变化往往需要有一个过 程,社会意识不一定与社会存在同 时、同等程度地发生变化。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2课时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2课时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第2课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识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

2.理解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要求。

3.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能够认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要求。

2.科学精神:能够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要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等原理分析社会现象,做出正确判断与选择。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1)含义: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01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02程度作出判断,称为价值判断。

在□03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04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

(2)产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05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06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3)要求: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07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08客观规律,走□09历史的必由之路。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点(1)内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10时间、□11地点和□12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意义: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13简单化和□14片面化倾向。

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15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16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1)人们的□01社会地位不同,□02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2)□03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

(3)人们站在不同的□04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衡量标准(1)自觉站在□05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06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2)牢固树立□07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08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3.正确处理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1)首先考虑并满足□09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2015届《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_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015届《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_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两大基本规律以及两大基本矛盾运动
〖原理内容〗: ①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基本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 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又一基本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 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 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方法论〗 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 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 节,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A、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如何 B、评价一个人价值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 评价 人民贡献了什么。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
进步事业的贡献。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 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 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 〖方法论〗:我们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人民群众:
A、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 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 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反对〗:反对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是 社会历史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 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生活与哲学》第三、四单元复习课件

《生活与哲学》第三、四单元复习课件

群众的错误倾向。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
制约和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 要的导向作用。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国家为什么要深 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 映。“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群众反映强烈, 这一现状要求我们必须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制定 相应的举措。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 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 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维护了人民群 众的切身利益。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 众路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 映。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 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 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 统一。 〖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 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 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 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 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 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我们要正 确对待错误,随着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发展和完善真 理。 14
• (1)结合材料一,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广东省 是怎样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10分) • (2)结合材料二,分析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 ,广东省政府是怎样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的?(8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1.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和。

(既包括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和完全均衡,有时候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候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的发展既由社会存在的发展决定,又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4.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5.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这一规律的内容是什么?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7.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这一规律的内容是什么?1)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的状况不同,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提东社会进步;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阻碍社会前进。

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的动力是什么?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9.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10.什么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1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1)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3)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决定力量。

12.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要求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采取什么样的态度?1)坚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价值观、人生观1.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遗失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人生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1)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即为社会创造价值。

二是从社会获得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和满足,即实现自我价值。

2)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最根本的是看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3.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价值观的性质与导向作用?1)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又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价值观不同,人们行为的选择就不同。

3)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倡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5.什么是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需要以及满足程度作出的判断。

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6.什么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7.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客观因素:社会历史条件、人们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2)主观因素:立场、需要、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8.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1)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真理,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

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献身人民事业、维护人民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

3)要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防止价值判断简单化和片面化,做到与时俱进。

7.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度过有意义的人生?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必须充分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以正确价值观为指引。

8.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1)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正确反映和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2)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自觉站在人民立场进行选择。

3)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4)集体也要充分的尊重和满足个人的正当要求。

9. 当代青年应该坚持什么样的理想信念?1)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应该成为我们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2)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哲学知识体系分类大纲(一)辩证唯物论(5个)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个)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二、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三、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三)唯物辩证法(6个)一、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基本观点之一)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原理及方法论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基本观点之一)1、发展的观点及方法论2、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及方法论3、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4、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补充)三、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1、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及方法论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7、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8、矛盾分析法四、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及方法论五、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及方法论六、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四)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社会历史观(3个)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

二、价值观、人生观(4个)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3、人生价值及其实现原理。

4、个人和社会相统一的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