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与信用形式

合集下载

信用与信用形式(PPT 73页)

信用与信用形式(PPT 73页)
第二十四页,共72页。
第二节 信用(xìnyòng)工具
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ɡōnɡ sī zhai quàn)比较
第二十五页,共72页。
第二节 信用(xìnyòng)工具
(二)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
股东身份,并据以获得股息的凭证。股票 是一种资本所有权证券,它是现代企业制 度和信用制度发展(fāzhǎn)的结果。在现代 股份制度运行中,股份公司发行两种主要 类型的股票,即普通股票和优先股票。
第二节 信用(xìnyòng)工具
(一)远期合约(forward contract) 远期合约是一种最为简单的衍生(yǎn shēnɡ)
金融工具。它是在确定的未来某一日期,按 照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的协 议。
第三十五页,共72页。
第二节 信用(xìnyòng)工具
(二)期货合约(futures contract) 期货合约是在远期合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一)按发行者的性质,可以分为直接 (zhíjiē)金融工具和间接金融工具
直接(zhíjiē)金融工具是指最后贷款人与最后 借款人之间直接(zhíjiē)进行融资活动所使 用的金融工具。
间接金融工具是指由金融机构在最后贷款人 与最后借款人之间充当媒介的融资活动中 由金融中介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
第二十页,共72页。
社会主义信用(xìnyòng)的特点 1.集中性 2.计划性 3.生产性
第十二页,共72页。
第二节 信用(xìnyòng)工具
信用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guān xì) 的合法书面证明。
在现代经济中,资金融通需要借助于信用 工具,因此信用工具又叫金融工具,对买 进方或持有者来说就是金融资产。

信用与信用形式

信用与信用形式

第三节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自学)
一、信用经济(信用是经济运行的基础) 现代经济可以称之为“信用经济”。理由是债权 债务关系无所不在,相互交织,形成网络,覆盖 着整个经济生活。 作为经济强国的美国,它的债务负担之大如同它 的财富之多一样地出名。截至2010年,美国债务 总额为52.8万亿美元,相当于GDP14.5万亿美元 的3.64倍。

由于需要或者也由于气候性质的关系,中国人 贪利之心是不可想象的,但法律并没想去加以 限制。一切用暴力获得的东西都是禁止的;一 切用术数或狡诈取得的东西都是许可的。因此, 让我们不要把中国的道德和欧洲的道德相比较 吧!在中国,每一个人都要注意什么对自己有 利;如果骗子经常关系着自己的利益的话,那 么,容易受骗的人也就应该注意自己的利益。 在拉西代孟,偷窃是准许的;在中国,欺骗是 准许的。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年
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严复,《救亡决论》,1895
为什么?




小农经济缺乏交换,有交换才会有契约 少与不相互“知根知底”的“异族”打交道,不需要 用契约避免被骗 极端世俗化的人生态度导致契约只是工具非精神 契约本质在于平等,但封建社会中人与国家不平等 国家用“礼”来规范民众,而非平等立约 人治导致随机性,随机性导致机会主义泛滥 田忌赛马是破坏契约和规则的典型 封建社会的国家“失信”导致上行下效


2013年11月,全国首部地方金融法规《温 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经浙江省十二 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定 于2014年3月1日施行 作为国务院授权设立的金融综合改革试 验区,温州在民间借贷合法化的改革中 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第二节 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
§ 债、usury、高利贷 § 高利贷的特点 § 对高利贷的态度 § 我国的民间借贷及对其看法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债、usury、高利贷
§ 中国古代:债(中性词) §西方: usury,译为:高利贷(利息水平
高的借贷,贬义词居多,但也不全是)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高利贷的特点
1. 极高的利率是界定高利贷的基本特征。它 广泛存在于古代;
2. 现今,在最发达的国度中也并未销声匿迹。 ▪ 在现代经济中,银行体系的利率是标准; ▪ 极大地高于银行体系水平的借贷,通常视
为具有高利贷性质的借贷。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对高利贷的态度
§ 革命政权向农民发放农贷
§ 伦敦城商人向国王威廉三世借款,成立了英格兰
银行。
——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3. 在现代经济中,对一个国家要求“既无内债,又 无外债”,是不符合生活实际的观点。
4. 国债的规模允许有多大,这是一个需要专门讨论 的问题。
短期国库券、中期国库券、长期国库券
▪ 美国是大量用于国家债务的国家,2011年末其政 府债券总额为15.2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 值15.17万亿元的100%。
▪ P37 各国政府总债务站GDP的比例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四、消费信用
1. 定义 2. ——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
面所需货币的信用。 是与商品,特别是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 2. 作用: § 促进消费,促进商品的生产与销售,促进经济

chapter2 信用与信用形式

chapter2 信用与信用形式
▲最初彼此独立发展的阶段.
▲彼此联系,相互促进阶段:货币借贷扩展 了信用的范围和规模;信用的发展促进了 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
▲相互融合阶段:现代经济中几乎没有不含 货币因素的信用,也几乎没有不含信用因 素的货币,二者融为一体时产生了金融.
可编辑ppt
5
五、信用的形
➢ 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 国际信用的形式主要有:
①出口信贷,指出口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 ,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 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 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②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指一些大商业银行向外国政府及其 所属部门、私营工商企业或银行提供的中长期贷款。
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
[1]
可编辑ppt
27
可编辑ppt
7
▪ 局限性:
➢ 商业信用
• 商业信用是在企业之间发生的,并与商品交易直 接联系在一起的信用形式。也就是说,它的借贷以 一方需要某种商品,而另一方能够提供这种商品为 前提。没有商品交易的企业之间是不可能发生商业 信用活动的。
可编辑ppt
8
➢ 商业信用
▪ 局限性:
• 商业信用所能提供的资金是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 基础的。一般来说,产业资本的规模越大,商业信用 的规模也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商业信用的最大规 模不外乎是产业资本的充分利用,其最终无法摆脱产 业资本的规模限制。
关系而非等价交换关系,所以贷者在没有取得等值 品的情况下就将出借品给了借者,贷者承担着信用 风险.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由于在信用活动中贷者并
没有放弃所有权,故必须偿还;贷者之所以愿意借 出,是因为可以从中获益,借者之所以能够借入,是 因为承诺了付息的责任,故付息成为信用活动的基 本条件.

2.信用与信用形式

2.信用与信用形式

2、借贷资本的特点:
①借贷资本是作为商品的资本。
借贷资本的使用价值是能够带来利润,利息表现为其 转让的价格,借贷资本的运动具有了商品转让形式。 (不是真正的商品转让,不改变所有权)
②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
贷放中只转让使用权,不转让所有权。(两权分离)
③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双重支付、双重归流)
(四)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与特定的商品交易相联 系。 2、商业信用具有社会普遍性、自发 性和分散性。 3、商业信用的供求与经济景气循环 相一致。
(五)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数量受到一定的限制。 (产成品) 2、商业信用有严格的方向性。(商品使用) 3、信用能力有局限性。(相互不了解的企业 不易发生信用关系) 4、商业信用在管理和调节上存在局限性。
(六)商业信用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基本信用形式 首先、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 础上产生的。 其次、商业信用直接为生产和流通服务。 最后、银行资产业务中的票据贴现、票据承兑等业 务也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进行的。 (商业信用的工具—商业期票、商业汇票)
作用
• 第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商业资本:G —— W ——G’ 产业资本:G —W · · · · · ·P · · · · · · W’— G’ 借贷资本: G —— G’ G — G — W — G’ — G’
一次支付 二次支付
一次回流
二次回流
G’
G — G —
二次支付
W· · · · · · P· · · · · · W’ —
三、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的关系 (一)联系 1.量上的此消彼长 2.直接信用是间接信用的基础 (二)区别 1.信用行为的主体不同 2.运动形式不同 3.融资的成本及风险不同 4.灵活性不同 5.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不同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费信用,主要以分期付款方式向消费者个人提 供房屋或高档消费品; • 第二,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 发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 的消费信贷方式。 • 消费信用以消费信贷为主要的形式。
(一)消费信贷的种类
• 消费信贷主要包括住房消费信贷、汽车消费信贷、信 用卡和助学贷款。
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 (1) 商业信用的规模数量有局限。规模小,受企业 生产规模的制约。
• (2)商业信用有较严格的方向性。商品生产的上下游 企业之间可能发生商业信用,而没有商品买卖关系的 企业之间很难发生商业信用。
• (3)信用能力有局限性。互相不了解的企业很难进行 商业信用。
•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商业信用管理调节有局限性。具有自发性和分散 性。往往是随机的,不利于国家计划管理。
• 此后十几年的时间里,国家没有再举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
• 改革开放后,1981年国务院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决定发 行国库券。
四、消费信用:
•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 供的用于购买消费品的信用。
• 消费信用有两种类型: • 第一,企业向消费者直接以商品形式提供的消
1.国家信用的特点
• (1)国家信用安全性高,风险小,利率低。国家信 用关系中,国家财政作为政府的代表成为债务人,信 誉度极高,相对于其他信用工具,国家债券的持有者 几乎不承担任何风险,在国外,政府债券有“金边债 券”之称。
• (2)具有财政和信用的双重性。 • (3)利息收入免税。 • (4)用途具有专一性。利用国家信用筹集资金,都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 国家信用经历了“发展--取缔---发展”的过程。
• 建国初期和国民经济恢 复时期。为克服严重的 通货膨胀、恢复国民经 济,我国中央政府在 1950年发行了3.02亿 元的“人民胜利折实公 债”。

信用与信用形式

信用与信用形式

• 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卖主,间接支持商业 信用中的买主。 • 银行承兑票据: • 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买主,间接支持商业 信用中的卖主。
银行券 • 银行家的票据。
• “可兑现”。 • 银行券与纸币的相互转化。
国家信用 • 国家从国内以借入方式筹款是内债; 从国外以借入方式筹款是外债。 • 在国家信用中,中国的统治者对百 姓——特别是对农耕贷放,是持续几 千年的国家理财政策,极具特点。 • 在现代经济中,要求“既无内债,又无 外债”,是不符合生活实际的观点。 • 国债的规模允许有多大,这是一个需 要专门讨论的问题。
什么是信用 • 信用,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借贷行 为的集合。 • 借——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 • 贷——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 • 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可以取得利 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 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信用是古老的经济范畴
• 公元前300年,孟尝君放债,薛地歉收,仍 “得息钱十万”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信用经济
• 有一种说法,认为现代经济可以称之为“信 用经济”。理由是债权债务关系无所不在, 相互交织,形成网络,覆盖着整个经济生活。 • 作为经济强国的美国,它的债务负担之大如 同它的财富之多一样地出名。截至2007年, 美国债务总额为48.8万亿美元,相当于 GDP13.8万亿美元的3.536倍。
•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 第89规定:贷谷利息高达本金的1/3,贷银则 达1/5。 • 第90条规定:债务人如无谷物和银子还债, 应以其他动产作抵。 • 第113条:债权人不得在不通知债务人的情况 下取走其谷物抵债; • 第116条:保护因抵债而扣押的人质不得受虐 待致死等。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 基础和条件:剩余产品、贫富差别和私有

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 高利率
高利率水平是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借贷的明显特征,由当时的经济条件决 定。阶级构成:一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二是奴隶主和封建主。受伤 患病、天灾人祸,维持简单再生产,不得不借。 中间的商人阶层,经商,放贷债主,也拆借作为运营资本,官府也有向 商人贷款政策,说明,信用对于支持商业发展是一个重要因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初期,资本家需要货币资本,利率高不能承受,新兴 资产阶级斗争,使借贷关系服从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利率降到资本能 获利的利率水平之下。降低利率法令一时、地起作用,动摇高利贷根 基的是,商品货币关系的极大扩展形成大量货币资本供给,使大量借 入需求得到满足。高利贷并未消失,落后国,发达工业国。
第二节 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
• 债、usury、高利贷
经济生活中借贷行为,我国古代称为“债”,是一个中性词;西方称为 “usury”,中性、贬义用法,高利贷是“usury”的定型译文。对前 资本主义信用关系,现在很少用“债”概括,用“usury”译文“高利 贷”概括,可理解为利息高的借贷。《白毛女》黄世仁、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即贬义词,但将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信用统 作贬义认识不符历史实际。
半殖民地半封建,高利贷广泛存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中国 共产党农村政策概括“分田废债”。抗战时期,改为“二五(产量25%为度交租)减租, 分半(借债利率每月1.5%为度)给息”。建国前后土改中,废除农民所欠地主、富农、 高利贷债务。不是农民间的债务关系。简单制止借贷要求。使公开放债停止,借 钱农民暗中支付更高利息。土改后,借贷自由,利息商定,政府不干涉。
• 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
国内外各单位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直接发生,绝大部分通过各种金融机 构媒介形成。如盈余存入银行;赤字贷款。 金融机构媒介,经营收入、支出,可能盈余、赤字,与非金融单位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与单纯的商品买卖中的价值运动相比较,信 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1)信用过程中的价值运动形式是G-G’,单纯 商品买卖中的价值运动形式是W—G—W。
(2)信用过程中的价值运动必然有或长或短的间 隔期;单纯商品买卖中的价值运动是钱货两清, 没有间隔期。
(3)信用过程中的价值运动只是让渡商品或货币 的使用权而不改变所有权;单纯商品买卖中的价 值运动是商品与货币的转手换形。使用价值发生 转移而价值并没有转移。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
生了解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现代信用的形式, 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核心内容 是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可能以出 现的泡沫经济问题。
• 教学重点和难点:各种信用形式的现实应
用;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可能出 现的泡沫经济问题。
之前所经历的时间。 金融工具的偿还期限可以有零和无限期这
两个极端。如活期存款的偿还期可以看作 是零,而股票或永久性债券的偿还期则是 无限的。
第二节 信用工具
(二)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迅速变为货币而不致
遭受损失的能力。
第二节 信用工具
(三)风险性 风险性是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有否遭受
损失的风险。本金受损的风险有信用风险 和市场风险两种
1. 普通股票 普通股票是代表股东享有平等权利,并且
随发行公司经营利润的多少分得相应股息 的股票。 普通股东享有的权利:①对公司的经营参 与权;②公司盈余和剩余财产分配权;③ 优先认股权。
第二节 信用工具
2. 优先股票 优先股票是指优先于普通股股东分配公司
收益和剩余财产的股票。 优先股票与普通股票相比有两个方面的基
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借贷资金运动。社会 主义借贷资金运动与资本主义借贷资本运动 的根本区别是不存在资本剥削关系。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主义信用的特点 1.集中性 2.计划性 3.生产性
第二节 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书 面证明。
在现代经济中,资金融通需要借助于信用 工具,因此信用工具又叫金融工具,对买 进方或持有者来说就是金融资产。
本优先权:①优先股票在发行之时就约定 了固定的股息;②优先股票有剩余资产优 先分配权。
第二节 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特征 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能够证明
金融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凭证。 它对于债权债务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 有的权利均有法律约束意义。 金融工具一般具有偿还期限、流动性、风 险性和收益性这几个基本特征。
第二节 信用工具
(一)期限性 偿还期限是指债务人在必须全部归还本金
第二节 信用工具
(三)按金融工具的可接受程度,可以分为普 遍接受的金融工具和有限接受的金融工具
普遍接受的金融工具为本国社会公众所普遍 接受,作为普遍的交易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金 融工具。
有限接受的金融工具是具有有限接受性的金 融工具。
第二节 信用工具
三、传统信用工具 (一)债券 债券是用来表明债权债务关系,证明债权
高利贷信用 资本主义信用 社会主义信用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信用亦称高利贷资本。高利贷资本
就是通过贷出实物或货币方式榨取高额利 息的古老形式的生息资本。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高利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1.利息率高 2.非生产性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二)借贷资本 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现代形式,是货币
间接金融工具是指由金融机构在最后贷款 人与最后借款人之间充当媒介的融资活动 中由金融中介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
第二节 信用工具
(二)按金融工具的偿还期,可以分为长期 金融工具和短期金融工具
一般把借贷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工具称 为短期金融工具。
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称为长期金融工具,包 括股票和各种债券。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信用的产生
剩余产品、贫富差别和私有制的出现是信 用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从信用的发展看,有两个大的飞跃 ▲信用方式的进化 ▲信用活动领域的扩大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产生以后,经历了高利贷信用、资本 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几个发展阶段:
人有按约定的条件取得利息和收回本金权 利的债权资本证券。
第二节 信用工具
1.政府债券 政府债券是国家(政府)的信用工具,是
政府为了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凭证。 2.公司债券 公司债券是企业或公司向外借债的一种债
务凭证。 3.金融债券 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发行
的债务凭证。
第二节 信用工具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工具 信用形式 信用的作用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的概念 信用(Credit)是一种体现特定经济关系
的借贷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 单方面的转移,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 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的运动即为资本主 义信用。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借贷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特点 1.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 2.借贷资本是商品资本 3.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4.借贷资本是拜物教性质的资本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三)社会主义信用 社会主义信用就是在社会主义的商品货币经
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比较
第二节 信用工具
(二)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
的股东身份,并据以获得股息的凭证。股 票是一种资本所有权证券,它是现代企业 制度和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在现代股份 制度运行中,股份公司发行两种主要类型 的股票,即普通股票和优先股票。
第二节 信用工具
第二节 信用工具
(四)收益性 收益性即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地给持
有者带来收益,收益的大小通过收益率来 反映。
第二节 信用工具
二、信用工具的种类 信用工具的种类很多,划分方法也各不相同。
第二节 信用工具
(一)按发行者的性质,可以分为直接金融 工具和间接金融工具
直接金融工具是指最后贷款人与最后借款 人之间直接进行融资活动所使用的金融工 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