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阅读必备:唐传奇并译文30篇doc

合集下载

唐传奇

唐传奇

唐传奇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

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

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

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恨歌传》、《东城父老传》等,往往借历史表达思想情感。

此外,描写义侠刺客的题材的作品也不少,如《聂隐娘》、《红线》、《昆仑奴》、《虬髯客传》、《谢小娥传》等,反映了反抗强暴和侠义的思想精神。

另外还有一些描写神仙鬼怪的作品,如《古镜记》、《补江总白猿记》等。

艺术成就唐传奇的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首先,唐传奇在小说发展史上摆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写法,对生活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走向了细致化的艺术境地,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精神心理的展现,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具有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并且开始注意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娱乐功能。

其次,唐传奇是“有意为小说”,因此在创作手法上较六朝志人的偏重写实增强了虚构性,较六朝志怪的偏重记述传闻增加了再创作性,作家真正开始自觉地进行艺术想像和艺术创造,而且在艺术构思、情节结构上,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唐传奇此外,唐传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以及语言、词采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主要采用散体古文,适当吸取了民间口语,也常插入诗词,提高了小说的表现力。

唐传奇的地位和影响唐传奇作为文学史上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的短篇小说,难免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譬如史传为传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营养,但同时传奇也就往往采用史传的简洁笔法,而省略必要的交代和细致的描述,有时更用归纳的方法写人物,这对小说而言,其实是不合适的。

又譬如《云麓漫钞》说士子欲以传奇显"史才、诗笔、议论”,确实唐传奇作品中普遍存在议论成分,有的还夹有众多诗篇,这也造成小说文体的不纯。

但尽管如此,唐传奇毕竟展开了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

通过虚构的故事和虚构的人物,它比以往的任何文学样式,能够更自由更方便更具体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趣味,由此而言,它在文学史上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中学语文文学常识学习笔记:唐传奇

中学语文文学常识学习笔记:唐传奇

中学语文文学常识学习笔记:唐传奇第一节唐传奇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晚唐裴铏有小说集名《传奇》,后即以此名之。

唐传奇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述奇闻异事。

它从六朝志怪发展而来,在艺术上更加成熟,且作者具有明显的创作意识,因此,唐传奇是中国古典小说成熟的标志,对后代的文学创作有较大的影响。

唐传奇的发展历程:一发轫期(初盛唐):此期是六朝志怪小说向唐传奇的过渡阶段,作品数量少,艺术表现也不够成熟,内容上带有志怪痕迹。

1王度的《古镜记》以古镜为线,将12个小故事连缀在一起,记此镜伏妖等灵异事迹。

2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在人物刻画和结构安排上有了较大提高,描写也更为生动。

3《游仙窟》是唐传奇中字数最多的一篇,也是此期作品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篇,文中诗文交错,韵散相间,于华丽的文风中杂有俚俗气息,颇具后来成熟期传奇作品的体貌。

二兴盛期(中唐):名家名作蔚起,大部份作品产生于斯,重叙事、重情节,具有诗意化特点,题材多取自现实生活,涉及面广阔,尤以爱情题材成就最高。

1陈玄佑的《离魂记》是传奇步入兴盛期的标志性作品。

小说运用浪漫手法,幻设奇妙情节,赞扬婚姻自主,谴责背信负约,对自由爱情的主题作了突出的渲染描绘。

2沈既济的《任氏传》是又一爱情佳作,情节曲折丰富,对任氏形象的刻画出色,在使异类人性化、人情化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

3李朝威的《柳毅传》写人神相恋故事,通过形神兼具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波澜起伏的情节描写,将灵怪、侠义、爱情三者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奇异浪漫的色彩和清新峻逸的风神,风华悲壮,别具特色。

4还有一些借寓言、梦幻以讽刺社会的佳作:沈既济的《枕中记》和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最具代表性。

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传奇作品:陈鸿的《长恨歌传》较为突出。

三大传奇:1白行简的《李娃传》写荥阳生赴京应试,与名妓李娃相恋,几经波折后圆满结局。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李娃的形象。

2元稹的《莺莺传》凄婉动人地描写了莺莺与张生相见、相悦、相欢,而以张生的“始乱终弃”作结的爱情悲剧的全过程,细致地展现了莺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和深刻社会内涵的典型性格,塑造了一个冲破封建礼教樊篱、争取爱情自由的叛逆女性。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16唐传奇《李娃传》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16唐传奇《李娃传》

唐传奇艺术成就
沈既济《任氏传》:“著文章之美, 传要妙之情。”
愉悦性情 1、虚构 2、艺术构思 3、人物写生; 4、语言辞采。
李娃传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行简本善文笔,李娃事又近情 而耸听,故缠绵可观。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 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 闻异事。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 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 ——沈既济《任氏传》
唐传奇发展分期
1、初盛唐——发轫期。 《古镜记》 《补江总白猿传》 《游仙窟》
2、中唐兴盛期
鲁迅《<唐宋传奇集>叙例》:“作者云蒸 ,郁术文苑,沈既济、许尧佐擢秀于前, 蒋防、元稹振采于后,而李公佐、白行简 、陈鸿、沈亚之辈,则其卓异也。”
唐传奇
传奇,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元稹的《莺莺传》 初名《传奇》,裴鉶的小说集也称《传奇》。宋金时 期,传奇成为说话的“小说”及诸宫调中一类的名称, 其题材多传述爱情故事,并出现了专门说唱传奇类小 说和诸宫调的艺人。元代以后,则将敷衍奇闻异事题 材的小说、戏曲(先是杂剧,后是南戏)称为传奇。今 则专以传奇 指唐宋文人的文言短篇小说及明清以唱 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以别于北杂剧。
爱情传》 李朝威《柳毅传》 白行简《李娃传》 元稹《莺莺传》 蒋防《霍小玉传》
莺莺传
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 脸销红而已。颜色艳异,光辉动人。
明月三五夜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斜月晶莹,幽辉半床。
霍小玉传
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 才貌相兼。
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批缁。夙昔之愿 ,于此足矣。
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 心如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 在堂,不能供养。绮罗管弦,从此永 休。徴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 ,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 使君妻妾,终日不安。!

唐传奇

唐传奇

1、唐传奇唐传奇①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

②在唐代,传奇只是某些单篇作品或小说集的专称,至宋代才开始将传奇用作唐代新体小说的统称,以区别于旧有的志怪小说。

简述唐传奇与志怪小说的区别。

1.唐传奇反映现实生活,志怪小说反映的是超现实的神灵鬼怪。

2.唐传奇是作者的虚构,志怪小说收集奇记。

3.唐传奇情节曲折离奇,篇幅加长,志怪小说粗陈梗概。

简述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明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唐传奇主要艺术成就有:①唐传奇的艺术成就相当高,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兼容,情节的虚构、想象与作品的艺术性融合一体,起虚构和想象已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成就。

如《柳毅传奇》写充满神话色彩的书生与龙女相恋故事,情节离奇,但人情味很重。

②体裁丰富。

有描写爱情的,如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寓言讽刺题材有沈既济的《枕中记》“黄粱梦”;历史题材陈鸿的《长恨歌传》《东城父老传》;游侠题材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神怪题材裴鉶的《传奇》。

③所写故事情节化、细节化,注重写人物的生活琐事,尤其注重写他们的情感生活或性情偏嗜之类的细节。

④叙事模式由故事中心向情节中心、人物中心演进。

⑤叙述语言雅俗兼采时庄时谐,用文言描写物态人情以至琐事,简洁、准确、丰富、优美,将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挥到很高水平。

初唐四杰:①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②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1.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也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

2.他们自负很高,名高而位卑。

3.他们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

高三语文高考必备唐宋传奇及译文20篇知识精讲

高三语文高考必备唐宋传奇及译文20篇知识精讲

2010高考必备:唐宋传奇及译文20篇1 长恨歌传(陈鸿)【原文】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

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

先是,元献皇后、武惠妃皆有宠,相次即世。

宫中虽良家子千数,无可悦目者。

上心忽忽不乐。

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熠耀景从,浴日余波,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上必油然若有所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

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

既笄矣,鬓发腻理,纤秾中度,举止闲冶,如汉武帝李夫人。

别疏汤泉,诏赐藻莹。

既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

光彩焕发,转动照人。

上甚悦。

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

又命戴步摇,垂会珰。

明年,册为贵妃,半后服用。

繇是冶其容,敏其词,婉娈万态,以中上意。

上益嬖焉。

时省风九州,泥金五岳,骊山雪夜,上阳春朝,与上行同辇,止同室,宴专席,寝专房。

虽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暨后宫才人,乐府妓女,使天子无顾盼意。

自是六宫无复进幸者。

非徒殊艳尤态致是,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叔父昆弟皆列位清贵,爵为通侯。

姊妹封国夫人。

富埒王宫,车服邸第,与大长公主侔矣。

而恩泽势力,则又过之,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

故当时谣咏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

”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

”其为人心羡慕如此。

天宝末,兄国忠盗丞相位,愚弄国柄。

及安禄山引兵向阙,以讨杨氏为词。

潼关不守,翠华南幸。

出感阳,道次马嵬亭,六军徘徊,持戟不进。

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晁错以谢天下。

国忠奉牦缨盘水,死于道周。

左右之意未快。

上问之。

当时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怨。

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

仓皇展转,竟就死于尺组之下。

既而玄宗狩成都,肃宗受禅灵武。

明年,大凶归元,大驾还都。

尊玄宗为太上皇,就养南宫。

自南宫迁于西内。

时移事去,乐尽悲来。

每至春之日,冬之夜,池莲夏开,宫槐秋落,梨园弟子,玉琯发音,闻《霓裳羽衣》一声,则天颜不怡,左右歔欷。

高考古文能力积累:唐传奇选读二

高考古文能力积累:唐传奇选读二

• 食:吃 • 数:shuò多次
侯大语文 守候大语文
6
乌闻哭声以为度,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 度:常规 • 莫:没有 • 竞:竞相 • 凑:奔向 • 灵:灵性
侯大语文 守候大语文
7
唐。州县上言,遂蒙旌表。
乃是猫犬同时产子,取猫儿置犬窠中,取犬子置猫窠内,饮 惯其乳,遂以为常,殆不可以异论也。
唐传奇选读㈡
高考古文能力积累
侯大语文 守候大语文
1
《唐传奇·郭纯》
• 东海孝子郭纯丧母,每哭则群乌大集。使检有实,旌
表门闾。后讯,乃是孝子每哭,即撒饼于地,群乌争 来食之。其后数如此,乌闻哭声以为度,莫不竞凑, 非有灵也。
侯大语文 守候大语文
2
东海孝子郭纯丧母,每哭则群乌大集
• 集:本义指鸟停息在树
10
乃是猫犬同时产子,取猫儿置犬窠中,取犬 子置猫窠内
• 窠:巢穴
侯大语文 守候大语文
11
饮惯其乳,遂以为常,殆不可以异论也。
• 遂:就 • 殆:当然 • 异:异象 • 论:看待
侯大语文 守候大语文
12
自知连理木、合欢瓜、麦分歧、禾同穗,触 类而长
• 连理木:枝条连生一
起的两棵树
• 分歧:分蘖 • 触类而长:掌握一类
• 自知连理木、合欢瓜、麦分歧、禾同穗,触类而长,实
繁其徒,并是人作,不足怪焉。
侯大语文 守候大语文
8
河东孝子王燧家,猫犬互乳其子。
• 乳:喂奶
侯大语文 守候大语文
9
州县上言,遂蒙旌表。
• 上言:上报 • 遂:于是 • 蒙:受到 • 旌表:官府为忠孝节义的人
立牌坊赐匾额,以示表彰
侯大语文 守候大语文

高考古文能力积累:唐传奇选读一

高考古文能力积累:唐传奇选读一
云:“太子赐瓜,啖之太多,以致斯疾。”
◦ 须臾霍乱,吐出卫士所食粗米饭,及黄臭韭齑狼藉。凡是小人得宠, 多为此状也。
侯大语文,守候大语文
2
中郎李庆远
◦ 中郎:宫中护卫、侍从之官。 ◦ 不是指大郎、小郎之间的中郎!
侯大语文,守候大语文
3
狡诈轻险。初事皇太子,颇得出入。
◦ 轻:轻率,轻举妄动 ◦ 险:阴险 ◦ 事:侍奉 ◦ 出入:往来
高考古文能力积累
唐传奇选读㈠
侯大语文
唐传奇·李庆远
◦ 中郎李庆远,狡诈轻险,初事皇太子,颇得出入。暂时出外,即恃 威权。宰相之下,咸谓之要人。宰执方食即来,诸人命坐,即遣一人门
外急唤云:“殿下见召!”
◦ 匆忙吐饭而去。诸司皆如此计。请谒嘱事,卖官鬻狱,所求必遂焉。 东宫后稍稍疏之,仍潜入仗内,食侍官之饭。晚出外,腹痛大作,犹诈
侯大语文,守候大语文
4
暂时出外,即恃威权。
◦ 恃:依赖,仗着
侯大语文,守候大语文5宰Fra bibliotek之下,咸谓之要人。
◦ 要人:显要人物 ◦ 咸:都
侯大语文,守候大语文
6
宰执方食即来,诸人命坐,即遣一人门外 急唤云:“殿下见召!”
◦ 宰执:指宰相等执掌国 家政事的重臣
◦ 方:正
侯大语文,守候大语文
7
匆忙吐饭而去。诸司皆如此计。
◦诸司:众官署
侯大语文,守候大语文
8
请谒嘱事,卖官鬻狱,所求必遂焉。
◦请谒:请求;干求 ◦鬻狱:受贿而枉断官司 ◦遂:顺,如意
侯大语文,守候大语文
9
东宫后稍稍疏之,仍潜入仗内,食侍官之 饭。
侯大语文,守候大语文
10
晚出外,腹痛大作,犹诈云:“太子赐瓜, 啖之太多,以致斯疾。”

白话唐传奇《吴全素》张读

白话唐传奇《吴全素》张读

白话唐传奇《吴全素》张读【原文】吴全素,苏州人,举孝廉,五上下第。

元和十二年寓居长安永兴里。

十二月十三日夜既臥,见二人白衣执简,若贡院引榜来召者。

全素曰:“礼闱引试分甲有期,何烦夜引。

”使者固邀,不得已而下床随行。

不觉过子城,出开远门二百步,正北行,有路阔二尺已来,此外尽目深泥。

见丈夫妇人捽之者、拽倒者、枷杻者、锁身者、连裾者、僧者、道者、囊盛其头者、面缚者、散驱行者,数百辈皆行泥中,独全素行平路。

约数里入城郭,见官府同列者千余人。

军吏佩刀者,部分其人,率五十人为一引。

引过,全素在第三引中。

其正衙有大殿,当中设床几,一人衣绯而坐,左右立吏数十人。

衙吏点名,便判付司狱者,付碨狱者,付矿狱者,付汤狱者,付火狱者。

付案者,闻其付狱者,方悟身死。

见四十九人皆点付讫,独全素在,因问其人曰:“当衙者何官?”曰:“判官也。

”遂诉曰:“全素忝履儒道,年禄未终,不合死。

”判官曰:“冥官案犊,一一分明,据籍帖追,岂合妄诉?”全素曰:“审知年命未尽,今请对验命籍。

”乃命取吴郡户籍到,捡得吴全素,元和十三年明经出身,其后三年衣食,亦无官禄。

判官曰:“人世三年,才同瞬息,且无荣禄,何必却回;既去即来,徒烦案犊!”全素曰:“辞亲五载,得归即荣;何况成名,尚余三载,伏乞哀察。

”判官曰:“任归。

”仍诫引者曰:“此人命薄,宜令速去,稍似延迟,即突明矣。

”引者受命,即与同行。

出门外,羡而泣者不可胜纪。

既出城,不复见泥矣。

复至开远门,二吏谓全素曰:“科命甚薄,突明即归,得不见判官之命乎?我皆贫,各惠钱五十万,即无虑矣。

”全素曰:“远客又贫,如何可致?”吏曰:“从母之夫,居宣阳为户部吏者,甚富,一言可致也。

”既同诣其家,二吏不肯上阶,令全素入告。

其家方食煎饼。

全素至灯前拱曰:“阿姨万福。

”不应。

又曰:“姨夫安和。

”又不应,乃以手笼灯,满堂皆暗。

姨夫曰:"何不抛少物?夜食香物,鬼神便合恼人。

"全素既憾其不应,又目为鬼神,意颇忍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高考文言阅读必备:唐传奇并译文30篇目录1 车中女子(皇甫氏)2 陈鸾凤(裴铏)3 崔护(孟棨)4 崔玄微(段成式)5 东城老父传(陈鸿)6 杜牧(高彦休)7 冯俊(佚名)8 郭纯(张鷟)9 樊夫人(裴铏)10 三梦记(白行简)11 李卫公靖(李复言)12 柳氏传(许尧佐)13 骆宾王(孟棨)14 南柯太守传(李公佐)15 王维(薛用弱)16 王之涣(薛用弱)17 谢小娥传(李公佐)18 韦皋(范摅)19 枕中记(沈既济)20 虬髯客传(杜光庭)21 长恨歌传(陈鸿)22 楚儿(孙棨)23 崔书生(牛僧孺)24 崔张自称侠(冯翊子)25 邓甲(裴铏)26 红线(袁郊)27 昆仑奴(裴铏)28 兰亭始未记(何延之)29 离魂记(陈玄祐)30 骆宾王(孟棨)正文1 车中女子(皇甫氏)【原文】唐开元中,吴郡人入京应明经举。

至京,因闲步坊曲。

忽逢二少年,著大麻布衫,揖此人而过,色甚卑敬,然非旧识,举人谓误识也。

后数日,又逢之。

二人曰:“公到此境,未为主领,今日方欲奉迓,邂逅相遇,实慰我心。

”揖举人便行,虽甚疑怪,然强随之。

抵数坊,于东市一小曲内,有临路店数间,相与直入。

舍宇甚整肃,二人携引升堂,列筵甚盛。

二人与客据绳床清坐定,于席前更有数少年,各二十余,礼颇谨,数出门,若伫贵客。

至午后,方云:“来矣。

”闻一车直门来,数少年随后。

直至堂前,乃一钿车,卷帘,见一女子从车中出,年可十七八,容色甚佳,花梳满髻,衣则纨素。

二人罗拜,此女亦不答。

此人亦拜之,女乃答。

遂揖客入,女乃升床当局而坐,揖二人及客,乃拜而坐。

又有十余后生,皆衣服轻新,各设拜,列坐于客之下。

陈以品味,馔至精洁。

饮酒数巡,至女子,执杯顾谓客:“闻二君奉谈,今喜展见,承有妙技,可得观乎?”此人卑逊辞让,云:“自幼至长,唯习儒经,弦管歌声,辄未曾学。

”女曰:“所习非此事也,君熟思之,先所能者何事。

”客又沈思良久,曰:“某为学堂中,著靴于壁上行得数步。

自余戏剧,则未曾为之。

”女曰:“所请只然,请客为之。

”遂于壁上行得数步。

女曰:“亦大难事。

”乃回顾坐中诸后生,各令呈技。

俱起设拜,有于壁上行者,亦有手撮椽子行者,轻捷之戏,各呈数般,状如飞鸟。

此人拱手惊惧,不知所措。

少顷,女子起辞出。

举人惊叹,恍恍然不乐。

经数日,途中复见二人,曰:“欲假盛驷可乎?”举人曰:“唯。

”至明日,闻宫宛中失物,掩捕失贼,唯收得马,是将驮物者。

验问马主,遂收此人,入内侍省勘问,驱入小门。

吏自后推之,倒落深坑数丈,仰望屋顶七八丈,唯见一孔,才开尺余。

自旦入,至食时,见一绳缒一器食下。

此人饥急,取食之。

食毕,绳又引去。

深夜,此人忿甚,悲惋何诉,仰望忽见一物,如鸟飞下,觉至身边,乃人也。

以手抚生,谓曰:“计甚惊怕,然某在,无虑也。

”听其声,则向所遇女子也,云:“共君出矣。

”以绢重系此人胸膊讫。

绢一头系女人身。

女人耸身腾上,飞出宫城。

去门数十里,乃下,云:“君且便归江淮,求仕之计,望俟他日。

”此人大喜,徒步潜窜,乞食寄宿,得达吴地,后竟不敢求名西上矣。

【译文】唐开元年间,有吴郡人进京参加明经考试。

到京后,在妓女居住的地方闲逛,忽然遇到两个少年,穿着大麻布衫,和他打招呼就过去了,对他很尊重,但原来并不认识,举人认为是认错人了。

几天后,又见面了,那两人说:“您到这里,没接您,今天才来迎接您,虽是偶然相遇,我们感到很荣幸。

”鞠躬便请举人和他们同行,他虽然非常诧异,还是勉强地跟着。

穿过几条街,在东面街市的一个小胡同内,有几间临街店铺,一起走进去,房舍整洁肃静。

二人领他到堂上,已摆好了丰盛的酒席,那二人与他挨着安闲静坐在胡床上,席前有几个少年,都是二十来岁,懂礼貌、谨慎,出门好几次,像等贵客似的。

到了午后,有人说:“来啦。

”只听到有一车来到门口,几个少年跟在后边,直到堂前,是用金子宝物嵌饰的车子,车帘一卷,见一女子从车中出来,才十七八岁,容貌漂亮,发髻上插了很多花,衣服是洁白的绸子做的,二少年围绕着她下拜,这女子也不答理。

举人拜见,女子才回礼,请客人入坐,女子上床在当中坐好,再请二少年和客人坐下,他们谢过而坐,又有十多个年轻人,都穿着清新的衣服,分别行礼后,坐在客人的下首,摆上了各种美味,食物精致洁净。

酒过数巡,女子端杯对客人说:“听二位谈起您,今日相见很高兴,听说你有绝妙的技艺,可以让我们看看吗?”举人谦逊地推辞道:“从小到大,只学习儒经,乐器、唱歌,从未学过别的技艺。

”女子说:“我说的不是这事,您好好想想,你以前最擅长什么?”客人又深思良久,说:“我在学校中,曾穿着靴子在墙壁上走过几步,其它的游戏,不曾做过。

”女子说:“我讲的就是这事,请您表演一下。

”他便在墙壁上走了几步。

女子说:“这也是很难的事。

”于是回头看着在座的年轻人,让他们各自表演技艺。

年轻人起来拜过之后,有的在墙壁上行走,有的用手抓着屋顶的椽子行走,动作轻快敏捷如同游戏,各自表演几种技能,状如飞鸟,举人拱手惊慌恐惧,不知所措。

一会儿,女子起身告辞而出。

举人惊叹不已,心神不定没有笑容。

几天后,在途中又遇见了二少年说:“想借你的好马可以吗?”举人说:“好。

”第二天,听说宫中失窃,乘其不备偷盗,贼跑了没抓到,只抓到一匹马,是盗贼驮东西用的。

一追查马的主人,就把举人抓住了,带到内侍省审问,把他驱赶进小门,官吏又从后边推他,跌进数丈深的坑中。

抬头看屋顶高七八丈,只见一小孔,一尺见方。

从早晨进来,到吃饭时,见一条绳拴着器具和食物落下来,他饿极了,拿起便吃,吃完,绳又上去了。

深夜,他更加怨恨,悲愤怨恨无处诉说,抬头看忽然见一东西,象鸟一样落下,感觉到了身边,原来是人,用手抚摸他,对他说:“估计你很害怕,但我在这,就不必忧虑了。

”听其声,是所遇到的那个女子,说,“我们一起出去。

”用绢带绑好他的胸、胳膊,另一头绑在女人身上。

女人纵身跳起,飞过了宫城,离开城门几十里,才落下,说:“您先回江淮,当官的打算,等以后再说吧。

”他很高兴,徒步逃跑,一路上乞讨借宿,到了吴地,以后再不敢为求功名西上长安了。

2 陈鸾凤(裴铏)【原文】唐元和中,有陈鸾凤者,海康人也,负气义,不畏鬼神,乡党咸呼为“后来周处”。

海康旧有雷公庙,邑人虔洁祭祀,祷祝既淫,妖妄亦作。

邑人每岁闻新雷日,记某甲子,一旬复值斯日,百工不敢动作,犯者不信宿必震死,其应如响。

时海康大旱,邑人祷而无应。

鸾凤大怒曰:“吾之乡,乃雷乡也,为神不福,况受人奠酬如斯!稼穑既焦,陂池已涸,牲牢飨尽,焉用庙为!”遂秉炬爇之。

其风俗,不得以黄鱼彘肉相和,食之亦必震死。

是日,鸾凤持竹炭、刀,于野田中,以所忌物相和啖之,将有所伺。

果怪云生,恶风起,迅雷急雨震之。

鸾凤乃以刃上挥,果中雷左股而断。

雷堕地,状类熊猪,毛角,肉翼青色,手执短柄刚石斧,流血注然,云雨尽灭。

鸾凤知雷无神,遂驰赴家,告其血属曰:“吾断雷之股矣,请观之。

”亲爱愕骇,共往视之,果见雷折股,而已又持刀欲断其颈,啮其肉。

为群众共执之曰:“霆是天上灵物,尔为下界庸人,辄害雷公,必我一乡受祸,”众捉衣袂,使鸾凤奋击不得。

逡巡,复有云雷,裹其伤者和断股而去。

沛然云雨,自午及酉,涸苗皆立矣。

遂被长幼共斥之,不许还舍。

于是持刀行二十里,诣舅兄家。

及夜,又遭霆震,天火焚其室。

复持刀立于庭,雷终不能害。

旋有人告其舅兄向来事,又为逐出。

复往僧室,亦为霆震,焚爇如前。

知无容身处,乃夜秉炬入于乳穴嵌孔之处,后雷不复能震矣。

至曙,然后返舍,自后海康每有旱,邑人即醵金与鸾凤,请依前调二物食之,持刀如前,皆有云雨滂沱,终不能震。

如此二十余年,俗号鸾风为雨师。

至太和中,刺史林绪知其事,召至州,诘其端倪。

鸾风云:“少壮之时,心如铁石,鬼神雷电视之若无当者。

愿杀一身,请苏万姓,即上玄焉能使雷鬼敢骋其凶臆也!”遂献其刀于绪,厚酬其值。

【译文】唐朝元和年间,有个叫陈鸾凤的,是海康人。

讲义气,不怕鬼神,乡亲们都称他为“后起的周处”。

海康有座雷公庙,当地人诚敬而纯洁地祭祀。

祈祷祝愿的事多了,怪异荒诞的现象也时时发生。

当地人每年听到第一声雷响时,就记在日历上,以后每旬的这一天,所有工作都不能干。

违犯的人夜里必遭雷击毙命。

这种应验就像声音那么准。

当时正赶上海康地方大旱,当地人来到雷公庙祈祷降雨但毫无反应,陈鸾凤大怒,说:“我的家乡乃是雷公的故乡,雷公身为神灵不降福,况且又受到人们如此虔诚的祭奠和供奉!如今庄稼已经枯死,池塘已经干涸,牲畜都拿来做了供品,这座庙有什么用!”说完他举起火把烧寺庙。

当地的风俗是不允许人们将黄鱼和猪肉掺到一起吃,吃了也是必定被雷击死。

这天,陈鸾凤拿着燃料和刀,站立在田野里,将当地风俗所忌讳的这两样东西掺在一起吃了下去,站在那里观察。

果然有怪云出现,妖风顿起,迅雷挟着暴雨向他袭来。

陈鸾凤便将手中的刀在空中挥舞起来,果然砍中了雷公的左腿,将它砍断了。

雷公跌落在地上,形状象熊和猪,身上有毛有角,还有青色的肉翅膀,手里握着短把的宝石斧子,伤处血流如注。

此时云开雨停。

陈鸾凤知道雷公并没有什么神威,便跑到家里告诉亲人道:“我把雷公的腿砍断了,快去看!”亲人听了又惊又怕,一起前去观看,果然看到雷公的腿已被砍断。

陈鸾凤又举起刀来要把雷公的脖子砍断,还要吃它的肉。

众人一起将他拉住说:“疾雷是天上的神灵,你是下界的凡人,再要加害雷公,必定使我们全体乡民遭受灾祸。

”众人扯住他的衣襟,致使陈鸾凤不能奋力举刀去砍雷公。

一会儿,又有乌云雷电笼罩,挟带起受伤的雷公和它的断腿离去了。

接着便下起了大雨,从中午一直下到傍晚,干枯的禾苗都复苏挺立了起来。

由此,陈鸾凤遭到老幼乡人的一致训斥,不许他回家。

陈鸾凤只好带着刀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妻子的哥哥家。

到了夜晚,他又遭到雷霆的袭击,住的房子也被天火烧光了。

他又持刀站在院子里,雷公终于未能伤害他。

立即就有人将他先前的事告诉了妻兄,他又被赶了出来。

陈鸾凤又到僧人居住的房子里落脚,又遭到雷霆的袭击,房子象原来一样被烧毁。

陈鸾凤知道已经没有容纳自己的地方,他便趁夜举着火把走进山洞里,插好火把,雷电火再也不能来袭击他了。

天晴后他回到了自己家。

从此,海康一带每当遭逢旱灾,当地人便凑钱给陈鸾凤,求他按照从前的办法将黄鱼和猪肉掺在一起吃下去,持刀站在田野里,每次都有滂沱大雨,而陈鸾凤本人一直遭不到雷击。

这样过了二十多年,民间称陈鸾凤为求雨大师。

到了太和年间,刺史林绪得知此事,便把陈鸾凤召到州府衙门,询问此事的前因后果,陈鸾凤说:“在我年轻力壮的时候,气威胆壮,心如铁石,鬼神雷电全不放在眼里,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拯救万民百姓。

天帝怎能敢放纵雷鬼逞凶呢!”说完便将自己那把刀呈献给林绪。

林绪送给他很多钱。

3 崔护(孟棨)【原文】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

举进士下第。

清明日,独游都城南。

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