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点之河南省的地理知识
河南省地理中招备考指南

河南省地理中招备考指南
一、河南省概况
1. 地理位置及范围
河南省位于华北平原中部,东临山东,南接湖北、安徽,西邻陕西,北与河北相连。
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7%。
2. 地形地貌特征
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于黄土高原,中部为广阔的平原地区,东南部有伏牛山脉、桐柏山等低山丘陵。
全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3. 气候特征
河南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二、重点考点
1. 河南地形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2. 河南主要河流及其流向、水系分布
3. 河南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
4. 河南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5. 河南农业区划及主要农作物种植分布
6. 河南工业布局及主要产业基地
7. 河南重点城市的地理位置、功能和发展
三、备考建议
1. 掌握河南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2. 了解河南各地区的地形地貌、河流水系、气候特征
3. 熟悉河南农业、工业和城市分布的总体格局
4.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地理因素
5. 注意命题热点,关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向
以上是河南省地理中招备考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选择题1、读“世界部分区域人口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大洲面积最大,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B.乙大洲发达国家集中,人口稠密,增长快C.丙大洲大部分位于热带,人口稀疏,增长慢D.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低纬度的沿海地区答案:A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说法,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乙大洲是欧洲,该大洲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大洲,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大洲,但人口增长缓慢,许多国家出现了负增长;丙大洲是非洲,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人口分布较稠密,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故选A。
2、关于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欧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B.欧洲地形以高原为主C.欧洲的海洋性气候强D.欧洲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答案:C亚洲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A错误。
整个欧洲地势的平均高度为340米,地形以平原为主。
B错误。
欧洲受大西洋的影响明显,海洋性气候强,C正确。
欧洲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D错误。
故选C。
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A.亚洲B.非洲C.拉丁美洲D.大洋洲答案:B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人口自然增加数 (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 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用千分数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两者之间的变动情况。
当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都高,则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当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低,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当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也低时,则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低。
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易混淆知识点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易混淆知识点选择题1、因疫情影响,日本东京奥运会推迟举办。
想知道东京的位置,最适合查找的地图是()A.世界气候图B.世界地形图C.中国政区图D.世界政区图答案:D世界气候图主要描述的是世界的主要气候及其分布,没有东京的位置,A错误;世界地形图主要描述的是世界的主要地形及其分布,没有东京的位置,B错误;中国政区图描述的是中国的相关信息,C错误;世界政区图描述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位置信息,D正确。
所以选D。
小提示: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在地图上可以获取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但是要掌握使用得图的方法,并选择合适的地图。
2、当我们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选择最恰当的图应当是()A.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B.世界地图C.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D.中国地图答案:C当我们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由于对这个城市不熟悉,应当选泽该城市内容详细的地图,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当我们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选择最恰当的图应当是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C正确,A错误;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中,表示该城市的内容极为简略,很可能是一个点,不利于我们旅游,且该城市不一定位于中国,BD错误。
故选C。
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A.汉语B.英语C.阿拉伯语D.俄语答案:A据调查数据可知,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A正确;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阿拉伯语主要分布于中东地区,俄语分布在俄罗斯,BCD错误;故选A。
4、如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圆圈表示纬线,直线表示经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点比③点早看到日出B.此时刻②点的白昼比①点长C.从③点沿经线不改变方向可以直接到达②点D.④点的经纬度是(23 .5°S,90°W)答案:B由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可以判断该地是南极地区,读图可知,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判断,①点位于③点西北方向,①点比③点晚看到日出;在南半球越往南白昼时间越长,因此此时刻②点的白昼比①点长;从③点沿经线不改变方向可以直接到南极点;④点的经纬度是(23 .5°S,90°E),故答案选B。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选择题1、下列四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A.B.C.D.答案:A赤道是南北半球的界线,所以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
西经20°以东到东经160°是东半球。
由此判断a位于北半球、东半球;b位于南半球、东半球;c位于北半球、西半球;d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所以根据题意选A。
小提示:2、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转动中心相同B.转动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C.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答案:B地球围绕地轴转,叫自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叫公转.故A选项错误;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故B选项正确;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故C选择错误;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故D选项错误,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其方向和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3、毛主席曾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A.极地地区B.赤道地区C.回归线D.极圈附近答案:B分析题干可知,“坐地日行”是指地球的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八万里”指路程约为8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约4万千米。
要想“坐地日行八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只有在赤道地区才有可能实现,所以选项 A、C、D不符合题意,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4、当我们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选择最恰当的图应当是()A.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B.世界地图C.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D.中国地图答案:C当我们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由于对这个城市不熟悉,应当选泽该城市内容详细的地图,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基础知识手册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基础知识手册选择题1、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的季节是()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答案:A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而且与其自转的平面有一个夹角。
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获得的太阳热量也不一样。
当北半球进入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南半球的太阳照射面积小,处于冬季,A正确。
故选A。
小提示:2、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地球是圆形②地球是球体③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④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5 .1万千米。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其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 .1亿平方千米。
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3、山脉常常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和地形区的天然分界线。
下列对四幅示意图中山脉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太行山、②武夷山、③昆仑山、④天山B.①大兴安岭、②台湾山脉、③天山、④阿尔泰山C.①雪峰山、②长白山、③秦岭、④大别山D.①巫山、②武夷山、③阴山、④横断山脉答案:A由图可知,①是河北省与山西省的分界线-太行山;②是江西省与福建省的分界线-武夷山;③是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昆仑山;④是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天山,故选A。
小提示:4、下列图例是小明从“北京城市图”上描画下来的,可能描画错误的是A.B.C.D.答案:C常年河、湖,水库,铁路都是一个城市都可以有的地点,国界属于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的的界线,北京是一个国家的首都,不与一个国家相连,故选C。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图例的说明。
5、下列各图能正确指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B.C.D.答案:B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A错误,B正确;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CD错误。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超全)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超全)选择题1、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大量采伐森林资源②过度开采和使用地下水③过量施用农药、化肥④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①大量采伐森林资源,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会造成全球变暖;②过度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会污染水源,还会造成地表塌陷,但是不会使全球变暖;③过量施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源,破坏生态,但是不会使全球变暖;④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会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
综上所述,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故排除ABC,故选D。
小提示:由于人们过量排放二氧化碳,以及大量砍伐森森,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A.海洋B.陆地C.云区D.平原答案:B在卫星云图上有白色、绿色和蓝色三种基本颜色,它们分别表示不同含义。
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蓝色绿色区域都为晴天;白色是云雨区,白色愈白云层愈厚,降雨的概率越大,故本题选B。
3、下列描述不属于气候的是()A.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常受台风的影响B.福州国庆节天气阴转晴C.广州夏季高温多雨D.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正值伏旱答案:B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ACD都属于气候,B属于天气,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气候特征描述错误的是()A.甲地应在大陆东岸,乙地应在大陆西岸B.甲、乙两地都在北半球的亚热带C.甲地属于冬季多雨型,乙地属于夏季多雨型D.甲、乙两地气温特点都是夏季高温,冬季温和答案:A由图可知,甲是地中海气候,位于大陆西岸,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东岸,故A错误。
甲和乙两地最热月均在7月,最低气温均在0-15℃之间,均是位于北半球的亚热带,故B正确。
河南省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河南省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选择题1、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南方地多水少B.北方地多水少C.南方地少水少D.北方地少水多答案:B根据图示,径流量反映地方水资源多少,所以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耕地图反映我国北方耕地面积大于南方耕地面积,所以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关于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B.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C.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以满足市场需要D.山区急流水能丰富,积极建设小水电站答案:C由于我国山区面积大,有天然的旅游景点,可以发展生态旅游,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会造成对森林的滥砍滥伐,破坏生态的平衡,C符合题意;山区地形起伏大,水流落差大,因此水能丰富,利于修建水电站,D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3、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表现为时空分配不均,其中时间分配不均匀表现为()A.夏秋少,冬春多B.夏秋多,冬春少C.春夏多,秋冬少D.春夏少,秋冬多答案:B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表现为时空分配不均,我国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布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故答案选B。
4、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A.土地资源多种多样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C.土地资源分布不均D.人口多、耕地少,土地利用不合理答案:D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十分少的国家,加上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不合理、浪费、乱占耕地等现象,导致我国的土地资源形势十分严峻,于是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故选D。
小提示:5、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主要表现在(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B.人均耕地少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D.山地多,平地少答案:A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这是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必考知识点归纳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必考知识点归纳选择题1、“南南合作”是指()A.南半球南部国家间的互助合作B.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相互协作C.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D.南美洲与南极洲两大洲国家间的合作答案:C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大部分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在南半球,因此称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为“南南合作”,故本题选C。
2、在世界七大洲中,还没有国家的是()A.大洋洲B.南美洲C.非洲D.南极洲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
在世界七大洲中,南极洲还没有国家的建立,只是由几个国家设立了科考站。
3、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A.印度B.中国C.南非D.巴西答案:B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故选B。
4、有关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越慢越好②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③越快越好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中国是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中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的基本定义。
5、小徐喜欢摆弄电脑,他发现自家的电脑,电源产于马来西亚、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美国、内存条产于韩国……对此现象的准确理解是:()A.国际竞争激烈B.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C.国际矛盾和冲突剧烈D.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各成一体答案:B题干说明了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财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知识点之河南省的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知识点之河南省的地理知识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界于北纬
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省、山东省,北界河北省、山西省,西接陕西省,南临湖北省,呈望北
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
第17位,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中国经
济由东向西推进梯次发展的中间地带,也是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
大通道和通信枢纽。
河南人口问题主要特点:
1.就业压力大;
2.人才的培养水平较低;
3.人才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是目前人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
要问题。
河南省主要地理信息:
1.河南省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四大山脉环绕,间有陷落盆地,中部和东部为辽阔的
黄淮海冲积大平原,山区丘岭面积占44.3%,平原面积占55.7%。
3.河南省平原面积广阔,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河南是小麦、棉花、油料、烟叶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大省。
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9、油料产量占全国的1/7、牛肉产量占全国的
1/7、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6。
4.河南省工业门类覆盖了国民经济行业的39个大类,形成了食
品及饮料、机械、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烟草等一批重点产业。
5.河南省交通网络发达,截至2012年底,河南高速公路通车总
里程达5800公里,居全国第一位,继续领跑全国。
6.河南省人口众多,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河南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途径:
1.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同时加速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实现以工带农;
2.发挥交通网优势,成为全国的交通的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区;
3.发展文化产业优势,打造文化旅游经济;
4.发展教育事业,转变人口大省为人力资源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