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5课练习题

合集下载

哲学 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哲学 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借助恐龙化石,考古学家们还原了侏罗 纪世界。
主动创造性(从跨度看) 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对象,而且能追溯过去
主动创造性(从跨度看) 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对象,而且能推测未来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目的性
(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活动)
(1)意识活动(能动性)的特征 自觉选择性
主动创造性
(不同于动物的消极适应性活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物质决 定意识
从意识的起源看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决能
定动
作作
把用 用
握 意识的
思 能动性

的 方要
奥 妙
法求 论
一切从实 际出发, 实事求是
从意识的内容看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特点
9、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 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10、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错误: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但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11、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 发展
1、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错误。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 观事物。
2、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是 人脑想象的结果。
错误。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 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根源于客观事物。
3、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 相互依存。
错误。 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单独存 在。

哲学1-5课试题

哲学1-5课试题

高二政治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

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是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

以上材料说明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联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区别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下列材料完成3-4题。

①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②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③存在即是被感知④气者,理之依也⑤上帝创造一切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3.上述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②③④⑥ B.③④ C.①②③⑤ D.④⑥4.上述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5、右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

这表明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6.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含”。

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 A.都肯定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质C.前者肯定物质决定意识,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D.前者属于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唯物主义7.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这说明:( ) 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 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恒动无静的 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哲学与人生各课习题

哲学与人生各课习题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一、选择题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A、有神论和无神论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物质和意识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3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5.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7、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C、一切从领导的决策出发D、一切从书本出发8、“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1、30 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

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课_〈老子〉四章_五石之瓠》2020年同步练习卷(9)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课_〈老子〉四章_五石之瓠》2020年同步练习卷(9)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课〈老子〉四章五石之瓠》2020年同步练习卷(9)一、基础知识1. 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________(2)世世以洴澼为事________2. 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贻①魏王贻我大瓠之种________②贻笑大方________(2)固①夫子固拙于用大矣________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________③人固有一死________④固国不以山谿之险________(3)与①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________②冬,与越人水战________③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④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________⑤选贤与能,讲信修睦________⑥吾与点也________(4)说①客得之,以说吴王________②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③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________④死生契阔,与子成说________⑤说尽心中无限事________3. 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剖之以为瓢古义:________今义:认为。

4. 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我树之成而实五石________(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________(3)能不龟手一也________5. 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句式:________译文:________(2)请买其方百金。

句式:________译文:________(3)或以封。

句式:________译文:________6. 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

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是儒、法、道、墨四家。

________(2)《庄子》又称《南华经》,是春秋中期思想家庄子所著的一部道家著作,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等诸多方面。

哲学第五课

哲学第五课
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
本 质
生理基础
内容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 象 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 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 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4.《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是没 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了商纣宫廷 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 是因为 ( ) A.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C.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D.人的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
5、互联网的大发展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时 代。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线与网民互动时指 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 要重要”。这表明 ( ) ①信心是战胜困难的决定因素 ②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重视精神的力 量 ③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想问题、办事情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④ D.①②③
反应器官 物质 细胞膜 大脑


岩石风化 葵花向日 警犬破案 马做算术 谈虎色变 苹果与万有 引力

人脑
一. 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②意识产生的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 和心理)
思考:(材料见P35) 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客观 事物
实践
作用于
人的 感官
信息 传输
人脑
加工
形成
意识
结论:(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 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 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2)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生活与哲学第5课1框 意识的本质

生活与哲学第5课1框 意识的本质

如果为了安全而不和大海在一起,船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高密五中高二政治新授课教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No.8316 31311.科学家的试验表明,猴子经过训练可以学会用水桶从水缸里打水浇灭燃烧着的火。

但它不会就近用别的水来灭火。

因为它A.没有感觉B.不会说话C.没有“凡是水都能灭火”这种意识D.没有经过进一步的训练 12.从意识的产生来看,意识更重要的是____的产物。

A .自然界长期发展B .物质世界C .大脑D .社会发展 13.材料一 “表象不是头脑的(生理的、心理的、心理物理的)机能。

”“思维也不是头脑的产物,甚至也不是头脑的生理机能或一般状态。

” ——阿芬那留斯,转引自《列宁全集》第18卷,第255页。

材料二 “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材料三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列宁)材料四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晴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 ——《鲁迅全集》第6卷,第219页。

材料五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 l12页。

请问答:(1)材料一、二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2)材料三、四、五阐述了哪些哲学原理?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本质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课时:1课时 使用时间:2013.11.17【预习案】【学习目标】把握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通过对本部分的学习,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两者辩证关系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 第5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圣才出品】

马克思主义哲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 第5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圣才出品】

第5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一、概念题1.规律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1)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联系。

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但并不是所有的联系都是本质的联系,都构成规律。

规律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在规律中,表现出来的始终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2)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和必然是同等程度的概念,代表着事物发展过程中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3)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的稳定的联系。

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规律就会反复起作用,普遍地实现出来。

规律的必然性正是在规律的重复性、普遍性中得以体现的。

2.对立统一规律答:(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不同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发展的结果意味着一事物变为另一事物。

(2)对立统一规律构成了辩证法的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与发展的本质,贯穿并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

作为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把握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辩证法是人的认识活动所固有的。

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就是要以概念的矛盾运动去反映、表达“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运动。

矛盾分析法构成了人们认识活动中的根本方法,提供了理解现存事物及其运动的钥匙。

3.矛盾答: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关系。

一切矛盾都是由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构成的,矛盾关系就是发生在对立面之间的关系,没有对立的两个方面便不能构成矛盾。

构成矛盾的对立面又是相互规定中的存在,二者相互依存,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反之亦然。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答: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关系,或者说是对立面的同一。

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高中政治 哲学前五课精品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哲学前五课精品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二政治1——5课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④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2、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源于生活,又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B、哲学是生活之外的高深智慧C、哲学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D、哲学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两者的联系是A、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分离出来的“科学之科学”B、哲学源于具体科学又高于具体科学C、哲学是一切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4、“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A、哲学的智慧是凭空产生的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的智慧指导人的实践活动D、哲学与改造自然的活动无关5、“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

”这段话阐明了①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②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③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④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6、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

下列理解最切合题意的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7、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哲学的基本问题B、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C、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8、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主义B、不可知论C、可知论D、二元论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作业1.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

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

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存在就是被感知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2.“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3.有研究表明,“江南style”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风靡世界,原因之一是与一种叫做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

耳朵虫是一种认知瘙痒,“江南style”中那种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

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4.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1450 年的印刷术、1750 年的蒸汽机、1950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

这说明:A.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D.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5.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

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

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应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

这表明: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8.《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是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了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

这是因为A.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C.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D.人的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9. 图7“画鬼从何取材”告诉我们①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④意识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10.高性能的电子计算机能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运算,因此,有人认为计算机是有意识的。

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否认了()A.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B.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C.意识对人脑的机能 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11.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段话从哲学上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A.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B.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C.虚幻的,人世间找不到它的原型 D.人脑中主观自生的1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

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14.民间许多俗话其实不“俗”,其中往往包含着深奥的哲理。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的哲理是 ( )①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②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③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④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5.著名经济学家罗默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机会。

比尔·盖茨宣称“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的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

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16.某班同学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丁组同学认为,尽管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但环境污染的“拐点”不会自然到来,需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治理污染。

倡议同学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关注绿色未来;从自己做起,自觉树立绿色消费观,共建共享低碳新生活。

(4)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美丽中国。

(6分)(4)意识对人能动地认识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有忧患意识,关注绿色未来;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自觉树立绿色消费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要从自己做起,践行科学低碳生活方式。

(6分)第五课作业1.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

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

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存在就是被感知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2.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3.有研究表明,“江南style”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风靡世界,原因之一是与一种叫做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

耳朵虫是一种认知瘙痒,“江南style”中那种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

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4.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1450 年的印刷术、1750 年的蒸汽机、1950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

这说明:A.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D.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5.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

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

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应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

这表明: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8.《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是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了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

这是因为A.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C.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D.人的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9. 图7“画鬼从何取材”告诉我们①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④意识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10.高性能的电子计算机能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运算,因此,有人认为计算机是有意识的。

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否认了()A.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B.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C.意识对人脑的机能 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11.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段话从哲学上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A.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B.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C.虚幻的,人世间找不到它的原型 D.人脑中主观自生的1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

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14.民间许多俗话其实不“俗”,其中往往包含着深奥的哲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