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生物柴油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生物柴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生物柴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模板生物柴油(Biodiesel)是一种较为洁净的合成油,普遍用于拖拉机、卡车、船舶等。
它是指以油料作物如大豆、油菜、棉、棕榈等,野生油料植物和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动物油脂、餐饮垃圾油等为原料油通过酯交换或热化学工艺制成的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再生性柴油燃料。
生物柴油是生物质能的一种,其在物理性质上与石化柴油接近,但化学组成不同。
生物柴油是含氧量极高的复杂有机成分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主要是一些分子量大的有机物,几乎包括所有种类的含氧有机物,如:酯、醚、醛、酮、酚、有机酸、醇等。
复合型生物柴油是以废弃的动植物油、废机油及炼油厂的副产品为原料,再加入催化剂,经专用设备和特殊工艺合成。
与同属清洁车用替代燃料的生物燃料乙醇相比,我国生物柴油生产相对发展缓慢。
从我国成品油需求来看,柴油相对汽油更加短缺,在我国发展生物柴油不仅有助于降低车辆尾气污染物排放,也具有缓解柴油资源短缺的现实意义。
考虑到废弃油脂是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产业化发展还能解决废弃油脂再次进入食品领域从而危害大众健康的问题。
但目前,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受到生产成本较高、政策扶持不足、相关管理不规范等因素的制约。
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讨论,有助于明确产业定位、理清发展思路,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我国生物柴油生产与示范我国2010年生物柴油产能约300万ta,产量约20万t,主要原料为餐饮废油、榨油废渣等,产品主要用于农用动力机械及公路、水路和铁路运输动力机械方面。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柴油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进程也比较缓慢。
自“十五”开始,政府加大对生物柴油研发的投入,但由于后期相关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尽管在建和规划的产能已有一定规模,但产能利用率不高。
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生产主体为民营企业,国企和外企也有涉足。
2008年7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公司以麻风树为原料的示范装置建设。
2020年生物柴油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20年生物柴油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内容目录一、碳减排推动生物能源应用,政策带动生物柴油市场快速发展 (4)1.1、气候问题引起全球重视,生物能源应用逐步提升 (4)1.2、欧盟大力推动生物能源应用,生物柴油市场获得快速发展 (4)二、生物柴油原料区域性差异明显,国内废油产业逐步获得发展 (6)2.1、生物柴油来源呈现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6)2.2、废弃油脂处理行业逐步规范,原料供应提升带动我国产业链发展 (10)三、欧洲市场需求空间持续提升,规模企业有望获得持续发展 (12)3.1、政策持续升级,带动生物柴油需求量持续提升 (12)3.2、废弃油脂更具环保低碳属性,具有良好的产品竞争优势 (14)3.3、欧盟要求标准严格,规模化达标企业有望获得持续发展空间 (17)四、关注标的——卓越新能:生物柴油领先企业,产业链延伸布局 (18)五、风险提示 (20)图表目录图表1:全球碳排放量持续提升 (4)图表2:运输领域非可再生能源消耗占据主导 (4)图表3:全球各部门碳排放量占比情况 (4)图表4:欧洲出台多项政策推动生物能源应用 (5)图表5:添加生物柴油可以明显降低PM、HC及CO的排放量 (6)图表6:全球生物柴油产量(亿升) (6)图表7:全球各国生物柴油生产占比 (6)图表8: 2019年全球棕榈油产量分布 (7)图表9:印尼、马来生物柴油产量(亿升) (7)图表10:印尼、马来生物柴油出口量(亿升) (7)图表11:2019年全球大豆产量分布 (8)图表12:美国大豆产量及出口情况(百万吨) (8)图表13:巴西大豆产量及出口情况(百万吨) (8)图表14:美国及巴西生物柴油产量(亿升) (8)图表15:德国生物柴油生产原料来源 (9)图表16:法国生物柴油生产原料来源 (9)图表17:我国食用油生产及消费情况(万吨) (9)图表18:我国使用植物油进出口情况(万吨) (9)图表19:我国大豆产量及进出口情况(万吨) (10)图表20:我国棕榈油进出口情况(万吨) (10)图表21:废弃油脂生产生物柴油产业链 (10)图表22:我国地沟油监管政策 (11)图表23:生产生物柴油废弃油脂消耗量及产能利用率 (11)图表24:欧洲废弃油脂进口来源国占比 (11)图表25:我国生物柴油产量及出口量变化情况(亿升) (12)图表26:全球主要国家使用生物柴油添加比例情况 (12)图表27:欧洲生物柴油消费量持续提升(亿升) (13)图表28:欧洲生物柴油生产及进出口情况(亿升) (14)图表29:不同原料的生物柴油销售价格(美元/吨) (15)图表30:欧洲生物柴油的原料来源变化 (16)图表31:印尼不断出台政策推动国内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的提升 (16)图表32:印尼、马来生物柴油消费及出口占比(亿升) (17)图表33:各国对生物柴油标准要求 (17)图表34:我国生物柴油产能及企业数量变化 (18)图表35:卓越新能分产品营收变化(百万元) (18)图表36:卓越新能产品分地区营收变化(百万元) (18)图表37:卓越新能生物柴油产能及产量变化(万吨) (19)图表37:卓越新能归母净利润变化(百万元) (19)图表38:卓越新能分产品毛利率变化 (19)一、碳减排推动生物能源应用,政策带动生物柴油市场快速发展1.1、气候问题引起全球重视,生物能源应用逐步提升空气污染和大气问题引起全球重视。
探讨国内生物柴油的现状与发展

322
二、国内生物柴油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石油价格大涨之时.生物柴油的行情也水涨船高,并引 发了生物柴油的投资热潮。尽管中国生物柴油行业发展迅速, 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含油原料不足及原料成本上涨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以目 前大量种植的麻风树为例,面临的问题包括产量不稳定,麻风 树的果实成熟时间不统一,种子有毒,采摘时需要特殊的工 具,处理时要很小心,这些都使原料的成本上升。同时受全球 生物柴油产能快速增长和生物柴油需求持续增强的影响,作为 生物柴油主要生产原料的菜油、豆油和棕榈油的国际市场价格 不断上涨,进而带动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 国内使用食用植物油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运行成本不断提 高。原先价格低廉的“地沟油”在生物柴油热潮之前,地沟油 价格仅为2000元/吨,随着生物柴油原料的大量需求,“地沟 油”价格一路上涨,目前国内地沟油价格约为4000元/吨。国 内植物油的生产不足以满足居民的食用消费,2004年食用油 的缺口甚至高达国内生产能力的63.4%,而要获得大量的菜籽 油、棉籽油用于生产生物柴油也不现实,地沟油、餐饮废油存 在收集系统不健全和利用率低问题,也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 同时目前加工生物柴油的成本中有70%~80%是原料的成本, 而原料价格仍在不断攀升,限制了生物柴油可利用的原料范 围。以从快餐店回收的棕榈油为例,从2006年的2800元上涨 到3500元,接近进口价格,国内菜籽油价格也从5500~6000
国内相关的强制性或保障性政策、法规还不健全,有待完 善,同时与生物柴油相配套的机动车辆的研发也有待提高。在 原料油成本过高及成品油价格管制的前提下,中国缺乏对生物 柴油生产企业的扶持政策。
三、生物柴油的发展展望
针对生物柴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行业结合 国情综合开发原料资源,加强新技术研究。通过育种技术提 高野生植物的含油量和产量的稳定性.继续寻找适合开发的 油料植物来增加原料的供应量。加强生物柴油下游产品的开 发.包括工业溶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固体催化剂、 黏合剂等,可以显著提高生物柴油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对 于麻风树等植物的种子还可以开发其中的药用物质,将其应 用在药学研究中,综合开发以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基础研究 工作,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适应于中国国情的生物柴油 技术。
发展生物质能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本文档下载自文库下载网,内容可能不完整,您可以点击以下网址继续阅读或下载:发展生物质能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介绍了生物质能源存在的问题集相关的研究对策,对生物质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天府新论2009年第5期发展生物质能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发展生物质能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刘险峰沈西林[摘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时间相对较晚,新能源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目前,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核心技术和大部分设备依赖进口,生产技术和设备部分占新能源投资的比重较高。
由于技术和设备国产化程度不高,导致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成本高,相对于同类产品,其市场竞争能力弱。
尽管如此,从能源的长远战略上讲,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势在必行,并且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关键词]新能源;生物质能源;产业化;经济政策[中图分类号】F407.2【文献标识码】h[文章编号】1004--0633(2009)05—05㈣径。
2、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藏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问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各种新能源中,生物质能是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并能转化为固态、液态、气态燃料。
生物质能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一我国能源需求和能源消费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目前,在国内消费的化石能源中,除煤炭尚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外,国内石油供给缺口非常巨大,石油进口量逐年上升,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迭创新高。
2008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50%。
2020年预计将超过60%。
在化石能源不可逆转地走向枯竭和未来化石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不得不寻找替代能源来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保障长期能源安全。
现在世界能源结构中遍布世界各地,每年聚集的生物质能相当于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的20倍,或者说,相当于世界现有人口食物能量的160倍。
【I’生物质能源是对相关植物提取和加工后生产出的一种可替代化石能源的燃料性物质。
中国生物柴油行业研究-行业主要企业、发展环境、技术水平、行业特征及上下游关系

中国生物柴油行业研究-行业主要企业、发展环境、技术水平、行业特征及上下游关系行业主要企业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生物柴油生产企业主要为河北金谷集团、唐山金利海、浙江东江等,基本情况如下:1、河北金谷集团河北金谷创始于1986年,旗下有河北金谷增塑剂有限公司、河北金谷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现拥有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生产线。
(资料来源该公司网站)2、唐山金利海生物柴油股份有限公司唐山金利海成立于2008年,现拥有年产6万吨生物柴油生产线。
2018年生物柴油年收入为2.89亿元。
(资料来源该公司网站)3、浙江东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东江成立于2006年,现拥有年产5万吨生物柴油生产线,2018年销售生物柴油7.16万吨,生物柴油年收入3.20亿元。
(资料来源于公司网站)4、河北隆海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隆海成立于2006年,现拥有年产6万吨生物柴油生产线。
2018年实现生物柴油年收入0.79亿元。
(资料来源该公司网站)5、荆州大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荆州大地成立于2006年,现拥有年产5万吨生物柴油生产线,2017年因产线调整柴油产品及附属产品都没有产出。
(资料来源于公司网站)6、上海中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中器成立于2005年,生物柴油生产能力为100吨/天,废弃油脂处置能力为120吨/天。
(资料来源于公司网站)行业发展环境1、有利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循环经济政策鼓励资源循环产业发展利用回收废油脂生产生物柴油等相关产品属于国家大力扶持、鼓励发展的新能源、生物质能、资源综合利用及循环经济产业,行业的发展对于降低对能源的依赖、改善环境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发展政策和发展规划以鼓励本行业的发展。
(2)国内石油资源短缺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国是人均占有石油能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占有量目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逐年上升,虽然中国化石柴油产量不断提高,但仍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巨大的市场空间为生物柴油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生物柴油

学术研究----可再生能源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的现状轻化委沈吕宁一.前言我国是一个缺油少气而富煤的国家,按美国油气杂志(Oil & Gas J) 2002年的统计,全球估算探明石油储量为143.3Gt,中国为3,288Gt,占2.3%,而2000年中国原油产量达162.3Mt, 按此年产量计,我国现有储量开采尚不足20 年.我国自1993年起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家,2000年,进口油已达69.60Mt,据国家计委能源所估计2010年我国原油需求将达到296~316Mt,同期原油产量仅170~180Mt,而2020年原油需求达380~420Mt,而同期原油产量仅180~190Mt,届时我国大部原油将依赖进口,对我国能源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柴油在中国主要成品油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2000年消费柴油67.10Mt,占汽、煤、柴油总量的 61.2%其中交通运输业占柴油消费量的 56.1%,为消费大户, 我国柴油的生产量一直低于消费量,今后15年,由于汽车柴油化的进程和农用柴油车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消费柴汽比将进一步扩大,2010年柴油需求量将突破亿吨大关,2015年预计将达到 1.3亿吨,由于今后我国对进口原油和成品油的依赖程度会逐步加大,按国家计委能源所的预测,2010年和2020年原油进口依赖程度分别为39.2%--46.2%和50.0%--59.1%,这必然危及我国的能源安全。
必须设法寻求替代燃料以减少对柴油需求的压力已刻不容缓,而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刚刚发展起来并开始实现产业化的生物柴油将是一个解决矛盾的出路之一。
(1,2)二.生物柴油的特性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发展生物柴油,具有十分丰富的原料资源。
生物柴油当前主要的原料除各类油料作物外,也可从厨房残余油脂回收,其中如食品加工厂、餐馆、快餐连锁店及大型企事业单位食堂等用废油脂等都作定期回收的对象。
生物柴油是典型“绿色能源”,大力发展生物柴油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能源替代,减轻环境压力,控制城市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生物柴油市场需求提升,废油脂生产更具优势

市场数据(人民币)市场优化平均市盈率18.90 国金基础化工指数3812 沪深300指数4844 上证指数3404 深证成指13851 中小板综指13021相关报告 1.《磷肥价格中枢提升,MDI 价格持续上行-【国金化工】行业研究周...》,2020.8.30 2.《草甘膦价格上涨,维生素热度提升-【国金基化】行业研究周报》,2020.8.24 3.《多因素共振,间甲酚步入景气周期-【国金基化】间甲酚行业深度报...》,2020.8.17 4.《维生素成交有所回暖,农药、化肥平稳运行-【国金基化】行业研究...》,2020.8.17 5.《淡储支撑国内化肥需求,PVC 糊树脂高位运行-【国金化工】行业...》,2020.8.9 郭荆璞 分析师 SA C 执业编号:S1130519100005 guojingpu @ 陈屹 联系人 chenyi3@ 杨翼荥 联系人 yangyiying @ 王明辉 联系人 wangmh @ 生物柴油市场需求提升,废油脂生产更具优势 行业观点 ⏹ 碳减排推动生物能源应用,生物柴油获得推广:自《京都议定书》后,欧盟加紧落实碳减排问题, 2003年,欧洲开始批准发展和使用生物燃料,根据欧盟先后出台《可再生能源指令》及修改版,要求2020年及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分别达到27%和32%,其中可再生燃料在运输部门的占比需达到10%和14%,生物柴油作为可再生能源逐步获得推广使用。
⏹ 生物柴油原料呈现显著差异,我国主要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来源多样,从原料主要分为三大类:①豆油、菜籽油等传统油料;②棕榈树结的棕榈果生产的棕榈油;③废弃油脂。
多年来,伴随着生物柴油的推广使用,全球的生物柴油产量持续提升,2019年,全球共生产生物柴油474亿升,10年间生物柴油产量的复合增速达到了10.3%。
由于我国食用油尚不能自给,但废弃油脂产量约1000万吨以上,因而我国逐步发展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链条,伴随着地沟油整治行动以及垃圾分类的推广,我国废弃油脂产业逐步向正规化发展。
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机理及应用研究

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机理及应用研究I. 引言- 生物柴油的背景及意义- 酯交换反应在制备生物柴油中的应用II. 酯交换反应的基本原理- 酯交换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酯交换反应的基本反应机理- 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因素III. 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常用的酯交换反应催化剂介绍- 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条件优化- 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及成果IV. 生物柴油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应用- 生物柴油的物理化学性质- 生物柴油的燃烧特性、发动机性能及难挥发物的影响- 生物柴油在航空、铁路、船舶、柴油机等领域的应用V. 生物柴油制备及应用前景展望- 生物柴油的优点和局限性- 生物柴油发展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生物柴油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展望VI. 结语- 酯交换反应在生物柴油制备中的重要性- 生物柴油在可持续能源发展中的地位- 生物柴油制备及应用的重要性一、引言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传统化石能源的限制,生物能源逐渐成为可持续能源的主要代表之一。
生物柴油作为生物能源的重要代表之一,因其绿色、清洁、环保等特点备受关注。
酯交换反应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原理和机理深受研究者的重视。
本论文主要探讨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机理及应用研究,并对其产生的影响做出深入分析。
二、酯交换反应的基本原理酯交换反应的定义是指一种将酯类化合物的羰基基团与另一个酯类化合物酯基结合生成新的酯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制备多种化合物,其中生物柴油就是其中之一。
酯交换反应按照样式可分为几类:全酯交换反应;半酯交换反应;酯化反应;加成反应等等。
酯交换反应的反应机理是指在碱催化下,对于两种不同的酯类化合物A和B,A酯基中与羰基相连的氧原子上有一个负电荷,这个负电荷和B酯基中的羰基相连的氧原子上的未成对电子形成缩短的O…O键,从而实现化合物A和B之间酯交换反应的发生。
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反应物中酯基的种类、碱催化剂的类型、反应温度、反应物的比例以及反应时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生物柴油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内容目录一、碳减排推动生物能源应用,政策带动生物柴油市场快速发展 (4)1.1、气候问题引起全球重视,生物能源应用逐步提升 (4)1.2、欧盟大力推动生物能源应用,生物柴油市场获得快速发展 (4)二、生物柴油原料区域性差异明显,国内废油产业逐步获得发展 (6)2.1、生物柴油来源呈现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6)2.2、废弃油脂处理行业逐步规范,原料供应提升带动我国产业链发展 (10)三、欧洲市场需求空间持续提升,规模企业有望获得持续发展 (12)3.1、政策持续升级,带动生物柴油需求量持续提升 (12)3.2、废弃油脂更具环保低碳属性,具有良好的产品竞争优势 (14)3.3、欧盟要求标准严格,规模化达标企业有望获得持续发展空间 (17)四、关注标的——卓越新能:生物柴油领先企业,产业链延伸布局 (18)五、风险提示 (20)图表目录图表1:全球碳排放量持续提升 (4)图表2:运输领域非可再生能源消耗占据主导 (4)图表3:全球各部门碳排放量占比情况 (4)图表4:欧洲出台多项政策推动生物能源应用 (5)图表5:添加生物柴油可以明显降低PM、HC及CO的排放量 (6)图表6:全球生物柴油产量(亿升) (6)图表7:全球各国生物柴油生产占比 (6)图表8: 2019年全球棕榈油产量分布 (7)图表9:印尼、马来生物柴油产量(亿升) (7)图表10:印尼、马来生物柴油出口量(亿升) (7)图表11:2019年全球大豆产量分布 (8)图表12:美国大豆产量及出口情况(百万吨) (8)图表13:巴西大豆产量及出口情况(百万吨) (8)图表14:美国及巴西生物柴油产量(亿升) (8)图表15:德国生物柴油生产原料来源 (9)图表16:法国生物柴油生产原料来源 (9)图表17:我国食用油生产及消费情况(万吨) (9)图表18:我国使用植物油进出口情况(万吨) (9)图表19:我国大豆产量及进出口情况(万吨) (10)图表20:我国棕榈油进出口情况(万吨) (10)图表21:废弃油脂生产生物柴油产业链 (10)图表22:我国地沟油监管政策 (11)图表23:生产生物柴油废弃油脂消耗量及产能利用率 (11)图表24:欧洲废弃油脂进口来源国占比 (11)图表25:我国生物柴油产量及出口量变化情况(亿升) (12)图表26:全球主要国家使用生物柴油添加比例情况 (12)图表27:欧洲生物柴油消费量持续提升(亿升) (13)图表28:欧洲生物柴油生产及进出口情况(亿升) (14)图表29:不同原料的生物柴油销售价格(美元/吨) (15)图表30:欧洲生物柴油的原料来源变化 (16)图表31:印尼不断出台政策推动国内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的提升 (16)图表32:印尼、马来生物柴油消费及出口占比(亿升) (17)图表33:各国对生物柴油标准要求 (17)图表34:我国生物柴油产能及企业数量变化 (18)图表35:卓越新能分产品营收变化(百万元) (18)图表36:卓越新能产品分地区营收变化(百万元) (18)图表37:卓越新能生物柴油产能及产量变化(万吨) (19)图表37:卓越新能归母净利润变化(百万元) (19)图表38:卓越新能分产品毛利率变化 (19)一、碳减排推动生物能源应用,政策带动生物柴油市场快速发展1.1、气候问题引起全球重视,生物能源应用逐步提升空气污染和大气问题引起全球重视。
进入21世纪,在传统的环境问题治理基础上,大气问题也不断引起重视,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变暖正在持续,根据IPCC 预计从1990年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4℃—5.8℃。
多年来全球碳排放总量持续提升,温室效应带来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全球各国不断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管控。
而生物能源可再生、污染小,是燃料领域化石能源的主要替代产品。
图表1:全球碳排放量持续提升来源:IEA ,国金证券研究所交通运输领域的成为重点监管领域。
全球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耗约占全球能源消耗的32%,而道路运输约占全球运输能源消耗的75%,是主要的能源消耗领域。
而目前,随着全球化石能源产业链的持续发展,在运输领域,97%的消耗依然依赖非可再生资源。
而交通运输领域大量依赖非可再生资源,是的运输部门成为主要的碳排放领域,占整体碳排放量26%。
1997年,为了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京都议定书》通过,并于2005年开始生效,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开始逐步出台各类政策及举措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而作为主要的碳排放领域,交通运输部门成为各个国家着力布监管控制的重要方向。
图表2:运输领域非可再生能源消耗占据主导 图表3:全球各部门碳排放量占比情况来源:REN21,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IEA ,国金证券研究所 1.2、欧盟大力推动生物能源应用,生物柴油市场获得快速发展欧盟持续出台政策推动碳减排。
自《京都议定书》后,欧盟加紧落实碳减排问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2003年,欧洲开始批准发展和使用生物燃料,并于2006年制定了《欧盟生物燃料战略》,推动生物燃料的添加使用。
2009年欧盟先后出台《可再生能源指令》及修改版,要求2020年及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分别达到27%和32%,其中可再生燃料在运输部门的占比需达到10%和14%,通过持续的政策推动,欧盟的碳减排行动持续推进,在全球成功形成示范案例。
图表4:欧洲出台多项政策推动生物能源应用来源:碳排放交易,招股说明书等,国金证券研究所生物柴油成为交通运输部门实现碳减排的主流方向之一。
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如菜籽油、玉米油、大豆油)、动物油(如牛油、猪油)、废弃油脂(如地沟油)或微生物油脂与甲醇或乙醇经酯转化而形成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为国际公认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主要用于动力燃料和生物基材料领域。
生物柴油来源多样,各个地区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择优选择原料,同时生物柴油与化石燃料性质相近,使用过程中无需对原用的柴油引擎、加油设备、储存设备和保养设备进行改动,降低了生物柴油的生产门槛和推广门槛。
生物柴油不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柴油机尾气污染物的排放。
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硫、氮等有害杂质很少,含氧量较高且更易充分燃烧,因而生物柴油在不新增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础上,还可以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尾气颗粒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硫化物等污染物排放,而从产业链加工角度看,生物柴油与化石柴油相比,不含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芳香族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特性。
图表5:添加生物柴油可以明显降低PM、HC 及CO 的排放量来源:EBB ,国金证券研究所二、生物柴油原料区域性差异明显,国内废油产业逐步获得发展2.1、生物柴油来源呈现显著的区域性差异生物柴油原料主要分为三大类,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生物柴油来源多样,从原料主要分为三大类:①豆油、菜籽油等传统油料;②棕榈树结的棕榈果生产的棕榈油;③废弃油脂。
多年来,伴随着生物柴油的推广使用,全球的生物柴油产量持续提升,2019年,全球共生产生物柴油474亿升,同比增长13%, 10年间生物柴油产量的复合增速达到了10.3%。
由于不同国家具有明显的资源文化差异和作物差异,因而全球生物柴油相对集中,且生产原料差异明显。
2019年,全球前五大生物柴油生产国分别为印尼(以棕榈油为主)、美国(以大豆为主)、巴西(以大豆为主)、德国(以菜籽为主)和法国(以菜籽为主),合计占比达到57%。
图表6:全球生物柴油产量(亿升) 图表7:全球各国生物柴油生产占比来源:Ren21,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Ren21,国金证券研究所全球棕榈油生产高度集中,印尼、马来主要以棕榈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
由于油棕榈生长及产油量对温度、降雨量等要求较高,在全球分布较为集中,作为三大植物油的源头,棕榈油的生产高度集中,其中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合计产量占比高达84%,因而印尼和马来成为全球主要的棕榈油生产及出口基地,由于棕榈油资源丰富,印尼、马来以棕榈油为原料大量生产生物柴油,成为全球主要供给生物柴油的地区。
图表8: 2019年全球棕榈油产量分布 图表9:印尼、马来生物柴油产量(亿升)来源:美国农业部,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美国农业部,国金证券研究所 印尼及马来成为全球主要的生物柴油机原料供应基地。
印尼、马来棕榈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展,棕榈油产量持续提升,除个别年份气候等因素外,以棕榈油生产生物柴油产量有了大幅增长,在满足自身生物柴油需求的基础上,印尼、马来大量出口棕榈油及棕榈油生产的生物柴油,是全球主要的生物柴油及原料出口国。
2019年欧盟使用约450万吨棕榈油生产生物柴油,其中约四分之三的原料来源于印尼及马来。
图表10:印尼、马来生物柴油出口量(亿升)来源:美国农业部,国金证券研究所全球大豆生产高度集中,巴西、美国、阿根廷是全球主要的大豆生产国。
美国、巴西及阿根廷经过多年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多年培育推广转基因大豆种植,是主要的大豆种植国家,2019年全球约有8成以上大大豆产量集中于这个三个国家。
图表11:2019年全球大豆产量分布来源:美国农业部,国金证券研究所美国、巴西大豆原料充裕,主要以大豆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
美国、巴西大豆作为油料供应充足,因而主要以大豆作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
大豆提炼油脂后会有大量的豆粕等副产品,含有高蛋白,是良好的饲料来源,因而美国、巴西在满足自身需求后,主要以大豆产品出口为主。
而美国和巴西以大豆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多数以自用为主,较少部分用于出口,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原料、产品供应体系。
图表12:美国大豆产量及出口情况(百万吨)图表13:巴西大豆产量及出口情况(百万吨)来源:美国农业部,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美国农业部,国金证券研究所图表14:美国及巴西生物柴油产量(亿升)来源:美国农业部,国金证券研究所德国、法国主要以菜籽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
随着欧洲大力推行可再生能源,德国、法国积极推广使用以菜籽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并对农民种植油菜籽给予补贴,随着油菜籽的种植提升,以菜籽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已经占据了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市场。
而德国、法国也逐步成为欧洲生物柴油主要的生产国。
图表15:德国生物柴油生产原料来源 图表16:法国生物柴油生产原料来源来源:OilWorld ,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OilWorld ,国金证券研究所 “不与人争粮”的政策要求使得国内难以形成以植物油作为直接原料的生物柴油产业链。
不同于全球主要的生物柴油生产国,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于粮食及油品的需求量巨大,2018/19年,我国食用油产量2545万吨,仍有近800万吨的食用油缺口尚未自给,而在我国生产的食用油中,作为主要的油料的大豆仍长期依赖进口,2019年我国进口大豆8851万吨,产品自给率不足2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