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导学案中图版必修二

合集下载

2020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2020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素养落实]
1.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B.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C.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为欧洲
D.世界人口稀疏地区有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区、高山和高原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 解析:世界人口稠密区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1)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时期
社会经济状况
人口分布
原始社会 以采集和狩猎为主
逐水草而居
农业社会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密集, 以自然经济为主
但居民点相对比较分散
工业社会 工业生产的发展 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
20世纪50年代 生产力发展,科技 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发
以来
与管理技术进步 展中国家尤为明显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教材预习纲要
课程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 标准 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世界人口分布的具体状
况是什么?
预习 导引
2.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什么? 3.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
素及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
?是如何影响的?
知识体系架构
一、世界人口分布 1.分布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因素
具体内容
自然因素 地形、 气候 、水文、土壤和植被等
社会经济 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 因素 生活环境舒适的地方,往往会吸引更多人居住
其他因素 文化传统、宗教、民族和 政治 等
[微点拨]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很多,但自然因素是基础 因素,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影响各地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而影响人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01、预习准备区 精心准备 夯实基础一、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变其□01定居地的行为,被称为人口迁移。

2.新大陆发现引起的人口迁移欧洲人→□02美洲;非洲人→□03美洲;亚洲的中国人、印度人和日本人向国外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 (1)迁移方向与之前的比较欧洲由人口□04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05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06北美洲和大洋洲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2)特点□07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08增加,持续时间□09长;发展中国家□10专业人才移民。

二、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国内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目的:开发□01内地和边疆。

(2)主要人群:□02技术人员、退伍军人、干部和知识青年等。

03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

(3)迁移目的地:□2.改革开放后的国内人口迁移04频繁,迁移规模加大;以向城镇迁移、向□05东部迁移为主。

人口流动□1.判断正误。

(1)长时间外出旅游属于人口迁移。

(×)(2)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

(√) 2.目前,国际劳务输出的主要方向为( )A.西亚→南亚B.亚洲→北美C.非洲→亚洲D.欧洲→拉丁美洲答案 B解析目前,国际劳务输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入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提示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既受特定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系列因素的影响,也受个人意愿的支配,同时还与迁入地和迁出地之间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1.判断正误。

(1)叙利亚局势动乱,对人口迁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海南省吸引了大量东北地区老年人定居,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关。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

[素养落实]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 1~2 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⑥⑦
2.与发展中国家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相同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Hale Waihona Puke 解析:根据图例可知,③④跨越国界,属于国际人口迁移。发展 中国家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是国内的从农村到城市的人 口迁移,因此①②符合题意。 答案:1.B 2.A
力量的束缚;②农业经
及自然条件较
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
好的地区
和自然灾害
大批迁移
新中国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东部人口稠密
成立到 区迁往东北、 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组织、有计
改革开
开发内地、建设
划地进行
西北等地
放前
边疆
山区迁往平原,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 人口迁移的流
改革开
农村迁往城镇,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量增大,流向
提示:发达地区有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发展中地区是西 亚。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成为人口迁入地的原因是经济发达, 就业机会多,收入高;西亚成为人口迁入地的原因是石油资源的 开发,就业机会多,收入高。
主题探究(一)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 [地理实践]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有几句痴心的话,哥 哥你记心头……”这首苍凉凄婉的山西民歌,久为人所熟知。在 那个逝去的年代里,“走西口”成为华北流民西进求生的代名词。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 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 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 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新教材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

新教材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定义: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2.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3.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4.人口机械增长率: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5.人口迁移的影响(1)正面影响⎩⎪⎨⎪⎧①迁移者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②减轻迁出地的资源环境压力③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④有助于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2)负面影响⎩⎪⎨⎪⎧①年轻人的迁出致使迁出地劳动力减少②给迁入地带来就业压力③可能导致迁出地人才外流④可能影响迁入地的社会治理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推拉理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1)推力: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出。

如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贫困等。

(2)拉力: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拉力,促使人们迁入。

如收入、教育、工作、医疗、和平、食物、城市生活等。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②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人文因素①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

②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1)19世纪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①总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②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扩张。

③方向:⎩⎪⎨⎪⎧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从欧洲向美洲和大洋洲迁移从非洲向美洲迁移(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①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②方向⎩⎪⎨⎪⎧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大量 人口流向经济发达的北美和欧洲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 工人,成为人口净迁入区2.国内人口迁移(1)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往往引发国内人口迁移潮。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①国际人口的___政__治__性____迁移急剧增加。 ②国际人口迁移的_流__向___发生了很大变化。_欧__洲___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 ③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__拉__丁__美__洲____ 取代欧洲成为美国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20世纪70年代后,__亚__洲____迁入美国的人 数也超过了欧洲。总之,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大多是从___发__展__中_____国家向_发__达___ 国家迁移。
答案 (1)时间:8~10月。原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棉花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采摘时间集中在8~10月。
(2)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吸引大量劳动力。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花卉种植和边 境贸易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任务清单二 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 情境探究
[情境] 下图是2018年2月12日中国人口迁移的真实大数据。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1)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_____自__然__环__境_____的影响。 (2)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___经__济__发__展__水__平_____的影响。其他因素包括__城__市__化___的 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__优__惠__政__策_____的出台等。
[易误辨析] 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一定是经济因素。 提示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 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 素。
(2)目前每年有大量人口流入山西省和云南省,二地吸引人口流入的因素有何不同?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曲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目前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省 际人口流入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采摘需要大量 劳动力,采摘时间集中在8~10月。流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主 要时间在8~10月。第(2)题,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需要大量劳动力,吸引 大量劳动力迁入。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境,旅游资源丰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花 卉种植和边境贸易的发展,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课件(40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课件(40张ppt)

思考:主要的推力因素和 拉力因素有哪些?
推力
拉力
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某些促
使人口迁出的推力因素和某些吸 引人口迁入的拉力因素。然而, 不同的人作出迁移决策时,往往 考虑不同的因素。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都有可能成 为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或拉力因 素。人口迁移正是这些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
1.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
• 巩固练习 27解析第(1)题,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从交通、社会稳定、留守儿童角度进行分 析。根据图中曲线,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大于500万的省区有广东、浙江、上海、 江苏、北京等,空间分布特点是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第(2)题,根据图中曲 线可知,新疆目前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省际人口流入地区,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 花生产基地,棉花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第(3)题,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 需要大量劳动力,吸引大量劳动力迁入。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境,旅游资源丰富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花卉种植和边境贸易的发展,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第(4)题, 主要从西藏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第二节 人口迁移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及其原因 3、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13个国家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 2、人文因素: 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
历史因素
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
•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 影响因素。
• 1.“五一”期间外地来兰州的人口属于( )
• A.省际人口迁移 B.人口流动 C.国内人口迁移 D.国际人口迁移
• 2.“五一”期间流入兰州的人口主要来自陕西、青海等地的原因是( )
• A.空间距离较近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课件

自然因 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气候
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 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 植被和水文等,并通过对人 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导致人 口迁移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 淡水 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
举例
美国许多老年人退 休后由东北部的 “冷冻地带”向南 方的“阳光地带” 迁移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 人口迁移的基本形
2019年9月18日,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最 新报告显示,据估计,2019年全球国际移 民数量将从2010年的5100万增加到2.72亿, 在全球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将从2010年的 2.8%上升到3.5%。移民在世界各个地区都 呈现增长趋势。约占一半的国际移民居住 在10个高度城市化、高收入的国家,例如 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以及一些欧洲
[课堂小结]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2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②⑤
2.与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 两个国家是( )
A.中国、澳大利亚 B.墨西哥、中国
C.墨西哥、美国 利亚
D.美国、澳大
解析:第1题,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发生在不 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图中③④两个箭 头都跨越了国界,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第2 题,P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农村向城市, 且人口流向国外,应为发展中国家;Q国国 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城市到城市,应为发 达国家,且两国为邻国,只有墨西哥和美 国符合该条件。
(2019·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 问题。
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源贫 乏,生态环境恶劣。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 贫困,政府采取了“生态移民”的举措, 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本自治区北部。
安置“生态移民”的迁入地应具备哪些条件?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人口迁移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结合资料,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

2.结合图文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通过不同区域间的人口迁移实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知识清单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概况(1)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改变的人口移动。

(2)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后果:使区域人口数量发生变化,即人口机械增长。

知识清单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理论依据:推拉理论原理。

推力: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劣势。

拉力: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优势。

2.具体影响因素(1)人文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宗教、文化、战争等。

(2)自然因素: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的地区吸引人口迁入。

②环境恶化、灾害频发、资源耗竭的地区人口大量迁出。

【温馨提醒】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最重要的因素,但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任何一因素都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知识清单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国际人口迁移旧大陆:亚洲、非洲、欧洲;新大陆:美洲、大洋洲。

时间特点典例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从旧大陆到新大陆,贩卖黑奴二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外籍劳工逐渐成为主要形式欧洲和北美成为人口净迁入区,西亚和北非的石油外籍劳工【温馨提醒】亚洲一直是国际人口迁移的迁出区,北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一直是国际人口迁移的迁入区。

2.国内人口迁移(1)特征:形式多样、频繁发生,影响国家人口分布。

(2)发展历史阶段:①工业革命以前:大规模垦荒、严重自然灾害、战争引起人口迁移。

②工业革命以后: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是最广泛的形式。

(3)我国的人口迁移时间特点原因典例改革开放前有计划、有组织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20世纪50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改革开放后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从内陆迁往沿海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人才东南飞”国际人口迁移的新形式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指为了保护或者修复某地特殊的生态而进行的人口迁移或因自然环境恶劣,当地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居民整体迁出的移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时空变化特点及成因。

【区域认知】2.调查了解家乡人口迁移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3.结合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综合思维】4.理解人口的迁移受当地的自然、经济影响,树立和谐的人地观念。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人口迁移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类型: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域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知识清单二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

2.“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1)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成人口净迁出区;北美洲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2)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3)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4)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移民。

知识清单三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为了开发内地与边疆,主要表现为有组织地移民支援内地、边疆工农业建设。

2.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大,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1)人口向城镇迁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

(2)人口向东部迁移。

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

温馨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知识清单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因素特征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成为迁入区政治因素表现为驱逐出境、流亡国外、战争和移民戍边等社会文化因素主要包括宗教、种族因素生态环境因素(1)以灾难性的生态环境变化为主,(2)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人口外迁其他因素迁移者的年龄温馨提示人口迁移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例如,俄罗斯目前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自然条件较温和,经济、科技较发达的欧洲部分迁往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较为落后的西伯利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

人口流动是人口在地区之间所作的各种各样短期的、重复的或周期性的运动。

根据人口流动的时间,可以把人口流动划分为:(1)长期人口流动。

即离开户口登计地在1年以上,在外寄居,而户口仍留在原地。

(2)暂时人口流动。

指离开户口登记地1天以上、1年以下,在外寄居或停留,而户口仍在原地。

(3)周期性人口流动。

即有规律地定期离开户口登记地和返回户口登记地。

(4)往返性人口流动。

一般指早出晚归,不在外过夜的人口流动(如城市职工的上下班等),又称为钟摆式人口流动。

任务清单一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情境探究[情境] 截至2019年3月1日,为期40天的2019春运圆满落幕。

据统计2019年春运全中国旅客发送量29.8亿人次,历年的春运大潮中,学生流、民工流及探亲流是主要的春运客流。

[探究] (1)庞大的春运客流属于人口迁移现象吗?为什么?(2)春运客流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提示(1)不属于人口迁移现象。

因为春运客流主要是学生流、民工流及探亲流,其居住地不会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

(2)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素养凝练1.“三看”法判断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一般有三个判断标准,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

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一看空间位移——判断人口是否出现了空间移动现象,这是人口迁移的前提。

(2)二看居住地变更——判断是否跨越了行政区域界线。

只有跨越行政区域界线才算人口迁移,这是人口迁移的必要条件。

如右图,A、B、C是三个不同地区,人口从B1到A1、从A1到B2、从B2到C1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而从B1到B2、C1到C2是在区内移动,常被认为是人口流动。

(3)三看时间限度——判断人口移动是否具有永久性或长期性,这是人口迁移的构成要素。

短期的人口移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2.区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其差别如下表所示:类型人口迁移人口流动3.正确认识我国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民工流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出现的特殊的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

(1)我国“民工流”的特点、类型及成因(2)我国“民工流”的影响①积极影响⎩⎪⎨⎪⎧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乡思想文化交流②消极影响⎩⎪⎨⎪⎧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工商、税务、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压力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一些问题素养应用(地理实践力)阅读下列材料,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1)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流向。

(2)请为解决民工流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提示(1)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显著,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生活环境优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及农村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合理、有序引导和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等。

任务清单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情境探究[情境] 人口迁移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明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人口迁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

[探究]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入地区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大洲?这些地区有何共同点?(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欧洲、拉丁美洲及北美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迁移方向有什么变化?提示(1)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多为经济发达地区。

(2)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上的地区差异。

(3)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北美洲一直为迁入地区。

素养凝练1.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2.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素养应用(综合思维)阅读下列材料,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5月8日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与全球化智库联合发布了《2018世界移民报告》。

这份报告从全球和区域两个层面对移民进行了数据统计,其中也发表了与中国有关的移民数据。

2015年全球国际移民数量为2.44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3%。

大约每30人中就有1位国际移民。

截至2015年,美国仍旧是全球最大的移民目的国,当年接收了4 600万移民;而印度则成为世界最大的移民输出国,移民人口超过1 500万,其次是墨西哥和俄罗斯,中国排在第四位。

(1)我国历史上有“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等人口迁移方式,哪一种与上述材料中的移民类型相同?(2)目前,墨西哥的国际人口迁移与其历史上的国际人口迁移有何不同?提示(1)“走西口”“闯关东”均是指我国历史上的国内人口迁移,而“下南洋”则是指国际人口迁移,与材料中所述的移民类型相同。

(2)墨西哥是一个移民国家,历史上主要是人口迁入,而目前则是人口迁出。

任务清单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情境探究[情境] 目前我国国际人口迁移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一种是许多留学生学成后不愿回国,而在国外生活和发展;另一种是早期流落国外的华人、华侨总想“叶落归根”,纷纷回国定居。

[探究] 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留学生不愿回国,是因为国外有更优越的生活、就业、经济收入等条件,这说明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华人、华侨归国定居,则反映了一种思乡的民族情感。

素养凝练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某一种因素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3.人口迁移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迁入地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是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素养应用(区域认知)阅读图文资料,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

“到内地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的父辈甚至祖父辈们曾在20世纪50~70年代,支边支内、上山下乡。

曾经如火如荼的青春,伴随着朝阳蓬勃向上,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是那一时期人们参与这场特殊的人口迁移的心态。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变革,我国出现了“民工流”这一特殊现象。

我国东部存在五个主要的民工吸引场,民工多从中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孔雀东南飞”是形象的比喻。

(1)“支边支内、上山下乡”和“民工流”这两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特点有何不同?(2)改革开放后,“孔雀东南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1)“支边支内、上山下乡”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民工流”是自发的。

(2)经济因素,务工经商。

课堂小结核心要点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差异。

2.世界人口及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4.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课堂学业达标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完成1~2题。

注:线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1.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D.人口移动主要是由经济原因所致2.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亚洲解析第1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主要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第2题,从图中箭头粗细上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

答案 1.C 2.D3.结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