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2电磁波与遥感物理基础PPT课件
2遥感的物理基础PPT优秀课件

2.光谱反射率及地物反射光谱特性 (1)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
射通量之比 。
2021/6/3
22
(1)光谱反射率
物体的反射波谱限于紫外、可见光和近红 外,尤其是后两个波段。
一个物体的反射波谱的特征主要取决于该 物体与入射辐射相互作用的波长选择。
2021/6/3
23
2021/6/3
31
第二章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三、物体的反射辐射
3.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
太阳位置、传感器位置、地理位置、地 形、季节、气候变化、地面湿度变化、地物 本身的变异、大气状况等
2021/6/3
32
第二章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四、地物波谱特性的测定
1. 地物波谱特性是指各种地物各自所具有的电 磁波特性(发射辐射或反射辐射)。
2021/6/3
25
春小麦在不同生长期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2021/6/3
26
不同地物
各种建筑物屋顶的波谱特性
2021/6/3
27
各种道路的波谱特性
2021/6/3
28
几种岩石的反射波谱曲线
2021/6/3
29
不同含水量的玉米叶子反射特性曲线
2021/6/3
30
三种低含水量土壤的反射特性曲线
第二章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一、电磁波 二、物体的发射辐射 三、物体的反射辐射 四、地物波谱特性的测定 五、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2021/6/3
1
第二章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遥感技术是建立在物体电磁波辐射 理论基础上的。本章主要学习电磁波的 发射和反射特性、地物波谱特性曲线及 应用。
《遥感物理基础》PPT课件

精选PPT
16
3、黑体辐射定律
(1)普朗克热辐射定律
表示出了黑体辐射出射度与温度的关系以
及按波长分布的规律。
M(、 T)2h5c2ech/1kT1
P19
辐射出射度:辐射源物体表面
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
辐射出的辐射能量
精选PPT
17
黑体辐射的三个特性
A. 辐射出射度随波长连 续变化,每条曲线只 有一个最大值。
精选PPT
21
按照发射率与波长的关系,把地物分为:
➢ 黑体或绝对黑体:发射率为1,常数。 ➢ 灰体(grey body):发射率小于1,常数 ➢ 选择性辐射体:反射率小于1,且随波长而变化。
精选PPT
22
2) 基尔霍夫定律: 3) 在一定温度下,地物单位面积上的辐射
通量W和吸收率之比,对于任何物体都是 一个常数,并等于该温度下同面积黑体辐 射通量W黑。
W 0 02h 5c2ech/1kT1dT4
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
总辐射通量:各波段辐射通量之和或辐射通量的
积分值
精选PPT
19
(3)维恩位移定律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对应
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max •T b
b=2897±0.4m ·k
温度 300 5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波长 9.66 5.80 2.90 1.45 0.97 0.72 0.58 0.48 0.41
➢ 微波:1mm-1m。全天时、全天候遥感;有主动与被
动之分;具有穿透能力;发展潜力大。
精选PPT
8
三、电磁辐射源 1. 自然辐射源
遥感课件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主要介绍:1 电磁波和电磁波谱2 物体的发射辐射(电磁波辐射源——黑体、太阳、一般物体)3 物体的反射辐射4 大气对辐射的作用(辐射传输方程)5 地物波谱特征及测定一切物体因其种类、特征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反射与发射辐射特性,遥感即建立在物体反射与发射电磁波的原理之上1.1 电磁波和电磁波谱1.1.1 电磁波波:是振动在空间的传播。
如声波、水波、地震波等。
机械波:振动的是弹性媒质中质点的位移矢量。
电磁波:电场矢量和磁场矢量在空间的传播。
])sin[(ϕ+−ω=ψkx t A 波函数由振幅和位相组成,一般遥感器仅仅记录电磁波的振幅信息,丢失位相信息。
全息摄影中,同时记录了振幅信息和相位信息。
雷达遥感也要记录相位信息波函数:λ/hc hv E ==λ/h P =动量:P 能量:Eh : 普朗克常数,6.6260755×10-34J sc : 光速;v : 频率能量和动量是粒子属性,频率和波长是波动属性。
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紫外线和X射线Y射线。
电磁波的粒子性电磁波的叠加原理当两列波在同一空间传播时,空间上各点的振动为各列波单独振动的合成。
任何复杂的电磁波都可以分解成许多比较简单的电磁波;比较简单的电磁波也可以合成为复杂的电磁波。
(白光的色散和合成,计算机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混合像元的分解)d物镜的有效孔径也是进行一些遥感图像处理(如图像平滑等)的依据•电磁波遇到“狭缝”的障碍物时,能够通过狭缝地振动分量,称为电磁破的偏振。
偏振光,非偏振光,部分偏振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电磁波因辐射源(或者观察者)相对于传播介质的运动,而使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类似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合成孔径雷达的工作原理)1.1.2电磁波谱按照电磁波的波长(频率的大小)长短,依次排列支撑的图表,成为电磁波谱。
(图1-3)1.1.2电磁波谱(续)传播的方向性、穿透性、可见性、颜色不同。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射、吸收、反射和透射)称为电磁辐射。
电磁波的特性
1) 电磁波是横波
2) 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
3) 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在传播过
程中,主要表现为波动性;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主 要表现为粒子性,这就是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动性充分表现在光的干涉、衍射、 偏振等现象中;而光在光电效应、黑体 辐射中则显示出粒子性。
• 在遥感中常用近红外波段确定水体的位置和轮廓, 在此波段的黑白正片上,水体的色调很黑,与周 围的植被和土壤有明显反差,很容易识别和判读。
• 在水中含有其他物质时,反射光谱曲线会发生变 化,含泥沙时,由于泥沙的散射,可见光波段发 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
不同浊度下水体的波谱特性曲线
• 水中含有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这些 都是影像分析的重要依据。
植物
• 由于植物均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很相似 的反射波谱特征:在可见光波段0.55um(绿光)附近有个波 峰,两侧0.45um(蓝光)和0.67um(红)则有两个吸收带。在 近红外波段0.8-10.um间有一个反射的陡坡,至1.1um附近 有一个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在近红外波段1.32.5um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 大大下降,特别是以1.45、1.95、2.7um为中心是水的吸收 带,形成低谷。
度、速度、测量地形等。
自然辐射源(被动式遥感的辐射源)
➢ 太阳辐射:是可见光和近红外的主要辐射源;
常用5900的黑体辐射来模拟;其辐射波长范围 极大;辐射能量集中-短波辐射,即0.3-2.5um。 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
➢ 地球的电磁辐射:小于3 μm的波长主要是太
电磁波与遥感物理基础(ppt)

球的热辐射都要考虑。
1.电磁辐射的度量术语
(3)辐照度(E) 单位面积上接收的辐射通量。 E= d F / dA ,单位:W . m-2
(4)辐射出射度(M) 单位面积上辐射出的辐射通量。 M= d F / dA ,单位:W . m-2
3.粒子性
把电磁波作为粒子对待时,能量:
h : 普朗克常数,6.6260755×10-34 J s c : 光速; v : 频率
能量越大,波粒二象性的程度与电磁波的波长有关: 波长愈短,辐射的粒子性愈明显;波长愈 长,辐射的波动特性愈明显。
电磁波谱
定义:按照电磁波的波长(频 率的大小)长短,依次排列成的 图表,称为电磁波谱。
电磁波
波:是振动在空间的传播。如声波、水波、地震波等。
电磁波的基本特征: 1.电磁波的传播
电磁波是横波,质点的震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传播速度为3×108 m/s,不需要媒质也能传播,与物质发生 作用时会有反射、吸收、透射、散射等。电磁波是遥感信息 的载体,电磁波理论是遥感的物理理论基础。
E 电场,M 磁场,
(5)辐射强度(I) 点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立体角内
的辐射通量。
I = d F / dW,单位:W . sr-1
2.物体的热辐射
热辐射——由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所引起的 电磁辐射。
物体热辐射的强弱取决于地物自身性质和温度,辐射能 量分布随波长的不同而变化。
太阳(表面温度6000K) 热辐射体
M, 辐射出射度
变化特点:
(1) 辐射通量密度随波 长连续变化,只有一个 最大值;
遥感物理基础电磁波基础物体的发射辐射PPT精品

地物光谱发射特 性曲线
地物在不同波段上 光谱发射率不同, 波长与发射率的对 应关系绘制而成的 曲线即为地物光谱 发射特性曲线。
The emission of ground object
Type
1. 原子光谱——核外电子能级跃迁; 2. 分子光谱——跃迁、振动及转动; 3. 晶体光谱——包括晶体振动。
晶体振动 3 ~ 30m
中红外、远红外
Definition
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 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分类及其在遥感中的应用
电磁波分类 Υ射线 [小于10-6μm]
面积的辐射能 • 辐射通量密度(E=dΦ/ds):单位时间通过单
位面积的辐射能
Measurement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辐照度(irradiation) (I=dΦ/ds):被辐射物 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 射通量
辐射出射度(radiant exitance) (M=dΦ/ds): 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 积上的辐射通量
按照发射率与波长的关系, 把地物分为: 1)黑体:发射率=1 2)灰体(grey body):发射 率<1,常数 3)选择性辐射体(Selective radiator):发射率<1,且随 波长而变化。
不同类型地物的发射率
影响地物发射率的因素:
地物的性质、表面状况、温度:比热大、 热惯量大,以及具有保温作用的地物, 一般发射率大,反之发射率就小。一般 常用平均发射率来表示地物的发射能力。
对普朗克公式微分求极值:
遥感技术基础遥感物理基础ppt课件

• 由于地形起伏和地面结构的复杂性,往往在某
些方向上反射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方向反射。
对于地形起伏和地面 结构复杂地区,为方向反 射。
.
29
遥感物理基础>物体的反射辐射( Reflection )
§ 2-3 物体的反射辐射
◇地物的光谱反射特性
反射率(reflectivity)ρ:
• 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Pρ占总射能量P0的百
分比,称为反射率ρ :
P 100%
P0
• 不同物体的反射率不同,这主要取决于物体本
身的性质(表面状况),以及入射电磁波的波 长和入射角。利用反射率可以判断物体的性质。
.
30
遥感物理基础>物体的反射辐射( Reflection )
.
20
遥感物理基础>物体的发射辐射( Emission )
§ 2-2 物体的发射辐射
◇一般物体的发射辐射
发射率(emissivity)ε: – 物体的光谱发射能量与同一条件下黑体发射能
量之比,称为发射率ε。 – 发射率随物质的介电常数、表面的粗糙度、温
度、波长、观测方向等条件变化,取0到1之 间的值。
§ 2-3 物体的反射辐射
◇地物的光谱反射特性
• 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异:雪、 沙
漠、湿地、小麦的光谱曲线
• 任何同类地物的反射光谱具有相似性,但也有
差异性。并且地物的光谱特性具有时间特性和 空间特性。。
.
32
遥感物理基础>物体的反射辐射( Reflection )
§ 2-3 物体的反射辐射
◇遥感应用的电磁波波谱段
遥感的物理基础-PPT课件

电磁辐射:电磁能量的传递过程(包括辐射、吸收、
反射和透射)称为电磁辐射。
第2页/共33页
第3页/共33页
电磁波四要素
频率:1秒钟内波 的传播次数,单 位为赫兹(Hz) 振幅:电场振动的 强度,振幅的平方 与电磁波具有的能 量大小成正比 偏振面:包含电 场方向的平面。 偏振面的方向一 定的情况叫直线 偏振 传递方向
规律的运动。 有
电磁波的粒子性,使得电磁辐射的能量具有
统计性
❖ 波粒二象性的程度与电磁波的波长有关:波长愈短,辐射的粒子性愈明 显;波长愈长,辐射的波动特性愈明显
第4页/共33页
二、电磁波谱
1. 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长短,依次排列 制成的图表。 在电磁波谱中,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 其按波长可分为长波、中波、短波和微波。波长
➢ 传感器探测波段的设计,是通过分 析比较地物光谱数据而确定的。
➢ 多光谱扫描仪(MSS)的波段设计:
➢ MSS1(0.5-0.6 μm) ➢ MSS2(0.6-0.7 μm) ➢ MSS3(0.7-0.8 μm) ➢ MSS4(0.8-1.1 μm)
第25页/共33页
3) 同类地物的反射光谱具有相似性,但也有差异性。不同植物;植物病虫害 4) 地物的光谱特性具有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
3、黑体辐射定律
Max Planck (1858 – 1947) Nobel Prize 1918
(1)普朗克热辐射定律
表示出了黑体辐射出
射度与温度的关系以
及按波长分布的规律。
M
(、T )
2hc2 5
ech /
1
kT
1
第31页/共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