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和步骤

合集下载

科学小实验步骤操作方法

科学小实验步骤操作方法

科学小实验步骤操作方法科学小实验是学生在课堂或家庭中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从科学小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步骤一:明确实验目的在进行科学小实验之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例如,我们想要探究天气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可以是观察不同天气条件下植物生长的情况,从而了解天气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步骤二:制定实验计划根据实验目的,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

首先确定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如种子、土壤、花盆、水壶、测量工具等。

然后确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时间安排,如何添加不同的天气条件(光照、温度、湿度等),如何测量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步骤三: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根据实验计划,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如在种子试验中,需要准备不同种类的种子、肥料、种植土和花盆等。

在天气变化实验中,需要准备光照灯、恒温箱、湿度计等设备。

确保实验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和数量符合实验的要求,避免实验中出现意外情况。

步骤四:进行实验操作按照实验计划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例如,将相同种类的种子分别放置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根据实验计划进行灌溉、测量和记录。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安全,遵守实验室和设备的使用规范,避免造成伤害或损坏。

步骤五: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实验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实验对象的变化,并及时记录实验结果。

例如,观察不同天气条件下植物的生长速度、生长高度、叶片颜色等变化。

可以使用相机、测量工具等辅助工具进行观察和记录,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步骤六: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可以比较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寻找规律和差异。

例如,比较在光照较少的条件下植物生长更慢,叶片颜色较浅,而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植物生长较快,叶片颜色较深。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回答实验目的,并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步骤七:撰写实验报告完成实验后,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测定金属电阻率”的方法步骤和技巧

实验“测定金属电阻率”的方法步骤和技巧

1实验“测定金属电阻率”的方法、步骤和技巧山东省沂源一中(256100)任会常材料的电阻率是材料的一种电学特性。

由电阻定律公式 R =ρL /S 知,电阻率ρ=RS/L 。

因此,要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只须选择这种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线,用刻度尺测出金属导线连入电路部分的长度L ,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导线的直径d ,用“伏安法”测出金属导线的电阻R ,即可求得金属的电阻率ρ。

一、实验方法1、实验器材①金属丝 ②螺旋测微器(千分尺)③刻度尺 ④电流表 ⑤电压表 ⑥学生电源 ⑦滑动变阻器 ⑧单刀开关 ⑨导线若干。

【点拨】被测金属丝要选用电阻率大的材料,如铁铬铝合金、镍铬合金等或300W 电炉丝经细心理直后代用,直径0.4mm 左右,电阻5~10Ω之间为宜,在此前提下,电源若选3V 直流电源,安培表应选0~0.6A 量程,伏特表应选0~3V 档,滑动变阻器选0~20Ω。

2.实验方法(1)金属丝横截面积的测定:在金属丝上选择没有形变的点,用螺旋测微器在不同的方位上测金属丝的直径三次。

【点拨】测金属丝的直径时,每测一次转45°,如果金属丝上有漆,则要用火烧去漆,轻轻抹去灰后再测量。

切忌把金属丝放在高温炉中长时间的烧,也不要用小刀刮漆,以避免丝径变小或不均匀)。

求出该点的金属丝直径d ,在不同的点再测出金属丝的直径,求得金属丝直径的平均值后,计算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

(2)用刻度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

(3)金属丝电阻的测定:按图1连接电路。

金属丝R 一定从它的端点接入电路。

滑动变阻器R 0先调至阻值最大的位置,闭合开关,根据电阻丝的额定电流和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位置,适当调节变阻器的阻值大小,使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在刻度盘的1/3-2/3的区间。

改变电压几次,读出几组U 、I 值,由欧姆定律R =U /I 算出金属丝的电阻R ,再由公式ρ=RS/L 求得金属的电阻率。

二、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三次测量导线不同位置的直径取平均值D ,求出其横截面积S =πD 2/4.2.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挂直,用毫米刻度米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L ,测三次,求出平均值L 。

马歇尔试验步骤及方法

马歇尔试验步骤及方法

马歇尔试验步骤及方法
马歇尔试验是一种心理学实验方法,用于研究个体的集体行为和
互动,并探索社会认知的形成过程。

以下是马歇尔试验的一般步骤和
方法:
1. 实验设计:确定实验目标和研究问题,并设计合适的实验材
料和情境。

2. 参与者招募:招募一群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参与者,例如同一
个群体、同一文化背景或共享相似特征的人群。

3. 实验情境设置:将参与者置于特定的情境中,刺激他们的集
体行为。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有竞争性或合作性的任务,激发参与者
之间的互动。

4. 观察和记录:观察参与者的行为和互动,并记录相关数据。

这可能包括参与者之间的沟通、合作或竞争的方式和内容等。

5.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分析参与者的行为、互动模式和社会认知。

6. 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解读参与者的集体行为和
社会认知的形成过程,并得出结论。

7. 结论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的发现,并与现有理
论和研究结果进行讨论。

还可以探讨实验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马歇尔试验通常需要充分的实验设计、情境设置
和数据收集,并结合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得出准确和有意义的结论。

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并保护其隐私和权益。

细胞共培养实验的步骤及方法

细胞共培养实验的步骤及方法

细胞共培养实验的步骤及方法步骤一:准备培养器械和培养基1.1准备无菌仪器和试剂:包括培养皿、培养瓶、离心管、移液器等。

1.2准备无菌培养基: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1.3准备细胞悬液:从培养的细胞系中收获细胞并制备成适宜浓度的细胞悬液。

步骤二:共培养细胞2.1接种细胞:在培养皿或培养瓶中,按照实验计划将两个或以上的细胞系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中。

2.2控制细胞密度:根据细胞生长速度和实验需要,控制每个细胞系的初始细胞密度。

2.3培养条件控制:控制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和CO2气体浓度等,满足细胞生长的要求。

步骤三:培养细胞3.1培养时间:根据具体实验设计,培养细胞一定时间,一般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

3.2观察细胞生长: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和形态学变化。

3.3细胞采集:在培养时间结束后,将细胞用合适的方法采集,如离心收集上清液等。

步骤四:实验分析4.1细胞计数:对采集到的细胞进行计数,得到不同时间点和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胞的增殖情况。

4.2细胞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在共培养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

4.3细胞功能分析:通过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如细胞凋亡检测、增殖指标检测等,对细胞功能进行评估。

4.4统计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平均值、方差等统计指标的计算和绘制图表等。

共培养实验的注意事项:1.细胞系的选择:选择适合共培养的细胞系,关注不同细胞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2.培养基的选择: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无血清培养基、特定培养基等。

3.控制细胞密度:合理控制细胞密度,避免过高或过低造成实验结果的偏差。

4.培养条件的控制:严格控制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和CO2气体浓度等,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结果的可比性。

5.细胞采集的处理:在采集细胞时注意操作的无菌性,避免细胞污染和误差的产生。

走马灯实验方法和步骤

走马灯实验方法和步骤

走马灯实验方法和步骤引言走马灯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学实验方法,用于研究人类视觉加工、注意力和记忆等方面的功能。

走马灯实验通过呈现一系列的刺激物,来探究被试者对这些刺激的处理和反应。

本文将介绍走马灯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实验设备与材料1. 电脑或其他呈现设备:走马灯实验通常在电脑上进行,因此需要有一台电脑或其他数字呈现设备。

2. 实验软件:需要安装相应的实验软件,用于控制刺激物的呈现和记录被试者的反应。

3. 实验材料:根据实验设计的需要,准备用于呈现的刺激物,如文字、图像、音频等。

二、实验设计1. 刺激物的选择: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假设,选择适当的刺激物。

可以是单词、图片、符号等,通常需要在实验软件中进行预先设置。

2. 实验范式的设计:确定实验的范式,包括刺激的呈现时间、间隔时间,以及被试者需要做出的任务等。

常见的范式包括持续呈现和间断呈现两种。

三、实验步骤1. 招募被试者:根据实验的需要,招募符合条件的被试者参与实验,通常需要筛选出没有视觉缺陷和注意力障碍的人群。

2. 实验前准备:在实验开始前,向被试者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流程,获取被试者的知情同意,并确保被试者状态良好。

3. 实验过程:(1) 示范阶段:对被试者进行实验任务的示范,教导被试者如何进行实验,以确保被试者理解并掌握任务要求。

(2) 实验进行:根据实验设计的范式,呈现刺激物,并记录被试者的反应。

可以通过键盘输入、鼠标点击或口头报告等方式获取被试者的反应。

(3) 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对被试者进行问卷调查或口头询问,了解被试者的实验体验和感受,并给予必要的奖励或补偿。

四、实验数据分析1. 数据处理: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包括被试者的反应时间、正确率等指标。

2. 结果解释:通过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条件,解释实验结果,验证研究假设,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五、应用和局限走马灯实验在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可以用于研究视觉加工、注意力分配、认知控制等心理过程。

科学实验方法与步骤

科学实验方法与步骤

科学实验方法与步骤科学实验是一种严谨的探索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和验证新的知识。

下面将介绍一般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1. 实验目的在开始实验之前,明确实验的目的非常重要。

实验目的可以是验证一个假设,研究一个现象,或者解答一个科学问题。

确立明确的实验目的有助于指导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

2. 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是根据实验目的制定实验方案的过程。

在设计实验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变量:确定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因素或变量。

其中有一个变量是自变量,其他变量是因变量。

自变量是我们改变并测试的因素,而因变量是我们观察和测量的结果。

- 实验组和对照组: 如果实验需要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结果,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受到实验条件影响的组,对照组是没有受到实验条件影响的组,用于比较和参考。

- 样本选择:选择合适的样本进行实验。

样本选择要具有代表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泛化能力。

3. 实施实验实施实验需要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采集数据和记录实验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以减少实验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4. 数据分析和结果收集完成实验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果的统计处理。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

描述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和特征,推论统计可以通过样本推断总体的特征。

5. 结论和讨论在分析数据得到结果后,需要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结论应该基于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陈述,讨论部分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比较与已有研究或理论的一致性,并提出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6. 重复实验为了确认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通常需要重复实验。

重复实验可以增加实验数据的数量和稳定性,提高结果的可信度。

以上是一般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在实际实验中,可能还会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和研究领域的特点进行调整和扩展。

以严谨和科学的态度进行实验,可以有效地推进科学的发展。

物理实验报告及步骤

物理实验报告及步骤

一、实验目的1. 验证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下落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关系。

2. 研究重力加速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 v = gt,其中v为下落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t为下落时间。

三、实验仪器1. 自由落体实验装置(含铁球、细线、支架等)2. 秒表3. 米尺4.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将铁球用细线系好,挂在支架上,调整铁球处于静止状态。

2. 将秒表调零,并确保秒表与铁球在同一水平面上。

3. 将铁球释放,同时启动秒表计时,记录铁球下落的时间t。

4. 用米尺测量铁球下落的距离h,精确到毫米。

5. 重复步骤3和4,进行多次实验,至少进行5次,记录每次实验的数据。

6. 计算每次实验下落速度v,公式为 v = h / t。

7.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v-t图象,观察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8. 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重力加速度的变化。

五、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 下落时间t(s) | 下落距离h(m) | 下落速度v(m/s)--- | --- | --- | ---1 | 1.00 | 4.90 | 4.902 | 1.20 | 5.76 | 4.833 | 1.40 | 6.68 | 4.814 | 1.60 | 7.60 | 4.755 | 1.80 | 8.50 | 4.72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v-t图象,观察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从图象可以看出,速度与时间呈线性关系,验证了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下落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关系。

2. 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重力加速度的变化,可以发现重力加速度在不同条件下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重力加速度为常数。

七、实验结论1. 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下落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2.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重力加速度为常数。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铁球静止,避免因铁球运动不稳定而影响实验结果。

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在学习科学实验的过程中,熟悉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

I.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科学实验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实验目的: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这有助于我们制定实验方案和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

2. 收集资料: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应该对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实验操作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通过收集资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3. 编写实验方案:实验方案是进行科学实验的指导书,应包括实验的目的、原理、材料和设备、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和实验结果分析等内容。

编写实验方案有助于我们进行有序的实验操作。

II. 实验的步骤一般来说,科学实验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假设与问题:在进行科学实验之前,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假设或问题。

假设或问题是实验的出发点,有助于我们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2. 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假设,我们需要设计实验的步骤和流程。

合理的实验设计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比较性,并排除干扰因素。

3.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这包括实验器材、试剂、标准品等。

4. 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方案和设计,我们开始进行实验操作。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数据记录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记录实验数据有助于我们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判断。

6. 结果验证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验证实验的假设或回答实验的问题。

通过验证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并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III. 常见的科学实验方法科学实验方法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常见的科学实验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对照实验法:通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确定实验的因果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 《科达组装电脑管理信息系统》一、上机实验目的1. 了解使用数据库开发一个小型信息系统的过程。

2. 掌握使用Access 数据库保存数据、按用户要求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友好界面输出信息报告的方法。

3. 掌握Access 数据库查询、统计、输出等功能。

4.通过实验理解数据库知识、软件开发工具知识和管理信息系统知识,了解如何将它们融会贯通起来为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服务。

二、上机实验基本要求1. 在规定上机时间内完成信息系统的开发任务,由指导老师检查通过。

2. 按时提交上机实验报告。

3. 指出系统的创新之处(学生要说明系统的创新点及意义)。

三、开发系统资料(一)公司基本情况科达电脑公司现在是一个销售电脑外部设备和组装电脑的小公司,成长很快。

该公司成立于1997 年,由于销售量增长很快,公司考虑扩展其业务。

公司目前推出5 种型号的计算机:入门级PC、家用PC、小企业PC、高能PC 和超强PC。

公司采用标准配件组装这些计算机,其中一些配件如键盘、鼠标、主板及电源对所有型号的计算机都是一样的。

另外一些配件象CPU,不同型号的计算机有不同的配置,入门级和家用PC 使用的是Celeron 系列产品,而其它型号则使用不同速度的Pentium 系列产品。

还有一些配件包括硬盘、显示器和声卡对不同型号的计算机有不同的配置。

在某些计算机中可能有一个特别的配件,另外一些则可能有多个特别的配件。

例如,一些计算机中配置多条内存,另一些则配置多个硬盘。

(二)各种型号计算机的配置说明科达公司的仓库里存放着装配公司五种计算机的全部配件,一共有36 个品种,每组装一台计算机,会使用15~20 种配件。

下列表格给出了每种计算机使用配件的详细情况。

(注意,这些表格含有大量的重复和冗余,这种格式是不宜用作数据库表的)。

1.入门PC计算机及配件资料产品代码: P2-E 产品名称:入门PC 价格:$1,600 现有库存:23,其使用的配件如表2.1 所示。

表2. 12.家用PC 计算机及配件资料产品代码:P2-F 产品名称:家用PC 价格:$2,300 现有库存:18,其使用的配件如表2.2 所示。

表2. 23.小企业PC计算机及配件资料产品代码:P3-SB 产品名称:小企业PC 价格:$2,990 现有库存:5,其使用的配件如表2.3 所示。

表2. 34.高能PC 计算机及配件资料产品代码:P3-P 产品名称:高能PC 价格:$3,100 现有库存:8,其使用的配件如表2.4所示。

表2. 45.超强PC 计算机及配件资料产品代码:P4-PP 产品名称:超强PC 价格:$4,995 现有库存:4,其使用的配件如表2.5 所示。

表2. 5(三)公司提出的信息系统基本要求公司需要一个报告系统来跟踪配件库存和计算机的组装情况,还需要掌握其它信息如每种配件的现有库存量和成品计算机的现有库存量。

四、开发任务具体要求(一)使用方便系统应该能被那些没有一点数据库知识的人方便操作,具体要求如下:(1)能够将库存记录存储在合适的数据库表中,所有的表都要具备最小的冗余和参考完整性。

(2)能够方便的输入、修改、删除、添加库存记录。

(二)能够提供下列查询信息报告(1)一个能给出所有型号计算机列表的报告,包括代码、名称、零售价格和库存量。

报告应按计算机代码升序排列。

(2)一个能给出所有配件列表的报告,包括代码、名称、型号、成本和库存量。

报告应按配件代码升序排列。

(3)一个能给出所有型号计算机以及配件构成情况的报告,包括计算机代码、计算机名称、零售价格、配件代码、配件名称、型号和需要量。

报告应按计算机代码分组显示并升序排列。

(4)系统应能报告使用一个指定配件的所有计算机。

即用户输入一个配件代码,就能得到有关该配件的详细情况以及使用该配件的计算机代码和名称的报告,按计算机代码升序排列。

(三)系统应提供如下查询功能窗口(1)显示计算机细节的窗口。

用户可以随意输入一个计算机代码,则该计算机的详细情况能显示在窗口上。

(2)显示配件细节的窗口。

用户可以随意输入一个配件代码,则该配件的详细情况能显示在窗口上。

(3)显示指定计算机所使用的所有配件细节的窗口。

用户输入一个计算机代码,则该计算机名称和使用配件的详细情况能显示在窗口上。

五、系统开发要点(一)系统分析由上面所述用户需求,可以得出系统应具备的功能结构图如图2.1 所示。

图2. 1(二)在Access 数据库中建立“基本数据”数据库1.数据库概念设计要求画出E-R 图。

2.数据库逻辑设计在“库存管理”数据库中至少要包括计算机表、配件表、配置表,这3 个表的逻辑结构如下:计算机表(产品代码C(8),产品名称C(16),销售价格N(10,2),现有库存量INT (5))配件表(配件代码C(8),配件名称C(16),型号C(8),现有库存量INT (5),成本价N(10,2))配置表(产品代码C(8),配件代码C(8),使用的配件数量INT (3))其中,有背景颜色的字段为关键字。

3.数据库物理设计(1)建立“基本数据”数据库在windows 操作系统界面单击【开始】→【Microsoft Access】打开Access 数据库软件,如图2.2 所示。

图2. 2单击工具栏上的【新建】图标,打开新建对话框,如图2.3 所示。

图2. 3单击【空数据库】菜单,将弹出文件新建数据库对话框,从中设置数据库文件的名称与保存的路径,如图2.4 所示。

图2. 4单击【创建】按钮,打开“基本数据”数据库窗口,如图2.5 所示。

在这个窗口可以创建数据表、查询、窗体、报表、宏等对象。

图2. 5图2.5 表明已经使用Access 数据库软件创建了一个“基本数据”数据库。

但这时库中是空的。

下面说明在“基本数据”数据库中创建数据表的方法。

(2)创建“计算机”表对象Access 数据库是面向对象的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所以应用软件的开发就是创建不同的对象、设置对象的属性及方法、事件来完成的。

数据表是其中对象之一。

在数据库窗口,选择“对象”栏下的【表】按钮,在右边栏中给出三种创建表的方式(如图2.5 所示)。

在“使用设计器创建表”选项上双击,打开表设计视图,如图2.6 所示。

按照数据库逻辑设计要求输入字段名称、数据类型。

将光标放置在“产品代码”字段,然后单击工具栏上的“主键”图标,可设置该字段为关键字。

在“字段属性”栏可以在“常规”选项下设置字段大小等属性,如图2.6 所示。

图2. 6单击按钮,会出现是否保存表的对话框,如图2.7 所示,单击【是】按钮,将该表命名为“计算机”,如图2.8 所示。

图2. 7图2. 8图2. 9在数据库窗口可以看到已经创建的数据表“计算机”如图2.9 所示。

在数据库窗口双击数据表“计算机”,可以在数据表视图中打开“计算机”表,在数据表视图可以输入、删除、修改表中数据,如图2.10 所示。

图2. 10(3)创建“配件”表对象同样创建“配件”表,如图2.11 所示。

并按提供的资料输入数据,设置其属性。

图2. 11(4)创建“配置”表对象在设计视图中创建“配置”表,如图2.12 所示。

并按提供的资料输入数据,设置其属性。

图2. 12在设计视图还可以修改表结构,即可以添加、修改、删除表的字段、字段的数据类型、字段的大小。

4.建立表之间的关系使数据具有参照完整性(1)建立关系在Access 主窗口单击工具栏上的关系图标,会打开“关系”窗口,同时弹出“显示表”对话框,从中选择需要的表,然后单击【添加】按钮,如图2.14 所示。

如果不再需要添加对象,可单击【关闭】按钮。

图2. 13图2.14在“关系”窗口会出现选择的表,如图2.15 所示。

如果创建的表是规范化的3NF 的表,且输入的数据无误,会出现连接的1 对多的符号。

图2. 15关系是通过两个表之间的公共字段建立起来的。

如果要删除两个表的关系,可单击要删除关系的连线,然后按Delete 键。

(2)定义数据参照完整性在关系连线上双击,会打开“编辑关系”对话框,如图2.16 所示。

图2. 16如果选择“实施参照完整性”单选框,可选择“级联更新相关字段”与“级联删除相关记录”单选框,在输入或删除记录时,会进行参照完整性的检查,以确保相关的记录、字段同时被更新会删除。

(三)创建“数据维护子系统”要点“数据维护子系统”主要包括三个输入数据表的窗口,在Access 数据库中使用窗体对象创建窗口。

窗口是用户和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窗口在应用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数据库操作的安全性,可以丰富使用者的操作界面。

下面利用Access 数据库中的窗体对象创建查看、输入、修改数据表中数据的窗口。

1.创建“计算机数据维护”窗口在“基本数据”数据库窗口选择“对象”栏中的“窗体”对象,选择“使用向导创建窗体”,如图2.17 所示。

图2. 17在打开的“窗体向导”对话框的“表”下拉栏中选择使用的表“计算机”,在“可用字段”选择在窗体中出现的字段,单击按钮,或单击按钮选择全部字段,如图2.18所示。

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如图2.19 所示界面选择窗体的布局。

图2. 18图2. 19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如图2.20 所示界面选择窗体使用的样式。

图2. 20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如图2.21 所示界面指定窗体的标题。

图2. 21单击【完成】按钮,可看到创建的“计算机数据维护窗口”,如图2.22 所示。

图2. 22如果要修改窗体,可在主窗口菜单栏单击【视图】→【设计视图】菜单项在设计视图中打开窗体修改窗体中的控件,如图2.23 所示,选择(按住Shift 键)多个文本框,在主窗口菜单栏单击【格式】→【对齐】/【大小】等菜单项修改控件。

图2. 232.创建“配件数据维护窗口”同上所述,在窗体布局中选择“数据表”格式,可创建如图2.24 所示窗体。

图2. 243.计算机配件配置数据维护窗口(1)创建配置子窗体为了根据计算机产品确定及其配件的配置,所以先创建一个由两个表创建的配件配置窗体。

在如图2.25 所示的窗体向导对话框中,分别两次从“配置”表选择“产品代码”、“配件代码”、“使用的配件数量”字段,从“配件”表中选择“配件名称”、“型号”、“成本价”字段。

图2. 25在图2.26 所示的窗口中确定查看数据的方式为:通过“配置”表查看数据。

图2. 26在窗体布局中选择“表格”格式,可创建如图2.27 所示窗体。

该窗体将作为“计算机配件配置维护窗口”的子窗体。

图2. 27(2)创建“计算机配件配置维护窗口”“计算机配件配置维护窗口”是一个主/子窗体,即在一个主窗口中嵌入一个子窗体。

在设计视图中打开两个窗体,选择“配置”子窗体,确保工具箱中已打开,如图2.28 所示。

图2. 28在数据库窗口、从数据库窗口把“配置”窗体拖拽到主窗体“计算机数据维护窗口”的适当位置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