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175米蓄水线

合集下载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三峡生态环境监测6篇三峡生态环境监测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组员:邓晨刘潇钧冯艳敏余朝忠王宁王利超冯飞艳陈文彪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众所周知,三峡工程是我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他不可避免地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其中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不容小觑。

一、三峡工程的基本资料三峡工程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的三斗坪,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他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项目。

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

工程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十七年,目前已完成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已经全部建成。

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

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二、三峡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1)库区气候:A 对气温的影响:三峡工程使库区的年平均气温略有升高,增加幅度在0.2摄氏度左右。

B 对风的影响:三峡工程建库蓄水后,由于水面拓宽,风速有所增加。

但建库后,库区的风速和极大风速均不大。

C 对降水的影响:三峡工程的建设,对库区内降水总量的影响很小,年平均仅3mm,对空间分布影响相对较大,水库上空及沿岸气流的背风地段降水会有所减少,气流方向的迎风坡降水将增加。

D 对湿度的影响:三峡建库后水体增大,降水总蒸发量增加,导致平均水压增大,冬季绝对湿度增幅不大,夏季相对湿度增大百分之六左右。

(2)库区植物:三峡建库后,水线以下和接近江面的陆地变成涨落区域,不但淹没了大量的栽培植物,而且也淹没一些牧草。

调查表明,三峡库区植物种类6,088种,这些植物的地理成份中,热带成份占38%,温带成份占32%,库区特有成份占2%以上,其余的是世界广布等成份。

这里的植物地理成份复杂,热带、温带种类云集,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宝库。

重庆涪陵区义和镇三峡水库175米水位试验性蓄水预案

重庆涪陵区义和镇三峡水库175米水位试验性蓄水预案

涪陵区义和镇三峡水库175米水位试验性蓄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确保三峡水库175米试验性蓄水及消落期义和库区移民迁建成果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妥善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特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关于进一步抬高三峡水库水位进行试验性蓄水并确保安全的通知》(国三峡委发办字〔2008〕21号)、国务院三峡办《关于开始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的通知》(国三峡办发技字〔2008〕81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三峡工程2009年试验性蓄水重庆库区安全监测与防范工作的通知》(渝办〔2009〕6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涪陵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涪陵区义和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三峡水库175米试验性蓄水及消落期间,三峡水库义和段(含支流)水位变化、坡岸稳定、山洪灾害、地震灾害、饮用水源保护与监测、环境保护、漂浮物处理、缓拆桥梁安全、库岸坍塌、库周道路安全运营、临水住房安全、渡口安全运营、群情稳定等方面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1.4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抗并举;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统筹部署,科学调度,镇政府统一领导,镇移民办牵头,属地管理、各司其职、协调配合。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应急组织指挥机构镇三峡水库175米水位试验蓄水及消落期应急指挥部是三峡水库175米水位试验性蓄水及消落期间全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处置的领导机构,由镇任指挥长,分管移民的党委领导和镇人武部部长任副指挥长,党政办,宣传办、国土所、移民办、社事办、安监办、派出所、财政办、农服中心、水利站、林业站、镇规划建环所、文服中心、卫生院、北拱海事大队、李渡供电所、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义和水厂和库区各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为成员,负责统一指挥调度我镇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期间的各项应急工作。

三峡资料

三峡资料

基本概况:1994年12月14日,当今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工程正式动工,它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按1993年5月末价格计算)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113万移民的安置费300.7亿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

工程施工总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期进行,到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配有26台发电机的两个电站亿度。

航运能力将从现有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万吨级船队可直达坝采取分期蓄水。

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后,水位从原来66米提高到88米,三峡一切景观不受影;2003年6月,第二期工程结束后,水位提高到135米,三峡旅游景区除张飞庙被淹将搬迁,其余景区基本保存;2006年,长江水位提高到156米,仅屈原祠的山门被淹将重建;2009年整个三峡工程竣工后,水位提高到175米,届时将有少数石刻将搬迁,石宝寨的山门将被淹1.5米,目前正计划修筑堤坝围护,那时石宝寨所在的玉印山将成为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峰,更别致传奇。

而其它各景点的雄姿依然不变。

随着沿江山脉间人造湖泊的形成和通航条件的改善,原本分散在三峡周围的许多景点将更容易到达,如小三峡、神农溪等千姿百态的仙境画廊。

另外,三峡大坝和葛洲坝这两座现代奇观也将成为长江三峡的新景点,为其添姿增色。

集自然美景、古代遗址和现代奇迹于一身的未来长江三峡将一如既往地吸引和陶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

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中堡岛,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方案。

三峡电站的基本情况

三峡电站的基本情况

三峡电站的基本情况简述三峡水电站,即,又称。

中国境内的长江段与下游的构成梯级电站。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

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1]?机组设备主要由德国(VOITH)公司、(GE)公司、德国(SIEMENS)公司组成的VGS联营体和法国(ALSTOM)公司、瑞士ABB公司组成的ALSTOM联营体提供。

它们在签订供货协议时,都已承诺将相关技术无偿转让给中国国内的电机制造企业。

三峡水电站的输变电系统由中国负责建设和管理,预计共安装15回50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连接至各区域电网。

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2335米,总投资954.6亿元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

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年7月4日投产,这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2012年7月4日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和生产基地。

建设过程选址枢纽控制流域面积100万km2,占长江流域面积的56%。

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4300m3/s,实测最大洪水流量71100m3/s,历史最大洪水流量105000m3/s,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5.3亿t。

坝区地壳稳定,地震基本烈度Ⅵ度。

坝址区河谷开阔,谷底宽约1000m,河床右侧有中堡岛,将长江分为大江和后河。

两岸谷坡平缓,冲沟发育,岩石风化层较厚。

坝址基岩为坚硬的前震旦纪闪云斜长花岗岩,强度高,断层不发育,裂隙规模较小,以陡倾角为主,微风化和新鲜岩体的透水性微弱。

坝址具备修建高坝的良好地址条件。

三峡大坝的选址最初有、、三斗坪等多个候选坝址。

最终选定的三斗坪坝址,位于水电站上游38千米处,地势开阔,地质条件为较坚硬的花岗岩,地震烈度小。

中考物理必刷——计算题及解析

中考物理必刷——计算题及解析

中考物理必刷——计算题及解析1.三峡双线五级船闸规模举世无双,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

它正常蓄水位为海拔175米高程,坝下通航最低水位62米高程,船闸上下落差达113米左右,相当于40层楼房的高度。

现有一艘排水量为3000吨的轮船要由下游通过船闸到达上游,设每级闸室落差均为22米,如图所示。

g=10N/kg,求:(1)轮船受到的重力;(2)阀门B上10cm2的面积上受到两侧水的压力差;(3)将轮船由某级闸室提升到下一级闸室的过程中,浮力对轮船所做的功;(4)分析说明轮船由下游提升到上游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答案】解:(1)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排水量为3000吨的轮船的重力为G=F 浮=G排=m排g=3.0×106kg×10N/kg=3.0×107N(2)已知船闸上下落差达22米左右,阀门B上10cm2的面积上受到两侧水的压力差为ΔF=ΔpS=ρ水gΔℎS=1.0×103kg/m3×10N/kg×22m×10−3m2=220N(3)轮船由某级闸室提升到下一级闸室的过程中,浮力对轮船所做的功为W=GΔℎ= 3.0×107N×22m=6.6×108J(4)轮船由下游提升到上游,水从上游由于重力的作用流向下游,水的重力势能减小,轮船的重力势能增加。

【分析】(1)求解浮力的大小,可以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解,即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2)结合轮船受到的浮力和受力面积求解压力差即可;(3)求解外力做功,利用外力大小乘以位移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可,即W=Fs;(4)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就越大;处在高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2.由于突降暴雨,一件体积为0.3m3的物资浸没在了水坑中,其上表面距水面2m。

如图是打捞物资所用起重机滑轮组的装置图,动滑轮重为600N且始终露在水面外,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恒为9kW。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枝江水道河床演变特征分析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枝江水道河床演变特征分析

第17卷第5期中国水运Vol.17No.52017年5月China Water Transport May 2017收稿日期:2017-03-08作者简介:程伊颖(1991-),女,湖北武汉人,硕士,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从事航道整治工作。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枝江水道河床演变特征分析程伊颖1,游强强1,冯敏2,徐果2(1.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1;2.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1)摘要: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蓄水运用后,下游河段均发生再造床过程,河床冲淤调整相对剧烈。

基于枝江水道三峡水库蓄水后2003~2015年原型观测资料,分析蓄水后该水道河床的冲淤及航道条件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该水道在三峡蓄水后总体处于冲刷态势,尤以河槽冲刷明显,局部区域有所淤积,洲滩受守护工程作用略有淤积,枝江上浅区水深不足问题逐年恶化,进而影响主航道条件,同时极有可能加剧上游芦家河水道坡陡流急问题。

在此基础上,对本水道河床演变趋势进行预测,一方面目前尚可的航道条件在自然作用下存在恶化的可能,另一方面枝江上浅区将成为本水道提高航道尺度的关键部位。

本文可为本水道航道尺度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治理思路和工程设计依据。

关键词:枝江水道;河床演变;枝江上浅区;航道条件中图分类号:TV1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5-0210-04枝江水道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始端,距宜昌约64km,处于山区河流向平原河流过渡地带,河床多为砂卵石组成。

从已有研究成果[1-3]和大量实测资料来看,枝江水道沿程深泓凹凸起伏,断面宽窄相间,形成了多个对水位具有控制作用的节点,枝江水道是受三峡水库运行影响最早的水道之一。

朱玲玲等[4]利用三峡水库蓄水后5年的观测资料,分析枝江江口河段航道条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二维数学模型进行河床可动性研究。

结果表明:该河段河床可动性较强,洲滩以及河槽的冲刷变化将会导致枝江上浅区的水浅问题加剧,而枝江下浅区的碍航问题可以得到改善,同时冲刷将引起昌门溪枯水水位较大幅度的下降。

三峡工程后果有多可怕 8天穿越蓄水175米的三峡

三峡工程后果有多可怕 8天穿越蓄水175米的三峡

三峡工程后果有多可怕8天穿越蓄水175米的三峡11月27日晴负重走石牌,月黑过西陵宜昌-虾子沟-石牌-当阳村-南沱-秭归-香溪昨日,全程徒步穿越长江三峡梦之队16名队员,由重庆出发,朝发朝天门,夕至宜昌城,经过一夜休整,早晨6点钟便起床。

按行程计划包车前往虾子沟码头,然后乘船到西陵峡峡口石牌,沿江边山路与栈道徒步至南沱,再包车游览三峡大坝、屈原故里秭归,扎营王昭君故里香溪。

约8点,我们兴奋地到达码头。

船儿突突突启航后,才发现当年名噪一时的葛洲坝水电站就在眼前,可惜流岚漂渺,雾锁长江,只能看见迷蒙中的堤坝如沉沉一线穿越南北。

船行一会,一轮红日在长江尽头喷薄而出,霞光初露,天蓝蓝,水蓝蓝,如今蓄水已至175米的长江,如湖泊一般坦荡柔美。

乘舟江上,看流岚烟花,听涛声依旧。

突然两岸异峰突起,高崖壁立,长江顿时被挤压成一条窄窄的射线,企盼中的西陵峡就到了。

队员们被高峡平湖独有的气势刺激得欣喜若狂,举着照相机,横扫美景如卷席……10点10分我们顺利在石牌码头登陆,三峡徒步正式拉开帷幕。

策划时我为何选择石牌为徒步起点?一是这条线是条成熟的驴行路;二是抗日时期这里发生过著名的石牌保卫战,忠勇的抗日将士为了重庆,慷慨赴死,以三峡天险石牌为界,与10万日军展开殊死搏杀,战斗惨烈,石牌前方的山野上曾三个小时听不到枪声,那是因为双方军队上万把刺刀在进行白刃血战。

伟大的三峡,英雄的石牌对挡住日寇铁蹄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所以沿着这条抗战之路驴行有着特殊的意义。

此刻,山峦静谧,阳光明媚,早已看不见战争的痕迹。

十六驴子背着高高耸立的大包,走过古香古色的石牌,家家户户高挂红灯笼的江边小街,在尽头一农家处拐弯上山。

山路弯弯,崎岖坎坷,杂草丛生,既陌生又亲切,上到山腰,一会又迂迥至江边,看得见脚下的长江碧蓝如镜。

如果蓄水之前,长江应该高悬在200米开外的脚下吧,那时驴行这条山路该是怎样的惊险刺激呢?由于太阳当空,很快我们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

日期:2011-05-24 10:30:00 作者:来源:人民日报三峡大坝简介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600多公里,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现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

它的建成投产,必将标志着中国人用智慧和力量铸就了又一个奇迹!三峡工程的重要建设历程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

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同、171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的结果,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

水电站大坝高185米,蓄水高175米,水库长600余公里,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是全世界最大的(装机容量)水力发电站。

2010年7月,三峡电站机组实现了电站1820万千瓦满出力168小时运行试验目标。

(日发电量可突破4.3亿度电!占全国日发电量的5%左右)。

1949年,中国总发电量仅为43亿度。

三峡电站初期的规划是26台70万千瓦的机组,也就是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度。

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建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

在加上三峡电站自身的两台5万千瓦的电源电站。

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000亿度(5倍于葛洲坝,10倍于大亚湾核电,约占全国年发电总量的3%,水力发电的20%)。

从基本设想到开工在长江三峡建造大坝的设想最早可追溯至中华民国的开创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建国方略》(1919年发表)一书中认为长江“自宜昌以上,入峡行”的这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利”(第二计划第四部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2008年9月底起,三蛱大坝开始试验性蓄水至175米,然而,这次莆水使得库区生态容量和地质结构都承受了最大的考验。

试验性蓄水最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175米,而是停止在172.78米……
175米蓄水线的背后
三峡工程兴建之前,长江三峡滩险流急,仅能通行1500吨级船队。

据悉,当三峡水库水位进一步大幅提升至最终的175米水位时,航道平均宽度将大大扩展,三峡大坝至重庆港的航道成为坦途,通航条件更加改善。

不只如此,2006年,三峡水库开始按三期蓄水位156米运行,以每6平米一度电计算,当蓄水位抬高到175米时,总面积1084平方公里的水库,增加的发电量显然不可小觑。

然而,175米蓄水线的背后,压力很大。

“上级要求,蓄水期间,不能死一个人!”从2008年9月底起,三峡大坝开始试验性蓄水至175米,生态容量和地质结构都将承受最大的考验。

不能死一个人的死命令,自上而下,层层传达,一直到最基层,让库区的各级官员绷紧了神经。

可是,三峡库区腹地最大的移民县重庆市云阳县,在蓄水不久即出现了5处新的滑坡带,最严重的是江口镇盛元村,涉及100多人,房子裂缝太厉害了,必须赶快搬迁。

据重庆市政府最新发布的消息,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重庆库区的12个区县共出现土地灾害险情93处
11月22日,库区又发生了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湖北秭归发生4.1级地震,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次地震是否跟三峡蓄水有关,一直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确认,但是,库区范围内大大小小的地质灾害,却在蓄水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时如约而至。

这次试验性蓄水,最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175米,而是停止在172.78米。

试验性蓄水足三峡库区生态和地质的第一次大考,但这仅仅是开始。

重庆大学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所长王里奥说:“长江库岸的稳定、新的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少需要8-10年的时间。

”这意味着,对于三峡库区输血式的投入,并没有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而结束,在新的生态系统达到平衡之前,库区范围内的每一宗环境事故都会成为敏感话题,生态建设的投入将会与日俱增。

灾害频仍
自从三峡大坝开始蓄水以来,搬家就成了,一些库区民众日常生活的重点。

他们先是从老房子里搬了出来,到2008年6月,大坝将进行175米蓄水清库时,他们又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临时住点。

三期蓄水期间,库区一共出现了多少处新的地质灾害点?重庆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提供了一组数据:除了已经完成治理的366个地质灾害点以外,目前还有511个搬迁避让项目正按照“尊重群众意愿、分轻重缓急、有序推进、适时搬迁、确保安全”的原则实施,共有80457人需要搬迁,其中已经完成了37051人。

据专家们的预测,蓄水期并不是地质灾害出现的高潮,到2009年4、5月份退水的时候,才是最严峻的考验。

事实证明,大部分裂缝和滑坡的确都是2008年5月份水面从150多米退回140多米时出现的,到2009年5月份,库区水面将从175米退到145米,新的地质灾害点大量出现将不可避免。

同时,让人警惕的是地震。

就在蓄水任务刚刚完成10多天后的11月22日,库区腹地的湖北省秭归县就发生了4.1级地震,震中距三峡水利枢纽约29公里,三峡坝区有明显震感。

不过,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焯芬教授对此解释说:“水库蓄水后,河谷下的断层的水压增加了,加上地下水的渗漏,对断层的滑动起了润滑的作用。

因此,库区会出现一些‘水库诱发地震’(不是天然地震),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并且,断层滑动是局部的,震幅有限,对三峡
大坝的结构安全不会构成威胁。

无底洞似的投入
小震幅的地震和小规模的滑坡真正威胁到的,其实是库区百姓的房屋和生命安全。

因为地质灾害的缘故,仅云阳县已经搞了两次避让搬迁,一共搬了1万多人,总投资达到2亿多元,县里还专门成立了避让搬迁指挥部。

对于地质灾害治理的投入,如今看起来像个无底洞。

目前,整个重庆市的地质灾害治理投人已经达到了77亿。

但这些还都只是蓄水前专家们勘测过,已经立项了的。

虽然三峡工程开建之前,对于地质灾害问题也做过相当漫长的考察和评估,但是,对于治理的投入却相当有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及其相关文件表示,整个三峡工程400亿元移民投资总概算中,仅拿出6亿元,用于三峡地质灾害治理。

可是,三峡大坝建成以来,随着越来越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的出现,为了保障不能死一个人的目标,中央政府的投入在不断追加。

截至2006年的三期蓄水,地质灾害治理经费已经从最初6亿上升到近120亿。

而每次的蓄水与退水,新出现的地质灾害点都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治理或者搬迁,这还不包括像秭归地震这样不可预期的灾后重建。

刚刚发生的秭归地震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涉及12个乡镇的灾后重建无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是由地方政府解决,还是纳入三峡地质灾害治理?现在还不得而知。

对于面积巨大的三峡库区来说,地质灾害不断涌现,工程治理的模式陷入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

库区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治理的长效机制,但随之而来的则是高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因为库区大多是山高坡陡的地形,环境类的工程项目建设成本,要比其他地区高出四五倍。

意外可能还会发生
事实上,如果三峡正常蓄水175米,意料之外的事可能还会发生。

2008年9月中旬启动的试验性蓄水,最终在距离水位175米仅差2.53米时暂停,有一个未预料的原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垃圾。

据重庆万州市清漂队长、人称“长江清漂王”的刘古军回忆,最早的垃圾在9月底就来到了他的地盘,而随着库区蓄水的逐渐升高,超出想象数量的垃圾让清漂人员错愕不已。

上游沿江的陆上垃圾被涨起的水托起来,顺着江就下来了。

每天垃圾从江里捞出来就被大卡车拉走,卡车运得甚至没有人捞得快。

而三峡库区仅万州清漂队有51条船,但是相比于顺江而下的垃圾来说,它们仍显得微不足道。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意外,事实上是因为上游绝大部分乡镇几乎都没有正规的处理设施,按照常规的处理办法,都先堆在长江沿岸。

结果一旦下雨、蓄水、洪汛,这些上游的垃圾将“立即转手而下”。

10月17日那天,垃圾一度被压在万州的河道里,冲不下去。

与此同时发生的,还有长江中下游的“水危机”。

三峡水库蓄水导致向长江中游的下泄流量减少,长江中游及支流水位持续下降,对长江航运及支流流域沿线用水造成了一定影响。

据称,10月中下旬,长江中游的航道上每天都有船搁浅。

11月初,根据国务院三峡建委的通知要求,停止抬高三峡水库水位,结束本次试验性蓄水。

三峡水库水位随即暂停于17238米。

伴随三峡库区首次175米蓄水任务的中途暂停,以及随后水位的下降,垃圾满长江的状况终于得到了缓解。

另据报道,大坝下游航道水深不足的情况也随之有了较大改善。

尽管这些仅仅是三峡工程动工16年来的一点小意外,并没有造成广泛影响。

但更重要的是,对于已经花费了上千亿元的三峡工程来讲,能否实现工程设计所要求的海拔175米的正常蓄水位,以及达成远洋海轮从上海直达重庆的通航愿景。

对于三峡工程的建设者而言,仍然任重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