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对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肺癌1例
隐匿性乳腺癌伴肾上腺肿物1例报告

隐匿性乳腺癌伴肾上腺肿物1例报告闫雷;刘敏;刘百龙;董丽华【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1(037)004【总页数】1页(P655)【作者】闫雷;刘敏;刘百龙;董丽华【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放疗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放疗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放疗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放疗科(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患者,女性,55岁,因右腋下无痛性肿物4个月于2010年1月15日入院。
就诊4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腋下一肿物,约蛋黄大小,不伴有疼痛,双侧乳腺未发现肿物,无乳头溢液。
于本院门诊行超声引导下腋窝肿大淋巴结穿刺,病理回报:穿刺组织内可见癌。
免疫组化:CA15-3 (+),CK (+),CK20 (-),CK7 (+),E-cadherin (+),S-100 (+),PR(-),ER (-),HMB45(+),支持来自乳腺。
查体:右侧腋窝可及2个肿大淋巴结,大小约3.5及2.5cm,边界清,活动度尚可,双侧乳腺对称,无乳头凹陷及橘皮征,右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见一长约4cm陈旧性术痕,双侧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心肺腹无异常。
既往于2年前曾行右侧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
月经、婚育史无特殊。
否认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
入院诊断为右侧乳腺癌(cT0N2M0),行TAC(环磷酰胺500mg·m-2,吡柔比星50mg·m-2,多西他赛75mg·m-2)方案新辅助化疗6疗程后右侧腋下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术前查胸正侧位片肺内未见异常,乳腺增强MRI检查提示右乳腺外下象限及邻近脂肪层内异常信号,邻近处乳腺边缘小结节影。
行肾上腺超声,提示右侧肾上腺区约22mm×19mm实质性占位,建议行双侧肾上腺平扫加二期增强CT检查以明确诊断,患者拒绝。
于2010年5月14日在全麻下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福建放射肿瘤科模拟题2021年(94)_真题无答案(32)

福建放射肿瘤科模拟题2021年(94)(总分87.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有关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的陈述错误的是A. 一经诊断,原则上应早期手术切除B. 大都有完整的包膜,易于完整摘除C. 多数肿瘤与肋间神经或交感神经有联系D. 肿瘤位于胸前者应避免损伤胸3~4、交感神经而导致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E. 来源于迷走神经者要注意勿损伤喉返神经2. 下列关于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治疗原则描述错误的是A. 对于厚度小于1mn的病灶,手术切除边缘距病灶或活检瘢痕0.5~1cmB. 对于厚度1~2mm的病灶,尽可能争取手术切除边缘距病灶或活检瘢痕2cmC. 对于厚度2~4mm的病灶,建议手术切除边缘距病灶或活检瘢痕2~3cmD. 对于厚度超过4mm的病灶,建议争取手术切除边缘距病灶或活检瘢痕3cmE. 厚度小于1mm的病灶,建议行区域淋巴结清扫3. 男性,36岁,近半年出现间断性排便次数增加,常于进食后立即排便,大便不成形,但无脓血及黏液便等。
夜间常有较严重的盗汗,并伴有37.5℃左右的低热。
服用抗生素症状可缓解。
B超检查发现,乙状结肠有3cm肠壁轻度增厚。
正确的处理意见为A. 直肠指诊B. CT检查C. 诊断性抗结核治疗D. 乙状结肠镜检查E. 服用抗生素加中药保留灌肠控制炎症4. 食管癌手术后最严重的早期并发症是A. 反流性食管炎B. 吻合口瘘C. 胸膜腔感染D. 吻合口狭窄E. 术后肺不张5. 乳腺癌的乳腺X线摄影不常见的表现为A. 边缘不规则,伴有毛刺的肿物B. 血管增粗C. 片状密度增高影D. 成堆细砂粒样钙化E. 皮肤增厚或限局性皮肤凹陷6. 诊断直径<2cm的肝癌,最好的方法为A. 放射性核素肝扫描B.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C. B超D. MRIE. 胆道造影7. 绒毛膜上皮癌最可靠的确诊依据是A. X线胸片可见转移阴影B. 阴道可见紫蓝色转移结节C. 卵巢黄素囊肿持续不消失D. 刮宫术后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持续高于正常值E. 子宫病理学检查仅见滋养细胞而无绒毛结构8. 食管癌下面哪种情况可行内镜黏膜切除A. 癌侵犯黏膜下层B. 癌侵犯黏膜肌层C. 上皮内癌D. 癌侵犯肌层E. 癌侵犯纤维层9. 颈部Ⅰ区淋巴结为A. 颌下和颏下淋巴结B. 颈深淋巴结上组C. 颈深淋巴结中组D. 颈深淋巴结下组E. 颈后三角淋巴结10. 电子束治疗时,能量选择的标准是使整个靶区完全被某一等剂量线包括,此等剂量线为A. 80%B. 90%C. 70%D. 100%E. 95%11. Krukenberg癌是指胃癌转移至哪个器官A. 子宫B. 大网膜C. 直肠前窝D. 卵巢E. 腹壁12. 卵巢上皮癌放射治疗时,不属于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A. 分期B. 组织分化C. 组织类型D. 年龄E. 术后残存肿瘤大小13. 根治性手术指A. 肿瘤广泛切除术B. 肿瘤局部切除术及区域淋巴结的清除术C. 肿瘤广泛切除术及区域淋巴结的清除术D. 受累脏器整个切除及区域淋巴结的清除术E. 肿瘤及其远处转移灶的广泛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除术14. 较易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是A. 左侧开胸食管胃弓下吻合术B. 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食管胃左颈吻合术C. 左侧开胸食管胃弓上吻合术D. 右胸、腹正中二切口食管胃右胸内吻合术E. 右侧开胸经裂孔食管胃右胸内吻合术15. 食管癌的早期症状是A. 呛咳B. 声嘶C. 明显消瘦D. 吞咽梗阻E. 吞咽异物感16. 食管癌下述哪项应首选放疗A. 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B. 主动脉弓以下食管癌C. 胸下段食管癌D. 胸中段食管癌E. 胸中段和下段食管癌17. 下列情况应行全腮腺切除的是A. 分化差的腺癌B. 恶性混合瘤C. 未分化癌D. 鳞癌E. 以上均是18. 不属于恶性胸膜间皮瘤手术适应证的是A. 病变集中一侧胸腔,无远处转移B. 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C. 患者相对年轻,能承受手术创伤,预期术后能接受辅助治疗和较好的生活质量D. 患者伴有难以忍受的胸部疼痛E. 反复难以控制的胸腔积液而其他治疗无效19. 患者男,60岁。
结节病误诊1例分析

结节病误诊1例分析【关键词】结节病;肺癌诊断;误诊1 病历摘要患者女,49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刺激性干咳、伴消瘦、盗汗、乏力、食欲不振,自服消炎和止咳药物无好转,近1周上述症状加重而入院。
查体:神清、精神不振、消瘦、唇略发绀,右锁骨上可触及0.7 cm淋巴结、质硬、活动度良好,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
化验检查:白细胞6.0×109/L,中性粒细胞0.72,淋巴细胞0.28,红细胞3.1×1012/L,血红蛋白9.6 g/L,胸片示右肺门影增大,CT示:右侧纵隔,主动脉弓旁及双侧肺门多发散在肿大的淋巴结,纵隔内多组淋巴结增大,入院诊断考虑为中央型肺癌伴纵隔转移,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见,右上叶支气管与中间支气管分杈处增宽,右中叶内侧段有狭窄,支气管病理活检提示:慢性炎症改变,右锁骨上淋巴结活检诊断为:淋巴结肉芽肿。
临床综合考虑结节病。
给予泼尼松30 mg每天一次口服,1周后病情明显好转,1个月后CT显示肺门纵隔淋巴结明显缩小,继续口服泼尼松治疗。
2 讨论结节病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女性多于男性,好发年龄20~40岁,临床大多数发病隐匿,多以呼吸系统为首发证状。
另有约20%于健康体检时发现,20%~30%以肺外病变为首发症状[1],皮肤改变约占11%~25%,眼部表现占25%,周围淋巴结肿大占[2]1/3,还有心脏改变,肾脏受累,消化系统及关节炎等,易误诊为淋巴结核、淋巴瘤、肺结核、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及关节炎等。
结节病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病理学形态是以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非干酪样上皮细胞肉芽肿性改变,抗酸染色体阴性。
另有SACE活性增高,胸片及CT可见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伴或不伴肺内结节、片状影。
结节病有自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考虑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活动性眼病;进行性肺部病变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神精系统改变;心脏结节病、皮肤、肾脏、肝损害;持续性高钙血症。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叶雨超; 孙玲; 杨永福; 夏金华; 黄波【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9(030)014【总页数】3页(P1888-1890)【关键词】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误诊; 临床症状; 病理特点; 治疗【作者】叶雨超; 孙玲; 杨永福; 夏金华; 黄波【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呼吸二病区贵州遵义563000;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贵州遵义 5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是一种少见的侵袭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具有系统性、多样性、病情复杂,早期诊断十分困难,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症状就诊的国内少有报道,十分容易误诊。
本文分析1例因肺内症状为首发表现的AITL,最初诊断为肺结核,分析其发病、诊断及治疗过程,重点阐述AITL临床症状、病理特点、治疗手段及误诊原因分析,以提升该病认识,减少误诊漏诊。
1 病例简介1.1 病史患者男性,73 岁,因“咳嗽、咳痰2 个月余,加重伴发热20+d”于2017年7月14日入院,患者2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白色粘痰,咳嗽夜间较重,伴乏力、纳差,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无咳血及痰中带血,不伴有畏寒、发热、寒战、盗汗,就诊于当地县医院,查胸部CT(2017年5月)提示:(1)考虑双肺继发性肺结核病双上肺叶结核球形成;(2)心包膜增厚、钙化。
查3次痰结核菌涂片均阴性,予输液治疗(具体治疗不详),症状无明显缓解,20+d前上诉症状加重并出现不规则发热,最高体温39.5℃,伴畏寒、寒战,伴乏力、纳差,无夜间盗汗,否认胸痛、胸闷及咳血(痰中带血),再次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该院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具体不详)1周无效,因考虑“肺结核”转诊至我院,患病以来体重下降2~3 kg。
隐匿性乳腺癌1例病例报道及诊治体会

中 图 分 类 号 : 3 .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5 16 (0 20 — 28 0 R7 79 D 2 9 — 24 2 1)3 0 3 — 3
d i1 . 6  ̄ i n2 9 — 2 4 0 20 . 4 o :03 9 s 0 5 1 6 . 1 . 0 9 s 2 3 2
7 0%左 右 [ 。典 型 的乳 腺 癌 早 期一 般 表 现 为 乳房 1 ]
进 行连续 切 片)腋 窝淋 巴结 检 出 1 枚 没有转 移 ” , 5 。 术 后 患者恢 复情 况 良好 , 续予 以 C F方案 化疗 一 继 E 次, 因患 者 出现 重度 的骨髓 抑 制 而终 止 化疗 , 荐 推 患者 口服他莫 西芬 3 5 。 至 年
予 以新 辅助 化疗 (E C F方 案 ) 两周期 后 , 2 1 年 5 于 01 月 1 8日在 全 麻下 行 “ 左乳 癌 改 良根治 术 加 左 侧腋 窝 淋 巴结 清扫 术 ”术 后病 理检查 结果 示 “ , 左乳 没有
发 现 原发 肿 瘤 ( P T C 对 E — T报 告 的异常 高代 谢 部位
( N ) 查显 示 为纤 维 瘤 。 于 2 1 年 3月 2 F AC 检 0 1 2日
以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1例及文献复习

㊃病例报告㊃以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特发性多中心型C a s t l e m a n 病1例及文献复习张旭霞,张玲芳,杨 静,彭艳艳,刘 乐,邰宵辉,李红玲(甘肃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甘肃兰州730000)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胰腺炎;诊断中图分类号:R 73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583X (2018)01-0084-03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583X.2018.01.014 C a s t le m a n 病(C D )是一种局灶或多中心淋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临床少见病,1956年B e n ja m i n C a s t l e m a n 等首次报道并命名㊂C D 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临床上以淋巴结显著肿大为特点,可伴有全身症状和(或)多系统损害,明显的淋巴滤泡㊁血管及浆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增生是其最显著的病理特点㊂由于C D 多系统损害特点往往以其他病为首发表现,而且部分C D 处于B 细胞恶性增生的危险中,少数多中心型可转化为恶性淋巴瘤㊂因此,提高对C D 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的认识水平,对及早准确诊断C D 具有重要的意义㊂为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甘肃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以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经病理确诊的1例C D 典型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㊂1 病例摘要患者,男,43岁,主因反复上腹部疼痛2个月,于2016年3月6日收住我院消化科㊂2016年1月5日患者无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就诊于武都区医院化验血淀粉酶480U /L ,尿淀粉酶1210U /L ;腹部超声示:胰腺头部肿胀,周围似有渗出,考虑胰腺炎㊂诊断 急性胰腺炎 ,给予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㊂出院后仍有轻微腹痛,未予重视㊂3月2日患者腹痛加重,就诊于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上腹增强C T :胰腺肿瘤性病变合并肝㊁双肾及骨转移;腹膜后可见多发小淋巴结㊂为进一步诊治以 胰腺肿瘤 收住我院消化科㊂患者起病以来精神食欲㊁睡眠差,近2月体重下降约8k g,大小便正常㊂入院体格检查:神清,对答切题,无贫血貌,双侧腋窝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团,质韧无触痛,最大约3c mˑ2c m ㊂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运动对称,触觉语颤正常,无胸膜摩擦感,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㊂上腹部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其余检查无明显异常㊂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5ˑ109/L ,血红蛋白132g /L ,血小板90ˑ109/L ㊂乙型肝炎三系统+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 V )+梅毒(-)㊁人类疱疹病毒-8(-)㊂红细胞沉降率89mm/1h ,血淀粉酶371.2U /L ,尿淀粉酶1343.0U /L ;生化:球蛋白53.1g /L ,血糖正常㊂肿瘤标记物:糖类蛋白12555.97U /m l ,糖类蛋白19-955.58U /m l㊂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胃窦)慢性浅表性胃炎Ⅲ级,灶性腺体肠化㊂浅表淋巴结超声: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回声减低,部分淋巴结纵横比例失常㊂上腹部M R 平扫+增强示:胰头㊁肝脏及双肾多发异常信号灶,并多发肋骨骨质信号异常,肋骨周围软组织增厚,双侧胸膜增厚并少量胸腔积液,腹膜后可见多发小淋巴结;少量腹水;胆汁淤积(图1)㊂考虑胰腺肿瘤性病变合并肝㊁双肾及骨转移㊂图1 治疗前腹部M R I 检查结果 胰头㊁肝脏及双肾多发异常信号灶,并多发肋骨骨质信号异常,肋骨周围软组织增厚通信作者:李红玲,E m a i l :150********@163.c o m㊃48㊃‘临床荟萃“ 2018年1月5日第33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a n u a r y 5,2018,V o l 33,N o .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左侧腋窝淋巴结活检病理:镜下淋巴结结构紊乱,被膜完整,边缘窦消失,髓窦不明显,淋巴组织弥漫增生,其间可见较多的淋巴滤泡,生发中心扩大,套区存在并伴有葱皮样改变㊁小血管伸入生发中心并伴有透明样变性,套区内可见数量丰富的浆细胞,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丰富,内皮细胞肿胀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①C D3(+);②C D20(+,以滤泡为主);③B c l-2 (+,生发中心细胞-);④B c l-6(生发中心细胞+);⑤C y c l i nD1(-);⑥C D34(微血管内皮细胞+);⑦C D10(生发中心细胞+);⑧C K P(-);⑨C D21(滤泡FD C+);⑩C D79α(+,以套层为主);췍K i-67(i n d e x:生发中心70%~80%,滤泡间8%~10%)㊂(左侧腋窝淋巴结)C a s t l e m a n病,血管滤泡型(巨大淋巴结增生),见图2㊂图2患者淋巴结活检结果淋巴滤泡数量增多,滤泡间成熟浆细胞呈多个片状分布患者于2016年3月18日转入肿瘤内科,自身抗体阴性,免疫球蛋白G32.90g/L;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T S H)1.86U/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1.50n m o l/L,甲状腺素(T4)77.25n m o l/L;淀粉酶测定:尿淀粉酶2108.0U/L;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象未见明显异常㊂颈胸部C T:①双侧颈动脉鞘内及右侧锁骨上多发淋巴结肿大;②双侧上颌窦筛窦炎;③双肺支气管炎,请结合临床;④双侧胸膜肥厚,双侧胸腔积液;⑤双侧肺门㊁腋下及纵膈多发淋巴结肿大㊂明确诊断:C a s t l e m a n病(血管滤泡型;特发性多中心型;Ⅳ期),累及颈部㊁肺门㊁纵膈㊁腋下淋巴结,侵犯胰腺㊁肝脏㊁肾脏㊁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 a s t e r n C o o p e r a t i v eO n c o l o g y G r o u p,E C O G)评分1分㊂给予C HO P方案(环磷酰胺1.2g,静脉滴注第1天;长春新碱2m g,静脉滴注第1天;吡柔比星50 m g,静脉滴注第1天;泼尼松龙100m g,口服第1~5天)化疗2个周期,化疗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化疗后上腹部疼痛缓解,腋下肿大的淋巴结明显缩小,淀粉酶正常,红细胞沉降率42mm/1h,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 R)㊂于9月28日完成C HO P方案8周期化疗,P E T-C T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 R)㊂于2017年3㊁6月复查C R㊂2讨论目前认为,C D为非肿瘤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㊂男女比例接近,各年龄段均可发病㊂病程长短不一,据文献报道最长可达15年㊂C D的发病机制及病因目前仍不清楚,据目前报道可能与病毒感染[如人类疱疹病毒8(HHV-8)㊁巨细胞病毒(C MV)㊁E B 病毒㊁H I V等]㊁高水平的白细胞介素6(I L-6)㊁血管增生有关[1-2]㊂C D的突出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单一,亦可多部位㊂根据淋巴结受累范围C D临床上分为局灶性(L C D)和多中心型(M C D)㊂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C D分为透明血管型(H V-C D)㊁浆细胞型(P C-C D)和混合型(MT-C D)㊂M C D根据是否感染HH V-8分为HH V-8相关M C D(HH V-8阳性)及特发性M C D(i M C D)(HHV-8阴性)㊂L C D较多见,发病中位年龄30~40岁,主要表现为单一部位淋巴结肿大,90%以上患者无全身症状,淋巴结切除后疗效确切[3]㊂M C D常呈侵袭性病程,易伴发感染,发病中位年龄50~60岁,通常表现为多部位淋巴结肿大和多脏器受累,患者多伴有长期发热㊁盗汗㊁乏力㊁消瘦等全身症状㊂此外,客观检查中血细胞减少(如贫血和血小板减少)㊁血清I L-6升高㊁高免疫球蛋白血症㊁肝脾肿大为多见㊂M C D不仅可累及淋巴结,还可累结外组织,如肺㊁心包㊁喉㊁眼㊁肝㊁肾等多器官系统㊂但以胰腺受累为首发表现的M C D病例相当罕见,国外资料俱为L C D病例,国内尚未见报道[4-5]㊂C D的确诊需结合临床与病理,多次多部位病理活检可提高阳性率㊂F r i z z e r a于1988提出C D的诊断标准:①L C D:单一部位淋巴结肿大,特征性增生性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排除可能的原发病,H V型多无全身症状;②M C D:2个或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并侵犯外周淋巴结,特征性增生性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排除可能的原发病,多系统受累表现㊂本病例腹痛为首发症状,双侧颈部腋窝㊁纵隔及双肺门区多发肿大淋巴结,血球蛋白明显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快,H I V抗体检测(-),HH V-8抗原检测(-),侵犯胰腺㊁肝脏㊁肾脏㊁骨,结合病理切片,病变符合C D㊁血管滤泡型特发性多中心型㊂C D一般累及的结外组织为肺㊁心包㊁喉㊁眼㊁肝㊁肾等多器官系统㊂但以胰腺受累为首发表现的少见㊂由于本例以胰腺炎为首发表现,且初诊时未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按胰腺炎治疗后症状缓解,导致未能及早诊断㊂C D为临床少见病,i M C D病例更为罕见,以胰腺炎为首发表现i C D国内尚未见报道[6-7]㊂C D的预后与病理类型㊁临床分型及H I V感染等有关㊂根据㊃58㊃‘临床荟萃“2018年1月5日第33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5,2018,V o l33,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 a t i o n a l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C a n c e rN e t w o r k,N C C N)指南M C D治疗建议,主要为联合化疗ʃ利妥昔单抗(R),具体为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碱类+泼尼松(C HO P)㊁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碱类+地塞米松(C A V D)㊁环磷酰胺+长春碱类+泼尼松(C V P)及脂质体多柔比星㊂治疗有反应者,进行临床观察,直到进展后与治疗无效者归入难治/进展组㊂最终归入复发/难治组,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其他非常用药物治疗㊂可选择的药物治疗方案有:硼替佐米(蛋白酶体抑制剂)ʃ利妥昔单抗㊁t o c i l i z u m a b(人源化抗人I L-6受体单抗)㊁a n a k i n r a(重组I L-1受体抑制剂)㊁沙利度胺ʃ利妥昔单抗㊁来那度胺㊁大剂量的齐多夫定联合缬更昔洛韦(病毒激活细胞毒药物)等单药或联合方案[8-9]㊂由于这些方案的治疗报道均为个案报道,所以它们在C D 中的治疗意义有待进一步证实㊂患者H I V-HHV-8-伴有终末器官损害[10-11],疾病活动,首先考虑R-C HO P方案,由于经济条件所限未使用美罗华,予以C HO P方案,化疗效果佳达到完全缓解㊂我们选择将本例患者临床资料加以报道,以引起临床重视㊂参考文献:[1]赖玉梅,李敏,刘翠苓,等.I L-6在C a s t l e m a n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34(5):404-408.[2] N i s h i m o t oN,M i v a s a k a N,Y a m a m o t o K,e ta l.L o n g-t e r ms a f e t y a n d e f f i c a c y o f t o c i l i z u m a b,a n a n t i-I L-6r e c e p t o rm o n o c l o n a l a n t i b o d y,i n m o n o t h e-r a p y,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r h e u m a t o i da r t h r i t i s(t h eS T R E AM s t u d y):e v i d e n c eo f s a f e t ya n d e f f i c a c y i na5-y e a r e x t e n s i o ns t u d y[J].A n nR h e u m D i s,2009,68(10):1580-1584.[3] R o c aB.C a s t l e m a n sd i s e a s e:a r e v i e w[J].A I D SR e v,2009,11(1):3-7.[4] K h a s h a b MA,C a n t o M I,S i n g h V K,e ta l.A r a r ec a s eo fp e r i p a n c r e a t i cC a s t l e m a n s d i s e a s e d i a g n o s e d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l y b ye n d o s c o p i c u l t r a s o u n d-g u i d e df i n e n e e d l e a s p i r a t i o n[J].E n d o s c o p y,2011,43(S u p p l e2U C T N):E128-130.[5]S h e t t y P S,P a t k a rS,S h e t T,e ta l.C a s t l e m a n sd i s e a s ep r e s e n t i n g a s p e r i p a n c r e a t i c n e o p l a s m[J].I n d i a n J S u r gO n c o l,2015,6(1):26-29.[6] M a t s u m o t oT,O k u w a k iK,K i d a M,e ta l.A p a t i e n t w i t hp a n c r e a t i c C a s t l e m a n's d i s e a s e a r i s i n g a r o u n d t h e m a i np a n c r e a t i c d u c t[J].I n t e r n M e d,2015,54(16):2007-2012.[7] L i u A Y,N a b e l C S,F i n k e l m a n B S,e t a l.I d i o p a t h i cm u l t i c e n t r i c C a s t l e m a n s d i s e a s e:a s y s t e m a t i c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J].L a n c e tH a e m a t o l,2016,3(4):163-175.[8] F a j g e n b a u m D C,U l d r i c k T S,B a g g A,e ta l.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c o n s e n s u s d i a g n o s t i c c r i t e r i af o r HH V-8-n e g a t i v e/i d i o p a t h i cm u l t i c e n t r i cC a s t l e m a nd i s e a s e[J].B l o o d, 2017,129(12):1646-1657.[9] T a l a t N,S c h u l t e KM.C s a t l e m a n s d i s e a s e:s y s t e m a t i ca n a l y s i so f416p a t i e n t sf r o m t h el i t e r a t u r e[J].O n c o l o g i s t,2011,16(9):1316-1324.[10] C a s q u e r oA,B a r r o s oA,F e m aán d e zG u e r r r r oM L,e t a l.U s eo f r i t u x i m a b a s a s a l v a g e t h e r a p y f o r H I V-a s s o c i a t e dm u l t i c e n t r i cC a s t l e m a nd i s e a s e[J].A n nH e m a t o l,2006,5(3): 185-187.[11]S t a r k e y C R,J o s t e N E,L e e F C.N e a r-t o t a lr e s o l u t i o n o fm u l t i c e n t r i cC a s t l e m a n d i s e a s eb y p r o l o n g e dt r e a t m e n t w i t h t h a l i d o m i d e[J].A mJH e a m a t o l,2006,81(4):303-304.收稿日期:2017-08-17编辑:﹏﹏﹏﹏﹏﹏﹏﹏﹏﹏﹏﹏﹏﹏﹏﹏﹏﹏﹏﹏﹏﹏﹏﹏﹏﹏﹏﹏﹏﹏﹏﹏﹏﹏﹏﹏﹏﹏﹏﹏﹏﹏﹏﹏﹏﹏﹏﹏﹏﹏王秋红(上接第83页)参考文献:[1]S i k o r s k aB,K n i g h tR,I r o n s i d e J W,e t a l.C r e u t z f e l d t-J a k o bd i se a s e[J].A d vE x p M e dB i o l,2012,724:76-90.[2]陈吐芬,江晓静.人类朊粒病研究进展及对人类医学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26(6):614-618.[3] P u o t iG,B i z z iA,F o r l o n iG,e ta l.S p o r a d i ch u m a n p r i o nd i se a s e s:m o l e c u l a r i n s i g h t s a n d d i a g n o s i s[J].L a n c e tN e u r o l o g y,2012,11(7):618-628.[4] K n i g h tR.C r e u t z f e l d t-J a k o bd i s e a s e:a r a r e c a u s eo f d e m e n t i ai ne l d e r l y p e r s o n s[J].C l i n I n f e c tD i s,2006,43(3):340-346.[5] B u c e l l i R C,A n c e sB M.D i a g n o s i sa n de v a l u a t i o no f a p a t i e n tw i t hr a p i d l yp r o g r e s s i v ed e m e n t i a[J].M o M e d,2013,110(5):422-428.[6] M a r t i nG G,Pér e z J A,C u e v a sR A.C r e u t z f e l d t-J a k o b d i s e a s e:h y p e r i n t e n s es i g n a l i nc o r t e xa n d b a s a l g a n g l i ai n m a g n e t i c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i n g[J].N e u r o l o g i a,2009,24(9):813.[7] T k i t a m o t o H.C l i n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o f MM2-t y p e s p o r a d i cC r e u t z f e l d t-J a k o bd i s e a s e[J].N e u r o l o g y,2005,64(4):643-648.[8] Z a n u s s oG,F i o r i n i M,F e r r a r iS,e ta l.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 f l u i dm a r k e r s i ns p o r a d i cC r e u t z f e l d t-J a k o bd i s e a s e[J].I n tJ M o l S c i,2010,12(9):6281-6292.[9] Z e r r I,K a l l e n b e r g K,S u mm e r sD M,e ta l.U p d a t ec l i n i c a ld i a g n o s i t i c c r i te r i af o rs p o r a d i cC r e u t z f e l d t-J a k o bd i s e a s e[J].B r a i n,2009,135(4):2659-2668.[10] C h i t r a v a s N,J u n g R S,K o f s k e y D M,e t a l.T r e a t a b l en e u r o l o g i c a l d i s o r d e r s m i s d i a g n o s e d a s C r e u t z f e l d t-J a k o bd i se a s e[J].A n nN e u r o l,2011,70(3):437-444.收稿日期:2017-09-08编辑:武峪峰㊃68㊃‘临床荟萃“2018年1月5日第33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5,2018,V o l33,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低钠血症为首发症状的小细胞肺癌1例

低钠血症为首发症状的小细胞肺癌1例商书霞;陈树春;章冬梅【摘要】@@ 患者,男,55岁.主因间断头晕、恶心、呕吐1个月余入院.患者于1月前喷洒农药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当时患者无发热、咳嗽,无胸闷、气短、胸痛、咯血等不适症状,无明显消瘦.【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1(033)004【总页数】1页(P639-639)【关键词】低钠血症;小细胞型肺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症【作者】商书霞;陈树春;章冬梅【作者单位】056201,河北省邯郸市,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二矿医院内科;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患者,男,55岁。
主因间断头晕、恶心、呕吐1个月余入院。
患者于1月前喷洒农药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当时患者无发热、咳嗽,无胸闷、气短、胸痛、咯血等不适症状,无明显消瘦。
在当地医院给予止吐治疗后效果欠佳,遂转入我科,入院查体:体温37.5℃,血压 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不振,双侧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检查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
化验检查:血钠107mmol/L(正常135~145 mmol/L)、尿钠374 mmol/L(正常﹤20 mmol/L)、血浆渗透压为 215.07 mOsm/L(正常﹥280 mOsm/L);血、尿、大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正常;皮质醇正常并符合生理节律;促肾上腺激素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肿瘤全项无异常;结核抗体阴性;血沉正常;颅脑CT未见异常;颅脑MRI回报轻度脑缺血改变,垂体无异常;肺部CT示右肺上叶后端及右肺下叶背段小结节影;腹部CT示胰头稍饱满,胆总管略扩张,胰腺强化CT无异常;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恶性肿瘤的早期识别

表20-0-3 预测结直肠肿瘤风险评分表
危险因素
标准
分值
年龄
50岁-55岁
0
性别
女性
0
男性
1
家族史
一级亲属无结直肠癌
0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 1
吸烟
无吸烟史
0
有吸烟史(包括戒烟) 1
体质指数
<25kg/m2
0
≥25kg/m2
1
糖尿病
无
0
有
1
56岁~75岁
1
(四)乳腺癌
1.病因
月经初潮年龄和绝经年龄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 初次足月产的年龄与乳腺癌发病的危险性呈正相 关,而哺乳的总时间与乳腺癌危险性呈负相关。 有乳腺癌家族史、高脂饮食、肥胖、外源性雌激 素摄入过多等情形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生危险。
4.高危人群
2014年亚太结直肠癌筛查共识认为年龄、男性、 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吸烟和肥胖是亚太地区结直 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危险因素。根据我国的实际 情况,可参考表200-3对患者进行风险评分:推荐 高危患者(3-6分)进行结肠镜检査;对于低危患者 (0-2分)可考虑筛查粪便隐血和(或)血清标志物(如 septin9DNA甲基化检测等)。
2.常见症状
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为乳腺肿块。肿块常常为无明显疼痛, 有的肿块还同时伴有皮肤粘连、皮肤水肿、皮肤溃烂等表现。 部分有乳头溢液,常见于发生于大导管者或导管内癌者。如 果肿瘤累及到乳头或乳晕下区时,可引起乳头偏向肿瘤一侧。 少数乳腺癌只表现为血性乳头溢液,无明显肿块。乳腺癌可 转移到腋窝淋巴结,少数病例以腋窝淋巴结肿大就诊,而乳 腺未发现病灶。另外,炎性乳癌进展迅速,临床上可出现乳 腺皮肤发红,伴有局部水肿、皮肤温度升高,易误诊为乳腺 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对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肺癌1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农民。
因发现左腋下肿物10余天入院。
患者于10余天前无意中发现左腋下肿物,约鸡蛋黄大小,活动时局部有不适感。
无上肢感觉或运动障碍。
入院查体:左腋下可扪及数枚大小不等之肿块,大者约3cm×3cm,表面光滑,质硬,边界不清,并相互融合,与局部皮肤无浸润粘连,无压痛。
余未见明显异常。
b超检查示:左腋下探及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肿块,大者约34cm×19cm、3 8cm×13cm。
部分肿块融合成团。
cdfi:肿块内见点状血流信号。
胸部x线片检查提示右肺中叶占位性病变。
ct检查示:右肺中叶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结节影,最大截面约17cm×17cm,ct
值约30hu,边缘呈轻度分叶状,周围见细毛刺,并见一索条影与前壁胸膜相连。
双侧段及段以上支气管通畅,纵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左腋下见多个类圆形结节影,最大者直径约23cm。
ct诊断:右肺中叶占位,考虑周围型肺癌,并左腋下淋巴结转移。
肿瘤标志物检查:ca15-36290u/l(正常值0~25);cea146μg/l
(正常值0~34);cyfra 21μg/l(正常值0~3
33);ca1259140u/l(正常值0~35)。
入院后行左腋下肿物切除术,
标本送冰冻切片,病理报告为转移癌,遂行左腋下淋巴结清扫,结束手术。
石蜡病理报告为左腋下淋巴结转移性大细胞未分化癌
(18/29)。
术后行介入化疗2次,病人恢复满意,复查x线片示右肺占位明显缩小。
讨论
根据组织学分类,肺癌可分为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腺癌、肺泡细胞癌四种主要病理类型。
其中,未分化癌又可分为大细胞癌和小细胞癌(或称燕麦细胞癌)。
淋巴转移是鳞癌和未分化癌常见的转移途径。
癌细胞经淋巴管道向支气管旁、隆突下、肺门、气管旁,甚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未分化癌可在原发肿瘤甚小时即发生肺门淋巴结转移。
肺门、气管旁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可发生在肺癌的同侧,也可交叉转移到对侧。
转移到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在未分化癌也不少见。
肺癌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男性,男与女之比约(4~8):1。
其临床表现与肿瘤的大小和部位有密切关系。
周围型肺癌在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只是在常规健康检查进行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时才发现肺部阴影。
肺癌侵犯支气管常引起刺激性咳嗽,类似伤风感冒。
痰中带血点或少量血丝也是常见症状。
当肿瘤部分阻塞较大的支气管时,病人出现胸闷、痰鸣、痰量增多,进一步发展则出现胸闷、气促加重等。
此外,特殊部位的肿瘤可侵犯邻近组织器官而产生相应的症状,例如:①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②侵犯胸壁引起剧烈胸痛;③压迫上腔静脉引起头面部及上肢浮肿,静脉怒张等等。
还有的病例因肿瘤产生的内分泌物质出现非转移性全身症状如重症肌无力、男性乳腺肥大等。
本例无以上任何症状,因出现淋巴结肿大而就诊,临床罕见,希望引起同行们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