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教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2、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理解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的读取加深对湿地概念的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情况的了解
2、通过阅读课本“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和连线题的训练等了解湿地的主要价值
3、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图片对比、案例呈现等认识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提问:洞庭湖湿地产生这些变化,将对湖区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思考:洞庭湖湿地产生这些变化,将对湖区产生哪些不良影响?(小组讨论,在黑板上展示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对于湿地破坏后不良影响的探讨。
教师小结并延伸: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水旱灾害频发:可供农副产品大量减少。
学生了解相关案例,思考案例中的相关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写下来的方式):洞庭湖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表格分析、图片对比法,引发学生对洞庭湖湿地变化及其原因的探究。重点探究“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展示洞庭湖今昔的对比图片和材料二。
思考:图片和材料中反映了洞庭湖的哪些变化?(个别回答)
通过材料分析法,引发学生对于洞庭湖湿地变化及其原因的思考。重点探究“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差”。
见到了解一下洞庭湖的基本概况。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给出材料一,引出湿地的概念。
通过阅读书本,初步了解湿地的基本含义
培养学生阅读书本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展示6张图片。
根据对湿地的初步理解,采用学生个别回答方式,辨别出6张图片所展示的景观是否属于湿地。
通过书本的阅读,在初步理解湿地基本含义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景观图进行辨别判读。如出现误读误判请生生相互点评,帮助解决。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答案)一、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天然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m 的浅海区、河流、湖泊人工湿地:水库、稻田、鱼塘等3.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4.在我国的分布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思考启迪] 三江平原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气候温凉,冻土发育,夏秋多雨,蒸发较弱,排水不畅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生态价值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三、湿地资源问题 1.成因与表现2.洞庭湖萎缩⎩⎪⎨⎪⎧原因: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十分严重,大 规模地围湖造田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问题增多四、保护湿地1.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2.措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制定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3.案例[温馨提示] 湿地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但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经济价值,因此在对湿地进行开发时,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生态效益。

如果盲目地开发,可能使湿地失去了生态价值,最终经济效益也会失去,社会效益也将不复存在。

[教材P43活动]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将失去生长、栖息和繁衍的场所,使鸟类迁徙,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甚至导致鸟类失去食物而死亡。

2.洞庭湖湿地的存在,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使得生物物种繁多,有些物种是我国所特有的生物物种,有的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

洞庭湖因生物物种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高中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2教案湘教版必修3课件

高中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2教案湘教版必修3课件

第二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课时)一、基于学情与课标的教学目标设计1.利用地图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2.通过资料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3.初步认识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1.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三、教学策略和手段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2.多媒体辅助教学四、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五、核心板书一、湿地含义及价值六、湿地的定义七、湿地的分类八、湿地的特点九、湿地的分布十、国的湿地资源六、教学过程所学知识。

独立完成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学生根据课力。

本阅读完成表格填写。

培养学生的.围湖造田使湖泊湿地面积减少,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导致水患的可能性加大,湖区生态环境恶化,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隐患。

4、①禁止长江中上游天然林的砍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②湖区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5、(1)退田还湖,退田还塘,既可以蓄水分洪,又可以发展养殖,农民变渔民,既保护湿地的生态的环境效益,又使原来的居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2)利用当地的水产资源及运进原料发展加,增加就业机会;(3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探究活动2】(多媒体出示东北地图及表格)思考:2000年我国停止对“北大荒”的开垦, 以保护现存的上百万公顷湿地,对重点区,尽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湿地。

(三江平原改变,种植小麦(季播种,季收获)。

图示地区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较,其优势条件是;制约因素是学生分组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案例分析: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1 .森林的作用⑴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⑵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洞庭湖区为例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洞庭湖区为例教学设计与反思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教学设计二、湿地的作用——“地球之肾”【观看视频】观看视频“湿地的作用”,总结湿地的重要作用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

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天堂。

【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阅读“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谈一谈,你对洞庭湖区是天然生物基因库的理解。

三、湿地资源的利用观看“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视频,思考:建国以后,洞庭湖区为什么洪灾频繁发生?【点拨】1、洞庭湖面积减小的自然原因有:全球变暖,降水减少,蒸发变大;和常年累月的泥沙淤积;人为原因有:围湖造田和流域内的乱砍乱伐,造成长江及支流含沙量增大,加速湖泊泥沙淤积。

2、洞庭湖区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人地矛盾加剧,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学生们观看视频【点拨】洞庭湖区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分布着多种湿地植被类型,多种鸟类和水生动物,生物种类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分组讨论】阅读43页“萎缩的洞庭湖”讨论:1、洞庭湖面积减小的原因?2、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洞庭湖面积减小对湖区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3、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洞庭湖继续萎缩?洞庭湖区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人地矛盾加剧,诱发了大规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总结归纳能力。

10分钟【第三环节】:利用案例层层探究1、结合实际说说你身边有哪些生产、生活活动与湿地有关?2、人们是如何利用洞庭湖湿地的?在利用中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3、利用收集的资料和教材案例比较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湿地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归纳总结。

4、利用收集的资料结合教材,说说湿地环境变迁所带来的危害。

高中地理教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高中地理教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高中地理教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一章:湿地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湿地的概念1.2 湿地的类型与特征1.3 湿地的生态功能与重要性1.4 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二章:湿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2.1 湿地资源的种类与分布2.2 湿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与技术2.3 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2.4 湿地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第三章:湿地保护的意义与目标3.1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意义3.2 国际湿地保护的现状与趋势3.3 湿地保护的目标与原则3.4 湿地保护的政策与法律体系第四章:湿地保护的方法与措施4.1 湿地保护的主要方法与技术4.2 湿地恢复与修复的措施与案例4.3 湿地保护的公众参与与教育宣传4.4 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第五章:我国湿地资源的现状与保护5.1 我国湿地资源的分布与特点5.2 我国湿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状况5.3 我国湿地保护的现状与问题5.4 我国湿地保护的政策措施与实践案例第六章: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与评估6.1 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重要性6.2 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方法与技术6.3 湿地生态系统评估的指标与体系6.4 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的实践案例第七章: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7.1 湿地景观规划的原则与目标7.2 湿地景观规划的方法与步骤7.3 湿地景观设计的技术与案例7.4 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践案例第八章: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与管理8.1 湿地保护项目的设计与申报8.2 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流程8.3 湿地保护项目的中期检查与调整8.4 湿地保护项目的成效评估与经验借鉴第九章:湿地保护与人类福祉9.1 湿地保护与水资源管理9.2 湿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9.3 湿地保护与气候变化应对9.4 湿地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第十章:湿地保护的公众参与与教育10.1 湿地保护公众参与的重要性10.2 湿地保护教育的目标与方法10.3 湿地保护公众参与的活动设计与实施10.4 湿地保护教育的实践案例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湿地的定义与重要性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湿地生态功能与重要性的具体表现重点环节2:湿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湿地资源的种类与分布的特点湿地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重点环节3:湿地保护的意义与目标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意义的阐述湿地保护的目标与原则的解读重点环节4:湿地保护的方法与措施湿地保护的主要方法与技术的操作要点湿地恢复与修复的措施与案例的分析重点环节5:我国湿地资源的现状与保护我国湿地资源的分布与特点的描述我国湿地保护的政策措施与实践案例的评价重点环节6: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与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方法与技术的应用湿地生态系统评估的指标与体系的构建重点环节7: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湿地景观规划的原则与目标的制定湿地景观设计的技术与案例的解析重点环节8: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湿地保护项目的设计与申报的流程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流程的掌控重点环节9:湿地保护与人类福祉湿地保护与水资源管理的关系湿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重点环节10:湿地保护的公众参与与教育湿地保护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与方法湿地保护教育的目标与方法的实施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从湿地的定义与重要性,湿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湿地保护的意义与目标,湿地保护的方法与措施,我国湿地资源的现状与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湘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湘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湘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初步认识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2-7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大辩论,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开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湿地的重要价值2.湿地的保护[教学难点]湿地的保护措施[教学媒体与教具]1.洞庭湖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图片或投影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2.我国湿地等方面的数据、图表[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幻灯片一二)这么秀丽的风景反映的是什么景观?生:湿地。

师:许多的鸟类、植物和农田都与湿地有关。

什么是湿地?它对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这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湿地的概念及分布1.湿地的概念和特点【讲解】湿地是指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淡水、半咸水水体,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其还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换句话说,湿地不仅包括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泥炭地、滩涂等,还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以及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

概括地说湿地是水位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湿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天然湿地(包括滩涂、沼泽、河流、湖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水区)人工湿地(水库、稻田、鱼塘、人工河、人工湖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共同特点是: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高中地理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湿地的概念、类型及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

2、能说出湿地的重要价值。

3、能说出几个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能针对问题提出综合治理保护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2-7“中国主要湿地分布”,概括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

2、通过图片、资料,掌握湿地资源的重要价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整理地理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三、教学难点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措施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密切联合实际、注重学生已有知识储备。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欣赏视频“《非诚勿扰》中西溪湿地片段”,学生猜测影片描述的是什么景观?湿地是美丽的,去了的人都想留下,然而,湿地是一个新词,人们对它的认识和了解还很少。

你知道什么是湿地吗?(二)新课推进1、展示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按形成原因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前者如湖泊、沼泽、河流、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后者如水库、水稻田、池塘。

它们的共同点是: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处在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承接)我国幅员辽阔,分布有大面积的湿地,中国于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现有湿地6594万公顷,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前列。

中国湿地类型有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涂湿地、人工湿地。

3、展示图“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学生概括中国湿地分布的特点。

4、展示湿地的美称,问:湿地究竟对人类有什么价值呢?(1)展示图片“红草地”、“红树林”、“芦苇”(湿地中生长着红草地、红树林、芦苇等植物,为湿地中的鸟类、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和导学案

第二节《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和导学案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地理组李剑课标分析:本部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结合实例,了解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探究,了解湿地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课标解读:(1)就本节内容而言,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方法教学应着重于区域案例自身的知识教学;(2)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典型的案例,从个别到一般,掌握规律性知识的能力;教材分析:湿地是我们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由于人类过度地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导致湿地的面积不断减少,环境趋于恶化。

本节教材主要是以洞庭湖区为例,讲述湿地的概念、分布及功能并且着重介绍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教材的编写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秩序进行,让学生了解湿地的概念、湿地的主要价值(即环境功能)、以及人类在开发利用湿地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开发湿地资源的措施,进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而且实现人类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球之肾”,第二部分是湿地资源问题,第三部分是保护湿地。

三部分内容按照其存在价值、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的因果关系逐一编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以及综合分析地理事象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湿地的基本概况及湿地的重要价值2、初步认识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与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二)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探索与学习,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介绍湿地相关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难点:探究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从视频中我们了解到新《水浒》剧组在黄河湿地拍摄过程中被叫停,是因为该剧组涉嫌破坏了黄河湿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初步认识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大致了解湿地的概念、类型和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听录音看视频等手段增强学生对湿地资源重要价值的理解。

3.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学生积极加入到“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探究中来,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难点]
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
[教学媒体与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我国湿地等方面的数据、图表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
2..多媒体辅助教学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随着优美的音乐,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风景。

师:这么秀丽的风景反映的是什么景观?
生:湿地。

师:什么是湿地?湿地有哪些类型?它对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人类在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有哪些不合理的行为?这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探讨的问题。

【教师板书】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一、湿地的概念及分布
【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湿地?
②湿地有哪些类型?
③不同类型的湿地有什么共同特点?
④我国湿地的分布有何特点?
【师生小结】概括地说湿地是水位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湿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天然湿地(包括滩涂、沼泽、河流、湖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水区)和人工湿地(水库、稻田、鱼塘、人工河、人工湖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我国湿地具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分布不均,东多西少的特点。

我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决定了我国的湿地分布特点。

【教师承转】我国湿地分布这么广泛,那湿地对我们来说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观看视频】抢答洞庭湖湿地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学生小结】洞庭湖湿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教师承转】湿地还具有哪些作用呢?
【畅所欲言】学生探究湿地的其他作用
1、假如我国没有长江、黄河、珠江、湘江等大江、大河,我国将会怎样?
2、假如继续在洞庭湖地区大面积围湖造田,结果将会怎样?
【学生回答】水资源缺乏、气候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加重等。

【学生小结】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

【教师强调】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湿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产出功能和生态功能两方面,并且其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产出价值。

【教师板书】二、湿地的作用
【学生活动】将湿地的作用补上相应的美称
【教师承转】湿地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的重要,但有数据显示我国的湿地资源也在不断的减少(近20年来我国湿地总面积减少11.46%),我们的“肾”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教师板书】三、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
【学生阅读】“萎缩的洞庭湖”及教材相关内容,探讨洞庭湖湿地主要存在的问题?
【幻灯显示】“不同时期的洞庭湖”、“滥捕滥杀”、“水污染”等图片
【学生回答】洞庭源湿地主要存在三大问题:面积萎缩、物种锐减、水质污染。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探讨以上三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

【成果展示】召开新闻发布会:让部分同学充当记者采访对三个问题探讨比较有成就的专家们(学生中的佼佼者)。

【师生小结】
1、面积萎缩
原因危害
(1)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自然原因泥沙淤积
(2)影响航运
(3)破坏生物多样性围湖造田人为原因
(1)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危害
(2)影响航运;
(3)破坏生物多样性;
2、物种锐减:原因——滥捕滥猎。

对策——实行休渔、限制网眼;禁止捕杀珍稀动物等
3、水质污染:原因——任意排放污染物。

危害——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导致水质型缺水。

对策——减少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等。

【拓展延伸】教材后面的活动题(移民安置问题)
【学生回答】移民生产安置方式:发展水产养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旅游业。

【教师小结】我相信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洞庭湖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变得更大、更美、更富足。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洞庭湖湿地的问题和保护,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是否总结出一条基本经验?要实现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我们必须兼顾湿地的两种功能,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