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不知车 阅读答案附翻译

合集下载

语文初二下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

语文初二下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

语文初二下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礼记》一则)【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

人之立志,顾②不如蜀鄙之僧哉?(节选自彭端淑《为学》选段)【注】①鄙:边远地区。

②顾:反倒,反而。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虽有至道至:________②学学半学:________③子何恃而往恃:________④西蜀之去南海去: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D.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甲】、【乙】两文都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启发,但侧重点并不相同,请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涓(juān)人:国王的近臣,即中涓。

2021届深圳市沙头角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深圳市沙头角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深圳市沙头角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寇俊杰暮春,阴雨。

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突然,前面的驴车陷进了泥坑,车夫挥鞭抽打毛驴,可任凭毛驴怎样使劲儿,木轮车像是被泥水吸住一样,就是出不了泥坑。

寇准挑起轿帘说,寇安,别打了,还是我下来推吧!寇安没法,只好也下来和寇准以及后面车上的两个随从一起推车。

无奈还是车重人少,力量不够,使足了劲儿也没能把车子推出泥坑。

寇准说,不行就先把车上的书却下口寇安说,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怎么舍得弄脏?大家正在一筹莫展之际,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

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遭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此是必经之地,故有此一问。

他对其他村民说,我们帮帮寇大人吧!然后大家一起用力,终于把寇准的驴车推出了泥坑。

寇准再三相谢。

村民说,寇大人遭渊之功,让中原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我们老百姓还不知怎样感谢寇大人呢。

寇准重新上车的时候,已是满身的泥水。

车内的宋夫人用毛巾给寇准擦着脸上的汗水和雨水,心疼地说,原来在京师哪有这样的路?看你现在头发都开始白了,还要出来遭受这样的罪,你要是能把自己的性子收敛一些,何来被贬呢?寇准说,社援为重,君为轻。

我的所作所为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

宋夫人说,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

我听女婿王曙说,这次就是王钦若在皇上面前说你是拿皇上的性命做赌注,遭渊一仗胜是侥幸,如若败了,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京师的。

寇准微微一笑说,王曙是怎么知道的?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他这是诬告啊!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寇准说,你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若是奸臣,他们会这样做吗?不过你也别锋芒太露,出头的襟条先烂,想当年,你和太宗意见不合,太宗说不过你,生气地要拂袖而去,你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拽住他的衣服不让走,直到把他说服才罢休!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这是往死路上走哇!得亏太宗英明,不但没杀你,还把你比作魏征!寇准只是得意地嘿嘿笑着,并不说话。

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卖炭翁》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C.“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阅读《关雎》,回答下列小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楼之。

(1)诗中划线的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你结合本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1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1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乙】惠子相①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②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③,非练实④不食,非醴泉⑤不饮。

于是鸱⑥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⑦!’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相梁》)【注】①相:做宰相。

②鹓鶵(yuān chú):传说像凤凰一类的鸟。

③止:栖息。

④练实:竹子所结的子⑤醴(lǐ)泉:甜美的泉水。

⑥鸱(chī):猫头鹰。

⑦吓:模仿猫头鹰发怒的声音。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是鱼之乐也是:________②子固非鱼也固:________③或谓惠子曰或:________④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________(2)请用“/”给文中的画线处断句(画两处)。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4)【甲】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是因惠子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而挑起的。

【乙】文庄子用“鹓鶵”比喻________。

(5)【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庄子怎样的特点?请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2020-2021学年杭州育才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杭州育才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杭州育才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兵梁晓声天黑了。

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

一辆客车,已经被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

车上二十几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她的孩子刚刚两岁多一点儿。

还有一个兵,他入伍不久。

他那张脸看去怪稚气的,让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呐。

那时车厢里的温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

车窗全被厚厚的雪花一层层“裱”严了。

每个人都快冻僵了。

那个兵自然也不例外。

不知从哪一年起,中国人开始将兵叫作“大兵”。

其实,普通的大兵们,实在都是些小战士。

那个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羊剪绒的帽子和里边是羊剪绒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厚的羊皮军大衣。

但此刻,他肯定是最感到寒冷的一个人。

他的大衣让司机穿走了。

只有司机知道应该到哪儿去求援,可司机不肯去,怕离开车后,冻死在路上。

于是兵就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了……他见一个老汉只戴一顶毡帽,冻得不停地淌清鼻涕,鼻涕挂了一胡子,样子非常可怜。

于是他摘下羊剪绒帽子,给老汉戴了。

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

兵憨厚地笑笑说:“大爷您戴着吧!我年轻,火力旺,没事儿。

”人们认为他是兵,他完全应该那么做。

他自己当然也这么认为。

后来他又将他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少女戴。

她接受时对他说:“谢谢。

”他说:“不用谢。

这有什么可谢的?我是兵嘛,应该的。

”后来那年轻的母亲哭了。

她发现她的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青。

尽管她一直紧紧抱着孩子。

于是有人叹气……于是有人抱怨司机怎么还没找来救援的人们……于是有人骂娘,骂天,骂地,骂那年轻的母亲哭得自己心烦心慌……于是,兵又默默地脱自己的棉袄。

走到那位年轻母亲身边。

帮着她,用自己的棉袄,将她的孩子包起来了……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将自己裹得更紧了。

仿佛,兵的举动,使他们冷上加冷了……再后来,天就完全黑了。

语文初二下册文言文试题附解析1

语文初二下册文言文试题附解析1

语文初二下册文言文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如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古之君人,有以干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遗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②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③之五百金,现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注】①涓(juān)人:近传之臣。

②反:酒“返”,返回。

③买:花费,④期(qī)年:满一年。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②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③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________④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3)【甲】文韩愈借“千里马”的遭遇寄寓怎样的情感?(4)【乙】文“涓人”千金买马首给你怎样的启示?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茌平人马周①,客游长安,舍与中郎将常何之家。

六月,千午,以旱,诏文武官极言得失。

何武人不学,不知所言,周代之陈便宜②。

二十余条。

上怪其能,以问何,对日:“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为臣具草耳。

”上即召之:未至,遗使督促者数辈。

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③门下省,寻除监察御史,奉使称旨。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马周:唐初大臣。

②便宜:指有利国家,合平时宜之事。

《崂山道士》一课一练(附答案)(3)

《崂山道士》一课一练(附答案)(3)

《崂山道士》一课一练(附答案)(3) 《崂山道士》一课一练(附答案)(3)文章来自:爱师网崂山道士一、整体感知二、字词积累1、生字赉(lài)箸(zhù)盎(àng)谙(ān)诩(xǔ)挹(yì)2、一词多义去:王果去墙数步(去:距离。

)道士呼王去(去:出去。

)少:少慕道(少:年轻时。

)竟不少减(少:减少。

)见:见一美人自光中出(见:看见。

)须眉毕见(见:同“现”,显现。

)而:而还乎(而:你。

)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而:转折连词,却。

)3、古今异义烈如萧管(烈:响亮。

今常用于“强烈”、“烈士”、“功烈”等。

)三、篇章透视1、层次结构: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端,王生慕道,求师学法。

第二部分(1~4自然段):发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结局王生回家,演法失灵。

2、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写王生拜师学道却怕吃苦,结果学道不成反落笑柄的故事,告诉人们只有不畏降薪、经受磨难炼才有可能有所成就。

梦想不劳而获、投机取巧,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3、写作特色: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描写手法多样,人物形象逼真。

语言简洁传神。

四、句段赏析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这就是本文的线索。

作者叙述这个故事的时候还有一条暗线,就是王生不愿吃苦:王生想不费力气学来法术,师父怀疑他不能吃苦;王生不能吃苦,打算回家;王生不经意看到师父和两位客人表演法术,暂时打消回家的念头;王生终于不能忍受早樵暮归的道观生活,向师父辞行,师父应他的请求,教他隐身术;王生回家后当着妻子表演法术,头上撞了个大包。

五、难点突破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王生羡慕道人的法术,又不愿吃苦学习;既没有真本领,却愿在别人面前卖弄。

结果是头撞硬壁,鼓起一个大包而受人讥笑,把一个好吃懒做,喜欢卖弄的书生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

自主学习检测·课堂随练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带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带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乙】惠子相①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②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③,非练实④不食,非醴泉⑤不饮。

于是鸱⑥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⑦!’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相梁》)【注】①相:做宰相。

②鹓鶵(yuān chú):传说像凤凰一类的鸟。

③止:栖息。

④练实:竹子所结的子⑤醴(lǐ)泉:甜美的泉水。

⑥鸱(chī):猫头鹰。

⑦吓:模仿猫头鹰发怒的声音。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是鱼之乐也是:________②子固非鱼也固:________③或谓惠子曰或:________④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________(2)请用“/”给文中的画线处断句(画两处)。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4)【甲】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是因惠子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而挑起的。

【乙】文庄子用“鹓鶵”比喻________。

(5)【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庄子怎样的特点?请概括。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不知车阅读答案附翻译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

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

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

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选自《终不知车》)
注:①越:越国。

②辐(f)与下文的輗(n)、辕(yu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

③诸:相当于之于。

④相属:个接着一个。

⑤绐:di,欺骗。

12.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

(4分)
①辐腐而轮败败:▲②以为车固若是固:▲
③效而为之者相属效:▲④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于:▲
13.翻译。

(2分)
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14.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到怎样的教训?(3分)
参考答案:
12.①坏、毁坏;②本来;③模仿、仿效;④在。

(每条1分)
13.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

(2分)
14.①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②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③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④不要自以为是⑤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答出一点即可,3分)
译文
越国没有车,有个游玩的越人在晋国与楚国的野外得到一辆车,车的轴条腐朽了并且车轮坏了,车的辊轴折断了并且车辕破坏了,没有可以使用的地方了。

不过越人的家乡没有车,于是用船载回家并向众人炫耀。

观赏的人都夸耀他而且都相信了那个越人的话,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的,模仿的人很多很多。

一段时间后,晋国和楚国的人来到越国看到了他们的车都笑他们笨拙,越人以为他们在欺骗自己,就没有理会。

等到敌兵进攻他们的国家时,越兵率领破车去抵御敌人。

结果车子坏了,大败给敌军,但最终还是不知道什么是车。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