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加工原理
实验三肉脯的加工

实验三肉脯的加工一、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肉脯的制作的基本方法和工艺二、实验原理肉脯是经过直接烘干的干肉制品,与肉干不同之处是不经过煮制,多为片状。
肉脯的品种很多,但加工过程基本相同,只是配料不同,各有特色。
(一)靖江猪肉脯1. 原料肉的选择与修制选猪后腿瘦肉,剔除骨、脂肪、筋膜,然后装入模中,送入急冻间冷冻至中心温度为-0.2℃出冷冻间,将肉切成12cm×8cm×1cm的肉片。
2. 配方(单位:kg)瘦肉50 ;白糖6.75;酱油4.25 ;胡椒0.05;鸡蛋1.5 ;味精0.25。
3. 加工工艺(1)肉片与配料充分配合,搅拌均匀,腌制一段时间,使调味料吸收到肉片内,然后把肉片平摆在筛上。
(2)烘干将装有肉片的筛网放入烘烤房内,温度为65℃,烘烤5~6h后取出冷却。
(3)烘烤把烘干的半成品放入高温烘烤炉内,炉温为150℃,使肉片烘出油,呈棕红色。
烘熟后的肉片用压平机压平,即为成品。
(4)感官评定(二)天津牛肉脯1. 配方(单位:kg)牛瘦肉50 ;精盐0.75;白糖 6 ;酱油 2.5;姜 1 ;味精0.1;白酒1;安息香酸钠0.12. 加工工艺肉片与配料搅拌均匀,腌制12h,烘烤3~4h即为成品。
(三)上海肉脯1.配方(单位:kg)鲜猪肉125 硝酸钠0.25精盐 2.5 酱油10白糖18.7 香料0.5曲酒(60℃) 2.5 小苏打0.753. 加工工艺加工工艺与靖江猪肉脯相同。
思考题试说明采用烘烤、炒制、油炸等不同方法所制的成品在成品率、风味上有何不同。
肉制品干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肉制品干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一、干制的基本原理干肉制品又称肉脱水干制品,是肉经过预加工后利用自然或人工的方法脱出肉中一定量的水分,将其水分活度降低到微生物难以利用的程度而制成的一类熟肉制品。
肉类等易腐食品的脱水干制,既是一种贮藏手段,也是一种加工方法,对于不同类别的干肉制品来说,脱水干制可能是其主要的加工过程,也可能只是整个加工工艺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肉品中含水量一般高达70%,经脱水干制后,不仅极大地缩小了产品的体积,而且可以使肉品中水分含量降低到6%~20%。
由此可见,肉品干制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脱去肉品中的一部分水,使肉中微生物的活动和酶的活力得到抑制,从而达到加工出新颖产品或延长贮藏时间的目的。
水分是各种微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物质,但并非所有的水分都能被微生物所利用,如添加一定数量的糖、盐的水溶液,其大部分水分就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因此,把能被微生物、酶化学反应所利用的水分称为有效水分,并采用水分活度(Aw)来衡量有效水分的多少。
每一种微生物生长,都有所需的最低水分活度值,当肉品中水分活度值低于最低值时,微生物繁殖受到抑制,当肉品中水分活度值高于最低值时,微生物则极易繁殖。
通常鲜肉、煮制后鲜制品的水分活度在左右,而霉菌、酵母菌需要的水分活度分别在、之上,细菌生长所需的水分活度在~之间。
由此可见,仅仅将肉类进行煮制并不能达到长时间贮藏的目的,只有将煮制后的肉品再进行干制,降低水分活度才能抑制肉制品中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进而达到延长贮藏时间的目的。
但是必须指出,一般干燥条件下,并不能使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完全致死,只是抑制其活动,若以后环境适宜,微生物仍会继续生长繁殖。
因此,肉类在干制时一方面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减少制品中的各类微生物数量;另一方面干制后要采用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法,防潮、防污染。
干肉制品的保藏性除与微生物有关外,还与酶的活力、脂肪的氧化等因素有关。
随着水分活度的降低,干肉制品的稳定性增加,但脂肪的氧化与其他因素不同,在水分活度为~时反应速度最慢,接近无水状态时反应速度又增加。
熏制肉制品的加工原理与方法

熏制肉制品的加工原理与方法一、熏制肉制品的加工原理:1.烟熏中的物质:烟熏中含有一系列物质,如挥发性物质、挥发性芳香化合物和持香化合物等。
这些物质通过吸附和渗透作用,进入到肉制品中,赋予其特殊的风味。
2.肉制品的蛋白质和糖分:在烟熏过程中,肉制品中的蛋白质和糖分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香气和色彩。
特别是氨基酸和脂肪氧化产物的反应,能够增强烟熏肉的风味。
3.烟熏中的热和湿度:烟熏过程中的高温和湿度能够改变肉制品的肌纤维结构、蛋白质和脂肪的性质,使其变得更加柔嫩且具有嚼劲。
二、烟熏肉制品的加工方法:1.预处理肉制品:首先,将肉制品进行腌制。
腌制的目的是使肉制品更容易吸收烟熏中的香气和风味。
常用的腌制方法有干腌和湿腌两种。
干腌是把肉制品放在腌料中,腌制一段时间后取出,并进行晾干;湿腌是将肉制品放在腌料中,浸泡一定的时间,然后取出晾干。
2.烟熏肉制品:烟熏是将腌制好的肉制品暴露在烟熏室中,通过烟熏产生的热量和烟熏中的香气和烟雾,使肉制品达到熏制的目的。
烟熏的方式有冷烟熏和热烟熏两种。
冷烟熏一般在20-35℃的低温下进行,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热烟熏一般在60-80℃的高温下进行,时间比较短,一般几个小时。
3.熟化肉制品:熟化是指烟熏肉制品在制作完毕后进行贮存一段时间,使其更加美味和口感更佳。
熟化的时间一般是数天到数周不等,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熏制肉制品的常见种类和特点:1.熏肠:熏肠是将处理好的肉浆经填肠机进行填充后,进行烟熏加工而成。
熏肠的特点是肉质鲜嫩,风味独特,适合煮食、煎炒和烧烤等各种烹饪方法。
2.熏腊肉:熏腊肉是将猪肉经过腌制和烟熏加工而成。
熏腊肉的特点是色泽红亮,咸香味浓,口感鲜嫩,适合腌肉、炒菜和腌菜等烹饪方法。
3.熏火腿:熏火腿是将猪后腿经过腌制和烟熏加工而成。
熏火腿的特点是肉质鲜嫩,风味独特,适合切片食用,也可以作为火锅的配料。
总结:熏制肉制品通过烟熏中的物质、肉制品的蛋白质和糖分以及烟熏中的热和湿度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使肉制品获得特殊的风味和质地。
发酵肉制品加工原理与方法

发酵肉制品加工原理与方法一、发酵的概念及意义1.发酵的概念发酵原来是指糖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产生轻度发泡或沸腾的过程,可进一步扩大理解为有氧或缺氧条件下糖类或近似糖类物质的分解。
在食品加工中,常见的一些重要发酵类型有乳酸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和丁酸发酵等。
换句话说,发酵是指任何利用好氧或厌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类生产方式。
2.发酵的意义(1)利于食品的保藏人类最初是利用发酵来保藏食品,即自然界有些微生物能将食品成分分解形成酸和酒精并进行新陈代谢活动,而这些产物和作用则抑制了其他腐败菌的生命活动,这就是食品发酵保藏的原理。
(2)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未发酵食品相比,发酵食品提高了其营养价值。
主要表现为微生物不只能将食品成分分解,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还会合成不少复杂的维生素和生长素;可以将封闭在植物结构和细胞内的营养素释放出来;人体一些不可消化吸收的大分子如纤维素,在酶的水解下形成易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
(3)赋予食品独特的风味食品经发酵后产生了一些呈味物质,形成独特的风味,使其质构有所变化,增加了可食性。
二、发酵有关的微生物及微生物发酵剂1.肉发酵有关的微生物常用于肉发酵的微生物见表1。
菌种不同,在发酵生产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表1常用于肉发酵的微生物及主要作用(1)乳酸菌乳酸菌能将肉中的糖类分解成乳酸,降低pH值,因此是发酵剂的必需菌种,对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起决定作用。
(2)微球菌和葡萄球菌微球菌和葡萄球菌等球菌作为肉发酵剂的常用菌种,具有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以及产生过氧化氢酶的能力,对产品的色泽和风味起决定作用。
(3)酵母或霉菌在某些特殊发酵肉制品中,有时还需要接种酵母或霉菌,它们不仅能消耗肉中的氧,抑制腐败菌的生长,同时还能改善风味和外观。
总之,因不同的菌种有不同的作用,所以筛选时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但是作为肉发酵剂的所有菌种都必须能适应肉的高盐、高亚硝酸盐和低水分活度值的环境,比肉中固有微生物菌株的竞争力要强。
肉制品加工原理

肉制品加工原理一、腌制肉品腌制是以食盐为主,并添加其他辅料〔硝酸盐、亚硝酸盐、蔗糖、香辛料等〕处理肉类的过程为腌制。
腌制主要为了改善风味和颜色,以提高肉的品质。
〔一〕腌制成分及其作用1.食盐食盐是肉类腌制最根本的成分,也是必不可少的腌制材料。
食盐的作用:〔1〕突出鲜味作用。
肉制品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等具有鲜味的成分,常常要在一定浓度的咸味下才能表现出来。
〔2〕防腐作用。
盐可以通过脱水作用和渗透压的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肉制品的保存期。
5%的NaCl溶液能完全抑制厌氧菌的生长,10%的NaCl溶液对大局部细菌有抑制作用,但一些嗜盐菌在15%的盐溶液中仍能生长。
某些种类的微生物甚至能够在饱和盐溶液中生存。
〔3〕食盐促使硝酸盐、亚硝酸盐、糖向肌肉深层渗透。
然而单独使用食盐,会使腌制的肉色泽发暗,质地发硬,并仅有咸味,影响产品的可承受性。
肉的腌制宜在较低温度下进展,腌制室温度一般保持在2~4℃,腌肉用的食盐、水和溶液必须保持卫生状态,严防污染。
2.糖在腌制时常用糖类有:葡萄糖、蔗糖和乳糖。
糖类主要作用为:〔1〕调味作用。
糖和盐有相反的滋味,在一定程度上可缓和腌肉咸味。
〔2〕助色作用。
复原糖(葡萄糖等)能吸收氧气防止肉脱色;糖为硝酸盐复原菌提供能源,使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加速NO的形成,使发色效果更佳。
〔3〕增加嫩度。
糖可提高肉的保水性,增加出品率;糖也利于胶原膨润和松软,因而增加了肉的嫩度。
〔4〕产生风味物质糖和含硫氨基酸之间发生美拉德反响,产生醛类等羰基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增加肉的风味。
⑸在需发酵成熟的肉制品中添加糖,有助于发酵的进展。
3.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腌肉中使用亚硝酸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1〕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并且具有抑制许多其他类型腐败菌生长的作用。
〔2〕优良的呈色作用。
〔3〕抗氧化作用,延缓腌肉腐败,这是由于它本身有复原性。
〔4〕有助于腌肉独特风味的产生,抑制蒸煮味产生。
腌制肉制品的加工原理与方法

腌制肉制品的加工原理与方法首先,选择适宜的肉料是腌制肉制品的第一步。
肉料应选择新鲜、肌肉纹理好、脂肪适中的猪肉、牛肉等。
同时,不同部位的肉料也适合用于不同的腌制肉制品,比如猪肉腿肉适合制作火腿,五花肉适合制作腊肉等。
其次,制作腌料是腌制肉制品的关键。
腌料包括盐、糖、香料等。
盐是腌制肉制品的主要调味品,其作用是抑制细菌滋生,促进蛋白质变性。
糖的作用是增加肉制品的甜度,改善口感,促进蛋白质结构重排。
香料的作用是增加肉制品的香味,改善风味。
通常,盐和糖的比例为1:1,根据个人口味可以适当调整。
香料可以选择八角、丁香、草果等,根据不同肉料和不同腌制肉制品的需求加入适量的香料。
然后,腌制时间和腌制温度也是影响腌制效果的重要因素。
腌制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具体时间根据肉料的大小和厚度来确定。
腌制时间过长会导致肉质变硬,腌制时间过短则无法完全入味。
腌制温度一般为4-10摄氏度,这是细菌滋生的不利条件,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腌制效果。
在腌制过程中,肉料应完全浸泡在腌料中,可以翻转一次使得腌料均匀渗透,增加腌制效果。
最后,腌制完成后,需要进行后续的处理。
通常将腌制好的肉制品晾干一段时间,使其表面形成微小的白霜,有利于进一步除菌和腌料的更好渗透。
晾干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上色和熏制等工艺,使肉制品获得更好的色泽和香气。
综上所述,腌制肉制品的加工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选择肉料、制作腌料、腌制时间和腌制温度等。
通过合理地控制这些因素,可以使肉制品获得更好的口感和风味。
腌制肉制品是一项需要经验和技巧的加工工艺,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才能掌握。
滚揉技术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滚揉技术在肉制品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肉制品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滚揉技术作为一种传统的加工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肉制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滚揉技术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一、滚揉技术的定义和原理滚揉技术是指将肉块放入滚筒中,通过滚筒的旋转和摩擦作用,使肉块受到均匀的挤压和撞击,从而改变肉组织的结构和性质。
滚揉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滚筒的旋转来提供动能,通过滚筒内部的摩擦力和冲击力作用于肉块,使其发生形变和变软。
二、滚揉技术在肉制品中的应用1. 提高肉制品的膨胀性和嫩度:滚揉技术能够使肉块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使其溶解和交联,从而增加肉块的膨胀性和嫩度。
在制作火腿、香肠等肉制品时,经过滚揉后的肉块更容易吸收和保持水分,口感更加鲜嫩。
2. 增加肉制品的弹性和口感:滚揉技术可以使肉块中的肌纤维发生拉伸和断裂,从而增加肉制品的弹性和口感。
在制作肉丸、肉饼等肉制品时,滚揉技术能够使肉块中的肌纤维形成网状结构,使产品口感更加细腻。
3. 提高肉制品的保水性和品质稳定性:滚揉技术能够使肉块中的蛋白质和肌纤维发生交联,在加工和烹饪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持水分,提高肉制品的保水性和品质稳定性。
在制作火腿、腊肠等肉制品时,滚揉技术能够使产品更好地保持风味和口感。
4. 增加肉制品的吸味性和风味:滚揉技术能够使肉块中的蛋白质和肌纤维与调味料更好地混合和吸附,从而增加肉制品的吸味性和风味。
在制作风干腊肉、酱牛肉等肉制品时,滚揉技术能够使肉块更好地吸收和保持调味料,使产品更加香浓可口。
三、滚揉技术对肉制品质量的影响滚揉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加工方法,对肉制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滚揉技术能够使肉块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和交联,提高肉制品的膨胀性和嫩度。
其次,滚揉技术能够使肉块中的肌纤维发生拉伸和断裂,增加肉制品的弹性和口感。
此外,滚揉技术还能够提高肉制品的保水性和品质稳定性,增加吸味性和风味。
肉制品的干制原理和方法

第三节 肉脯加工
一、肉脯的种类
? 肉脯的名称及品种不尽相同 ,但就其加工工艺 ,不 外乎传统工艺和新工艺二种。
2.用回转式蒸汽加热烘干机进行成品烘干
在150℃烘干7min所产生的颜色最 佳用135、150和165℃三种不同加热 温度加热7 min,结果以150℃颜色为 最好蒸汽加热在150℃下7 min可以
3.肌束干燥和松散的机制
滚打产生剪切力,使肌束在吸收热量蒸发 水分的同时产生分离。由于溶化的胶原 纤维的作用,肌纤维间可能会相互粘连, 形成小的细束。肌束的分离是和干燥过 程同时进行的,所以可以通过调整获得最 佳的平衡。
6.包装、保藏: 真空白铁罐装可保存 1年,普通罐 装可保存半年。听装要热装后抽真空密封。塑料 袋装保藏期 3-6个月。保藏期过长 ,易发月毫变质。
(二)肉粉松
? 肉粉松是将瘦肉经煮制、撇油、调味、收汤、炒 松后,再加入食用油脂和谷物粉炒制而成的团粒 状、粉状肉制品。
? 谷物粉的量不超过成品重的 20%。油酥肉松与肉 粉松的主要区别在于肉粉松添加较多的谷物粉 , 其加工工艺基本相同。
(三)工艺质量控制
1.影响成品质量和口感的主要因素: (1)在一定范围 内,肉糜越细,肉脯质地及口感越好。 (2)肉脯的涂抹 厚度以1.5-2.0 mm 为宜。(3)腌制时间以 1.5-2.0 h 为 宜。
2.烘烤温度和烧烤温度: 烘烤温度 70-75℃则时间以 2 h左右为宜。烧烤时时间以 120-150℃,2 -5 min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