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教材进行作文训练
语文作文怎样才能选材精当作文怎么写

怎样才能选材精当隆重推荐人教版语文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顾之川作序,一苏教版语文教材编委蔡肇基、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章红联合推荐,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跟着名家学作文》一书,受到师生广泛欢迎。
本刊从这期起开辟专栏,系列呈现,快来看看吧!目标诠释这里所说的“选材精当”,是指选材既能紧扣中心,又是真实、新颖、典型的材料,而且剪裁角度妥当。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骨架,是整个文章的“肉身”,某种意义上,选材精当与否,直接决定了文章质量的好坏,我们可要慎重哦。
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落实以下几个能力训练点:☆紧扣中心选材训练——即练习根据作文的中心,决定材料的取舍和详略。
☆选取真实材料训练——即练习在自己真实的体验、见闻里选材,或者合理虚构,在艺术真实的层面上,体现更本质的生活真实。
☆选取典型材料训练——即练习选取那种以一当十,能深刻反映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
☆选取新颖材料训练——即练习选取与众不同、让人耳目一新的材料。
☆剪裁材料的训练——即练习怎样根据写作意图,恰当细致地剪裁材料。
一、紧扣中心选材训练范文举例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大熊猫产仔成了大喜事。
1982年9月,西班牙国王睡得正香,忽地电话铃声大作。
国王知道,如果不是发生紧急大事,部下不会半夜打扰他。
一听电话,国王乐不可支,因为首都马德里动物园报告,那里的中国大熊猫“绍绍”刚刚分娩,生下双胞胎!国王兴高采烈地说:“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刚说完,又连忙补充一句:“一定要好好照料小宝贝!"翌日,来自西班牙的喜讯,传遍了全世界。
(选自叶永烈《国宝——大熊猫》)讲评这个片段写大熊猫的繁殖,大熊猫的产仔是“大喜事”,“大”到什么程度呢?一般家庭生了个胖宝宝,亲戚朋友都会接到喜讯。
而这里写马德里动物园的大熊猫生了双胞胎,喜讯必须半夜去“打扰"国王,国王非但不以为忤,而是“乐不可支”,第二天,“来自西班牙的喜讯,传遍了全世界”。
由这则材料,读者自然可以想见大熊猫的珍贵。
高二作文训练 材料的积累与运用

作文训练一材料的积累与运用学科:高二语文组课时:第1课时课型:作文课主备: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整合课文内容,学会利用诗歌写文章。
(教学重点)2、通过交流、分析,在写作中根据主题选择并加工、运用平日积累的素材。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位卑未敢忘忧国”,最是诗中家国情。
南宋诗人郑思肖“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是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激情呐喊,唐人刘禹锡“忧国不谋身”的简洁表达,是古代先哲一心担忧国家兴亡,从不为自己利益做谋划的真实写照。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学会利用诗歌写文章。
2、在写作中根据主题选择并加工、运用平日积累的素材。
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阅读课本P20单元研习任务四。
(1分钟)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自学指导一(3分钟)选取本单元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文,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角度进行阐述。
自学指导二(5分钟)1、鉴赏诗歌的方法。
2、诗歌鉴赏文章的写作步骤有哪些?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点拨一.1、这是一首游览兼咏史的诗,是杜甫初到成都游武侯祠时所作.诗题曰《蜀相》,而不是《诸葛祠》,可见此诗意在写人,写出丞相一生的功绩,表达自己的仰慕和惋惜.诗的前半写祠堂之景.一个“自”字和一个“空”字说明祠堂的荒凉,感物思人,引出后半写丞相之事.“天下计”写出丞相开创大业、挽救时局的雄才大略.“老臣心”见出丞相鞠躬尽瘁的报国苦衷.“出师未捷”既有对丞相未竟事业的惋惜,又有对自己才困时艰的感叹.此诗感人至深,故刘辰翁说:“全首如此,一字一泪矣.写得使人不忍读,故以为至.千年遗下此语,使人意伤.”(《唐诗品汇》卷八十四引)此诗也表现了作者自身想像诸葛亮一样大展雄才的心胸,但是同时含有了对才困时艰的感叹,通过诸葛未竟的心愿表达出来。
点拨二1、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鉴赏,解析诗歌内涵,分析艺术手法,鉴赏诗歌之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或从某个特定角度进行鉴赏,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文教学计划(10篇)

作文教学计划(优秀10篇)作文教学计划篇一指导思想:紧扣新教材大纲写作要求,结合第三册写作单元训练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实行开放性务实训练。
实施计划:第一阶段:议论要有理有据训练重点:①论点正确,新颖,有针对性②论据可靠,典型,新鲜第二阶段:议论要有条有理训练重点:①学习并列式论证结构②学习递进式论证结构第三阶段:作点辨证分析训练重点:学习议中观点辨证分析第四阶段:如何写札记训练重点:①了解札记的文体特点②学习写随感札记第五阶段:如何写随笔训练重点:①了解随笔的文体特点②学习写随笔第六阶段:自由写作实践训练重点:评析学生作文组织:在课题组领导具体组织下,高二年级10个班级全部明确任务,由各班语文老师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方法:总的指导思想,规范与开放性相结合,规范与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规范与创新相结合。
实施方法:1.沙龙形式,师生探讨例作,在讨论中明白作文的要求及相关的写作理论;2.先让几个班先做作文,形成学生下水作文,然后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利其余各班做好作文;3.强调绿色作文,反对虚情假意的编造;注重情境下作文,达到直抒性灵的目的4.语言,结构,写作技巧等备有专项资料,用以指导学生训练,训练中既注重局部,更注重整体;5.大力做好科学的评析工作,教师、学生都应写出评析体会备有实录,特别是解剖麻雀,务必得到一文的写作真谛;6.班与班之间可以大范围交流,推出作文之星加以表扬,打破作文封闭界限,坚决走开放性的路子;7.邀请文艺界名家来校讲学交流,使学生能够在实践基础上,得到一点点化、一点感悟,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东西;8.教师积极撰写下水作文,积极参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讨论,实践中把握写作规律以及学生思想动态;9.开展各种评选活动,对外推荐佳作,激励小迎难而上,以一流的意识写好作文。
评估手段:1、组建评估小组,由备课组长任评委会负责人,统筹安排;学生作文按语言、结构、思想、创新等诸元逐项考核;2、用各类征文竞赛、考场作文的成绩作为系列指标来衡量作文教学的优劣及学生整体水平。
紧扣新教材内容开展高中英语写作训练

师经常 强调 的高级词 汇原 则 , 状 语提前 原则 , 短语优 先 原则 , 并列 句 、 复合 旬 和特殊 句式 原则 ( 如 强调句 、 主 从
、
复合句 、 倒装句 、 省 略句 , 非 谓语动 词等) , 长 短句交替 原
1 . 从新教材 出发 , 准确定位角色, 奠定写作思想基础 高 中英语写作训 练应该 从新 教材人 手 , 让学 生从教
仔细通读 自己的作 品可 以及 时发现 问题并解决 问题 , 这 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 平 。当然 , 学 生之 间也 可 以采
取 互 评 的方 式 , 这 样 有 利 于激 发 学 生 的兴 趣 , 共 同进 步 。 三、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 创 造性 学 习, 激 发 学 生 写 作
材 中汲取写作所需 的素 材及框架 。同时 , 教师在 学生写 作 的过程 中充 当引导 者 , 写作 训 练 的主体是 学生 , 明确 师生的角色定位 , 为高 中英语 写作训 练奠 定坚实 的思想 基础 。在正确思想 的指 引下 , 学生 才能有 一个好 的心态 去面对 写作 训练 , 不再像 以往 的教 学模 式那样 , 一 味地 由教师灌输知识 。
语 法正 确 的前 提下 , 要 想拿 到较 高 的分 数 , 还应 该掌 握
一
些 写作技 巧 。比如一些 比较容 易拿到 高分 的原 则 , 教
改革教学方法 , 与实践相 结合 , 与学生共 进步 , 不 断提 升 学生 的英语写作 能力 与水平 。 转变教 育理念 , 奠定 两个基础
Z HONGX UE J I AO XUE C AN KA O
听 说滨 写
紧 扣 新教 材 内容 开 展 高 中英 语 写作 训 练
紧扣语文教材 写好相关日记

紧扣语文教材写好相关日记叶圣陶先生在世时,曾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写日记的习惯若能养成,命题作文便可以废止。
”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我切身感受到:紧扣语文教材,写好相关日记,是培养学生日记写作兴趣、提高学生日记写作能力、改变作文教学难的最好方法之一。
下面,我以七年级即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材为例,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与有志于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同行们共勉。
一、围绕课后写作训练,写好课后命题日记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选的是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
表面上看,全诗运用清新的语言,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在追寻它。
深究之后便会发现,这首诗实际上写的是作者在人生道路上不怕挫折、艰难前行的一种精神。
学完这首诗歌以后,我便要求学生根据课后第三题的要求,写一篇“我终于见到了大海”的命题日记,告诉他们既可以写自然中的大海,也可以写生活中的大海;既可以写“大海”给我们的甜美的感受,也可以写“大海”让我们尝到的苦涩;既可以写宁静的“大海”,也可以写狂暴的“大海”;既可以写开朗的“大海”,也可以写阴郁的“大海”……总而言之,只要日记的内容与“海”有关,就算圆满完成了任务。
第二天早晨,我在检查学生作业的时候欣喜地发现:学生们的“我终于见到了大海”的命题日记,内容真是包罗万象,有的写他(她)在暑假期间去烟台旅游时,感受到的“海到无边天是岸”的壮丽景观;有的写他(她)在蓬莱岛上观看海市蜃楼录像片时的激动情景;有的学生虽然至今还没有见到过自然界大海的样子,但他(她)见到了茫茫人海,写出了他在天安门广场见到的熙熙攘攘的人流……批阅着孩子们这些内容丰富、外延甚广的命题日记,深深感到:这些紧扣文本、围绕课后写作训练写下的日记,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比任何一次的命题作文都要生动而又鲜活。
二、根据课文文本特点,围绕中心写好日记文章无中心,是目前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怎样培养学生围绕中心写好作文,困惑着每一位语文老师。
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提高学生习作能力作者:钟静香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67期在教学中,确定教学目标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一步步落实,形成阶梯性的训练。
教学时,教师要读懂编者意图,梳理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将单元知识点与课文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并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将习作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學。
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把握教材,引导学生序列性学习本单元的内容。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如落实了单元中的语文要素,那么,作文教学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习作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平时阅读教学中的练笔、单元作文的习作和评改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环没有处理好都会使习作教学大打折扣。
在教学中,教师要“前瞻后顾”,既要精心设计“写前指导”的教学,又要重视“写后评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给予学生习作的动力,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下面,笔者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简要阐述如何利用课文教学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一、明确单元教学中的语文要素,课文阅读教学并与习作教学相结合,设计小练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单元语文要素落实是否到位,在学生习作时能得到很大的体现。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文教学,每个单元要设计与单元习作有关的练笔,练笔既要接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要紧密结合课文的写法,注重写法上的实践。
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学生在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的学习中,接触和了解了场面描写,知道场面描写中哪些是“点”的描写,哪些是“面”的描写,并知道“面”的描写的作用是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给人以整体感,“点”的描写的作用是突出重点,体现力度,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作文训练:《语言的锤炼》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作文训练二语言的锤炼学科:高一语文组班级:姓名:课时:第1课时课型:作文课主备: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深入领会语言与思想、感情的关系,形成锤炼语言的意识,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
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通过推敲字词、活用句式、巧用修辞等手段,进行语言的锤炼。
(重点)3.通过学习,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初步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文章首先打动人的,应该是她的情感,但孔子也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这里的问世什么意思?文采,也就是说文章如果缺少文采的话,就不能流传的很远,所以锤炼语言成了许多文人毕生探索的事业。
唐代贾岛曾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花了两年时间,就锤炼出两个句子,那读起来眼泪是哗哗呀,激动的,杜甫也曾说他”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同学们,你们在写作的时候这样深思熟虑,孜孜追求过吗?我们今天一起来就同学们曾写过的一个练笔来谈一谈"语言锤炼”中的“整齐与变化”的问题。
(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深入领会语言与思想、感情的关系,形成锤炼语言的意识,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
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通过推敲字词、活用句式、巧用修辞等手段,进行语言的锤炼。
(重点)3.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初步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
(难点)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自主阅读所给内容,思考:什么是理性思考?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自学指导(一)1.语言的锤炼有哪两个层面?2. 如何锤炼语言?五、自学展示,教师点拨。
(一)1、语言的锤炼有两个层面:一是纠正、弥补自己的失误;二是打磨、润色、提炼和完善。
接下来,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语言的锤炼。
2、1.整齐与变化(1)整齐。
汉语讲究整齐,整齐的核心是对称,其在语言运用中的表现就是对偶与排比。
(2)变化。
这里的变化是指排比句中的变化。
它一是指重复,具有强调或呼应的作用;二是指字眼的变化或句式的变换。
统编版语文教材随文小练笔训练设计策略

统编版语文教材随文小练笔训练设计策略作者:陈贵来源:《小学教学研究》2021年第09期【摘要】习作教学应以儿童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要深度挖掘教材,巧妙找准文本训练点,选择恰当的练笔形式和伴随场景,抓住儿童的兴奋点,捕捉儿童的真实感受,激发儿童动笔的欲望和兴趣。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围绕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某一个点进行小篇幅的写作练习,积累语言经验,提升儿童习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随文练笔内容设计形式选择场景伴随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认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
”因此,习作教学应以儿童为中心,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为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深度挖掘教材,巧妙找准文本训练点,选择恰当的练笔形式和伴随场景,围绕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某一个点进行小篇幅的写作练习。
一、练笔内容设计策略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关注文本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典型句式、特色片段以及写作方法,在立足单元要素的基础上,巧妙找准训练点,精确设计练笔内容。
(一)在“知能迁移时”练知识技能迁移指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产生影响的过程。
统编版语文教材单元要素明确,重点知识技能目标清晰。
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结合本单元具体课文,在知识技能迁移时,设置小练笔训练,强化所学。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1.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2.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在教学本单元《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两篇课文过程中,教师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作为知识技能迁移训练点,创设小练笔训练:“请你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将拔河比赛的过程写下来。
”(二)在“思维发散处”练书本带给我们的感悟,往往是一瞬间的思维碰撞,一不留神便电光火石,稍纵即逝。
统编版语文教材选编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是时代的心声,是作者思想的产物。
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文本思维发散处,巧妙设计小练笔,引导多元表达,引发思维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