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性遗传与细胞质遗传并非一回事

合集下载

【精品】遗传学复习题简答题和计算题

【精品】遗传学复习题简答题和计算题

遗传学部分习题答案(简答题和计算题)四、简答题1、简述真核生物DNA合成与原核生物DNA合成的主要区别。

答:(1)真核细胞DNA的合成只是在细胞周期的S期进行,而原核生物则在整个细胞生长过程中都可进行DNA合成。

(2)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复制是多起点的,而原核生物DNA的复制是单起点的。

(3)真核生物DNA合成所需的RNA引物及后随链上合成的冈崎片段的长度比原核生物要短.(4)在真核生物中,有两种不同的DNA聚合酶即DNA聚合酶δ和DNA聚合酶α分别控制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合成;而在原核生物中,由DNA聚合酶Ⅲ同时控制两条链的合成。

(5)真核生物染色体为线状,有染色体端体的复制;而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多为环状,无端体的复制。

2、述减数分裂与遗传三大规律之间的关系。

答:减数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的特殊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直接体现了遗传学的三大规律的本质.间期时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及相关蛋白的合成,结果每条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构成。

前期Ⅰ的细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粗线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出现交换(基因交换),中期Ⅰ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边,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一条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连锁在一起(基因连锁);减数第二次分裂重复一次有丝分裂。

这样形成的配子中各自含有双亲的一套遗传信息,又有交换的遗传信息,配子结合成合子后发育成的个体既有双亲的遗传信息,又有变异的遗传物质。

3、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及遗传学意义。

4、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什么?答: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每一对等位基因发生分离,(2.5分)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

(2。

5分)5、大豆的紫花基因H对白花基因h为显性,紫花×白花的F1全为紫花,F2共有1653株,其中紫花1240株,白花413株,试用基因型说明这一试验结果。

细胞质遗传不都是母系遗传

细胞质遗传不都是母系遗传

细胞质遗传不都是母系遗传摘要:很多人都存在着这样一个误解,即细胞质遗传就是母系遗传,把两者完全等同了起来。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母系遗传虽然是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征,却不能代表细胞质遗传的全部内容。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们对细胞质遗传规律的研究和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科学家们己揭示出了生物细胞质DNA遗传的新规律和新现象,在细胞质遗传方面表现为单亲的母系遗传,父系遗传及双亲遗传多种形式,关键词: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关系一、细胞质遗传所谓的细胞质遗传即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主要特点之一是细胞质遗传都有表现为一般都为母系遗传。

如果用具有一对相对性差别的亲本杂交,不论正交或反交,F1总是表现出母本的性状,这种遗传方式叫母系遗传。

细胞质遗传为什么会显示母系遗传?这从精子和卵细胞的体积大小可以知道:卵细胞体积大,含有大量的细胞质,而精子,特别是它进入卵细胞的部分--头部,含有细胞质则极少。

这就是说,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是卵细胞中的细胞质,因此,细胞质遗传总是表现为母系遗传。

细胞质遗传一般表现为母系遗传的特征。

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DNA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将DNA分子标记应用于细胞质遗传研究,从DNA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质遗传物质的变异,使得人们对细胞质遗传现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据研究表明,在所有高等真核生物中,线粒体DNA一般表现为母系遗传的特征,包括人类、其他哺乳类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及高等植物等。

但也发现,老鼠、衣藻、被子植物中的月见草、大麦和黑麦的属间杂种、甘蓝型油菜、北美红杉等生物体中线粒体DNA是父系遗传的。

而对植物叶绿体DNA 的研究发现,在被子植物中,大多数植物表现为母系遗传特征,而其中20%的物种中存在着双亲遗传的现象,紫花苜蓿、胡萝卜等植物表现为典型的父系遗传特征。

与被子植物相比,大多数裸子植物的质体DNA则表现为父系遗传特征。

细胞质遗传主要特点之二是杂交后代都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例。

遗传分析中“正反交结果”的几点探究

遗传分析中“正反交结果”的几点探究

遗传分析中“正反交结果”的几点探究在细胞质遗传的教学中,我发现在一些辅导材料上经常出现“正反交结果相同的是细胞核遗传,正反交结果不同的是细胞质遗传”,实际上,对这种简单化的表述如不能真正深入理解,就会出现错误或误解。

作者经过一番探究归纳,总结了若干理解要点和分析问题的注意事项,在此发表,以与大家共享。

1.正反交结果相同正反交结果相同,F1表现显性性状的是细胞核遗传的特点,特别强调的是它包含了性染色体上的同源部分的遗传。

2.正反交结果不相同2.1 与母本不一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是伴性遗传,它是指性染色体非同源部分的遗传。

伴性遗传是一种特殊的核遗传。

因为Y染色体上一般没有X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雄性个体不论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只要有一个基因就表现出性状来。

而雌性个体,必须要有两个隐性基因才表现出隐性性状。

所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伴性遗传,正反交时,后代的表现型也会不相同。

2.2 与母本一样,可能是细胞质遗传,也可能是母性影响,还可能是果皮或种皮的遗传。

2.2.1 细胞质遗传与果皮、种皮遗传的比较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代性状总与母本相同,这是质遗传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个特点很容易与被子植物的果皮、种皮遗传相混淆。

我们知道,果皮和种皮的基因型总是与母本相同的。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母本上结出的果实,其果皮和种皮并不是子代的,而是母本的一部分,它们分别是由母本的子房壁和珠被发育而成的。

种子的胚以及由胚发育而成的植株才是子代。

2.2.2 细胞质遗传与母性影响有些性状的遗传,看起来似乎是细胞质遗传,实际上仍然是细胞核遗传控制的。

比如锥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有左旋和右旋两种类型,让右旋雌螺和左旋雄螺杂交,F1全部是右旋的,让左旋雌螺和右旋雄螺杂交,F1都是左旋的,从表面上看,锥实螺的螺旋方向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但如果是细胞质遗传,那么F1自交,得到的F2自交得到的F3,乃至Fn,都应该与F1性状相同,但事实上,F3就开始出现了性状分离。

遗传学课程论文——细胞质遗传并非完全是母系遗传

遗传学课程论文——细胞质遗传并非完全是母系遗传

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本科遗传学课程论文细胞质遗传并非完全是母系遗传姓名:孙颖雯班级:2010级生物科学(师范)2班学号:222010317011053指导教师:帅小蓉【摘要】细胞质遗传一般表现为具母系遗传的特征,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科学家们已发现在动物及植物中均存在有低频的线粒体DNA单亲父系遗传以及双亲遗传的现象。

对质体DNA遗传的研究表明:被子植物的质体DNA大多表现为母系遗传,而裸子植物的质体DNA则主要表现为父系遗传的方式,同时也发现存在其它的遗传规律[1]。

由此证实了细胞质基因的遗传并非全部都是母系遗传。

【关键词】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线粒体DNA遗传质粒DNA遗传【引言】母系遗传是细胞质遗传的普遍形式,高等生物的细胞质遗传包括母系遗传、父系遗传和双亲遗传。

母系遗传是指: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通常子代只表现母本性状,这种表型和母本表型一致而与父本表型无关的细胞质遗传又称母系遗传。

异配生殖的生物,其合子中细胞质主要来自雌配子,同时父本所形成的配子中,细胞质基因或丢失、或以某种方式被破坏、或失去活性,即只有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得到表达,父本的细胞质基因没有表达,因此,后代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这种细胞质遗传才是母系遗传[2]。

但是,如果过分强调雌配子中的细胞质多,而雄配子中细胞质少是母系遗传的主要原因,则以后就难以理解父系遗传和双亲遗传。

通常所说的细胞质遗传特点其实是指母系遗传的特点,如子代通常只表现母本性状,母系遗传和细胞质遗传是包容关系的概念。

因此,母系遗传一定是细胞质遗传,而细胞质遗传却不一定是母系遗传[3]。

例如花斑紫茉莉白色枝叶、绿色枝叶、花斑枝叶的遗传和链孢霉的慢性生长性状遗传,属于母系遗传;而酵母菌小菌落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但不属于母系遗传。

【正文】细胞质遗传中,正、反交结果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常常根据正、反交结果和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来判断一种遗传是否是细胞质遗传。

遗传学复习题带答案

遗传学复习题带答案

生物技术专业《遗传学》总复习题一、填空题(请在空格内填上最恰当的字、数字、词或词组)1、A gene is a unit of heredity in a living organism. It normally resides on a stretch of DNA that codes for a type of protein or for an RNA chain that has a function in the organism. Generally, a complete gene should contain enhancer、promoter、5' Untranslated region> coding region and 3' UTR。

2. Gene expression is the making of specific proteins from specific nucleotide sequences,requiring two major stages, transcription and translation.3、基因突变依据其突变的起源可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4、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包括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5、模式植物水稻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其三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为__36—,其缺体的染色体数目为_22 __________ 。

6、对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分离群体中个体间基因型差异及其所引起的遗传效应可分为三类,即加性效应、线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植物雄性不育指植株不能产生正常的花药、花粉或雄配子的不育类型。

根据雄性不育发生的遗传机制不同,又可分为核不育型、细胞质不育型和核一质互作不育型等。

8、三系配套育种中的三系指的是—不育______ 系、—保持—系和—恢复________ 系。

浅析一些细胞质基因不表现母系遗传的现象

浅析一些细胞质基因不表现母系遗传的现象

浅析一些细胞质基因不表现母系遗传的现象摘要: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 一是母系遗传; 二是后代的性状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但是,由于一些特殊的遗传原因,有些细胞质基因并不表现母系遗传,而表现为父系遗传,或者两种遗传都表现。

关键词:细胞质基因母系遗传父系遗传一细胞质遗传并非都是母系遗传本世纪初, 在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后的1909 年, 德国学者科伦斯( Corr ens) 和鲍尔(Baur) 分别在紫茉莉(Mir abilis j alapa ) 和天竺葵( Pelargonium zonale) 中发现叶色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定律, 而表现为细胞质遗传现象。

这一发现是对孟德尔定律的挑战和补充。

研究表明, 大多数物种的细胞质性状表现为母系遗传的特征。

进而有些学者甚至某些遗传学教科书中也将细胞质遗传与母系遗传这两种现象混为一谈, 将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 并认为细胞质遗传即为母系遗传。

细胞质遗传一般表现为母系遗传的特征。

然而据有关资料表明, 细胞质遗传并非都是母系遗传。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随着DNA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将DNA分子标记应用于细胞质遗传研究, 从DNA 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质遗传物质的变异, 使得人们对细胞质遗传现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研究表明,在所有高等真核生物中, 线粒体DNA一般表现为母系遗传的特征, 包括人类、其他哺乳类动物、两栖类动物、鱼类及高等植物等。

但也发现, 老鼠、衣藻、被子植物的月见草、大麦和黑麦的属间杂种、甘蓝型油菜、北美红杉等生物体中线粒体DNA 是父系遗传的。

而对植物叶绿体DNA 的研究发现, 在被子植物中, 大多数植物表现为母系遗传特征, 而其中20%的物种存在着双亲遗传的现象, 紫花苜蓿、胡萝卜等植物表现为典型的父系遗传特征。

与被子植物相比, 大多数裸子植物的质体DNA 则表现为父系遗传特征。

二细胞质基因不表现母系遗传的原因细胞质遗传表现为多种形式的复杂性, 没有一种简单的机制去解释这种现象。

刘祖洞遗传学第三版答案 第13章 细胞质和遗传

刘祖洞遗传学第三版答案 第13章 细胞质和遗传

第十三章细胞质和遗传1.母性影响和细胞质遗传有什么不同?答:1)母性影响是亲代核基因的某些产物或者某种因子积累在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对子代某些性状的表现产生影响的现象。

这种效应只能影响子代的性状,不能遗传。

因此F1代表型受母亲的基因型控制,属于细胞核遗传体系;细胞质遗传是细胞质中的DNA或基因对遗传性状的决定作用。

由于精卵结合时,精子的细胞质往往不进入受精卵中,因此,细胞质遗传性状只能通过母体或卵细胞传递给子代,子代总是表现为母本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体系,2)母性影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细胞质遗传是非孟德尔式遗传。

3)母性遗传杂交后代有一定的分离比, 只不过是要推迟一个世代而已;细胞质遗传杂交后代一般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2.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答:1)相同: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的独立性。

这是因为,尽管在细胞质中找不到染色体一样的结构,但质基因与核基因一样,可以自我复制,可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也就是说,都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变异性和独立性。

2)不同:A. 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分子,但是其分布的位置不同。

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B. 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遗传都是通过配子,但是细胞核遗传雌雄配子的核遗传物质相等,而细胞质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卵细胞中;C. 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性状表达都是通过体细胞进行的。

核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有均分机制,遵循三大遗传定律;细胞质遗传物质(具有DNA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等)没有均分机制,是随机分配的。

D. 细胞核遗传时,正反交相同,即子一代均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细胞质遗传时,正反交不同,子一代性状均与母本相同,即母系遗传。

3.在玉米中,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基因,制造双交种,有一个方式是这样的:先把雄性不育自交系A【(S)rfrf】与雄性可育自交系B【(N)rfrf】杂交,得单交种AB,把雄性不育自交系C【(S)rfrf】与雄性可育自交系D【(N)RfRf】杂交,得单交种CD。

(整理)细胞质基因遗传与母系遗传现象

(整理)细胞质基因遗传与母系遗传现象

细胞质基因遗传与母系遗传现象摘要: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和后代的性状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因此,很多师生在遇到有关细胞质遗传的问题时,都会不加思索地认为:细胞质遗传一定是母系遗传。

然而据有关资料表明,细胞质遗传并非都是母系遗传。

但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DNA分子生物技术、以及相继的电镜和抗DNA免疫电镜技术等的技术的发展发现细胞质遗传中也存在着低频的父系遗传与双亲遗传。

并且目前的大多数学者公认为现在没有任何一种简单的理论可以概括解释这种现象,细胞质遗传的内容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扩充丰富着。

关键词:细胞质基因母系遗传父系遗传线粒体DNA 叶绿体DNA细胞质遗传一般表现为具母系遗传的特征。

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已发现在动物及植物中均存在有低频的线粒体DNA单亲父系遗传及双亲遗传的现象。

对质体DNA遗传的研究表明,被子植物的质体DNA大多表现为母系遗传,而裸子植物的质体DNA则主要表现为父系遗传的方式,同时也发现存在其它的遗传规律。

一、母系遗传现象母体遗传可区分为迟延遗传和细胞质遗传二类。

所谓迟延遗传,例如在蚕卵的颜色、田螺壳的右旋、左旋等所见的现象。

虽然这些性状本身是由细胞核基因决定的,表现出明显的孟德尔式遗传,但是作为卵细胞质的性质却是在母体内形成的,因此子代的表型常常和母亲的基因型相同。

这样在F2中基因型虽以3∶1比例分离,但表型并不分离,与母体的性状完全一样,延迟一代后,在F3中表型才以3∶1的比例分离。

细胞质遗传一般也称为偏母遗传。

真核生物的绝大多数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染色体中,但有少量遗传物质DNA存在于细胞质的细胞器中,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为小型环状DNA结构,一般含几千个碱基。

这种细胞质中的基因控制某些遗传性状,如水稻雄性不育症状。

在受精过程中,卵细胞中的细胞质基因完全遗传给子代,而精子由于本身缺乏细胞质,所以细胞质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

二、细胞质遗现象(一) 常见的细胞质遗传(1). 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有几种高等植物有绿白斑植株,如紫茉莉、藏报春、加荆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性遗传与细胞质遗传并非一回事
摘要细胞质遗传一般表现为具母系遗传的特征。

随着DNA分了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己发现在动物及植物中均存在有低频的线粒体DNA单亲父系遗传及双亲遗传的现象。

对质体DNA遗传的研究表明,被了植物的质体DNA大多表现为母系遗传,而裸了植物的质体DN A则卞要表现为父系遗传的方式,同时也发现存在其它的遗传规律。

关键词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线粒体DNA 质体DNA
本世纪初,在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后的1909年,德国学者科伦斯(Co rren s)和鲍尔(B au r)分别在紫茉莉(lVl irabilis jalapa)和天竺葵((Pelargonium zonale)中发现叶色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定律,而表现为细胞质遗传现象。

这一发现是对孟德尔定律的挑战和补充。

研究表明,大多数物种的细胞质性状表现为母系遗传的特征。

进而有些学者甚至某些遗传学教科书中也将细胞质遗传与母系遗传这两种现象混为一谈,将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并认为细胞质遗传即为母系遗传。

80年代以来,随着分了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将DNA分了标记应用于细胞质遗传研究,从DNA分了水平上研究细胞质遗传物质的变异,使得人们对细胞质遗传现象有了更进一步深入的认识。

下面就细胞质遗传的卞要物质基
础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的遗传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使我们重新认识细胞质遗传这一现象和概念。

在遗传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个体表现型与母木性状一致的现象。

其遗传方式是否是细胞质遗传呢?下面就以具体一例进行分析。

1紫茉莉枝条颜色的遗传
紫茉莉花斑植株的杂交结果
分析:从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紫茉莉F,植株的颜色,完全取决于种子产生于哪一种枝条,而与花粉来自哪一种枝条无关。

也就是说,不论正交还是反交,F,的性状与母木表现型一致,即母系遗传。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研究表明,紫茉莉枝条的正常绿色是因为它们的细胞内含有正常的叶绿体;白色
枝条是山于质体的遗传物质发生了突变,不能形成叶绿素,细胞中只含有白色体;花斑枝条的叶中则含有3种不同的细胞:只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只含有白色体的
细胞、同时含有叶绿体和白色体的细胞。

在杂交过程,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而精子中只含有极少量的细胞质,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这样,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山卵细胞传给子代的,因此,子代总是表现出母木的性状。

上述紫茉莉枝条颜色的遗传是典型的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①正反交结果不同,子代性状与母木表现型一致,即母系遗传。

C两个亲木,
子代性状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即双亲杂交后代仅仅表现母木的性状,而无双亲性状的分离。

除紫茉莉外,植物中的藏报春、玉米、棉花等叶绿
体的遗传,以及高粱、水稻等雄性不育的遗传,微生物
中链抱霉线粒体的遗传等都有母系遗传现象。

2 豌豆豆荚颜色的遗传
豌豆豆荚的颜色有绿色和黄色之分,把绿色豆荚
豌豆的花粉授给黄色豆荚的豌显,该植株所结出的豆荚的颜色均表现为黄色,与母木性状一致。

分析: 豌豆豆荚的颜色实际上是果皮的颜色,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而子房壁是母体的一部分,基因型应与母木是一致的。

果皮不属于子代,这里不涉及遗传问题,而属于发育问题,类似情况还有种皮发育
3雄蜂体色的遗传
如果褐色雄蜂与黑色蜂工交配,子代中所有的雄蜂都是黑色的,与母木性状一致。

分析:在这里需要了解蜜蜂的生殖和发育问题。

蜂工山受精卵发育而成,是
发育完全的雌蜂;工蜂也是山受精卵发育而成,是发育不完全的雌蜂;雄蜂是蜂群中的雄性个体,它是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属于孤雌生殖。

蜜蜂的体色遗传是细胞核遗传,褐色对黑色是显性性状,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蜂工为黑色,是l篡险险状,受一对隐性基因(设为aa)控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卵细胞都含有一个隐性基因(a),山这样的卵细胞中一独发育而成的雄蜂都含有一个隐性基因(a),这样雄蜂也就都表现为隐性性状,即黑色,与母木性状一致。

总之,和母木性状表现一致Jl二非都是细胞质遗传。

有的属于细胞质遗传;
有的属于母体的一部分发育成的;有的是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有的属于孤雌生殖等等。

因此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