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动画版)

合集下载

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国动画电影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为中国动画电影提供了鲜明的独特性,更加增加了观众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首先,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体现在故事情节中。

许多中国动画电影都选择了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以及民间传说作为创作的主题。

这些故事充满了神秘、奇幻的色彩,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比如,由迪士尼与中国动画公司合作制作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牺牲的神话故事,故事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打动了很多观众的心灵。

另外,动画电影《大圣归来》讲述了孙悟空与朝圣者的故事,以中国古代名著《西游记》为原型,通过动画的方式重新演绎了这一古老的故事,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的视听效果相结合,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这一经典的故事。

其次,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体现在角色形象设计上。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角色形象,如仙女、神话中的动物、历史人物等,在中国动画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比如,动画电影《白蛇:缘起》,讲述了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影片中的白蛇形象将中国传统神话中的白蛇精形象与现代动画技术完美结合,遵循了传统文化中对于白蛇形象的设置,同时在造型上也加入了现代时尚元素,使得白蛇形象更加立体、具有现代感。

另外,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形象也是中国动画电影中的经典形象之一,孙悟空的形象设计既保留了传统文化中对于孙悟空形象的一些特点,又增加了新的元素,使得角色形象更加鲜活、富有个性。

第三,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体现在艺术风格上。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国家,在动画电影的创作中也运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

比如,动画电影《大闹天竺》中的美术风格就充满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影片中的舞台设计、色彩运用以及人物形象都将中国传统美术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使得观众在观影时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所散发出的独特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映现

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映现

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映现作者:宋林林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2期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是审美活动多年积淀留下的历史产物,随着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有些传统文化不断流失,有些人们也忽略了其重要的价值。

动画是时代发展中形成的产物,如何将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在新时代的产物中,最大化发挥两者的价值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动画;艺术;体现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6-0106-01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动画行业这种艺术表达形式在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下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

动画相关的产业领域也不断的发展壮大。

将我国本土的传统文化资源和我国的动画行业发展融合到一起,才是提升我国动画行业核心竞争力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动画定义发展在英语的解释中动画具有多种的意义和表示方法,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拟人化”,就是让没有具体生命意义的东西像实际生物般灵活表达出来。

动画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其更好的融合了空间和时间因素。

通过不同的记录和制造运动的幻觉作为主要表达形式。

其主要根据人类的感官体验、视觉暂留,通过多幅的图像和形象来进行衔接,将视觉感受传到人的脑海中,实现信息处理的效果。

二、我国传统文化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1.造型艺术.我国传统艺术造型最基本的要点之一就是以线造型,此特点和传统的笔墨工具集合应用,符合了我国传统文化朴素的特征,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传统的表达中线条艺术带有的感情色彩和不同的审美作用效果被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点韵味性线条美学。

在这种以线造型的主要方式带动下,我国已经创造出来很多的图形样式。

包括很多的人物任务形象、动画形象、植物形象、吉祥的图案、神人异兽等等。

国内的泥塑、壁画、剪纸、水墨画都是传统艺术文化的一种表达,这些因素可以为动画内容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素材和内容感受。

在动画设计中可以借鉴这些艺术的形式和审美的感觉。

国内动漫节目简介

国内动漫节目简介

专业动漫电视频道动漫电视专业频道是指以动漫为相关内容的专一化电视广播频道。

中国动漫电视频道1、金鹰卡通卫视金鹰卡通是2004 年4月29日经过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作为中国第一家动画专业卫星频道而诞生,与湖南卫视共同组成湖南电视产业的双子星座。

金鹰卡通卫视从策划阶段就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为频道理念,秉承“勇敢、智慧、快乐”,上海已有的20万数字用户将可以收看到金鹰卡通的电视节目,预计到今年年底,这个数字将突破80万。

同时,由于北京大力推进数字电视进程,金鹰卡通目前在北京的收看用户也达到了近150万。

截止到目前,金鹰卡通的电视节目已经覆盖全国21个省会城市地区,总用户人数量超2.5亿。

金鹰卡通的口号是:快乐卡通,开心家庭!2、炫动卡通卫视上海炫动卡通卫视是经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上海市委宣传部批准,通过卫星传送覆盖全国的专业电视卡通频道。

该频道由上海六家主流传媒机构联合投资组建,属于国有大型电视传媒机构。

于2004年12月26日开播。

炫动卡通卫视以电视播出为平台,与多种传媒合作,致力于国产动漫形象的原创、卡通影视的投资制作、周边产品的开发以及动漫品牌的市场化运作。

其目标是成为中文卡通的领导品牌和首选频道。

炫动卡通精确锁定经济发达地区有效受众,并逐步向全国覆盖。

开播以来已覆盖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湖南、湖北、辽宁、吉林等地包括杭州、广州、武汉、长沙、沈阳等省会城市在内的20多个大中城市,收视人口近1亿人。

炫动卡通卫视以贴近受众收视习惯、符合广告投放规律的节目编排方法,全天播出18小时各类动画剧场、资讯节目、教育节目;几大主题动画剧场各具特色,定位鲜明,锁定不同目标受众,推出各种类型的优秀动画片。

自开播以来,已形成了稳定的收视群体,不仅得到了4-14岁的青少年朋友的铁杆支持,也深受15-35岁的年轻群体的青睐,切实打破了“卡通只属于孩子”的固有观念,显示了一个富有特色的“全年龄、全卡通”专业频道的魅力。

追光动画《小门神》

追光动画《小门神》

追光动画《小门神》作者:王洋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11期【摘要】2016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小门神》,以其精美的画面质感、美轮美奂的细节处理以及浓郁的中国风,被称作是国产动漫复兴的诚意之作。

然而,盛装之下难承其重,《小门神》在剧本、配乐等方面均存在诸多硬伤,严重影响了影片的整体品质。

当然,《小门神》的可取之处与不足也为中国动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

【关键词】动画电影;《小门神》;优势;不足【中图分类号】J218 【文献标识码】A一、动画电影《小门神》——追光出品追光动画电影公司由土豆网创始人王微成立,该公司的目标是创作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动画精品,并向国际一流动画制作水准看齐,打造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动画电影。

于2016年年初推出的3D动画电影《小门神》是追光公司倾力打造的年度大戏,《小门神》整部电影采用CG特效技术,故事内容与风格处理极具东方色彩,被称作当代国产动画的复兴之作。

《小门神》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江南小镇,时间涉及古代和当今,有穿越故事的意味。

主人公是两兄弟神荼和郁垒,他们的职业是门神,由于人间太平,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心有所下降,因此,像门神、土地爷这些级别较低的神仙们面临失业危机。

在此种情况下,二门神郁垒要去人间放出传说中的魔怪年,以此引起人们对门神的重视。

两门神为此先后来到人间,在此过程中,遇到了雨儿母女,然后发生了一系列惊险有趣的故事,最后主人公幡然悔悟,实现了灵魂救赎的故事。

二、《小门神》——国产动漫复兴的诚意之作这部被称为国产动漫复兴的诚意之作,引领了国产动画的新风尚,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国产动画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纵观这部倾力打造的《小门神》,无论是从技术、画面、情怀、主题等各方面,都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一)苦心打磨,诚意满满《小门神》由追光CEO王微担任编剧、导演,他从泰国曼谷大皇宫门前的两尊中国青石神像得到灵感,想写一个有关神仙风光不再的故事。

2024版漫画欣赏课件

2024版漫画欣赏课件

01漫画概述与起源Chapter漫画定义及特点定义特点漫画起源与发展历程起源发展历程国内外漫画产业现状国内漫画产业现状国外漫画产业现状02漫画类型与风格Chapter按题材分类:少年、少女、青年等少年漫画以热血、友情、努力、胜利等为主题,强调主角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梦想,如《海贼王》、《火影忍者》等。

少女漫画以爱情、友情、成长等为主题,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和细腻情感的表达,如《魔卡少女樱》、《NANA》等。

青年漫画面向成年读者,题材广泛,包括社会、历史、心理等深刻主题,如《攻壳机动队》、《20世纪少年》等。

写实风格抽象风格Q 版风格030201按画风分类:写实、抽象、Q 版等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漫画风格日本漫画美国漫画欧洲漫画中国漫画03经典作品欣赏与解读Chapter《海贼王》《火影忍者》《龙珠》《蜘蛛侠》《超人》漫威漫画公司的经典角色,以青少年英雄、超能力和责任感为核心。

《X战警》01020304《黑猫警长》《老夫子》《葫芦兄弟》《乌龙院》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经典作品04创作技巧与表现手法Chapter确定主题和背景构建故事框架规划好故事的起承转合,包括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创造冲突和悬念:通过角色间的冲突和事件的发展,制造紧张感和吸引力。

主角和配角设计01角色背景和性格描绘02角色关系构建03布局与视角对比与平衡•引导观众视线:运用线条、色彩等视觉元素,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画面重点。

色彩对比与调和通过色彩的对比和调和,创造丰富的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色彩情感表达运用不同的色彩传达情感,如红色代表激情、蓝色代表冷静等。

色彩与主题呼应使色彩与故事主题相呼应,强化故事氛围和表现力。

画面构图和色彩运用补充说明通过文字旁白对画面进行补充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内心世界。

引导读者思考运用富有哲理或引人深思的文字旁白,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故事主题和意义。

音效模拟通过模拟各种声音效果,如风声、雨声、爆炸声等,增强画面的真实感和动态感。

浅析中国传统动画电影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

浅析中国传统动画电影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

浅析中国传统动画电影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中国动画的发展共经历了5个阶段,中国传统动画,应该包括从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末期的四个阶段。

这一时期创作出了大量极具民族特色的优秀动画作品,中国传统动画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传统民族艺术风格的成功表达。

由于中国传统动画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的产生和成熟较之其他艺术门类都最晚,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便综合地体现了中国的艺术审美意识。

它的成功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是分不开的。

中国传统动画从创作题材、表现形式到情感表达,都汲取了大量的民族元素,在世界动画舞台上独树一帜。

一、动画题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传统文化经由各种媒介和艺术样式留存,五千年中国文明史,留存了浩瀚丰富的创作素材,当电影、电视成为传播媒介时,自然而然地会从以往的媒介留存中寻找文化的血脉和创作的素材。

中国传统动画,作为一种新的影视形式,影片的题材主要来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传统文学、寓言故事等。

如我国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大闹天宫》就是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着《西游记》中的一个章节,《西游记》原着是一部极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伟大作品,是中国最优秀的古典神话小说之一,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可谓家喻户晓。

又如:王树忱导演的动画片《天书奇谭》,选材于明代小说《平妖传》。

《平妖传》是一部明代的章回体小说,是由民间神异传说故事收集整理而成,民间的传说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演绎出的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往往反映了百姓的愿望,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题材。

再如阿达导演的动画影片《三个和尚》,便是取材于中国民间的一句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并在此谚语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颠覆了原来的结局,创作了全新的立意。

中国传统动画影片的题材,总是和中国传统文化和故事在一起。

其中,取自古代寓言故事的还有《愚人买鞋》《猴子捞月》《南郭先生》等;取自民间传说的有《神笔马良》《骄傲的将军》《九色鹿》《葫芦兄弟》《一幅僮锦》《蝴蝶泉》等;取自古典神话小说的还有《铁扇公主》《哪吒闹海》等。

论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传统文化

论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传统文化

论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传统文化发布时间:2021-06-01T15:35:35.49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5期作者:杨晓[导读] 2019年夏天,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其精巧的画面制作杨晓黑龙江大学150000摘要:2019年夏天,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其精巧的画面制作、鲜明的主题风格,尤其是颠覆认知的人物塑造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中国传统故事为基础,结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旧壶装新酒,给观众以新奇的观影体验。

本文将从电影的选材编排、人物塑造、场景设计等角度分析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运用,从而对我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国元素传统文化中国早期的动画创作大多采用了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大闹画室》《骆驼献舞》等,这类的动画取材多源于中国的传统故事与神话传说,具有传统的美术形式和独特的中国文化底蕴,使之在世界舞台上独具一格。

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同于之前的哪吒系列,哪吒的外形、李靖与哪吒的父子关系等都颠覆了大众以往的认知,这种创新改编并没有让大众对此感到厌恶反之引起了一大批群众的情感共鸣。

一、现代创新与传统兼容(一)选材编排哪吒这一形象最早见于元代宗教神话典籍《三教搜神大全》,后又被人写进明代神魔系列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大众对哪吒的印象大多来自于这两本小说。

饺子导演对哪吒的改编创新是突破性的,它打破了大众对哪吒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的认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对“割肉剔骨”这一情节的删改,淡化了儒家孝道中所谓的“孝”,长辈对人身体精神的控制等观念,更是删去了哪吒自残去反抗父权的桥段,减少了血腥的画面,也防止观影的儿童去模仿这一情节。

在影片中另一个突破是将哪吒抽敖丙龙筋的情节改变为两人成为朋友最后一起找到自我,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中,这种情节的变化看似了颠覆中国传统文化但又契合当代青年人的文化心理需要,让人们在影片中释放自己的压力,找到与自己对应的情感点,这是这部电影大胆创新却获得观众认可的关键所在。

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

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

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摘要】在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故事、风景名胜、建筑艺术和人物形象的呈现,使电影更具有吸引力。

中国元素不仅可以帮助推广中国文化,也让全球观众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动漫电影中的展现,让观众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与独特性;中国历史故事的演绎则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厚重和底蕴;中国风景名胜的描绘和建筑艺术的体现,让观众领略到中国的美丽风光和传统建筑文化;而对中国人物形象的刻画,则可以让全球观众更加了解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和思想观念。

通过这些方式,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内容,也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理解。

【关键词】动漫电影, 中国元素, 传统文化, 历史故事, 风景名胜, 建筑艺术,人物形象, 推广中国文化, 吸引力, 全球观众, 文化理解1. 引言1.1 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在当今的动漫电影中,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融入“中国元素”,这些元素可以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故事、风景名胜、建筑艺术或人物形象等。

这种现象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也为国际观众带来了新鲜感。

动漫电影是一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娱乐形式,通过在作品中加入“中国元素”,不仅可以推广中国文化,还可以增加作品的吸引力,让全球观众更加了解和关注中国。

2. 正文2.1 中国传统文化在动漫电影中的呈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动漫电影中的呈现是一种重要的“中国元素”,它可以帮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在动漫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古代传统文化的元素,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可以通过角色的服饰、食物和活动等方式展现出来。

一些古代传统文化的故事也经常被用作电影的情节,比如《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吸引观众,还能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

动漫电影中还经常出现一些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比如中国传统乐器、书法、绘画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能够增添电影的文化气息,还能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中国西北部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
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
演皮影戏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戏班水平高低的关键。而操耍和演唱
都是经师父心传口授和长期勤学苦练而成的。在演出时,艺人们都有操纵影
人、乐器伴凑合道白配唱同时兼顾的本领。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
陕大” 豫类( 鄂其大

泰范
年 正 式 作 为 一 门 学 科 进 入 小 学 课 堂 。
山 石 敢 当 的 故 事 栩 栩 如 生 , 泰 山 皮 影 于
正 安 先 生 为 独 特 代 表 任 务 , 继 承 民 族 遗
泰 山 皮 影 由 独 特 的 “ 十 不 闲 ” 技 艺 大 师


为膝物 四。头 分面大陇 之部身东 三形子皮 的象小影 半除,的 侧有身创 面个体柞 ,别上擅 一丑窄用 般角下夸 都、宽张 是鬼,变 正怪手形 侧之臂, 。类过人
皮 影 戏 代 表 作 品
皮影戏的演出,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 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等,无所 不有。折子戏、单本戏和连本戏的剧目繁多,数不胜数。 常见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拾玉镯、西厢记、秦香莲、牛 郎织女、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封神榜等等。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到解放后,新发展出的时 装戏、现代戏和童话寓言剧,常见的剧目有兄妹开荒、白 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小女婿、林海雪原、红灯记、 龟与鹤、两朋友、东郭先生等等。
。庙宗传安
会师入时
斗、成间
神 汉 ” 的 故 事
“ 活 猪 八 戒 ”
安 , 清 乾 隆 时
较 早 。 皮 影 戏
皮 影 戏 流 派

皮影戏继承发展
皮影戏 继承发展
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 局限性。这也是它适应如今快节奏社会最大的障碍。
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倾倒了无 数的艺术家,却给它的制作带来了极高的难度。一 个影人的制作要包括制皮,描样,雕镂和上色等十 余道工序,这些复杂的工艺足以花去一个手工艺人 数星期的时间,还不包括这期间因任何一个小错误 而导致无法修改,前功尽弃的可能性。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 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 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 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作名录。
皮影戏介绍
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 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 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它是用牛皮、驴、马、 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 工序做成的。受到外在环境以及兽皮材料质地上的 差异等种种因素影响,皮影戏偶造型风格各地不同。
状 况

皮影戏流派
皮影戏 流派
由于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 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 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 陕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陇东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 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 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有沔 阳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 海宁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 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等。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 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幕布, 观看一种平面人偶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 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 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表演形式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表 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 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有时 用方言),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 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 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 人们的欢迎。
化儿北承 、的皮和 讲北影保北 究京等留京 透皮的了西 视影精山派 效,华陕皮 果强与皮影 是调特影经 其精点、过 艺致,河数 术、形南百 的注成江年 主重了浙的 要表具皮发 特现有影展 色、都、进 。富市滦步
于京州, 变味东继
至的期可
今宁丁能
令老庄在皮
人和皮宋影
津“影朝戏
津北第时传
乐乡四就入
道义代已成
艺 个影人。武打场面是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凡。而文
术 特 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或激昂或缠绵,有喜有悲、声 色 情并茂,动人心弦。
艺术 特色
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 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现,还能配以各种皮影 特技操作和声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话剧的奇幻场面之绝,
历 史 起 源
保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
年6月8日,湖北省云梦皮影艺术团和山东省泰安市范正安皮影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
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2011年11月27日,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正在巴厘岛举行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6届会议正式决定把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2008
巧型是 的质近 艺朴代陕 术单陕西 特纯西皮 色,多影 。富种保
于地留 装方着 饰戏民 性曲间 ,的说 同前书 时身的 又。种 具陕种 有西痕 精皮迹 致影, 工造它
线了艺 的虚手 运线段山 用、与西 更实陕皮 为线西影 别之皮严 致外影谨 。,相规
虚似范 实。, 线皮艺 、影术 绘的风 线用格 及线及 暗除工
在百戏中非皮影戏莫属。
皮影戏制作方法
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
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
画之手法与风格。先将羊皮、驴皮或
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然后经药物
处理,使皮革变薄。 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 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 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 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 杂奇妙的过程。
皮 影 戏 流 派
调形调 的成相 古以融海 风“合宁 音弋,皮 乐阳并影 ;腔吸戏
”收自 、了南 “古宋 海典传 盐声入 腔腔, ”,即 两改与 大北当 声曲地 腔为的 为南“ 基腔曲

三形皮 地制影 民及)湖 间风和北 文格“皮 化与魏影 交陕谱戏 流豫”主 融皮(要 合影小分 的相皮“ 结似影门 果,)神 。是两谱
皮影戏 继承发展
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 褪色,温度的湿热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这对强 调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社会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弱点。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皮影基本都是以表演的形式出 现,都是以娱乐为目的。在如今这娱乐生活多样的年 代,皮影戏的魅力光环正在逐渐黯淡,只有这一些特 殊场合可以看见(如:北京的老舍茶馆以及一些演绎 着历史的戏院)
传统 文化

贰肆
























壹叁

皮影戏介绍
皮影戏 介绍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 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 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 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 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 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 样的皮影戏。
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
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
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
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
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
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
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
斯(伊朗)、阿拉
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
清代北京皮影已很普及。除深受农民、市民欢迎外,还进入到宫廷。康熙时,礼亲王府设有 八位食五品俸禄的官员专管影戏。嘉庆时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还传皮影班进宅表演。当时的北京 影戏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则于堂会唱影戏,有不少京剧演员也参加影戏班演出。
到了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 影艺人。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 零,一蹶不振。
皮影戏 继承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审 美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因而大家把以前皮影中的角色 与人物,都以更精湛与更细腻的雕刻工艺表现出来。
皮影的制作工艺正在从曾经的娱乐为主,欣赏为辅 向现如今以欣赏为主,娱乐为辅缓慢过渡。将来的皮 影更强调与突出其静态的艺术价值,通过场景的布置, 角色的表情,丰富的色彩等,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
18
灯亲了中种史可术人后 ”切多国民悠以都,来 。地少的间久说曾对的
称国艺艺、皮给中卓 它外术术流影予国别世 为戏形。传戏高的林纪 “迷式这很是度皮等的 中,,种广中的影世歌 国人迷源的国评戏界德 影们恋于一历价艺名到

皮影戏社会评价
谢谢 观看
本以及英、法、
德、意、俄等亚欧各国。
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
(1508年)北京曾举办百戏大会,皮影戏参加了
演出。另传
皮影自明中叶从兰州和华亭先传入河北涿州、后再传到京西、北
郊农村,然后入城
并形成东、西城两派。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 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 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 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