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考试修订版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考试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第一章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一、单选题1、(),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a.1987年b.1988年c.1989年d.1990年2、在下列能源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是()a.石油b.煤c.天然气d.核能3、我国不少地区降水出现增加趋势,以()增加值最大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4、从()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a.1995年b.1996年c.1997年d.2000年5、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拥有量的()a.1/2b.1/3c.1/4d.1/5二、多选题1、下列属于气候系统的是()a.大气圈b.水圈c.冰雪圈d.岩石圈2、从地域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a.西北b.华北c.东北d.东南3、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a.砍伐林木b.开垦林地c.空气污染d.采集薪材4、酸雨发生并产生危害的条件有()a.气候异常b.发生区域有高度的经济活动水平c.缺少中和酸性污染物的物质d.森林减少5、下列属于化石能源的是()a.柴薪b. 煤c.石油d.天然气三、判断题1、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2、气候不同于天气()3、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则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应是18°C()4、燃烧煤所产生的主要是一氧化碳()5、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第二章“低碳经济”:一种文明的转型一、单选题1、“低碳经济”概念首先出现在()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2、由于臭氧层破坏,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a.减弱b.增强c.无变化d.消失3、()是用水矛盾最突出的领域a.工业b.农业c.服务业d.生活饮用4、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a.水汽b.臭氧c.甲烷d.二氧化碳5、下列哪一项属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荒漠化()a.严重干旱b.过度放牧c.流水冲刷d.风力侵蚀二、多选题1、荒漠化的形成主要有()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c.物理和化学作用d.工矿开发2、“低碳”概念由()等核心术语组成a.低碳经济b.碳生产率c.碳消费率d.碳关税3、低碳经济的本质是()a.能源的高效利用b.新型绿色清洁能源开发c.追求绿色GDPd.维护生物圈的碳平衡4、低碳经济是包括()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5、推动中国由高碳能源经济向低碳能源经济发展的根本转变,是实现()的战略选择a.科学发展b.和谐发展c.绿色发展d.低代价发展三、判断题1、我国是典型的碳基能源经济,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低碳”特征十分突出()2、“低碳经济”概念首次出现在2003年美国政府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4、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以化石燃料为主的高碳经济造成了全球严重的气候和环境问题()5、英国率先兴起并完成工业革命()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一、单选题1、全球的专家认为,即使平均气温上升(),就足以改变地表的景观,甚至改变历史。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试题及考答案

第1題: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OA:恒温消费指的是B:经济消费C:安全消费D:可持续消费第2题:I )就是在道德价值和安全可寵等方而的"会接受程度。
A:认知性B:可行性C:可操作性D:可接受性第3题:低碳经济的发展方法是()。
A :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埋论B:低碳发展C:节能减排D:碳中和技术第1粧对论涼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怡的是O OA:恒温消费B:经济消费C:新领域消费D:可持续消费第5题:清洁能源,包括()「A:煤'B:石油C C:太阳能「D:汽油第6题:(),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cA:1997 年CB:1993 年CC:1991 年CD:1996 年第7题: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冇筈种,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的影响两大类。
C A:自然选择C B:人类活动C C:环境变化C D:生物迁移第8题:()在多种能源中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它的大比例使用是造成国内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A:石油' B:煤「C:天然气C D:铁矿石第9题:我国()对外依存度更是达到50%以上,严重影响我国能源安全。
CB:100石油C :天然气cD :氢人体减少水分()便会引起疾病。
B:10%C:15%D :20%CA:1992 年 CB:1993 年C C:1991 年A :石油 B:煤 C:天然气 D:铁矿石 第10题: 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是()。
第12题: 臭氧层厚度减少(),可使大豆减产20'25亂 A :22% B:23% C:24% D:25% 第13题: 中国于()加入了《蒙特利尔议定书》。
D:1995 年第M题:(),朕介国粮农组织制定了热带林行动计划。
c A:1982 年B:1983 年cC:1984 年CD:1985 年第】5题:(),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中对海洋环境保护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试题及考答案

第1题: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指的是()。
A:恒温消费B:经济消费C:安全消费D:可持续消费第2题:( )就是在道德价值和安全可靠等方面的社会接受程度。
A:认知性B:可行性C:可操作性D:可接受性第3题:低碳经济的发展方法是()。
A: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B:低碳发展C:节能减排D:碳中和技术第4题: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指的是()。
A:恒温消费B:经济消费C:新领域消费D:可持续消费第5题:清洁能源,包括()A:煤B:石油C:太阳能D:汽油第6题:(),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A:1997年B:1993年C:1994年D:1996年第7题: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的影响两大类。
A:自然选择B:人类活动C:环境变化D:生物迁移第8题:()在多种能源中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它的大比例使用是造成国内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A:石油B:煤C:天然气D:铁矿石第9题:我国()对外依存度更是达到50%以上,严重影响我国能源安全。
A:石油B:煤C:天然气D:铁矿石第10题: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是()。
A:煤B:100石油C:天然气D:氢第11题:人体减少水分()便会引起疾病。
A:5%B:10%C:15%D:20%第12题:臭氧层厚度减少(),可使大豆减产20~25%。
A:22%B:23%C:24%D:25%第13题:中国于()加入了《蒙特利尔议定书》。
A:1992年B:1993年C:1994年D:1995年第14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了热带林行动计划。
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第15题:(),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中对海洋环境保护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A:1981年B:1982年C:1983年D:1984年第16题:下面属于低碳产出指标的是()。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试题及考答案5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是()。
A:碳密度B:碳丰度C:碳强度D:碳深度第2题:()不是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
A: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有用量B:注重开发新能源C: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D: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第3题:( )是政府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职责。
A:生态责任B:发展观C:监督D:追究制度第4题:( )即对低碳消费方式的了解和认知。
A:认知性B:可行性C:可操作性D:可承受性第5题:从经济运行的动力条件和市场保证上看,经济运行又依赖于()A:消费B:生产C:投资D:政府第6题:离差值增大,表明候变化敏感性也()。
A:增加B:减小C:不变D:未知第7题:只有(),才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安全的和经济的工业能源。
A:风能B:太阳能C:核能D:地热能第8题:气候变化是由()的变化引起的。
A:生态系统B:环境系统C:水系统D:气候系统第9题:(),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并周期性出现。
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第10题:()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A:1992年B:1993年C:1994年D:1995年第11题:人体减少水分()便会引起疾病。
A:5%B:10%C:15%D:20%第12题: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为()。
A:A模式B:B模式C:C模式D:D模式第13题:90年代初,我国476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近()个。
A:100B:200C:300D:400第14题:(),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中对海洋环境保护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A:1981年B:1982年C:1983年D:1984年第15题:人类用水量中,25%的消费被用于工业,()以上则用于农场和牧场。
A:50%B:60%C:70%D:80%第16题: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是指()。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指的是()。
A:恒温消费B:经济消费C:新领域消费D:可持续消费 第2题:( )的碳减排潜力巨大,应当大力发展。
A:太阳能B:水电C:火电D:石油 第3题:( )即对低碳消费方式的了解和认知。
A:认知性B:可行性C:可操作性D:可承受性 第4题: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有()。
A:政策支持B:法律保障C:节能减排经验D:技术低 第5题:广义的低碳消费方式涵义包括“五个层次”,不包括()。
A:恒温消费B:经济消费C:安全消费D:环保消费 第6题:固碳技术指把燃烧气体中的( )分离、回收,然后深海弃置和地下弃置。
A:二氧化氯B:二氧化硫C:二氧化碳D:二氧化氮 第7题: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于( )年完成。
A:1988年B:1989年C:1990年D:2001年 第8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对全国900多个气象站测算,陆地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地区。
A:北部B:中部C:南部D:东部 第9题:近百年我国气候在变暖,以( )最为明显。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第10题:气候变化是由( )的变化引起的。
A:生态系统B:环境系统C:水系统D:气候系统 第11题:由于氟利昂,可以存在50至100 年,即使议定书完全得到履行,臭氧层的也只能在( )以后才有可能复原。
A:2050年B:2051年C:2052年D:2053年 第12题:(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 第13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
A:人B:政策C:市场机制D:自然 第14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的实基本国情,针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指( )。
A:系统性原则B:实用性原则C:顺应发展趋势原则D:资源高效利用原则第15题:地球表面( )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又叫水球。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题库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题库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选择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模式和循环经济模式逐渐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共同选择。
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中,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还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概念、特点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讨论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特点低碳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降低能耗,实现低碳化的经济模式。
具体来说,低碳经济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发展低碳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低碳经济的特点包括:一是以低碳为导向,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排放;二是注重节约型和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三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点循环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
具体来说,循环经济注重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行"减、循、再、生"的原则,通过废物回收、资源转化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循环经济的特点包括:一是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资源的挥发、排放和损耗;二是注重生态和经济的双重效益,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三是推动创新与升级,形成循环经济的产业链。
三、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具有密切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推动。
循环经济可以为低碳经济提供资源;而低碳经济则可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具体来说,低碳经济通过促进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的发展,为循环经济提供了可持续的能源支持;而循环经济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生利用,为低碳经济提供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
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体系,鼓励企业和个人投入低碳和循环经济领域。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试题参考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土地荒漠化2.生活用水3.自然生态系统4.低污染5.运行6.低碳理念7.低碳消费8.可持续发展 9.低碳型 10.主动力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 A 12.D 13.A 14.A 15.C 16.B 17.A 18.C 19.D 20.B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1.(1)生产的低碳化。
(2)分配的低碳化。
(3)消费的低碳化。
22.(1)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发展“低碳经济”(2)以长远战略眼光构建新一代能源体系。
(3)抓经研究和出台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
(4)大利发展低碳技术。
(5)尽快建立“碳足迹”标示制度,引导“斤斤计碳”的消费方式。
23.(1)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2)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途径之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接触时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
(3)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途径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
(4)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途径之四,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
24.(1)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清洁生产。
(2)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低碳技术科技。
(3)倡导低碳社会氛围和生活方式。
(4)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
25.(1)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资源节约的特征。
(2)低碳经济具有低污染,环境保护的特征。
(3)低碳经济具有低排放性,体现了清洁生产的特征。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26.答: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构建低碳城市和低碳农村的战略部署,这反映了以低碳经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面对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我们要把发展低碳经济市委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题库(部分)一、多选题1.荒漠化大致有四类( ABCD )造成。
(多选) P18A、风力作用下B、流水作用下C、物理和化学作用下D、工矿开发2.我国政府提出的循环经济“3+1”模式存在的问题有( ABCD )。
(多选) P239A、偏重生产领域的发展,忽视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B、仅将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C、以工业产业为主,忽视了其他产业D、以上都对3.循环经济指标分析中的矿产资源利用指标分析包括( AB )。
(多选) P154A、重要矿产资源回收回采率B、金属再生利用率C、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D、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4.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的途径主要有( AB )。
(多选) P12A、植树造林B、采用固碳技术C、减少人口D、大量消费汽车5.科学发展观就是要( ABC )。
(多选) P227下A、以人为本B、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C、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D、坚持社会主义6.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作用暴露的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包括( BCD )。
(多选)P194A、人类技术创新与外界环境的矛盾B、人类生活对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性的要求与现代环境成分急剧变化的矛盾C、人类变革自然环境的快速性与自然环境的恢复调节缓慢性之间的矛盾D、地球矿藏等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需要及开采能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7.低碳经济的核心是( ABD )。
(多选) P90A、技术创新B、制度创新C、设备更新D、发展观的改变8.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BC )。
(多选)P30-31A、生产的低碳化B、分配的低碳化C、消费的低碳化D、投资的低碳化9.循环经济低碳模式结构特征中的动态运行模式中,低碳模式在运行模式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 ACD )。
(多选) P162A、低碳高效经济系统B、超长时间跨度系统C、低碳和谐社会系统D、低碳均衡生态系统10.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目标是:通过设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ABC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考试修订版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第一章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一、单选题1、(),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a.1987年b.1988年c.1989年d.1990年2、在下列能源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是()a.石油b.煤c.天然气d.核能3、我国不少地区降水出现增加趋势,以()增加值最大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4、从()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a.1995年b.1996年c.1997年d.2000年5、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拥有量的()a.1/2b.1/3c.1/4d.1/5二、多选题1、下列属于气候系统的是()a.大气圈b.水圈c.冰雪圈d.岩石圈2、从地域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a.西北b.华北c.东北d.东南3、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a.砍伐林木b.开垦林地c.空气污染d.采集薪材4、酸雨发生并产生危害的条件有()a.气候异常b.发生区域有高度的经济活动水平c.缺少中和酸性污染物的物质d.森林减少5、下列属于化石能源的是()a.柴薪b. 煤c.石油d.天然气三、判断题1、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2、气候不同于天气()3、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则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应是18°C()4、燃烧煤所产生的主要是一氧化碳()5、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第二章“低碳经济”:一种文明的转型一、单选题1、“低碳经济”概念首先出现在()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2、由于臭氧层破坏,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a.减弱b.增强c.无变化d.消失3、()是用水矛盾最突出的领域a.工业b.农业c.服务业d.生活饮用4、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a.水汽b.臭氧c.甲烷d.二氧化碳5、下列哪一项属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荒漠化()a.严重干旱b.过度放牧c.流水冲刷d.风力侵蚀二、多选题1、荒漠化的形成主要有()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c.物理和化学作用d.工矿开发2、“低碳”概念由()等核心术语组成a.低碳经济b.碳生产率c.碳消费率d.碳关税3、低碳经济的本质是()a.能源的高效利用b.新型绿色清洁能源开发c.追求绿色GDPd.维护生物圈的碳平衡4、低碳经济是包括()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5、推动中国由高碳能源经济向低碳能源经济发展的根本转变,是实现()的战略选择a.科学发展b.和谐发展c.绿色发展d.低代价发展三、判断题1、我国是典型的碳基能源经济,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低碳”特征十分突出()2、“低碳经济”概念首次出现在2003年美国政府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4、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以化石燃料为主的高碳经济造成了全球严重的气候和环境问题()5、英国率先兴起并完成工业革命()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一、单选题1、全球的专家认为,即使平均气温上升(),就足以改变地表的景观,甚至改变历史。
A、1~2度;B、3~4度;C、5~6度;D、7~8度17cm2、与1980~1999年相比,21世纪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和海平面可能将分别上升()。
A、3.1~6.4℃和15~59cmB、2.1~7.4℃和18~59cmC、1.1~6.4℃和17~69cmD、1.1~6.4℃和18~59cm3、以下()不属于小排量的汽车。
A、宝来B、宝马C、奇瑞D、比亚迪 F34、能源发展重点:从“核能替代”向“风能替代”转变是()的成功经验。
A、中国B、日本C、丹麦D、意大利5、“私人投资与家庭合作投资”是()推动低碳经济的有效模式。
A、日本B、中国C、丹麦D、意大利6、“丹麦模式”一个重要特点是()A、实行“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B、有“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C、创造了“减排和经济繁荣并不矛盾”的事实;D、“面子”消费的嗜好。
7、通过“碳足迹”知识的普及,让大众知道自己每天的衣食住行各种活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耗能排碳。
以此在全社会倡导“合理物质消费”,反对()的生活方式。
A、“攀比奢华”B、“爬楼梯”C、素食主义D、骑自行车8、在政府的倡议下,()国民积极行动起来,更换环保玻璃。
这一举措将大大降低空调的使用率,节能减碳。
A、日本B、丹麦C、意大利D、中国9、2004年11月,()政府公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A、日本B、丹麦C、中国D、意大利10、在中国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中,环境指标不充分,一些COB指标(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
它是英文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缩写,中文名称为“化学需氧量”或“化学耗氧”)、()指标及其他排放指标等,在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中没有法律地位。
A、SO2(二氧化硫) B、O2(氧气) C、H2O(水) D、CO2(二氧化碳)二、多选题1、全球气候变暖的负面影响主要是()A、极端气象事件趋强趋多,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水资源问题日益严重,冰川显着退缩;B、重大工程安全运行的风险加大;C、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受到海平面上升威胁,生物多样性遭破坏;D、人类健康、人居、工业、旅游、保险等均受影响。
2、低碳经济理想的形态除了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外,还有()。
A、“太空能经济”B、“氢能经济”C、“生物质能经济”D、“生态经济”3、低碳经济的实质和核心分别是()A、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B、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C、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问题;D、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4、以下属于意大利政府能源一揽子计划内容的是()A、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政措施,目标是既要履行减排承诺,又要保持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优势。
B、从需求方面看,出台了2007财政法规定的优惠政策的实施条例;C、从供给方面看,启动了第一个关于能源效率和生态工业的工业创新计划;D、从2009年开始,将汽车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限制在140克/千米。
5、丹麦实行激励性的财税金融政策的内容包括()A、开征碳税B、财政补贴C、税收优惠D、利用价格杠杆6、丹麦经验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除了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发展“低碳经济” 外,还包括()A、以长远战略眼光构建新一代能源体系B、抓紧研究和出台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C、大力发展低碳技术D、尽快建立“碳足迹”标示制度,引导“斤斤计碳”的消费方式7、丹麦为了从根本上保证用户能够用上最低廉的电,采取以下措施()A、实行了输配电分开制度:B、在市场上,发电企业通过竞价,将电以最低价格卖给配电企业;C、配电企业之间也是竞争关系,用户可以从提供最低配电企业处购买电;D、政府给用户直接补贴。
8、日本的低碳社会行动计划中的《建设低碳社会的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主包括()A、未来5年投入300亿美元和202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捕捉及封存技术的应用;B、2030年将太阳能发电量提高40倍和提高“零排放”能源的应用比率;C、燃料电池汽车、低耗能电灯和200年长寿住宅;D、“绿色证书”和“白色证书”。
9、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进措施及进展的“推行富有特色的政策手段”包括()A、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和“碳足迹”标示制度B、特别折旧制度和补助金制度C、“领跑者”制度和节能标签制度D、“零排放”能源的应用比率和“福田蓝图”10、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A、低碳经济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和碳排放监测技术跟不上要求;B、奖惩制度不到位,碳排放成本过低和执法队伍薄弱,能力不足;C、行政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和统计指标体系尚不完备,缺乏决策依据:D、一些领导对碳减排认识不足和过分依赖行政管理缺乏市场调控机制。
三判断题1、在全球尺度上,人为增暖可能已经对许多自然和生物系统构成不可辨别的影响。
()2、使大气变暖,温室气体中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
()3、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蛋白质和脂肪的消耗量,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4、意大利的“绿色证书”不可以买卖。
()5、尽快建立“碳足迹”标示制度,引导“斤斤计碳”的消费方式。
( )6、为了实行低碳建筑,丹麦规定,搞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如窗户改造、外墙保暖得不到政府财政补贴。
()7、通过丹麦政府长期的努力,节能的观念早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能源与环保分开,是丹麦人的生活方式。
()8、“EAT LOCAL运动”是指“清凉商务和温暖商务运动”。
()9、要在202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的捕捉及封存技术(CCS)的应用的是日本。
()10、在第三章中,“低碳经济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是指中国存在问题之一。
()第四章低碳社会对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一、单项选择题:1、什么是“低碳生活”?()A. 生活中降低碳水化合物消耗B. 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C. 生活中减少使用木炭煤炭等2、对于低碳生活,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A. 大力宣传并不实践B. 先提倡后实践C. 积极提倡并去实践3、低碳经济是以()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A. 低能耗、低成本、低排放B. 低能耗、低效率、低排放C. 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4、低碳经济核心是()。
A. 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B. 能源技术和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C. 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5、现阶段,“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是()。
A. 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B. 能源技术和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C. 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二、多项选择题1、购(),可以有效地低碳环保。
A.技术先进的小排量汽车 B.电动车 C.越野车(SUV)2、平时提倡(),即减少污染又卫生。
A.使用一次性餐巾纸 B.外出使用手绢 C.在家使用毛巾3、空调低碳节能的做法有()。
A.空调安装尽量不要加长管道,室外机尽量安装在背阴面B.定期清洗过滤网,保持进出风口通畅C.空调的摆放位置应注意出风口尽量不要正对房门、窗户及通道4、在生活中采用()也能低碳。
A.使用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B.多用电子邮件等现代通讯方式,少用传真机、纸质信件C.多用淋浴,少用盆浴5、上楼多步行,少用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