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位流量关系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高位延长方法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高位延长方法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高位延长方法
一种常用的高位延长方法是利用已知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进行
外推。

这种方法基于已知的水位和流量数据,利用数学模型或曲线
拟合技术来推断出未知水位对应的流量值。

一种常见的曲线拟合方
法是多项式拟合,通过拟合已知数据点,得到一个多项式方程,然
后利用这个方程来计算未知水位对应的流量值。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
水文统计学方法,例如频率分析,来推断未知水位对应的流量值。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水文模型进行高位延长。

水文模型是基于流
域水文过程和水文数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模拟河流的水文
响应。

通过输入已知的水位数据,水文模型可以预测出未知水位对
应的流量值。

常见的水文模型包括单位线模型、水文平衡模型和分
布式水文模型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相似水文站点的数据进行高位延长。

如果有
相似水文特征的站点,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可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通过分析相似站点的数据,可以推断出未知水位对应的流量值。

总的来说,高位延长方法是利用已知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和水
文模型等工具,通过数学推断或模拟来预测未知水位对应的流量值。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结合实地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和修正,以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位—流量关系的定线方法和技巧

水位—流量关系的定线方法和技巧

水位—流量关系的定线方法与技巧河道流量资料整编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编制实测流量成果表和实测大断面成果表;2.绘制水位流量、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3.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分析和检验;4.数据整理;5.整编逐日平均流量表及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6.绘制逐时或逐日平均流量过程线;7.单站合理性检查;8.编制河道流量资料整编说明书。

流量资料整编工作主要包括以上内容,这也是在没有实现水位—流量关系应用软件定线前,进行流量资料整编必须要做好的主要环节。

并且这些环节在进行过程中是相互关联,交叉进行的。

在应用南方片整汇编软件进行资料整编后,绘制水位流量、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分析和检验、数据整理都有程序完成。

经转换和入库,就可自动完成流量资料整编的数据加工、数据输入、整编计算、合理性检查和成果输出等众多环节。

所以说,南方片整汇编软件的应用是水文资料整编工作的一次质的飞跃。

流量资料整编工作的主要有以上8个步骤。

在这里要强调一下,在进行流量资料整编前:1、要认真学习该站的《水文测验任务书》,熟悉了解该站的测站特性、测验方法及高、中、低水位级的划分标准。

2、了解当年的水情及洪水过程,了解是否发生特殊水情,了解是否有特殊的测验要求。

3、在了解的基础上,作为负责初制的人,一定要认真审查单次流量资料,在确定单次流量资料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再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实测流量成果表和实测大断面成果表正确,确保定线的正确性。

在编制完实测流量成果表和实测大断面成果表后,就可以要着手进行水位流量、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的绘制、定线工作。

在讲这个内容之前,先谈谈水位流量关系,受我所接触的限制,在这里我主要讲天然河道的水位流量关系。

天然河道的水位流量关系总的来讲可分为两种,即稳定和不稳定。

稳定的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测站控制和河槽控制较好的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

即同一水位只有一个流量。

其关系是单一曲线,并能满足曼宁公式:式中:Q——流量sm/3A——断面面积2mm/V——断面平均流速sn——河床糙率无量纲R——水力半径mS——水面比降这一类型的水位流量关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测站控制较好,影响水位流量关系的因素随水位变化,保持稳定。

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处理综合落差指数法

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处理综合落差指数法

C.2 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处理综合落差指数法C.2.1 落差代表性分析a)落差的代表性是落差指数法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辅助水尺的水位是计算落差的依据,辅助水尺的位置是否恰当,关系到落差的代表性。

因此,辅助水尺设置的合理范围和最优位置,要经过分析论证确定。

b)受变动回水影响为主的辅助水尺设在测流断面下游,受洪水涨落影响为主的设在上游,同受两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在上下游各选择一组水尺比较理想,受上下游支流或湖泊水位影响的在支流或湖泊的适当位置设置辅助水尺。

落差水尺与基本水尺间距在20~40km为宜。

c)可先从单一辅助水尺较简单情况下进行综合模型分析,判断其辅助水尺落差的代表性,然后通过辅助水尺的增减和不同的综合落差优化组合,从中选择代表好的辅助水尺,并确定辅助水尺的组数。

C.2.2 各辅助水尺落差权重系数的确定a)确定落差系数的方法有距离加权法、流量加权法、试错法和变落差系数法。

其中变落差系数法,采用水位的函数来表示落差系数,该法能够很好的反映不同水位级下辅助水尺落差对水位流量关系的影响程度。

b)在综合落差指数法模型中,共有七组参数k1、k2、k m1、k m2、k m3、k m4、β。

辅助水尺确定后,综合模型处理过程就是对七组参数的设置与计算。

k m1、k m2、k m3、k m4为辅助水尺的落差权重系数,当单一落差时,k m2、k m3、k m4为0,k m1一般取1或某一常数或某变量k m1=f(Z0)或k m1=f(Z m1)。

c)当辅助水尺采用二组或三组或四组时k m1、k m2、k m3、k m4一般采用距离加权求得,绝大多数情况采用试算,k m1至k m4可以是常数也可以是变量函数k mn=f(Z0)或k mn= f(Z mn),其中n=1、2、3、4。

C.2.3 落差指数β的确定。

落差指数β可分为固定落差指数和变动落差指数。

a)固定落差指数可按以下方法确定:1)若校正流量因素和水位有较好的关系,可按公式(C.4)计算:lnQ=lnq+βln⁡(∆Z)(C.4)2)根据测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按水位级均匀选取5~10个水位,在关系线上读取同水位下的最大流量Q max、最小流量Q min,计算出对应的综合落差∆Z1、∆Z2,并按公式(C.5)计算出相应水位级的β。

水位—流量关系的定线方法与技巧

水位—流量关系的定线方法与技巧

水位—流量关系的定线方法与技巧河道流量资料整编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编制实测流量成果表和实测大断面成果表;2.绘制水位流量、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3.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分析和检验;4.数据整理;5.整编逐日平均流量表及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6.绘制逐时或逐日平均流量过程线;7.单站合理性检查;8.编制河道流量资料整编说明书。

流量资料整编工作主要包括以上内容,这也是在没有实现水位—流量关系应用软件定线前,进行流量资料整编必须要做好的主要环节。

并且这些环节在进行过程中是相互关联,交叉进行的。

在应用南方片整汇编软件进行资料整编后,绘制水位流量、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分析和检验、数据整理都有程序完成。

经转换和入库,就可自动完成流量资料整编的数据加工、数据输入、整编计算、合理性检查和成果输出等众多环节。

所以说,南方片整汇编软件的应用是水文资料整编工作的一次质的飞跃。

流量资料整编工作的主要有以上8个步骤。

在这里要强调一下,在进行流量资料整编前:1、要认真学习该站的《水文测验任务书》,熟悉了解该站的测站特性、测验方法及高、中、低水位级的划分标准。

2、了解当年的水情及洪水过程,了解是否发生特殊水情,了解是否有特殊的测验要求。

3、在了解的基础上,作为负责初制的人,一定要认真审查单次流量资料,在确定单次流量资料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再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实测流量成果表和实测大断面成果表正确,确保定线的正确性。

在编制完实测流量成果表和实测大断面成果表后,就可以要着手进行水位流量、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的绘制、定线工作。

在讲这个内容之前,先谈谈水位流量关系,受我所接触的限制,在这里我主要讲天然河道的水位流量关系。

天然河道的水位流量关系总的来讲可分为两种,即稳定和不稳定。

稳定的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测站控制和河槽控制较好的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

即同一水位只有一个流量。

其关系是单一曲线,并能满足曼宁公式:21321S R n V = AV Q =式中: Q ——流量 s m /3A ——断面面积 2mV ——断面平均流速 s m /n ——河床糙率 无量纲R ——水力半径 mS ——水面比降这一类型的水位流量关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测站控制较好,影响水位流量关系的因素随水位变化,保持稳定。

水位流量关系的确定方法及误差检验

水位流量关系的确定方法及误差检验

水位流量关系的确定方法及误差检验作者:刘阳伟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17期[摘要]水文站每次观测水位的目的是要得到河槽中某一时刻的流量,而目前的水文测验技术不可能测到每一时刻的流量,因此,就要建立水位流量关系。

主要介绍目前广泛使用的水位流量关系确定方法及误差检验。

[关键词]水位,流量,关系,误差检验中图分类号:P3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291-01n1R2/3S1/2 (2)式(1)、式(2)中Q為流量,m3/s;A为断面面积,m2;V为断面平均流速,m/s;n 为河床糙率;R为水力半径,m,通常用平均水深d代替;S为水面比降。

由上式可知,要使水位流量关系保持稳定,必须在同一水位下,A,R,S,n均保持不变,或者各因素虽有变化,但对水位流量关系的影响能互相补偿。

这样,同一水位,就只有一个相应流量。

天然河道里,严格讲,在较长时段内,几乎不存在这种简单关系,只是影响程度的大小不同而已,因为各条河流,各个断面的水力因素各不相同,因此,每一测站都有它自己的水位流量关系。

同时,这些水力因素也可能随时间的转移而发生变化,所以同一测站水位流量关系也会因时而异。

3 水位流量关系的建立及推算流量的方法3.1 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先用目估的方法,通过点群中心初定一条线,测点均匀分布于曲线两旁,如果测点多而分散,不易定出曲线方向时,用点群分组计算重心的方法定线,将初步绘制的曲线分为若干水位级,在各水位级的同水位上分别读出流量、面积、流速,如果面积与流速的乘积等于流量,或者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3%,再进行随机不确定度的计算,在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左右两侧,相距为不确定度的一对曲线即误差控制曲线,在这个范围内,如果其上下限的某一边按时间先后顺序或是在某水位级范围内连续出现两个或更多个点子,那么可能需要对水位流量关系作变动重新计算随机不确定度,最后进行3种检验才能确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水文信息学-第八章水位流量关系

水文信息学-第八章水位流量关系
第八章 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一个测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是指基本水尺断面处的 水位与通过该断面的流量之间的关系。但有时由 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测流断面与基本水尺断面不 在同一处,若相距较近,一般不会影响水位流量 关系的建立。若相距较远,但中间无大支流汇入, 两断面处的流量基本相等,则基本水尺断面处的 水位与测流断面的流量仍可建立关系。
1 dZ
QK
Sc
Udt
K
Sc
1 ScU dt
Q Qc
1 1 dZ ScU dt
式中 Qc 为稳定流的流量。 因数。
1 1 dZ 称为校正
ScU dt
二、洪水绳套曲线的特征
1. 洪水绳套曲线为一逆时针的绳套
洪水上涨时,其涨落率为正,附加比降为正,涨水的校正 因数大于1,因此其流量大于同水位的稳定流流量。同理, 落水的涨落率为负,其流量小于同水位的稳定流流量。这 样,一次洪水涨落过程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为一逆时针绳 套曲线。
别为
d
dd
K 2 d 1

d 2
2
K2(
2
1)d
dd
由于 为小于1的正数,所以 d d d 为正数,即流速随水深 的增加而增大;又由于 1 为负数,所以 d 2 / d d 2为负数, 表示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为一条凹向上方的曲线。当水深逐 渐增大达一定深度时,流速随水深的增大,增加甚微,所 以高水位时流速近于常数。因此,水位流速关系曲线为一 条以垂直线为渐近线的凹向上方的曲线。当断面有漫滩和 深潭时,水位流速关系曲线发生反曲,这是因为水位流速 关系中的流速是指断面平均流速。漫滩和深潭时,由于过 水断面面积随水深发生变化,合断面平均流速的变化不连 续。
n
Q 1 • B • d 5 3S 1 2nS n

浅谈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延长的几种方法

浅谈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延长的几种方法

浅谈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延长的几种‎方法进行流量测‎验时,应尽量在最‎高、最低水位附‎近布置测次‎。

但有时由于‎特殊原因,未能测得洪‎峰峰顶流量‎或最枯流量‎。

这时,必须将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延长,以取得完整‎的流量变化‎过程。

(一 ) 对曲线延长‎的要求高水延长可‎影响全年最‎大流量数值‎,甚至影响规‎划设计时洪‎峰流量频率‎计算;低水水量虽‎小 ,但如延长不‎当 ,相对误差可‎能较大,且影响历时‎也较长。

因此,对高低水延‎长均需慎重‎。

一般情况,高水部分延‎长不应超过‎当年实测流‎量所占水位‎变幅的 30%,低水部分延‎长不应超过‎10%。

如超过此限‎度,最好能用两‎种方法延长‎作比较,使成果可靠‎,并在整编成‎果中予以说‎明。

(二 )延长方法的‎选用(1)高水延长的‎主要依据是‎实测大断面‎资料。

在断面无严‎重冲淤变化‎时,一般可用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法和‎水力学公式‎法等延长。

若历年水位‎流量关系较‎稳定时,可参考邻近‎年份的曲线‎趋势延长。

有历史洪水‎调查资料时‎,也可用作延‎长曲线的参‎考。

如果断面变‎化剧烈,峰前峰后实‎测的断面高‎水时不能借‎用,则需借用上‎下游站的高‎水实测流量‎资料来延长‎。

(2)低水延长一‎般可用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法,或以断流水‎位为控制点‎的延长方法‎。

(三 )根据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作高‎低水延长河床比较稳‎定的测站,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点子常较‎集中,曲线趋向明‎显,可根据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来延‎长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延长高水曲‎线方法如下‎:( 1)先根据最近‎实测的大断‎面资料,绘制水位面‎积关系曲线‎。

( 2)高水位的水‎位流速关系‎曲线通常趋‎近于直线,且与纵轴接‎近平行。

根据这种特‎性,顺趋势延长‎实测的水位‎流速关系曲‎线。

( 3)将延长部分‎的各级水位‎的流速乘以‎相应面积即‎得流量,并定出延长‎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excel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excel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excel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在Excel中绘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准备数据:首先需要准备一组关于水位和流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应该包括水位和流量的值,以及它们对应的测量时间或地点等信息。

2. 创建散点图:在Excel中,选择需要绘制散点图的数据区域,然后点击“插入”菜单中的“图表”工具。

在弹出的“图表向导”窗体中,选择“标准类型”选项卡的“xy散点图”。

这样就可以创建一个散点图,其中X轴代表水位,Y轴代表流量。

3. 调整图表设置:可以通过点击图表中的各个部分来调整其颜色、形状、大小等设置。

还可以通过点击图表右上角的“+”号来添加标题、坐标轴标签等元素。

4. 添加趋势线:在Excel的散点图中,可以通过点击右键菜单中的“添加趋势线”选项来添加一条趋势线。

趋势线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数据的趋势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水位流量之间的关系。

5. 调整趋势线的参数:在添加趋势线后,可以通过点击趋势线来调整其参数,如类型、颜色、线宽等。

还可以通过点击趋势线上的数据点来调整其位置和大小。

6. 保存图表:最后,可以将图表保存为图片或PDF格式,以便在其他地方使用或分享。

需要注意的是,绘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需要一定的数据和经验积累。

如果数据量较小或不规律,那么绘制的曲线可能不够准确或没有意义。

因此,在绘制曲线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受变动回水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处理方法
(1)等落差法
(2)定落差法
(3)正常落差法
1)适用条件:河段不平整,有时受回水影响,有时又不受回水影响,正常情况下落差并非定值。

(基于定落差法,无论怎样调整c Z ∆,都无法与Z —c Q 吻合,即c Z ∆=constant 不成立)。

2)定线 ①依据公式:β)(n
m n m Z Z Q Q ∆∆= ②已知:实测流量m Q 与相应的落差m Z ∆;
未知:正常落差n Z ∆及相应流量n Q 和落差指数β。

③过水位流量图上的测点点群中心定出一条n Q Z -关系曲线。

④暂设5.0=β,在图上查得各实测点相应的n Q ,利用公式求出个实测点相应的n Z ∆,并点绘n Z Z ∆-关系点。

⑤通过点群中心,定出n Z Z ∆-关系曲线,并在线上查得相应的n Z ∆,计算n m Z Z ∆∆和n m Q Q 关系点。

⑥点绘n m n m Q Q Z Z -∆∆关系图,并在图上查读n
m Q Q ,并求出各各实测点相应的n Q 。

⑦点绘n Q Z -关系点,看关系点是否密布原曲线两侧,并与规定标准进行比较。

若符合标
准,则定线结束,此时n Z Z ∆-、
n Q Z -、n
m n m Q Q Z Z -∆∆3条关系线即为所求。

否则要修改n Q Z -关系线重新试算。

3)推流
①已知水位Z 及落差m Z ∆。

②在n Z Z ∆-和n Q Z -关系曲线上查得n Z ∆和n Q 。

③计算n m Z Z ∆∆,在曲线n m n m Q Q Z Z -∆∆上查得n
m Q Q ,并由n Q 计算出m Q 。

4)小结
①该方法的关键是定出n Z Z ∆-关系曲线。

②采用试算法。

明确思路,知道定哪个量、变哪个量、最终判断是比较哪两个量。

还要知道如何调试。

(4)落差指数法
1)适用条件:断面基本稳定,受变动回水或变动回水及洪水涨落综合影响。

2)定线 ①依据公式:β)(2121Z Z Q Q ∆∆=⇒==∆=∆ ββ)
2211()(Z Q Z Q )(Z f ②由公式可知
)()(Z f Z Q =∆β为单一关系,在率定该关系曲线时,由于Z 、Q 、Z ∆都为实测值,因此关键是β值的求解。

③假定β=0.50、0.35、0.40、0.45、0.55、0.60、0.65,计算i i Z Q Z )(
~β∆,并点绘i i Z Q Z )(β∆-关系点。

④通过点群中心绘制一组i i Z
Q Z )(β∆-曲线。

⑤计算50.0S 、55.0S 、60.0S 、65.0S 、35.0S 、40.0S 、45.0S ,并绘制S -β曲线,可以优选出最小的S 相应的β值(即0=β
d ds )。

此时的S 与相关规定比较,若符合标准则β值有效,绘制出min )(
βZ
Q Z ∆-关系曲线。

3)推流 ①对于每一个i Z ,由已定出的min )(
βZ Q Z ∆-查得i Z Q )(β∆。

②由公式β
β)()
(Z Q Z Q ∆∆=计算得出所求Q 。

4)小结
①该方法关键是确定β值。

②采用试算法的基本思路。

③该方法较繁琐,在实习时可以有选择地使用(符合条件)。

④不仅可以用来解决受变动回水影响问题,还可以解决受变动回水及洪水涨落综合影响问题,须具体分析。

⑤不能解决倒比降问题,比如巢湖污染问题研究。

2.受断面冲淤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
(1)冲淤情况分类
1)①经常性冲淤。

即冲淤频繁,反映在关系图上,测点分布散乱。

②不经常性冲淤。

即冲淤只发生在几次较短时间里,比如河床底有一定硬度,只有流速
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冲刷。

测点表现从一带组过渡到另一个带组。

2)①普遍冲淤 。

即测流断面与测流河段冲淤变化一致。

此时,冲淤前后的关系曲线呈纵移状态。

②局部冲淤。

即冲淤前后断面形状及测验河段剧烈改变,河底比降明显变化。

反映在关系曲线上,冲淤前后的趋势大幅度改变,无一定规律可循。

(2)冲淤情况分析
1)切线比较法
用A Z -两相邻测点的连线作为实测斜率,与稳定斜率比较,若两者重合,表示不冲不淤;若相互交叉,则断面发生冲淤变化,须具体分析。

判断的标准是用后一个测点与前一个测点相。

结论:当实测斜率小于河宽倒数时,涨水表示冲刷,落水表示淤积;反之,实测斜率大于河宽倒数时,涨水表示淤积,落水表示冲刷。

2)冲淤过程线法
①平均河底高程过程线法
②同A Z -过程线法
③横断面图比较法
(3)受断面冲淤影响下的水位流量数据处理方法
1)临时曲线法
①适用条件:不经常性冲淤测站。

②定线:首先在A Z -、Q Z -关系图上,依时序了解测点分布规律;结合水位过程线,了解水情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分析确定相对稳定时段和测点分组;通过各稳定时段Q Z -关系点的点群中心,定出各稳定时段的Q Z -关系曲线,方法同单一曲线法。

③推流:定线后,将各条曲线依时序编号,并注明每条曲线的使用时间和水位的上下界限。

推流时,用水位在各自相应的临时曲线上推求流量。

④小结:关键是在Q Z -相对稳定的时段内各自定出一条曲线,即临时曲线;过渡期Q Z -关系的处理可采用自然过渡,连时序过渡,内插曲线过渡;本方法也可用于处理结冰、水草生长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

2)改正水位法
①适用条件:受经常性冲淤但变化较均匀缓慢的测站,并用于受水草生长影响或结冰影响的时期。

要求有足够的实测流量点,影响因素变化过程的转折处要求有实测点加以控制。

②定线:在图上绘制出各测点,并定出一条标准曲线;计算对应同一流量的每一实测点水位与标准曲线水位的差值i Z ∆,并绘制水位改正数过程线t Z -∆(注意i Z ∆符号的选择,若测点在标准曲线上方,则i Z ∆为负值,反之为正值)。

③推流:Q Z Z Z t t Z t Z Q Z i Zi Zi Zi Zi i i i −−−−→−−−−−−−→−⎭
⎬⎫⎩⎨⎧∆−→−⎭⎬⎫--∆-∆+=标准曲线经修正为'' ④小结:关键是标准曲线的确定,该线需根据不同情况选取相应方法,比如受普遍冲淤的河段,可用导向原断面法(详见P165页);绘制水位改正数过程线t
Z -∆
时,注意i Z ∆符号的选择。

3)连时序法
①适用条件:用于受某一因素或综合因素影响而连续变化时,总的来说,该方法是一种通用方法,只要测流次数足够多,及有能控制Q Z -关系的转折点。

②定线:首先绘制Q Z -、A Z -、V Z -实测点(同一幅图中)及t Z -关系图(这两幅图的水位坐标精度相同);同时依时序标出测号,及相应的i Q 、i A 、i V ;接下来分析定线,需根据观测顺序(即时序),参照水位过程线的起伏(尤其在峰、谷附近),A Z -、V Z -关系曲线变化趋势(依据i i i V A Q =),有时还需参照其他辅助曲线(落差过程线、冲淤过程线等)定线。

③推流:将定出的一幅图中的多个绳套分成多幅图,分别进行相应分析。

由i i Q Z →,对比由其他方法得出的i Q ,选出最优值。

④小结:连时序法可以解决其他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求我们在测流时尽量多测;若连图过程中出现反曲,需分析原因;当Q Z -不可连时,可由插补的A Z -曲线与V Z -经公式i i i V A Q =求出Q Z -曲线关系;曲线最后需修匀(修峰、修谷、修反曲);检查曲线时,可分高水、中水、低水检验(依据i i i V A Q =),满足一定的误差限制;检验绳套时,总体样式需满足基本规律(如Q Z -曲线呈下凹形状)。

4)连实测流量过程线法
①特点:撇开水位、直接连接各次实测流量点成过程线,从而推求逐时、逐日流量。

②适用条件:
t Q Q Z Q Z -⇒⎪⎪⎪⎭
⎪⎪⎪⎬⎫⎪⎪⎪⎩⎪⎪⎪⎨⎧−−−→−⎪⎪⎩⎪⎪⎨⎧-−−−−→−⎪⎪⎭⎪⎪⎬⎫⎪⎩⎪⎨⎧-运用其他方法运用受限制流冰期能控制流量变化过程测次较多流量变化平缓关系紊乱封冻期变动回水断面冲淤畅流期测验困难关系若影响 ③定线:首先在图中点出t Q -实测点;接下来进行定线分析,对应地参照水位过程线(发现突出点并进行插补峰、谷点),有时仍需点绘缺测部分的局部Q Z -、A Z -关系线进行分析,绘出连时序线以插补流量。

④推流:在最终定出的t Q -关系曲线上,由i i Q t →。

再进行一系列运用,如推求逐日流量等。

⑤小结:该法可用来处理受变动回水、断面冲淤、结冰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但需要采集的测次次数相当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