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1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 诗句和成语

合集下载

2020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1)——物质的变化、性质和分类

2020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1)——物质的变化、性质和分类

2020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1)——物质的变化、性质和分类一.物质的简单分类(共3小题)1.(2020•淄博)淄博市《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已正式公布。

它将促进我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下列物质应投放到贴有“有害垃圾”标志垃圾桶内的是()A.变质饭菜B.废弃塑料C.锈蚀钢铁D.过期药品2.(2020•宁夏)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现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四种物质,可将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归为一类;剩下的是二氧化碳。

这样分类的依据是()A.是否为单质B.是否为气体C.是否具有可燃性D.是否为有机物3.(2020•甘孜州)根据如图纯净物的分类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中的空白方框内应填。

(2)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氢氧化钙、金刚石、汞、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三氧化硫、碳酸钾。

①属于有机物的是。

①属于氧化物的是。

①属于金属单质的是,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

①属于盐的是。

二.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共4小题)4.(2020•黄石)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A.空气、二氧化锰、氧气B.海水、氯酸钾、液氢C.氧化铁、锰酸钾、干冰D.稀有气体、高锰酸钾、水银5.(2020•兴安盟)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A.海水、氯酸钾、氢气B.氧化铁、锰酸钾、水C.硫酸铜、高锰酸钾、二氧化碳D.空气、二氧化锰、氧气6.(2020•东营)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对应的类别正确的一组是()选项单质氧化物混合物A水氧化铜石油B红磷氯酸钾空气C臭氧二氧化锰草木灰D水银五氧化二磷冰水混合物A.A B.B C.C D.D7.(2020•常德)分类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如图可表示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关系,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中属于Z范围的是()A.臭氧B.小苏打C.生石灰D.酒精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共4小题)8.(2020•阜新)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蔗糖溶液B.黄铜C.空气D.氢气9.(2020•泰州)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雪碧B.牛奶C.氧气D.食醋10.(2020•株洲)下列微观示意图中,黑球代表H原子,白球代表Cl原子,其中代表混合物的是()A.B.C.D.11.(2020•眉山)地球上资源日渐枯竭,我们应该节约资源、合理利用。

2020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1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 古代化学工艺

2020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1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 古代化学工艺

2020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8宜昌)3.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破布捣烂(造纸)
B .活字排版(印刷)
C .烟花燃放(火药)
D .航海导向(指南针) (18德州)1.我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下列丁芝小一定发牛化学变化的是( )
A .刺绣
B .织布
C .剪纸
D .酿酒
(18黔南)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侯氏制碱
C.蚕丝纺织
D.制造火药
(18安徽)1.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

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混合
B .成型
C .晾干
D .烧结 (18成都)1.以下古代生产工艺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18扬州)3、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烧制陶罐
B.雕刻石像
C.水车灌溉
D.预报地震。

2020中考化学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2020中考化学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钾的物理性质有___银_白__色__光__泽__、__质_地__柔__软___、 _熔__点__低___、__密__度__小__。 (2)钾的化学性质有__能_和__水__反__应__。(答出一点即 可)
④催化剂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⑤催化剂不能决定反应能否进行。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 的接触面积、温度和催化剂等。如:铁丝在纯氧中能 够燃烧,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就是因为氧气的浓度 不同。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很难进行,而粉末状 的石灰石却可以与稀硫酸很好地进行反应,就是因为 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知识网络
知识梳理
1. 物质的变化
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分子、原子、离子之间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本
的间距改变,物质的形 身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由 微观 状、大小改变,分子本 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原
身不变,原子或离子的 子、离子的结合方式改变
结合方式不变
( C)
B. 干冰用作制冷剂
C. 焦炭用于炼铁
D. 石墨制铅笔芯
8. 阅读下列科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通常情况下,钾具有银白色光泽,质地十分柔
软,可以用小刀切割。钾的熔点很低,只有63 ℃, 也就是说,只要温度升高到63 ℃,金属钾就变成水 银般的液体了。钾的密度很小,它比水还轻。钾的 化学性质十分活泼,与水反应剧烈,当把一块钾放 入水中时,你就会看到它不断地浮起落下,周身还 冒出火焰。一会儿再看,水中的钾就消失了。原来, 它跟水发生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钾。钾与酸的水溶液 反应更加剧烈,几乎能达到爆炸的程度。

( D)
A. 天然气常用作燃料,是由于它具有可燃性

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1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考点1 物质的构成 1宏观现象微观解释 2复杂解释 结合其他

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1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考点1 物质的构成 1宏观现象微观解释 2复杂解释 结合其他

物质的构成(18包头)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二氧化碳和过氧化氢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分子B. 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C.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D.硝酸钾、氯化钠和硫酸铵三种物质在pH=10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18淮安)14. (4分)化学的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请从微观角度回答:(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花香入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由题14-1图推知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

(3)由题14 -2图可知,水分解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填微粒符号)。

(4)N(NO2)3是一种新型火箭燃料,N(NO2)3中N、O原子个数比是______。

(18广州)21.(2分)从微观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 C70表示一个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2) 一定条件下,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条件改变时,。

(18泰安)22、(4分)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1)微观探析化学反应的规律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

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①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A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图B所示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微粒是___________(写出微粒的符号)。

(2)化学上有一种能将微观粒子数目与宏观物质质量联系起来的量,叫物质的量,其单位是摩尔。

1摩尔任何物质中含有构成它的微粒个数都是6.02×1023个,1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都等于该物质的化学式量。

例如1摩尔水的各种量关系如下:①1摩尔水中复原子数目是______个;②1摩尔水中氧元素质量为______g。

(18乌鲁木齐)12.(8 分)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1)如图是钾原子和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i.x 的数值是。

2020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物质的化学变化

2020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物质的化学变化

2020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物质的化学变化考点必读1.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能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能量变化表现形式。

知识梳理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3.【要点诠释】发光、放热、变色、气体放出、沉淀析出等现象,能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是充分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才是根本的依据。

考点二、物质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光泽、味道、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物质的可燃性、活泼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3.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在汉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

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则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要点诠释】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如甲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铜、石墨等物质有导电性,可作导体。

考点三、化学反应的分类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1)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AB==A+B)(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AB)(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AC+B)(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D==AD+CB)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1)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2020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2020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2020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2020呼伦贝尔)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粮食酿酒C.干冰升华D.铁锅生锈2.(2020长春)我国古代科技发展成果卓著,下列成果的应用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司南指示方向B.高温烧制陶瓷C.古代湿法炼铜D.谷物酿造美酒3.(2020沈阳)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干冰升华C.光合作用D.石蜡熔化4.(2020通辽)酒精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稀释酒精C.碘溶于酒精D.酒精消毒5.(2020广州)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炭黑制墨B.粮食酿酒C.胆矾炼铜D.燃放烟火6.(2020丹东)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是()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B.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作为燃料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D.活性炭有吸附性,在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7.(2020丹东)奇妙的物质世界在不断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冰雪融化C.香水挥发D.葡萄酿酒8.(2020西藏)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食醋用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D.铜丝用于制作导线9.(2020阜新)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烂B.氮气液化C.动植物呼吸D.粮食酿酒10.(2020大连)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亚硝酸钠用于烹调B.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C.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11.(2020海南)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B.酒精挥发 C.汽油燃烧 D.铁丝弯曲12.(2020淄博)生活中的许多日常用品应用了物质的属性,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冰箱的门吸应用了磁铁的磁性B.不锈钢制作餐具利用了它的抗腐蚀性C.铜制作导线利用了它的导热性D.活性炭用于净化水利用了它的吸附性13.(2020百色)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瓷碗破碎B.纸张燃烧C.芒果切片D.冰雪融化14.(2020淄博)如图所示的四种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不同的是A.纸片燃烧B.海水晒盐C.铜器生锈D.炸药爆炸15.(2020鞍山)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食物腐烂C.玻璃破碎D.冰雪融化16.(2020朝阳)下列变化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菜刀生锈C.粮食酿酒D.可燃冰燃烧17.(2020盘锦)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B.食醋挥发C.火药爆炸D.石蜡熔化18.(2020南通)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B.铝合金能导电,可用于制造门窗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可用作干燥剂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19.(2020无锡)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B.木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燃料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D.钨的熔点高,可用于制作灯丝20.(2020连云港)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B. 浓硫酸有腐蚀性,实验室可用作干燥剂C. 活性炭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D.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21.(2020扬州)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线B. 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杀菌消毒C.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D. 金刚石对光线的折射率较大,可用于切割玻璃22.(2020南京)下列物质中,常温下呈黄色的是A. 金B. 铁C. 碘D. 硫酸铜晶体23.(2020泰州)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 B.干冰升华 C.光合作用 D.煤气燃烧24.(2020徐州)学习化学要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纸张被浓硫酸炭化只包含物理变化B.硬水、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都是混合物C.石蜡熔化、钢铁锈蚀都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D.光合作用将O2转化为CO2、化学能转化为太阳能25.(2020盐城)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钢铁生锈B. 葡萄酿酒C. 火药爆炸D. 干冰升华26.(2020淮安)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B. 汽油挥发C. 铁钉生锈D. 玻璃破碎27.(2020苏州)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干冰升华B.衣服晾干C. 冰雪融化D. 食物腐败28.(2020扬州)扬州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玉石雕刻 B. 纸张裁剪C. 木料打磨 D. 腐乳发酵29.(2020常州)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2020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1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

2020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1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2018•湘西州)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 有新物质生成B. 发光发热C. 有气体生成D. 有沉淀生成(18烟台)1.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制镁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酒精杀菌消毒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18兰州)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粮食酿酒B.酒精挥发C.铁水铸锅D.冰消雪融(18长春)2.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水结成冰B.石蜡融化 C.酒精挥发D.木炭燃烧(18十堰)1.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钢铁生锈 C.食物变质 D.干冰升华(18苏州)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光合作用C.汽油挥发D.铁丝弯曲(18梧州)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钢铁生锈 C.玻璃破碎碎 D.活性炭净水(18淮安)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瓷碗破碎B.粮食酿酒C.甘蔗榨汁D.白醋挥发(18娄底)1.生活中变化无处不在。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 B.粮食酿酒 C.石蜡融化 D.木材成椅(18岳阳)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 B.酒精燃烧 C.胆矾破碎 D.干冰升华(18邵阳)1.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西瓜榨汁B.滴水成冰C.纸张燃烧D.蜡烛熔化(18咸宁)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雪糕融化 B.湿衣服晾干 C.自行车胎爆裂 D.食物腐烂(18武汉)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清精燃烧B.水变成水蒸气C.玻璃破碎D.汽油挥发(18盐城)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材燃烧B.酒精挥发C.河水结冰D.胆矾研碎(18青岛)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B.衣服晾干C.干冰升华D.剪纸成花(18聊城)2.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车胎爆炸B.剪纸成花C.瓷碗破碎D.食物腐烂(18巴中)1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湿衣服晾干B.酒精挥发C.石蜡熔化D.食物腐烂(18滨州)1、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2020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2020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8张家界)1.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钻木取火 C.木已成舟D.花香四溢
1.(2018山东省菏泽市,题号1,分值2)成语、俗语、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百炼成钢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化学变化的判断。

化学变化是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A.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木材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铁杵磨成针过程中只是铁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百炼成钢过程中碳在加热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18荆州)1.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火烧赤壁 B.刻舟求剑 C.司马光砸缸D.铁杵磨成针
(18宿迁)1.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抱薪救火
D.聚沙成塔
(18威海)5.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 ②④⑥⑦⑨
(18凉山州)1.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列古诗词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8南充)1.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18广东)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