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4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本知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本知识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的健康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含两个要素: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事件难以应付,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
主要包括传统传染病爆发疫情、新发现传染病的引入、食物中毒、食源性疾患、射线污染事故、生活饮用水污染等突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事件。
【我的笔记】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疾病爆发三大类。
自然灾害主要是指水灾、旱灾、暑热、雪灾自然起火、风灾、地震、海啸、泥石流、山体滑坡、火山爆发等气象和地质异常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灾害;也有虫灾、鼠害人畜共患疾病,以及异常出现的病媒昆虫、动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如登革热和疟疾等;人为事故包括战争与恐怖活动、空难海难、火灾、爆炸、道路交通事故、列车相撞,以及生物、化学、核辐射的事故和恐怖袭击等;疾病暴发是指短时间内,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突然出现症状相似的病例,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后病例减少,像传染性疾病的爆发,食源性疾病爆发等。
【我的笔记】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形式的多样性:时间分布、地点分布、人群分布各异;发生的突然性:出人意料,难以预测;危害的严重性:波及人群广泛,社会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处置的艰巨性:综合应急处理措施,由于它的表现形式多样,发生突然,很难在初期进行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所以处置起来相对比较艰巨。
又因为突发事件涉及的人群和社会范围比较广,单一卫生部门难以应对,需要政府其他部门,比如说公安、消防、学校等配合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理。
【我的笔记】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五个时期:间期、前期、打击期、处理期和恢复期。
(一)间期,也称平常期,是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也是预防和应急准备的关键时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人,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1)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
(4)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5)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人,尚未造成扩散。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
(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分类和处理

(6)治安保障
(7)物质保障
(8)经费保障
(9)社会动员保障
(10)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11)技术储备与保障
(12)其它保障
—— 宣传、培训和演习
(1)公众宣传教育 (2)培训 (3)演习
伤害预防
伤害流行特征:
◦ 全球死亡的10%是伤害致死(2002年死亡:520万) ◦ 伤害死亡的高发年龄为15~59岁 ◦ 伤害死亡中男性占2/3 ◦ 伤害的死亡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自杀、战争伤害、
1995年美国伤害负担图
死亡 147 891 住院 2 591 000
急诊 36 961 000
伤害报告 59 127 000
1 伤害世界流行特征
总流行特征:
◦ 全球死亡的10%是伤害致死 ◦ 伤害死亡的高发年龄为15~59岁 ◦ 伤害死亡中男性占2/3 ◦ 伤害的死亡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自杀、战争伤害、
德国(1997 年) 希腊(1997 年) 匈牙利(1998 年) 日本(1997 年) 哈萨克斯坦(1997 年) Kyrgyzstan(1998 年) 拉托维亚(1998 年) 立陶宛(1997 年) 卢森堡(1997 年) 马耳他(1997 年) 毛里求斯(1997 年) 荷兰(1997 年) 葡萄牙(1998 年) 罗马尼亚(1998 年) 俄罗斯(1997 年) 新加坡(1997 年) 斯洛文尼亚(1997 年) 乌克兰(1998 年) 英国(1997 年) 美国(1997 年)
(二)伤害的分类
1 按照造成伤害的意图分类:
(1) 故意伤害
▪ 定义:指有计划地自害或加害 于他人所造成的伤害。包括自 杀和自伤、他杀和加害、虐待、 疏忽、斗殴、行凶、遗弃、与 酒精和毒品消耗相关伤害、暴 力的性加害(10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相关法律法规

卫生部
可
直
省级卫生厅(局)
接
上
报
市(地)级卫生局
县级卫生局
(三)报告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 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应根据事件的严 重程度、事态发展、控制情况,及时报 告事件的进程,内容包括事件基本信息 和事件分类信息两部分。不同类别的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分别填写基本信息报 表和相应类别的事件分类信心报表。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省、地、市、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视事件性质、波 及范围等情况,及时与临近省、地、市、 县之间互通信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示意 图
中国疾病
突
预防控制中心
发
突
公
共
卫
生
省级疾控机构
事
件
网 络
逐级核实确认
直
报 系
市 (地)级疾控机构
统
(
互
联
网
)
县级疾控机构
电话、传真等 其他方式,2小 时内
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和 分级
1、分级(4级)与预警标识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红
色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橙色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黄色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蓝色
3、阶段报告:是在事件调查处理持续较长 时间时,每隔一段时间对调查事件所进 行的阶段性总结报告,主要用以对前期 调查研究工作进行全面回顾,对事件处 理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并对事件发展 趋势及后期工作进行展望。
要求:全、快!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与处理第一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本知识一、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上突发事件分级:灾难、突发事件、复杂突发事件、危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四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预警。
特别重大事件(Ⅰ级)(1)一次事件伤亡100人以上,且危重病人多,或核放射事故、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事发地人民政府请求给予医疗卫生救援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
(2) 2个及以上县(区)或邻国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重大事件(Ⅱ级)(1)一次事件伤亡到50-99人,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含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 2个及以上县(区)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较大事件(Ⅲ级)(1)一次事件伤亡30-49人,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含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一般事件(IV级)(1)一次事件伤亡10-29人,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县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县卫 2小时 生局
县级人 民政府
省卫 生厅
卫生部
区政府
1小时
市政府 省政府
国务院
二、信息发布
卫生部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信 息
卫生厅经卫生部授权可以向社会 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 息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2.8.822.8.8Monday, August 08, 2022
陈正平见陈宗武面食店生意兴隆, 遂怀恨在心,意图报复。
2002年9月13日晚11时许,被 告人陈正平来到“正武”面食店,
将所携带的剧毒鼠药“毒鼠强” 投放到该店食品原料内。
案例2
2009年7月27日夜间9点后,广 州黄石路一工地发生食物中毒事 件,
200多农民工出现腹痛、腹泻和 呕吐症状。一星期后痊愈。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2.8.822.8.801:4701:47:3501:47:35Aug-22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2年8月 8日星 期一1时 47分35秒Monday, August 08, 2022
相信相信得力量。22.8.82022年8月8日 星期一 1时47分35秒22.8.8
当晚有两百多名工友在正升公司 食堂进餐。
晚上9时左右,有人喊肚子痛, 接着,更多的人开始上吐下泻。 一男性患者表示,大部分工友都 有不适症状。
4、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 事件(如水污染事件)
2009年7月23日,在内蒙古赤 峰市的新城区,
至少有4300多名居民因为饮用 受污染的自来水而先后出现
(二)根据事件发生的性质和 原因,分为四类
1、重大传染病疫情 举例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从2002年11月16日~2003年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分类和相关信息报告的基本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分类和相关信息报告的基本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分类和相关信息报告的基本原则一、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选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节选自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四级。
其中~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坚持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原则,节选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四、第二章组织管理,节选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八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一,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的报告、咨询和监督,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信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6726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和特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其具有以下特征:(一)突发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易预测,突如其来,但其发生与转归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二)公共属性:突发事件所危及的对象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在事件影响范围内的人都有可能受到伤害。
(三)危害的严重性:突发事件可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这种危害既可以是对社会造成的即时性严重损害,也可以是从发展趋势看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其危害可表现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直接危害一般为事件直接导致的即时性损害,间接危害一般为事件的继发性损害或危害,例如,事件引发公众恐慌、焦虑情绪等,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影响。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1)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和特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其具有以下特征:
(一)突发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易预测,突如其来,但其发生与转归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二)公共属性:突发事件所危及的对象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在事件影响范围内的人都有可能受到伤害。
(三)危害的严重性:突发事件可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这种危害既可以是对社会造成的即时性严重损害,也可以是从发展趋势看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其危害可表现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直接危害一般为事件直接导致的即时性损害,间接危害一般为事件的继发性损害或危害,例如,事件引发公众恐慌、焦虑情绪等,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影响。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1)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
(4)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5)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
(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9)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10)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11)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12)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
(13)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以内。
(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
(3)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或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
(4)一周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5)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6)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7)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8)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9)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1)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2)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
(3)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4)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紧急救援相应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1)一次事件伤亡100人以上,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露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省(区、市)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重大事件(Ⅱ级):
(1)一次事件伤亡50人以上、9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市(地)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3.较大事件(Ⅲ级):
(1)一次事件伤亡30人以上、4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4.一般事件(Ⅳ级)
(1)一次事件伤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
根据事件的成因和性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新发传染性疾病、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核事故和放射事故,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地震、火灾、泥石流)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疾病流行,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与人太近了,便随手可得,有时得物,据为己有,太过贪财;有时得人,为己所用,也许贪色。
贪财也好,贪色亦罢,都是一种贪心。
与人太近了,最可悲的就是会把自己丢在别人身上,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忘了回家的路。
这世上,根本没有零距离的人际关系,因为人总是有一份自私的,人与人之间太近的距离,易滋生事端,恩怨相随。
所以,人与人相处的太近了,便渐渐相远。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可太远。
太远了,就像放飞的风筝,过高断线。
太远了,就像南徙的大雁,失群哀鸣。
太远了,就像失联的旅人,形单影只。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先远后近;有时,先近后远。
这每次的变化之中,总是有一个难以忘记的故事或者一段难以割舍的情。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忽然间近了,其实还是远;忽然间远了,肯定是伤了谁。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是一份信笺,那是思念;如果是一个微笑,那是宽容;如果是一句问候,那是友谊;如果是一次付出,那是责任。
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远,但也很近。
最怕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句失真的谗言,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叠诱人的纸币,或者是一条无法逾越的深谷。
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近,但也很远。
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就是不远不近,远中有近,近中有远,远而不离开,近而不相丢。
太远的距离,只需要一份宽容,就不会走得太远而行同陌人;太近的距离,只需要一份自尊,就不会走得太近而丢了自己。
不远不近的距离,多像一朵艳丽的花,一首悦耳的歌,一首优美的诗。
人生路上,每个人的相遇、相识,都是一份缘,我们都是相互之间不可或缺的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