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2017年高考押模拟语文试卷(一)及答案
【百强校】2017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百强校】2017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1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法国尼斯的恐袭事件备受关注,事件发生几小时后,各个网络媒体关于这一事件报道的新闻的点击量都超过了6万次以上。
B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百城房价指数显示,2016年6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64元/平方米,环比在经历连续8个月下跌后,本月微涨0.21%。
C .由于最近一段时间球队成绩不佳,俱乐部经过与亚森友好协商达成一致,从2016年7月15日起,亚森不再担任石家庄永昌主教练一职。
D .近日,工信部发出通知,移动终端经营商要本着“谁拥有谁管理”的原则,对微视频、微记录、微电影等视听节目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制度。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 探索半人马座a 星在目前是科幻, (2) 不排除人类科技进一步发展后,未来可以实现这种设想, (3) 那也只是将来时。
从眼下的现实来看,霍金能提出这种想试卷第2页,共12页法完全依赖于现有科技的发展和现实水平。
具体而言, (4) 霍金要表达各种思想和学说,包括人类探索半人马座a 星, (5) 必须要依赖他不可须臾离开的轮椅。
轮椅 (6) 是霍金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有了它,霍金才能与他人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思想,包括目前探索半人马座a 星的科幻想法。
(1) (2) (3) (4) (5) (6) A . 尽管 但 但 即便 也 不仅 B . 虽然 但是 所以 如果 那么 不仅 C . 尽管 但 因此 只要 就 就D.因为所以但即便也就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经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八十回。
(3)2017衡水中学新考纲下的2017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

(3)2017衡水中学新考纲下的2017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2017衡水中学新考纲下的2017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考纲下的2017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所有试题都要答在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并不乏“工匠精神”。
近代以来,中国“工匠精神”之所以会迅速消失,显然与大机械化生产的迅速崛起、物质生活的极度贫乏以及精英教育的“去技能化”等多重因素有关。
要想重建中国的“工匠精神”,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中国“工匠精神”所需要的制度保障、信仰支撑以及文化支撑。
“工匠精神”需要用制度做保障,而传统上这个制度便是行会。
首先,行业组织具有团结行业同仁、增强行业同仁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为维护行业同仁的共同利益,行会都会通过共同信仰,将行业同仁组织起来,增强抗风险能力。
其次,行会还具有制定行规、整合行帮内部秩序的作用。
每个行业内部都会有自己的“行规”。
第二,行业组织还具有对外调节各行业及同行业内不同行帮间社会矛盾的功能。
为维护各行业利益,行业间还流传有许多共同的“游戏规则”,如行业间“不得跨业”“不得跳业”,即所谓“生行莫入,熟行莫出”。
作为传统,“工匠精神”需要用信仰做支撑。
没有信仰,就算再好的技艺也难传承下来。
一个行业要想维系其自身的稳定,通常都会通过增加人手来加强行业监管,但当人管不了人的时候,便会创造一个神,让神来管理。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说这是一种投入最少、见效最快的行业管理模式,在行会秩序维系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年级第二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A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关系在先”及其自由性朱立元审美“关系在先”的思想,在理论上是有根据的。
根据之一是,依照马克思“人就是人的世界”的存在论命题,人与世界源初是一体的,而不是现成的主体、现成的客体二分的。
因此,在逻辑上,审美关系(活动)之外或者之前,不存在任何现成的审美主体,也不存在任何现成的审美客体。
如果离开了一定的审美关系(活动),即使是最富于创意的艺术家和最富有经验的鉴赏家,也算不得审美主体;即使是最伟大的艺术作品和最优雅的田园山水,也不是什么审美客体。
人能否成为审美主体,世界能否成为审美客体,都取决于审美关系是否生成。
审美主客体是在审美关系(活动)的状态中生成和存在的。
根据之二是,审美主体是审美关系中的主体,审美客体是审美关系中的客体。
审美关系是审美主客体的逻辑确定者。
例如我们只能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审美关系和审美状态中,才能把陶渊明确定为审美主体,把南山确定为审美客体。
可见,人之所以被称为审美主体,世界之所以被称为审美客体,其根本前提在于二者已经处在审美关系中了。
人生在世,人的生存实践,永远是审美关系发生的独一无二的根基。
但是,人并非每时每刻都处在审美状态,世界并非每时每刻都成为审美对象(客体),人与世界的关系并非每时每刻都呈现为审美关系。
世间不存在绝对的、无条件的审美关系,只存在特定条件、情境、机缘下当下生成显现的审美关系。
根据“关系在先”的原则,任何从生生不息的生成之流中截取出来的静止的固定的审美关系,都是抽象的、无根的,也不是真正的审美关系;同样,任何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也都是随着审美关系的生成而生成,而不可能是先在的、固定的、现成的。
【衡水中学试题及答案】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一调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7届衡水中学高三一调生物试题及答案(B)
3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一调化学试题及答案
4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一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频道整理Βιβλιοθήκη 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一调试题及答案汇总更多高考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衡水中学试题及答案】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一调试题及答案汇总
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一调试题及答案汇总,更多高考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1
2017届衡水中学高三一调生物试题及答案(A)
2017-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共9个单项选择题,在答题卡上按题号填涂。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3、细致、认真。
为假期自主复习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祝你成功!Ⅰ卷(27分)一、基础知识(共9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A.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勤政爱民,廉洁自律,提高自身修养,增强抵御腐败的能力,否则,难免到时像陈希同一样对簿公堂....,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B.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C.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D. 令人忧虑的是,有的出版社出了不好的作品还不置可否....,听不进群众的批评。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人的个体和谐又是自然和谐的产物。
B.些同学读书迷信权威,对文本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对文本深悟、慢泡、细嚼的基础上,而是轻松地做了权威的奴隶。
C.专家指出,绕月成功后,嫦娥三号的‚刹车‛时间是否合适、远近距离是否准确、能否在指定区域落下来,都是完成此次发射任务的技术难点和关键。
D.据悉,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考公平性,2017-2018年高考全国将针对贫困地区提供较2017-2018年更多的招生名额走进高校,保证他们有机会实现‚大学梦‛。
3、请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
②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③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
④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种高帽子、空头大话。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级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级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易经·系辞》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按照这个说法,诗词曲赋与琴棋书画等艺术门类都可归入无形的“道”的范畴,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建筑与车舆、衣服、盆碗类似,属于有形的“器”的性质,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主要由匠人来制作,文人士大夫阶层极少直接参与。
由此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界虽然巨匠辈出,巧夺天工,取得极高的成就,却一直缺乏理论总结。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相对得到主流阶层的追捧,出现了《园冶》《长物志》等理论名著,而在更广泛的建筑领域,相关学问备受冷落,虽然有宋代《营造法式》、清代《工程做法》等官书和明代《鲁班经》之类的民间著述传世,但数量远远不及西方,而且主要内容都偏于实际操作层面的记述,没有太多的理论探索,与西方古罗马《建筑十书》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建筑名著差异很大。
19世纪末叶以来,随着清朝的衰落和灭亡,中国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冲击,传统建筑行业走向衰微,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使得拥有千年历史的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至今日,中国的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趋同,与古代则大相径庭,广大建筑师对于传统的建筑技艺普遍感到生疏,绝大多数设计作品都近于西方建筑的翻版,失去了本土的文化基因。
在此情形之下,从20世纪初开始,一些中外建筑师努力尝试扭转这一趋势,在现代建筑中刻意表现“民族形式”,将传统建筑的造型与文化内涵融入新的建筑项目,如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和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
以中国营造学社为代表的先贤致力于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研究,梁思成、刘敦桢等学者四处考察测绘,搜集古籍,成果斐然。
经过几代人的艰难跋涉,对于中国现代“民族形式”的探索仍处于迷途之中,尚未找到相对圆满的解决之道。
2017语文高考全国试卷及答案及语文押题试卷

2017语文高考全国试卷及答案及语文押题试卷推荐文章山东高考题语文试卷热度:山东高考语文真题热度:重庆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热度:重庆高考语文试卷热度:天津语文高考试卷2017 热度:高考只是人生的第一次考试,能否取得满意的成绩,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需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考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语文高考全国试卷,仅供大家参考!语文押题试卷第工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那么逍遥是否就是超越小知小年,突破限制?庄子在《齐物论》篇中又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似乎又要反对执著追求大知大年了,然则我们应如何了解庄子的意思?“逍遥’’,自然是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
然而这理解只是初步的。
从客观的现实世界来看,任何事情都必然是已被置于因果网络之中。
而所有现实存雀又皆有其实际条件之依待,有果必有所依之因。
要说有待,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就算列子御风亦有待于风。
那么,庄子所讲的破除依待是如何可能的?郭象《庄子注》认为,逍遥之义必须从圣人的修养境界上立言。
逍遥所描述的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境界,而非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
放在境界上讲,则“一逍遥一切逍遥”,宇宙万物从逍遥境界观照而言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
这种观照的境界,乃一艺术境界,而非道德修养境界。
这种境界即道家无己、无功、无名的“去碍”,从而达致庄子所言“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一种含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之境。
所以,从无待逍遥而言,则大鹏小鸟皆同。
郭象说:“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
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然而这里或会产生一个问题:反观《逍遥游》的文本里,庄子似乎有意抬高大鹏列子彭祖大椿,而贬低斥鹞宋荣朝茵蟪蛄,即庄子所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岂不是与郭注“各适自性,逍遥一也”的说法矛盾吗?郭象认为,这当中不仅没有矛盾,而且还透露了庄子的精义。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押题卷(I卷)文数试题(解析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文科数学(Ⅰ)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集合,,则=()A. B. C. D.【答案】D【解析】由已知得,则,故选D.2. 已知为虚数单位,若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则的取值范围为()A. B. C. D.【答案】B【解析】由题.又对应复平面的点在第四象限,可知,解得.故本题答案选.3. 下列函数中,与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一致的函数是()A. B. C. D.【答案】D【解析】函数即是奇函数也是上的增函数,对照各选项:为非奇非偶函数,排除;为奇函数,但不是上的增函数,排除;为奇函数,但不是上的增函数,排除;为奇函数,且是上的增函数,故选D.4. 已知双曲线:与双曲线:,给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 它们的焦距相等B. 它们的焦点在同一个圆上C. 它们的渐近线方程相同D. 它们的离心率相等【答案】D【解析】由两双曲线的方程可得的半焦距相等,它们的渐近线方程相同,的焦点均在以原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离心率不相等,故选D.5. 某学校上午安排上四节课,每节课时间为40分钟,第一节课上课时间为,课间休息10分钟.某学生因故迟到,若他在之间到达教室,则他听第二节课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的概率为()A. B. C. D.【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第二节课的上课时间为,该学生到达教室的时间总长度为分钟,其中在进入教室时,听第二节的时间不少于分钟,其时间长度为分钟,故所求的概率,故选A.6. 若倾斜角为的直线与曲线相切于点,则的值为()A. B. 1 C. D.【答案】D【解析】,当时,时,则,所以,故选D.7. 在等比数列中,“,是方程的两根”是“”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D【解析】由韦达定理知,则,则等比数列中,则.在常数列或中,不是所给方程的两根.则在等比数列中,“,是方程的两根”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本题答案选.8.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值为()A. 1009B. -1009C. -1007D. 1008【答案】B【解析】由程序框图则,由规律知输出.故本题答案选.【易错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程序框图中的循环结构.循环结构中都有一个累计变量和计数变量,累计变量用于输出结果,计算变量用于记录循环次数,累计变量用于输出结果,计数变量和累计变量一般是同步执行的,累加一次计数一次,哪一步终止循环或不能准确地识别表示累计的变量,都会出现错误.计算程序框图的有关的问题要注意判断框中的条件,同时要注意循环结构中的处理框的位置的先后顺序,顺序不一样,输出的结果一般不会相同.9. 已知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B. C. D.【答案】C【解析】观察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一个圆锥的与三棱锥的组合体,其中圆锥的底面半径为,高为.三棱锥的底面是两直角边分别为的直角三角形,高为.则几何体的体积.故本题答案选.10. 已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可能为()A. B. C. D.【答案】C【解析】由图象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纵坐标知,又,即,所以.则,图象过点,则,即,所以,又,则.故,令,得,令,可得其中一个对称中心为.故本题答案选.11. 《几何原本》卷2的几何代数法(以几何方法研究代数问题)成了后世西方数学家处理问题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一原理,很多的代数的公理或定理都能够通过图形实现证明,也称之为无字证明.现有如图所示图形,点在半圆上,点在直径上,且,设,,则该图形可以完成的无字证明为()A. B.C. D.【答案】D【解析】令,可得圆的半径,又,则,再根据题图知,即.故本题答案选.12. 已知球是正三棱锥(底面为正三角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中心)的外接球,,,点在线段上,且,过点作圆的截面,则所得截面圆面积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答案】B【解析】如图,设的中心为,球的半径为,连接,易求得,则 .在中,由勾股定理,,解得,由,知,所以,当过点的截距与垂直时,截面圆的面积最小,此时截面圆的半径,此时截面圆的面积为;当过点的截面过球心时,截面圆的面积最大,此时截面圆的面积为,故选B.【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三棱锥的性质及空间想象能力、圆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属于难题. 化立体问题为平面问题,结合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求解,在求解过程当中,通常会结合一些初中阶段学习的平面几何知识,例如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在复习时应予以关注.第Ⅱ卷(共90分)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13. 已知,,若向量与共线,则__________.【答案】【解析】,由向量与共线,得,解得,则,故答案为.14. 已知实数,满足不等式组目标函数,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答案】1【解析】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故当取最大值时,取最大值. 由图可知,当时,取最大值,此时取最大值,故答案为.【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中利用可行域求目标函数的最值,属简单题.求目标函数最值的一般步骤是“一画、二移(转)、三求”:(1)作出可行域(一定要注意是实线还是虚线);(2)找到目标函数对应的最优解对应点(在可行域内平移(旋转)变形后的目标函数,最先通过或最后通过的顶点就是最优解);(3)将最优解坐标代入目标函数求出最值.15. 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是与的等差中项且,的面积为,则的值为__________.【答案】16.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是,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分别从,两点向直线:作垂线,垂足是,,则四边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答案】【解析】由题知,,准线的方程是 . 设,由,消去,得 . 因为直线经过焦点,所以 . 由抛物线上的点的几何特征知,因为直线的倾斜角是,所以,所以四边形的周长是,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已知函数(),数列的前项和为,点在图象上,且的最小值为.(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数列满足,记数列的前项和为,求证:.【答案】(1);(2)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可求得的值,从而可得,进而可得结果;(2)由(1)知,裂项相消法求和,放缩法即可证明.试题解析:(1),故的最小值为.又,所以,即.所以当时,;当时,也适合上式,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2)证明:由(1)知,所以,所以.【方法点晴】裂项相消法是最难把握的求和方法之一,其原因是有时很难找到裂项的方向,突破这一难点的方法是根据式子的结构特点,掌握一些常见的裂项技巧:①;②;③;④;此外,需注意裂项之后相消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丢项或多项的问题,导致计算结果错误.18. 如图,点在以为直径的圆上,垂直与圆所在平面,为的垂心.(1)求证:平面平面;(2)若,点在线段上,且,求三棱锥的体积.【答案】(1)见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1)延长交于点,先证明,再证明平面,即平面;(2)由(1)知平面,所以就是点到平面的距离,再证明,从而利用棱锥的体积公式可得结果.试题解析:(1)如图,延长交于点.因为为的重心,所以为的中点.因为为的中点,所以.因为是圆的直径,所以,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即平面.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解:由(1)知平面,所以就是点到平面的距离.由已知可得,,所以为正三角形,所以.又点为的重心,所以.故点到平面的距离为.所以.19. 2017高考特别强调了要增加对数学文化的考查,为此某校高三年级特命制了一套与数学文化有关的专题训练卷(文、理科试卷满分均为100分),并对整个高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测试.现从这些学生中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的成绩,按照成绩为,,…,分成了5组,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假定每名学生的成绩均不低于50分).(1)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的值,并估计所抽取的5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代表);(2)若高三年级共有2000名学生,试估计高三学生中这次测试成绩不低于70分的人数;(3)若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样本中成绩不低于70分的三组学生中抽取6人,再从这6人中随机抽取3人参加这次考试的考后分析会,试求后两组中至少有1人被抽到的概率.【答案】(1),平均数是74,中位数是;(2)1200;(3).【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个矩形面积和为可得第4组的频率为,从而可得结果;(2)由(1)可知,50名学生中成绩不低于70分的频率为,从而可得成绩不低于70分的人数;(3)根据分层抽样方法可得这三组中所抽取的人数分别为3,2,1,列举出中任抽取3人的所有可能结果共20种,其中后两组中没有人被抽到的可能结果只有1种,由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可得结果.(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第4组的频率为,故.故可估计所抽取的5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为(分).由于前两组的频率之和为,前三组的频率之和为,故中位数在第3组中.设中位数为分,则有,所以,即所求的中位数为分.(2)由(1)可知,50名学生中成绩不低于70分的频率为,由以上样本的频率,可以估计高三年级2000名学生中成绩不低于70分的人数为. (3)由(1)可知,后三组中的人数分别为15,10,5,故这三组中所抽取的人数分别为3,2,1.记成绩在这组的3名学生分别为,,,成绩在这组的2名学生分别为,,成绩在这组的1名学生为,则从中任抽取3人的所有可能结果为,,,,,,,,,,,,,,,,,,,共20种.其中后两组中没有人被抽到的可能结果为,只有1种,故后两组中至少有1人被抽到的概率为.【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概率公式,以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属于难题,利用古典概型概率公式,求概率时,找准基本事件个数是解题的关键,在找基本事件个数时,一定要按顺序逐个写出:先,…. ,再,…..依次….… 这样才能避免多写、漏写现象的发生.20. 已知椭圆:的长轴长为,且椭圆与圆:的公共弦长为.(1)求椭圆的方程.(2)经过原点作直线(不与坐标轴重合)交椭圆于,两点,轴于点,点在椭圆上,且,求证:,,三点共线..【答案】(1);(2)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列出关于、、的方程组,结合性质,,求出、、,即可得结果;(2)设,,则,.因为点,都在椭圆上,所以,利用“点差法”证明,即可得结论.试题解析:(1)由题意得,则.由椭圆与圆:的公共弦长为,其长度等于圆的直径,可得椭圆经过点,所以,解得.所以椭圆的方程为.(2)证明:设,,则,.因为点,都在椭圆上,所以所以,即.又,所以,即,所以所以又,所以,所以,,三点共线.21. 已知函数,(,为自然对数的底数).(1)试讨论函数的极值情况;(2)证明:当且时,总有.【答案】(1)在处取得极大值,且极大值为,无极小值;(2)见解析.试题解析:(1)的定义域为,.①当时,,故在内单调递减,无极值;②当时,令,得;令,得.故在处取得极大值,且极大值为,无极小值.(2)证法一:当时,. 设函数,则.记,则.当变化时,,的变化情况如下表:由上表可知,而,由,知,所以,所以,即.所以在内为单调递增函数.所以当时,.即当且时,.所以当且时,总有.证法二:当时,.因为且,故只需证.当时,成立;当时,,即证.令,则由,得.在内,;在内,,所以.故当时,成立.综上得原不等式成立.请考生在22、23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22. 已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圆的极坐标方程为,直线与圆交于,两点.(1)求圆的直角坐标方程及弦的长;(2)动点在圆上(不与,重合),试求的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系间的转化关系,可得圆的直角坐标方程,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利用参数的几何意义可求得弦的长;(2)写出圆的参数方程,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可求出的最大值,即求得的面积的最大值.试题分析:(1)由得,所以,所以圆的直角坐标方程为.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圆,并整理得,解得,.所以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2)直线的普通方程为.圆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可设曲线上的动点,则点到直线的距离,当时,取最大值,且的最大值为.所以,即的面积的最大值为.23. 选修4-5:不等式选讲.已知函数.(1)求函数的值域;(2)若,试比较,,的大小.【答案】(1);(2).【解析】(1)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可知,当时,.所以函数的值域.(2)因为,所以,所以.又,所以,知,,所以,所以,所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水中学2017年高考押模拟语文试卷(一)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年高考押题语文试题(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道家的话语系统里,匠人有着独特的地位。
《庄子》涉及匠人十余位,如庖丁、伯乐、为圃者、轮扁、佝偻者、梓庆、东野稷、操舟人、吕梁善游者、工倕、捶钩者等。
在庄子看
来,道生养万物,万物归辅道。
道是人精神的根本来源,匠人精神亦然。
天道自虚而万物成,“大匠取法焉”。
就根本处而言,匠人精神就是问道、法道、弘道的修为。
匠人实存于有道的世界中,在追寻道的路径上行走。
吕梁善游者说善游有道,其道在于生于陵而安于陵,长于水而安于水,也就是诗意地栖居,顺乎自然。
至于具体的法门,可获
悉于庄子对匠人之祖工倕的点评,简言之就是心斋坐忘、无我而无物。
就“无我”而言,庖丁的语境下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没有自我的既定思虑与
构想;捕蝉者之道的基本要义是忘己,粘蝉时人与竹竿不别,全然渗透在天地之中,与万物
融为一体;梓庆削木,见者惊犹鬼神,其道在于做事无庆赏爵禄、非誉巧拙之虑,甚至无形
体四肢之思。
我是分别的开端,“无我”则无分别,哪里有外物的存在? 庖丁在“无我”之后,“未尝见全牛”;捕蝉者眼中也只有蝉翼,而无其他。
若更进一步,则恰如操舟人自虚,知水之性,进而达到“忘水”的境界,实现人、舟、水合一。
当然,最高境界是“两相忘”。
人与蝉相忘,人不仅忘蝉,蝉也忘人,,二者相忘于江湖、渗透在洪荒中,世界才彻底打
开。
匠人得道状态的实现,有赖于对物性事理的领悟,要实现由内化而外化。
内化介于不可见与可见之间,是对物性事理的把握。
外化则是匠人总结出来的法式,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规矩。
它在形而上层面指规律,形而下层面是圆规方矩。
传说伏羲女娲之所以被称为人文始祖,
在于他们发明了规矩,丈量了天地,赋予万物以边界,使之聚焦自我,从而形之器之。
不过,也有人说匠人才是规矩的发明者,其始祖倕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庄子指出倕心中悟道,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将不可见、不可说的事理转化为可以目视和凭借的法式。
匠人们也正是
依从了他发明创造的规矩,才得以度天下之方圆。
匠人不仅内求道,得知物性事理,外化为法式,还要以道入技,即如庖丁所言“臣之所
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在庄子的书中,匠人对大道的领悟皆呈现在精湛的技艺中。
或者说,正是由于对技艺的不断锤炼,才有了道的领悟。
庖丁指出不同厨师有不同的修为:平庸者用刀硬砍骨头,所以一月换刀;在此之上者以刀割筋肉,一年换刀;自己之所以能十九年不换刀,并非天生如此,而有一个从初始无状、三年小成到现在依然不断精进的过程。
通过日积月累,让技术精进到一定程度后,才有可能化境入忘。
(陈成吒《<庄子>是如何论说匠人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家认为匠人有着独特的地位,他们中的佼佼者可以在有道的世界中取法天道,通过精
研自己的技艺达到得道的境界。
B.庄子认为,道生养万物,万物归辅道。
匠人对自己技艺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就是追求道、
取法道、弘扬道的一种修为。
C.庖丁解牛的无我之境是指解牛时没有既定思虑与构想,完全顺其自然;佝偻者捕蝉的无
我之境是指人与捕蝉的竹竿交融在一起,随心所欲。
D.庖丁解牛,佝偻者捕蝉,都达到了心斋坐忘、无我而无物之境,但这依然不是最高境界,
最高境界应是物我两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