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和节能管理规定精选文档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节能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节能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寿命,特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责任主体1. 公司部门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配合设备管理员开展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等工作。
2. 设备管理员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按照本安全管理制度执行相关管理工作。
3. 其他相关人员在使用特种设备时,需遵守本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
四、安全检查1. 设备管理员负责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特种设备的配件和附件应按照要求固定安装,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在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使用,并通知设备管理员进行检修。
五、保养维护1. 设备管理员应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包括清洁、润滑、检修等工作。
2. 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员应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正确操作,避免误操作造成设备损坏。
3. 特种设备的故障应及时报修,不得擅自拆卸或修理,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六、安全培训1. 设备管理员应定期对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设备操作技能、安全防护知识等内容。
2. 新员工入职时应接受特种设备的相关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方可独立操作设备。
3. 定期组织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七、制度执行1. 所有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安全管理制度,不得私自改动或违规操作。
2. 设备管理员应配合公司部门进行安全管理检查,主动接受监督。
3. 违反本安全管理制度的人员将受到相应处理,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特种设备节能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提高特种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节能管理制度。
二、节能目标1. 本节能管理制度的目标是降低特种设备的能耗,提高设备的节能性能,充分利用节能潜力。
2. 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特种设备的节能目标,并不断进行监测评估,保障节能效果的实现。
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特种设备节能降耗,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和《节能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的所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和节能工作。
二、安全管理1. 特种设备的使用(1)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和规定。
(2)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对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要非常熟悉。
2. 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1)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要建立健全设备的日常维护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工作内容。
(2)特种设备的维护工作应由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1)特种设备应按照国家规定的周期进行定期检验,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2)定期检验应由有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检验结果要及时记录并做好相应的整改措施。
4. 特种设备事故的处理(1)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使用单位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紧急救援,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2)对特种设备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 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1)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2)定期组织特种设备安全培训和演练,增强应对特种设备事故的能力。
三、节能管理1. 节能意识全体员工要树立节能意识,从自身做起,采取各种节能措施,降低特种设备的能耗。
2. 节能措施(1)优化特种设备的使用方案,合理安排运行时间和使用负荷。
(2)加强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置,降低特种设备的能耗。
(4)加强能源管理,监测和分析特种设备的能耗情况,制定相应的节能目标和措施。
3. 节能监督(1)建立健全的节能监督机制,明确节能责任人和监督人。
(2)定期进行能耗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违规处罚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节能工作中发生的违规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节能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节能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节能减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1. 特种设备定义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2. 安全管理责任(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安全责任。
(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3. 安全操作规程(1)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当持有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2)操作人员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变设备运行参数。
(3)操作人员发现设备异常情况,应当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报告单位负责人。
4. 事故应急预案(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2)事故发生后,单位负责人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三、节能管理制度1. 节能管理责任(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明确节能管理人员,落实节能责任。
(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确保设备高效运行。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推广应用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节能操作规程(1)操作人员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高效运行。
(2)操作人员应当定期检查设备运行参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操作人员应当做好设备运行记录,分析能耗情况,提出节能措施。
3. 节能考核与奖惩(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节能考核制度,对节能工作情况进行定期评估。
(2)对节能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节能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节能管理制度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特种设备的定义特种设备是指具有较高危险性或较高技术要求,按照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分类,需要特殊安全措施保护的各种设备,例如压力容器、锅炉、起重机械、电梯等。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制定的。
该法规定了特种设备的定义、分类和安全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内容。
在实际操作中,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还需遵循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3.1 设备管理对特种设备进行监管、检测、维修等管理工作。
包括对特种设备的安装与验收、运行与维护、报废与退役、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
3.2 人员管理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的人员需经过国家或地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认定,并且要持有相应的证书。
其中,特别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现场管理人员,必须熟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能够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
3.3 安全责任制度明确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人和责任界定,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和维护,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可靠性和运行性能。
具体要求包括有明确的安全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和监察制度等。
3.4 紧急措施建立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疏散指引。
在遇到紧急情况和事故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保证特种设备和人员安全。
4、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演练、模拟检查等。
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开展监督检查,查处违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
二、节能管理制度1、节能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消耗量也不断增加。
为了保护环境,保障能源安全,实行节能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良好的节能管理制度也能够降低能源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2、节能管理制度的实施2.1 能源监测和计量建立节能监测体系和能源计量系统,收集能源使用数据,制定合理的节能目标和计划。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节能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节能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电梯、压力管道等各类特种设备。
第三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原则包括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等。
第四条本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建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机制,不断改进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标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二章安全管理机构第五条本单位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第六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委员会设主任和副主任,成员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生产负责人、维修负责人等。
第七条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审核、调整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参数库,并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评审。
第八条安全管理委员会要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三章安全管理工作第九条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要起到领导、协调和监督作用,确保特种设备在规定条件下正常运行。
第十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应做到安全生产责任到人,明确各个责任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包括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不能出现疏漏。
第十二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评估。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做好防护设施和安全卫生工作,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十四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要进行隐患排查整改,及时处理发现的安全隐患,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四章特种设备安全培训第十五条对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等相关人员要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
第十六条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要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规程,并且要经过实践考核,方可上岗操作。
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范文

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节能效益,保护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各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和节能管理。
第三条定义1.特种设备:指以压力设备、起重设备、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电梯、气瓶、压力管道等为代表的、因其特殊的使用环境、特殊的工作原理,具有肯定的不安全性和高度专业化的设备。
2.安全管理:指对特种设备进行使用管理、维护保养、检验检测、事故报告等全过程管理的工作。
3.节能管理:指通过优化特种设备的运行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手段,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挥霍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第四条设备管理责任1.公司设立特种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
2.公司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责任到人。
第五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1.特种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护和修理、拆除等过程。
2.公司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应与相关生产单位、工程单位、检验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确保特种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3.特种设备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六条设备使用管理1.特种设备的使用必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严禁违法使用特种设备。
2.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员必需具备相应的操作证书和专业知识,严禁无证操作特种设备。
第七条设备维护保养1.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必需依照设备制造商的要求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设备维护保养人员必需具备相应的维护和修理证书和专业知识,严禁无证维护和修理特种设备。
第八条设备检验检测1.特种设备必需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定期检验检测。
2.检验检测结果必需记录并妥当保管,随时供应给相关部门查阅。
第九条设备事故报告1.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立刻进行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事故处理和善后工作。
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模版(四篇)

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有效管理和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节能使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和节能监控工作。
第三条定义特种设备:指国家规定需要经审验、审批、注册或者取得许可方可投入使用,以及国家重点监督检验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设备。
安全管理:指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安全技术状态和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控制和保证的工作。
节能管理:指对特种设备的能源消耗进行监测、评估和管理,制定节能措施,推动能源的有效利用。
第二章安全管理第四条安全责任特种设备的建设、改造、维护、使用单位应当明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责任人,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第五条安全检查和检验特种设备的建设、改造、维护、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周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年检。
对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整改,并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六条事故应急预案特种设备的建设、改造、维护、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第七条安全培训特种设备的建设、改造、维护、使用单位应当组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和考试,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八条安全记录特种设备的建设、改造、维护、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特种设备安全记录系统,记录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和维护记录。
第三章节能管理第九条节能目标特种设备的建设、改造、维护、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相应的节能目标,并定期进行能源消耗情况的评估和分析。
第十条节能监测特种设备的建设、改造、维护、使用单位应当安装相应的节能监测设备,监测特种设备的能源消耗情况,并进行分析统计。
第十一条节能措施特种设备的建设、改造、维护、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相应的节能措施,并按照计划进行实施。
对存在的节能隐患进行整改。
第十二条节能评估特种设备的建设、改造、维护、使用单位应当定期进行节能评估,评估节能措施的有效性,通过评估结果优化节能管理措施。
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模版

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保障生产和公共安全,提高特种设备的节能效果,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和节能管理工作。
第三条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管理,应当坚持科学管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节能管理两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五条本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特种设备的负责人、管理责任和安全管理措施。
第六条本单位应当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第七条特种设备的运行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二章负责人管理第八条本单位特种设备的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依法承担管理责任。
第九条特种设备的负责人应当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检查和事故处理工作。
第十条特种设备的负责人应当定期汇报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和维护情况。
第三章安全措施第十一条特种设备的安全措施应当包括设备维护保养、设施设备完好、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等方面。
第十二条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并对维护保养情况进行记录。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的设施设备应当保持完好,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第十四条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私自调整设备参数。
第四章安全培训第十五条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当参加相关的安全培训,并取得相应合格证书。
第十六条本单位应当定期组织特种设备的安全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五章应急处理第十七条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本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安全措施,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十八条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应当立即报警并通知相关部门,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六章监督检查第十九条本单位应当定期开展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并建立相应的检查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和节能管理规定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节能管理制度宜都市恒运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4月25日目录总则……………………………………………………………………-3-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3)2、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8)3、特种设备采购和安装制度 (10)4、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11)5、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13)6、特种设备文件和记录管理制度 (15)7、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制度 (18)8、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制度 (22)9、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制度 (24)10、特种设备定期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 (26)11、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制度 (28)12、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29)13、特种设备节能管理制度………………………………………-31–?总则为保障特种设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生产,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部门和相关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概述1.0.1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公司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1.0.2单位分管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1.0.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对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负直接责任。
1.0.4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部门及其管理人员对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和特种设备有关记录负责。
1.0.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对特种设备的操作、运行安全负责。
1.0.6岗位培训教育部门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管理、使用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负责。
法定代表人岗位职责: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和湖北省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要求。
明确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的措施,设立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资金的投入,制定、发布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
定期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
负责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
负责本单位事故、突发事件的应急、调查、处理和报告。
单位分管负责人职责1.2.1负责实施单位主要负责人授权的安全生产工作。
分管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
1.2.2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
1.2.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督促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有关制度。
1.2.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员工安全教育与考核。
1.2.5组织制定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2.6及时处理事故并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职责1.3.1负责监督和协调单位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
1.3.2负责组织贯彻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工作。
1.3.3负责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落实。
1.3.4负责组织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等有关手续及定期检验工作。
1.3.5负责监督检查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执行情况。
1.3.6负责组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
1.3.7负责组织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1.3.8负责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1.3.9配合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职责(1)制定和监督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2)检查特种设备的日常运行、维修和安全附件校验等情况。
(3)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实施事故隐患的整改。
(4)编制特种设备的年度定期检验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5)负责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6)负责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等有关手续及档案资料的管理。
(7)制定并组织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8)配合质监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和检验机构的定期检验。
(9)做好定期检验申请工作。
车间、班组及其负责人员岗位职责在法人领导下,配合安全管理部门(人员)对本车间班组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具体负责。
掌握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满足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对其任职资格的要求;并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落实本单位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具体组织制定、修改、落实本部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检查执行情况。
传达、贯彻上级及安全管理部门的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指示以及法律、法规、标准;负责本部门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明确本部门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维保、检验的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员,并协助安全部门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及管理。
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以及安全附件的检测、校验工作;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并配合检验机构做好检验工作。
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
具体负责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制、修订,具体负责应急预案的演练;具体负责突发事件或事故的响应、处理、调查和报告等。
确定特种设备操作规程的编制、修订。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岗位职责1.6.1严格遵守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特种设备法规、规程。
执行公司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认真操作。
1.6.2努力学习、钻研技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操作技能。
1.6.3掌握特种设备的运行参数,正确操作设备。
1.6.4定期检查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处理或向领报告。
1.6.5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查明和判断故障的性质、原因,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处理。
1.6.6按规定做好交接班工作,交接班时,在交接班部中详细记录本班组的安全生产情况。
1.6.7负责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并做好相关记录。
1.6.8参加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参加特种设备事故的救援。
特种设备使用工程师职责1.7.1根据需求进行特种设备的设计,组织并参加相关设备选型、材料确定;1.7.2对特种设备的备品备件组织管理,根据使用维护情况,制订备品备件计划;1.7.3监督特种设备的制造、出厂以及安装工作,保证其安装质量;1.7.4编制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计划并组织实施,确保各种防范措施无纰漏,并对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监督;1.7.5对特种设备进行维修和维护;1.7.6进行特种设备环境因素及危险源的调查工作,保证其运行安全。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部门及其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行政部或其它部门)1.8.1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有关文件管理工作。
1.8.2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做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保证资料不丢失,及时整理、更新档案。
1.8.4配合监督管理部门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的检查,能及时提供有关资料以便检查。
岗位培训教育部门安全职责1.9.1组织实施特种设备安全岗位培训教育工作。
定期开展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
1.9.2组织贯彻执行国家、省、市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章。
1.9.3根据职业禁忌症的规定,招用新特种设备操作工时,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做好监督新员工就业前健康检查工作,并充分考虑员工的文化技术素质和能力。
上岗前必须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方能正式上岗。
1.9.4把员工特种设备安全绩效作为考核员工业绩的内容之一。
1.9.5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本单位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职业道德、特种设备相关方法,应急救援等。
2、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为规范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制度。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或管理人员,应按照国家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或者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并保证作业人员证书在有效期内。
公司安全生产责任人及主管培训工作的副总经理对特种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人力资源部门及使用部门应给予支持和配合。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每季至少进行一次例行的安全技术教育。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应定期按国家规定复审。
特种设备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2.6.1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规章、方针和政策。
2.6.2特种设备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
2.6.3特种设备安全操作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2.6.4安全应急设施,事故应急处理技能,事故应急救援技术。
2.6.5事故案例及事故教训;事故报告和处理方法。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会议;阅读文件、简报、图片;事故预测讨论;参加技术座谈;上课;参加事故现场会、反事故演习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等。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再次参加安全培训:2.8.1新设备投产前,由主管该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对该岗位的操作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操作培训。
2.8.2对违章违规的员工,由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部进行安全教育,学习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法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经考核合格后,方能重新回岗工作。
2.8.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因故停止操作特种设备一年及以上,必须由使用部门重新对其进行安全操作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近期颁发的法律、法规和规定以及设备安全状况等。
培训工作要做到有领导、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有考试、有总结。
特种设备安全操作教育档案,由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或人事部负责保存。
每年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教育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和总结。
3.特种设备采购和安装制度购置特种设备时,应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特种设备的选型、技术参数、安全性能、能效指标等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有关强制性规定以及设计要求。
所采购的特种设备应由质监部门认定的具有特种设备生产资质的厂家生产的设备。
必要时,也可向质监部门进行咨询,在其指导下选择适当的厂家。
使用单位不得自行设计、制造和使用自制的特种设备,也不得对原有的特种设备擅自进行改造或维修。
购置特种设备时,设备能耗效率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禁止采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购置后,应按要求到当地质监部门办理安装申报备案手续,选择经质监部门认定的具有专业安装资质的单位负责安装和调试,并报宜昌市特种设备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进行现场安装监检申请对特种设备安装全过程进行现场监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