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化学1ppt-水环境化学(1)

合集下载

环境化学第3.2章水环境化学水中无机污染物的溶解和沉淀课件

环境化学第3.2章水环境化学水中无机污染物的溶解和沉淀课件
纯水封闭体系中金属碳酸盐的溶解度
20
第三章/第二节/2.3 溶解和沉淀
2.3.4 碳酸盐 四、碳酸盐在开放体系的溶解度(二价金属)
[H2CO3*] = KHpCO2 [CO32-] = K1K2KHpCO2/[H+]2
pH>pK2(10.33) pK1<pH<pK2 (6.35~10.33) [Me2+] ≈ Ksp[H+]2/K1K2KHpCO2 pH<pK1(6.35)
第三章/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2.3 溶解和沉淀
溶解/沉淀对迁移过程的影响
溶解/沉淀影响金属化合物溶解度,溶解度决定随水迁移能力 溶解度大,迁移能力大;溶解度小,迁移能力小
溶解/沉淀理论
溶解/沉淀受反应平衡和反应速率控制(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控制) 固-液平衡体系中,用溶度积来表征溶解度
第三章/第二节/2.3 溶解和沉淀
2.3.3 硫化物
二、金属硫化物的溶解度(以二价金属为例)
1. 金属硫化物的沉淀-溶解平衡
MeS (s) ⇌ Me2+ + S2-
[Me2+] = Ksp/[S2-]
2. H2S的电离平衡
H2S ⇌ H+ + HS- K1 = 8.9×10-8
HS- ⇌ H+ + S2-
= 2.532×10-3 mol/L
15
第三章/第二节/2.3 溶解和沉淀
2.3.4 碳酸盐
一、碳酸盐的沉淀-溶解平衡(以二价金属为例)
MeCO3 ⇌ Me2+ + CO32[Me2+] = Ksp/[CO32-] = Ksp/(CTα2)
H2CO3* ⇌ HCO3- + H+

环境化学第三章水

环境化学第三章水

二节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水的质量特征:
• 酸度和碱度
第一节 概述
• 盐度和氯度:1千克水中碳酸盐转变为氧化物、溴化物 和碘化物转变为氯化物、有机物完全氧化后所含固体 的总克数。
• 硬度 • 溶氧量:25℃时的饱和浓度
[O2 (aq)] = 2.6×10-3 mol/L = 8.32 mg/L
• 清度和色度
化合物直接与 pH值有关,实际涉及到水解和羟基配合物的平
衡过程,该过程往往复杂多变,这里用强电解质的最简单关 系式表述: Me(OH)n(s) → Men+ + nOH根据溶度积表达式 可导出金属离子浓度 等号两边取负对数: Ksp = [Men+][OH-]n [Men+] = Ksp/[OH-]n = Ksp[H+]n/Kwn -lg[Men+] =-lgKsp-nlg[H+] + nlgKw (3-21)
HS- → H+ + S2则总反应: H2S →2 H+ + S2-
K2= 1.3×10-15
K1,2=K1K2=1.16×10-22
三、溶解沉淀平衡
在饱和水溶液中,H2S浓度总是保持在0.1mol/L,则 [H+]2[S2-] = K1,2×[H2S] = 1.16×10-22×0.1 = 1.16×10-23 由于在水溶液中 H 2 S 的二级电离甚微,故可近似认为 [H+] = [HS-],因此可求得溶液中[S2-]浓度:
三、溶解沉淀平衡
第二节 天然水中的平衡
溶解和沉淀是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的重要途径,一般金
属化合物在水中迁移能力,直观地可以用溶解度来衡量。
溶解度小者,迁移能力小; 溶解度大者,迁移能力大。 在固—液平衡体系中,需用溶度积来表征溶解度。

水环境化学天然水1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水环境化学天然水1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8/73
二 水特征及其意义
•• 1、水物理性质 1)高沸点、高熔点 2)蒸发烧高 3)水在4℃时密度最大; 4)水含有突出界面特征,水表面张力大。
9/73
• •5)除极少数液体和固体(如液氨、液氢)外, 水比热容比任何其它液体和固体都高。
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又称比热容量(specific heat), 简称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质热容量,即是单位质量物体改变 单位温度时吸收或释放热能。
18/73
普通认为,蒸发作用是促成水同位素分馏主 要过程。 • • 因为重水蒸汽压比普通水蒸汽压略低,所以在蒸 发区(如大洋水)重水成份稍高。 • 由水蒸汽凝结生成雨水中重水成份较低。 • 南极冰是地球上最轻水。
•【 蒸汽压:一定温度下,液体和它蒸汽处于平衡状态时蒸汽所含有压力 称为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
10/73
• 6)水含有很高介电常数,比任何其它纯液体高。 绝大部分离子化合物能够在水中电离。
• 介•电常数是度量物质极性大小一个有用参数。在化学中,介电常
数是溶剂一个主要性质,它表征溶剂对溶质分子溶剂化以及隔开 离子能力。
• 水分子强极性使它能与带电荷离子和分子发生相互结合作用。水 化作用是一个强烈放热过程,释放能量足以克服离子间彼此作用 力。
• 镁起源主要为白云岩、泥灰岩等风化产物溶解。
镁存在于全部天然水中,而且其含量仅次于Na+,Ca2+,常 居阳离子第二位。
39/73
• 天然水中Ca2+与Mg2+含量百分比关系有一个大致规律:在 溶解性固体总量低于500mg/L时, Ca2+与Mg2+摩尔比值改 变范围较大,从4:1到2:1。
• 当水中溶解性固体总量大于1000mg/L时, Ca2+与Mg2+摩尔 比值在2:1到1:1;

水环境化学1

水环境化学1

α0 , α1 , α2为分布系数,与pH 有关。
因此封闭碳酸体系各主要形态与pH有关,而CT与pH无关
④开放碳酸体系特点及各主要形态计算 特点: * CT ≠常数 * [H CO *]总保持与大气相平衡的固定数值 2 3 即:[CO 2 (aq)] = KH p CO 2

CT = [H2CO 3 *] /α0 =[CO 2 (aq)] /α0 = KH p CO 2 /α0 [HCO 3 - ] = α1KH p CO 2 /α0 = K1 KH p CO 2 / [H+ ]
(3)水生生物
自养 异养

几个问题 天然水中主要离子总量可以粗略地作为TDS
A.名词—总含盐量(TDS)(≡总溶解固体量)
TDS=[Ca 2 + +Mg 2 + + Na+ +K+ ]+ [HCO3 - + SO4 2 - +Cl - ]
总含盐量 (总溶解固体量)为1000~10000 mg/L
的天然水称为咸水(淡水的总含盐量< 1000mg/L)
[CO32-] = K2[HCO3-] / [H+]
(2)
= 4.69×10-11×1.00×10-3 /1.00×10-8
= 4.69 ×10-6mol.L-1
例2
若 水 体 pH 升 高 到 10.00, 碱 度 仍 保 持
1.00×10-3 mol•L-1 ,再计算该水体中各碱度 成分的浓度。 碱度 = [ HCO3-] + 2[CO32-] + [ OH-]( mol.L-1) [OH-] = 1.00×10-4 mol.L-1
查表3-1(教材P102),氧气在25℃水中的亨利常数 KO2=1.28×10-8moL/(L· Pa) 则根据亨利定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O2(aq)]=KO2· 2=1.28×10-8×0.2029×1.013×105 PO =2.63×10-4moL/L 由于氧的分子量为32,所以其溶解度为8.4mg/L或8.4PPm. 结论:25℃时 [O2(aq)]=8.4mg/L 问:若已知25℃湖水中溶解氧浓度为0.32 mg/L,大气中氧的分压 为多少?

水环境化学-天然水中的氧化还原平衡

水环境化学-天然水中的氧化还原平衡

半反应的平衡常数: K [Re d ]
[Ox ][ e]n
电子活度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关系
• pE0 = E0 F / 2.303RT = E0 /0.059=16.92E0 ( 25℃ ) pE = E F / 2.303 RT = E /0.059=16.92E ( 25℃ )
pE = pE0 + 1/n lg [Ox]/[Red]
pE pE0 1 lg J n
水中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pE0
3、天然水体的电位
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氧化剂
在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氧化剂是大气圈中的自由氧 和水圈的溶解氧,其次是三价铁、四价锰、六价的硫、 铬、钼及五价的氮、钒、砷等也都是自然界的氧化剂。
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还原剂
自然环境中最主要的还原剂是二价铁、负二价硫及 许多有机化合物;此外,二价锰、三价铬、三价钒等也 都是自然环境中的还原剂。
NH4+-NO2--NO3--H2O体系的pE-lgc图(pH=7)
(pE0 = 0, PH2=1atm) •pEH+/H2 = -pH (氢线)
边界条件
(2)1/4 O2 + H+ + e- ==1/2 H2O (pE0 = 20.75, PO2=1atm) pEO2/H2O = 20.75 - pH (氧线)
pEH+/H2 = -pH (氢线) pEO2/H2O = 20.75 – pH(氧线)
E E 2.303RT lgJ nF
E E 2 .303 RT lg c (还原型 )
nF
c (氧化型 )
半反应: 氧化型 + ne 还原型
E E 2 .303 RT lg c (还原型 )

水环境化学1

水环境化学1

二、在Cl--OH-M2+体系中的配位作用
(教材95页)
▪ Cl-与OH-的竞争 与对中心离子的配位能力和[Cl-]及pH有关, ▪ 形成复杂配离子 例如:Hg(OH)Cl、Cd(OH)Cl
三、腐殖质的配位作用(教材95页)
▪ 腐殖质——一种带负电的高分子弱电解质,来自 动植物的分泌物或者残骸。在水体中大多以胶体 或者悬浮物状态存在。
色,CO32-转变为HCO3-。两 色变为红色, HCO3-
次滴定耗用的标准酸量之和 转变为H2CO3*。三次
叫做酚酞碱度。
滴定的标准酸量之和
叫做总碱度。
总碱度 = [ HCO3-] + 2[CO32-] + [ OH-] – [H+] ( 由H2CO3的质子条件PBE导出 [H+] = [OH-] + [ HCO3-] + 2[CO32-])
有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 化行为差别很大!!
表 有机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方式
无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
沉淀与溶解
水解
氧化还原
配位 吸附与解吸
吸附与解吸
分配 挥发
光解
生物降解
3.3.1 碳酸平衡(教材80、88页)
水体中可能存在的碳酸组分: CO2、 H2CO3 、 HCO3-、 CO32- ,常把CO2和 H2CO3 合并为 H2CO3*,实际上H2CO3 、 含 量较低,主要是溶解性气体CO2。
二、碳酸盐(封闭体系)
▪ 碳酸盐的沉淀-溶解应该同时考虑碳酸平衡 。
▪ 封闭体系,CT守恒。只考虑固相和液相, 把H2CO3*当作 不挥发酸处理。 CaCO3 = Ca2+ + CO32+ KSP = [Ca2+] [CO32-] = 10-8.23

水环境保护概述PPT课件

水环境保护概述PPT课件
水环境保护概述(PPT113页)
水环境保护概述(PPT113页) 水环境保护概述(PPT113页)
水环境保护概述(PPT113页)
水体自净作用
概念:水体能在其环境容量的范围以内,经过水体的物 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浓 度和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 降低,恢复原有的生态平衡,这个过程称为水体的自 净作用。
水环境保护概述(PPT113页) 水环境保护概述(PPT113页)
水环境保护概述(PPT113页) 水环境保护概述(PPT113页)
水环境保护概述(PPT113页) 水环境保护概述(PPT113页)
水环境保护概述(PPT113页) 水环境保护概述(PPT113页)
水环境保护概述(PPT113页) 水环境保护概述(PPT113页)
水环境保护概述(PPT113页)
第二节 水体的污染与自净
水环境保护概述(PPT113页)
水环境保护概述(PPT113页)
※水体污染 水体的概念 在环境科学领域中,水体不仅包括水、而且还包括水中
的悬浮物、底泥及水中生物等。 水体污染的概念 指由自然排放及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
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 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不良 变化,破坏水体生态系统,并使水的用途受到影响。
第三节 水体中主要污染物 的来源及其危害
水环境保护概述(PPT113页)
水环境保护概述PPT课件
第三章 水环境保护
水,生命之源!
水环境保护概述PPT课件
第一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天然水资源
※ 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其保护
※ 世界性水荒 水荒:需水量大于供水量的现象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总含盐量(TDS):
TDS=[K++Na++Ca2++Mg2+]+[HCO3-+NO3-+Cl-+SO42-
2、天然水的性质
(Characteristic of Natural Waters) (1)碳酸平衡(Balance of H2CO3) 水体中存在四种化合态:
CO2、CO32-、HCO3-、H2CO3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Water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本章重点
1、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进行沉淀-溶解、氧化-还原、 配合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淀的基本原理;
2、计算水体中金属存在形态;
3、pE计算;
4、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和分配系数、 挥发速率、水解速率、光解速率和生物降解速率的 计算方法。
农药
有机氯 有机磷
多氯联苯 (PCBS) 卤代脂肪烃 醚
单环芳香族化合物 苯酚类和甲酚类 酞酸酯类 多环芳烃(PAH) 亚硝胺和其他化合物
2、金属污染物 (Metal Pollutant)
Cd、 Hg、 Pb、 As、 Cr、 Cu、 Zn、 Tl、 Ni、 Be
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强酸 弱酸 强酸弱碱盐
总酸度= [H+]+ [ HCO3-] +2[H2CO3*] - [ OH-] CO2酸度= [H+]+ [H2CO3*] - [CO32-] - [ OH-] 无机酸度= [H+]- [ HCO3-]-2 [CO32-] - [ OH-]
二、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及存在形态
1、有机污染物 (Organic Pollutan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预测,30-40km高度的奇氧损失由NOx循环支配, 50km海拔以上高度则由HOx循环支配奇氧损失
据推测,在30-40km高空中的奇氧损耗主要是由NOx 循环催化引起的,而在50km以上高空中HOx循环催 化是引起奇氧损耗的主要原因
有人预测,海拔30-40km处的奇氧损耗是由NOx循环 主导的,50km以上则由HOx循环主导
—H2CO3 —HCO3—CO32-
酚酞变色
甲基橙变色
22
例2——已知碱度和pH,求各物种浓度
已知水体的总碱度为1.00× 10-3mol/L ,计 算pH8和pH10时水中H2CO3、HCO3-、 CO32-浓度(假定只由它们构成碱度)
23
解答
pH=8时,碱度以HCO3-为主,所以可假 定 再根据离解常数和pH分别得到
酚酞变色
甲基橙变色
20
2)酸度
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代表中和强 碱的能力
无机酸度 酚酞酸度(二氧化碳) 总酸度
21
3)碱度、酸度、碳酸盐总量、pH之间的 关系
根据滴定结果,可以推算: 总碱度-碳酸盐碱度=碳酸盐总量 二氧化碳酸度-无机酸度=碳酸盐总量 总碱度+二氧化碳酸度=碳酸盐总量
33
解答(续)
要调节到pH=9.0,cT=2mmol/L,用 NaHCO3增加cT,应投加0.35mmol/L, 这同时增加碱度0.35mmol/L。
计算pH=9.0和cT=2mmol/L时的碱度,求 所缺的碱度,由NaOH补足。
34
例6:好氧呼吸导致的pH变化
已知初始TOC浓度为6mg/L,pH=6.9,碱度 为1.2mmol/L。如果发生好氧呼吸,水中的有 机物全部分解,且释放出NH4+,请求出最终 的pH值。
求处理后的pH、总碱度。 如果处理后的水要将其pH调整到9.0,而且要 使碳酸盐总量为2.0mmol/L,问如何用NaOH 和NaHCO3调节?
32
解答:
初始水样pH=8.0,总碱度为1.65mmol/L, 主要为HCO3-。即
1mol氨氧化产生3mol酸,3.5mg/L氨氮产生 0.75mmol/L酸,即碱度下降0.75mmol/L, 碱度变为0.90mmol/L,cT不变,由此求得 α1,再求得pH。
封闭体系中无论加强酸或强碱,CT 不变;碱度变化值为应加酸量或加 碱量
28
初始碱度
与pH6时
碱度差

算 pH
CT
6

pH=9时同样方法计算 29
3.一些引起碱度变化的反应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0
硫酸盐还原、硫化物氧化
硝化、反硝化
通常,氧化导致碱度下降,还原导致碱度上升
31
例5
某一水的总碱度为1.65mmol/L,pH为8.0。此 水用Cl2(g)来处理以便将NH3(aq)氧化为氮气 (折点氯化)。假如初始的氨氮(以氮计) 浓度为3.5mg/L,氨的氧化反应为
从结果看,所设假定合理
24
解答(续)
pH=10时,碱度由HCO3-, CO32-和OH-组成 因为[OH-]=10-4mol/L
25Leabharlann 例3某25℃的水样100mL需要10mL0.02mol/L 的硫酸使其pH值下降到4.3;同样体积的 水样需要4mL0.02mol/L的NaOH使其pH 上升到8.3。假定碱度和酸度都只是由碳 酸盐物种、H+和OH-引起的。 计算总无机碳的含量、初始pH和各碳酸 盐物种的浓度
26
解答:
总碱度 二氧化碳酸度
碳酸盐总量=总碱度+二氧化碳酸度=4.8mmol/L
假定一个pH值,试算,直到上式成立!
27
例4
已知水体的pH7.0,碱度为1.4mmol/L, 假设该体系为封闭体系,且碱度由碳酸 盐物质和OH-组成,计算: (1)pH调至6.0所需加的酸量? (2)pH调至9.0所需加的碱量?
什么是封闭体系?
水溶液中的CT不变,不与气相交换 没有固体碳酸盐,即不发生液固相交

反应比较快速,来不及与气相进行交 换;不存在、也没有生成固相碳酸盐
14
根据离解平衡,有:
15
封闭体系中碳酸盐物种随pH的分布
—H2CO3 —HCO3—CO32-
16
(2)开放体系碳酸盐物种 分布随pH的变化
解答:假定好氧呼吸按以下反应进行:
35
第一步:CO2生成溶解在水中,导致CT增 加,碱度不变,引起pH变化
第二步:由于消耗H+,导致碱度上升, 此时CT不变,引起pH变化
36
Loss of odd oxygen between 30 and 40 km is predicted to be dominanted by the NOx cycle; at altitudes above 50 km, HOx cycles dominate odd oxygen loss.
6
7
水中的碳酸盐物种及其平衡 H2CO3* 简写为H2CO3
8
例1:计算大气CO2在纯水中的溶解量 未离解部分
9
离解部分
10
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总量
11
平衡计算的基本原则
质量平衡 分配平衡 电荷平衡 合理的假定
12
水中碳酸盐物种的分配
13
(1)封闭体系中碳酸盐物种 分布随pH的变化
大气中CO2浓度不变,与水相处于平衡
17
—H2CO3 —CO32-
—HCO3—CT
18
2. 碳酸盐体系的碱度和酸度
1)碱度
与强酸(H+)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代 表中和强酸的能力。
苛性碱度
[OH-]-[H+]
酚酞碱度(碳酸盐碱度)
总碱度
19
封闭体系中碳酸盐物种随pH的分布
—H2CO3 —HCO3—CO32-
水化学1ppt-水环境化学 (1)
2020/8/13
存在形态、分布 酸碱平衡 配位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氧化-还原平衡
物质的转化 水解与亲核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光解
2
第一节 酸碱化学——碳酸盐系统
Brönsted酸碱(质子理论) Lewis酸碱(电子理论)
共轭酸碱对:HA—A-; HB—B-
3
酸碱平衡常数——酸碱的强弱
4
酸碱的相对强弱
酸 HCl
H2SO4 HIO3 HSO4H3PO4 HF
HNO2
pKa -3 -3 0.8 2 2.1 3.2 4.5


O2-
NH2S2-
OH-
H2SiO42PO43CO32弱
pKb -10 -9 0 0 1.4 1.7 3.7
5
1.水中碳酸盐物种及其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