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 思考题及答案 修正版资料讲解
环境生物监测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物监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生物监测中,以下哪种生物通常不作为指示生物?A. 藻类B. 鱼类C. 昆虫D. 细菌答案:D2. 环境生物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评估环境质量B. 预测环境变化C. 保护濒危物种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种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农药C. 石油D. 塑料垃圾答案:A4. 环境生物监测中,生物富集作用是指:A. 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低于环境介质B. 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高于环境介质C. 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与环境介质相同D. 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减少答案:B5. 在环境生物监测中,生物标志物是指:A. 用于指示环境状况的生物B. 用于指示生物健康状况的化学物质C. 用于指示环境污染物的生物D. 用于指示生物种群数量的化学物质答案:B6. 环境生物监测中,生物指数法的主要缺点是:A. 需要大量的样本B. 需要复杂的统计分析C. 对污染物的敏感性不够D. 无法提供污染物的定量信息答案:D7. 环境生物监测中,生物多样性指数通常用于:A. 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B. 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C. 确定污染物的种类D. 计算污染物的浓度答案:A8. 以下哪种生物通常不用于环境生物监测?A. 浮游植物B. 底栖动物C. 鸟类D. 哺乳动物答案:D9. 环境生物监测中,生物放大作用是指:A. 污染物在食物链中逐级减少B. 污染物在食物链中逐级增加C. 污染物在食物链中保持不变D. 污染物在食物链中随机分布答案:B10. 环境生物监测中,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提供污染物的定量信息?A. 生物指数法B. 生物富集法C. 生物标志物法D. 生物放大法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生物监测中,________是指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高于环境介质的现象。
答案:生物富集作用2. 环境生物监测中,________是指污染物在食物链中逐级增加的现象。
第六章--环境污染生物监测2

生物监测主要方法
一、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二、生物测试法 三、细菌学检验法
二、生物测试法
利用生物受到污染物质危害或毒害后所产生的 反应或生理机能的变化,来评价水体污染状况,确 定毒物安全浓度的方法称为生物测试法。
发光细菌是一类能自发发光的细菌,其发光机制 是由于菌体内有一种荧光素酶,通过酶催化不饱和脂 肪酸反应,而向外界辐射蓝绿色的荧光,发光光谱范 围在435~630nm,有单一最大发射峰(λmax=475nm).
它是生物自身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由于发光细菌 有易培养、增殖速度快、发光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且 反应迅速、灵敏等特点。近年来国内外较多地将发光 细菌应用于环境监测,Beckman公司依据发光细菌的发 光原理,已推出用于环境监测的生物毒性检测仪。
第三节 生物污染监测
• 生物污染监测就是应用各种检测手段测定生物体 内的有害物质,以便及时掌握被污染的程度。
• 生物污染监测的步骤: 生物样品的采集
生物样品制备
预处理 污染物的测定
一、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在体内分布
氟化物、农药等
(一) 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 及在体内分布
• 空气污染物主要通过粘附、 从叶片气孔或茎部皮孔侵 图6.13 植物对气态污染物的吸收 入方式进入植物体;
二、利用动物监测
(一)利用动物个体的异常反应 对矿井内瓦斯毒气敏感的动物
金丝雀
老鼠
金翅雀 鸡 图6.9 对矿井内瓦斯毒气敏感的动物
对SO2敏感的动物 敏感性水平: 本鸟最高
俺狗狗第二
金丝雀
狗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2、环境优先污染物3、环境标准4、环境优先监测二、填空(每个分)1、按监测目的可将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
2、环境监测的特点有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3、环境标准按管理的层次可分国际级、国家级、地方级三个层次,并遵循地方标准优先的原则。
4、监测分析方法有三个层次,它们是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统一分析方法和等效方法。
三、思考题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哪几类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3、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4、我国目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哪几类5、为什么分光光度法在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它有何特点发展方向是什么6、试分析我国环保标准体系的特点。
7、为什么要分别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8、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订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10、制订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11、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各是什么1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什么13、简述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14、简述优先污染物筛选的原则。
15、简述环境监测的过程。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一、名词解释1、水质污染2、水体自净3、水质监测4、瞬时水样5、混合水样6、流速仪法7、湿式消解法 8、干灰化法 9、富集或浓缩10、混合水样11、综合水样12、凯式氮13、化学需氧量 14、高锰酸盐指数 15、生化需氧量16、总需氧量 17、平均比例混合水样 18、酸度19、PH值 20、酚酞酸度 21、碱度22、臭阈值 23、总残渣 24、总可滤残渣25、悬浮物(SS) 26、地下水 27、离子交换法28、共沉淀 29、细菌总数30、污泥体积指数31、溶解氧 32、真色33、表色二、思考题1、简要说明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2、如何制订水污染监测方案以河宽 < 50m 的河流为例,说明如何布设监测断面和采样点3、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和采集有代表性的水样工厂废水采样点应如何设置4、解释下列术语,说明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平均混合水样;平均比例混合水样。
高中生物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6章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解析小草为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作为食物属于间接价值。
小草的生长对和它具有竞争关系的种群不利。
不知道的基因价值属于潜在价值。
为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地,属于间接价值。
答案B2.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大量燃烧既可引起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B.人造含氟制冷剂的大量排放是造成臭氧层空洞扩大的主要原因C.开发新能源能缓解温室效应,但解决不了酸雨问题D.种植大量吸收SO2的植物,可缓解酸雨问题解析化石燃料中含有C和S元素,在燃烧过程中可以产生CO2和SO2,既可以加剧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
因此,开发的新能源若不含C和S元素或含量较少,就可以既缓解温室效应,又可以减少酸雨的发生。
答案C3.黄顶菊原产于南美洲,生长和繁殖能力极强,后来在我国的天津、河北发现黄顶菊,由于没有动物取食,黄顶菊迅速蔓延。
试推测黄顶菊的迅速蔓延最可能会使这些地区( )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C.物种多样性增加D.基因多样性增加解析没有天敌的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使本地原有物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生存受到威胁,破坏当地的物种多样性。
答案A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其中不存在群落的结构,A项错误;植物只可利用CO2和H2O等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C项错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项错误。
环境监测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思考题与习题答案环境监测思考题与习题答案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进展,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环境监测是评估环境状况和监测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提出一些环境监测的思考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1. 什么是环境监测?为什么环境监测重要?答: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观测、测量和评估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的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2. 环境监测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请简要介绍每种类型。
答:环境监测可以分为点源监测、面源监测和区域监测。
点源监测是指对特定点源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如工业废水排放口的监测。
面源监测是指对一定面积的污染源进行监测,如城市道路的大气污染监测。
区域监测是指对整个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如对某个城市的水质、空气质量进行监测。
3. 环境监测中常用的指标有哪些?请列举几个并说明其意义。
答:常用的环境监测指标包括大气污染物浓度、水质指标和土壤质量指标。
大气污染物浓度可以通过监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浓度来评估空气质量。
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pH值、化学需氧量等,可以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
土壤质量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等,可以评估土壤的肥力和污染程度。
4. 环境监测中常用的监测方法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几种方法。
答:环境监测中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和遥感监测。
现场监测是指在野外直接对环境因素进行观测和测量,如使用空气采样器对大气污染物进行采样。
实验室分析是指将采集到的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如对水样中污染物浓度的测定。
遥感监测是利用卫星或飞机等遥感技术对大范围的环境进行观测,如利用遥感图像评估植被覆盖度。
5. 环境监测中常见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答:环境监测中常见的问题和挑战包括监测设备的准确性、数据的可靠性和监测网络的覆盖范围。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强对监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同时,还应加强监测网络的建设,提高监测网络的覆盖范围,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环境状况。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1.据报道:美国一科学家模仿鲨鱼皮肤表面粗糙V形皱褶制作的泳衣,能减少水流的摩擦力,使身体周围的水流更高效地流过,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发明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该事例充分证明,人类可以完全征服自然C.研制鲨鱼皮泳衣与直接利用鲨鱼皮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归属上是相同的D.鲨鱼皮肤表面出现V形皱褶的根本原因是环境的作用解析:模仿鲨鱼皮肤表面粗糙V形皱褶制作的泳衣是一种科学发明,它和人们直接利用鲨鱼皮同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人类不可能完全征服自然;鲨鱼皮肤表面出现V形皱褶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答案:C2.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
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解析:要想保护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带,就必须连其生存环境一起保护,即保护整个生态系统才能达到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目的。
答案:D3.(2017·海南卷)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
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
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解析: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粮食作物,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以及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A、B错误.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由于食物不足,正在觅食,不是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C错误。
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保护区内资源不足,需要外出觅食,D正确。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第七章【圣才出品】

第六章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6.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见表6-1-1)
表6-1-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表
2.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见表6-1-2)
表6-1-2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
考点二: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1.利用植物监测
(1)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见表6-1-3)
指示植物是指受到污染物的作用后能较敏感和快速地产生明显反应的植物,可以选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及地衣、苔藓等。
表6-1-3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
(2)监测方法(见表6-1-4)
表6-1-4监测方法
2.利用动物监测
一定区域内,利用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来监测评估该区域空气污染状况。
动物对污染物吸收途径:①气态污染物、粉尘从口鼻进入体内;②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饮用水和食物进入;③脂溶性的物质可以通过皮肤进入动物机体。
污染物体内分布:①能溶解于体液的物质,在体内分布比较均匀;②三价和四价阳离子主要积累于肝或其他网状内皮系统;③铅、钙、钡、锶、镭、铍等与骨骼亲和力较强,其二
价阳离子在骨骼中含量较高;④对某种器官具有特殊亲和性的物质,则在该种器官中积累较多;⑤脂溶性物质易积累于动物体内的脂肪中。
3.利用微生物监测
一般以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作为室内空气细菌学的评价指标。
考点三:土壤污染生物监测★★
1.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见表6-1-5)
表6-1-5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
2.土壤污染的动物监测(见表6-1-6)
表6-1-6土壤污染的动物监测。
环境监测思考题答案

环境监测思考题答案环境监测思考题答案【篇一:环境监测习题答案汇总】1什么是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对影响人类和环境质量的代表性环境要素进行测定(监视、监控、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
2环境检测全过程的一般程序是什么?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3环境监测分为哪几类?(按监测目的)按监测目的或监测任务划分:①监视性监测;②特定目的性监测(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③研究性监测;4一个国家的常规监测水平反应了一个国家的监测水平,正确吗?答:正确,监视性监测是环境监测的主体,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是纵向指令性任务,是监测站第一位的工作。
第二章习题--大气1、空气污染监测中,何时应采用浓缩(富集)采样法采集样品?有哪几种浓缩采样法?答:当大气中被测组分的浓度较小或用分析方法灵敏度不够高时,用浓缩采样法。
浓缩采样法分为:溶液吸收法、固体阻留法、低温冷凝法、静电沉降法、扩散法、自然积集法、综合采样法。
2、研究污染物对人体危害,采样口应距离地面高处。
3、飘尘的采样器中加入切割器(或分尘器)的作用是什么?4、按我国空气质量标准规定,表示大气污染物浓度时应采用何种体积?答:我国空气质量标准采用标准状况(0℃,101.kpa)时的体积(v。
),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vt)可用气态方程式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5、烟道中颗粒物浓度的测定须用何种采样法?简述该采样法的要点。
答:①等速采样法:烟气进入采样嘴的速度应与采样点的烟气流速相等。
②要点:采样时,将烟尘采样管内采样孔插入烟道中的采样点上,对准气流,调节采样嘴的吸气与测点处气流速度相等时,抽取气样。
6、武汉市某日二氧化硫的日均浓度为0.15mg/m3,二氧化氮的日均浓度为0.13mg/m3,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均浓度为0.36mg/m3,报告这天武汉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和首要污染物及空气质量级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思考题及答案修正版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思考题一、简答题1.简述生物监测环境质量的重要性(有哪些优势)。
生物监测是一种既经济、方便,又可靠准确的方法。
实践证明,长期生长在污染环境中的抗性生物,能够忠实的“记录”污染的全过程,能够反映污染物的历史变迁,提供环境变迁的证据;而对污染物敏感的生物,其生理学和生态学的反应能够及时、灵敏地反映较低水平的环境污染,提供环境质量的现时信息。
因此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对特定污染物的抗性或敏感性来综合地反映环境状况,这是任何物理、化学监测所不能比拟的。
2.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优势。
有些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极为敏感,在污染物达到人和动物的受害浓度之前,它们就显示出可察觉的受害症状。
这些敏感生物的生存状况可以反映其生存介质的环境质量,用来监测环境。
植物还能够将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富集在体内,分析植物体的化学成分并可确定其含量。
同时,植物本身的不可移动性、便于管理等特征,使它成为重要的大气污染监测生物。
3.简述监测生物的筛选原则。
(1)受污染后,是否有典型的受害症状(尤其是急性的受害症状);(2)受污染后,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变化;(3)在污染环境中,生物体内代谢产物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4.在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中,如何利用生物的抗性作用?将生物放置于污染条件下,通过抗性指数来分析污染前后生物性状的比值。
如在污染条件下的植物的根。
根伸长被抑制的程度越小,抗性指数越大。
5.如何区分指示生物和监测生物?指示生物是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定性反应,植物环境污染物的存在。
监视生物不仅能够反应污染物的存在,而且能够反映污染物的量。
他们的区别就在于监测生物能够反应污染物的量,而指示生物不能。
6.简述生态监测的特点。
(1)能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2)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3)具有多功能性;(4)监测灵敏度高。
7.简述利用群落多样性指数法和生物指数法监环境污染的方法。
群落多样性指数法又称差异指数,是根据生物多样性理论设计的一种指数。
包括简便多样性指数、Willams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多样新指数的最大优点是具有简明的数值概念,可以直接反映环境的质量。
指数值越大,表示多样性越高,生态环境状况越好。
生物指数法有Beck法、Back-Tsuda法和硅藻生物指数法。
Beck法与1955年提出以生物指数来评价水体污染程度。
公式为BI=2A+B(A代表敏感钟,B代表耐污种)。
BI≥10,属清洁,水质较好;BI越小,水体污染越严重。
Beck-Tsuda法的计算方法与Back法相同。
但水质评价标准为:BI≥20属清洁水体;10≤BI<20,属轻度污染水体;6≤BI<10,属中度污染水体;0≤BI<6,属重度污染水体。
硅藻生物指数法公式为XBI=(2A+B-2C)/(A+B-C)×100(A代表不耐污种类数;B代表广谱性种类数;C代表仅在污染区出现的种类数)。
XBI值在0~50时为多污带,50~100为α-中污带,100~150为β-中污带,150~200为轻污带。
二、名词解释1.生物监测:指利用生物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和群落等各层次对环境污染程度所产生的反应来阐明环境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2.指示生物:是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定性反应,指示环境污染物的存在3.监测生物:不仅能够反应污染物的存在,而且能够反应污染物的量4.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利用生物对大气污染的异常反应监测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成分和含量,了解大气质量状况。
5.生态监测:生态监测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生化、生态学等技术手段,对生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控和测试。
三、填空题1.生物监测方法的生物学层次分类,主要包括__生态___监测、___生物___测试以及__分子______、___生理____、____生化____指标和___污染物______在体内的行为等几个方面。
2.生物监测方法的生物分类法,主要包括__植物_____监测、___动物___监测和____微生物__监测。
3.大气中污染物的主要种类___SO2_____、__HF______、___O3____、__NOx___、_粉尘_____、__重金属_____等。
4.生物对大气污染的异常:如某些动物的__异常反应____、__分布状况_______或___数量变化_____;植物叶片的____变黄___、___变白_____等;微生物___数量变化_______等。
5.O3的监测植物有__美国白蜡_______、___菜豆______、___黄瓜_____、___葡萄_____、___牵牛花_____、___松树______等。
6.用于监测PANs的植物有:___长叶莴苣____、___瑞士甜菜______以及一年生___早熟禾_____。
7.监测二氧化硫的植物___一年生早熟禾______、__芥菜______、____堇菜_____、___苹果树_______、___大麦_______、__南瓜________等。
8.监测氟化氢的植物有__杏树______、____美国黄松______、__北美黄杉________、___美国黄松_______、_唐菖蒲_______和___小苍兰_____等。
9.监测C2H4的植物通常有___兰花_____、___麝香石竹______、__黄瓜_______、___西红柿____等。
10.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有:__洗涤剂______、___染料_______、_____酚类物质______、___重金属_____、以及___放射性______物质。
11.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主要有_重金属______、__农药________、____化肥______、___洗涤剂____等。
四、论述题。
1.以滇池为例,阐述水生植被与水体污染程度的关系。
(a)严重污染各种高等沉水植物全部死亡(b)中等污染敏感植物如海菜花、轮藻、石龙尾等消失,篦齿眼子菜等敏感植物稀少,抗性强的如红线草、狐尾藻等相当繁茂。
(c)轻度污染敏感植物如海棠花、轮藻等渐趋消失,中等敏感植物和抗污植物均有生长。
(d)无污染轮藻生长茂盛,海棠花生长正常。
上述各类植物均能正常生长。
2.什么是生物监测?如何处理物理监测、化学监测与生物监测三者间的关系?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和群落等各层次对环境污染程度所产生的反应来阐明环境状况,从生物学的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物理、化学监测不能综合反映某一环境的状况。
而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对特定污染物的抗性和敏感性来综合地反映环境状况,这是任何物理、化学监测所不能比拟的。
但生物监测并非刻意取代化学、物理监测,二是作为重要的补充,生物监测能够弥补化学、物理监测的缺陷。
如果没有化学、物理监测数据所提供的信息,生物的反应就不能准确地提供污染信息。
3.如何利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处在大气环境中的敏感植物受污染物影响,叶片会表现出受害症状。
如果污染物浓度很高,且暴露时间很短,那么植物表现出急性症状,如叶片坏死,颜色由绿变黄、变白等;当污染物浓度较低而且暴露时间较长时,则表现为慢性中毒,如叶片由绿变黄、脱落和早熟落叶。
这两种症状均为典型症状。
不同植物对同种污染物的反应不同,同种植物对不同污染物的反应也不一样。
因此,根据特定植物的典型症状(有其是急性症状)可以指示大气中某种污染物的存在。
4.举例说明动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动物在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土壤污染中均有应用。
首先,在大气污染方面。
动物监测大气污染虽不及植物那么普遍,但也能起到指示、监测环境的作用。
如人们用老鼠、鸡等动物的异常反应来探测矿井里的瓦斯毒气;利用鸟类羽毛、骨骼中的重金属含量来监测大气中重金属污染物及污染程度。
其次,在水污染方面。
利用鱼类毒害前后呼吸频率变化来判断污染物的毒性大小和污染程度;利用水蛭监测有机物的水域(水蛭的某些种类只在富含有机物的水域中生活。
在有机污染的地方,水蛭数量可达惊人的地步)。
最后,在土壤监测方面。
由于农药对蚯蚓有很强的毒性,低剂量农药即可引起蚯蚓数量的减少,因此,可以用蚯蚓监测土壤中的农药。
5.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有哪些?说出SO2、HF、O3的六种监测生物。
大气主要污染物有O3、SO2、氟化物、乙烯、NOx、重金属SO2的监测生物主要有:一年生早熟禾、芥菜、堇菜、苹果树、南瓜、大麦;HF的主要监测生物有:杏树、北美黄杉、美国黄松、唐菖蒲、小苍兰、地衣;的主要监测生物有:菜豆、黄瓜、葡萄、牵牛花、松树、西瓜O3五、判断题1.Beck法是利用生物指数来评价水体污染的程度,指数(BI)范围在0~40之间,BI>10位水质清洁。
(√)2.Beck法是利用生物指数来评价水体污染的程度,指数(BI)范围在0~40之间,BI=0位水质清洁。
(×)3.Beck-Tsuda法是利用生物指数来评价水体污染的程度,水质评价标准为:BI≥20属清洁水体。
(√)4.Beck-Tsuda法是利用生物指数来评价水体污染的程度,水质评价标准为:0≤BI<6属重度污染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