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能谱CT在肝脏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在原发性小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肝癌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 ,根据 中国肿
瘤 登 记 中 心 对 中 国 部 分 县 市 恶性 肿 瘤 的 发 病 与 死 亡 情 况 的
层面 , 划定病灶 的感兴趣 区( O )尽可能地包绕肝 癌灶高强 R I,
2 结 果
多层螺旋 C T检查 出原发性小 肝癌患 者 7 6例 ,检 率 2 .%, 个癌结 节 4 42 单 9例 , 双癌结 节 2 例 , 1 3个癌 结节 患 者 6例 ,结节总数 19个 ,病灶大 小为 O — . ef 0 . 20 r,最大径 总 4 l
和 ≤3 m; S 扫描检查 出原发性小肝癌患者 9 , .c G I 0 4例 检 率
进行分析 。
密度 。增 强后动 脉期小 肝癌病灶 典型 表现 为明显均 匀或不
均匀强化 , 静脉期呈低或等密度 , 延迟期为低密度 。其增强 的 时间一 密度 曲线呈速升速 降型 ,反映其动 脉供 血呈快进快 出
的 特 点 , 是 肝 癌 的 典 型 表 现 及诊 断要 点 。 这 由于 受 扫 描 速度 的
(< . P 00 o 5
2 1 年 6月 至 1 月经我 院临床诊断 为肝硬化且 C i — 01 1 hl d Pg uh分级评 分 5分 以上患 者 3 4例 ,男性 2 8例 ,女 性 9 1 1 6
例 , 龄 4 ~ 6岁 , 年 77 中位 年 龄 4 . 。 8 4岁
1 方 法 . 2
3 讨
论
肝脏 由门静脉 和肝 动脉双重供血 , 中门静 脉供血 8 % 其 0
~
8% , 动 脉 供 血 仅 占 1%~ 0 肝 细胞 癌 绝 大 多 数 由肝 动 5 肝 5 2 %。
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宝石能谱CT是一种新兴的诊断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对比度、无创伤等优势。
本文探讨了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介绍技术原理和优势,对比传统CT技术,分析临床试验结果,并展望其未来的应用前景。
研究发现,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
【关键词】宝石能谱CT、胃癌、诊断、应用价值、技术介绍、优势、对比研究、临床试验、应用前景、总结、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胃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传统的CT技术在胃癌的诊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小肿块的检测和区分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的诊断等方面。
本研究旨在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比较宝石能谱CT与传统CT在胃癌诊断中的优劣势,分析临床试验结果,探讨其潜在的应用前景,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比较宝石能谱CT与传统CT在胃癌诊断中的优劣势来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本研究旨在分析宝石能谱CT在胃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潜在优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诊断结果,从而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希望可以为医学界提供更多关于宝石能谱CT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指导,并为进一步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 正文2.1 宝石能谱CT技术介绍宝石能谱CT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医学影像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图像,从而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变。
宝石能谱CT技术利用能量分辨的探测器,可以实现不同物质的光谱分离,从而能够区分不同组织的化学成分。
能谱CT单能成像对乏血供肝癌的诊断价值

的 对 比 、 比噪 声 比 及 主 观 评 分 分 别 为 ( 11 4 5 2 ) 对 2. 9-1 .3 和 -
洁 王 ,
乐 王 万 勤 鲍 丽君 刘咸 英 张 , , , ,
帅。
探讨宝 石 能谱 C T单 能量 成像 在 显示 乏血 供
肝癌 病灶中的使用价值 。方 法 运 用宝 石能谱 C T对 3 4例 乏血供 肝癌患者进行能谱扫描 , 对原始数据进行 常规 混合能
1 材 料与 方法
C T诊 断 多数 不难 ¨ J 。传 统混 合 能量 C T对 于一些
用 GI S 浏览 器 1 0进行 数 据后处 理 分析 。 . 1 3 图像质 量 的客 观 评 价 方 法 及标 准 选 择 显 示 . 病 灶 清楚 的 6 e 单 能 图像 和 同一 解 剖 层 面 的混 5 kV
・
6 ・ 0
安 徽 医科 大 学 学报
A t U i rtt dc aiA h i 2 1 a ;7 1 c nv saiMein l n u 02Jn4 ( ) a ei s i s
能谱 C T单 能成像对乏血供肝癌 的诊断价值
程 路得 刘 ,
摘要 目的斌 吴兴 Fra bibliotek 汪 , ,1 1 病 例 资料 .
收 集我 院 2 1 0 1年 2月 ~ 0 5 21 1年
量 重建( 4 V ) 10k p 和单能量重建 (5kV ) 在 G W4 4工 6 e , E A .
宝石能谱CT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特点

曹 高群 , 程 红岩
( 第 二 军 医大 学 附 属 东 方 肝 胆外 科 医 院放 射 科 , 上海
C A0 G a o - q u m C HE NG Ho n g - y a n
2 0 0 4 3 8 )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a d i o l o g y ,E a s t e r n He p a t o b i l i a r y S u r g e r y Ho s p i t a l ,S h a n g h a i 2 0 0 4 3 &C h i n a )
1 宝石能谱 C T 的 发展
像质量 , 甚至无法诊断_ l 】 】 。能 谱 C T成 像 的 去 伪 影 技 术 ( MA —
R s ) , 可 以有效纠正 X线扫描金属后产 生的 “ 光子饥饿 ” 现 象 所 导 致 的低 信 号 。 可 以 对 金 属 及 金 属 周 边 的组 织 提 供 准 确 的
【 关键词】 肝肿瘤 ; 体层摄影术 , 螺 旋 计 算 机 【 中图 分 类 号 】 R 7 3 5 . 7 ; R 8 1 4 . 4 2 【 文 献 标 识 码】 B 【 文 章 编 号】 1 0 0 8 — 1 0 6 2 ( 2 0 1 4 ) 0 3 — 0 1 9 8 — 0 2
透度 、 性 能 稳 定 的宝 石 作 为 探 测 器 材 料 , 使得 宝石 能谱 C T能
够在更低 的剂量 下 , 获 得更为清 晰的图像质 量 , 达 到 目前 业 内最 高 的 空 间 分 辨 率 和 密 度 分 辨 率 ; 同时 , 其 独 有 的 能 谱 栅
分离对组织进行定量测定分析 , 分 解 成 对 X 线 吸 收 比例 不 同
能谱CT对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价值

66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月 第5卷第6期肝癌属于临床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近几年,肝癌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均造成不良危害。
临床研究显示,肝癌手术切除率仅为30%,且复发率较高,而非手术治疗方法较多,其中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手术(T A C E)效果良好[1]。
但术后患者仍存在瘤体残留风险,多数患者需重复、多次治疗,因而,准确评估手术疗效、及早发现残留、复发病灶至关重要。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尽管可以准确评估治疗效果,但属有创性检查,而CT能谱技术则凭借其准确性高、无创等优势倍受认可[2]。
本文以2018年1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接受T A C E治疗病患为例,分析能谱CT诊断应用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20年5月于我院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40例进行观察研究,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8~70岁,平均(41.4±1.5)岁。
改良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7例,B级13例,C级10例。
本研究内容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1.2.1能谱C T扫描检查 所有患者均在开展T A C E 手术后1~3个月后开展能谱C T扫描,设备为G E Discovery CT750 HD,以评估手术治疗效果,扫描范围以原病灶区域为中心,由膈顶至肝叶下缘。
实际检查时,由上腹部正位定位后开始,设备管电压设定为120 k V、管电流设定为10 m A。
实施肝脏平扫时范围为40 m m,扫描层厚设定为5 mm、图像层间距为5 mm,螺距为0.984:1。
开展肝脏动脉期扫描时保持层厚和层间距设定值不变,选择智能追踪技术对腹主动脉和肝内动脉等进行检查,造影剂经静脉留置针匀速注射10 s启动扫描,阈值设置为100 HU,造影剂应选择碘帕醇,浓度调整至370 mg/mL,注射速度控制在3 m L/s。
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宝石能谱CT是一种新型的医学影像技术,在胃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通过探讨宝石能谱CT技术原理、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与传统影像学比较以及临床研究案例等内容,展示了宝石能谱CT 在提高胃癌诊断准确性和早期诊断率方面的优势。
文章也对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潜在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的诊断手段,有望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宝石能谱CT、胃癌诊断、应用价值、技术原理、影像学比较、临床研究案例、发展趋势、潜在应用。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胃癌是世界各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给医学界和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传统的胃癌诊断方法主要依靠传统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然而这些技术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性有限,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
寻找一种新的、更准确的诊断技术成为医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宝石能谱CT的技术原理、与传统影像学的比较、临床研究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以期为胃癌诊断提供更准确、快速和有效的方法。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可以深入了解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和优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决策依据,提高胃癌的诊断准确率和早期诊断率,进而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我们也希望可以探讨宝石能谱CT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在应用方向,为胃癌诊疗领域的进步做出贡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期待为胃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更加全面和精准的解决方案,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2. 正文2.1 宝石能谱CT技术原理宝石能谱CT技术原理是基于宝石探测器的单能量和双能量成像原理实现的。
宝石探测器是一种新型的X射线探测器,能够实现高分辨率、低剂量和快速成像。
CT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与进展CT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研究进展罗树林 (河池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广西河池 547000)摘要: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动态评估,直接关系其是否能够及时得到合理的临床治疗。
为了深入探究CT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就对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CT能量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CT分子影像学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CT;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都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同时也是慢性肝脏疾病患者的最终疾病形态。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对患者的肝脏健康有极大的危害,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治疗,有引起恶变的风险。
临床研究表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在发病早期如果及时进行干预,其病情是可逆的[1]。
因此,及时准确地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进行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公认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金标准”,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2]。
但是该诊断方式属于有创诊断,在诊断过程中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创伤,且患者承受着一定的风险,导致其临床应用受到了局限,无法作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诊断及动态监测的手段进行推广应用[3]。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技术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中逐渐得到了应用。
但传统观点认为,CT仅能够对中晚期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进行诊断,却无法衡量肝纤维化的程度和分期[4]。
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技术逐渐应用到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中,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和动态评估中均获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本文就对CT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提升这类患者的诊断水平提供参考。
1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临床研究表明,患者从肝纤维化发展到肝硬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且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会伴随出现不同程度的形态学变化。
CT 能谱成像在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鉴别中的价值

CT 能谱成像在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鉴别中的价值杨传红;于德新;王琳琳;王青;马祥兴【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11【摘要】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不同评估参数在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间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能谱CT 三期对比剂增强扫描的肝肿瘤患者31例(肝细胞癌15例,肝转移瘤16例),分别在三期能谱图像上对病灶边缘与腹主动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的能谱参数进行测量,并计算50~70keV下的标准化CT 值、标准化碘(水)浓度、铁(水)浓度、水(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斜率及动静脉碘浓度差等。
分析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之间、肝细胞癌转移灶与肝转移瘤之间各测量和统计参数的差异。
结果肝细胞癌组在门脉期50、60、70keV 下 CT 值分别为142.500±29.106、112.010±20.864、93.727±15.331,碘浓度值为17.235±5.089(100ug/ml),有效原子序数为8.594±0.266,明显高于肝转移瘤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且门脉期较动脉期差异更为明显。
肝细胞癌转移灶组与肝转移瘤组相比较,50~70keV下的CT值、碘(水)浓度、铁(水)浓度、水(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及标化后CT值、标准化碘(水)浓度、铁(水)浓度、有效原子序数肝细胞癌转移灶组明显高于肝转移瘤组,也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且随着扫描时间延长,两组差异逐渐变小。
结论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肝细胞癌转移灶与肝转移瘤的C T 能谱成像具有不同的特征,低能量keV可以对两组病变进行定量鉴别。
【总页数】5页(P1931-1935)【作者】杨传红;于德新;王琳琳;王青;马祥兴【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中医院放射科江苏苏州 215000;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放射科山东济南 25001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放射科山东济南 25001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放射科山东济南 25001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放射科山东济南 25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R814.42【相关文献】1.能谱CT三期增强在鉴别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和肝细胞癌中的价值 [J], 王雪雪;贾宁阳;邵丹丹;俞莺;崔晓东;徐卫国;王金红2.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瘤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J], 王利娜;赵雪梅;徐云霞;胡孝鹏;王啸;刘福军;钱银锋3.宝石能谱CT成像在肝转移瘤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J], 张旭婷;刘琪;任基伟4.能谱CT成像碘物质定量分析在肝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甘郑宁;马梦雪;严小娟5.CT能谱成像在肝细胞肝癌与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孙小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石能谱CT在肝脏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发表时间:2016-05-12T16:14:10.757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20期供稿作者:孙宇飞胡江(通讯作者)
[导读]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包头市中心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40)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CT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随之扩大。
肝脏是肿瘤的好发部位,且良性肿瘤较少[1]。
孙宇飞胡江(通讯作者)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包头市中心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40)
【摘要】宝石能谱CT是利用能谱理论的CT技术,它将CT从单一的CT值成像变成了不同keV下的CT值、多种基物质密度以及有效原子序数的多参数成像,是CT技术的重要变革,对肝脏肿瘤的诊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综述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查阅,阐述了能谱CT的原理,介绍了宝石能谱CT的优势,并通过肝脏肿瘤病灶的早期检出、在肝脏肿瘤病变的定性和鉴别中的应用、在肝脏肿瘤分期和预后评价中的作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宝石能谱CT在肝脏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宝石能谱CT;肝脏肿瘤;诊疗;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001-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CT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随之扩大。
肝脏是肿瘤的好发部位,且良性肿瘤较少[1]。
CT检查已经成为肝癌诊断的重要且常规的手段,而且随着CT技术的发展,对肝脏肿瘤的大小、数码、形态、部位、便捷、血运情况以及肝内管道的关系也能够越加清晰的显示,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2]。
2008年北美放射年会上,GE公司推出了首款宝石能谱CT,使用宝石作为探测器的原材料,开创了CT分子影像的新领域。
1.能谱CT的原理
各种物质均能够吸收X线能量,而且吸收的情况随着X线能量变化而变化,这个变化在不同的物质中是不同的,每种物质都有其特有的能谱吸收曲线,在将能谱曲线和物质相对应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测定一个物质的能谱曲线,就能够确定这个物质的性质,这就是能谱CT成像的物理基础。
因此能谱CT能够将图像的质量进行明显的提升,将硬化伪影进行消除,以此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准确率[3]。
2.宝石能谱CT的优势
从分类上看,宝石能谱CT属于“后64排CT”,但是又不同于“后64排CT”。
首先,宝石能谱CT的球管虽然是单一球管,但是其中的高低双能的瞬时切换能够产生时空上完全匹配的双能数据,从而实现的数字空间能谱的解析。
而传统的球管同时是采用两个大小不同的焦点设计,因此在临床上的部分需求不能够很好的满足。
其次,作为CT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的高压发生器,宝石能谱CT也有其特点,能够在0.5ms的时间内完成高低能量间的切换,而且在切换能量的同时仍然能够维持稳定的输出电压波,因此能够很好的维持X射线能量特征的一致性,以此保证准确的能量分析,这是其他CT所不能达到的。
再次,在探测器方法,宝石能谱CT的稳定性和通透性都非常优秀,据研究发现,该种CT的空间分辨率能够达到1mm的冠脉以及7级肝血管的显示,而探测器的组轴能够覆盖的范围更是达到了40mm。
最后,宝石能谱CT采样速度快,且稳定,这有效的提高了能谱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的能力。
其重建技术是采用迭代重建技术,使图像质量明显水平,同时也将全身的平均扫描剂量降低至原本的一半左右。
因为上述重要硬件的革新,使宝石能谱CT具有了四个特色:高清扫描、低剂量控制、能谱扫描、动态500排。
这为其在肝脏肿瘤的诊断应用中提供了重要的硬件支持[4]。
3.宝石能谱CT在肝脏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3.1 肝脏肿瘤病灶的早期检出
肝脏的恶性肿瘤和转移癌的比例明显高出良性肿瘤的比例,因此肝脏肿瘤的早期检出,早期定性就成为影响疾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但是肝脏肿瘤良性与恶性的密度差异小,强化方式类似,所以肝脏肿瘤比较难以定性。
宝石能谱CT具有较高的空间和密度分辨率,而且又避免了硬化伪影和容积效应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此外,它还能够提供出对比噪声比最佳的单能量图像,因此能够更好的检查肝脏的肿瘤病灶,减少了误诊和漏诊的比例。
叶晓华[5]对42例肝脏肿瘤患者使用宝石能谱CT三期增强检查,发现除动脉期肝血管瘤和肝转移瘤之外,其他肝脏肿瘤在70keV图像中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140keV图像,小病灶尤其明显。
程路等使用宝石能谱CT的CSI模式对65keV的单能量图形进行重建,结果发现明显的提高了乏血供的肝癌检查率。
3.2 宝石能谱CT在肝脏肿瘤病变的定性和鉴别中的应用
宝石能谱CT的分析平台包含多种分析技术,包括物质分离技术、能谱曲线、有效原子序数,其物质成像是通过水基图像、碘基图像和钙基图像来判断病灶中碘、水、钙的含量情况,因此能够有效的分析组织的成分来源,并且进行有效鉴别,以此判断肿物的性质[6]。
既往普通的肝脏CT平扫所得到的原始图像为低密度图像,对其进行增强处理以后,原始的影响表现就出现一定的重叠,因而对鉴别造成困难,但是宝石能谱CT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陷[7]。
LV等对49名肝脏疾病患者使用宝石能谱CT进行扫描后发现单独使用CT平扫使用碘浓度、能谱曲线等技术多得到的结果显示肝血管瘤明显高于肝癌,以此为理论基础对肝癌进行鉴别,其敏感性为61%,特异性为82%。
如果与门脉期的标化碘浓度、病灶与肝实质碘浓度比值进行联合检查,那么肝血管瘤与肝癌鉴别的敏感性能够达到97%,特异性能够达到100%。
另外,肝硬化与肝癌也是临床诊断中需要鉴别的问题,因为两者都会发生门脉血栓或者门脉癌栓,如果有癌栓则不能进行肝脏切除、移植、介入等治疗项目,但是癌栓与血栓使用既往的CT检查是无法准确鉴别的[8]。
Qian等经过研究后发现,以门脉期栓子的碘浓度1.12mg/ml作为阈值,对癌栓和血栓进行鉴别,其特异性为88.9%,而敏感性则达到100%,为肝癌和肝硬化的鉴别提供了新的思路。
3.3 宝石能谱CT在肝脏肿瘤分期和预后评价中的作用
对肿瘤正确进行分期关系到治疗方案的确定。
既往的CT检查只是通过肿瘤的体积和周围组织的情况对肿瘤进行分期,但是如果肿瘤周围水肿或者炎症改变会导致肿瘤分界难以判断,为肿瘤的分期和预后判断带来不确定因素[9]。
而宝石能谱CT拥有更为丰富的分析工具,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以及有效原子序数都为肿瘤分期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10]。
4.宝石能谱CT的前景展望
能谱CT是CT领域的重要变革,设备上的更新致使检测方式进行了变化,打破了既往CT检测的局限,开创了CT分子影像的全新领域,是CT发展的新方向与核心技术的全面革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肝脏肿瘤的诊疗过程中会占据更加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欧阳爱梅,苏新友,魏兆龙.宝石能谱CT成像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5,26(8):602-604.
[2]裴大兵,肖平,吕国庆.宝石能谱CT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801-802.
[3]李剑颖,沈云,曹会志等.宝石能谱CT的体模基础研究[J]CT影像杂志,2010,11(3):11-14.
[4]薛龙梅,宫亚琳,张志远.宝石能谱CT在去金属伪影技术最佳单能量的再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4):586-589.
[5]叶晓华,周诚,吴国庚等.CT能谱单能量成像对不同肝脏肿瘤检出影响的初步探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8):718-722.
[6]邓凯,张成琪,李伟等.宝石能谱CT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5):16-17.
[7]林晓珠,李卫侠,朱延波等.宝石能谱CT在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0,9(2):155-160.
[8]曹高群,程红岩.宝石能谱CT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特点[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3):198-199.
[9]李晓光.宝石能谱CT在鉴别肝脏血管瘤与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5.
[10]江帆.宝石CT能谱成像的多部位、多参数联合研究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应用价值[D].安徽医科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