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与实词的用法共38页
实词与虚词课件

词得分类汉语中得词可分为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没有完整得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得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
(一)名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等得名称。
表示人得:老师学生表示事物(具体/抽象)得:山水/政治文化表示时间得:秋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过去表示处所得:中国福建远处里屋表示方位得:上以上之上上面上头上下底下2、名词得语法特征(1)经常作主语与宾语,例如:牛吃草;多数能作定语,例如:这就是语文书。
不能作补语。
【在说明时间、籍贯得句子里可做谓语:今天星期三。
她北京人、】(2) 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得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人——不人】(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得语法意义。
除【爸爸、妈妈】(4)表人得名词后面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5)有得名词可以重叠,表示“每”得意思,如“年年”意即“每一年”。
(二)动词1 、动词得意义与种类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与存在、变化、判断等(1)动作行为动词:走、听、批评、宣传、保卫、学习(2)心理活动动词:爱、恨、怕、羡慕、希望、讨厌(3)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在、存在、有、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失(4)判断动词:就是(5)使令:让、派、禁止、要求(6)能愿动词:能、会、愿意、敢、应该、要☆(7)趋向动词:来、去、上、下、进、出、回、开、过、起、上来、下去、起来2 、动词得语法特征(1)动词能作谓语,多数能带宾语(与名词组合)、(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只有表心理活动得动词与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4)有些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或反复,限于表示可持续得动作动词。
单音动词重叠就是AA式,双音动词重叠就是ABAB式、【抱——抱抱】【工作-—工作工作】(三)形容词1、形容词得意义与种类形容词表示事物得形状、性质、状态(1)性质形容词:软、硬、甜、苦、好、坏、远斜、直、伟大、勇敢、优秀、聪明、大方(2)状态形容词:雪白、笔直、绿油油、水灵灵、黑不溜秋、灰里叭叽、迅速、安静(3)形状:高、矮、大、小、方、圆☆(4)不定量形容词:多、少、全2、形容词得语法特征(1)形容词能作谓语与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
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文言文实词用法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同上)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同上)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同上)5、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渐渐地)《扁鹊见蔡桓公》6、醒侯故使人问之(特意)(同上)7、使人索扁鹊(寻找)(同上)8、桓侯遂死(于是就)(同上)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狼》1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同上》1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同上)12、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13、吾欲之南海,何如(往,到)(同上)14、富者曰:“子何持而往?”(凭借,依靠)(同上)15、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得(还,尚且)(同上)16、西蜀之去南海(距离)(同上)17、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同上)18、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1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的声音)(同上)20、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记》2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2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同上)23、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24、芳草鲜美(鲜嫩美丽)(同上)2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26、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27、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同上)28、妇抚儿乳(喂奶)(同上)29、一时齐发(同一时候)(同上)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同上)31、宾客意少舒(稍稍)(同上)32、虽人有百手(即使)(同上)33、方七百里(面积)(愚公移山)34、年且九十(将近)(同上)35、杂然相许(赞成)(同上)36、寒暑易节(交换)(同上)37、虽我之死(即使)(同上)38、惧其不已也(停止)(同上)39、斯是陋室(这)《短文两篇.陋室铭》40、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41、可爱者甚蕃(多)《短文篇.爱莲说》42、亭亭净植(树立)(同上)4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同上)4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跑)《短文两篇.三峡》45、良多趣味(真、实在)(同上)46、林寒涧肃(寂静)(同上)47、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48、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PPT学习教案

“品位”是名词,“品味”是动词
,形容词后应跟名词,所以选“品位
”。
第29页/共76页
再如:
阻碍(动词):封建剥削阻碍生产发展。 障碍(名词):排除一切障碍。 强大(形容词):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
理想。 壮大(动词):人多可以壮大声势。 反应(名词):他的反应十分强烈。 反映(动词):把情况反映到学校。
和书面语。
第25页/共76页
(2004年高考 辽宁卷)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
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B
①岫岩古称大宁镇,其采玉的历史可以_____
到汉代以前。
②如果不彻底转变旧观念,没有一种创新精
神,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道路上,我们就迈
不开前进的
。
③语音也是发展变化的,
,汉字不以
标音为主,因此,光看文字看不出古今的变化。
命题形式 :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 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特别是 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 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第4页/共76页
三、近义词的辨析
对近义词(多为实词)的辨析, 要注意辨析的角度:或词义轻重不 同,或范围大小不同,或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不同,或搭配对象不同 ,或语法功能不同等。
B.陵寝 镶嵌 即使 独树一帜
C.墓茔 装饰 固然 独一无二
D . 墓室
装点 尽管 第6页/共76页
举世无双
陵墓:领袖或革命烈士的坟墓,帝王或诸侯 的坟墓。
陵寝:帝王的坟墓及墓地的宫殿建筑物。 墓茔:坟茔。 墓室:坟墓中放棺椁的地方。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
解析:
唱红脸: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 程中充当 友善的或令人喜欢的角色。 用于此恰 当。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PPT课件

解析:
唱红脸: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
于此恰
友善的或令人喜欢的角色。用
当。
故里:故乡,老家。“故里”不能进行修复。
及其: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表示后者对
于前者有从属关系(其:代指 “及”前
面的人或事物)。用于此处不当, 应
删掉“其”。
纸上谈兵:在文字上谈论用兵策略,比喻不
(10年天津卷)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
独树一帜:单独的竖起一面旗帜,比喻 自成一家。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或可以相比的。形容十 分稀少。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含褒义。
(10年四川卷)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
当的一句是 A
A.传统的“严父慈母”在一些三口之 家中逐渐演变为“慈父严母”,以前严厉的父亲 如今在这些家庭中扮演着唱红脸的角色。
高考实例
(10年湖北卷)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
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B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 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_____ 。这是一座 _____着宝石的伊斯兰建筑。后来,泰姬陵成 为世界文化遗产。 _____ 在今天的众多的世 界文化遗产中,它也是_____ 的。
A.陵墓 仅有
点缀
虽然
绝无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 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 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 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 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解析:
A.“释怀”指(爱憎、悲喜、思念等感情) 在心中消除(多用于否定)。此处应改为 “难以忘怀”。
(10年山东卷)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
虚词与实词的用法ppt课件

4
一词多义:
• 1 日中不至
太阳
• 寒雪日内集 天
• 2、人不知而不愠 动词,了解。
• 温故而知新 动词,知道、懂得。
•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欣赏
• 念无与为乐者
和
5
词类活用
• 1、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做名词,“故”指“旧知 识”
•
“新知识”
• 2、传不习乎 动词做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 3、饭疏食饮水 名词做动词 , “吃”
作主语,译为“你”。(三)通“如”:好像,如同。
8
【其】
•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
(包括复数)。 •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
”(包括复数)。 •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
12
•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 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 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 为”。
•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 或省去。
6
虚词:常用的
• “之”的用法
• (1)助词“的” • (2)代词 • (3)做动词,“到” “往” • (4)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 (5)用在动词和它的宾语之间,起提宾的作用,以达到
强调的目的,一般可不译。构成“名词+之+动词”的形式 。
7
“而”的用法
• (一)用作连词。
•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 7.表示因果关系。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
英语词性分类及用法包含单词变化规则PPT课件

反身代词的用法: •1. 用作同位语(加强被修饰词的语气,紧放在被修饰名词 后, 或句末),如:
The box itself is not so heavy. You said it yourself. •2. 用作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如: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 •3. 用作表语,如: The poor boy was myself.
词性的分类
词类又叫词性,英语单词根据其在句子中的功用,可以 分十个大类。前六类叫实词,后四类叫虚词。实词:表示 实在意义的词;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
词。
1 名词 noun n. student 学生
2 代词 pronoun pron. you 你
3 形容词 adjective adj. happy 高兴的 4 副词 adverb adv. quickly 迅速地
第9页/共43页
二、 物主代词表示所有关系的代词,也可叫做代词所有 格。物主代词分形容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二种, 其人物和数的变化见下表。
数 人称 一
单数
二
三
复数
一
二
三
形 物 my your his/ her/ its our your their
名 物 mine yours his/ hers/ its ours yours theirs
Conjunction ( conj.)
Interjection ( interj.)
作用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专有名词和普 通名词)
用来代替名词、形容词或数词等
表示数量或顺序,表示“多少”“第 几” 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特性 、性质 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或状态
八年级语法知识讲座——实词和虚词ppt课件

• 6.表示情貌: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 、慢慢、逐渐、逐步、猛然、依旧、仍然、当 然、毅然、果真、差点儿等
2024/3/11
二、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
时,即使困难重重,也会百折不挠的去克 服它。
2024/3/11
2.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 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一个关联词语表示一种事 理关系,配对使用的关联词语表示相应的事理 关系。也表示一定的语义。因此,写作时要正 确使用关联词语。比较: a.无论你有什么困难,同学们都可以帮助 你克服。 b.不管你有什么困难,同学们都可以帮助 你克服。
4.原因、目的 :因、因为、由于、为了、为着
5.对象、范围、关联 :对、关于、关于、替、同、与、跟、和 、给、把、将、被、连、任凭、至于、顺
6.表示排除 :除、除了、除开、除去
2024/3/11
介词的语法特点:
1、介词不能单独出现在句子里。介 词必需同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构成介词短语,才干出现在句子里 。〔唯一的例外是“被〞、“给〞 表示被动时,后面可能没有介词的 宾语。〕 2、介词不能堆叠,不能单独做句子 成分。有些并没有完全变为介词, 成了介词和动词的兼类词。请比较 :
语法知识讲座
——实词和虚词
虚词表示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 ,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分类
2024/3/11
• 副词 • 介词 • 连词 • 助词 • 叹词 • 拟声词
一、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头,表示
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 率、语气、情貌等。
如何正确运用虚词与实词

如何正确运用虚词与实词运用虚词与实词是汉语表达中的重要技巧,它们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基础。
虚词相对抽象,通常用来表示语法关系、修饰语义或者作为辅助用语;实词则是具体的、有实际意义的词语,用来传递具体的信息。
正确运用虚词与实词,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还能使文章更富有逻辑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从语法角度和语义角度分别介绍如何正确运用虚词与实词。
一、语法运用在语法运用中,正确的虚词使用可以使句子结构清晰、语序合理,从而使文章表达更加准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虚词使用技巧:1. 虚化语气:适当使用虚化语气的虚词,可以增加表达的委婉度和语气的缓和。
例如,在正式场合中,我们可以使用“请问”、“是否”等虚词,使表达更加礼貌客气。
2. 连词的应用:使用适当的连词可以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文章更加连贯。
例如,使用“并且”、“而且”等连词可以表示并列关系;使用“因此”、“所以”等连词可以表示因果关系。
3. 动词的填充:在构建句子结构时,可以使用一些虚词填充,使语义更加完整。
例如,“他喜欢唱歌、跳舞和听音乐。
”中的“和”就起到了连词的作用,使句子结构更加完整。
二、语义运用在语义运用中,正确的实词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具体、生动,增强读者的感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词使用技巧:1. 选择准确的形容词和副词:使用具体、准确的形容词和副词可以使文章更具描绘力。
例如,使用“明亮的”、“悲伤地”等词语可以准确地描述对象的特征或者行为方式。
2. 使用具体的名词:选择具体的名词可以使表达更加具体、形象。
例如,“他拿起了一本书。
”中的“书”就比“物品”更具体和生动。
3. 确保主谓宾的完整性:在构建句子时,要确保主谓宾的完整性,使主语、谓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明确。
例如,“他吃了。
”就不如“他吃了一个苹果。
”表达得具体和明确。
综上所述,虚词和实词在语言表达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中,要根据语法和语义的要求,合理运用虚词与实词,以使文章表达准确、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