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 血糖平衡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

合集下载

《血糖平衡的调节》导学案教案.doc

《血糖平衡的调节》导学案教案.doc
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
【独立思考】血糖调节的方式是?血糖调节以神经还是激素调节为主?
四.血糖平衡的意义
1.低血糖2.高血糖症3.糖尿病的症状:三多一少
【课堂达标,巩固提高】
1.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2.下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
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
D.血糖升高只能通过激素调节的方式恢复正常
【课堂小结】
1.知识方面
2.思想认识方面
思考:人体内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三条途径,其中主要来源是哪一条?血糖的去路主要也有三条途径,主要去路是哪一条?血糖在什么条件下会升高?在什么条件下会下降?如何调节?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1.与血糖分泌调节有关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学生活动一:【自主学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
名称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分泌器官
《血糖平衡的调节》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老师:评价:
课 题
2.2通过激素的调节
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学习目标
1.分析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2.简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
3.运用构建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学习重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
学习难点
血糖调节的分析与模型构建。
方法指导
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2019届 二轮复习调节 教案(适用全国)

2019届 二轮复习调节 教案(适用全国)

第1讲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第Ⅰ课时基础自查——学生为主体·抓牢主干,以不变应万变点点落实(一)内环境组成及稳态的维持[一过基础]1.理清内环境及稳态机制2.据箭头方向快速确认体液组分3.“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4.辨析与内环境有关的四组概念(1)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2018·浙江卷,T11C)(√)(2)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2018·海南卷,T11B)(√)(3)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2016·浙江卷,T4B)(√)(4)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2015·海南卷,T11C)(√)(5)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而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2015·海南卷,T16改编)(√)(6)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7)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三过小题]1.(2017·全国卷Ⅲ)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解析:选C0.9%NaCl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所以静脉注射该溶液后,血浆渗透压不变,A、D项所述现象不会发生;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会导致血浆量增加,而后经过机体的调节会将过多的水和NaCl排出体外,C项能够发生,而B项不会发生。

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产生渴觉B.血液中CO2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是由体液和神经共同调节的C.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到组织液中的氧气含量相等D.毛细血管处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的量总是平衡的解析:选B下丘脑不能产生渴觉,各种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A错误。

2019年高考生物(全国版)复习教案课件第32课-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共58张PPT)

2019年高考生物(全国版)复习教案课件第32课-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共58张PPT)
13
of
22
13
四 组 题讲 透
(1)(多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平衡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 法正确的有( )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E.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F.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一定存在反馈调节
第32课 第(1)题 P239
一张图学透 体温调节
7
of
22
7
一 张 图学 透
体温调节
一张图学透 体温调节
8
of
22
8
一 张 图学 透
水盐调节
一张图学透 水盐调节
9
of
22
9
一 张 图学 透
水盐调节
抗利尿激素
一张图学透 水盐调节
10
of
22
10
一 张 图学 透
水盐调节
一张图学透 水盐调节
11
of
22
11
四 组 题讲 透
第32课 第(1)题 P239
12
of
22
12
四 组 题讲 透
(1)(多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平衡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 法正确的有( )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第32课 第(1)题 P239
17
第32课 第(2)题 P239
of
22
(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不进早餐组2 小时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 血糖浓度降低,能量供应不足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在4 组实验中,早餐后高糖早餐 _________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 因是大量糖类消化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快速吸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 _________ __________。 解析:②在4组实验中,食用高糖早餐后,大量糖类被消化水解成葡萄 糖进入人体血液中,因此血糖升得最快。 18

3.2 血糖平衡的调节(第1课时)-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同步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3.2 血糖平衡的调节(第1课时)-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同步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3.2 血糖平衡的调节(第1课时)(解析版)1.正常进食后,人体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变化为()A.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B.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D.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答案】A【分析】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通过调节使血糖含量恢复到正常值,故胰岛素分泌量增多,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

【详解】人体进食后,由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使血糖的含量上升,机体通过调节,使血糖含量恢复到正常值,因此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促进组织细胞加强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乳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为病人补充碱制剂或者胰岛素,以降低血液中乳酸的含量及提高血液的pH,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碱制剂可选用NaHCO3、Na2HPO4B.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乳酸和二氧化碳C.患者补充胰岛素的主要目的是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D.人体中出现乳酸中毒症状时机体内酶活性会受影响【答案】B【分析】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并且进入血液,但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A、NaHCO3、Na2HPO4可以与乳酸反应,可作为碱制剂治疗乳酸中毒,A正确;B、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人体细胞质基质中转变为乳酸,此时无二氧化碳产生,B错误;C、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为乳酸中毒患者补充胰岛素,可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减少乳酸的产生,C正确;D、酸碱度的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人体中出现乳酸中毒症状时机体内酶活性会受影响,D正确。

故选B。

3.高等动物通过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来调节机体多方面的功能。

下列关于人体中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都需与特定分子结合B.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胰高血糖素分泌会增加D.服用外源甲状腺激素制剂可治疗甲亢【答案】D【分析】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学案+练习):血糖平衡调节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学案+练习):血糖平衡调节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学案+练习) 血糖平衡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一、血糖平衡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2.参与调节的主要激素 激素 分泌部位 作用途径胰岛素 胰岛B 细胞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胰高血糖素胰岛A 细胞 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1)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下丘脑。

(2)调节途径:通过调节胰岛细胞、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调节血糖含量。

4.反馈调节(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2)意义: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1)作用范围: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

(2)作用效果: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来进行。

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三种腺体:a.下丘脑、b.垂体、c.甲状腺。

(2)三种激素: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3)两种效果:“+”“-”分别表示促进、抑制。

1.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 2.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中,下丘脑和垂体细胞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

(√) 3.被手术切除性腺的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减少。

(×) 4.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

(√) 5.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1.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建构(1)图示模型。

(2)解读。

①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神经调节通过激素调节发挥作用,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胰岛细胞,使其分泌相关激素调节血糖浓度。

②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

《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 学历案

《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 学历案

《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包括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

3、了解血糖平衡失调的原因和症状,如低血糖和高血糖。

4、认识血糖平衡对于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二、知识回顾1、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答:糖类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

2、糖类在细胞中可以转化为哪些物质?答:糖类在细胞中可以转化为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

三、新课导入当我们享用一顿美食后,身体内的血糖水平会发生变化。

但无论如何变化,我们的身体都能够保持血糖在一定的范围内相对稳定。

这是如何实现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

四、知识讲解(一)血糖的概念及正常范围血糖指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 3961mmol/L。

(二)血糖的来源1、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我们从食物中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条、水果等,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变成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的主要来源。

2、肝糖原分解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肝脏中的肝糖原可以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

3、非糖物质转化在某些情况下,如长期饥饿,体内的一些非糖物质,如氨基酸、甘油等,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转化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水平。

(三)血糖的去路1、氧化分解供能葡萄糖在细胞内通过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被分解,释放出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2、合成糖原储存血糖浓度较高时,多余的葡萄糖可以在肝脏和肌肉中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起来。

3、转化为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当血糖充足时,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储存能量或用于合成蛋白质等物质。

(四)血糖平衡的调节1、激素调节(1)胰岛素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它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胰高血糖素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它能够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

《血糖平衡的调节》导学案精编版

《血糖平衡的调节》导学案精编版
《血糖平衡的调节》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老师:评价:
课 题
2.2通过激素的调节
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学习目标
1.分析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2.简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
3.运用构建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学习重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
学习难点
血糖调节的分析与模型构建。
方法指导
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2.下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
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
D.血糖升高只能通过激素调节的方式恢复正常
【课堂小结】
1.知识方面
2.思想认识方面
思考:人体内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三条途径,其中主要来源是哪一条?血糖的去路主要也有三条途径,主要去路是哪一条?血糖在什么条件下会升高?在什么条件下会下降?如何调节?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1.与血糖分泌调节有关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学生活动一:【自主学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
名称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分泌器官
学生活动二:【情景模拟二】构运动后血糖调节模型
1.资料一:正常人的血糖范围是0.8-1.2g/L,一般稳定在0.9g/L左右,正常人运动后血糖一般不低于0.6g/L。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根据资料,利用卡片模拟构建本组某同学运动后血糖调节模型
学生活动三:构建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用相应的文字,箭头表述过程)
【课后作业】
必做题:完成P29-30课后练习题,完成学案,创新设计习题。

3.2血糖平衡调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2血糖平衡调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2血糖平衡调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教学内容3.2血糖平衡调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教学内容:1. 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及其作用2.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来源和作用3. 血糖平衡调节的机制4. 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二、核心素养目标提升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意识。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及其作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来源和作用、血糖平衡调节的机制。

难点:血糖平衡调节的机制、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

解决办法:1. 通过直观的教具、图示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及其作用。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来源和作用。

3. 通过互动式教学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血糖平衡调节的机制。

4. 通过真实案例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了解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

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胰岛素的结构图、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过程动画、血糖平衡调节机制的图解等。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如血糖仪、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溶液、实验动物等。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

准备实验所需的桌椅、实验台、显微镜等。

5. 网络资源: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如糖尿病患者的真实案例、血糖调节的最新研究进展等。

6. 教师准备:教师应熟悉教学内容,了解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具备良好的沟通和指导能力。

7. 学生准备:学生应预习教材,了解血糖平衡调节的基本概念,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2.调节过程(1)血糖浓度过高时的调节(2)血糖浓度过低时的调节考向一图析血糖的来源、去向及调节过程1.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激素甲的缺乏会导致肝糖原合成加强而引起血糖浓度上升B .低血糖时激素乙分泌增多,可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恢复正常C .激素甲和激素乙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两者起拮抗作用D .若激素乙的含量正在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参考答案】C归纳整合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血糖调节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其中既有神经调节途径也有体液调节途径,总结如下:(1)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含量的调节最主要②胰高血糖素的影响: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又可通过升高血糖含量而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③神经调节(2)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含量的调节最主要②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胰 岛A 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③神经调节2.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B.正常人一次性吃糖过多,也可出现尿糖现象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影响甲的分泌活动D.图中a与c表现为拮抗作用【答案】D考向二血糖调节的曲线分析3.如图是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不同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只要依靠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就能完成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参考答案】B技法提炼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分析(1)图1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判断的依据是根据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含量多而且波动幅度大的A为正常人,B为糖尿病患者。

(2)图2表示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

根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去判断,波动范围在0.8~1.2 g/L且起点也在该范围中的b为正常人;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为低血糖病患者。

(3)图3表示进食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相对含量变化曲线,根据进食后曲线的波动趋势进行判断,即进食后含量增加的a为胰岛素,进食后含量减少的b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4.血糖是人体各组织细胞能量供应的主要来源,胰岛素对血糖的平衡调节发挥重要作用。

图一为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部分作用机理模式图。

给人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二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图一图二A.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体内存在甲、乙、丙的异常抗体,图一若出现丙种异常抗体的糖尿病病人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取得治疗效果,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图二中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肝细胞D.图二中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答案】B1.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可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靶细胞B.血糖含量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C.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只受神经调节D.胰岛素可以作用于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2.研究表明青蒿素可与一种Gephyrin蛋白相结合,能激活GABA受体(活细胞信号的主要开关),引发胰岛A细胞一系列的变化,从而转变为胰岛B细胞。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注射青蒿素—Gephyrin蛋白制剂可以治疗糖尿病B.不同胰岛细胞的基因不同导致产生不同的激素C.胰岛A细胞转变为胰岛B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青蒿素是引发胰岛A细胞突变出胰岛素基因的化学因素3.胰岛素的靶细胞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GLUT4)来摄取葡萄糖,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调控GLUT4的储存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大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并不低,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称为胰岛素抵抗。

下列关于胰岛素抵抗出现的原因的推理不合理的是A.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结合,使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正常结合B.胰岛素靶细胞中GLUT4储存囊泡转运至细胞膜过程受阻C.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异常,导致胰岛素信号不能正常传递D.胰岛素靶细胞发生基因重组,不能表达GLUI4运输葡萄糖4.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降低B.开始刺激后,大鼠肝糖原分解将加快C.开始刺激后,胰高血糖素浓度将会下降D.该图示表明神经系统也可能参与血糖调节5.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现象。

如图为进食葡萄糖后,孕妇与正常女性(非孕妇)血糖浓度变化的数据记录。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血糖浓度的升高是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的直接刺激结果B.孕妇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速度较快C.孕妇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可能是体内产生了与胰岛素结合的类似抗体D.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及时注射胰岛素是首要的治疗手段而不是控制糖的摄入量6.某研究小组观察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糖尿病大鼠经过6~7周运动训练后,测得数据如下。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组别样本数量(只)体重增加(g/d)血糖(mmol/L)血胰岛素(Mu/L)骨骼肌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相对值正常运动组10 2.63 6.80 19.02 77.80糖尿病非运动组10 0.19 36.95 8.19 87.40糖尿病运动组10 0.78 26.35 9.49 80.60A.患糖尿病可导致大鼠生长缓慢,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生长B.与正常运动组相比,糖尿病运动组因胰岛素含量低而使葡萄糖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氧化利用发生障碍C.合理运动、控制饮食及定期注射胰岛素可以根治糖尿病D.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胰岛素的分泌,并降低血糖浓度7.科研人员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向甲、乙2组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丙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甲、乙2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丙组未出现这些症状。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直接给甲组小鼠注射葡萄糖有利于缓解症状B.给乙组小鼠注射胰高血糖素有利于缓解症状C.给丙组小鼠注射胰岛素后能大幅度增加尿量D.通过该实验能探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8.如图为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下降B.随着曲线b的上升,血糖浓度不断升高C.4 h时,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入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D.若在平静状态下,进餐后4 h内胰岛素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b表示9.回答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问题:(1)糖尿病有Ⅰ型和Ⅱ型两种,其中Ⅰ型糖尿病发病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基本正常,其发病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一位糖尿病患者,请你设计一个诊断方法以确定患者的糖尿病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

为了探究运动对IGT人群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持续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30 mim,定时采样测定血糖及胰岛素的浓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初步推测:①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____________细胞的分泌负担。

②餐后适度运动可以___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

③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____________提前,血糖浓度下降。

10.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或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l或抗体2只与相应的受体结合。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汉字、数字及箭头表示)。

(2)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丙代表________________,D代表______________,丙分泌C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浓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通过图示可以看出,C和D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

(4)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_____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____病。

11.(2017·新课标Ⅲ卷)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 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

回答下列问题:(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

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_________,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

(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12.(2017·天津卷)胰岛素可以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1)胰岛素受体(InR)的激活,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改善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功能。

(2)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_________________。

(3)某些糖尿病人胰岛功能正常,但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InR对GLUT转运葡萄糖的直接促进作用减弱,同时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_________________了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能力。

最终,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________________。

与正常人相比,此类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________________。

1.【答案】D【解析】注射结合了青蒿素的Gephyrin蛋白可以诱导胰岛A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所以可以治疗糖尿病,A正确;不同胰岛细胞产生不同激素的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错误;全能性是指离体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而胰岛A细胞转变为胰岛B细胞没有体现全能性,C错误;胰岛A细胞转变为胰岛B细胞不是基因突变,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