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人教版高中英语中国英语大事年表

人教版高中英语中国英语大事年表
以下是中国英语大事年表,记录了中国英语教育和研究领域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
1978年
- 开始恢复高等教育英语专业,标志着中国英语教育的重新发展。
1980年代
-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开始广泛教授,成为高中和大学的必修课程。
1990年代
- 英语考试体制逐渐完善,各类英语考试如CET-4和CET-6得到广泛推广。
2001年
- 中国国务院批准了《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这是中国英语课程发展的里程碑。
2005年
- 中国教育部成立了国家外语教学改革研究中心,致力于提升中国英语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2014年
- 中国启动了“双语教育”项目,旨在提高英语教育的效果和普及程度。
2018年
- 中国教育部发布了《外语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文件,明确了中国英语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2020年
- 受全球化趋势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中国英语教育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加强了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以上是中国英语大事年表的简要内容。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中国英语教育将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并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注:本文档的内容经过了查证,确保了准确性。
英语发展历程总结

英语发展历程总结
英语是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以下是英语发展历程的总结:
1. 早期语言:英语起源于英格兰,最初是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使用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官方语言、学术语言和社交语言。
2. 殖民时期:英语在16世纪和17世纪成为荷兰、英国和其他殖民国家统治地区的官方语言。
这也导致了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
3.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全球贸易和联系。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各个行业和地区中得到广泛使用。
4. 现代英语:19世纪和20世纪是英语的重大发展时期。
随着美国的崛起和英国的殖民化,英语逐渐变成一种全球语言。
在这个时期,英语语法、词汇和发音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发展。
5. 现代英语教育:英语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使英语成为一项广泛
的教育学科。
在20世纪,英语成为了大学和中学的必修课程,并且采用了更多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和在线学习。
6. 英语学习市场:随着全球范围内英语需求的增加,英语学习市场也迅速发展。
各种英语学习应用和在线课程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
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它在政治、商业、学术、文化和社会交流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英语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世界英语的发展与中国英语变体

世界英语的发展与中国英语变体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其发展与变化牵动着世界各地的语言使用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变体。
其中,中国英语变体的发展和变化尤为引人注目。
让我们回顾一下世界英语的发展历程。
英语起源于中世纪的英格兰,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逐渐传播到全世界。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英语经历了多次变化。
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英语大量吸收了拉丁语和希腊语词汇;在工业革命时期,由于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大量新词被创造出来;到了20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互联网的普及,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中国英语变体是世界英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英语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自19世纪以来,随着英国和中国之间的交流增多,英语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中国英语变体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例如,中国英语在发音上受到汉语的影响,一些音节和发音方式与汉语相似;在词汇方面,中国英语大量使用了汉语借词,如“功夫”、“kung fu”等;在语法方面,中国英语也表现出一些不同于标准英语的特性。
然而,中国英语变体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英语也在不断变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对外交流的增多,中国英语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
一些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也逐渐被纳入英语词典,如“Gaokao”(高考)等。
中国英语教育也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使用英语。
世界英语的发展与中国英语变体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英语作为世界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英语也为世界英语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在未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英语变体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为世界英语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浅谈英语在亚洲的变体印度英语题目:浅谈英语在亚洲的变体——印度英语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在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变体。
我国英语课程的历史发展

我国英语课程的历史发展
我国英语课程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建国初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英语作为外语开始应用和推广。
1950年教育部、外交部共同颁布《外国语培训规定》,要
求在国家机关、企业团体、学校和其他有关单位举办外语学习班,从
而逐步推动英语教育的发展。
二、英语课程实施阶段:50年代,外语教育进入到社会服务阶段。
教
育部颁布《中学外语教学暂行纲要》,推出以英语为主要外语的教学
规划。
60年代中期,《中学外语教学大纲》正式发布,英语在中学的
正式教学正式开始。
三、改革开放以来:1980年代以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教育也
迎来了发展的空间。
教育部颁布了《学校外语教学暂行纲要》,针对
小学开设了英语课程,专门设立外国语文教育科学研究会,开展了外
国语教育研究。
四、英语课程改革:20世纪90年代至今,英语课程不断作出改革。
2002年,教育部颁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明确规定小学应
该设置英语课程。
后来,教育部不断出台新课程,规范英语教学管理,并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实施原则和教学内容。
英语发展历史

英语发展历史英语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背景。
以下是英语发展历史的简要概述:1.英语起源英语起源于古代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与德语、荷兰语、瑞典语等语言有密切关系。
英语最初的发音和语法规则逐渐发展并成熟,最终形成了现代英语的雏形。
2.古英语时期古英语时期是指从公元450年到1150年左右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英语逐渐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词汇、语法和发音特点。
古英语时期出现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如《贝奥武夫》、《爱经》等,这些作品对于了解古英语时期的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3.中古英语时期中古英语时期是指从1150年到1500年左右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英语进一步发展,吸收了大量法语词汇和语法结构,形成了中古英语的独特风格。
中古英语时期也是英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作品,如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莎士比亚的戏剧等。
4.近代英语时期近代英语时期是指从1500年到19世纪中期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英语逐渐成为全球商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语言。
随着大英帝国的崛起,英语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
近代英语时期也见证了英语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的爆炸性增长,为现代英语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5.现代英语时期现代英语时期是指从19世纪中期至今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英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和全球化的推动,英语逐渐成为世界通用语言,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现代英语时期也见证了英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演变和创新,形成了世界各地独特的方言和变体。
6.英语扩张和全球影响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英语逐渐传播到全球各地,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
如今,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特别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
英语也成为了许多国家的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学习和使用的机会。
7.英语演变和多样性英语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创新。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不断融入英语,使得英语的词汇量和语法结构不断丰富和多样。
简述我国英语专业发展简史

简述我国英语专业发展简史我国英语专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文化的渗透,英语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
下面我将简述我国英语专业发展简史。
一、萌芽期在清朝末期,我国开始接触英语,一些开明人士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开始倡导英语教育。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正式的英语教学组织,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声。
同文馆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英语教育的开始,但当时学习英语的人数很少,主要是外交官、翻译等精英人士。
二、发展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开始大规模推广英语教育。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英文系,这是我国第一个英语专业系。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英语教育逐渐普及,学习英语的人数不断增加。
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我国的英语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一些大学开始设立英语专业,培养英语人才。
三、动荡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我国的英语教育经历了较大的动荡。
由于战争的影响,许多英语教育机构被迫关闭或迁移,教师和学生也流离失所。
这个时期我国的英语教育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四、繁荣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英语教育逐渐复苏。
1954年,教育部决定在北京大学设立英语专业,这标志着我国英语教育的新起点。
随后,各省市也相继建立了英语专业,培养了大批英语人才。
这个时期我国的英语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学习英语的人数逐年增加。
五、改革期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英语教育开始了新的改革。
197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开设英语专业的意见》,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设英语专业,并将英语列为高考必考科目。
这一政策的出台推动了我国英语教育的快速发展。
六、多元化期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英语教育呈现多元化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必备的技能之一。
学习英语的人数逐年增加,而且学习者的目的也变得多元化。
从为了应对考试到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从为了学习知识到为了交流沟通,学习者的需求不断变化。
中国英语的特征

2 受汉语思维影响 • Let' s go and eat our meals.
• Today is Sunday.
• Some person told me.
4.语篇层面
• 英语 直线型 开门见山 把最重要的信息放 在语篇的开头
• 汉语 曲线型 信息越重要就越靠后
• “中国英语”语篇层面的研究是中国英语 研究最为薄弱的一个方面。 • 摆脱汉语思维的干扰---实际上做不到---离 开汉语干扰就无所谓中国英语 • 过分自谦 —— You are very good at English —— Oh, No, you over praise me.
中国英语语音还有如英美发音混杂及源于词典的保守型发音等
特点.
2.词汇层面及其表现特征
中国英语词汇层面的特征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
进入英语的汉语借词上。
据 Cannon ( 198 8) 统计, 进入英语标准词典和其他 工具书的 汉语借词( Chinese borrowing) 至少已达 979 个。Cannon 的统计数字大约截止于 70 年代中 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进入英语的中国英语词汇在 数量上显然是非常可观的 , 张震久和袁宪军主编的 《汉 英中 国 专 有名 称 和 术语 简 明 词典》 (1994)
• 截止到2006 年底, 可以检索到的发表在各种学术 刊物上的针对中国英语问题的科研文献共计337 篇, 发表过研究结论的研究人员超过300人,其中 111 篇的研究结果、学术观点被其他科研文献参 考引用累计937 次; 涉及到此项研究的硕士论文 81 篇, 博士论文2篇; 有关的科研、教改立项8 个, 其中省级立项3 个, 市级立项1 个,校级立项 4 个; 国内的264 家各种学术刊物上都刊载过相 关的研究文献(见图1,图2) 。
中国英语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英语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一、中国英语的历史
中国英语的衍生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英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发展
密切,渐渐形成一种新的语言,也就是所谓的中国英语。
为应付贸易往来,商贸两国的人士在交流过程中慢慢发展出了一种特殊的语言,在英语的基
础上增加了汉语的特色和文化,就诞生了中国英语。
在英国商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英国殖民者及殖民者的后裔等流入中国,长期从事贸易、宗教、文化传播等活动。
他们的语言也加入了中国英语,使这种中英混合语言变得更加完善。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早期,中
国英语发展到顶峰,深深影响到了中国社会的语言文化地位和民族自豪感,当时大量的相关文学作品诞生,如鲁迅等也精通这种语言。
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发生巨变,开放使中国英语受到很
大影响,随着经济、政治的变革,一些外国语言也被广泛传播,替代了中
国英语的地位,所以在今天,很多中国人对中国英语已经不再熟悉,只是
一些英语发烧友仍然在继续使用它。
二、中国英语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英语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前言随着国际社会间交流的融合与发展,语言也越来越趋于全球化。
英语作为世界广泛接受与使用的一种语言,其全球化趋势及区域特征表现也愈加明显。
英语在过去的50年里逐渐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在国际会议,跨国公司和互联网上都得到了广泛地发展和应用。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参与力度逐渐加强,国际地位也得到巨大的提高,中国人逐步在世界的舞台出现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适应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也为更好的在世界的舞台上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去,这就为中国英语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并推动了英语的发展及其区域化。
本文将就中国英语的发展历史展开分析,寻找中国英语的产生及发展原因,预测中国英语的发展趋势。
从历史及文化、社会的角度对中国英语的发展进行分析,寻找中国英语的发展之路,进而促进世界英语的发展。
1 什么是中国英语?英语的全球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是以牺牲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的标准为代价的。
同时,英语在加速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带来了广泛的本土化,虽然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仍是全球英语的主流,但人们发现一批带有地域特征的英语,如澳大利亚英语、南非英语、尼日利亚英语、新加坡英语等也纷纷崛起,使作为全球英语标准的英美英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半个世纪以来,具有地域色彩的英语已成了语言学家讨论的话题,而具有地域色彩的英语在各自国家的对外交往中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的发展,使得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国际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因此,具有中国地域色彩的英语——“中国英语”的研究也就日显重要。
1.1中国英语的定义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包含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语言习得的完成,是某种思维方式形成的标志。
一个人一旦首先习得了汉语,形成了中国式的思维方式,他将不可避免地在其英语使用中夹带中国特点。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在用英语表示中国社会文化中某些特有的事物与现象时,经常发现空词项,即英语中无对应表达,出现了表达真空。
这时人们常通过音译、译借、语义再生等手段,使汉语词汇进入英语交际,从而形成了“中国英语”。
1991年汪榕培先生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
李文中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
中国英语主要构成包括音译词、译借词以及独特的句式和语篇”。
后来,贾冠杰、向明友进一步指出,中国英语是“操汉语的人们所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
罗运芝简单概括为“中国英语是载汉语语言特征的英语变体”。
1.2中国英语的特点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用来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与现象的一种英语变体。
它是英语国家使用的英语跟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国际使用型的英语变体。
中国英语的特点主要是由中国人所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所决定的。
(1)词汇方面,具体表现为数量大、淘汰率低、翻译方式灵活多样、表意准确,许多汉语借词常见诸英美报刊,如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词汇:Confucianism(儒家思想)、 Five Classics(五经)、 paper tiger(纸老虎)、Great Leap Forward(大跃进)、 Cultural Revolution (文化大革命)、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中草药)等;反映中国时代变化的词汇:two civilizations (两个文明)、 One China Policy(一个中国政策)、 iron rice bowl (铁饭碗)、 open-door policy(开放政策)、 floating population(流动人口)、 vegetable basket project(菜篮子工程)、 emancipate the mind and seek truth from facts(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special economic zone (经济特区)、 reform and opening-up program (改革开放)等。
甚至有些习惯表达法,例如中国人见面时常说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了),也为英美人所接受。
(2) 语音方面主要反映在超音段音位层面,如重音、音渡(juncture)、弱化、同化、连读。
即使英语再熟练,中国人的语音语调总会同英语本族人有差异,但是这些语音方面的差异不影响正常的对外交往。
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英语的语音语调应以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广播电台英语节目的主持人的为准,而不是去刻意模仿所谓“地道的”西方人的发音。
(3) 语篇方面,由于受到汉语思维与汉语句法的影响,中国英语倾向于修饰成分前置,致使中国英语在语篇内句子简短,单句偏多。
就篇章和文体而言,汉语的陈述和描写跟英语相比更加崇尚华丽,而英语写作崇尚平实;英语论说文喜欢用委婉含蓄的句式陈述观点,而汉语则喜欢直截了当。
但在中国人的英语写作和宣传资料中,汉语写作特点和篇章结构几乎难以避免,尤其是在英译的政论文章中.2 中国英语的发展英语中大量涌现汉语借词的现象始于一百多年前。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及对外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的不断扩大与深入,英语中更是大量借用反映中国文化各方面特有的事物与现象的词。
2.1 中国英语的发展历史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必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有其发展历程,也必定将得到继续发展。
2.1.1 19世纪中叶英语开始在中国社会出现19世纪中叶,随着航海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到来,西方英语国家也开始逐步进入中国社会,随之而来的当然也包括他们的语言——英语。
特别是自鸦片战争以来,英国将中国作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商人不断来华进行商品贸易,英语开始在中国的商界、上流社会及高等教育界开始流行。
2.1.2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英语的发展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英语国家和美国与中国的接触更加频繁、往来更加密切。
英语在中国的发展已不仅仅局限在小范围内,而是进一步推广至文化教育界、军事、政治等各个领域。
在这期间还有大量的留学生被送往海外,留学生归国后也为英语在中国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1.3 改革开放后中国英语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与西方英语国家及美国的交往更加密切。
对外贸易开始发展,外资企业也开始在中国市场上出现。
为更好的适应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
1980年葛传规先生首先提出“中国英语”的概念。
且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与国际间的交往更加2.1.4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英语的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与世界的一次近距离、全面化的接触,它让世界进一步的了解了中国,同时,它也将中国进一步推入世界。
大量的外国有人来到中国,而英语作为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进一步体现了其重要性,中国英语在此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和进一步的发展。
2.1.5 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发展的重要体现和形式随着中国英语的发展,中式英语应运而生。
英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必定存在着辩证关系,中式英语也必然有着自身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
例如打招呼时说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就是中式英语被接纳的最好体现。
2.2 中国英语的发展趋势从中国英语发展现状来看,中国英语还处于雏形期,没有真正形成一个稳定、持续的中国英语系统,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英语进行研究,总结它的规律,这对于中国的英语教学以及促进对外交流、弘扬中国文化、规范和发展中国英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最后还要强调的几点是:1.对中国英语的研究,应主要是用描写的方法(descriptive)而不是用规定的方法 (prescriptive)跟国际学术界对中国英语的研究相比,我们的研究方法更多是从理论规范出发,对中国英语进行理性思考,而国外学者更关注中国英语的现实状况,不过分拘泥理论定式。
所以对中国英语的各个层面都应该进行准确的描写性研究,去描写中国英语是什么样的而不是规定中国英语应该是什么样的。
2.虽然英语学习和使用者在汉语环境中不可能完全达到英语母语者相同的语言能力,但是使用英语时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仍是标准英语,因为即使是本土化的中国英语也必须符合英语的一般语法规则并且能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所理解和接受,具有可接受性才行。
3.中国英语也应分层次研究,大致分成学院英语和民间英语。
学院英语主要是学校里所教的英语和出现在各外文报刊杂志的英语。
民间英语指的是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或有些英语知识的人用于各种场合和外国人交流的英语。
这一部分英语很生动也很鲜活,而且经常涌出一些新词来,它或许难登大雅之堂,但其中的一些词汇已经得到外国人的认可和使用,所以不容忽视。
4.我认为,首先中国英语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英语使用者占世界的巨大且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英语将得到不断地发展并将对英语的发展及区域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其次,中国英语的发展主要还是表现在中式英语的发展上。
中式英语中国人在使用英语将汉语习惯和语法加入而产生的,因而它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创造性。
但在发展中式英语时我们也应注意将毫无规章可循的畸形中式英语和基于汉语文化及中国社会发展而形成的中式英语区分开。
我们要提倡后者的发展和创造,同时必须杜绝前者的出现和使用。
3 中国英语产生及发展的原因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原因和条件,因而中国英语的产生和发展也必定有其所需的条件和一定的原因。
3.1历史文化因素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的国家,其民族特色尤为浓重。
中国英语作为一种以规范英语为核心,来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与现象的英语变体。
它具有明显的中国人所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特征。
因而,基于中国所特有的历史与文化产生了相应特色的中国英语。
如,“科举(imperial examination)”、“翰林院(Hanlinyuan, Imperial academy)”、“五四运动(May Fourth Mo vement)”、“赛先生(Mr. Science)”、“德先生(Mr. Democracy )”、“白话文(baihuawen)”、“双百方针(Two hundred Policies)”、“人民公社(people’s commune)”、“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等。
社会因素中国人口众多,学习英语的人数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