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合集下载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一、引言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优质护理服务成为医疗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康复,还能够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特制定本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

二、目标1. 提高患者满意度,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 95%以上。

2. 提升护理质量,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3. 增强护士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4. 营造良好的护理文化氛围,促进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措施(一)加强护理人员培训1.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包括基础护理知识、专科护理技能、沟通技巧、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2. 鼓励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和职称水平。

3. 开展护理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二)优化护理服务流程1. 简化护理文书书写,减少护士的书写时间,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

2. 实行护理首诊负责制,患者入院后由首诊护士负责接待,介绍住院环境、规章制度、主管医生和护士等,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

3. 优化护理排班模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

(三)强化基础护理1. 严格执行基础护理操作规程,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头发护理等,保持患者的清洁舒适。

2. 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协助患者进食、饮水、翻身、拍背等,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3. 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四)开展专科护理服务1. 根据不同科室的特点,开展具有专科特色的护理服务,如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ICU 的优质护理服务、产科的优质护理服务等。

2. 培养专科护士,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护理服务。

两种护士排班模式用于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

两种护士排班模式用于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

两种护士排班模式用于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护士排班模式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疗效。

方法分别在两种护士排班模式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一年。

每月对住院病人随机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问卷20份,当场填写收回;护理质量控制检查组每月对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打分。

所有检查考核过程无科室护理人员参与。

结果将两种排班模式下的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

结论在目前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条件下,新的护士排班模式更有利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关键词】护士排班模式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以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目前,护理人力不足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阻碍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开展的因素之一。

其次,护士24小时值班,班次更换频繁,病人没有相对固定的护士,优质护理也难以落实到位。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是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的核心任务。

我科于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不断总结探索适合优质护理的护士排班模式。

通过病人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和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分析,新的护士排班模式更适应优质护理服务的需要,现介绍如下: 1 科室介绍我科是三甲综合医院的感染科,有开放病床50张,职业护士17人。

我科主要收治肝炎病、结核病、狂犬病、破伤风病、小儿传染病、发热待诊等感染性疾病病人。

2 排班模式旧模式:护士长不参加轮班,办公护士、药疗护士相对固定,其余14名护士依次轮班。

护士白班6—7人,夜班2人,二线调班1人,轮休4—5人。

护士长每天根据护士上班人次、病人的数量和工作量分配护士管理病人的数量,对病人实行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体护理。

新模式:护士长不参加轮班,办公护士、药疗护士、责任护士5名相对固定,余下9名护士依次轮班,一个季度进行更换。

护士白班6—7人,夜班2人,二线调班1人,轮休4—5人。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续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06
总结与展望
项目成果回顾与总结
提升护理质量
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 式,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患者满意度大幅提高。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该模式有效解决了护理人员短 缺和浪费问题,实现了人力资 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提高工作效率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有助于 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冗余环节,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护理成本 。
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方法
数据来源
01
包括护理记录、患者反馈、护士评价等多个方面,确保数据的
全面性和客观性。
数据整理
02
采用统一的数据整理标准和格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数据分析方法
03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
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以揭示数据之间的关联和规律。
持续改进计划制定与实施
01
02
03
04
问题识别
根据效果评价结果,识别护理 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
确改进方向和目标。
计划制定
针对识别出的问题,制定相应 的改进计划和措施,明确责任
人和实施时间。
计划实施
按照改进计划,逐步推进各项 改进划的实施效果进 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后
02
传统排班模式问题分析
人力资源浪费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传统排班模式通常按照固定班次进行 人员配置,未能充分考虑各班次实际 工作量差异,导致人力资源浪费。
护士有效工时利用率低
传统排班模式缺乏灵活性,护士在非 高峰时段有效工时利用率低,不利于 人力资源充分利用。
护理质量不稳定
护理连续性差
传统排班模式下,护士频繁交接班,容易导致信息遗漏、护理操作失误等问题 ,影响护理质量。

优质护理对我科排班模式的影响

优质护理对我科排班模式的影响

优质护理对我科排班模式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我科自开展优质护理以来对排班模式改进的影响。

方法:我科传统排班方法是功能制护理排班模式,改进排班模式下设责任组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一切治疗、护理全部由责任护士负责,责任护士不在时由责任组护士负责,强化了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详细了解和掌握,进一步加强了基础护理工作,同时也提高了专科护理水平。

结论:改进排班模式后护士工作压力减轻,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责任组长;排班模式;护理质量【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98-02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2010 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自2010 年2 月份开始创建活动以来,我科于2010年07月积极开展了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活动。

我科为达到床护比,在增加人员的情况下逐步改进排班模式,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取得了一定效果。

1 对象我科有护士20名,均为女性。

年龄23-48岁,平均30.2岁,护龄1-30年,平均10.5年。

护士10名,护师8名,主管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

2 方法2.1 传统排班模式分2个责任组,每个责任组由1名护士承担,还有一名辅助责任班,主班有两名承担,夜班7人轮换,a班、p班、n班共3个班工作时间分别为8:00—16:00、18:00一22:00;22:00一09:00,还有增强班1人,时间为11:00—18:00。

2.2 改进排班模式根据临床护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技术水平要求,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实行护士与患者责任包干制[1]。

病区根据需要将患者分成2个小组,下设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辅助护士等,制定不同层级护士相应的岗位职责及质控标准,完成相应的护理任务。

实行三级护理质控,每个人对自已的工作负责。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医院应充分重视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应用,逐步推广 排班制度,以实现护理服务的精细化管理。
在实施排班制度前,医院应对护士进行全面培训, 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在实施排班制度的过程中,医院应建立有效的质 量控制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
施。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本次研究仅针对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未涉及具体实施细节 和操作流程等方面的问题。
01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同时也可以 提高工作效率。
02
科学的排班模式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疲劳程度,有利于维护护士的身心 健康。
03
在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护士的意愿和需求,制定合理的 排班制度;同时还需要加强培训、提高待遇等措施,以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和工作质量。
02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排班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何更 好地结合护士的工作量和压力等因素进行排班、如何更好地提高护理服务的质 量和效率等方面的问题。
03
同时,也可以探讨如何将责任制护理模式与医院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管理相结 合,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THANKS Nhomakorabea感谢观看
研究创新性
通过对医生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排班 模式的实施情况,提出一些新的排班模式,为后续的研究提 供参考。
03
排班模式设计
排班模式选择
功能型排班
周期性排班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根据职务或岗位的工作 职责、任务和要求进行排班。
以日历或周历为周期,按照周期规律进行排 班。
轮班制排班
弹性排班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排班 计划,安排护理人员的 工作时间和班次。

优质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

第五部分优质护理服务一、优质护理服务目标与内涵(一)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以患者为中心”就是一切活动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整体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的主题是“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

(二)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及医务人员满意的目标。

(三)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主题夯实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

(四)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1、改革工作模式。

实施责任包干制,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整体护理服务;2、改革排班模式。

减少交接班环节,弹性排班,确保护理安全;3、全面落实职责。

专业照护 ( 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等 ) 、协助治疗 ( 执行医嘱、落实检查等 ) 、康复指导 ( 健康教育、康复训练等 ) 、沟通协调;4、探索岗位管理;5、完善护理绩效考核,实现同工同酬,调动护士积极性;6、完善多部门支持保障,服务临床一线。

(五)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成立“优质护理服务活动”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加强护理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行医改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客观要求。

确定各科室护士长为各科室固定联系人,明确各有关部门工作职责,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顺利开展。

二、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保障制度1、各科室、各部门要协同配合,确保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2、各科室、各部门要按照相应职责及分工做好本科室人员的安排,制度的制订以及其它相应的工作准备,以保证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3、护理部收集科室优质护理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持续改进。

4、加强护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进修学习优先安排。

AN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中的运用体会

AN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中的运用体会

AN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中的运用体会【摘要】优质护理的目标是“以病人为中心”,全面落实基础护理,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使护理工作切实服务于患者。

为顺应优质护理工作范畴的要求,在院领导指导下,护士长带领我们积极探索,结合我科实际,又尝试了一种新的扁平化的弹性调班、早夜班制(简称为an排班模式)。

保证临床各项护理措施切实落实到位,朝着“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不断前进。

【关键词】优质护理;an排班模式;运用体会自2010年卫生部提出了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示范工程”活动[1]。

二年来,我科在护士长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继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践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相关精神,加强了基础护理落实的执行力度,使临床护理工作切实服务于患者。

由于重视严要求、讲实效、抓质量、夯基础,实实在在开展工作,使我科患者真正感受到“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带来的实惠。

1 优质护理内涵“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夯实基础护理,全面落实责任制护理,深化专科护理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合理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坚持“与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革护理模式,夯实基础护理,发展专科护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履行护士职责,增进医患和谐,提高护理质量,提供满意服务。

2 新排班模式的特点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深入,使护士的功能任务和角色定位更注重全程、连续、无缝隙的为病人服务,使病人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权利、人格、尊严和需求备受关注,提升医院护理服务的内涵,提高医院的服务品质,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两种不同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

两种不同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

两种不同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摘要】目的是对两种不同排班模式在我院普外科实施的效果评价。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就两种不同排班模式,患者或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对所分管病人病情的知晓率、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缺陷、差错发生率、护士对不同排班模式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实行新排班模式后,患者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护士对所分管病人病情的知晓率、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均高于传统排班法,护理缺陷、差错发生率低于传统模式,护士对排班满意度,比较没有差异。

结论新排班模式优于传统模式。

【关键词】排班模式;优质护理服务;效果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3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43-02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是以手术病人为主,住院时间短、周转快为特点的科室,传统的排班模式,责任护士对患者提供的连续服务不能保证,与患者接触时间短,对患者病情掌握不全面,健康宣教不及时、不到位。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现代护理管理的新突破。

而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是发展无缝隙护理服务的工作瓶颈。

[1]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激发护士的潜能,改变了传统排班模式,目的就是达到以病人为中心,提供连续、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

通过半年的运行,收到了较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根据科室护士人员情况,无法将护士分成两组,就两种不同的排班模式进行比较,我们采取了不同阶段的两种排班模式进行比较,2011年8月——2012年1月采取传统排班方法,2012年2月——2012年8月采取新的排班模式,患者的病种、年龄、病房的住院环境及护理人员的编制基本相同,无统计学差异。

11排班方法及人员安排111传统排班方法及人员安排普外科48张病床,注册护士18人,其中护士长1人、负责处置室、办公室护士各1人、剩余15名护士中,有一名护士上替班,因为经常有护士串休、产假、婚嫁等,14名护士分管病人,设总责任护士两人,条件必须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责任心者,在临床一线工作8年以上(在本专业从事工作5年以上)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 士 价 值 感
17
F
I
R
S
S
P
I
T
A
L
内涵
全程、全面 生活照顾 病情观察 治疗护理 健康指导
连续、完整 入院到出院 8小时在岗, 24小时负责
对患者而言:在住院期间有1-3名责任护士负责
对护士而言:每位护士须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18
二 、排班考虑的内容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8-8早
8-8早 8-8夜 休


8-8早 8-8夜
8-8夜 休


8-8早 8-8夜 休



8-8早 8-8夜 休



8-8早 8-8夜 休
休责Biblioteka 休8-8早 8-8夜 休


8-8早

责/休 责


责/休 休










责/休 责

责/休









白优质护理服白务排班模式 白
7
NB 2000 3200 12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39
部分工时制
▪ 将现有正常工时缩短为若干部分,其工时 较常日班为短
▪ 时间短可依需要设计是否具有规律性时间
▪ 比照给予正常工时制员工应享有的权利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40
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41
考虑科室特点
呼吸科工作节律特点:
11
▪ 全责护理(Primary Nursing)
▪ 50年代发展始于美国,主要是促使护理人 员接近病人,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由 病人床边之直接护理至日常生活的身心照 顾,并提供健康指导以预防疾病。病人入 院到出院,所有的一切护理都是全责护士 负责。即使病人出院后有任何问题,都可 以打电话给他的全责护士询问。
9
9 9 9 10 9 10 10 9 38
变形工时
▪ 适用对象:符合劳基法第84条之一单位
项次
班别代号 起时
迄时
工作时数
1
AN
0730 1930 12
2
AP
0700 1900 12
3
B3
0800 2000 12
4
BH 0830 2030 12
5
BK
0800 2100 12
6
CL
0900 2100 12
普外科护士分为3个组,每组由A、B、C三层护士组成,其 每组结构为:
护士
病人
A层 (组长一人)
A层
诊断期、病情危重、 病情不平稳

房 B层
(倒班5人)
B层
病情平稳、治疗期
C层 (白早晚4人)
C层 康复期、准备出院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30
时间分配
D
▪ DN
N
▪ APN
▪ 弹性工时、变形工时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31
姓名 A倒1 A倒2 A倒3 A倒4 A倒5 B倒1 B倒2 B倒3 B倒4 B倒5 A9 A10 B11 B12 主班 治疗







8-8早 8-8夜 休


8-8早 8-8夜
8-8夜 休


8-8早 8-8夜 休



8-8早 8-8夜 休



8-8早 8-8夜 休



8-8早 8-8夜 休
N
N
N
早班 07:30-15:00
下午班 15:00-19:00
早班 N
07:30-15:00
同A组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周四
白班
N
N 早班 07:30-15:00 夜班 19:00-07:30 下午班 15:00-19:00
周五
白班
N 早班 07:30-15:00 下午班 15:00-19:00
N 夜班 19:00-07:30
19
排班的基本原则:
▪ 护理工作24小时不间断的原则 ▪ 满足病人需要的原则 ▪ 各班工作量相对均衡,人员调配合理的原则 ▪ 各班人员相对稳定、紧急可调的原则 ▪ 相对固定的护士负责相对固定的病人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20
10AM
8AM
忙? 12N
4AM
闲?
12N
4PM
8PM
10PM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N
-

责8-8
N
-

责8-8


药疗



药疗优质护理服药务疗排班模式 白
星期六
责组 休 责护
N 责8-8 休 责组 责护 责护8-8 主 休
N 药疗 休 白1/2
星期日

责护
责护

-
N
责8-8
责组
责护

N
责8-8

-
药疗


45

责护1 责护2 倒班A1 倒班B1 倒班C1 倒班D1 责护3 责护4 倒班A2 倒班B2 倒班C2 倒班D2 办公室 治疗室1 治疗室2 替班护士 护士长


9——7 9——7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责1 责2 休 8—8 8—8 休 休 责4 休 8-2/6-8 8—8 休 办 治 9——7 休 行
责1 责2 休 休 8—8 8—8 休 责4 休 休 8-2/6-8 8—8 办/休 休 治 9——7 行/休
责1 责2 8—8 休 休 8—8 责3 休 8—8 休 休 8-2/6-8 休 休 治 9——7
•体现护士分层次合作
护士,人人参与管理病人
•做到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
•掌握病人情况有一定难度
•护士协作意识强
•8小时在岗,直接护理患
•组里每个护士的岗位职责明确 者的时间有限
•医护患之间更密切和谐。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要式 求护士能力均衡
24
分层不分等
▪ 分层?护士分层 ▪ 不分等:
➢ 人人管病人,视能力大小管理轻重不等、数量 不等的病人。
34
突破新排班观念
工时管理
应该建立工作“效率、品质”
非工作时间“长、短”
改变原有集体上下班工作时间安排的观念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35
弹性工作时间制图示
弹性工作时间
弹性工作时间
上 上上 午 午午 八 九十 时 时时
核心时间
下下 下 午午 午 四五 六 时时 时
……………. ………. ……
……………. ………. ……
甲员工作时间 乙员工作时间
丙员工作时间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36
▪ 实行弹性排班,实现班次灵活调配。
▪ 1 .手术危重病人多时护士多。 ▪ 2 .睡前、晨起时安排护理员多。 ▪ 3 .工作压力小,安全系数大 。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37
项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弹性工时
班别代号 起时 迄时
33
病房排班模式
组长
组员 A 组员 组 组员
组员
周一 白班 07:30-12:00 15:00-18:00 早班 07:30-15:00 下午班 15:00-19:00 夜班 19:00-07:30
N
组员
N
B 组
周二
周三
白班
白班
下午班 15:00-19:00
夜班 19:00-07:30
夜班 19:00-07:30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7
探讨责任制护理
▪ 强调护士要对病人进行护理管理 ▪ 强调评估、诊断和制定计划的重要性 ▪ 强调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 ▪ 强调责任护士与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之间互相沟通信息 ▪ 强调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 强调责任护士对病人护理的综合协调,即将个别的治疗汇合成
有机的整体。
AE
0700 1700
AF
0700 1600
AG
0730 1630
AI
0730 1730
B2
0800 1700
BR
0830 1730
CF
0900 1800
CK
0900 1900
KF
1700 2600
MA
1900 2900
NC
2200 3200
QI
优质2护3理0服务0排班模式3200
工作时数
10 9 9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27
护士分管病人模式(三)
内分泌
护士长
A1 A2 A3 A4 A5 A6 白 10人 10人 10人 10人 10人 10人

1组(5人)


A护士
2组(5人)
B护士

晚 班
C1护士
C2护士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28
扁平式排班
▪ 扁平式? ▪ 减少层级
优质护理服务排班模式
29
护士分管病人结构图
病人入院到出院均由一名护士负责到底 责任护士固定,服务时间固定 护士与患者有效交流的时间较多 责任护士可以做到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 8小时之外也由相对固定的护士负责 与主管医师的工作时间基本相符,便于沟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