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部分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发展与合作

C.欧洲西部
D.南美洲
考点 2 聚落与环境
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
料等因环境而异,如下表所示:
民居图片 热带雨 林或季 风区
两者的相互 关系 竹楼通风较 好,人居住在 双层木楼 炎热多雨、 楼上,不仅比 或竹楼 比较潮湿 较凉爽而且可 以避免潮湿
民居建 筑特点
当地的气 候特点
A.俄罗斯 B.印度
1.以下四个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 ) C.巴西 D.南非 2.2010 年除南非外其余四国经济增速均超世界平均水平, 则当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可能是( D ) A.9.6% B.8.2% C.4.8% D.4.4%
(2012 年广东汕头)2010 年 5 月 1 日第 41 届世界博览会在 中国上海开幕举行。各个国家的展馆均反映了该国的特色。读 亚洲部分国家展馆图片(图 4-1),回答第 3 题。
据此回答(1)~(3)题。
(1)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D )
A.1.04%
B.0.97%
C.0.7%
D.-0.7%
(2)目前该国面临的问题可能是( B )
A.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压力过大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环境恶化,住房紧张 D.劳动力过剩 (3)该国最有可能位于( C ) A.南亚地区 B.非洲南部
④能够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B.②③④ D.①②④
(2012 年广东江门)读下表,完成 1~2 题。
国家
面积/万 km2 人口/亿
中国
960 13.4
俄罗斯
1707 1.4 4.8%
印度
298 11.7 8.2%
巴西
851 1.9 4.5%
南非
122 0.5 3.5%
中考地理复习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课件

6.①地的居民主要使用__阿__拉__伯__语,信仰_伊__斯__兰___教。 佛教发源于__②__(填数字序号)地,现在主要分布在 ___亚___洲东部和东南部。③地居民普遍信仰__基__督__教。
3.读图7-4-2,完成下列填空。 (1)世界主要人种有A__白__种人; B_黄__种人;C_黑___种人。
(2)西亚的居民主要属
于_白___种人,因纽特人和 印第安人属于__黄__种人。 (3)黑种人主要分布在_非__洲。 欧洲和 北美洲的_白__种人数量 较多。亚洲东部主要是_黄__种人。
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4.读图7-4-3,写出世界主要语言: A__汉__语;B__英__语; C_西___班__牙__语; D_俄___语;E_法___语; F__阿__拉__伯__语。 5._英___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 最多的语言;__汉__语是世界 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读图7-4-1,世界人口 稠密区:_亚__洲的东部和南部; _欧___洲西部;_北__美___洲东部。 2.世界人口稀疏区:极端干 旱的沙漠地区(例如: A__撒__哈__拉___沙漠);气候过于 湿热的雨林地区(例如:B__亚__马__孙__热__带__雨林);终 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例如:C_南__极___地区);地势 高峻的高原、山区(例如:D___青__藏___高原)。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说课稿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这一章节,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居民的分布、居民的生活方式、聚落的特点和分类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了解不同地区的居民生活方式和聚落特点,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学习了地图知识、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居民生活方式和聚落的特点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居民的分布、生活方式,以及聚落的特点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的理解和尊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居民的分布、生活方式,聚落的特点和分类。
2.教学难点:居民生活方式和聚落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居民生活方式和聚落图片,引发学生对居民与聚落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居民的分布、生活方式,以及聚落的特点和分类。
3.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地区的居民生活方式和聚落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地区的居民生活方式和聚落特点,进行案例分析,并展示成果。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居民的分布、生活方式,以及聚落的特点和分类等内容,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重点知识点大全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重点知识点大全选择题1、关于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欧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B.欧洲地形以高原为主C.欧洲的海洋性气候强D.欧洲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答案:C亚洲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A错误。
整个欧洲地势的平均高度为340米,地形以平原为主。
B错误。
欧洲受大西洋的影响明显,海洋性气候强,C正确。
欧洲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D错误。
故选C。
2、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A.亚洲B.非洲C.拉丁美洲D.大洋洲答案:B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人口自然增加数 (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 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用千分数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两者之间的变动情况。
当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都高,则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当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低,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当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也低时,则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低。
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
故选B。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的增长,牢记即可。
3、图中的三大宗教建筑分别代表的宗教是()A.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B.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C.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答案:A解析:世界上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三大宗教的建筑各具特色。
基督教的代表建筑教堂以厚墙壁、尖塔、尖拱或圆拱、小窗为特征,建筑有十字架标志;伊斯兰教的代表性建筑是清真寺,清真寺建筑以圆形穹顶和新月标志为特征;佛教建筑主要是佛塔、佛寺等。
基督教的代表建筑教堂以厚墙壁、尖塔、尖拱或圆拱、小窗为特征,建筑有十字架标志;伊斯兰教的代表性建筑是清真寺,清真寺建筑以圆形穹顶和新月标志为特征;佛教建筑主要是佛塔、佛寺等。
七年级上册《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一.世界人口的增长1.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缓慢→加快→更快→变慢2.xx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
3.为什么人口增长越来越快?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的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降低,使口增长速度加快。
4.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衡量。
5.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自然增长率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6.出生率是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7.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稠密可用人口稠密度来表示。
人口稠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数。
2.人口分布的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3.人口分布的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三.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交通,居住,就业,生活,环境,资源,医疗,教育。
2.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短缺,国防兵力不足。
四.不同的人种1.不同人种产生的原因:在人类发展早期,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受到环境的影响,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
2.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分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3.人种的分布:黑色人种分布在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白种人多分布在较为寒冷的地区,黄种人多分布在温带地区。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世界的语言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聚落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2. 课程平台:人教版地理教材、教学课件、教案、学生作业模板等。
3. 信息化资源:网络搜索引擎、在线地图服务(如谷歌地图、地图等)、地理相关教育网站和视频资源。
4. 教学手段:讲解、问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实地考察、互动游戏等。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2)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提出改进聚落发展的建议。
(3)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制作聚落模型、设计理想城市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撰写研究报告:鼓励学生针对感兴趣的聚落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5)分享学习心得: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拓展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促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可能会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复杂因素感到困惑,特别是在理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地理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困难。在实践调查环节,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的挑战。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地球仪、地图、白板、黑板等。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核心知识梳理)-七年级地理上期中(人教版)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核心知识梳理【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考点一: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的增长:
(1)人口总数:2022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达到80亿。
(2)人口增长进程:
(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表示人口的增长速度。
(4)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2.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
(2)世界人口的分布
①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②人口稠密区: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③人口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等自然环境恶劣地区
3.世界的人口问题:
(1)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
措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
(2)人口数量过少,增长过慢
措施:鼓励生育
考点二:世界的人种
1.气温的变化:
(1)三大人种: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
(2)不同人种的特征及分布
考点三: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的语言:
2.世界的三大宗教:
考点四:世界的聚落1.聚落的形式:
2.聚落的形成条件:
3.聚落与自然环境:
4.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有些聚落从不同角度记录着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便于后人了解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状况。
(2)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居民与聚落PPT优质课件

差 异
划分
农村、牧村、渔村、林场 等
生产方式 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
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 业生产活动
产生早晚
早
晚
找一找: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历史文化 生活习俗等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适于耕作
自然资源丰富
地形平坦
交通便利
试归纳: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地形、水源、气候、土壤、自然资源等 社会因素:经济状况、交通、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
事 耕 作 、
服居 务住 业在 等城 工市 作里 。的
人 们 主 要 从 事 工 业 、
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
挑战一下:归纳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tips:从外观、划分、生产活动、产生时间去分析)
聚落
乡村
城市
外观
范围小,建筑物矮,道路 稀疏,人口数量少,汽车 流量小等
范围大,建筑物高,道路密集, 人口稠密,汽车流量大等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适应游牧生活,搭盖、拆卸迅速。
整年降水稀少,畜牧 业较为发达。
随堂演练
1、下列传统民居与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
A.墙厚窗小的房屋——撒哈拉沙漠 B.平顶屋——塔里木盆地
C.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
D.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
2、下列民居适应高温多雨环境的是(
)
3、下列不是聚落形成与发展有利自然条件( ) A.交通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 D.水源充足
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 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 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世界人口与人种
教学目标
一、学会:1、运用地图、资料分析,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二、理解:1、人口分布与自然、经济的关系
2、人口问题及人口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3、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
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的分布
2、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具:1、世界人口分布教学挂图。
2、三大人种彩色图片。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情境创设:
从前一位美国领导人到中国访问,邀请他观看演出。
美国领导人对演出赞不绝口:中国戏好看。
而中国领导人对他说:我们中国人可演你们美国人的戏,也可以演俄罗斯人的戏,英国人的戏,但你们美国人就不能演我们中国的戏。
因为你们总不能把自己的鼻子割掉一截吧!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学生思考后答略。
这是因为世界上存在着不同人种。
人种不同,外部特征不同。
那么世界可划哪几大人种,人种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人种在地域分布有什么特点,世界人口在数量上是怎样变化的,人口分布受哪些因素影响。
今天,大家一起来学习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中的第一节世界人口与人种。
教学过程:
1、世界人口数量
问: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吗?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及了解回答略,并对正确与否展开议论,指导学生阅读第二自然段。
1、世界65亿人口日:2006.3.22
讲解:到目前为止,世界人口已超过65亿。
2、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再读第二自然段的了解。
教师板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进行分析
(1)世界人口各个历史时期增长的特点
做一做
18世纪前人口增长———————————,18世纪以后人口增长——————————。
20世纪以后人口增长———————————。
(2)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与时间有什么规律。
对活动内容,展开活动,读图4.3,观察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的时间变化填入左表,分析比较,展开小组讨论,指派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
世界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在缩短。
人口增长的速度在加快。
完成填充图1。
③课堂作业
3、决定人口增长的要素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人口能够增长和减少
学生自学课文第三段及读图4.2。
知道人口增长与减少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决定的。
同时学会计算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方法:
(1)出生率=(出生婴儿数/总人数)*100%
(2)死亡率=(死亡人数/总人数)*100%
(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举例计算略。
完成活动内容2。
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讲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不同。
发达国家增长缓慢。
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发展中国家增长快。
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继续完成活动内容3。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人口不仅有增长快慢高低不同,而且人口分布也是很不均匀。
有的地方人口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
人口分布的疏密用什么来表示。
布置学生自学课文第一段知道人口分布用人口密度来表示,结合活动1,完成口述人口密度概念的填空。
写出其人口密度公式:人口密度=某地区总人口数/某地区总面积,根据公式继续完成活动1。
将A、B两人口密度计算结果填表中。
比较人口疏密。
1、人口密度是指———————————————————————————————
2、世界人口分布
读图4.5世界人口分布图,同时挂世界人口分布教学挂图。
对照地图,说出人口分布稠密区和稀疏区。
设问:
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和稀疏,影响人口分布疏密原因是什么?
3、影响人口分布因素
对照图4.5及活动2进行分析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有:
(1)自然因素———————————————————————————————
(2)经济原因———————————————————————————————
做一做,填充图23页第2——3题。
四、人口问题
目前世界上每年新增人口8000多万,而且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的时间还在缩短,增长速度在加快。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
完成课文70页活动1。
说明了什么!有人说人类进入了“人口爆炸”时代,出现了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说出人口问题是什么?
即: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
2、人口问题带来的问题:
首先读图4.7——4.8,了解人口问题带来的问题,出此之外,还会带来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进行小结。
(1)衣、食、住、行发生危机,
(2)教育、医疗、就业难,
(3)城市人口膨胀,环境恶化。
总之,对环境、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3、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学生自学课文第二段。
提问,人类应该树立怎样的人口观?学生答略(见教材)设问:人类为什么要自己控制自己的数量,学生前后四人一组,展开议论。
根据学生对人口问题带来的问题的认识,教师从粮食、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方面简略阐述略。
4、不同的人口政策
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自学阅读材料,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政策不同,知道我国的人口政策是什么?
五、不同的人种
在世界六十多亿人口中,你知道主要由哪几种组成吗?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及了解进行回答。
1、三大人种:(1)白色人种
(2)黄色人种
(3)黑色人种
问:你知道这些人种的具体特征吗?学生自学课文第一段及读4.10图。
对照图例说出三大人种的具体特征。
对人种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自学阅读材料: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
懂得环境对人种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所以美国人的鼻子高,演中国的戏难看。
2、不同人种的分布
读图4.11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活动内容,说出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地区。
结合课文第二段内容,总结人种分布的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区。
做一做填充图第五题。
3、人类有人种不同,没有优劣之分
学生自学课文第二段内容,教师适当展开讲解。
课堂小结:
本节课知识点比较多,应着重把握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的特点正确理解影响人口增长的要素和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问题而带来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点。
掌握世界三大人种及集中分布区。
教学反馈
1、目前,世界有————多亿人口,60亿人口日是———————。
2、世界人口增长18世纪以前————————,18世纪以后—————,特别20世纪以后—————。
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时间在—————,人口增长的速度在——————。
人口增长主要由———和————决定的。
3、填充图册第2、3题,第5题。
4、有人说,我们正处在一个“人口爆炸”的时代,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课外活动
社会调查:结合所学知识内容,调查你所在的村或组人口变化情况
时间 1950年前后 1970年前后 1990年以后
人口数量
原因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共有三部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分布及人种的问题。
在教学中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由学生根据平时的了解展开讨论,并结合课本阅读有关材料。
从学生反馈来看,学生对这部分掌握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